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文章

请欣赏暖冬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暖冬文章1:近处的风景

文/一叶

北方的暖冬是足以让人欣喜的,可以穿着艳丽的衣服,戴着精致的围巾,在有着阳光的午后漫步。阳光如慈善的外婆,温和地关怀着每一个路人,我喜欢徒步在上下班的路上,上班时间交付给了学生,教案,开会;下班时间,在温暖的小家我要经营我的小厨房,我要和那个人聊家常,我要扫去犄角旮旯的尘埃,只有在这路上,我小小地圆着自己行者的梦,身体的每个细胞在穿行,思维也在欢悦地跳舞。

必经之路,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房子,用简易的木板搭建,精巧的是还从屋顶冒出个小烟筒,小屋经常锁着,偶尔会从那烟筒里冒出缕缕烟火,也是凡尘中一幅迷人的风景。房子的主人是附近的环卫工人,为了保持卫生,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有规定的,于是他们给自己安了一个小小的家,这小房子,似乎是座快乐的童话房子,里面时而有烤土豆的阵阵清香,时而有京剧的节奏,时而有一群人的欢声笑语,即使最家常不过的闲聊,也真实而生动。空间只是占地面积,生命的质感真实得和任何外在的表征都无关。

一早一晚在路上,会遇到送孩子的接孩子的家长。养儿方知父母恩,临近而立之年,才明白了父母不易。冬日清晨,空气中还透着寒气,被父母包裹好的孩子,裹的像个小粽子,就留个小眼睛,有的孩子牵着父母的手,懒懒的不想走,有的干脆赖在了父母的肩膀上,在幸福中摇曳着自己的童年。若干年后,这些骑在父母背上的孩子们,又有几个可以扶着父母走过年迈的孤寂和衰老呢。

离家不远是公园的一角,不知不觉,这花花草草伴着我,我伴着这花花草草就走过了春夏走过了秋。草木有本心,春天孕育的朝气,盛夏的绚烂,秋天透露着饱满的睿智,冬天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孕育。它们就那么安静地生活着,不需要向任何人告别,不需要和任何人熟稔,不需要和任何人证明,安静地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阳光雨露、大地的恩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如果有了草木的情怀,岂非非圣即贤了。

少年时节,就羡慕三毛的洒脱,可以游走天涯海角,慢慢成熟了,知道自己没有降服沙漠的灵气。又羡慕那些可以享受山山水水的人,却也发现是渐行渐远的梦,本是俗人,逃不过沉迷油烟的浸润,直到那一瞬,才知道近处的风景最真实最喜人。

暖冬文章2:暖冬辣椒酱

文/李晋

故乡有民谚“冬天三件宝,浴室老酒加棉袄”,这三样当中,唯老酒属进嘴之物,多为男人的专利。要谈男女皆宜的御寒食物,首选是辣椒。

故乡虽不是辣椒产地,但人们吃起辣来一点也不含糊。腌辣椒酱是很多家庭固有的传统,买回百十斤火红而弯长的红辣椒,先要挑出混杂在里面少许青红的圆椒,圆椒饱含水份,辣性有限,切丝炒茶干或肉片,色彩丰富,颇为悦目。嚼后发现,圆椒尽管还保持鲜脆,但辣味已消失殆尽了,这不免让爱辣人士扫兴。

洗净红辣椒,晒干去除椒蒂,剁成小丁状,放蒜泥和精盐,置锅里温火小煮,煮时需拿筷子搅拌,以防粘锅,煮到辣椒粘稠,表面冒着气泡的时候,装进闲置的玻璃瓶罐,浇上一层滚热的菜籽油,拧紧瓶盖,搁阴干处保存。之后的日子里,拌米饭面条,都可以来上一点,主食中一经有了辣椒的渲染,色泽红艳逼人,吃得从额头到鼻尖都分泌出细细的汗珠,不亚于做了一次蒸气浴,那敢情真叫一个爽。

腌辣椒酱过程简单,腌好不易。上好的辣椒酱,辣椒颗粒大小均一,闻上去,有一股醇厚的原野真味,它的辣意是不可揣测的,即便被主食包裹,依然能探出头来刺激味蕾,酥麻感让味蕾指导咽喉加快了吞咽速度。就这样,辣椒酱犹如春天的地铁,在通往心间的轨道上一路播洒着温暖,即便到了目的站后,它的火花依旧灿璨如初,映射的温暖从脚板一直贯穿头颅。

