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光明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光明的文章1:光明的一刻
文/一米阳光的灿烂
雪后,阳光穿透了厚厚的云层。
那金色的光芒,闪亮在云的缝隙间。
仰起头,轻轻的呼吸了一口此刻的空气。
风渐渐大了一些,厚厚的云层在散开。
那就想,所谓的梦想,在努力之后迎来了光明的一刻。
心,慢慢变得欢喜起来。
那一抹温暖的阳光,有跳跃在我思念的脸上。
又想起了往日的你我。
在春花开满的山野,我俩,是如此幸福的欢笑着。
生活,如此简单,只是有你的日子里。
我们还可以用一双手,让种子落在花园里。
当时光一闪而过,都看见了,花儿甜蜜的笑颜。
这,都是我俩耕耘的结果。
光明的文章2:光明村的古银杏
文/渔也
港丰公路中段北侧,在合兴光明村九圩埭和西八圩埭的相交处,二里开外就能远远看到一棵郁郁葱葱、树冠像庞大的华盖一般的参天大树,其树干之高大,枝叶之茂盛,使其周边的树丛为之逊色。这就是光明村的古银杏。
三百多年前,这里还是江心洲群,滩上芦苇丛生,似绿色屏障,取名青屏沙。且紧邻带子沙,又与盘篮沙一衣带水,南北相望。筑岸围田后,陆续有人来此在田头岸边搭建苇壁茅屋定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约而朴素的农耕生活,并有川港流经这里入海。相传乾隆年间,当地民众为祈求汛期江岸平安和年年风调雨顺而建关帝庙。三百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多少事则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关帝庙早已毁于一旦不复存在,与此相关的人与事也早已淡出历史,甚至被历史遗忘。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棵古银杏仍“历万劫以长存,迹十方而示现”,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巍巍然而屹立,欣欣然而向荣。
距今三百年之古树,可谓蔚为大观,在“老沙”这地方,堪称树中王者。辞书上说,银杏系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片扇形,果实可人药,亦叫公孙树。据史册记载:光明村古银杏,雄性,树围近四米,树高四十余米,树荫超过三十平方米。这棵雄性古银杏像伟男子一样长得特别壮实挺拔,当地群众仔细观察后反映,它粗壮的树根已蔓延到十数米以外的地方,真正显示了雄性那般坚忍、顽强、勇往直前的气概。此时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香火,但每当春暖花开,万物报春的时节,它不示弱于淡忘冷落,也不甘心于忍受寂寞。在经过严冬冰雪风霜肆虐后,光秃秃瘦削干枯的枝头,又竞相勃发出水灵灵的片片绿叶,就在绿叶放开不久,又不失时机地在绿叶衬扶下,绽放出簇簇紫红色喇叭形似的花朵,鲜亮鲜亮的,其花形可赏,其秀色可餐。又好像朵朵云彩,在飘,在动……微风过处,淡黄色的花粉从花蕊中纷纷洒落下来,给大树下的泥土涂上了一层厚重的色彩。开花时节,时有外人开来汽车要求上树采集花粉,为保护这棵难得的古银杏而都被拒之门外。
俗话说树大招风,树大了还招鸟。良禽择木,早些年这棵古银杏委实招徕了众多鸟群,每年春末夏初之际,许多鸟就会飞来栖息,有的还在枝桠间筑巢孵卵,繁衍后代,所以这棵古银杏也曾经是百鸟聚居的乐园,争鸣的天地。
人间万象,世事难料。树龄长了,关心树呵护树的人多了,围绕树的故事也多了。焚香者在庙被毁以后,依然故我,还是络绎不绝地在树底下继续焚香,久而久之,将树根部烧焦成一个大黑洞。后有虔诚者用水泥把洞修补好,让焚香者远离大树焚香礼拜。为表达对古银杏的慈善情怀,竟买了百斤豆饼,给树根周围松土施肥。又有趋利者在合作化年代私下上树砍了数根树干锯成砧板去市场换钱。后来传言,几个砍树人不久都生病去世了。诚然,这砍树与去世彼此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可反映出乡风民俗对古银杏神奇的敬畏和爱护古银杏的愿望,或许对大家也是一种戒示。近在咫尺川港边上的中兴街,原名叫九龙街。民国初年始建中兴街时,正遇洪水泛滥,偌大的古银杏树枝上,惊奇地发现爬满了蛇。因为这棵树救了很多蛇的性命,逢凶化吉,传言乃真龙下凡,便取名九龙街以图吉祥。年龄大的老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兴街以前有九龙街之说。
