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亲人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亲人散文1:特殊的馈赠
文/方遒
朋友之间,情侣之间,亲人之间,有时赠送一些礼物,这是古已有之的。老祖宗还曾拿它当歌来唱:“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意思是说,她送我木瓜,我拿佩玉来报答。不是来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
所谓“礼物”,当然是物质的。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自不必说,就连“秀才人情纸半张”,那也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半张纸啊!你若拿什么非物质的东西充当礼物,那还能叫礼“物”吗?而且,水涨船高,礼物之舟早已被物欲的洪流高高托起。如今,你若愣头愣脑地仍然捧了个土里巴叽的“木瓜”或捏着酸里巴叽的“半张纸”去送礼,人家不骂你脑子进水才怪呢。
不过,这世上就有这样一些“异教徒”。他们偏偏想入非非,要弄出些无法用金钱计价的特殊赠品。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瞧!他想抓一把明晃晃的月光赠送远方的亲人呢。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陶弘景回答齐高帝萧道成“山中何所有”的“诏问”:“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瞧!他似乎有过扯片悠悠然的“白云”赠送给那骄奢淫逸的皇帝的一闪念。
皎洁的月光、飘逸的闲云都是可以赠送的吗?当然可以。但条件相当苛刻。因为,“月光”、“白云”都不过是寄托一番情意、一种情趣的意象或符号,施赠者与受赠者双方,只有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相互牵挂、相互关爱,彼此有着灵敏度极高的默契、感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至于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才能顺利完成这类特殊赠品的授受、交接的过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特定时间,亲人之间的思念是相互的,看起来,月光“不堪盈手赠”,其实,“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月光已经帮助双方传递了“互赠”的思念。至于那潇洒、淡泊的“白云”,只能赠送“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的主儿。陶弘景如果真的想把岭上的“白云”赠给皇帝,当然是搞错了对象。他分明知道,那位丑恶的家伙满脑袋“一云乍起一云落,一云向前一云却”的乱云翻滚,一门心思地为那张“龙椅”争斗;“不堪持赠君”,便多少隐含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清高与自负。
而今,在议论某些社会现象时,有人常会使出“杀手锏”:“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年代了!”这一“锏”就会叫你立马闭上嘴。是啊,什么年代了,你居然不识时务地奢谈“月光”、“白云”之类的“特殊馈赠”,不是伸着脑袋讨骂吗?然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年代,人们若能保留几分清醒,用心掂量掂量前人曾经青睐的“特殊赠品”,或许也能减少一点馈赠中过度污染的铜臭、减轻一些人们在礼尚往来时“心为物役”的痛苦吧。
亲人散文2:致我逝去已久的亲人
文/思逸
十年之后,我终于有勇气,或者说,有胆量来到这里,烧一些纸钱,像旁人一样念叨着,“你在那边买点好吃的,别怕花钱”。我清楚的知道,这绝对不是迷信,只是情景所致,或者自我安慰而已。
旁边的柳树已经抽出嫩条,而你坟上的两棵槐树还是光秃秃的,也好,春天能多晒一些太阳。
最近,总在梦里见到你,没有说话,就那么安静的看着我。跟妈妈提起这个事情,妈妈说:“快清明了,你大爷对你最好,怕是想你了吧。”
“大爷”这个称呼,十年没叫过了。
还是恍惚能记事的时候问起爸妈,“为什么这个老头会在咱们家,他没有儿子养着吗?”妈妈把我拉到一边:“这是你爷爷的大哥,没有孩子,所以和咱们一起生活。”虽然不是很喜欢这个矮又黑的小老头,但小孩子的心思总是不会集中在一个事情上,所以,几分钟之后也就忘了,更何况这个小老头从我出生就一直生活在我家,而且,不会走的时候,他总是抱着我,当然,这些都是后来听家里人说的。
能够清楚的记住事情之后,“大爷”就占据了儿时时间的大部分,爸妈白天忙,没时间,我就在大爷的周围晃悠。更正确的说,是我跑到哪,大爷跟到哪。三四岁的孩子精力多充沛,哪里是六十多岁的老头追得上的?所以,总是我在前面跑,后面传来“慢点,看着前面的石头,哎呀,别摔着了……”的声音,而我,似乎总是以为这样更有乐趣,而跑的更欢。
