匆匆散文

请欣赏匆匆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匆匆散文1:四季之“爽”

文/赵同学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唯有四季待我眉眼如初。在我看来,一年中的四季就像是四个不同性格的“人”在与我打交道。在辗转轮回的岁月中,四季总会留下耐人寻味的深意,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四季的“爽”,有不同的鉴赏方式。

春,怎么能用“爽”这个字眼来形容它的如诗如梦呢?我想,它是伟大的。万物从冬眠之中被唤醒,那样绿意盎然的景象,如腾云驾雾般的舒爽惬意。看着稚嫩娇羞的幼苗举着绿得透亮的“火炬”,一个个破土而出,像中国的火箭一样直冲天空,多爽快啊!

夏,“爽”本来就是它的代名词。夏天的“爽”,更像是一个脾气暴躁的青春期少女,总是冷不防地给你一个“双杀”,不知要爽成什么样。一开始,只顾着看你,她的“火眼金睛”直勾勾地盯着你的皮肤,让你根本不敢抬头仰视她,会被她瞪死的。只能像一只扭动的虫儿供她玩乐,她一定感觉玩得太爽了,强烈的玩性得到了安抚,那感觉,爽!有时,她又玩腻了。火气一上来,又一个导弹发射,下起了暴风雨,把刚才热成狗的人们又淋成了“鸡”。心里发闷,哭一下感觉释放了许多东西,爽多了。

秋,那微凉的呼吸总是让人轻飘飘的,好凉爽啊!或者它所谓的爽是轻轻吹一口气,把树叶玩弄得晕头转向,玩得爽翻了!再看看它的“迎神花”,菊也向它微笑,它感觉内心暖暖的,身心也“秋高气爽”。花让它的心静了,呼出一口气,让人们同它一起,享受凉爽。

冬,心直口快,说到就到,真是豪爽大气。人们像把玩游戏一样谨慎摆弄着它,一不小心,刮起西北风,吹得你冰凉刺骨;要么下起鹅毛大雪,将天地覆盖成苍茫一片。说它刮风,它就刮起大风吹跑你,让它下雪,它就精神抖擞下起雪埋了你的双脚。你需要它时,它总豪爽地一口答应,并且全身心投入毫厘不差,你需要豪爽的朋友。

认识像四季一样的“朋友”,给你不同滋味的“爽”,是一种幸运。

匆匆散文2:回家过年真好

文/刘婷

回家的脚步是匆匆的,回家的路途是疲劳的,但当那一大包细心为家人准备的礼物送到亲人手中时,心里是充实而又喜悦的。

腊月十二,丹凤县龙驹寨镇关山村张湾组的张浪一回到家就急着给同学、发小打电话,一见面,大家就抱成一团,眼圈都红了。张浪激动地说:“还是回家过年好,老家的人就是亲,以后不管再忙,都要坚持每年回家过年!”

张浪今年33岁,不到二十岁就出去打工,辗转在浙江多个地市谋生,现在在台州的眼镜厂做技术工,给三个眼镜厂做兼职,月收入六七千元。在外面开销大,除过各种生活开销,能净落4000多元。张浪介绍,刚出去打工的时候特别苦,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个月只有400多元的工资,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后来在眼镜厂苦心钻研技术,学做眼镜,掌握技术以后情况就好了,收入增加了,工作强度也降低了。提起回家过年,张浪满是无奈:“我以前有过六七年没回家过年的历史,心里特别想家,但是没办法,眼镜厂放假特别晚,老是到腊月廿六以后才放假,车票买不到了,有时候老板还拖欠工资,没办法回。有一年过年,老板到年三十才给发工资,三十晚上吃的年夜饭是方便面,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父亲问吃的啥饭,我眼里噙着泪说在饭店吃的大餐,还说吃的红烧肉、烤羊肉、烧鸡。”最近几年情况好多了,遇到过年放假单位宿舍不让住,张浪和三四个工友合租一间房子,租几个架子床,一起买肉、买菜做饭,虽然在外面过年很无聊,人生地不熟,没地方去,每天都是睡觉、看电视,但是最起码能吃好。

张浪父亲今年干活儿时腿摔伤,住院了,他提前给厂里请假赶回来。一回到家感触特别深,关山村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和记忆中六七年前的样子截然不同,路修好了,交通方便,村里好多打工的、发展产业的邻居都发家致富买了车,家家户户日子都好过。张浪说:“以后不管再忙,都要坚持每年回家过年,陪老人吃顿团圆饭,见见同学、朋友,一年忙到头,连这点都做不到,忙活一年都不知道图个啥了。随后有机会,我还是想在老家找个事情干,只要离家近,哪怕工资低点,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还能照顾,我现在还没有成家,2016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匆匆散文3:我爱那片绿荫

