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回家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回家的文章1:回家
文/林中客
班车在小桥边缓缓的停下,小桥的那边就是我的家了。夏季的河滩满目翠绿,清凉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父亲已经在河那边等候多时了,而女儿却执意要在河边再多玩一会儿。看着她开心的样子,我们都欣然的应允了。我和父亲唠着家常,在这熟悉的一切中寻找着变化,而妻子和女儿却不顾我的吆喝,欢快的跑向河边,看看有没有小鱼,有没有蝌蚪,采上几支花儿。又不时的捡起石子,扔到河里激起一个个涟淇。这里充满了我青涩的记忆,从爷爷带我在这里放牛,到父亲赶着毛驴车送我上学,一件件的往事如同昨日。二十年的蹉跎岁月,苦了,累了,怨恨了,我都会回到这里。
直到母亲来电话问我们怎么还没到家?该回来吃饭了。女儿才怀着满不乐意的情绪坐上毛驴车跟我们回家。走进家门,家人便围过来和女儿问长问短。女儿似乎有些迎接不暇,有时一些言不达意的回答引的家人阵阵欢笑。
吃过早饭,母亲便要开始准备午饭。我们随着母亲去家里的小菜园摘菜,妻子和女儿也像模像样的拿了一个柳筐。我带了相机,准备给她们多拍几张照片。父亲是一个侍弄菜的好手,一到夏季,家里的菜园就变成了既是菜园又是花园了。而且经常托开班车的堂弟给我们捎些菜来,就连岳母都称赞自家种的的菜有味道。走进菜园,妻子即怕踩到这边的菜,又担心碰到了那边的花。小心翼翼的表情让母亲似乎很难理解。而女儿却肆意而为起来,一会儿摘个柿子,一会儿扭下一个黄瓜,一会儿又拔出个萝卜。也不管熟没熟,长没长成。只要她看中了那个,母亲就说那个好,该摘了。
午后,父亲套上毛驴车,要大嫂带我们去山里转转。我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家乡的山里了。大嫂赶着车,一路上给我们讲,今年的雨水很好,山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果子已经熟了,还有今年蘑菇很多,有的人一次就采到几十斤或上百斤。看我们今天的运气怎么样,能不能采点蘑菇回来。女儿到是信誓坦坦的,一定要采多多的蘑菇,还要给她姥姥带点回去。毛驴车顺着溪边的山路,慢悠悠的穿过一片片的树林,一片片的庄稼地,一片片的草滩。山路很静,除了我们的谈话声,就是草丛里的昆虫和树枝上鸟儿的鸣叫。女儿向大嫂问个不停,大嫂便给她解释,那个是榆树,那个是柳树,那个是高粱,那个是玉米,那个声音是什么鸟儿,那个声音又是什么虫儿。也有女儿认识的向日葵、牵牛花等等。不过她还是要问大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
到了山根下,大嫂把毛驴车安顿好。给毛驴上好绊,放开吃草。我们沿着山路,准备先去摘点果子。从前我对这一带非常熟悉,熟悉到那棵果树的果子甜,那棵果树的果子涩,都是一清二楚。这几年不经常来,山路又有些变化,我还有点找不上去了。大嫂在前面带路,妻子和女儿紧跟在后面。我走的有些慢,打算随意的游览一下,这熟悉的山,这熟悉的水。走在山路上,没过肩头的蒿草,让妻子和女儿开始还很兴奋,渐渐的有了些恐惧,即怕遇到蛇或着野兽,又怕迷了路。过了一会儿,爬到山岗上,豁朗了许多。而且眼前便是满山遍野的果树。看着红彤彤的果子,嫩绿的梨子。妻子和女儿欢呼雀跃起来。大嫂告诉,这里的草丛里就经常会有蘑菇。看起来女儿是已经忘了蘑菇的事,要大嫂带她去摘果子。妻子怕冒然摘果会引来麻烦,让我去找园主人。我告诉他,这里的果子随便摘,是无主的。看她不信,我便大声的喊了几声,可惜除了山里的回音,连个声音都没有。妻子这才信了我的话,摘了个沙果尝了一口。女儿早已不由分说的摘了几个。看着满地都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子,大嫂不以为然的踩在上面,妻子却有些惋惜。我告诉她,这里的果子,除了村里的人来摘一点吃以外,大部分都这样掉到地上,任它腐烂了。这下妻子,却来了精神。拿着袋子摘起果来。不一会就把能装果的包和袋子摘满了。女儿还折了一枝海棠果,准备带回去。我用相机给她们拍了很多照片,每一张都觉得很漂亮。
