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散文

请欣赏前不久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前不久的散文1:酒窖闻香

文/李龙年

前不久去了绍兴,并有机会一睹着名的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创建于1894年,是鲁迅堂弟所开;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风波》、《明天》等多部作品中的生动描述而名扬海内外。不晓得鲁迅的文章当年有没有令酒店生意兴隆,但今天的咸亨酒店是个着名的五星级酒店。

在咸亨酒店,我们品尝了加饭酒配茴香豆。回味鲁迅笔下的历史风情与江南古越文化的从容闲适。

人们都说,绍兴以“三乌”着名——“乌篷船、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谁都晓得,乌毡帽也是因为鲁迅也闻名天下;至于乌干菜,其实就是梅干菜,何止绍兴有,浙江许多地方都出产,广东也有,福建其实也多了去——闽西八大干中之一的霉干菜,其实就是乌干菜。霉干菜蒸肉,无人不晓。

但是,加饭酒的底细,人们往往并不熟悉;特别是关于加饭酒的制作以及烹饪、绍兴人饮食中的酒文化,许多人还真缺乏深入了解。

绍兴之行,我有机会进了加饭酒厂库房,见到重重叠叠的满坛满坛的加饭酒——酒坛全身遍涂白石灰。主人介绍说,其功用主要一是杀毒。二是便于查看酒是否渗漏——如渗漏,石灰就潮湿了——那么就把酒取出,酒缸修补好,再重新装酒、封坛、涂抹石灰,等等。三呢,就是在每坛的酒缸上盖上章,白底黑字:“某某年产加饭酒”,然后存库封藏。

主人说,加饭酒与其他酒一样,年份越久越珍贵。

我读过资料,西方的葡萄酒,据说是长时间的是1872意大利产的巴落罗,不过这种酒不能喝,只能用于观赏。希腊帕特拉市创建于1861年的阿哈亚克劳斯酒庄,珍藏着1873年的陈酿“达芙妮”,为希腊年份最长的葡萄酒。

加饭酒至少需要三年才能熟成,酒色泽橙黄清澈,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鲜甜醇厚。关键在于它还具有越陈越香、久藏不坏的特点。

那么,加饭酒年份最长的是多少呢?主人并不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微笑着带着我们进入最神秘的一个大酒库:里面满藏了一坛坛产于1959年的加饭酒——它们皆属非卖品。而且,主人居然开启了一坛:层层复层层、揭开了数层竹壳、油纸,才是黄泥厚覆的密封坛口。开启的那一瞬间,浓郁的芬馥顿时扑面而来,令人熏然、陶然,竟然有了些许醉意……

主人取勺,舀了一大勺酒,每人斟了一杯,我轻啜一口,香气袭人,芬馥弥漫,舌尖上似乎流淌着有些黏稠、有些缠绵的浓香,且几欲开出鲜花来……

其实,此前我已有过酒窖闻香的幸运。那是在贵州董酒厂的1号基酒库里,唯一曾开启过的一缸1987年份基酒——乃是当年开启给前来参观的朱镕基品尝的。其酒精度数高达67度,我尽兴品尝了两小杯:高香与醇厚、甘爽并存,滋润之美,令我久久赞叹。

午餐,主人告诉我们:在绍兴,几乎每一道菜肴的烹制,都离不开加饭酒。

面对眼前满桌佳肴,我却分明闻到酒窖里浓郁的绵香:深远而深切。

前不久的散文2:我想着我的安静

文/亚男

前不久,我又来到了小城。

小城的雨,柔绵,细腻。一把伞撑起雨点的浪漫,风的温柔。空气多么清新的拂过我的面,一点凉爽,倒在杯子里,泛着绿。淡淡的,萦绕着清香。

雨景中山,穿过小城低低矮矮的房屋,错落在次第开放的花瓣里。这是多么富有情调的小城,街道两旁行道树正在发芽。偶尔,一两只不怕雨的鸟飞了出来。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安闲,自在。

虽然这个小城不是我生活的小城,一条河环绕着她的宁静,并不宽广的街道干净的贯穿每一个小城人的生活。第一次来我就喜欢上了。

那天,我就坐在小城的安静里,就着一杯茶,读朋友送的《奢华倾城》。虽然我想不到这个城市何以奢华,但我能够感受到情调的奢华。我的邻座有个女孩,似乎有点忧伤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的望着手中的杯子。