辣椒酱里加各式作料、注放清水,就变身为一种叫做“水大椒”的调料,就是这看上去很不起眼的红色汁水,却在街头大放异彩——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油炸臭干,臭干炸得焦黄酥脆,用竹篾细棒串上十来块,均匀浇上一勺“水大椒”,金黄色的干子发出“吱吱”的轻微声音,向空中鼓吹着香气。对准一块臭干,用牙齿在上面开一个小口,发现臭干白嫩的内瓤也已渗透入“水大椒”,嚼着外脆内嫩的臭干,不时有微辣的汁水从牙缝里挤兑出来,用鲜辣和刚柔构成的深沉味道去助推消化。

随着川菜红遍天下,辣椒酱在地方上的应用已扩展到菜品范畴,一锅牛油构成的麻辣火锅,一盆混合着鸭血的毛血旺,抑或是水煮肉片、剁椒鱼头、麻婆豆腐这样的川味菜肴,它们都因辣椒酱的陪衬,流露出热烈的火红,这种火红,不是陕北窑洞里的点点灯火,而是云南火把节上的熊熊火焰,它不经意地拉近了寒冬与暖春间的距离。

暖冬文章3:腊八粥飘香

文/山涧果子

暖冬不寒,大气包围了蓝天,天地混混沌沌,阴霾遮住了眼,恰如我当前的生活,浑浑噩噩,挥霍着流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时光推开了腊月的门,腊梅花怒放,时至今日,灰色的天幕笼罩大地,腊八粥飘香。

童年的记忆中,对于腊八节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那时的邻家人,正处在土地承包初期,平常,各家都在为最基本的吃饭穿衣而忙碌,对于那些个可有可无的节日,不知道是源于未知,还是没有闲暇打理,总之,却是没人提及,也可能是地里不可能同时种这许多种谷物·豆类,并且手头也不宽裕,包括农村集市上,也很少有卖这些品种繁多的原材料,所以,腊八节,一向是城里人的奢侈。一直到上学以后,从课本上才知道腊八节,知道归知道,这个节日我却从未真正过。自打母亲在十四岁那年秋天离开后,我的生活就一直处于飘絮状态,多年后,虽然成家立业,因忙于上班,妻本就不会打理日常的生活,对于类似端午·腊八节这样的节日,几乎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两样,偶尔会到超市买一些节日特有食品,感受一下节日氛围,只不过,遗憾之心还是有的。

对于超市里卖的所谓的八宝粥,我并不甚喜,内心里总是有一种渴望,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常常会静静的想,如若把这许多种豆类·谷物码放在一口锅里,添水,小火慢炖,熬出一屋子的香浓,迎着朝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就一碟小菜,捧一碗热气腾腾的五谷杂粮暖心粥,品尝那粘稠的醇香,感受一下浓厚的亲情,在平平淡淡中,一家人相亲相爱,共同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这何尝不是人生路上一种最简单的幸福。

在等待中过了这许多年,又逢腊八节,腊八粥飘香,因一些结,情感搁浅,又回归到一个人的生活,温馨的家的味道,始终是我心中的向往。一年一年,我的爱不曾上演,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依然在期盼中望眼欲穿……

暖冬文章4:笔墨暖冬

文/邓琴

当一场风呼啸而来的时候,冬天总算是来了。窗外的呼呼风声像是在宣布冬的主权,狠狠地敲打着窗棂。这风倒是不恼人,恼人的是这雨,或绵长不绝,或急骤如瀑。风雨的来临,让人感觉这冬陡然间就寒了。局促一室之内,索性就打开音乐,铺纸静坐,与墨为伴,期冀能在墨香四溢的斗室安然度过一段无风也无雨的时光。

我经常头痛,头受不得风。每到冬天,寒风一吹,便只能躲进室内。在南方寒冷的日子里,对我来说,看书练字是对抗寒冷与无聊极好的方法。任窗外寒风凛冽,细雨霏霏,我都可以在书法的笔画里寻找到安身之隅。虽然我尚且不懂书法,在墨下流淌的字也并不美观,但写字的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放松的。写得多了,竟也能从中悟出些做人处事之道,想来这也是书法的魅力之一吧。

