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内心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内心散文1:梨花之下
文/胡杨
地气上升之际,人内心的冲动也是不断地积累,最后连自己也无法把握了,于是,朝着祁连山下的一个小村,想也不想就去了。
明媚的阳光,广阔的大地,零零星星的绿色,这一切都把漫长的冬天渐渐抛开,一个新的世界似乎徐徐展开。
相比于大面积的绿洲,祁连山山前冲击带的绿色更缓慢一些,这里高挺的海拔,使季候的到来,也如爬行者,步伐明显地乏力,因而,节奏也有点迟疑了。那些山坡上的草睡眼惺忪,想长不长的样子。终年积雪的山峰就在眼前,任何时候,你都能感觉到来自这座山脉的寒冷。尤其是春天,流动的空气和呼啸的风中,打在脸上,很有质感的,是那些看不见的雪片。
但梨花还是开了,只是比山下的果园要稍稍晚一些,晚一些的梨花,更妩媚,更娇艳,看见了,就有一种青春怒放的力量,整个春天的美,直抵人的骨髓。
祁连山一带的小块田野,看起来像是挂在山坡上的,连耕田的工具也相当原始,还是以畜力为主,驴、牛和马在地里耕种,农人吆喝着,有恬淡的生活气息。从车上走下来,我坐在田埂,很久了,思绪沉淀于童年时期农业社会的耕织情景:种子发芽的速度,麦苗成长的速度,玉米灌浆的速度,合起来才是整个村庄的速度。人们渐渐在一年一年的耕种和收获中老去,背靠着一棵老榆树,看着村口的梨树开花、结果,然后,每人占有村子南面的大沙滩上的一个土馒头,没有丝毫怨言,好像这就是人生,这就是遥远的村庄。
我的一个小朋友,他的家就住在这个村子上,快要到家了,他指着山坳里的一个树园子说,那就是他的家。他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了,他和弟弟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父亲和母亲,山里的荒地很多,父亲总想着多种一些,每年都多种一些,几年下来,就种了一百多亩。父母亲常常是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天黑才回家,每天带点干馒头、咸菜和水,一干就是一天,晚上才回家吃点热乎的。
听说儿子回来,老两口赶紧从地里赶回来,说话间,就宰了一只老母鸡,生火做饭炖鸡,顿时,小院子里充满了烟火味和鸡肉的香味。
山里的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但也有一些刚刚爬出地面的野草,这些野草中不乏有品种繁多的野菜,像苦苦菜、灰灰菜等,掐一把,用开水一烫就是一盆凉菜。我和我的小朋友一起去了他家的树园子,树园子里有的是野菜,我们采摘一些,中午的菜肴就丰富了。
梨花灿烂的树园子,梨花淡淡的芬芳弥漫着,茂密的枝条,全是粉白的颜色,营造了虚幻的氛围。人在梨花的包围之中,就像处于一个诗意的舞台,情不自禁地人就飘起来了,与那些梨花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瓣新鲜的梨花。也许是在城市里住久了,高楼林立的世界把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囚禁了起来,来到乡村,就仿佛被解放了,一个被解放了的囚徒,内心里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这样的自由,与满世界的梨花,相映成辉。
有一阵子,我甚至心猿意马,一根野菜,几次都没有铲下来,手里的铲子像不听使唤似的。我想,那一刻,我已经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已经是祁连山下的一棵梨树。
内心散文2:停住脚步,倾听内心
文/汤木
一些人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他们感叹,为什么自己每天也忙忙碌碌,但成功的人偏偏不是自己呢?难道这不是命运的不公平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迷茫和困惑,当你感觉世界亏待了自己的时候,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一下自己:“真的是命运不公平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吗?”