记得一次到小城去,看见一个憔悴的老人坐在公园的门口,呆呆的张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眼神异常的无助。我很奇怪的问,这人为什么坐在这里?同行的大人说,这人神经有问题。

又日,我在小城的公园看见一个人,衣衫破难的躺在一棵树下,很是安静的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一个小孩在妈妈的陪伴下路过。小孩问妈妈,这人什么躺在这里?妈妈还没来得及回答,那人便说,享受生活。

想着往昔的一点一滴,小城如一个年轻少妇,多么富有风情的依偎着我的想象力。夜色在不经意间来了,我还坐在一把伞下,读着朋友醉心于爱情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带着爱的蜜汁。邻座的女孩还在,一直在把玩手中的茶杯。

已经支离破碎的天空,要不是朋友的电话,我一定不知道要坐到什么时候起身离开。走在大街上,出奇的静。我不知道为什么小城的夜竟然毫无动静的。我记得雨滴是晶莹的。风,一次次的吹散,雨滴的味道。

回到朋友的《奢华倾城》里,朋友是女的,我以为会以她女性的柔曼,将文字打造得细腻而体贴。但朋友一反女性的柔弱,以沉静,将文字置身在一种博大的精神之中,删去了女性惯有的柔曼,大胆的出位时间的悲伤,着墨云彩,一点也不回避内心的激烈和狂放。爱着自我,爱着纯粹。也许是幻灭了的,但她醉心于自己的理想状态,安静的穿行在爱的世界。

我审视着我自己,抱着阳光入眠,也许风声在不断的刮过,故乡的山坡,在不断的返清,想着一滴滴雨水在不断的滴落到一个点上。在寂静中细细的声音可以穿过所有的安静,滴穿我的灵魂。

我的安静,我将我的时光盛下,念想着再一次走进小城,哪怕那时我已老的容颜,我 会最醉心于小城的安静。这是一种生活的本来状态,我奢望了一万年。

前不久的散文3:行走在木兰故里

文/刘代雄

前不久,至友相约,携家眷一起到木兰故里去游玩。他所言及的木兰故里是武汉黄陂。之前我印象中木兰故里好像在河南,怎么黄陂也成了木兰故里?继而一想,西门庆这等十恶不赦的恶棍都有地方在争,花木兰是历史传说中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何等的正能量,有关她的故里你争我抢也是再正常不过。

九月二日,我们与友相会于武汉。次日清晨,从武昌过二桥,走岱黄高速直到黄陂。从进入黄陂的那一刻起,无论是道路两旁的路牌,还是耸立前方的大型户外广告牌,扑面而来的都是“花木兰”。这头的木兰天池在招手,那边的木兰草原又张开双臂,还有木兰山、木兰湖……好一个木兰世界!

到木兰天池景区入口,已是上午。这时太阳从云缝中钻出来,立刻便显露出秋老虎的威风,逼得女游客们赶忙撑开遮阳伞,男游客们也戴上旅行帽。一行人通过检票口,便开始向天池竞发。

沿蜿蜒山道徐徐而入,仅仅就一个拐弯,让人恍然有了一种时空的穿越,没有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满眼都是葱郁的树木、斑驳的青苔、嶙峋的怪石以及远古洪荒冲刷脚下石板留下的印痕,感觉千百年流淌的时间在这里倏尔凝结。走在前面的人群里,不知是谁在惊叹:“好一个世外桃源!”这声惊叹把我拉回了现实。一阵徐风迎面吹来,空气中交织着清新的气息,沁入肺腑,让人一下子感觉清凉许多。穿行于十里峡谷,前面时而悬崖峭壁,人攀越在“龙脊石”的险峻之中;时而曲径通幽,抬眼望“大峡谷”别有洞天。溪流潺潺脚下,瀑布飞挂前川,真可谓十步一景,百步一绝,引得我们一群人频频举起手机相机拍个不停。大家一路惊呼,一路欢笑,反倒将大汗淋漓、将气喘吁吁抛之脑后。

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越,我们来到了天池脚下。抬眼望去,数丈高的大坝横卧在我们面前,大坝上的台阶有如天梯般从云中放下,不由得让人打起寒颤。但有天池在上面召唤,我们也顾不得腰酸腿痛,一个个铆足了劲儿攀爬上去,情不自禁地欢呼:“哇噻!木兰天池,我们来了!”