多年以后,初长成人的我想起这样的事的时候,惭愧总是涌上心头,总是想着,如果不是天天那么辛苦的追着我,或许身体就不会变得那么脆弱。
也许在农村没那多讲究,从来也不会尊称为“您”,什么时候对话都是“你”,但也没有理由的觉得,“你”其实更亲密。所以“大爷”就变成了“你”。
一直不知道你有个“百宝箱”,直到上了学。
那个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大人都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想上学吗?”学着别人家孩子的乖巧样,很违心的说着“想”。事实上,我的想法是“我才不愿意去上学,在家跟大爷玩多好。”
可是,上学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那天,大爷带着我去学校报道,路上不停的跟我说,上学了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我拉着你的手,一万个不愿意。
幼儿班的事情已经忘的七七八八,更不用说上学第一天了。只记得晚上回家,大爷在门口迎着我,抱我进屋,放在炕上,转身打开那个暗红色木头箱子,从里面拿出几颗糖果塞到我的手里,说是奖励我上学第一天表现良好,我不知道原来这个不起眼的破红箱子里,装着这么好的东西。
第二天,大爷从箱子里拿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东西,灰色的,如土豆一般,外表还毛茸茸的,大爷告诉我这叫猕猴桃。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我们家院子里那棵树上的苹果。
……
想起来都是些琐碎的事,在旁人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那么多年以来我也是这样认为,但总该找个时间纪念一下,我无比重要而失去已久的亲人。
越来越习惯上学的日子,伙伴之间戏耍欢愉很快替代了大爷陪伴的乐趣,依赖似乎只剩下期待每天放学大爷从百宝箱里拿出的东西。
请原谅我儿时的“喜新厌旧”。
越长大,离你越远。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已经长成个大孩子的时候,大爷的头发越发花白,后来,索性剃了光头,却依然掩盖不住已经白了的发根。
初中远在十几公里以外,所以住校成了不得已的选择。冬天里,宿舍没有暖气,每天晚上最不愿意做到事情就是钻进凉的刺骨的被窝。放假回家总会抱怨,爸妈无动于衷,而大爷,也不言不语。
然而,第二年的冬天,我收到了大爷给的一条巨大的毛毯。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形容,那叫珊瑚绒,软软的,暖暖的。后来,妈妈说,这条毛毯是大爷这一年挖药材换来的。
七十几岁的人,每天背着镐头,漫山遍野的寻找一种叫做“柴胡”的药材,就为了给我买一条过冬的毛毯。我不知道,老眼昏花的大爷是怎么样一棵一棵找到那隐藏在杂草中的柴胡,不知道他为此栽了多少跟头……
下定决心等我挣钱以后一定会给你买最好的东西,但很可惜,没来得及。
这条毛毯毫无疑问的成了大爷留给我的唯一纪念,现在,还完好无损的为我服务。
就在大爷送我毛毯的那个冬天,他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
那个夜里,全家人不敢合眼,凌晨三点四十,妈妈从大爷的屋子里出来,走到我们的屋里,对蜷在炕上的我说:“大爷没了……”我想我是没有任何表情,机械的披上衣服,忙乎者之后妈妈告诉我的事情。
那一天,家里忙的乱七八糟,没有人顾及我的感受,连我自己都无暇顾及。从知道大爷走了的那一刻起,到大爷下葬,我没有踏进过他的屋子,也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在外面忙东忙西,却不知道到底忙些什么,脑子里总是出现大爷颤颤巍巍的身影--手里拿着镐头,上山挖药材。
妈妈说,最对不起大爷的是没能把他埋在他喜欢的地方。那个地方,我知道,是在一座山上的一片山楂园,以前每到秋天的时候,我都会跟着他去那里摘山楂。
但,总归是给大爷找了个好地方,山水相依,冬天阳光明媚,夏天,绿树成荫。
晚上,我在你住了半辈子的炕上辗转难眠,老一辈人说,去世的人的屋子不能空着,可我觉得一切跟梦一样,你其实根本没有离开。
现实终究是现实,不过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冬暖夏凉的地方,尽管与家之间只隔了一个小山包的距离。
每一年妈妈都说,去给你大爷上上坟吧,我都含混而过,妈妈也不再劝说。
十年之后,我终于说服自己来到这里,看看我失去已久的亲人。添上净土,换了新衣,愿在天国安好。
亲人散文3:难忘的聚会
文/艾浩喆
世间的聚会有很多,有亲人间的聚会,有朋友的聚会,有老乡的聚会,还有同学的聚会。而我经历的这次聚会和上面的聚会都不同,却使我终生难忘。事情虽然过去二十多年了,我对这次聚会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怀。每当我想这次聚会,都使我沉醉在那美好的回忆之中,那记忆的画面犹如一部有声的影片一样在我的脑海中放映。
