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情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热情的散文(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热情的散文1:热情

文/董伊梦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乘坐火车来到杭州,准备在堂弟家小住几日,四处游玩游玩。

火车到站的那一刻,我激动万分,恨不得立刻蹦下火车去看看这人间天堂的真面目。随着拥挤的人流一下火车,我突然后悔了:热浪滚滚,扑面而来,差点让人窒息,与凉爽的车厢相比,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阳光烤在身上,似乎都可以擦起火花来。黄豆大的汗珠子不知啥时已把我衣服湿透,黏糊糊的,我甚至都想打退堂鼓回车上去。

大街上除了熙熙攘攘的各种车辆,一个行走的人影都看不见。忽然一辆车过后,从车后闪出一个人来, “梦梦!梦梦!”忽然间,他像发现了新大陆,挥舞起胳膊竟冲我们走过来,还一边兴奋地大声喊着。“快看,是你伯伯来接咱们了!”爸爸激动地喊出声来。

伯伯的衣衫早已湿透,几道汗渍在胸前画出一幅地图来。他气喘吁吁地说:“总算赶上你们了!热不热?走,我雇了一辆车在路对面,越越在车里都等不及了,快过去吧。”说完拎起我们的大包,带我们去坐车。

咦!不是事先说好,我们一到杭州站,直接打车过去,不用接火车的吗?堂弟越越递过来一瓶水,解释道:“当然是怕你们走错路,浪费时间呗!我爸爸是特意请假过来的。”说着,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毛巾让我们擦汗。

到弟弟家后,伯母正在屋里忙活着,一见我们,便带着她惯有的亲昵表情说道:“哎哟,梦梦姐姐来了,欢迎欢迎!”家里的空调、电扇全用上了,很是舒服。要换上我,这么大天气,呆在家里是一分钟也不愿离开的,想想他们顶着烈日上百里路去接我们,我好感动。

晚上很快来到。伯伯来这里打工多年,租住一个小单元房,卧室就一个,摆着两张床,很是拥挤。我正考虑今晚怎么睡觉时,只见伯伯和伯母忙忙活活地拖起地板来,等稍干,他们从别处拿来一沓纸板和塑料膜。我有些疑惑,“伯伯,拿这些干啥?”“你们坐火车累了,就在大床上好好歇着,我们打地铺。”伯母接过话茬爽朗地说。摆好这些后,他们又将褥子、床单铺在上面。伯伯好像很舒服地躺了上去。

此后的几天里,弟弟热心地带我们四处去看,尽管被大太阳晒得胳膊通红,但他仍毫不含糊地奉陪到底。伯母天天换着花样给我们做饭菜,今天一只甲鱼,明天一盆黄鳝,后天一锅龙虾,唯恐我们落下一样好吃的,直吃得我们满嘴流油。

杭州的名胜真是多,西湖、灵隐寺、良渚遗址等更是必看无疑,其间,伯伯硬是请了两天假,我们全部出动,玩得昏天黑地才罢休。

杭州之行,迷倒了我们的不光是那少有的人间仙境,伯伯一家诚心实意的招待更像那八月天般热情似火,让我们感念。

关于热情的散文2:激发学习热情增加课堂活力

文/陈建琴

工作二十余年,似乎已不复往日的激情。在以往的教学中,常会出现问而不答,教室里一片安静的尴尬现象。在开学备课班期间,侯主任的一句“要让孩子一直保有学习的热望”让我茅塞顿开。正所谓“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出现问而不答的现象,多半原因在于老师没有激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热情。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本身的追求。

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语文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正确评价学生。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们,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勇于前进。

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学习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能力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我坚信,只要让孩子一直保有学习的热望,孩子的学习信心会不断增强,课堂也会变得越来越活跃。

关于热情的散文3:热情的豆腐

文/武卫华

豆腐是菜肴世界里的平民,朴素、清爽而又充满热情。

难得进一次菜场,嘈杂的人群、高亢的叫卖声,水灵灵的蔬果,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包括地上的烂菜叶,都那么真真切切,让我明白,眼前的景象,便是闹腾腾的日子。

那天,我是在一摞碧亮的青菜旁,发现豆腐的。它闲适地漾在水里,与近旁的青菜相映成趣,青青白白,干净明朗。尤其是豆腐,显得更为白皙了,如琼玉,似凝脂。我捧一块在手心,轻轻装进方便袋,再平躺到竹篮里。我怕粗手粗脚的老板,弄坏了它的模样。

儿时的故乡,有一条青砖铺成的小街。在小街的中点,卧着一座砖桥,拱型的,像月牙。桥的旁边,摆着个豆腐摊子,寒来暑往,风霜雪雨,都坚毅地立在那里,成了一道风景,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家里并不宽裕,平时的下饭菜,都是院子里长的时鲜蔬菜。父亲过日子很是节俭,可是,每逢有客人来,他总热情相待。除了买肉宰鸡,炒上一盘金黄油亮的鸡蛋,还会准备一大份麻辣豆腐。

每次都是我去小摊买豆腐,用一个大号海碗盛着,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我看着父亲把豆腐洗净,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然后,在热油锅里,把蒜瓣、生姜、小葱煸香,加入少量清水,放入豆腐,再淋上酱油,摆入红尖椒,配以小虾皮,大火烧开。父亲做的豆腐,色香味俱全。客人们围桌而坐,呼啦啦地品尝豆腐,谈着笑着,一团喜气。我总觉得,这个时候,家里洋溢着的,是笃挚的热情。