文/张欢

匆匆溜走的时光带走了我们许多尘封的记忆,梦中的钟声却把我带回了那个承载梦想的学府天堂,它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石屏一中!从未发觉,记忆中的它竟如此幽美,古旧中略显风韵,令人陶醉。

夕阳的余晖撒在铺满细石的林荫小径上,盛开的紫藤萝在余晖的笼罩下闪着金光,偶尔可以在它的下面找到奋笔疾书的身影,这校园早已习惯了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落幕,每一天都充满收获的美丽。

当微风轻柔地托起一丝丝柳絮的时候;当夕阳把它金色的光辉悄然披在一棵棵秀美的三角梅上的时候;当美丽的花瓣在空中悠悠地打几个卷儿,再轻轻落地的时候,我们正幸福地享受着烂漫的校园生活。

在校园里,不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而且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更是平添了一份美景。

我喜欢那些被命名为“准堤阁”、“三佛殿”的老旧房子,它们是学校悠久历史的一个见证。

最美的要数企鹤楼了,其下悬唐继尧赠陈鹤亭先生的匾“振兴文化”、楼前,牌坊形的第二道门上,书有奖张崇义“教育人才”的石匾和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还有另外一道门头上的唐继尧奖李恒升的“嘉惠士林”的匾。它们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莘莘学子,求学的选择是亘古不变的。

那绿荫掩映下的企鹤楼屋檐上的青瓦并未感到寂寞,不断漫延的青苔是给它的最好陪伴,旧木蓝漆下的光辉并没有被流逝的岁月给抹去,它依然用最质朴的颜色来装点着企鹤楼,也许我们会忘记它曾经的历史,可它的和谐与静美却永远也抹不掉。渐渐地我爱上了这种淡淡的安祥,这古老的房屋在朦胧的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显得分外沉寂肃穆。可惜流年带走了它昔日的耀眼光环,却换来了如今散发着古朴气息的温馨,比起那些魏峨耸立的高楼大厦,我更爱那绿荫映衬下的古楼,它是那么地安静,却不失自身的神韵。

我想,在那片绿荫的照映下,清代雍正年间邑人书家涂悼所题的“喷珠池”、“喜客泉”石牌是最伟岸的,它们面池而立,坚贞不谕地守护着池里的希望。石牌刻有的“不是虎丘宁无聚石谈经处;谁穿花径为有喷泉喜客来”的草书对联透露着洒脱,池底长年不息的天然喷气,显得那样灵美。

每一朵美丽的花都需要绿叶的点缀。池中种的荷花分夏秋两季,绿叶捧红,清雅宜人。雨后的荷叶上撒落着晶莹剔透的小雨滴,在阳光的抚摸下颇显淘气。

踏着春雨漫步在饱经风霜的小石桥上,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这座桥是通往学校的必经之路。桥下的溪水流淌过记忆中美好的回忆,叮咚作响,陪伴着这座坚实而悠久的小石桥,记忆同夕阳般抹不了。食堂的炊烟正袅袅升起,空气中,腊肉的醇香在小桥周围索魂缭绕,依旧能寻到以前的感觉。风雨中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小桥上都演绎着不同的画卷,上面留下了学子们踏过后的足迹,依稀夹杂一阵飘忽的书香。

月亮依然残缺着悬挂在校园的夜空,颜色已渐渐苍白了。月光照在水面上亮晶晶的,“心”字池的水在夜中也好像变成了青色一般,有些许小清新。

今夜的星光比情人的呼吸更为温柔,是谁,揉碎了这晶莹的清流?

这样的菁菁校园,怎能不使我们展翅高飞呢?怎能不使我们向往未来?

我在那片绿荫下种下一粒种子,无论风雨,始终陪伴着那片绿荫,如同喷珠池里的荷花一直的陪伴一样,倘若要给它附上一个期限,那将是“永远”。

那片带着梦想的绿荫,贮藏了许多双等待翱翔的翅膀,我爱那个承载希望的石屏一中。

我们同处一片绿荫,梦想着不同的未来。

匆匆散文4:流年时光

文/陈瑶

日子匆匆,悄无声息地从指尖上划过,来不及细想,却已经远去,一如浅酌低唱的青葱岁月,在我们内心留下的些许挂念。

其实时间是一片海,潮涨,潮落,永不停息。一直喜欢把自己比作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奔向哪里,哪里便是彼岸。而岛城的生活,虽不是那样的繁华,但也充斥着喧嚣与迷茫,久了,内心的恬静也所剩无几。有时,一个人宅在家,无聊的时候,总会无端地拨弄着手机,散漫地浏览着屏幕。或许,屏幕间的细密文字,让静不下心来认真阅读的人,有了停留片刻的缘由,只是这样匆忙翻阅的心情,少了份宁静与淡然,并不如真正读书时的心境了。