眼前的天池,在群山环抱中,山色青黛,碧水如蓝,虽无天山天池之磅礴,但还真有九寨沟之韵味。相传这里是花木兰的外婆家,花木兰小时候常在此玩耍与习武。在我们争相摄影之际,迎面走来一位中年村妇,带着山里人特有的精明,竭力向我们推介去“木兰外婆家”吃午饭,笑盈盈说:“大锅柴火饭,地道山里菜,我儿媳会烧一手好菜。”我们都动了心,就随她去了。在带我们去“木兰外婆家”的路上,这位村妇还义务做起了导游,给我们讲了许多花木兰小时候在外婆家如何与同龄女孩不同、如何舞枪弄棍的轶事。

时过正午,我们围坐在“木兰外婆家”的楼顶平台上,眺望远处山峦,聆听溪流潺潺,轻风带着山野清新迎面拂来,让人神清气爽,疲惫顿消。果然山里人能干,不一会,红烧天池鱼、黄焖土山鸡等一满桌菜就上齐了。虽说那色比城里酒楼烧出的差了那么一点,但那香、那味在城里则是无论如何也品尝不到的,让人满口生津大快朵颐。饭后,我们又饮了一会茶,才恋恋不舍地下了山。

待驱车到木兰草原,已是下午四时许。如果说木兰天池是优于它的险峻,它的秀逸,它的原生态;那么木兰草原则是美在它的雄浑,它的质朴,它的精心玉成。绵绵群山之中的草原,中间镶嵌着一汪汪蓝宝石般的池水,四野散落着饱经风霜的蒙古包,格桑花开得热烈,马、羊悠闲于草原之上……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马奶酒飘香、马头琴悠扬的北方草原上。传说花木兰从军前常在此操戈跃马,纵横驰骋,便才有后来的抗击强虏,屡建奇功。当日晚上,我们纵情于篝火晚会;次日清晨,我们行走于草原之上,细细品味秋日草原之韵味,感悟岁月静好。

头枕双手,静静地躺在草原上,顾四野空旷祥和,望天空云卷云舒,天地间是如此的干静、清晰。少了芜杂的羁绊,没有尘世的纷扰,时光好像停滞了,任凭心自由地呼吸,灵魂自由地飞翔。忽地,网上看来的一段话涌上心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后来才发现,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后来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此时此刻,这段曾被误传为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让我深有感触。是啊!人的一生无不在行走之中——行走在山水之间,行走在天地之间。有时候,只是我们走的太急太快,太想得到前面太多的东西,以至于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忘了初心。

行走原来也可以如此的美好。

这个道理,是木兰故里让我领悟到的。

前不久的散文4:儿时凉鞋

文/侯镛

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整理旧物时,发现了小时候穿的塑料凉鞋。这是一双黄色凉鞋,鞋跟原本已经断开,又被一块灰色的塑料补丁给粘了起来。看着这双凉鞋,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童年,回到那些苦涩而又快乐的日子里。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有那么几年,我们一家人在夏天是不穿鞋的。由于长时间不穿鞋,我们的脚掌长出厚厚的茧子,就算漫山遍野地跑,也不会觉得硌脚。父亲时常打趣说:“我们脚上长着一双天然皮鞋呢。”

后来,我和弟弟先后上学了,市场上出现了塑料凉鞋。有一天散学,父亲笑呵呵地拿出两双崭新的塑料凉鞋来,递给我和弟弟说:“从今天起,你们不用再光脚去上学了。”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穿上凉鞋就往村街上跑,吸引了一片羡慕的目光,心里美滋滋的。

很快,身边的小伙伴们都穿上了凉鞋。我们穿着凉鞋,跑过田野,跑过操场,跑过花香,跑过自己的青葱岁月。有凉鞋的夏天,我们是快乐的。

只是,塑料凉鞋并不是很耐穿,通常夏天还没过完,凉鞋不是断根就是断底,只能沮丧地提回家。见我们的凉鞋坏了,父亲并不生气,他笑着说:“我有办法。”父亲找来一只别人不要的旧凉鞋,剪下一小块补丁,把补丁放到凉鞋要修补的部位,中间塞入火钳子,随着塑料被烙焦时发出“吱吱”的声音,一股塑料味弥散开来。这时,迅速抽出火钳子,将补丁摁压在凉鞋上,不一会儿,被烙软的塑料冷却下来,凉鞋就补好了。