古语有云:“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书法乃国粹,绝不是写字这么简单,心静定方能进入习书的意境之中;而习书也能让人心静定。想想,当你聚精凝神,进入到书法的世界中,一切就变得简单而纯粹了。横竖撇捺,似玉龙雕琢,让人叹为观止;点折弯钩,似奇峰突起,让人遐思无限。风声、雨声,已悄然无声;寒气、怨气,慢慢地融化在了墨香之中,这书法的美,能柔化冬的坚硬。在寒冷的冬,以心为炉,以笔为碳,也能书写一冬的温暖。

作书能养气,亦能养心。四季轮回,冬天总会来临,寒冷来袭,冷的不过是身体。人生的冬天来了,是身心俱寒。在这样的冬天,如大文豪苏轼,作诗绘画、磨墨习书,坦然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看他的书法作品,风格丰腴跌宕、肉丰骨劲,富有天真烂漫之趣,谁说这不是他旷达人生的写照呢?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想必是这书香墨香一点点锤炼出了他那宠辱不惊、乐观豁达的强大的内心。我想起了外公,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是家乡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豁达如一。小时候我常伏在案头看他写字,那些字稳稳地立着,不卑不亢,他的表情始终平静,丝毫看不出生活曾经狠狠地亏待过他。现代着名书法家潘伯鹰总结得好——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心中忧闷之时,写毛笔字,又能精神愉快。这亦是我等凡夫俗子需要努力去达到的境界!

不管在四季的冬天,还是人生的冬天,有笔墨陪伴的时光,都是静谧而强大的。有了强大的内心,温暖自来,风雨何惧!

暖冬文章5:冬日枇杷花

文/刘干

暖冬午后,我在校园散步,忽然间飘来一股淡淡的清香。这缕清香,不是南方冬日固有的烟火味道。此时很多树木,早已叶落枝枯,会是什么香气浸润呢?我朝林子望去,原来是枇杷花开了。

偌大的校园,我细数了一下,有20余株枇杷树藏在不同角落。近看,涌翠叠绿间,长出一根根浅黄色枝杈,毛茸茸的,布满了花骨朵。花从萼中钻出来,次第开放,花朵儿不大,棕色与白色相间,没有单支的花朵,以多朵不等挤成一束,密密匝匝簇拥在一起,在浅黄色的花托衬映下,宛如素雅的花头巾,摇曳在枝头。

自古以来,枇杷树就深受人们喜爱。宋代苏颂在《图经本章》中说:“木高丈余,肥枝长叶……其木阴密婆娑可爱,四时不凋。”宋朝周祗认为,枇杷“秋萌、冬华、春实、夏熟,”秉受一年四时之气,寒暑无变,负雪扬花,质贞松竹,四序一采。因此,许多单位都把枇杷树当成风景树养护,从来不把它当成果树欣赏,故常被人忽视。

枇杷果古称芦橘,又名金丸、金弹、芦枝。春末初夏成熟,色如杏黄,表面微有毛,皮薄,肉甘甜可口。在南方,枇杷有“早春第一果”美誉,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与杨梅、樱桃并称为初夏水果三绝。

枇杷果自古也是画家入画的常客。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创作了许多以枇杷为题材的中国画,其中有一幅题诗曰:“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芦橘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束向林间飞。”齐白石先生对枇杷更是情有独钟,他能把一篮枇杷画出饱满丰盈,似若无骨,自然通透,连散落篮外的几只金丸,也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连续几天的降雪放晴后,枇杷树呈现出白中透绿、银装素裹的自然画卷,这是公认的冷美。枇杷花,假如也挤在春天开放,逃避冬天的摧折,那就体味不到这冬日的风情。然而,最使我震撼和钦佩的,是枇杷花在雪地寒风中那一副孤傲之态和存世气概,好一幅翠绿立寒图。当我初识它时,心里猛然一惊,遂为傲寒的壮丽与深邃而感动。显然,来年甘甜的果实,是它品格最佳的诠释和呈阅。

离开林子,我再次仰望在寒风中轻轻摇曳的枇杷树,与渐次落光叶子的树站在一起,那些并不鲜艳的花朵,是那样的夺目,让人不由得想多看几眼。在这寒冷的冬日,想到有枇杷花的陪伴,一股暖意丝丝萦怀。