春夏之间,古银杏新枝颀长茁壮密密匝匝,绿叶像涂上一层油似的青翠欲滴,越发变得生机盎然,四面挡阳,八方来风,给人创造了一个清凉世界,清幽而凉爽,恬适而惬意,成了当地村民乘凉消暑的好去处。有人乐呵呵地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由此及彼,也许能启示人们对于奉献精神和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入秋以后尤其是进入深秋时候,古银杏更显亮丽多彩,先前的绿叶随着秋风凉意的侵袭渐入黄色,显示出皇家气派;不久又继而渐入红黄色,色彩斑斓,如锦似画,真是“度一切苦厄,现五色光明”。此时,大树下的水乡小溪,宛如流动的彩带,让人赏心悦目。徜徉在雄踞一方的古银杏树下,无不为其“自静其身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的灵气、风骨和气节所折服。人说“沙上”地土薄,意思是指历史上没有重大的人文记载。如今光明村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新中国一代院士曹楚南先生就诞生在这里。光明村的古银杏正光明着,这一历史艺术,将光辉灿烂万古流芳。
光明的文章3:感恩
文/胡雨欣
大地感谢太阳给予的光明,鱼儿感谢海洋给予的空间,小草感谢石缝让它学会了坚韧,我则要感谢你们;我的家人,我的老师。
我要感谢你们——我的父母。感谢你们给予我生命。是你们教会我走路,是你们教会我说话,是你们教会我做任何事。感谢你们教会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一次只要是我的东西,都要我自己收拾。虽然儿时不明白你们的苦心,但我现在明白,你们是为了让我学会独立,正是因为这样,我今天才能站在这里,独立接受人生的磨砺。感谢你们让我懂得了坚强,让我能在困难的时候以笑脸面对生活。
我还要感谢我的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妈妈去深圳打工去了,只有爷爷奶奶带我,爷爷奶奶每天天还没亮就起来,爷爷送我上学,下午早早在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奶奶起来,帮我穿衣服,下午回家,奶奶就早早的做好晚饭,等着我。感谢你们让我幸福成长。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是他们让我拥有了文化,使我知道了人类的文明,世间的善恶。你们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我的成长;你们是无私奉献的蜡烛,点燃自己,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你们是一支支粉笔磨碎自己,让我拥有了知识。正如树叶感谢树根提供养料,云朵感谢蓝天给予他自由一样,我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生命的焕发,感谢你们让我知道感恩,感谢你们让我拥有知识,更要感谢你们为我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
我亲爱的家人,老师!你们看到了吗?清晨,那碧绿的叶子上晶莹的露珠,是我感谢的泪花;中午,那拂过你们面颊的和煦的春风是我感谢的语言,夜晚,那一角闪烁的星空是我感谢的眼神。
光明的文章4:我所见的光明,全都想给你看
我不会抽烟
在我看来
会抽烟的女人要么无畏要么二缺
我很欣赏前者
要多大的勇气才让她们选择站在与世俗眼光背离的一面
或许对一个女人而言
爱情便是最多勇气的来源
他一个笑一个眼神
神经深处被毫不客气的触动
是幸运
还是灾难
全力去爱没有错
但也请记得
这里只是中途站
光明的文章5:光明之路
文/孙彪
近期在读中文版的《老人与海》,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小说。文中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鱼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古巴,那个自己曾经生活和学习过七年之久的国度。古巴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在医药科研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中毕业,有幸赶上国家公派赴古巴留学机会。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对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自幼便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种莫名的向往。
初到古巴的我们,人生地不熟,首要任务是克服语言关。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当地老师鼓励我们多讲西班牙语。大家一边啃着陌生的西班牙语,一边攻克着枯燥的医学课程,其间内心五味杂陈。
