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每日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每日文章1:拥书入眠
文/李子木
每日靠着躺椅午睡的时候,总要顺手捎带一本书,或者看上几页,或者草草扫过几行,有时连完整的一个段落都没有看完,目的并不是为了看,只是为了在蜷缩躺椅里时,可以把书放在臂弯处环拥着,然后安静的入眠,这种方式,可以使人在疲倦虚弱的时候奇怪的感觉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熨贴和心境的平实。
“书呆”的戏谑称号,对我来说,由来已久,好看书的人并不都是什么勤奋上进的,那种说法大多牵强附会,其实更多的时候这只是避开现实的一种尚且能让世人认可而不被责贬说教的方式。逃避现实有很多种方式,什么吸毒、网络游戏、嗜酒、甚至于小混混之间的群架等等,都有可能是一部分人拒绝残酷现实而走向偏锋的产物,除了一言否定那些人外,谁又能尝试去理解并体会他们内心一样并存的困苦挣扎,人性总有至弱之处,人也总有那些个扶不起的阿斗,深陷而无法自拔的时候,言论的最大功用往往是推一把而不是拉一把,落井下石而已,又有谁生来就是为了自甘萎靡的?书的好处就在于,尽管一样会使人沉溺上瘾,但却有使人生发出自己拉自己一把的力量,而不是类似吸毒种种,在残酷的现实之下,和那些幸灾乐祸的言论一起,反推人一把,直抵绝境。
我看书,不是过目不忘,而是过目即忘,看过的书里面能记得的内容寥寥无几,往往是只记得只言片语,但是这种无可奈何也在书里找到释怀的理由,有个作者说他也是书看完就忘,但是他不觉得必须得记住,缘由好像是说尽记书不如无书,这好像武学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不过这仿若有阿Q式的自我开脱的嫌疑,有几人能做到“以无招制有招”,再说这无招也是招至无穷尽才能衍化而来吧。不过没办法,与其为自己天性自带的愚笨郁郁不乐,莫不如干脆的自我解嘲一下,还能傻乐一回。
言多必失,可是人人都有极多的想一吐为快的话,谁又能完全管住自己的嘴巴,吵架、诉说、抱怨、指责、控诉、唠叨等等,话出口了,以各种方式,直至话尽,可是并一定倒出来了就轻松了,相反的是,更多的时候,话语指向之处,不是撕裂就是溃堤,或者是人心一时不察的蛀蚀,直到彼此原本贴合致密的地方中空了才恍然发觉,却为时已晚。而书,是相对自在且避免口出恶言后自己跌入情绪低谷不能自拔的自我安慰与宣泄的方式。不论何种情绪,总能在书的世界里找到对应之处,许多现实的不可解的弯弯绕绕,一放到书里娓娓道来,就变得合理而有其必然存在的缘由,使得自己也可找到理由来疏散那些压于心底的不足以为外人道的郁结,找到自我开脱的方式。
沉溺于书的世界,可以放任自己无所不为,不痛快的时候尽可以跟着书里的泼妇双手叉腰横眉怒目破口大骂,或者跟那些个痞里痞气的混混一起放肆的挑是非,蛮横无理的逞一时之快;或者跟着柏杨老爷子以老顽童式的自在自得却又犀利无情的嬉笑怒骂着,痛快之外还兀自乐个不停;生活太寡淡无聊,好吧,跟着盗墓贼去盗盗墓,捎带知道点盗墓工具和古董知识以及古董行里面的道道,在地底的暗无天日里心惊肉跳,然后渴念地面的光线与空气是如此美好,然后想着自己哪天在野外踢腾的时候一不小心的踢出个无价宝来,美死人了,傻笑吧!风雨漫天困于斗室内的时候,突然想悲春伤秋下,借着古诗词来遣遣情,定会温柔缱倦缠绵悱恻得叹息连连,怀疑古人是否是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旧时旧情旧景,今时完全物是人非事事休,只得到书里去探古访幽,虚拟的体验一回唐宋遗风,在心里浅吟低唱……可以做天才、可以做英雄、可以做黑帮老大、可以做至上君主、可以做悍妇、可以做名伶、可以做名门闺秀、可以做白发魔女、可以做酒鬼、可以做小人、可以做剑客、可以做绿林好汉、可以做武林盟主,简直数不尽数,哪一种人物角色可以借你踹掉不可排遣的情绪心境,尽管以身入境,不必担心退路,完全可以很轻巧的抽身而退,可以万变而不离其宗,返身现实中来,毫发不伤。
书是精神食粮吗?这比喻太过规整严肃,不称心意。书是坐累了可以搁脚的小凳子,腰酸时可以垫背的松软枕头,口渴了手边上的那杯凉白开,烈日下的遮阳伞,雨天野外的宽大屋檐,是不想面对现实时的避风港,是蜗牛一直背着的卸不下的壳。有时候,书不离手,只能证明人的脆弱,只怕卸下外壳,就轻易的会被踩个粉碎。躲进黄金屋,还有个颜如玉解情解义,红袖添香,现实世界里,有吗?
