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午睡散文(精选7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午睡散文1:善待孩子的“黑点”
文/蒋敏娟
午睡时,孩子们陆续进入午睡室开始脱衣服和裤子。我正在给孩子们盖被子,忽然听到“嗯、嗯”的哼声,我侧身一看是小北穿的外裤太紧了,脱不下来,而我刚想过去帮她,却见已经躺在被窝里的“调皮大王”黄剑桥轻轻爬起来对小北说:“别哭,我来帮你拉一下。”说完就帮小北把外面的裤子拉了下来,然后还教她叠好后放在床边。我刚想表扬黄剑桥,只听他小声对小北说:“我先睡下去了,你快点哦,要不老师又要过来骂我了。”
听完他跟小北之间的对话,我顿时傻住了。为什么黄剑桥帮助了别人,还这么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已经给班上这些调皮的孩子身上加了“黑点”,孩子可能觉得我想说的肯定是批评他“为什么还不睡下去,又和其他小朋友讲话”。所以当我表扬他的话还没说出口,他就假装闭着眼睛睡着了。
的确,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而我们老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孩子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孩子一时不听话,老师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久而久之,孩子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而作为老师,我们理应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孩子的“黑点”,加以正确引导。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平常我们虽然大声教孩子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可我们自己又是如何来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流的?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兴。今后的教育中,我要认真反思自己平常的言行举止,放下老师的架子,信任孩子、真诚倾听孩子的心声,善待孩子成长中的“黑点”,真正促进孩子全面成长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午睡散文2:拥书入眠
文/李子木
每日靠着躺椅午睡的时候,总要顺手捎带一本书,或者看上几页,或者草草扫过几行,有时连完整的一个段落都没有看完,目的并不是为了看,只是为了在蜷缩躺椅里时,可以把书放在臂弯处环拥着,然后安静的入眠,这种方式,可以使人在疲倦虚弱的时候奇怪的感觉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熨贴和心境的平实。
“书呆”的戏谑称号,对我来说,由来已久,好看书的人并不都是什么勤奋上进的,那种说法大多牵强附会,其实更多的时候这只是避开现实的一种尚且能让世人认可而不被责贬说教的方式。逃避现实有很多种方式,什么吸毒、网络游戏、嗜酒、甚至于小混混之间的群架等等,都有可能是一部分人拒绝残酷现实而走向偏锋的产物,除了一言否定那些人外,谁又能尝试去理解并体会他们内心一样并存的困苦挣扎,人性总有至弱之处,人也总有那些个扶不起的阿斗,深陷而无法自拔的时候,言论的最大功用往往是推一把而不是拉一把,落井下石而已,又有谁生来就是为了自甘萎靡的?书的好处就在于,尽管一样会使人沉溺上瘾,但却有使人生发出自己拉自己一把的力量,而不是类似吸毒种种,在残酷的现实之下,和那些幸灾乐祸的言论一起,反推人一把,直抵绝境。
我看书,不是过目不忘,而是过目即忘,看过的书里面能记得的内容寥寥无几,往往是只记得只言片语,但是这种无可奈何也在书里找到释怀的理由,有个作者说他也是书看完就忘,但是他不觉得必须得记住,缘由好像是说尽记书不如无书,这好像武学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不过这仿若有阿Q式的自我开脱的嫌疑,有几人能做到“以无招制有招”,再说这无招也是招至无穷尽才能衍化而来吧。不过没办法,与其为自己天性自带的愚笨郁郁不乐,莫不如干脆的自我解嘲一下,还能傻乐一回。
言多必失,可是人人都有极多的想一吐为快的话,谁又能完全管住自己的嘴巴,吵架、诉说、抱怨、指责、控诉、唠叨等等,话出口了,以各种方式,直至话尽,可是并一定倒出来了就轻松了,相反的是,更多的时候,话语指向之处,不是撕裂就是溃堤,或者是人心一时不察的蛀蚀,直到彼此原本贴合致密的地方中空了才恍然发觉,却为时已晚。而书,是相对自在且避免口出恶言后自己跌入情绪低谷不能自拔的自我安慰与宣泄的方式。不论何种情绪,总能在书的世界里找到对应之处,许多现实的不可解的弯弯绕绕,一放到书里娓娓道来,就变得合理而有其必然存在的缘由,使得自己也可找到理由来疏散那些压于心底的不足以为外人道的郁结,找到自我开脱的方式。
沉溺于书的世界,可以放任自己无所不为,不痛快的时候尽可以跟着书里的泼妇双手叉腰横眉怒目破口大骂,或者跟那些个痞里痞气的混混一起放肆的挑是非,蛮横无理的逞一时之快;或者跟着柏杨老爷子以老顽童式的自在自得却又犀利无情的嬉笑怒骂着,痛快之外还兀自乐个不停;生活太寡淡无聊,好吧,跟着盗墓贼去盗盗墓,捎带知道点盗墓工具和古董知识以及古董行里面的道道,在地底的暗无天日里心惊肉跳,然后渴念地面的光线与空气是如此美好,然后想着自己哪天在野外踢腾的时候一不小心的踢出个无价宝来,美死人了,傻笑吧!风雨漫天困于斗室内的时候,突然想悲春伤秋下,借着古诗词来遣遣情,定会温柔缱倦缠绵悱恻得叹息连连,怀疑古人是否是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旧时旧情旧景,今时完全物是人非事事休,只得到书里去探古访幽,虚拟的体验一回唐宋遗风,在心里浅吟低唱……可以做天才、可以做英雄、可以做黑帮老大、可以做至上君主、可以做悍妇、可以做名伶、可以做名门闺秀、可以做白发魔女、可以做酒鬼、可以做小人、可以做剑客、可以做绿林好汉、可以做武林盟主,简直数不尽数,哪一种人物角色可以借你踹掉不可排遣的情绪心境,尽管以身入境,不必担心退路,完全可以很轻巧的抽身而退,可以万变而不离其宗,返身现实中来,毫发不伤。
书是精神食粮吗?这比喻太过规整严肃,不称心意。书是坐累了可以搁脚的小凳子,腰酸时可以垫背的松软枕头,口渴了手边上的那杯凉白开,烈日下的遮阳伞,雨天野外的宽大屋檐,是不想面对现实时的避风港,是蜗牛一直背着的卸不下的壳。有时候,书不离手,只能证明人的脆弱,只怕卸下外壳,就轻易的会被踩个粉碎。躲进黄金屋,还有个颜如玉解情解义,红袖添香,现实世界里,有吗?