第一次读《老人与海》(西班牙语版本),是在读大学的第二年。平日里忙于繁重的医学课程任务,闲暇之余便拿出来读读,久之便对此书爱不释手。书中的故事情节为偶尔觉得枯燥的医学课程增添了几分趣味;文中所诠释的“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时刻激励着自己。作者笔下的“老人”和“小男孩”是在大海中捕鱼,而我们是在岛屿上捕获知识。海上时常惊涛骇浪,而岛屿上的学医之路也并不见得一帆风顺。
临床上轮转完所有的医学课程之后,我便选择了眼科。童年,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双眼就红得吓人,一发病就持续大半年。然而在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不便的农村也只能用一些民间偏方。记得读初中时,母亲得了一种眼病,当地俗称“鱼肉”(医学名称:翼状胬肉)。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勤劳朴实,常年在阳光风沙中的田地里务农。农村条件差,农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也不高。汗水和异物进入眼内,常常随手拎起袖筒去擦拭眼睛。这些也正是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此病在外界刺激下,反复发作,时常困扰着母亲。她深受眼疾折磨的情景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时,我就期盼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让母亲不再受苦。
留学期间,遇到了多位善于教学的好老师。他们都是古巴眼科研究所每个亚专科的优秀代表,人人身上都有一种独门绝技。其中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年长资深的眼科教授,他是我的眼科入门老师,学业上倾囊相授,生活中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酷爱文学,讲课幽默风趣,常常在教学中穿插着文学故事,让本来相对枯燥的医学课程生动有趣了起来。老师见我学习热情很高,送给我一套手术器械,并嘱托说手术医师就像裁缝师一样,只有基本功练好了,才能制作出精美的衣服来。我平时忙于门诊和手术,空闲时往往就地取材比如用布料、水果皮、猪眼等练习剪切、缝合、打结。回国工作后这套器械就一直珍藏在我诊室的抽屉里,时常拿出来看看,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和深厚的异国师生情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有这么一个中国人每天穿梭在眼科中心的门诊和手术室,朝六晚九,风雨无阻。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眼科常规门诊、急诊和一些基本的手术都能够独立完成了。自此,常常会听到老师们的夸奖:LaesperanzadeChina(中国的希望),这是褒奖,更是鞭策。
回国工作后的第二年,我亲自给母亲的眼睛做了手术,困扰母亲十多年的眼疾终于解除,也了却了我多年来的心愿。
英国军事家托·富勒说过:轻微的眼疾就是大病。如今,由于电脑手机的频繁使用,人们的眼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关注眼睛健康,“视”在必行。
永远忘不了幼时所遭受的眼疾痛苦和艰辛的求医之路,更忘不了未来行医路上所要担负的使命。
光明的文章6:有影子的地方,就有光明
如果你不经历过去,就不会拥有现在。
夜晚的森林十分黝黑,一只胆小的兔子,彷佛得了焦虑症…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觉得影子就像紧紧追随牠的怪兽,似乎正等待机会,一口将牠吞噬。
…
某一天,正当牠为了逃避影子,发狂似地在森林里狂奔时,突然被一个慈祥的声音叫住:「孩子啊,你在害怕什麽呢?」说话的是一只老猫头鹰。
「我害怕我的影子。我愈是想摆脱它,它就追得愈紧!」兔子焦虑地说。
猫头鹰笑了,牠用翅膀指了指天空。
兔子抬头一看,漆黑的森林上空,竟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兔子怀疑着,不知道为什麽从来没有注意过这麽美的月亮?
「孩子啊,你何必害怕影子呢?」猫头鹰说:「有影子的地方,表示光明就在不远处。」
美国柔道选手凯拉?哈里森(Kayla Harrison),日前风光地拿下奥运金牌。有媒体形容「美国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原因不仅是她出色的竞赛成绩,而是她勇敢地公布了一段黑暗的过去:她十四岁起,持续数年遭到性侵害,而施暴者竟是她的柔道教练!