每日文章2:享受每日的阳光
今天从早上开始就在医院折腾,排队,交钱,检查,看医生……马不停蹄地忙到下午!从医院出来的那一刻,突然觉得阳光有一些刺眼,突然觉得健康真好,活着真好!
从前总是感叹生活的不易,感叹命运的不公,这次生病,反而让我的人生变得很简单了。只要健康,只要活着,只要快乐,就仿佛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了,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是啊,只有经历过病痛的折磨,才能体会到健康的可贵,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收起抱怨,因为有些事情必须去承受;收起愤怒,因为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活在当下,解决当下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愿我们都能健康快乐地享受每日的阳光!
每日文章3:跳舞记
文/李小芬
每日读书、写稿、抄古诗,我的身体会突然发出警告——肩背剧烈疼痛,我决定去体育公园跳舞。晚上,我拉上爱人,去了公园。这家公园有5支队伍在跳舞,我选了民族舞。我的脚法乱,手的动作也不搭,总也跟不上大部队。
笨人有笨办法。回家路上,我一边哼节拍,手一边做动作。回到家我也练,打开手机视频,认真地学。新疆舞有一个动作是扭脖子。我站在墙脚,肩膀和头部固定在墙上,左右摆动脖子。可爱人看了半天,说我不是在扭脖子,是头在晃。
这个动作学不会,我只好去看看别的队伍,好像广场舞要简单一点。音乐响起,大家自由跳,不求整齐划一,也无需姿势优美,跟上节奏就可。我融入到队伍中,看着独舞的人就迎上前,相视一笑,开始对跳。认识了就相互聊天,交流心得。慢慢地,我发现有几个人跳得特别好,于是勇敢地上前向她们请教。原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没想脚步不对,手也没伸展。“没事,每天来练,就能跟上节奏了。”她们都鼓励安慰我。
每晚跳舞回家,我都觉双腿疲惫。但一颗心依然雀跃着。老伴笑着对我说:“你是老年人的身体,年轻人的心,儿童的智力。”
每天与欢快的乐曲共度,与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对视,每一天的休闲时光都充实、快乐和满足。
每日文章4:双贵办店
文/白志民
看到天宝超市每日人来人往,生意日渐红火,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想起他的大伯三四十年前白手起家经商办店的事。村里人说,没有他大伯双贵,哪有他今日红红火火的大超市。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村小教书,双贵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是单身一人。他小时患小儿麻痹,腿脚不灵便,走路颠颠簸簸。父母离世后,他和二弟在一起生活。由于不方便参加队里农活,就在村子附近捡拾破烂,一天卖出去的破烂赚一两块的分分毛毛钱。一天,他看到街上来了卖棒棒糖的人,两人相识,他便来了兴趣,将自己当天捡拾的破烂,第二天拿去那人指定的地方,换回一蛇皮袋子的棒棒糖,走村串户又卖了两三块的分分毛毛钱,高兴地回到家里,嘴里哼哼唧唧,不知道都唱点啥。
双贵虽长相有点傻,但心里一点不傻,用隔壁二叔的话说,搭眼看去这娃“木木”的,实际吹去“利利”的。他每天出门的时候,胳膊窝里总是夹着几个空蛇皮袋子,回来时两个肩头一前一后搭着四个装满棒棒糖的蛇皮袋子。一进村口,一群碎猴娃围轰着上来喊:“吃棒棒糖了,吃棒棒糖了!”双贵手不停地摇摆说:“去去去,回去问***要钱去!”但不管娃们咋闹火,他的买卖总不会吃亏,灵得跟猴一样。当时一个棒棒糖批发时只有二分钱,他卖三分,有的娃给他二分钱,他取出一个后连忙掰上一截放进蛇皮袋子,娃一把抓过棒棒糖,边跑边喊:“双贵大啬皮,大啬皮双贵!”