午睡散文3:雪儿
文/杨美
初见雪儿,她正在午睡,伏在课桌上酣然入梦,苹果似的小脸红得好可爱。我不忍心打扰,在窗外足足站了半小时,才轻轻地叫醒她。雪儿揉着惺忪的眼睛,陌生地望着我。我说明来意是受她爸爸之托捎东西给她,顿时,她的脸上有了淡淡的欣喜,很有礼貌地说了句“谢谢阿姨”,然后便腼腆地回到教室。望着小女孩瘦削的身影和眉宇间锁着的忧郁,我不禁生出几分怜爱,便有了流泪的感觉。对于雪儿,我略知一二,她大概降世于冬天,从出生就经过冬的浩劫、冷的洗礼,从小长期生活在父母感情不和的阴影中。父母离异后,雪儿跟了母亲,可怜的小女孩十二岁未满就寄读,尽管读的是人人羡慕的重点中学。
也许是雪儿太可爱,或者是出于对柔弱女孩一种母性的慈怀,在见了雪儿一个多月以后,我有了再去看她的念头。我试图走近她稚嫩、受伤的内心,想和她成为忘年交的朋友。于是,我选择星期四晚餐时间,带着点心、水果和对雪儿的牵挂,再次来到她的学校。
晚餐时间正值夕阳西下,冬天的校园依旧景色宜人,各色的菊花还没有谢尽,已有了傲寒的梅朵。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便争先抢到食堂窗口,我在一张张笑脸中寻找着雪儿,倒是雪儿先看见我,端着刚从食堂打过的饭菜,边吃边向我轻盈地微笑着走来,仿佛一朵初开的雪莲,洁白无暇,只是略带一点点寒意。
我的和悦友善,很快拉近了我和雪儿的距离。她不再感到拘谨,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吃完了晚餐,和我在校园里一起散步,我们俨然一对阔别又欣然相逢的好友。从雪儿的言谈举止看得出,这孩子不仅内向,且对人生有太多的迷惘。当我们走近单杠边时,雪儿停住了脚步,拉着我的手问:“阿姨,您知道我爸妈为什么离婚吗?”我轻抚着雪儿有点凌乱的头发,一时间也找不出最好的答案,只得托出我浅薄的见解:“孩子,许多事情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人的感情也是一种很微妙,很复杂的东西,父母离婚并不是简单地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他们继续生活下去会彼此给对方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选择离异。要记住,你爸爸是爱你的,妈妈也是爱你的。暂且知道这些不就够了吗?”雪儿眼眶湿润,默默地低下头,对我说的话表示理解。
上课铃声响了,目送纯洁天真而内心忧虑的雪儿依依不舍地走进教室,我才心情沉重离开。回家的路上,已是万家灯火,我的思绪却纷乱如云,为何一些做父母的处世为人不能更多地为孩子着想,不能委曲求全地更改自己,两代人的幸福真的就一定要冲突而不能两者兼顾?为什么要自私地选择离异,即使后来把父亲的疼、母亲的爱全部给了孩子,又怎能弥补孩子心灵所受的伤害呢?当孩子需要亲情温暖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孩子心底过早笼罩了一层抹不掉的阴影,这将伴随着她成为终身的遗憾,成为孩子心中寒冷而漫长的冬天。
我在心里默默地为雪儿祈祷:孩子,快快翻过冬天这阴冷的一页吧,前面会有习习春风,有美妙、青春、姹紫嫣红的芬芳……
午睡散文4:午梦长
文/路来森
午睡,似乎是中国人特有的习惯,且自古已然。长夏漫漫,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高悬于天空,空气在霍霍地燃烧。气温灼人,香汗涔涔,难以出门,更难于工作;于是,便只好午睡,以此消夏。
因此,白居易就在诗中写道:“不作午时眠,日常安可度?”这一问,实在是自然、自在,透着一份寻常日子的悠闲和恬适。
清人李渔,更是在其《闲情偶记》中写道:“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指春、秋、冬)皆所不宜,而独宜于长夏。”李渔的话似乎有些不妥,午睡四时皆可;只是唯长夏午睡,最为可乐,最为甜美。