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我们才想起该回家了。女儿也才想起来要采蘑菇事,还好,我们寻了不远就采到了几个蘑菇。太阳落得很快,女儿和妻子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也只好下山了。夕阳金黄色余晖下山间的景色,更显得自然,越发令人留恋。回到家里,我们已经是筋疲力尽。洗了洗脸,吃过晚饭。妻子和女儿太累了,早早的便洗漱回房间休息去了。我和家人在客厅唠嗑,大多是从前的往事和变化。
回家,虽不令人难忘。但是总是回味悠长。
回家的文章2:燕子回家了
文/新小炜
春天,我家楼下飞来一对俊俏的燕子,停在邻居家的电线管上,它仔细打量了一下四周,我知道,他要在这里安家了
最多过了一星期,燕子的的新家基本竣工了,看上去很是温暖,我也打心底为他高兴,他有了自己的家
每一天晚上,那两只幸福的燕子都会栖息在他温暖的家中,叽叽叽地讨论着什么,眼神中充满着梦想和希望。就这样他们安家了,后来有了小宝宝——小燕子,每一天,小燕子都会焦急的探着脑袋,喳喳喳地叫着,等着爸妈的喂食,他们的父母又是那么得给力,一次次的凯旋归来,带来了小虫子,给小燕子喂食。这样一天天,小燕子长大了。
燕子长大了,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别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家,后来,我家楼下又只剩下春天飞来的那两只燕子,每一天不等太阳下山,它们就飞回来,安详地趴在家里,讨论着什么,呈现一片祥和的景象
后来没注意什么时候,楼下的燕子开始不回家了,我心里有点失落,走在楼梯口,抬头看看空空的燕巢,心里莫名的伤感,我忍不住问父母,燕子去哪里了,父母说,它去了南方,它回家了
我不由得楞了一下,“它去了南方,它回家了”,是的,不知不觉,秋天已到,虽然没有那么得冷,但是,已经不适合燕子的生活,所以他们选择回到南方的家,这一路,不知它们要飞多远,多久,但是他们终会到达那理想中温暖的南方,那里是他冬天的家
理想中的家,是温暖的,是没有风雨的港湾,清晨的早餐丰盛而有营养,中午的卧室晒进了阳光非常温暖,晚上电视机前的家人其乐融融……
燕子不适合生活在这北方的冬天里,所以它们去了南方,我们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都在不停地寻找着希望和未来,奔波在去往幸福生活的路上,哪里有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去奔向那里,不管这一路有多苦,路有多远,要经历什么,我们都要去走完,因为为了生活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就像燕子一样,不能因为怕累而留在北方的冬天,不管飞多远,飞多累,都要坚定信念飞去那理想中的南方燕子回家了,离开了北方的秋天,去了南方,我也回家了,带着对燕子的崇敬走进书房,我深刻地体会到,家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家使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我们要一直奋斗下去,去营造更舒适美好的家。
燕子回家了,离开了北方的秋天,去了南方,我也回家了,带着对燕子的崇敬走进书房,我深刻地体会到,家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家使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我们要一直奋斗下去,去营造更舒适美好的家。
回家的文章3:献给父亲
文/徐郁林
刚打了个电话回家,母亲说父亲这几天一直都高兴着,只因为几天前我的一句贴心的话……
--前言
借重阳节之际,写此文,献给我最爱的父亲。
童年时,他会以身传教,会跟我们讲一些励志小故事。他不喜欢我们翘着二郎腿,也不喜欢我们打断别人的讲话,他告诉我们不要讲"老子"之类的粗话,他说"修养"两个字很重要。
三年级时,他会以每篇五毛钱的诱惑来鼓励我坚持写日记。
五年级时,他会为了培养我的独立性,力挺我独自一人上街买参考书。
六年级时,他会为了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锻炼我们的胆量,主张我和哥哥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下,前往宁波见见世面。