渐渐地,双贵把生意瞅准了上学的小学生,在学校门前摆起了地摊。他背回来的蛇皮袋子里除了棒棒糖外,还增加了生字本、低算本、铅笔、橡皮头等。闲时,冬天靠墙晒暖暖、夏天在树下乘凉,一天三晌坐在自己那三个腿的小板凳上,睁大眼睛瞅着学校大门,只等学生放学或下课。每当下课十分钟的铃声一响,当一群缺笔少本子的学生发疯似的跑出校门外,双贵的脸就像深秋时绽开的菊花。他还把买主盯住了我们几位爱抽烟的男老师。那时,我们常买他进回的九分钱一盒的羊群烟或一角八分的宝成烟来抽。
双贵是个有心眼的人。他看到学校的看门老汉年纪大了,患了一场大病来不了学校。一天,他早早收拾了货摊,找到校长说:“狗娃他大看校门,一天村上给八分工,我一分工不要咋样?只要让我住在门房,一边看门一边卖我的货就行了。”校长正在熬煎“门卫”还没找下,心想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就满口答应了。从此,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学校门前“守株待兔”了,每天装到腰包里的钱能顶外面两三天的收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县教育局搞“普六”工作(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学校搞基建辞退了双贵。
双贵尝到了做买卖的甜头,经商的心不死。他看到村西十字路口旁有一个废弃的涝池,便打起了主意。一天,他包了一手帕鸡蛋,拿着一条自己卖的“宝成烟”,来到队长家里,说是想把涝池填平给自己盖一间小卖部。队长说:“我咋能接你的东西,快提回去!”队长开社员会,大家都很支持他做生意。双贵雇了一辆拖拉机,在南塬上拉了一天一夜的土,把涝池填平了。他又叫人打了500页胡基,砍了三十几个向日葵杆,拉了两架子车麦草,和了一大锅泥,凑合着盖起了一间小卖铺。
双贵自从开起了小卖部,就扔掉了脏兮兮、满是窟窿眼的蛇皮袋子。他看到家里后院放了辆架子车,那是二弟给生产队拉粪土拉坏了的,便找了几小块旧木板,拿来斧头、锯子、钉子,为车厢加固了一圈木板,并用积攒的钱买了两幅内外新带换上。从此,架子车就成了他进货路上的唯一“伴侣”。
此后,双贵的小卖部里,在他自己临时凑合的那几个大小不等、极不规整的货架上,摆放的货物不只是娃们的学习用具和吃嘴零食,还增加了油盐酱醋茶及一些日常小杂货。每天村里来小卖部买东西的老老少少络绎不绝,他的日收入也由毛毛钱变成了块块钱。每到晚上清账时,摸摸身上内外口袋里塞得鼓囊囊的五元十元二十元人民币,他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钱的双贵大方多了,村里张爷王婆、李叔赵婶,买了货结账时,他都会退去剩下的零毛毛钱。
邻村有个叫翠英的女人,和他年龄不差上下,长相一般,人倒聪明。丈夫因车祸丧命,她曾在县城商店打工,了解双贵的为人和做买卖的艰难,那天亲自找上门来愿和双贵合作办店。于是,双贵管业务代售货,翠英跑外交兼进货,二人的合作搭档让小卖部的销售营业额日渐增加,村里人刮目相看。不久,两人就成了一家子。有人和双贵开玩笑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双贵不冷不热地回应道:“鲜花往我牛粪上插,说明我这牛粪香着哩!”