她一度痛恨自己,痛恨人生,甚至痛恨她最爱的柔道,再也不愿意练习。可是,她终究克服了阴影,选择走向阳光,并重回道场。前几年,她勇敢地说出这段不欲人知的过去,与恶狼教练对簿公堂,让对方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得奖後,她被媒体包围,讲出了一段极为感人的话:「就算你是个受害者,你依然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你,只要你想做。」
另一种生命中可能遇到的伤害,「加害者」未必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谁没有过不懂事的时候呢?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做出让自己後悔的事。
有个女明星刚出道时曾经拍过色情片,即使她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巨星,但这段历史还是常被提起。
有一天她出席新片发表会,有个记者又问起这段过去。这女明星不但没有动怒,反而坦然地说:「我不但不会否认过去,反而欣然接受。因为如果我不经历过去,就不会拥有现在。」
是的,正是过去的一切,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无论那些过往,有多麽让你难堪、让你痛苦、让你不安……但是,它都已经成了你的一部分。你不可能改变过去,只能坦然接受,然後,想办法将生命中的阻力转为助力。
不要害怕身後的影子。因为,只要我们转个方向,就能看见影子前方,其实就存在着光明。
【心灵小语】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部历史。
这部历史可能有很多不完美,有很多你想遗忘的部分,偏偏我们不可能回过头去修改它。
那麽,就坦然接受生命中的「好」与「坏」。
因为,正是那种种的一切,累积出现在的我们。
光明的文章7:心中有阳光
文/天行健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说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每个人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态度、思考所遭遇的情境,判断别人的作为,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面镜子,在自己的心中反射出自己眼中的花花世界。
同样的夕阳,有人感受到美丽绚烂,是人间绝色美景,是一天最精彩的结束;有人则感受到落日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带着遗憾与凄凉。
同样的雨中漫步,有人把它当难得的经验,感受细雨飘在脸上的诗意,享受雨中的迷蒙,那是人间浪漫的极致;有人则是抱怨上天的折磨、破坏了出外踏青的情境,细雨变成恼人的元凶。
心中有阳光,想的都是光明正道。只问自己是否全力以赴,不管外界是否风雨交加;只问自己是否仁慈友善,不论对方是否作恶多端;只问自己是否坚毅执着,不论事情是否艰难险阻;只问自己所得是否本分应得,不论别人是否超额据有……
心中有阳光,看世界美丽动人,看人间平和喜乐,看家庭知足美满,看朋友真情对待。遇机会,知把握,勇敢向前;遇困境,不怨对,小心因应;受人恩惠,常怀感恩,知回报;为人所害,反求诸己,宽宏原谅,不求报复,一切天理循环,自有定数。
只不过,红尘俗世,只有少数人心中有阳光,大多数人放不下人世的爱恨情仇,放不下人间的功名利禄,顺境时,得意自满,忘其所以;失意时,怀忧丧志,怨天尤人,在名利的驱使下,心魔滋生,阳光退却,成为是非池,所为尽是是非事。