初中时,他不会给我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只会问候我们一些生活上的事情。
元宵节时,他会让我停下手头的作业来观看元宵晚会。
神七升空时,身在异乡的他会提前5分钟打电话给我,让我打开电视机观看这一辉煌时刻。
高中我厌学时,他会心平气和的跟我讲两个多小时的长途电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来母亲告诉我,那夜父亲失眠了。
高中我和母亲拌嘴时,那次父亲责怪了我,由于生病心情异常烦躁的我没吃午饭就出门散心了。回来后,奶奶告诉我,父亲还在外面找我。那是个冬天,天已经黑了。
……
听着《父亲》,看着MV,觉得中国的父母亲很是辛苦。
回家的文章4:回家领悟
文/女儿绿
外面下雪了,在2012的尾声和临近2013的钟声中。天气总是不定的变化的,前天还是个雷雨夜,以为春天就要来了。
新的一年即将敲响,我们带着又一年的成熟与迷惘,踏入归程,期待着一直萦绕于心中的温暖。饭很香,纯香;菜很有味道,一直留恋的味道;旁边的小路,踏着,觉得有归属感;前面的树林,叶落光了,看起来依然动人;夜晚的天空,洒下银光,清澈、静美,或闪烁繁星,宁静却给人希望。
于是,心被安抚了,淡化了那一路的尘土与哀伤。而心开始萌动了,为着我们心中期许的生活摸样!
我们渐渐长大了,感情、工作、金钱、甚至婚姻,无形的成了好友之间谈讨的主题,我对此困惑与不安,对于未来,我们更加的迷茫。
每一个遇见我的人,都在猜测我的薪水并要求我给予他们期望的或要让他们羡慕的答复。而我却开始好奇,人们抱着什么样的念想和放着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在与我交流,特别是于我那样陌生的人群,而我又是如此的倔强,不肯对这样的问题说出任何一个数字,于每一个人。于是,让我不可理解的是,人们开始问我的家人同样的问题,以得到他们心目中想要的答案。而我却开始跟我的家人强调,不要和那些人们谈论我的话题。
这样是如此的无聊,而我却无意识地配合着他们表演,于是我开始毫无礼貌的对着这样的话题直接走人,不顾背后叫我的声音。我又开始沉默了。
仍然有着一些声音,向我走进。“享福的日子到了哟”,对我爷爷说;“现在好了啊,还两年,房子也可以做了”,对我爸爸说;“哎呀,以后有的你的好日子过啊”……也许,于他们而言,这样的话语,若是不传到的我耳朵里,会没了说出来的意义。
于是,我开始回想,从什么时候起,肩是如此的沉重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更加依赖我的朋友们,让他们给我依靠;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要逃,只愿轻松的呼一口气。
也许,这就是长大。
人们曾经有着一个最简单的愿望,多识字,长大后轻松工作。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份期待,努力向上。而今,我们长大了,人们却已遗忘,遗忘了帮我们拿起书包时身后那些简单的叮嘱。
朋友聊起这样的感慨,我开始恍然大悟,只是自己也已经淡忘了曾经简单的梦想。原来我们因为这样才有了迷惘。
我对一好友说,我觉得自己还好小,她笑了,对我的想法,她不以为然。我们聊着以后的工作方向,聊着感情的走向,聊着父母的期望----这期望里面有着金钱,而更多的是感情与婚姻的观念。这些应该是一个成熟人的话题,于是我笑了,对自己的想法。可内心里依然觉得自己尚小。我允许自己稚气。
一直以来,我都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一段感情,需触动自己最简单的心灵,而婚姻,则需要一路这样的感情为基础的;只是现在的我开始怀疑,有多少人能够执着到将这样的感情以婚姻的形式划上感叹。我们的观念与大人们的好似格格不入,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着自己走过,有多少人驯服了呢,我不会知晓,也不会知晓自己以后会是怎样的选择。
说了一路不会有答案的问题,而只希望自己、家人、朋友们都会简单、幸福。
回家的文章5:天欲
文/紫影
雨,在我回家时候已经飘飘洒洒地落下来了。行在路上的人,已与我擦肩而去。那些秋天里渐渐黄的银杏叶,就要在冬季与雨滴一起落下来。
下班后,我抽空去了趟县城的客运站,我想看看有没有从富顺开到贵阳的公共汽车?