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双贵的那间临时凑合的小卖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村民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不少村民跑到外村购货。他和翠英商量,在涝池旁再扩大二间门店。经村里上报乡上,为了支持残疾人办店,及时为他办理了土地审批手续。双贵请来两个匠工、三个土工,加上他和翠英和灰、运砖和打杂,没要10天时间门店就盖好了。椽和檩是买村里刘老四拆下大房一丝到头的“蚂蚁松”,瓦也是去灞桥拉回的“红机瓦”,墙是一砖到顶的青砖白缝。新的店铺盖起来以后面积比原来大了两三倍,进货时电话一打,有人就把货物送上了门。生意兴隆了,钱往布袋里流。双贵的商店当时在我们县北惹眼极了,店的名字也取了他和媳妇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叫“双翠商店”。
进入二十一世纪,双贵和翠英年纪一天天大了,把商店交给了自己高中毕业的侄儿天宝,他和翠英成了“顾问”。天宝聪明、脑子转速快,能下苦,比村里一般娃执事早。以前周末回家常帮大伯卖货,不只看到了大伯靠薄利多销的小生意发了家,还学会了诚信经商、不进假售假的营业之道,更记住了大伯常讲的那两句话:做生意不亏人,有了钱不乱花。为了扩大经营、适应市场经济,天宝和妻子用三年的收入新盖了三间两层房,上面住人、下面卖货,墙面贴了白亮亮的瓷片,安装了卷闸门和玻璃窗,将商店的名字改为“天宝乐无边超市”,成为渭北农村中规模数一数二的大超市。
今年夏季的一天,我和老伴回农村老家,来到“天宝乐无边”超市,抬头望去,镶嵌在门楣上的几块金色牌匾上印有“便民超市”“诚信商店”“村民信得过门店”的字样,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进了店里,头顶的大吊扇和迎面立体式空调吹来丝丝凉风。宽敞豁亮的三间平房里,每一个货架上都摆满了各类商品,柜台上还放着肉食、半成品面食、干菜、鲜菜瓜果,在西墙角里,还隔开堆放着农药、化肥和种子,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老伴看傻了眼,连连夸赞:“一点也不比城里大超市差啊!”
每日文章5:青石板路
文/李玲
在单位,每日去食堂吃饭时,我都要坐到草坪旁边,看几个姑娘踩着高跟鞋从草坪中间的石板路上走过,倒不是因为我爱看漂亮姑娘,而是缘于我对石板路的喜爱。
本来那草坪只是绿茵茵的一片,后来,不知谁铺上去几块水泥石板,辟出一条弯曲的小路来。
初见时,我内心一阵欢喜,急急地凑近去看,彼时,恰逢一个姑娘穿着高跟鞋从上面走过,那咚咚的声音,仿佛敲在我心头的音乐。从此,我每天都要去看上几回。我就爱听高跟鞋踩在石板上的声音,那声音宛如天籁,每次听了,心里都会生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情愫。
慢慢地,我竟在心里感激起那铺石板的人来。
这条路不是我最满意的,我最喜欢的是那种真正的石板路——由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小路。那些青石板以各自原生的形状铺在土地上,经久踩踏,一点点嵌到土里去。从石板边再钻出些小草来,活泼泼的,极有生活气息,如小家碧玉,优雅淡然而又充满烟火味。