记得那是1996年3月的一天,那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我有幸参加了由攀枝花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1995年度攀枝花市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表彰会暨新闻写作培训班。带着组织的信任,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攀枝花人民广播电台。在表彰会上,攀枝花市广播电台台长向洪对1995年度电台的宣传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1996年电台宣传工作进行了安排,会上优秀通讯员代表进行了发言,最后攀枝花市副市长聂泽洪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市广播电台的宣传工作要坚持贴近市委中心工作搞好宣传,贴近基层群众搞服务,贴近百姓生活搞创作,自觉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鼓足干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的紧迫感,以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开创广电事业的新局面。
在培训班上,我认真聆听了编辑老师对广播新闻写作的讲课。尽管学习班的时间短暂,却使我对新闻写作,特别是广播稿的写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增强了我对新闻写作的信心。
学习之余,在攀枝花人民广播电台领导、编辑老师的带领下对整个广播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参观。宽敞的音像资料室、典雅的制作室、庄严的直播室、美妙的音乐室,处处使我们感到新奇,使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这些还不是最使我难以忘怀的,令人最难忘怀的是卡拉OK演唱会。 第二天下午两点半,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领我们来到攀枝花良友酒家卡拉OK厅。在那里举办了编辑老师和学员联谊会,由大家共同表演节目,现场演唱会上的演员们都是我们这些通过广播认识的同事---共同为广播新闻事业工作的人们,那个场面才叫人心醉呢,每个人都被这个大家庭温暖所融合,被在场的气氛所感染。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心声在一曲曲歌声中碰撞、激荡。说着过去,道着未来。为有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欢乐歌唱。
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的文娟小姐当仁不让成了节目主持人,只见她娓娓说道: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下面请来自攀枝花矿务局巴关河洗煤厂宣传部的李长福给大家送上一曲《九月九的酒》。
“又是九月九 重阳夜 难聚首,思乡的人儿 飘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 情更忧……”
那浑厚悠扬的歌声如一杯甘甜的美酒,流入每个人的心里,使人们沉醉在那优美的歌声中。那歌声是那样的悠远流长……
“这位是来自攀枝花公安局政工部的安群先生,他送给大家的是一首《驼铃》,以表达他做为一名公安干警为国为民的心声。”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铿锵有力的歌声响彻了每个人的耳畔,使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花山矿的罗小燕在大家鼓励下和李长福合唱了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整个大厅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被人们誉为蒋大为第二的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张兴辉老师的《北国之春》、《敢问路在何方》,唱的是惟妙惟肖。沉侵在这歌声中,你不会怀疑是蒋大为在演唱。
一首又一首,一曲又一曲,把整个歌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演唱者有来自攀钢的、十九冶的、有盐边的,也有米易的。来自全市各个区县,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几十个心在心底唱出了一曲无私奉献的攀枝花之歌,激励他们共创美好的明天。就想当天攀枝花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向洪说的那样,愿这次聚会变成探讨业务、共同提高的交流会、总结经验以利再战的鼓劲会,通讯员和电台一年一度的团聚会。
今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在全国吹响,我们新闻工作者们将在文化这个大舞台上展示自己更加靓丽的风采。我期待着下一次的聚会!