这样的夜晚,时间如水般静静流走,隐约不见,仿佛就在昨天,但却永远也回不来了。而余下的日子里,想让尘世的无奈,赠与岁月中的曾经,让久违的快乐,弥散在时光的芬芳里,即使孤单,却依然透着温暖的馨香。不想再和手机为伴,不想低头注视,只想抬头远望,蔚蓝海天,云淡风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自由畅快的空气,期盼着遇见不一样的风景,邂逅不一样的人群。

时光向后,人生向前。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划着倦舟归来,期盼的港湾往往是乡土。回到生命的原点,与田野为伴,一袭素衣,踏歌陌上,沾满一身泥土的气息,熏染一袭花草的芳香,过着自己想过的日子,宁静而朴实,简单而快乐。我的乡村的院落,还是和曾经一样洁净,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看花开花落,细数往昔的韶华,时光未老。你看,一切都在,一切都没有改变。

忙碌的母亲一大早就生火,在大灶里烤起了土豆、玉米,等我从睡梦中醒来时,烤土豆香喷喷的味道,已经弥漫了整个院落。我搬了小凳,挨着母亲坐下,在灶膛旁边,一个劲地加柴,扇风,把火烧得很旺。那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微卷的短发,被火光映衬得更加乌黑而亮泽。“火别太旺了,会烤焦,柴少放点。你看着火,我要去地里割点菜!”母亲一边吩咐着,一边匆忙地提着竹篮,出门了。

也许,只有在乡间田野牧歌般的生活,才能让我感受四季轮回,慰抚内心。

回归乡村,留住乡愁,陌上草色青,心简如流云,又何须在意时光的远近?

匆匆散文5:荟园的春天

文/邹可珺

冬天老人匆匆跑出荟园,春姑娘戴着她那美丽的花环赶来了。荟园里一下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寒意渐退,白银似的雪只有几小片了,给嫩绿的小草乔装打扮,给娇滴滴的花骨朵儿施加一些“养料”;美丽的护城河面漂浮着几块薄冰,如同水上漂流着几只无人驾驶的小船;小鸭们自找乐趣,见有人来,就排着队一只一只跳下河,不一会儿没了影;岸边的柳树“头发”长长了,原本干枯的树枝冒出了嫩芽,它低着头,哈着腰,任凭春风这把梳子细细梳理。

鸟妈妈亲昵地舔着鸟宝宝身上的绒毛。护城河中的小鱼精神抖擞,摇着小尾巴,排着队钻来钻去,寻找着可口的食物。迎春花有的已开放,娇羞地露出一点花蕊;有的大大方方,花瓣全部绽放,像多情的少女;有的还是花骨朵,饱满得似乎就要裂开。蝴蝶也来帮忙,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传播着花粉。草坪上、亭子里的人们已脱下厚重的棉衣,他们跳着舞、做着操,为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啊!荟园的春天是那么美!春天的荟园是那么有生气,那么令人向往!

匆匆散文6:难忘的第一次

文/杨雅琳

岁月匆匆逝去,蓦然回首,我走进小学生活快六年了。看见走过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个深深的脚印,我不禁觉得它们是那样温馨。那走过的长长的路,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犹如一张张相片定格在我的心中。“第一次”,它是那样令人感到紧张、不安,又是那样令人感到美好、亲切。第一次登台表演的经历,就使我永远难以忘怀。

那是我第一次登台跳集体舞。我化完妆,便在幕后准备着,我紧紧握着小伙伴的手,手心里全是汗。我的心跳还在加速,像一只小兔在心中冲撞着,马上就要冲出我的胸膛。我们虽然已经排练了无数次,可我还是不能安定我紧张不安的心情。我怕我一上台就会忘记动作,怕被老师责备,怕被同学嘲笑。我真的没有信心。