小时候,村头的小树林里就有一条青石板路,那些青石板是村里人从地下新起出来的,雨天时,有水从上面流过。那时,我常穿着凉鞋在上面跑,啪啪的足音在树林上空久久回荡,清脆悦耳。
遗憾的是,来到城市生活后,很难再见这样的青石板路,偶或在公园里见到一条石板路,也不是青石板铺就的。
不过,这水泥石板路,也让我得到些许满足。每次见了,我都要驻足观看,听人们的鞋底和石板接触,发出好听的声音。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后来,重读郑愁予的这首诗,便憧憬起江南来,毕竟那里有青石板路。想那丁香一样的女子,撑伞独行的小路,该就是青石板路吧。
遐想由此展开。
在那蒙蒙雨巷中,着一身旗袍,撑一把油纸伞,慢慢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边走边静静聆听细雨打在伞上和高跟鞋踩在青石板上的清音,心中定会有别样的喜悦。
对青石板路的情怀,就这样一点点渗到了心底。纵使因为常年坐轮椅,而几乎没有亲近青石板路的可能,但我平凡的日子,终究还是由于多了这份喜爱和念想,而变得越发可爱与珍贵。
每日文章6:春天的怀想
文/linzi
每日里我穿行的甬路两边都是冬青满眼的翠。当我们耸着肩呵着白雾时,他们就已将叶苞高高地擎在了枝头顶端,一点儿不羞怯一点 儿不顾瞻,极其自然极其傲然地等待着。每当我走过他们,都能听到一种褪脱的声音,是旧的陈的在退下,新的活的在立起的声音,没有哀痛没有庆幸,蜕下的无怨 无尤,刚生的竭尽力气。
在我写这些文字时,他们已然交接完毕。挺立的叶苞绽开了无数的新绿,在阳光下的早春的寒气里,扬着清嫩的面庞,熠熠生辉,将新濯过的希望伸向更远的蓝天。落下的叶子已趋干黄,平和宁静地在树根处新叶的荫庇处仰望着这一切,等待着把自己最终融进泥土。
我不知他们会不会交谈几句。如果会,那必是在稀星朗月的夜晚,落下的叶淡淡地讲几句自己经历的风雪雨霜,新生的叶子默默地听着,攒积着力气和勇气。
冬青们为牡丹打造了一堵墙。墙内的牡丹疏落有致。人们看重牡丹,种植起来不愿随便,早早的,便把土地平整、翻动了。绿的、紫的、黑紫的、红紫的新芽让人 们一眼望过去就能猜度出花开的颜色。如果说冬青的萌动有些拥挤竞争,那牡丹的花开可真是安详有度。她没有掩饰自己的色彩没有遮盖自己的雍容,坦诚中透露出 睿智:这就是我待要开的色彩,不必惊羡我花开时的富丽,我早已预告过我的容颜;不必惋惜我花期的短暂,我的绽放本来就不是为了让谁的目光逗留。用这种清澈 用这种坦然,牡丹的叶子摊开手掌状的图案为硕大的花苞铺衬了大片的底色。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在地面闪烁,它是亘古的,而真正的生命却是交替的!当满园的艳 丽锦绣灼亮人们的眼睛时,牡丹们却会把目光投向身边的冬青,相约着期待下一个轮回。因为不管是一生无华还是一时绚烂,都会归入平淡归入天地。
校园里只有两棵玉兰树。在这两年里我见过两朵玉兰花,每年一朵。偌大的一棵树上突兀地顶着一朵白花在寒风中颤动。第一次见到时,我感动,想哭的滋味。第二 年再见时,我停驻了良久,问自己:为什么只是一朵?为什么本该是一树夺目耀眼却是一朵寥寥独立?这两年里它们是为我而开吗?没有人注意到这朵花,甚至没有 人注意到这棵树。或许这朵花是一个探寻者?为了以后的春日里能有满枝桠的繁花如雪而甘愿孤独?或许她是刻意在别人熙攘喧闹之前匆匆出场完结自己,留下一份 落寞留下一种别样风流也留下一怀的情愫于我?