就算心中有阳光,也不是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能远离魔障,在长期挫折煎熬下,人会怀疑畏怯,心中的阳光会隐去,黑暗会扩大,重回是非人,重做是非事。
光明的文章8:光念
文/傲骨竹香
一直以来的我,总是向往光明,追逐阳光的印痕。即使在我内心阴霾,苦寂的时候,我也不曾放弃过。无论是在夏日炎炎的午后,还是冬日那点微微的暖阳,我都会内心涌起一股无限的爱与温暖,绝不会因季节的差异而生出无限的失落感。我告诫着自己,坚信光明,那才是最美的风景。只要享受光明,我的内心必定是光明与坦荡的。
只是如今的我,明显背离了这样的人生境况,相反则是糊涂着虚度光阴,失去了方向,困顿了心智。游离,迷醉,漫不经心,常伴我左右,我无法萌生回头的念想。花开了,花落了,树绿了,叶落了,就连河面也从欢快的韵律中,变的喑哑失声直至冰封,我的感观神经依旧无法被触及,任凭四季的冷暖,除了肌肤一次次感知外,灵魂实在无力唤醒了。就这样吧,我一惯如此安慰着自己,感觉唯有这样才会让我解释清灵魂停顿的理由。
我把光丢失了,我变的急躁不安。我开始对身边的人与事抱怨,谴责这个或者哪个成了我每日的家常便饭。越是这样,我自己越发伤感不快乐;越是这样,我的朋友越发远离了我;越是这样,我的生活越发的单调乏味,无休无止后,我的内心世界有了一团阴云,有了一个大大的怪圈。我想活着不应如此,活着应该是光明,积极的,活着不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照亮前行的方向。开始吧,为了这些,我踏上了漫漫的寻找光明之路。于是我在每一首音乐中寻找,相信音乐是灵魂与光的附合体。之后又在每一段文字中寻找,相信灵魂的倾诉里,总会找到最本真的自己。如此种种,情恨被无限的渲染升华,泪水情不自禁的划落,锁住我内心的那把锁,在一层层剥离,直至完全打开。细数光阴与流年,成了我复生后的必然。
其实光怎么会远离我呢?有了黑暗必定会燃起光明,有了月亮必定会伴随太阳的升起。光只是藏在了我目力所不及的地方,血流无法澎湃的地方。我完全听凭着心的感受,闭眼深吸。啊!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一份暖暖的感觉,我推开一扇窗子,我播放一首心曲,绚烂与明媚交织出一首动人的旋律,那是光明,是我苦苦寻找的光明。它来到了我的身边,他让我辨清了人生的方向,它更让我无以伦比的幸福快乐。
现在的我呀,在光明的照耀下,变的无比强大起来。我认真去珍惜我人生的每分每秒,我开始去探究人生的真谛,或许是活着的意义,或许也是浮华与沉静,迷失与找寻的不同。虽然我还年轻,虽然内心还是有一点点的杂乱,那又何妨,光明就在前方,心何曾停止涌动。
光明的文章9:借一线光明
文/刘月新
小时候,因为文化生活贫乏,就把童年的快乐兴趣集中到一些五花八门的事情上,比如,一帮人追逐着一个乞丐从这一家跑到那一家;过年了,谁家杀猪宰羊,一伙小人儿就像苍蝇一样围着屠案乱转,听那生灵声撕力竭地绝望地嚎叫,似乎这样一转,那猪肉羊肉的香就会从张大的嘴里滑到肚里去;谁家娶媳妇或者是出殡,不盯到曲终人散决不罢休。或许就是因为那时出殡看得太多了,我竟然做起了稀奇古怪的梦。
睡梦里,我走进了坟墓。其实,也不是走进去的,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就进了那个漆黑一团的世界;也不知道自己身在哪里,是在棺材的上方,还是在坟墓上方的某一个角落,抑或是像个蝙蝠似地悬在那个黑洞的某个地方。我瞪大眼睛找啊看啊,找遍了棺材的上上下下,整个坟墓的角角落落,看不到一丝光明。但是,我能看到漆黑潮湿的坟墓里,有老鼠爬过来爬过去,有大片的白蚁(真是奇怪,那时竟然知道白蚁)在潮土里蠕动,我替棺材里的人—或许棺材与人早已腐烂—身上发痒,替他们着急:要是有一线光明该多好!有了光明,那些老鼠啊白蚁啊,就不会欺负残害他们,那里面的潮土也不再潮湿冰凉。
多么离奇的梦!