在车站大厅售票处,某位售票员大姐很不耐烦我的咨询,总以些理由推辞我的问话。其实,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我是完全可以做到网络购票的。
只是不肯定,才想亲自去问问罢了。其实不知才问,无知才问并不可耻。
雨,要落下来了。因为我感觉有一滴雨水就落在被我长发隐藏的头皮上……
等几天,我要安排好工作再去贵州采风旅行几天,我要再去黔西南看看那一方山水间,也要慢慢感受那些人家里的风情与冷暖。
是哦!紫,行走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凡事都很顺其自然。
与一座座连绵的山不远不近,曾经我与你们说起过我会再去的,原来就一瞬间,我就可以站立双乳峰峦。
一条路可以通到何处?佛在世界上转缘,就怕你与我擦肩而过,视而不见。
雨,落下来了。想起做女孩时,因工作身在马临镇,那些碎碎的银饰隔了很多年,我想忘记却总是忘不了你捉摸银饰的巧手,还有你看我时那笑颜如花的容颜。
对一个地方的热恋,是因为把些贵州的风情埋藏入骨头里,忽牵忽念。
不会牵念,那内蒙古柏桦林中的树下,我们因散文诗写作聚在一起,那一壶壶老酒喝不干啊!那一杯杯马奶茶飘出奶香总让若牧民式的我们昏昏欲睡,那那么懒散时光,让我们向往。
是啊!从草原到山峦,从大海回归桑田,从四川出川,一别后你与我几时来饮酒?我们几时可以在文字里写些故事,让孩子们沉迷散文与诗结合的文化中,或相恋。
听说,海鸥飞过天空,翅膀更硬。
听说,雨水带来天空给我写来的信,天浴着时光的我更善于思考了。
总是在工作累了之时,静会儿。或听着熟悉的风声,陌生的民谣,轻哼乡村小调感受生活的简单,那怕你与我越来越陌生,隔阂,我还是我,我行我素的样子。
雨,又大颗的落下来了。
东风吹,有些许冷飕飕的冷风吹过,才感觉冬天冷得太快,太近。
雨,落在了路上。那些钢筋混凝土的地面湿漉漉的,老人们走起来都害怕摔跟头了。
那些田野里的泥土路却好得多,刚下不久的雨还不可以把路折磨成泥泞。
慢慢的雨水中,我看卖菜的农家人薄衣裹身,我耸耸肩,冬天,我也感觉冷了。虽然指尖的冷抵不过心冷得颤抖,就不问价钱买些农家人的菜回家煲汤饭吧!
是的。才17元钱,我就买回一个大大的莲花白,2个小花菜,还有一小捆葱花菜。
买菜的大妈说她们家那个收钱的是算账的,现在还在帮生产队管账。是啊!我也是会计科班出身,而我在管理财务或买菜时基本不习惯心算了。
雨,一小颗一小颗地落在青菜上。在雨还没有大落下,我喜欢看他们夫妻间算账时你一言,我一语配合的美好。
这个周末,我要调整一下饮食。空,我要把冰箱里的些许剩菜打整干净。更要把那些很不愿意吃的饮品用来养花养草。
当我的狗狗不在人世,如果是我一个人窝在家中,家里就显得空得多了。
还好,家养的花会让空荡荡的屋多些温馨。还有那些我每次旅行回四川带回的各式各样的石头,它们不说话也陪着我。
大雪过后,雨加雪的天气会多些。黄昏后,打电话给母亲,母亲她们已经在外行走回家了。电话中,母亲总在叮嘱我要保护好身体,不要冷着了。
其实冬天,我最担心的是我的家母还有唯一的儿子。他们冷,我就冷。他们暖,我就暖了。想起母亲总会把那些多么温暖的衣服藏在衣柜里不穿,母亲总把那些很温暖的长袜藏在外公为妈妈编的背篓,麻篮里,或许母亲也担心怕在地下睡熟的外公骨头冬天冷吧!