如果有幕起幕落,她是幕启前划过琴弦的一个乐音,整个的乐章里没有她,她却按自己所希望的时间和姿态出现,不渴望被惊艳不希求被关注,只知道自己活过一次,为自己盛开过一次。
那么,我长久的注视和停驻是亵渎了。
再让我等待的便是樱花。重瓣的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待开,我从她们身边一次次走过,一次次想起席慕容的《开花的树》,我愿这树是樱花。如果是玉兰树,那一 树的白花会让我忆起月白的夜,我的泪洇湿了手中的信笺;如果是木槿,那渲泄着夏日热情的热烈会让我忘记曾经的伤痛和那方飘逝的纱巾;我惟愿是樱花,重重叠 叠饱满的花蕾向下低垂,这使我忆起在烛光里含羞的面庞,那花瓣的粉色荡漾着相逢的喜悦,淡似无味的气蕴让我怀想那个黄昏的轻风。我若是樱花这株开花的树, 我的绽放不再是为了谁的路经,我只是为了我自己,为我那烛光里的容颜为了怀想时的甜蜜为了轻风里的叹息,我的坠落不是为了谁,只为了没有白来这世间一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偈如是说。
每日文章7:岁月的橱窗
每日晨起,第一件事还是会习惯地先推开窗户。阳光紧随其后,悄悄进入;我怯怯地问道:哪一缕阳光才是真正属于我的
选了一首歌曲,一首懂我的歌曲;我把自己沉浸于其中。让那些话轻轻地说出来,不再隐藏于心房
也许在曾经的时光中,我已学会把自己锁在遗失的角落里
也许在无你的岁月间,我已懂得如何冰封那些烙下的痕迹
我已付出太多,太多的等待
我只要一点点关怀、一点点爱
我不想流泪,更不愿伤害
我不要下辈子,我只要今生
一个属于我的今生,而不是来世
时间的滴答似乎也在浅说着什么?那首懂我的歌曲在耳边依然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恍恍惚惚中我又飘落与某一处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可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
这种漂泊的感觉已有好久没有在我的日子里上演。我不知道这样的感觉是怎么潜伏进来的?冥冥间,事实总会演变成一个开始
然,一切的一切已由不得我控制
心,又在等待……
又开始对着某一处蓝天在搜寻,在寻思
我轻声地念叨着:你若在,我便安好!每次说出此言时,心就觉得好痛、好沉
一边等待我一边回想着,回想着那些属于我们的过去
一边期待我一边思念着,思念我们牵手在一起的幸福点滴
那些快乐的瞬间此刻在我的心里又在疯长
我很害怕这样的蔓延会变成一种失望
我不知道这样的期待还能持续多久
会不会永无止境的延续下去???
我的心开始有些纠结,或者说有一丝迷茫!爱无索取,真是这样吗
尘埃在阳光下舞蹈,我却不能为自己的心再舞蹈一次,只能将这些写成段落,刻进记忆的墙;将这份心情重叠成书香,锁进岁月的橱窗!
不要拥有太多拥有太多的伤怀
只要一点点柔情一点点的爱
你懂的!!!!!!!!!
每日文章8:我的老师
文/桂颖萍
上学,放学,每日里途经那个路口,看到那座已经废弃的学校,我总会想起许多,能回忆起来的老师,似乎也只有她一个。
我在那读书的时候,学校好像管得不是很严,上课的时候,总有不少人做小动作,或者前后左右地互相闲聊,还有的,甚至在老师背过身写字时,会偷偷地溜出门去。后来,学校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是个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的女老师。她梳着一个马尾辫,显得干净利落,声音并不大,很温柔的样子,是一个不太像老师的老师。
对于上课时同学讲话这个问题,老师显得并不是十分在意。她总会笑着对我们说,看你们那么能聊,不妨让我们来一次真正的讨论,内容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我们乡下孩子的生活什么的。那时候天很蓝,小鸟飞得自在,同学们也总会兴高采烈地侃上一通,甚至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老师呢,总会适时地引导,把好话题的方向。对讲得好的同学,她还会大方地进行奖励。老师说,大家在村里上学,读书有限,用这种方式锻炼锻炼思维与口才,也是不错的选择吧。老师还说,语言交际能力强很好,但也要看场合,如果我们把交谈的内容写到日记里,或是用在作文上,就更棒了。
老师好像从来没骂过我们,至多瞪瞪眼。孩子嘛,活泼开朗点才好,如果把他们培养成了一个个不说不动的“算盘珠”,那样的教育,肯定是有问题的呀。她常常这样劝另一个爱发火的老师。她像妈妈,却又不像妈妈那么唠叨。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也听她的话,上课反而不那么闹腾了,该说的时候才说,不该动的时候尽量不动。
对了,老师很乐意听我们倾诉烦恼,更乐于替我们排忧解难。每天,她也是学校最后一个走的人。当她批阅完作业的时候,会慢悠悠地踱到教室,帮着整理好值日生整理后依然显得有些凌乱的桌椅,还会清理清理卫生,最后轻轻关上门,回家。
我那时候其实很自闭,很少主动和老师搭话,更别说问问题了。有一次,天本来还是晴空万里,转眼竟乌云密布,雨横风狂,很恐怖。我一直待在教室里,看其他同学陆续被家长接走,心里更加的躁动不安。老师来教室的时候看见了我,她知道我家人还没来,就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她跟我说了很多,很多。她告诉我,她已经注意到我不怎么说话了。她说,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很重要,试着张开嘴,你会发现和别人交流并不困难。她说,老师完全可以感知你内心的丰盈,你的语言也不会贫乏,试试吧……
后来,我慢慢地“化茧为蝶”,变得开朗多了。遗憾的是,我差不多还没读完一学年,那个学校就被中心学校兼并了。一切,物是人非。我终究不清楚那个老师去了哪里,只听说,她原本就是个代课老师,并校时被清退了……
我常常想,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老师呢?或许,在内心里,我早已视她为最好的老师了吧!