世界上有一些人忙忙碌碌,但最终一事无成,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结果很可能把精力消耗在了偏离方向且不重要的事情上,白白做了许多无用功。他们在羡慕别人成功的同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到底在哪里。
下面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是多么重要。
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那些神话般的境界,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我相信,这个故事的道理直白得不必再作附加说明,它告诉人们,一个没有正确人生方向的人,将永远在狭小的天地里折腾,尽管他也努力了,但努力的方向错了,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在的位置,而是他所朝的方向。《南辕北辙》的故事几乎人人知道,试想,再出色的良马和再高超的驾术为什么都不能让故事中的主人公直奔目的地呢?就是因为他选择错了方向。可见方向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选对了方向,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正确的方向,既是成功的开始,又是成功的保证。
美国的一个着名科学家曾进行了这样一项十分有趣的试验:他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了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源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那五只蜜蜂全部撞死了,而五只苍蝇早就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
一向勤劳、聪明的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呢?经研究发现,蜜蜂通过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不停地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为。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力量,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们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的觉悟,它们依旧朝那个有光源的方向拼命挣扎,最终导致死亡。
而那些苍蝇,由于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苍蝇最终发现那个正确的出口,并因此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其实,生活中类似蜜蜂和苍蝇这样的事例真是太多了。一些人目光不够长远,努力的方向明明是错误的,还一直坚持,不懂得调整自己的方向,结果使自己陷于忙忙碌碌和无所作为的境地。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于把握前进的方向,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把目标看清楚后再开始行动。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一味蛮干,和《南辕北辙》故事中那个愚蠢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多数人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考虑方向的问题,结果去了一些根本不值得去的地方。没有了方向,努力就失去了意义,要记住,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内心散文3:内心的乡土
文/小小麦子
谁都不肯放弃毕生的乡土。那里的村庄、草垛、树丛、小河,以及镀了釉的乡亲,让我们内心久违的情愫,再度散发黄土的清香。
河西坡是我扑实无华的村庄。它位处马莲河以西,紧贴县城,是结在山腰上的一枚金葫芦。
这个不善言辞的村庄,从没戴过一个面具,或不想掩饰哪一部分。无论是困顿的岁月,还是顺平的日子,乡亲们总是敞开胸襟,向所有的人伸出善良之手,不图回报,像足够我模仿一生的一株株豁达的庄稼。
当我的双脚抚吻乡土,那飞行的菜香,奇异的果香,一路撒播。油菜花如金,轻轻覆盖岁月的肩头。
与村庄同行,谁在熟稔地喊我的乳名?谁在谈论葵花沟里我年轻的恋情?让几绺云彩也无法掩饰我的羞涩。
河西坡的农时被民俗赋予生命。在农家屋檐下相依相偎的锄头和镰刀,曾划着生命的双桨,在流淌我们血液的乡土上尽情地滑翔和舞蹈。
以一种根的触须与土地交谈,有五谷芬芳拂过心田的幻想,有燕子亮翅绕着盎然低飞,还有羊群牛群绽放着无拘无束的诱惑。
如果剥开河西坡的胞衣,我们一颗颗一粒粒都是金葫芦里的五谷杂粮。风雨来时叫我们抑起头颅;而结果时,又让我们低头谦逊地向土地膜拜。
现在,河西坡半个村庄已被饿着肚子爬在坡上的推土机移为平地,平展的农田上楼房耸立。以耕为生的庄稼人手松开庄稼,被纳入城市低保,开始迁徙居民小区,过着是农非农的生活。
在村庄的表面,在曾长满五谷的河西坡里,我该以怎样的姿势和表情,让平凡的生活寄居在劳动与感恩之间?