瞬间的醒悟,才知道母亲为什么不丢弃那些漏风的口袋,原来母亲那么善良,原来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已经保持了70多年是我们做女儿们学习的好榜样。
一根田坎三节烂,人的一生总是长长短短,我们要学会珍惜。人与人之间没有隔世仇,笑一笑,江湖恩怨就释然。
母亲在,总感受着母亲的唠叨也温暖。
这冬季的雨天,可以安静下来为你绘画或写作,就把冬天变为与春缠绵,与你同在人世间行走,窗外,半匹山被切去一半。
又半匹山上,竹林里的竹子还是在朝天空生长,那一颗颗摇曳的小树上,那些渐渐枯萎的秋叶随着乌云的眼泪落下,落入泥土与过世的父亲骨头重逢……
回家的文章6:大舅回家
文/刘国文
大舅离开家乡时二十岁。那年,大舅对姥姥说要去天津本家叔叔的部队当兵。临走那天,从不做饭的大舅给姥姥姥爷做了一顿饭,尽管那饭难吃得要命,姥姥和姥爷还是吃出了泪光。
大舅去了天津后不久就给家里来了信,说自己一切都好,叫家里不要挂念。到了1948年的春天,已经有半年多没接到大舅来信的姥姥,突然接到大舅写来的信,信上没有地址。信上说,他们的部队已经开到了南方,可能还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叫姥姥姥爷自己多保重。以此,大舅便没了音信。
大舅成了姥姥永远的牵挂。每到中秋和春节,姥姥都会给大舅摆上碗筷,盛上节日里的美食佳肴。姥姥每年为大舅做一双布鞋,自己打袼褙,剪鞋样,纳鞋底,把一双双条绒布鞋做得美艳绝伦。姥姥去世是在1978年夏天。那天,姥姥吃完饭在院子里乘凉,坐了一会儿,姥姥觉得不好受。等姥姥站起来往屋里走的时候,身子就软了下去。办完姥姥的丧事,母亲和二舅收拾姥姥的箱子时,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30双条绒布鞋。回想娘亲临终前那遗憾的表情和紧皱的眉头,二舅和母亲哭成了泪人。
1986年,二舅来找母亲:“妹妹,大哥来信了。他在台湾。”说完,二舅哭得泣不成声。母亲看完信,用手擦了擦眼泪,对二舅说:“二哥,咱们快点给大哥写信吧,别叫他挂着咱们。”二舅说,这封信是大哥的一个朋友去美国办事,几经辗转才送到家里的。现在想写信也没有地址,再等等吧。1988年,又接到大舅从香港写来的信。那时,信上已经有了香港的地址。
大舅回家探亲是1989年。他从香港坐飞机到福州,然后又坐火车、打出租车回到阔别了40年的老家。兄妹相见,大放悲声。哭过之后,大舅叫弟弟妹妹陪自己去给爹娘上坟。还没到姥姥姥爷的墓地,大舅就跪了下去。大舅就这样跪着到了姥姥姥爷的坟上,以头触地,两手抚摸着坟头上的黄土和枯草。
那段时间大舅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他挨个到妹妹家里看看,和妹夫、外甥外甥女见见面,在一起吃顿饭。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大舅。大舅在老家呆了十多天,也高兴了十多天。临走大舅拉着弟弟妹妹的手说,等条件允许了,我回来定居。
大舅走后,一直和家里通信。二舅、母亲和几个姨娘盼着大哥回来定居。半年后,二舅家里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说,自己是大舅的好友,大舅回家探亲后回到台湾就犯了心脏病。为了回家定居,大舅在台湾做了心脏手术,只可惜手术没有成功。临终前,大舅委托好友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的骨灰送回老家,和自己的父母埋葬在一起。大舅说,自己生前没有尽孝,死后要永远陪伴在父母身旁。二舅、母亲和几个姨娘捧着那个圆形的陶瓷骨灰盒,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严酷的事实却让他们不得不相信,大哥真的不在了。
骨灰盒的正面,大舅慈祥地微笑着。骨灰盒的背面,清晰地印着台湾诗人余光中的那首《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回家的文章7:秋之忆
文/邓童
回家的路上,迎面来了一阵凉风,一片枯黄的树叶钩住了我的发丝,我停下了急匆匆的脚步,轻轻地摘下那片黄叶。
黄叶?秋天的印迹?