一个个节目陆续表演结束,一群群表演者上去了,又下来了。我们就要开始演出了。我和小伙伴们走上了舞台,灯光闪烁着,照着我们鲜艳的舞服,射出刺眼的红光。音乐响起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像有人偷走我的记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我知道,我忘记动作了!灯光变成一把雪白和锋利的剑刺入我的心。我身后的同学轻声对我说“不要害怕,慢慢来,跟着音乐的节奏,随着前面同学的动作,你一定可以!”听了同学的鼓励,我不再紧张,并且感到了温暖。我很快摆脱了紧张的心情,自信地跳起舞来,动作是那么娴熟,我的身体是那么柔软,跳出了优美、婀娜的舞姿。观众的目光是温暖、鼓励的代表,灯光是那么的轻松……我们的舞蹈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

同学的鼓励有着神奇的魔力,至今那句话一直印在我脑海中:“充满自信,便会如破土的笋芽儿,有着飞快向上的力量。”

匆匆散文7:年夜饭的“大锅菜”

文/王建成

时光匆匆,一转眼又到了年关。妻子又在准备年夜饭菜,我特地叮嘱:“不要忘记烧盆大锅菜!”妻子笑笑说:“就忘不了你的大锅菜!”

大锅菜,是我童年除夕年夜饭的美好回忆,是那个年代全家人过年的特殊印记,让我今天一直难以忘记和怀念。

那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度匮乏,食品是靠国有商店凭票供应。除肉鱼蛋鸡鸭外,还有粉条、豆腐、猪血、虾、大白菜、木耳、香菇等,也都要供应。而且平时只有供应少量的一点,一口人每月不过几两肉,条把鱼,块把豆腐,和几斤大白菜,一二两香菇。如要吃只够一顿,根本不能过瘾。所以家家都要计划着吃,一天一点。只有在逢年过节时商店才有集中供应,数量会比平时多一点。是县里商业部门从外地调来,数量有限,凭票购买,如买不到就没有了。那时的人们,如哪个人将自己的供应票送给你,就是很大的人情,不亚于今天相互之间的送礼。

一年除夕晚,母亲在做年夜饭,看到供应的大白菜、豆腐、粉条、香菇数量不多,不能多煮。想想就把它们放进大锅里烧,配上供应的一点虾、目鱼丝,放上辣椒、葱蒜等调料,烧成“一锅菜”。味道鲜美,清香扑鼻,各种菜肴都有,父亲给起名叫“大锅菜”。母亲马上给我们姐弟一人装上一碗解馋,我们喜出望外,埋头大吃起来。这“大锅菜”确是味美鲜香,多吃又不腻,让我们吃了还想吃,那年年夜饭的大锅菜可谓是我们吃得最过瘾的一道菜。从那年起,大锅菜成了我家每年除夕年夜饭桌上的一道主菜。

改革开放后,国家富强了,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物质供应也丰富多了,票证陆续取消。不要说过年,平时的东西就很多,什么样的食品市场上都能随便买到,让你想吃都吃不过来。人们再不为每年过年的食品发愁,只要你想吃就有。但是我家过年除夕总还要烧上一盆大锅菜,一家人围着吃。是因为好吃,而且吃惯了,少了这道菜好像年夜饭桌少了什么,让人心理上受不了。过年的物质多了,母亲会放各种不同的佐料,把大锅菜烧得更加鲜美,更有味道,让我们更是“吃”而不舍。

到今天,我已到了老年,儿时过年的记忆不会忘记,特别是那道记录困难岁月年夜饭的大锅菜。我的父母亲都在前些年相继去世,童年的亲情,家人的温暖,过年的欢乐,成为我心中的无限怀念。于是每年除夕年夜饭时,我都会嘱咐妻子按照母亲的手法,烧上一盆大锅菜,让我记住困难的年月,重温儿时过年的美好,感受父母家人的亲情。更有生活条件很好的我们,蛋白质过剩,特别是过年吃过多的荤品,吃上一盆这全素而且各种菜肴都有的大锅菜,从营养学来说,有补益身体和消食去腻的功效,更有健康生活的意义。

匆匆散文8:心灵幽谷的那株兰

文/潘廉

绚丽的春天匆匆离别之后,酷热的夏天悄然来了,一任群芳妒的凤凰花以她的柔情染红了夏天。而偏安一隅的兰花却静静地伫立在我的阳台上,无暇窥视阳台之外那缤纷的世界。

我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不仅仅是钟爱兰花高洁淡雅的品性,更是得益于了解父亲爱兰花的大女儿的那缕感恩之心。因为我蛰居乡镇很难买到自己心仪的兰花,而远在素称“花城”广州工作的大女儿得知我这一心思,去年春节,她探家返广州后即捎回了兰花。我便用花罐给兰花安上一个家,放在阳台上。