一粒被人遗忘的种子,艰难地爬出楼房的缝隙。
一尖绿芽,踮起脚来探头探脑,唯恐错过春燕衔来的那缕阳光。
一只没有巢的布谷鸟忐忑不安地寻找能播种谷粒的土地,嘴里还衔着几片阳光和庄稼的温馨、七彩和芬芳……
内心散文4:刮风的季节
文/窗外梦
没有风的日子,我内心感觉闷热。有时发呆地望着窗外那棵不知道树种的树子,它一年四季绿油油,但排解不了我灵魂深处的孤寂。刮风多少与季节无关,与童年一段记忆却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儿时,我住的是侗家吊脚楼,一到刮风的季节,半夜经常被怒吼的狂风惊醒。雨夜,风不停地拍打着那扇不够结实的窗户,玻璃断断续续地在与铁钉摩擦中发出“当啷、当啷”的声响,我把光头深深地藏进被窝里,不知不觉中又返入了梦乡。
天发亮了,我憋了一夜的尿,急不可待地出去解决。一夜的狂风,把我家那歪歪斜斜的牛圈吹倒了,那头勤劳的老黄牛被雨淋湿了一身,不断甩着尾巴聚精会神地吃着嫩嫩的小草。看着它鼓鼓的肚皮,断定它出来很久了。看模样,黄牛没有一点怨言,“屋子”被风吹倒了,不会怪恨主人不够关心它。到了农忙的季节,老黄牛依然一丝不苟地干活。
后来,黄牛老了,不能犁田了,父亲便喊人来牵走。买主看到瘦弱的黄牛,不断压价钱。父亲无奈,只能廉价卖了。老黄牛与买主是第一次见面,但它很听话,乖乖地跟着陌生人走了。
我和老黄牛一起长大,年复一年,都是我放它上山吃草;不放牛的季节,也是我端水给它喝、喂它草。老黄牛的离去,我内心隐隐的酸痛。习惯了抚摸黄牛的双角,习惯了骑在牛背上幻想驰骋疆场,习惯了黄牛陪伴的日日夜夜,却无法习惯如此的结局。
老黄牛短暂的一生,总是很听话:从来不偷人家的庄稼吃,放到坡上晚了,自己回家,犁田百分之百的投入;临了,还是一声不吭地走了。它不是不明白此去的结局,但它无能为力,反抗,有用么?还是听天由命吧。
老黄牛被买走的第一个晚上,狂风又袭来了,大大小小的雨点滴到窗沿上,发出悲凉的声音。我彻夜无眠,老黄牛此刻到哪?它有躲雨的地方么?我脑海里不断地呈现出黄牛庞大的身影。
一位慈祥的老人牵着老黄牛从空中徐徐飞来,把黄牛关进圈里,我来不及向老人道声谢谢,他就飞走了。我急忙地冲进牛圈里,抱住黄牛的头,泣不成声,黄牛还是乖巧地摇着尾巴,若无其事地吃稻草,我感觉到它瘦了很多,准备找镰刀去割草。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回荡:“宝宝,起来放牛了,太阳上山了。”原来我是在梦里,梦醒了,心情依然沉闷。
老黄牛不会回来了,它要去另外一个世界里去生活…… 如今,家里有了牢固的牛圈,遇到刮风的季节再也不用担心什么了。可是圈里的牛都不怎么听话,劳动懒散,且经常偷吃邻居家种的大白菜。
我内心突然有个疑问:再听话、再有灵性的牛,为何人们都不会把它们当成宠物来养,难道这就是牛的命运么?
内心散文5:把自信装进行囊
文/孙艺华
深窥自己的内心,然后发觉一切的奇迹都在于自信。
——题记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自信,是一朵花热爱自身独特的颜色与姿态,是漫漫时光中从容等待属于自己的花季,是相信自我生存的意义便是让生命怒放。
怀有一种惆怅之情写下了一个个黑色的字体,但脑海中似乎仍旧一片空白,过去曾拥有过失败,但却总用那份自信去面对,当把那失败抛之脑后时,忽然间回首发现——从前的路,是那么漫长,但却被自信轻易打败。人生之行悠远,人生之路漫漫,把自信装进行囊,整装出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何谓自信?自信不是不可一世的自负,不是唯我独尊的霸气,不是赵括的纸上谈兵……自信是在清醒的自我认识中诞生的信念,是驱使我们拼搏的力量,是追梦路上不竭的鼓舞。自信是刘禹锡笔下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信是陆游感叹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信还是杜甫挥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持;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达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然;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执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放荡不羁的自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子美苦身利人的自信;“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是毛泽东豪情壮志的自信。