亲人散文4:中秋月
文/尹祝生
中秋的月亮,是亲人相聚、团团圆圆的月亮;是硕果累累、喜庆丰收的月亮。
中秋的月亮,是一年中划下的最圆满的句号。春天撒下的每一粒种子,现在都实现了愿望。昨天的汗水变成了今天的收获。
丹桂轻吐的香气,合着田野庄稼收割后的芬芳阵阵飘来,把月下的每一株花草和每一滴露珠都熏香了,一切都被馨香的空气漂洗过,营造出了这恬静舒心的中秋月夜。
月亮从东山顶刚刚露出笑脸,家家户户圆圆的桌上就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和琳琅满目的水果,摆下了醇厚的美酒和浓酽的香茶,摆开了欢声笑语和繁花似锦的生活,邀请明月一起分享。
月亮是一位老人,它的年岁比爷爷的爷爷还要老;月亮又是一位年青的姑娘,她有年轻漂亮的嫦娥姐姐相伴,与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结下不解之缘,她永远年青。
从古到今,人们为月亮撰写了数不清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离不开嫦娥,离不开天真的孩子,月亮也就成了妈妈的故事箩,里面装满了妈妈讲不完的故事。
小时候,在铺垫了厚厚月光的草坪上,在灌满月光池塘旁边的龙树下,在月光彩绘的土屋顶上,都留下了妈妈一个又一个奇美诱人的故事。
每逢皓月当空的夜晚,嫦娥姐姐都要从华丽的月宫中走出,领着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进妈妈的故事里。妈妈清空白天的烦恼,进入了解脱一切束缚的甜蜜之中,给我们讲一个又一个迷人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一个又一个孩提天真的梦,我们常常搂着这些梦甜甜地入睡。
穿过城中的波光粼粼的小河,从远古流来,流向永远。这是一条长长的故乡理想永不终断的思绪,月亮常常追随着它一起构思和展望未来。
今夜,小河又带着一河的月光从小城出发,去照亮远方,照亮世界。
还真想到月亮上去看看,那美丽动人的月光是怎样发出来的?
猛地想起妈妈曾经说过,每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满天闪闪的星星都集中到月宫里去团圆,才凝聚成了这无比浩瀚、无比明亮、无比美丽的月光。
抬头细细地观看,忽然之间在月亮里发现了你,发现了我,发现了他。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年年的今夜,都要在月中欢聚,在月中团圆,月亮才有这么浩瀚、这么明亮、这么美丽的月光。
今夜,明净的月亮又是悬挂在天空的一面镜子,照着大地景色俊秀的山河。看啊!镜中繁华的城市有多美!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条条街道和车流灯光璀璨,闪烁在高楼大厦和小河两岸楼台亭阁的霓虹灯流光溢彩。还有姹紫嫣红的街心花园和碧草如茵的人工草地……那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那棵高大挺拔的桂树,不就是广场中央的那一棵吗?
月中的一切都是从故乡搬上去的,所以月亮才那么美丽动人。
年年的今夜,天上人间都合并在了一起!