每日文章9:一样的乡村
文/李瑞华
每日上班的路径总是从城市去往乡下,再从乡村奔波于城市。
城市只有冬日,生冷的柏油路面,高楼林立的陌生,透出一种萧杀的凉意。而乡村却是阳光普照的温暖,那里有淳朴的暖阳。
一纸乡村,让无形的妙手信笔涂彩,勾勒出色泽鲜明的四季,那阳光缕缕,不舍紧追时节的交替,直抵朔风主题的冬天。
冬日里,那份煦暖,那份温馨,那份深情,叫做阳光。信步走在酥软的田野,人们的心情由之高远清澈,一种悠然添翼飞翔。站在村头望向远方,目光会延展铺排成一首首很有韵律的诗行,任由行云俯瞰品读,体味冬季土地上阳光酝酿的中心思想。沿着阳光,远山日日张望小村,羡慕中分析如复一日的优美生活篇章,静静应答炊烟柔柔的深情召唤。来自远方的感觉,沿着暖阳小路,靠近村口,靠近那座灶台,靠近令人垂涎的炒饭浓香。所有生活都活色生香。
乡村的冬日,随处是美好的片段。信步走在野外,回忆往昔孩提时的欢乐的影子,很想复制那无忧无虑的幸福感觉。那条夏日处处有顽皮孩子捉鱼耍水影子的运河,冬日里依然生机无限,那是因了冬日暖阳。天外送暖,有了融冰的脆响,有了水草复现的不懈生命。它们摇曳着生机,摇曳着亲近的阳光。那绵延水面的一镜散金碎银,就是天上冬阳的造访。弯弯的运河在冬日暖阳的装扮添彩中,更加神采奕奕、生机勃勃,精神抖擞地据着沿途的所有安详与美好,牢牢拢住每一方潜在生机的树下水畔,等待冬季尾声里再次呈现它的领地里每一份绿叶红花,书写一篇篇鲜嫩精彩的生命华章。
无论晨雾缭绕时,还是雪后天霁,都在暖阳映射下,别有一番情调,勾起青春的诗意萌动。或许就在此时,早有妙手调着焦距,采撷一帧画面,一瞬美好记忆。即使夹进日记的几句,一定附着暖阳而温馨持久。
乡村,告别了忙碌,早已擦干汗水的农民,守着冬藏,数着喜悦,在暖暖冬阳里,盘点一年的幸福经历,直把那壶热热的果酒品得更醇厚香甜。暖阳里,扎堆聊着家常,PK着彼此的丰硕收获,交流着你我的致富绝招,扬起菊花一样的笑脸,共同满足令城里人啧啧艳羡的美好生活。笑声,让冬日暖阳都附和着快乐。阳光在外,清风飘爽。徜徉乡村,走笔心情,仁山智水的生活,是绵延无垠的散文,悠然、平和、洒脱、宜人、爽意、怡情、可心……
乡村如散文。因为冬日暖阳,点亮农家金色生活。温煦的文字,长长再长长,写不尽父老乡亲的富足甜美温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