自信是成功之基。文王自信,拘而演《周易》;仲尼自信,厄而作《春秋》;屈原自信,逐乃赋《离骚》。正因为自信,陶渊明不为“五斗斗折腰”,写下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诗情画意;正因为自信,勾践“卧薪尝胆”,蓄积力量,才得以复国;正因为自信,屈原投身汨罗江,吟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哀叹息。自信是风帆,带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深谙自信的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要追问自信的源头何在。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一次次来自外界的肯定,一次次对自我进步的确认,都会让自信的根苗在我们的心中越扎越深,支撑我们如春笋般在岁月中成长拔节。
自信是青春靓丽的底色,把自信装进行囊,便没有不敢启程的征途。在挫折和困苦前,自信的意义更能彰显。唯有心中燃起自信的火焰,我们才能坚信自己可以穿越黑暗,才有力量战胜挫折和困苦,才能不畏于前行。
内心散文6:深夜,触摸自己的内心
文/仙岛石
深夜。静谧。孩子的呓语。总有一个无声在回响。熟悉的夜。熟悉的书写,离开键盘与屏幕的冰冷与闪烁,笔在一瞬间让我燃烧起来。十年,亦或更久。与秃笔的形影相随,在深夜中悄然游走。厚厚的书。厚厚的笔记本。静静地守候着,乌云密布的夜晚,很难与月相约。孩子的呼吸均匀平缓。内心深处,刹那间涌起一股柔情。那些鼻息与呼吸,还有不经意间伸出来的手或者腿,击中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恍然间,坚硬冰冷的外壳悄然瓦解,冰消雪融。
夜晚。真正的夜晚。被黑色笼罩着。伸手不见五指。龋龋独行的时候,眼睛什么都不看见,尽管张得大大的。全都是黑色。这个世界仿佛又回到了远古。仿佛混沌还没有初开。仿佛故事中的天终于塌下来了。仿佛小说中暗无天日的氛围已经降临。仿佛邪恶的势力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占据了控股地位。有一些风狠狠地迎面劈来,让皮肤硬生生的疼。还有一些风在助纣为虐,把山上、路旁的草木都刮得呼呼作响。神话中的地狱大概如此吧。心往下沉着,脚步也跟着沉。秋的夜,在无声中喧哗着,已经慢慢接近了冬的脚步。
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凉了下来。黄山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千姿百态的松树已经深深刻进脑海里去了,此刻什么都不存在了,只有夜风,缓缓地吹着。时不时有一点灯光自后而至。近了。更近了。内心已经没有惶惑与不安,只是一味的焦急。两条腿似乎已经迈不开了,似乎都不属于自己了。但是,往下的台阶仍然一如既往的陡峭。两只脚都是能侧着了,踩一脚下去,再不是脚的不舒服了,而是膝盖,踩一下抖一下,生怕自己就这样的滚下去。如果管道路的下面去了,也有好几米高,那该如何是好?一切似乎都在努力地牵引着我的思绪。风儿不知有没有吹动两边的树叶,我只听到耳边的呼呼声。下山的人不绝于缕,可谓是前赴后继。
这里是黄山,一座很多年前就知道的世界名山。当内心的某些愿望得到满足,当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画面在脑海里反复放映,然后在眼前渐次展出,当原本激动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我疲惫的身躯开始摇晃了,嘴唇已经变了颜色。在经历了漫长的心灵折磨之后,我的身体状况日益下降。但是我还是咬牙上来了。等待缆车的五个多小时中,我的体能我的耐心都已消失殆尽,遭遇如此的折磨,旅游已经失去了意义。但是后来的缆车风光、奇峰怪石、挺拔苍松,又一次改变了心情,虽然累了点,但还是饱览了一番。一次黄山之旅,堵车的辛苦,爬山的劳累,似乎都找到了价值。导游说这一天黄山游客超过了四万人。或许,有的人是冲着这奇峰怪石;或许,有的人是冲着这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气;或许,也有人是被一个团体所裹挟而做出的无奈选择……但是,都值了。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一座山,一些树,一些石头,或许能改变我们人生的看法。