亲人散文5:清明感怀
文/贾卫红
清明,一个节气。一个祭悼亲人、扫墓踏青的传统节日。古人曾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草萌动。雨丝飘悠,天气阴晦,心境暗淡欲断魂,洒泪相思,愁肠百结。
记得小时候,在故乡崎岖的小路上,路上或扶老携幼,或三三两两,或踽踽独行,“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端着祭器,妹妹依附在奶奶身旁,相搀相扶地去父亲墓地……
一抔净土,两行热泪,三炷祭香。奶奶向父亲哭诉着艰辛与思念,不谙世事的我和妹妹跪在墓前,听着奶奶的哭声,想着父亲的英容,泪水伴着雨水流在脸上,淌在心里。
乍暖还寒的风,淅淅沥沥的雨,悲悲切切的情!那风,吹干的泪;那雨,淋湿的情;那情,在祭奠中瞬间无限的膨胀着,那酸楚的感觉只有以泪代言……
也许是父亲过世得太早,近些年来清明祭扫似乎少了一些悲情。既无“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红紫杜鹃”,也无“日落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的情景。
人生,过眼烟云,何须长吁短叹;人生,百年一瞬,要紧的是珍惜当今。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人生苦短,岁月冗长”,切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亲人散文6:雪
文/杨晓景
每次看到雪,就像看到久别的故乡和亲人一样,都会带着同样的欣喜去迎接它,去凝望它。
被雪花重新改写过的世界,洁净,温暖,庄严,神秘。形态各异的建筑和广袤的土地,被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抹去了生硬粗粝的线条,填平了彼此之间难以逾越的沟壑,变得极其平滑而相似。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你都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差异,仿佛眼前的这方天地已经摆脱了俗世的种种羁绊,变成了心中的圣地。
那些穿着洁白纱裙的雪花,跳着芭蕾从天空翩然而至的天使,在朝圣的路上似乎并不顺利,但是,当她们以庞大的数量聚集在一起时,却创造出惊人的辉煌。在无人知晓的暗夜里,这些曾经用同样的节奏同样的音调唱着同一首歌的天使们,从不同的方向来到了同一个地方。她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她们按照清晰的轮廓分离开来。
不管雪下得多么大,喜欢雪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欢欣和浪漫。即使厚到没膝的程度,影响到日常出行,也绝不可阻挡那颗充满好奇的心。他们的眼睛并不满足于有限的视力范围,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在雪中探险,寒风呼啸的山顶、阴冷而偏僻的山沟、盛开着白色花朵的松林、凝结成冰凌的瀑布…… 冰雪和严寒考验着人们的意志,但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在心灵上带来极大的震撼,平淡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妙不可言,充满了奇幻色彩。
当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那些根须深埋在土层下面的植物了。一场雪也许改变不了那些过于坚硬的东西,但是却能让柔软的事物变得更加长久。比如,貌似干枯的草,脱光了叶片的树,还有静静地待在洞穴里保持缄默的动物。
就像一场有始有终有情节的戏剧一样,无论经过怎样阴郁而漫长的铺垫,怎样艰难的转折与跨越,雪,最终呈现给这个世界的是一片明亮。即使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便迅速消融,那明亮的色彩也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留驻人们的心田。
亲人散文7:你怎么舍得让亲人难过
文/释觉生
亲人这个词。在这个百姓生活日渐困窘的时代,资源配置日渐失衡的中国土地上,教育效果全面溃败的世像百态里;是多麽沉重。我们的粗俗不堪。我们已经被迷惘而贪婪的心遮住了纯净的双眼。再也见不到人性本有的高贵与尊严;政治影响的恶意,扭曲了华夏儿女健康的的心。
我知道亲人的猝然而逝,是那么的痛彻心扉,曾经追随的脚步声,隐隐的还在身边。回头那个身影却已不见,再也不见······
我知道,人生的难关不易过,也很难过。可是,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过得差不多了,又要离开这个世界。既知生命的艰难,醒来了还要前行。一辈子记住一点。我们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完,父母亲人的牵挂,都是活的更好的责任,还有大小事都要给亲人朋友一个交代。不能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懒散让人觉得,我们是“薄情”的人。
看到你今天换衣服给我看,看你高兴的样子。我已心安,祝福你我的亲人。你有了战胜自己不良心态的勇气,你变得开心了。一个又一个坎过去了,你一定会攀上人生幸福的高山之巅。超越内心那个小小的我。
悲伤沉痛的眼泪,是滋润灵魂智慧之花开放的甘霖。承受着伤心的,尖锐的痛苦,经历了才会培养出内心的一份坚毅;一份淡定;一份博大深厚的慈悲;一份对苦难的同情之心。很高兴看到你蜕变的过程,陪你走过痛苦忧伤的日子,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报,你好。亲人才会好,爱你、牵挂你的人才会开心。
相伴了二十年,爱过的人走了。离开了。又何尝不是找到了回自己家的路呢?!送君一别终有尽时,人生何尝不是靠隐忍过来的吗?