我和弟弟穿上父亲粘好的塑料凉鞋,又能跟小伙伴们去疯跑了。我们觉得父亲的粘鞋技术真神奇。不过,随着不同颜色的补丁一块块地多起来,我和弟弟又嫌补过多次的鞋子太难看了。为了让父亲给我们买一双新凉鞋,我们有时甚至故意把凉鞋弄坏。没想到的是,父亲总有办法把鞋粘好。

凉鞋穿过了一个夏天,第二年拿出来,还能接着再穿。直到补丁多得实在看不下去了,父亲才会去给我们买新凉鞋。因此,为了减少对凉鞋的磨损,我和弟弟碰到好走的路时,甚至会把鞋子脱下来提着走。

后来,我和弟弟也学会了父亲的补凉鞋技术。我们穿着塑料凉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夏天。

只是,上初中后,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边的同学都穿上了美观大方的休闲鞋或运动鞋。很快,我也扔下了塑料凉鞋,告别了青涩而美好的童年。

看着小时候穿的凉鞋,我仿佛又看到了火钳子烙在凉鞋上时冒出的青烟,带着熟悉的塑料味,带着生活的苦涩,带着岁月的馨香,让人难以忘怀。

前不久的散文5:按揭一份快乐

文/邵火焰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播出了一期《刘姐的故事》。在主持人李咏和王冠的采访下,观众认识了一位坚强、快乐的刘姐。

刘姐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四年前婆婆中风瘫痪在床,前年老公遭遇车祸被截掉了左手,去年女儿又突然得了癫痫病,这接二连三的厄运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也许只有成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份儿,可是刘姐却能很快地从悲伤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到生活的阳光中来。刘姐每天走进办公室总是一脸的笑意,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快乐的女人。

李咏问刘姐:“你每天总是乐呵呵的,是不是把痛苦压在心里不表露出来啊?”

刘姐说:“不是啊,我有我的想法,当不幸降临时,如果我无法改变眼前的事实,我只有改变自己的心境,每天寻找发现一点快乐,按揭一份快乐。”

接着刘姐举了好多例子:比如,当我早上骑车出门时,女儿说,妈妈,你骑慢点,路上注意安全,想想女儿懂事了,知道关心妈妈了,我们的养育没有白费,我的心就快乐起来了;当我在菜场买菜时,买到了新鲜正宗的便宜的土鸡蛋,我会高兴地想,今天运气真好,买到了难得的土鸡蛋,中午可以给婆婆做一盘她最爱吃的番茄炒鸡蛋;看到久病在床的婆婆脸上有了笑容时,我也为给老人带来了快乐而高兴;当我逛超市时,看到一款新式的男式皮靴在搞促销,我给老公买了一双,回家看到老公穿上后连连说好时,我心里喜滋滋的……

主持人王冠帮刘姐作了小结:“原来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发现它的心境和眼睛。”

最后刘姐深情地演唱了一首《回娘家》,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电视机前的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看完这期节目,我茅塞顿开。是啊,走出家门,家人的一声路上小心,就是一份快乐;坐在公汽上,我主动给老人或孕妇让座,老人或孕妇那声谢谢就是一份快乐;走进办公室,同事的那声早的问候就是一份快乐;遇到困难时,别人的一句关心一句指点就是一份快乐;下班回家,家人的一句正等着你吃饭呢,就是一份快乐……

按揭一份快乐,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精彩。

前不久的散文6:一次失败的尝试

文/虞慧敏

前不久,奶奶家的大猫咪苏婷生了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可恰恰那天是星期一,可急死我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周末,我迫不及待地往奶奶家跑,我以闪电般的速度跑到奶奶家,可把我累坏了。但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活泼可爱的小猫了,我的疲倦都仿佛是云雾,一下子就飘走了似的。

我来到苏婷的窝,“哇,这些小猫真是太可爱啦!”瞧,它们多像它们的母亲: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小的鼻子,全身毛茸茸的,穿了一件黑白相间的衣服。

我轻手轻脚地再往前靠了靠,刚想去抱抱小猫时,大猫苏婷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这一挡可不要紧,差点把我吓了个半死,我情不自禁地想道:“嘿嘿,这苏婷,平时都要点头哈腰地来讨好我,现在竟然来与我反抗。”本来我想赶走它,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瞪着两个又大又圆的眼睛看着我,背还弓了起来,好像如果我碰了小猫,哪怕只是一根汗毛,都不会放过我。不时,还发出几声带有敌意的“喵喵”叫。

我有点生气了,“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呀!”我不以为然地喊道。就在我将要伸手之际,奶奶急忙跑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哎呀!你可千万别去抱小猫咪呀!大猫苏婷是它们的母亲,把它惹急了,可是不顾一切地要咬你的。就如你与你的母亲一样,如果你被坏人抓走了,你母亲该有多焦急呀!况且,苏婷才刚生下小猫,身体本就非常虚弱,要再加上你那一折腾,它的身体肯定吃不消!”