上山的路,有一半是缆车,所以后来的爬飞来峰、光明顶,都很轻松。儿子开始时总是叫,从来没有过的双腿运动磨练才刚刚开始,就叫苦不迭了。于是,像他课本里刚学到的内容一样,鼓励他跟着大伙往前冲,夸他是个小男子汉,复述他们课文中坚强的爬山者,他终于冲了上去。不管是开始的平缓,还是后来的陡峭,他还一路都叫了起来,从一开始的沉默喘气,恢复了他一贯的竹筒倒豆子似的不停说话。他找到了感觉。我却有点熬不住了。在飞来石的下面,我一屁股坐在了石头上,不停地流汗,不停地喘气,而那小子却已经忘记了刚才爬山的叫苦连天,拿着相机去拍飞来石了,上上下下,连着就是好几趟。哈哈,这下竟然不累了。我想上去抚摸一下那块传说中的天外飞来之石,却站不起来,更别说爬上去了。我知道后面还有更远的路。导游说要去的光明顶,那个据说是当年的国家领导光临时建立的一个大球形白色建筑,在爬山的起点时,看到是那么远,现在看上去,还是那么远,从大山里出来的我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个身体,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最后。然后就开始走了,接下的路要平缓多了,儿子一下子就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我大声吆喝着,他的声音却在很远的前方传来,走了一会儿,再呼唤的时候,却是听不到他的声音了。崎岖的山路,已经被人工铺成相对平坦稳当的台阶——但也正是这台阶,让后来的下山增加了难度。来自大山的都知道,天然的山坡上山下山要舒服得多,反而是这台阶,下山会带来更多的麻烦,这也就为后面的下山之苦做了铺垫。
路上满是人。回头看,都是。往前看,都是。路边,拍照的,休息的,看风景的。一个方向往前爬的,迎面而来往下走的,男女老少的中外游客,都在兴奋地走着。这山,这树,这峰,这石,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似乎活了起来,似乎真的像导游讲述的故事那样鲜活。眼中的风光是多么的熟悉,好像不是第一次,好像就是老家屋后的那座大山,一抬腿就能上去逛上一圈。好像就是读中学时,学校后面的那座凤凰山,跟老师同学一起翻石头钻荆棘。但更多的是从书本上图画里欣赏到的,黄山的奇石,黄山的奇峰,黄山的奇树,黄山的奇景,黄山的奇雾,心目中,大脑中,黄山,就是天下最美的山,此生定当一游,现在终于来了。
终于来了。
一些树木在渐渐降临的夜色中模糊起来。风凉了。鞋底摩擦地面水泥的声音逐渐响了起来。拖着,拐杖慢慢地起了作用。然后就多了拐杖点击地面的声音。还有看不见的人的声音。喘息声。记不清走多久了。手机的信号依然没有恢复。两个小时?还剩下多少?内心里的焦急和双腿的劳累合二为一了。分不清楚到底哪个更重要了。这种情形就像看到的徒步沙漠的行人,原始森林的探险者,大海上的遇难者,战争中的幸存者……坚持到最后,就是心中唯一的念头。这就像每一个夜晚一样,一杯茶,一本书,或者一支笔,一段从来没有成功感的书写经历,我能做的就是在坚持着,为着一个目标。在有灯光的时候,我的眼睛望不到未来。在这黑暗遮掩一切的夜里,我却望见了前面的一缕灯光。然后听到了一些久违的嘈杂声,汽车的轰隆声。然后,我看见了许多人影,最前面的是一个矮小的影子,他冲着我跑了过来,他的叫声让我全身的疲劳瞬间消失殆尽。他,是我的儿子。
我感觉有泪流了出来。我极力掩饰了自己。我的夜晚刹那间被儿子的喊声叫亮了。在后来的车上,在后来的饭桌上,在后来的酒店里,我的目光不在离开他。当夜里他的小小的鼾声响起时,我轻轻抚摸了他的头。然后,我再睡去。
夜晚,又一次来临了。在一个临时租住的房间里,儿子和女儿的鼻息此起彼伏。台灯亮了,我一如既往地捧起了书。
明天,寒潮依然如故,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迎接光明。
内心散文7:让内心变得清净
文/墨海书耘
大学毕业后,李莉应聘到一家公司做销售。每天辛苦地在外奔波,皮肤晒得黝黑不说,声音也变得沙哑。再看看财务室的女孩子们,化着妆、穿着时尚的裙装,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弄弄表格,敲敲电脑,工资奖金却一分也不少。每当想到这些,内心就纠结不已。女孩子谁不想有个好的工作环境?怪只怪自己命苦。在羡慕她们的同时,李莉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糟。
在郁闷与犹豫中,李莉的业绩一落千丈。公司老总把李莉叫到办公室说,给你几天年假,休息一下吧。李莉决定利用假期去乡下看看母亲。