我一直执拗地认为,父亲烧的豆腐是绝顶美味。这一想法,却被邻居家的香菇酱扒豆腐彻底颠覆了。那天我在邻居家玩,看到王叔先将豆腐煎至一面金黄,淋入清水,烧开后起锅,装入盘里。然后在锅里翻炒香菇粒、鸡肉粒、玉米粒、青椒粒、红椒粒,等到八分熟时,加入盐、白糖、酱油、甜面酱,而后用淀粉勾茨,最后将熬好的酱汁浇在煎好的豆腐上。他家来了几位客人,王叔执意留我吃饭。于是,我有幸尝到了香菇酱扒豆腐,色泽浓艳、弹性十足、入口爽健、醇厚鲜美。虽然时隔多年,豆腐的美味,尤其是邻居的热情,却是难以忘怀。

如今,我已久居城中,早就习惯了与邻居劈面相逢而不动声色,却是常常怀念那些热情的人事与热情的豆腐。那日,见邻居提着两块豆腐上楼,我忍不住寒暄:“今天烧豆腐吃啊?”邻居点头,抱以微笑。此后,邻居碰见我,总是主动问候。

是热情的豆腐给予我热情,又让我赢得他人的热情。世间的事,便是如此简单明晰,就像一块再普通不过的豆腐。

关于热情的散文4:球迷诗人

文/程瑞莱

球迷就是球迷,球迷热情,激昂,时尚前卫,为什么还能与一个思想高雅的诗人挂钩呢?但事实如此,他就是我的伯伯——钟代华。

钟伯伯他戴着一副很酷的茶色眼镜,脸圆圆的,眼睛十分明亮,炯炯有神,鼻子高挺。他常穿中式立领衣服,儒雅中有十足的中国气派,他是儿童文学作家。曾有《呼啦圈》、《学跑步》等出名的作品让我崇拜。他说话十分有趣,话里含有诗意,虽然他是诗人,但我觉得他更像一位疯狂球迷。

记得那是一个春天,他邀请我们去他家赏花,走进院子,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花的海洋,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十分美丽。正当我们沉浸在花海中,转过头发现他双眼死死地盯着电视,生怕错过一个镜头,着了魔似的,我们怎么说话他都听不到,原来电视里正在播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开始吃饭了,但他却目不转睛,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他却把饭菜包在嘴里,咀嚼了好长时间才慢慢咽下。突然他一声:“哎呀,真可惜”,一边叫一边拍自己的大腿,惊得我差点掉了筷子。又过了一会,他突然欢呼起来:“好球,打得漂亮”,我们几个面面相觑。不一会他又如豹子一般狂吼:“耶”,这声音似乎要把房顶震塌,他把自己的碗啪地放在桌子上,嗖地站起来,双手猛烈地击掌……就这样,我们在他的欢呼声与呐喊声中,惊恐地吃完了这顿饭。许久,他才反应过来,看看我们又看看桌上说:“吃菜吃菜,你们怎么这么客气,还不动筷子?”我们无奈地笑了。

后来,在我们软磨硬泡下,他给我们朗诵了他新作的一首诗,这时他神情专注,声音醇厚,眼睛里满是诗意的光芒,带领我们走入了诗的境界。这时的他,仿佛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孩。

怎么样,我的这个球迷诗人伯伯不错吧?!

关于热情的散文5:余热情

文/韦东

老余姓余名逊全。在家排行老三。年近七十,退休近十年。可大伙儿仍总是像他在单位上班时那样叫他余热情。

看到题目,大家就能猜出主人翁的品格秉性、工作态度。老余在上班时,职衔是报社的工会副主席,无论是公办家事,有求必应,热情有加,劳而不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乐此不疲。逢年过节,他嘘寒问暖;红白喜事,他冲锋在前,职工们家属们感佩多多。年轻人有的乱了辈分,喊他余三哥,他从也不计较,心安理得。还有的干脆连姓氏都省略了,就是三哥长三哥短的嚷嚷着,他反倒觉得更亲切。

快七十的人了,老汉一头的乌发,黝黑黝黑,好生羡慕。大家都叫他“春不老”。有人问起诀窍,那便是随性所欲,胡吃海喝,我行我素,从不计较得失,豁达开朗,淡定自如。单位里他正儿八板,该是啥就是啥,原则就是原则,工作就是工作。可回到家属院,男女老少都喜欢跟他“牵番”(调侃之意),说说笑笑,从不红脸。年轻辈的没事就拉上老汉摆个场子喝几盅,支个摊挖几把红桃四,老汉输了钱反倒快活很。真是有钱难买心快活。

老余大我十岁。原本退休后,可以好好享享清福,谁料老余却退而不休,热情更高。在大伙的举荐下,担任起了退休党支部书记,这成了他新的岗位。有岗就有作为,组织退休党员学习和活动,联络在域外的老党员老同志,那位党员家中有了困难,他和支委成员上门慰问看望,谁家有个大小烦事,解不开的心结,他苦口婆心劝劝张三叨叨李四,手心手背,满满是温暖,是心意。每年大家异口同声推荐他为支部先进。

有一天,他给我突然发来了微信图片,老汉戴着博士帽,一袭红色博士服,红光满面,笑容可掬。他从老年大学毕业了,校方新购置的毕业典礼服让他“洋货”了一回,毕业纪念照很有深意。在那个年代,老余的学业被荒废了,虽然很努力,但就是没正儿八经上过什么大学,而在古稀之年有了这样的愿望,时代给他提供了新的舞台。

在老年大学他学的是最时尚的电子网络课,如今他会发微信,接收邮件,手机拍照,图片传送,语音对话,我们都是他的粉丝。时不时,老汉还炫一把。网上的新闻、有关政策信息他都是在第一时间看到。让人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余热情,还在发挥余热。他说,大家给他的美誉,是种鞭策,是种激励,他还会做得更好。我们祝福他健康快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