暖冬文章6:暖冬心语

文/TXDFS

农历九月一过,就入冬了。虽澧水河畔冬日的天气一半是小雨加阴,但有青山的遮被,有水雾的浸润。然受不到西北尼亚寒流的多大影响,每年的积雪也就只那么一两次,呼呼的西北风也刮得不够猛烈,总让人觉得,整个澧水河畔的冬天,是温润而暖和。

人家说,境由心生。但我几经周折和失败后,心态依旧,是总看不出冬天有半点的冷意。尤其是在我已步入这四十岁边缘的冬天,没有半点儿冷的迹象。

我一人在路上走着,走向我心中的那个终点。虽几十年来,这澧水河畔的乡村是看不出有多大的变化,路也依是那么的长而够走。却这次我延着河边走着,倒有一种不同往日的心灵感语: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路再长些,只要人还年青,就可以继续走,总会一步一步地趋近我的那个目的地。但若心老了,怕是这一辈子,就完了。人还年青却心已老,丰健的肉身就也趋近了坟墓,灵魂也会一并葬送。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然短暂的生命,没了那年青的魂,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人虽活着,也是白来这人世间走一趟。

我曾有过一段酸辣的经历,然我心态依旧,从我身上,是看不出曾砺有半点儿的沧桑。还常有人说我才三十出头呢,并问我是怎么会事,一点也不摧老。我常说:“心态年青,人的肉身模样当然要跟着心一起成长。”他们常笑我。也可能是,我在此有点炫耀自已了。不过,我真的是实话实说。或许,人家会觉得,现今这社会说真话很容易让人发笑,那就让他们笑去吧。我毫不在乎。

很多人,是经不起丁点儿的挫折和伤痛,一有难就低下了头,或是心恢意冷,怅然若失,更或是崩溃了。其实,人生难得有波折,这是我在经历了好几场狂风暴雨后,所有的阳光心态。波折,只会让人变得更成熟、老炼。被波折磨砺惯了的人,就会将一切厄运或不幸,看作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场毛毛雨,且是三月春暖桃花季的雨,温润而娇美。

人生旅途哪无风雨。不是每个年头也有四季轮回,有温差交错吗?没有轮回的春夏秋冬,没有温差之别,又哪会有万物的茁壮成长。正因为有命运的坎坎坷坷,也才会有绚丽的人生风景。十指抻出也不是一般齐。有大地的坑坑凹凹,才会有河流的息所。又何必为种种不平而使自已奚落,更或是让自已遭罪呢?

船过波痕消,鸟飞影不在。老是沉浸在过去的惨痛中,只会让人的心,一点点的碎,甚至对后面的人生,都不会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方向的茫然人生,将会是完全失败的人生。

人生就尤如这路,既有崎岖也不平坦,更有风和雨的伴随。然有风雨的崎岖旅途,也总会有很多可观可赏的风景。只要心未老,也没被挫折麻木,才会发现那雨后即有彩虹呈现。人生,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人生之路,仍要一如既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跌宕起伏。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人一生来说,只不过是忽然一阵的微风和细雨,转瞬即去。心若累了,要懂得调养,不能老去。灵魂近逝要尽快复苏,人生才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说到底,人生是一种境界,是心灵的境界。身边的景物冷暖,皆由心而生。人悲心会冷,景也不会美,甚会总感觉到冬的严冽与凄冷。倘若心是冷的,哪怕是在阳光温暖的路上奔走,皆捕捉不到周边的亮点,也不会领略到,旅途上的那些雅致风景。心态年青,活得幸福;心态已老,常有烦恼。因为人若老,极易怀旧,满脑海皆是烦恼伤痛;而心态年青的人,永远都生活在那种童贞中,虽活得有点稚,却总能觅到人生的大滋味。

然一般人觉得凛冽彻骨的冬天,你也不会觉得冷。人生旅途上,也到处都是你暖色调的风景。

暖冬文章7:围炉暖冬

文/张春波

冬天,“围炉”是一个很温暖的词。

一个圆圆的土制暖炉,里面的木炭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忽明忽暗的火苗上下蹿动。几双冻僵的手争先恐后地靠近暖炉,感受一种看得见的温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围炉而坐,浅饮低酌,雅哉乐哉,那样的日子,那样的时刻,即使窗外飘雪,心也是在春天了。