走进熟悉的小院,母亲正坐在窗台下捡豆子。看李莉回来了,母亲高兴地站起来,双手在腰间的围裙上抹了一下,说:“黄豆早就泡好了,我这就做你爱吃的豆腐脑。”
母亲欢天喜地地搬出小石磨,将泡涨的豆粒喂进磨眼里,然后用手握住磨盘上的木柄轻轻转动,一会工夫,雪白的豆浆流了下来。母亲将磨好的豆浆端到一边,却并不急于倒进锅里煮。母亲说,你去给我拿块纱布来。李莉从碗柜里拿出一块又密又厚的纱布递给母亲,母亲将它罩在盆上,一边徐徐倒入豆浆,一边让李莉慢慢抖动纱布。很快,纱布上就有了一层豆渣,而盆里的豆浆变得像牛奶一样。母亲把盆里的豆浆倒进锅里,用旺火烧开,打着旋儿滚。这时,母亲熄了火,把一勺稀释后的盐卤慢慢地转着圈儿点进去。很快,奇迹出现了,原本浓浓的打着旋儿的豆浆,此时变得清澈、透亮。慢慢地,有豆腐块似的东西凝结起来,软软的、嫩嫩的,像映在秋日池塘里的白云,随波晃动。母亲把它盛到细瓷大碗里,撒上切碎的芫荽叶、芥菜末,再浇上早已烧好的卤汁和辣椒油,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就做好了。
细嫩的豆腐脑吃进嘴里,入口即化,好吃极了。母亲说,豆浆滤去豆渣后,无论做成哪一种豆制品,都很受人欢迎……母亲的话,让李莉蓦然醒悟。是啊,做人不也如此?只有去掉心里的杂念,让内心变得清净、平和,少一些怒气和烦恼,这样做起事来才能认真专注。
回到公司后,李莉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不久,业绩再次成为全公司第一。到了年底,还拿到了一笔丰厚的奖金。随着公司的逐步壮大,两年后,公司在外地建立了分公司,要指派一名负责人过去。李莉因工作业绩突出,成为公司的首要人选。
内心散文8:内心的武士
文/河西
不要以为四肢发达的人就一定头脑简单,李小龙迷都知道,李小龙是位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他特别喜欢和别人探讨哲学问题。他推崇尼采,经常把叔本华、萨特、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挂在嘴边,在拍片和练功之余,兴之所至,他会随手抓住一个演员或工作人员,开始大谈人生哲学和截拳道的哲学意义,也不管对方有没有兴趣。李小龙的研究权威约翰·里特写的《武士之心:李小龙的人生哲学》,就专门研究李小龙的人生哲学。
和截拳道以咏春拳为基础而融会各家相似,李小龙从道家出发,兼容并包,构筑了自己的哲学世界。具体来讲,牵涉阴阳、禅宗、晋代女诗人子夜的诗歌、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甚至量子力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铃木大拙、艾伦·沃茨、克里希那穆提等人的着作,思考世界之道、功夫和人生的意义,以及灵魂的终极本质,因此约翰·里特得出结论:“哲学才是李小龙的真正激情所在,武术只不过是他阐释哲学的工具而已。”
这看上去有点复杂,李小龙要是活着,跟你狂侃半天哲学,你八成会晕菜。不过稍微梳理一下,你就知道,李小龙的思想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他所追求的:超脱的艺术。
李小龙一开始向叶问学咏春拳的时候并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叶问告诉他:“忘记自己,随对手的动作而动。让你的头脑不假思索地去做动作,学会超脱的艺术。放松就好。”
可是李小龙发现,他越是要求自己放松下来,越是没办法放松,因为意识到自己要放松,就证明自己其实并没有放松。他花了好多时间冥想也无济于事,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有一天,他出海散心,心中抑郁,用手击打海水,就是那一刹那,给李小龙带来了老子般的顿悟。他说:“这海上最寻常不过的海水,不就是功夫的本质吗?我用拳头击打它,它却没有遭受痛苦。我用尽全力,它却毫发不伤。虽然它看上去软弱,却可以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就是这样!我想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人。”
老子说“上善若水”,看来,李小龙也看到了水的至柔无形以及流水不腐、水滴石穿的能量。我相信,他的内心居住着一位领悟了宇宙之道的武士,这样的他,不仅可以在拳脚上击败对手,在灵魂上更占据了哲学的高度,这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打遍天下无敌手!