于阳台度过了一年多静穆时光的兰花,花开得很热闹,很绚烂。它那墨绿色的叶子又细又长,舒展着犹如仙女的飘带。它的朵苞儿更特别,左右两侧伸开,中间的唇瓣翻卷着,形成斗状,美丽极了。每每凝视阳台美丽的兰花,总让我不由自主地轻吟李白的“婀娜花姿碧叶长,风采难隐谷中香”的诗句。

阳台上的兰花,她的美丽仅仅丰沛着我的视觉美感,而远方那株兰花在我的心灵幽谷绽放,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株开放在我心灵幽谷的兰花是我的同事吴建松老师。

今年31岁的吴建松老师,几年前他从岭南师范学院数学本科毕业考入我所在的学校——客路镇第二中学。

素心如兰的吴建松老师,以奉献教育事业的赤诚,躬耕于客路二中这块育人的热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家长的好评、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8年,他毅然申请支教,到清远市一个偏远山区黎水小学任教。

他经常在微信中与我交流,我认可他那种像兰花一样远离喧嚣却能漫溢清香的精神特质,同时也分享他取得成功的喜悦。

他在微信中对我说,他在黎水小学条件十分艰苦,他所教的班级只有9位学生,一周35节课全包性的教学模式,他不但没因课程繁多而胆怯,而是全额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之外,给山区的小学生进行书画培训。有一次他想把孩子的书画用公众号推出去,要我帮他给公众号取一个名字,我欣然答应,便给他起了“情满大山蓓蕾”,赋予花的内涵,旨在他培育大山的蓓蕾,给山区的教育带来希望。

秉持兰花不争艳、默默漫溢清香装扮春天品性的吴建松老师,很快引领9位全是留守儿童进入了书画艺术世界。特别是他自掏腰包为儿童买宣纸、笔墨、画笔等学习用具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他的善举,不正是那兰花的高洁溢香写照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辛勤的付出,让9位留守儿童取得骄人的成绩。其中,有2位获得镇举办的儿童书法比赛二等奖。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六月儿童节,他通过自己的“情满大山蓓蕾”的公众号举办“留守儿童庆六一绘画网络展”,展现山区小学生的绘画风采和精神面貌。这一活动,引发了良好效应,《南方日报》驻连州记者予以报道。

今年五月中旬,擅长书画的吴建松老师画了一幅《兰花》长轴从连州寄给我,我欣然把它挂在客厅里,每一个早晨,我都习惯地打开客厅的那扇窗,让那幅“兰花”与阳台上的兰花静穆对视,似乎完成彼此心灵契合的独特的仪式。此时此刻,无论是悬挂客厅的那幅兰花,抑或沐浴阳光的兰花,总比不上绽放在我心灵幽谷的那株兰花,让我震撼,催我前行。

是的,当我一次又一次遥望远方,遥望远在山区支教的吴建松老师,一位像兰花一样高洁淡雅,远离繁华与喧嚣,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默默地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的形象,就在我的心中悄然放大。

吴建松老师就是我心灵中永开不败的兰花!

匆匆散文9:未来的汽车

文/邵子阳

2032年的一天早上,我匆匆吃过早餐,拎上公文包准备出门上班。你一定奇怪我怎么不上学而上班了?别奇怪,我已经30岁了,早已不是学生了,而是已经工作了几年的白领了。

我坐电梯来到地下车库。车库里的汽车还真多,都停了好几层,要想一下子找到我的车还真不容易。不用担心,看我的。我轻轻一按手中的遥控器,只听“滴”的一声,只见远处的一辆车自动启动,倒车、掉头一气呵成,不一会就停在了我的面前。我又按了一下遥控器上的按钮,车门自动打开,我坐到了驾驶座上。虽然现在汽车能自动驾驶,不过我还是喜欢自己亲自驾驶爱车。

开着车来到了大马路上,马路上还是跟二十年前一样车来车往,不过,却看不到一辆车排出尾气。原来,现在的车不再使用二十年前的汽油作为动力了。我们的车都安装有转化装置,天气好的时候将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刮风的日子则将风能转化为动能,当然,我们也使用将二氧化碳转化的动能。二十年前,汽车可是污染空气的主力军,可现在,却成了净化空气的生力军了。每天开着车,就等于在进行空气净化一样。

电话铃响了,我按下了自动驾驶的按钮,然后放心地接通电话聊了起来。我一边看着美丽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呼吸着更加清新的空气,一边和朋友愉快地聊着天。一通电话结束,我也到公司了。下了车,按着遥控器,我的车自动开到车库停好。而我,也轻松愉快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