围炉小聚常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是闲适和平淡生活的涟漪。

暖暖的炉旁,是小孩们玩乐的天堂。他们会变着花样搞吃的,拨开红红的炭火,埋上几个红薯或者土豆;把馒头放在炉边烤得黄酥酥香喷喷;或挥勺做糖画。做糖画,最有趣,架一口小锅在炉上,里面放几块红糖,在火上慢慢熬着。待熬化之后,用勺子舀起一小勺糖汁,在涂抹上一层菜油的菜刀上轻拢慢捻,不一会工夫,就勾画出栩栩如生的各式图案。然后用竹签蘸点热糖,粘贴在上面,再用一把又长又薄的刀片轻轻地撬起来。这样,一幅美妙绝伦的糖画就诞生了。吃成花猫似的孩子都会说,比街上卖糖画的那个老师傅做得还好看还好吃呢!

老人们安详地坐在宽宽的藤椅上面,而脚下绝不可以缺少这样一只暖炉,暖炉周围更少不了一群吵着听故事的孩子。老人们端起一杯盖碗茶,深深地啜上一口,故事就随着那淡淡的茶香飘出……直到鼻子底下出现了奇怪的味道,大家才如梦初醒似地七手八脚从暖炉里“抢救”出一批如炭黑的烤红薯。手里还剥着烤焦的红薯,心却已经翻过十万八千里了。

土暖炉是主妇们的最爱。用竹片、柳条或荆条等编成的笼子,罩在炉子上面,一个简易的烘干机就做成了,小孩的尿布、袜子、鞋垫儿、湿衣物,统统都可以一“烘”而干!

“围炉向火好勤读。”对于读书的人,围炉更是妙不可言。躲在温暖的炉旁,任由思绪飘飞在散发着淡淡墨香味的字里行间。读累了,拨拨炉火,一点星光便是一个感悟,一串火焰便是一段故事。

虽然城市的冬天有暖气、空调、电热器等最现代的取暖器具,可我心里的那一团炉火仍然不会熄灭,红红的,暖暖的。

暖冬文章8:校园暖冬

文/郭喜欠

入冬以来,一向身体强壮的我竟被感冒缠上了!咳嗽、头晕、浑身酸痛。吃药、打针,方法用尽,无奈“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两周过去,病魔仍是缠绵不去。期终考试在即,功课耽误不得,只得咬牙强撑。那天下课,精疲力竭刚回办公室,我们班学生小雨紧随我后,神秘兮兮递给我一个塑料袋,看我满脸疑惑,小丫头满脸自豪。打开袋子,消炎止咳片、清瘟解毒片、蒲公英片……“我对妈妈说您感冒了,妈妈让给您带的药。老师,你吃了准好呢!”看着孩子满是关切的眼神,只觉暖意在心头。

十一月,学校进行一师一优课教学展示,月末优胜者揭晓。因身体不适、仓促应战,自己榜上无名。那天,两个女孩子在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我热情地唤她们进来,小美却一言不发,指指身后的小文说:“老师,她有话对你说。”我将探询的目光投向那个文静、乖巧的女孩子,此时,她的小脸红得像春天校园漂亮的月季花。犹豫半天,她才小声说:“老师,你现在是不是很伤心?”“为什么呀?”“你是学校的金牌教师,光荣榜上一直有你的照片,这次都怪我们上课太紧张,发言不积极,你没评上奖呀!”孩子一脸歉疚,竟让我一时语塞,伸手揽她入怀。我只想对她说:“有你们这样懂事、可爱的孩子,老师就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为迎元旦,学校举行了小型运动会。为了能赢,这群小家伙训练很刻苦,比赛也卖力。今天比赛结果揭晓,三项比赛男女冠军被我们班囊括,孩子们有的欢呼雀跃,有的喜极而泣。

本以为已经历太多风雨,自己早已宠辱不惊了,可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再次让我动容。看他们手捧奖品笑脸如花,我终是忍不住眼角湿润。

寒冬腊月,万物萧疏,而这一件件平凡小事,是盛开在寒冬里的花朵,明媚着我的眼睛,温暖着我的心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