我听了,恍然大悟:动物也是如同我们人类一样有感情的,我们不能去伤害它们,不然它们的家人肯定会着急、伤心的。

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下次我只要去赢得苏婷的信任,也是可以抱一下小猫的。

前不久的散文7:攀岩感想

文/黄奕聪

前不久,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浙江的安吉攀岩。

来到攀岩场,我仰望那似乎直冲云霄的足有15米高的岩壁,竟有点忐忑不安。工作人员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向我们介绍了攀岩的由来,讲解了攀岩时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技巧。原来攀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被称为“岩壁上的芭蕾”。

我穿上攀岩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攀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上爬。一开始很顺利,可当我攀到两块间隔很大的石头时,我的手怎么抓也抓不到,只好下了岩壁。

我毫不气馁,歇了口气再次攀登。这次我换了条线路。起先很顺利,我棋开得胜般地突破了原来的记录,心中有点得意。可爬到了一半却因为没有找准点,我的双脚踩在了同一个点上,动弹不得,寸步难行,只能再一次与岩顶失之交臂。

回到地面的我心灰意冷,但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又顽强地再一次攀登。这次攀岩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而且也顺利地爬过了一大半。可是又一个难题出现了:一个点和另一个点间隔太远,无论我怎么用力都爬不上去。工作人员在下面喊:“侧身!双手牢牢抓住上面的岩点,蹬腿!”可是由于经验不足和缺乏体力,我再一次狼狈地下来了。

这次攀岩虽然没有成功,手上也磨出了泡,但我不会放弃。我觉得:人生不就像这堵攀岩墙吗?有着星罗棋布的岩点,你必须选择最好的路线,踩准点位,凭借自己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才能获得成功。

前不久的散文8:爱让生活更美好

文/钱逸琳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长腿叔叔》,心里感到暖暖的。

《长腿叔叔》讲述的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资助一个在孤儿院长大、有写作天赋的女孩子读完大学的事情。这个被资助的女孩茱蒂称之为“长腿叔叔”的人,奉献爱心却不留姓名。他不仅资助了茱蒂大学四年的全部费用,还包括每年的食宿费和零用钱,他的一系列善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心人士的慷慨和宽阔心胸。

主人公茱蒂和“长腿叔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茱蒂虽然是个孤儿,地位卑贱,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在“长腿叔叔”的鼓励、帮助下,发愤图强,最后成了一名作家。茱蒂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从茱蒂身上我明白了:要永远积极向上,相信世界充满爱。“长腿叔叔”默默奉献的爱心却不让人知晓,这样的爱心是博大的,就像阳光,照耀希望;就像春雨,滋润大地;就像泥土,默默奉献。

生活中,那些无私地关爱着我们的人,不就是我们的“长腿叔叔”吗?妈妈的严厉,爸爸的疼爱,奶奶的呵护,爷爷的关心,老师的鼓励……

爱让生活更美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你会更美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前不久的散文9:绣十字绣的女人

文/江野

前不久,我曾先后遇见过三个绣十字绣的女人。

近年来,刺十字绣的人越来越多了,时不时地就会见到一两个女子在那里勾刺。有时在公园;有时在店铺门口;有时在医院里。由于工作较忙,从前基本上都没怎么跟绣工们过多交谈过。

因为记者的职业之故,更因为时间充裕了一些,前见天,我对这三个女人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流。

第一个是在医院里,那次我妻子住院,请的女护工刚好会绣十字绣,忙活完活计,女护工就拿出一大卷十字绣来进行勾织。

“噢!你还会绣十字绣?跟谁学的?”我坐在凳子上问她。

“一个朋友。”女护工边勾边回答我。

“是,人有门手艺好。”我喝了一口水说,“有门手艺就不会饿肚子。”

她说:“谈不上什么手艺,不过混碗饭吃。”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家里穷,除了当护工再勾点十字绣帮补帮补。”

“勾这一大块要多少时间?”