从梦境里醒来,我睡意全无,瞪大双眼在漆黑的夜里失落地寻找着什么,心情就非常忧郁。就是这样的一个梦,在我童年的夜里竟然重复过多次,一次次是那么惊人地相似,就像在脑子里过电影,有时我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在醒着还是在梦里。
童年的我是一个腼腆而又不自信的女孩,自己为经常做这样一个古怪的梦而百思不得其解,怕别人嘲笑又不敢说出来。久而久之,这梦境就像一块阴云压在我的心头,越积越深,越积越厚,以至于童年时代那些快乐的梦幸福的梦恐惧的梦忧伤的梦,大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带出记忆的河床,随风飘走了,唯有这块阴云在我的心底沉了下来。很多年以后,我还常常思考这个梦境,我想,怎样才能“借”一线光明给坟墓里的人,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不至于太过寂寞地过那暗无天日的生活。不需太多,一线即可。
现在想来,童年的梦算不上是杞人忧天,也算得上是为“故人”担忧吧。我经常拷问自己,一遍一遍地重复这个梦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除了那时出殡看得多了些,另外冥冥之中还向我昭示了什么吗?唉!可怜童年时代那一颗懵懵懂懂而又无知又善良的心啊!
长大以后,每当夜深人静头脑清醒那个梦境又闪现在脑海里时,我就傻傻地想,怎样才能完成那个梦境里的夙愿,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想的梦;作为活着的人,怎样能使死去的人“活”在光明里。我以为,首先应该使其在活着的时候过得快乐幸福—当然富裕不一定就意味着快乐幸福—那样即使死去也会带走一片光明,因为他是带着快乐幸福离去的。一个一生贫困、受尽苦难、没有快乐的人,他死后依旧是贫困受难得不到快乐的,而享受不到快乐的人他的心里能有光明吗?起码在活着的人看来是这样。你想啊,他的亲人都给不了的东西,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就更谈不上给他了。让死去的人感到光明温暖的另一个办法,就是活着的人要好好地活着,要活得快乐充实阳光,要活得有理想有追求有质量。常听人说,行将死去的人,因有太多的牵挂,迟迟咽不下那最后一口气,即使死去了,也不能瞑目。死去的人更牵挂活着的亲人,期盼活着的人活得更好,那么,活着的人只有好好地活着,对得起死去人的一片苦心,才能让死去的亲人放心瞑目。他瞑目而去,但心里却是敞亮的。看来,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仍然是有一根无形的钢绳紧紧联系着,想解脱也解脱不掉啊!
对死去的人来说,谁算是活着的人的亲人呢?当然,父母兄弟儿孙至亲是亲人,亲朋好友师长学生也算亲人。那些为祖国为人民的和平幸福而操劳一生甚至是献出宝贵生命的人,算不算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亲人呢?当然算。在战场上,为正义为自由而献身的人是我们的亲人;在抗洪救灾中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献身的人是我们的亲人;在特殊工作岗位上,那些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献身的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啊,都应该给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们送去一线光明,或者说是借给他们一线光明。有一线光明就能照亮他们那个狭小的空间;只有借给他们一线光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才能活得心安。
前些日子,看《山楂树之恋》,被老三与静秋那至真至纯的爱深深打动。老三在得知自己患上白血病以后,为了不带给挚爱着的静秋一丝难过,对她封锁消息。老三对静秋说过一句话:你活着,我就活着;你死了,我就真正的死了。当听到这句让人撕心裂肺而又充满真爱的话时,我突然醒悟,我为几十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那个奇怪梦境终于找到了答案:让死去的人住到我们心里来—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亲人。近日读一位诗人的诗又给了我同样的感受。那首诗的题目叫《我的父母双亲还活着》
我的父母双亲还活着
就在我早晨醒来的身体里
爹是白血球,娘是红血球
我和他们一起流浪,一起健康一起生病
一起头发黑一起头发白
……
我替爹娘看夕阳,看夕阳里迁徙的大雁
我替爹娘守候着风里的羊群
羊群下泛着膻气味的泥土
我爱羊啃矮了的青草
矮草下冒出来的爹娘的气息
爹娘早晚会在我的身体里死去:待我死之后
当我获得了这个答案以后,我觉得活着的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想给别人光明,给死去的人光明,首先我们自己心里要有光明。我们要想心里有光明,就得让身体里有能发光的东西,像知识,像勤劳,像谦虚,像快乐,像奉献……当这诸多美德住进了我们的心房,我们的心里就有了光明,我们就有能力有资格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借一线光明。
这么一想,我忽然觉得那积压在心头几十年的阴云云开雾散了,因为我终于明白怎样做才能借给他们一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