我盯着这片还未干枯的黄叶,仿佛要把它看出个洞来。秋天到了呀?我把黄叶轻轻地握在手中,看着旁边的一排树。它们依旧那么挺拔苍翠。可一细看,那绿色的叶子丛中还有着一抹枯黄。我再看向那单元楼旁的绿油油的树丛,哦,我忘了,它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根本没有什么秋天的印迹。
再抬头望向血红色的夕阳,旁边有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在鸣叫,翱翔。
再看看我的衣着,浅灰色的长袖外套,里面还套着粉紫色的短袖、深蓝色牛仔长裤与一双帆布鞋。
秋天,来了呀!虽然不怎么明显。小时候,我经常在树下玩耍,喜欢听树叶被踩碎的声音。因此我总是在树下蹦着踩树叶,乌黑的齐肩短发一摆一摆的。飘落下来的树叶为我制造出唯美的背景,致使路过的人总会看见一个身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在落叶中翩翩起舞。
那时,我家会买许多柿子,红色的柿子被我摆成三角形、长方形……各种造型都有。有的时候,姥爷还背着我去东边的市场旁柿子树上摘柿子呢!可惜都是青色的,吃起来很涩。
还记得深秋时,妈妈带我去公园,火红色的枫叶与黄澄澄的槐树叶开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一阵风吹过,叶子飘动,那条种满枫树和槐树的路仿佛燃烧的火焰在跳动。
秋的记忆,年年增多。今秋,必定也是个美好的记忆。
回家的文章8:回家过年
文/王福友
在所有的情愫中,春节总是这样让人难以释怀。一年一度,一载一盼,在外四处奔波的人们,满怀晴朗的心情,搭乘阳光列车,驶向幸福的终点。
整整一个腊月,我们都在越来越浓地酝酿思乡的情绪。春节倒计时的脚步也格外殷勤,一步紧似一步地叩击着我们亢奋的神经。站在城市的高度,向遥远的故乡眺望,与盼归的眼神对视,仿佛已嗅到了农家小院袅袅弥漫的越来越浓酽香醇的年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几千年的淳风民俗亘古不变。有钱,你让日子有了全新的演绎,充实而富足;没钱,你带回家的是一片孝心,一份对团聚的向往,同样显得弥足珍贵。在新春大年里,人们看淡了钱多钱少,看重的却是一家人乐乐呵呵围聚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彼此问候,彼此祝福。对过去一年的盘点,对崭新一年的展望和憧憬,其乐融融,喜气洋洋,更是把满满一年积聚的相思尽情释放。
去往车站、机场、码头的路上,兴冲冲的步履不再有片刻的停滞。候乘大厅里,一张张笑脸被情感的漩涡淹没,归心似箭的情绪壅塞了大大小小的空间。笨重的行李里包裹了太多的元素:也许是一份不菲的收获,也许是一种可贵的人生经历,也许是一片滚烫的孝心……而更多的应该是一份超重的情感,它连着故土,连着亲人,在这个春天相拥,倾诉。
这是一年里最长的假日,也是一年里最短的假日———团圆的日子,美好的日子,快乐的日子,再长也是短;这是一年里最轻松的假日,也是一年里最沉重的假日———欢乐被我们放大了好多倍,可当我们粗略地换算一下全年团圆率仅为少之又少的百分之几时,一种无奈就会洇湿我们的心情,朦胧我们的眼眶。短暂的团聚之欢,长久的别离之苦,形成巨大的反差,牢牢地揪紧了我们的情感神经。
春节就这样熬制着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五光十色,却又有许多苦涩酸楚掺杂其间,我们不想去品尝,却又总是停不下我们归去的脚步。
中国年,大红灯笼,大红春联,大红鞭炮,透着红火火的喜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团大圆,大大凸显出过大年的宏大主题。这是一次大凝聚,大结集,大和谐,大欢庆,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大喜大幸。
年年过年,年年回家,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