“见缝插针地勾,得半年。”

女子三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脑后扎了个“马尾巴”,一看便知是个农村人。

在我的建议下,她展开了整幅画图。

画图很鲜艳,象一个旅游景点。有山有水有房舍,有绿树,还有五彩缤纷的鲜花。

“这一幅能卖多少钱?得卖一千块吧?”我是尽量往多处说。

孰料她说出了如下的数字:“能卖六千。半年的工夫呢!”

“好漂亮噢!”我脱口说道。

见她不言语,我又说道:“你看多漂亮,有树有花的!”

这时她说:“反正照葫芦画瓢,照图案勾就是,管它漂亮不漂亮的。”

第二次交谈是在两天之后。那天她刚洗完锅碗,边擦手边对我说:“大叔,其实我对刺十字绣一点都不喜欢。”

“为什么?”

“又伤眼睛又伤神的,挺费事!”

我说:“那你不绣不就完了吗?”

女护工停了一下说道:“这下肚子基本都能吃饱了,但我们农村太缺经济,两个娃娃上学用钱猛得很,光靠当护工的钱哪里够?干活的空隙正好用上……”

第二个绣女是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小公园见到的。那天我在公园跑步,一转脸就发现那片树荫下,有一女子正坐在一块白石上织绣。女子二十七八岁,短发,白净脸,鼻梁上还架了副白边眼镜,属知识分子型的乡下女子。

怕引起误会,我上前搭讪时带上了几多谨慎。没想到,女子倒显得挺大方。当时,她迎接我的全是欢迎和热情。对勾十字绣的观点跟那个女护工也大相径庭。

她把我让到身旁另一块白石上后说,她高中二年级文化,现在是一边打工一边绣十字绣。她说,刚绣时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谈不上喜欢,。慢慢地就爱上了。她指着快完工的那副瓶插鲜花的图案说:“你瞧这瓶花多鲜艳,哪个要是买去挂在客厅里肯定很好看!”她边说边把量这幅美丽的勾图。

我问她:“你从前卖过吗?”

“前久有个老板买了我一幅。”

“多少钱?”

“三千块。”她说,“但那一幅没这幅好瞧。”

“是吗。”

“那个花瓶太矮,有点俗,这回我设计成了长口瓶,高雅多了。”

挺好!”

我说:“你还会设计?”

她说:“简单的还可以,复杂的就不行了。上学时我的图画画得不错。”

后来,她勾了几针停下后又说道:“颜色你也可以变一下,前次有一幅图,房子的颜色太暗了,我就调了一下线,效果挺好!”

过了一会她又说道:“这一久我常常觉得,绣十字绣还是一件满有意义的事情。你想,如果有人把它买去挂在家里,不是一道很好的景观吗?”

第三个女人是在一条胡同里碰上的。

当时我到一个朋友家去玩,刚进胡同就见一勾十字绣的女子正坐在早晨的太阳地里织绣。

暖阳、织女、丽绵,好一幅动人的图画。

正是这幅美图紧紧牵动了我。

女人四十岁左右,后来知晓是附近一人家的保姆。看上去挺有几分干练。

女子的话绝对不像出自一保姆之口。她一开口就说:“织绣挺累,也挺磨人,但是它很有意义……我很看好它的前景!”

接着她又说道:“如果你把事做出意义来,那你就会很有兴趣了。”

我对此人刮目相看。

后来在我的追问中得知,她是一个下岗工人,下岗前是车间的一个班组长。

谈熟了,有些话就更好问了。

我说:“你说一个保姆工作也能做出意义来吗?”

对这个问题她没正面回答我。她说,她老母亲八十岁了,一生生有七个子女,很穷很累也很辛苦,是个家庭妇女,甚至还是个文盲,但是她这一生却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很有盼头。

时间如白驹过隙,四年的光阴一晃就过去了。

四年后的一天,我到一小区办事,没想到遇上了那个戴白边眼镜的女子。四年过去,女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样子、气质,还有眼镜一如从前。

从她的介绍中我知道了一切:三年前她一个老乡组织了一帮会织十字绣的乡下女子成立了一个织绣小工厂,后来改成了公司,就设在租用的小区闲置的俱乐部里。那个老乡任经理,她当公司的技术员和设计师,公司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个人的收入、公司的赢利和运转都挺好。

说句实在话,这些都是我没有想到的。

没想到的后边还有呢!当她把我领到公司的时候,我发现,坐在经理室里的那个女人正是当年的那个保姆,那些正勾织十字绣的女人堆里,我也一眼就发现了那个并不怎么喜欢织绣的护工。

三个女人三种工作,这让我思考良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