不过,我一直也没想明白,一心要成为水的李小龙,最后怎么反而练成一套刚猛凌厉的腿法和双节棍?你看他眼神中的杀气,舞动双节棍时的虎虎生风,那一句李小龙标志性的“啊打”,哪一点像是在学水的以柔克刚?哪一点像是领悟了超脱的艺术?
问题出在哪呢?是不是可以说,李小龙是分裂的?他内心对平静的水的状态的渴望,和外在身体对快速力量快感的追求,是不是形成了一种最终撕裂他生命的力量?所以,存在着两个李小龙:武术家李小龙和哲学家李小龙,而真正在与他搏斗的,不是他人,是他自己。
内心散文9:关于执念
文/徐家荣
说起苦与乐,人们内心的天平总是偏向于“乐”,而往往忽视甚至不自觉地讨厌“苦”。其实“苦乐”本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没有苦,就谈不上“乐”,没有乐,也无法诠释出“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商人,正当他生意红火的时候,却染上了眼疾。住在医院的时候,他目睹了邻床病人每天被疾病折磨的痛苦,意志渐渐消沉,生意也是一落千丈。生意上的失意,使商人有更多的时间尝试阅读,慢慢地他喜欢上了阅读。后来由于视力逐渐模糊,他决定投资改良印刷品字体,出版印有粗线条字体的书籍,以供视力同样有问题的读者阅读。想不到这种书籍一经上市,立刻赢得了很多视力不好的读者青睐,他又重新获得了财富。
佛教经典有云: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将会自在于心间。的确,苦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放下执念,从多个角度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处境,扬起乐观的风帆,就一定会“自在于心间”。
平时很爱看央视的《今日说法》。有这样一个案例让人唏嘘不已:一个3岁的小孩子跟爸爸妈妈去酒店吃饭。席间,孩子想喝饮料,妈妈出去买,想让孩子跟着爸爸,但是孩子不愿意,妈妈就把他领了下去。后来,孩子跑到了马路上。就在一辆车子快要撞上孩子的时候,酒店的一个服务员将他救了下来,但是自己却被撞身亡。
事后,孩子的父母极力为自己开脱,一开始说把孩子托给了吧台,后来又说托付给了这个服务员,但是都没有证据证明。双方对簿公堂。法院判决,肇事司机承担80%的民事赔偿责任,小孩父母承担20%,共计赔偿死者15万元。但两个赔偿方都提出异议,认为服务员是农村户口,即使在城市打工,也应按照农村的规格赔偿5万元。
为此我常常感叹,这样的事情暴露出来的人性,怎会如此贪婪、冷血,全不念及别人对孩子的救命之恩。而这也确实不是个例。
内心散文10:游龙汪
文/杜发东
说起家乡三坝,我的内心不由升起了一股自豪感。这里美景可多了,有风景秀丽的白水台,有神奇美丽的哈巴雪山,有如梦如幻的龙汪,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龙汪。
每年农历的2月8日,我们都会去那里烧香许愿,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那一天,我们早早的出发,首先来到了龙汪的草地上,这里可热闹了。有卖薯片的,有卖糖葫芦的。最好玩的是这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牛、小狗、小鸡。原来这里不仅是我们人类的乐土,而且也是动物们的乐土!正因为如此,这块祥和的草地被称为龙汪坪。
接着我们来到了清真寺,这座寺庙风格古朴,没有围墙,被茂盛的树林所环绕,这里的一切显得那么协调、那么美丽。清真寺的后面是一个林子,这里的一切更让人沉醉,林子很茂盛,阳光根本照不进来。有雪山溪水,喝一口清凉而甘甜的清水准会让你精神百倍。河面显得风平浪静,美不胜收。再过去一点,就可以看见刻有文字的石头、有水磨坊、有许愿湖等等,听说这个许愿湖很灵的。我们扔进去几枚硬币,许下了一个愿望。从许愿湖再走过去一点,就可以看到几棵参天古木,爷爷告诉我这是哈巴的圣树,它一直虔诚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在它的周围还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树木,我们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但有一种的名字叫山茱萸,来到这里我们都免不了要把一根山茱萸树枝插在头发上或者胸前,因为听说这样可以用来避邪。
欣赏完龙汪的所有风景后,已经是夕阳西下了,家乡的龙汪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圣洁。我相信知晓龙汪的人会越来越多。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