读一本书,听一段音乐,喝一杯清茶。然后开开心心重新做自己。说白了我们只想让自己心态平衡,不被人生的低潮伤害,以免被悲痛伤得出不来。理智客观的。以一种平静的心态看待过往的生活岁月,和曾经的爱情。我们才真的变得强大起来,这也是修养自己心性的过程,洗尽铅华灵魂才会无染。“理智”与“情感”才会达到一种平衡的境界。
因此我知道,你怎么舍得让亲人难过。
亲人散文8:胜似亲人
文/徐娜
一个苗族小村庄里。住着一个腿脚残疾的老奶奶,老奶奶做什么都不方便。
十多年前,老奶奶的儿子和女儿出车祸去世了,老奶奶非常伤心,只有汉族的一家夫妇在帮助老奶奶。他们家的女儿小珍知道了老奶奶的事情。妈妈爸爸从小教育小珍: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能不去管,不能没有爱心。小珍听进去了父母的教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所以小珍每周六、周日都默默地帮老奶奶洗衣服、被子……
有一次周六,小珍来到老奶奶家帮老奶奶洗衣服。小珍洗到一半,忽然,老奶奶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出房门来到小珍旁,小珍本想出去,但是老奶奶叫住了小珍:“小姑娘!你是谁呀,为什么帮我这老太婆,你真好心,谢谢你!”
“老奶奶,你怎么出来了呀!我是小珍。”小珍害羞地说。
“小珍呀,你们一家真好心!”
小珍慢慢地走到老奶奶旁边,老奶奶把拐杖放下,一边夸奖小珍一边抱住小珍,慈祥地笑着,小珍也害羞地靠在老奶奶的怀里微笑。老奶奶摸着小珍害羞的脸。她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亲人散文9:故土之恋
文/高兴
时隔多年,家乡亲人和睦相处的情景,不时呈现在我的脑海里;那片故土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思乡的情结,在我那平静的心田里常常激起层层涟漪,此起彼伏……
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以前的我,一向觉得这是大自然无偿赐予的美妙音乐。此时此刻,这些雨点就像一缕缕愁丝,缠绕在我的心房。也许这些小精灵是在提醒我:无论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这片深沉的土地--生我养我的乐园。这片生我养我土地,有自己儿时的点点滴滴成长的印迹;这片生我养我土地,有我父母亲友的欢声笑语;这片生我养我土地,更有众多乡亲希望梦想!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在另一个城市落地生根;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在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工作一辈子;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永远告别这个世界……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难以使我忘记,我那可爱的家乡--这片生我养我土地!
生命之河源远流长,时间总在不经意间从指间滑过。世间的一切事物总在不知不觉中,日新月异。然而,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故土的深情厚谊。记得一个朋友曾经问过我:“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哪一路风景最为难忘?”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家乡。”的确,家乡的人,最为难忘,他们是一群默默耕耘,艰苦朴素的劳动儿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土地为生,以土地为宿。也许他们的职业,很少使人们敬礼膜拜,也许他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不足以用巨多的金钱来衡量。他们做的,就是静静地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为人们奉献着收获和快乐,创造财富,支撑着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家乡的菜,是我最为想念和回味的。尽管我尝过四川菜,吃过东北菜……有时也出入一些西餐厅。但是,哪里的都不如家乡的美味。尤其是妈妈炒的菜,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不似山珍海味,但是,只要有的只是几个蔬菜小炒,再加上一碟花生米,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因为我品的不只是家乡的味,更是那浓浓亲人的爱!
家乡的风俗人情是淳厚的。走街串巷,就像家常便饭。东家有难,西家帮,更是不足为奇。一逢喜事,全村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一贯的村风。要是赶上一些特殊的节日,那更是家家笑开了颜,一起忙活着节日的琐琐碎碎,吃着各种各样的美食,看着各具特色的表演,享受着邻里之间的亲情与厚爱,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对家乡的爱,是我永远也割舍不开的情结。这片生我养我土地啊,即使我到了天涯海角,你也永远鲜活在我的心里。我愿未来的某一天,我能再次重返家乡,和我可爱故乡的亲人,一起携起手来,把故乡建设得更美好。(作者:赣南师院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本科1班曾美军;推荐人:赣南师范学院 林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