记得小时候居住乡下,乡人午睡,是一道风景。吃过午饭,右手持一把蒲扇,左手拖一领草席,迤迤然走出家门,选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铺好草席,人就躺下了。一时也睡不着,就拿手中的蒲扇忽闪忽闪地扇着,先快后慢,人的眼也渐渐眯上;不知不觉中,蒲扇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胳膊,也自然舒展开来,人就睡着了。
最好的午睡之地,还是透风,临水,而且树阴匝地的地方。我居住的村庄,村东口,有一个水湾,岸边栽植有三棵百年老柳。枝叶婆娑,浓荫浩荡。一进夏天,中午,村中的好多人,便拖了草席到柳树下午睡。树阴匝地,湾水,凉意亲人;仰面躺着,看柳枝将天空,划出一条条缝隙;看树上的蝉,蠕蠕而动;甚至于看到一只红蜻蜓,缀在柳梢上,随风飘摇……
人睡去了,睡得沉沉;人梦去了,梦也长长。好多年里,我们家的门楼前,总搭一蓬葫芦架。夏天里,葫芦,藤蔓盘满架蓬,在地面遮下一片绿荫。于是,家人便在葫芦架下午睡。总是父亲先躺下,我们跟着次第躺下。母亲则在一边拉麻线,一针一线地做针线活儿。父亲午睡醒来后,并不急于出坡,总是先喝茶,直到他认为已经喝得“透”了。白居易《食后》诗,有句曰“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古今相通,雅俗相通。
睡后“两瓯茶”,那茶,是自在茶,是闲散茶;那茶汤里,或许还浸着午睡的梦……
午睡散文5:午睡达人
文/王太生
午睡,就是中场休息。头脑中,杂七杂八的程序软件,快速卸载,一门心思地打鼾休息。
邻居刘老四,参加商场举办的午睡达人比赛。众参赛者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渐渐进入午睡状态,可刘老四却睡不着,他不习惯这种轻音乐,而是喜欢午睡时有一只鸟在屋顶上叫。他几次抬头,瞪大眼睛看着别人,然后重新躺下,很快又再次抬头,最终退出了比赛。
唐代诗人裴度是个午睡达人,他坐在凉风亭里打盹儿,耳畔有潺潺声,“饱食缓行初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到耳边”,将睡未睡,饮茗待息,耳边水声,作催眠之曲。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午睡时,喜欢听室内乐或者巴洛克音乐,“演奏家们在尽心尽力地演奏,我却拿来做午睡的背景音乐。”村上说,“假如人世间没了午睡这种东西,我的人生和作品说不定会显得比现在暗淡,更难亲近。”
犯困,是需要午睡的。我在中午恹恹欲睡,这时候从远处传来庞大的声响,这种声响似铁锤敲打一只空铁桶,或者一大块洋铁皮,显得空旷而岑寂。有时,声响并不那么刺耳,让人生嫌,反而有某种催眠作用,从河对岸的一个旧仓库里传出,敲几下,停顿一会儿,再敲几下。
人是需要小憩的。午睡时的声响,是白日梦中的一种伴奏。这种声音嘈嘈切切,带有安抚作用。
春日午后,一个农妇趁着空闲要把一篮子的幽香推销出去。这让人想起临安城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江南,卖花的少女,是在空气如薄荷般清甜的早晨,踩着唐诗宋词,一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雅韵。而一个农妇,忙完了地里的活,烹煮了中午餐桌上的简单饭食,则是日头光影悬挂在头顶。
午睡时的声响,还有那些收音机。从前有一个人,在你吃过午饭、躺在藤榻上迷糊欲睡时,他在收音机里说书,说武松打虎、杨家将。他说着书,你一边听一边打盹儿。午后阳光照彻的旷野,有马蹄声“嗒嗒嗒”经过。
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不去想它。耳根清净,内心里没有聒噪的声响,是一个真正的午睡达人。
午睡散文6:老柳树
文/香奴
午睡梦到,小时候的我,瘦瘦的手臂挎着个大菜篮子,从生产队的菜园子回姥姥家,走一条似曾相识的路,却怎么也找不到姥姥家了,很多声音告诉我,向西走到弯路上,有棵老柳树那个门口,就是姥姥家啊,我的脚走疼了,还是走不到……
我的姥姥家呢?那棵老柳树呢?
醒来惘然。
老柳树到底有多老?有步家街的时候就有这棵老柳树了,曾外祖父当年带着一家老小二十四口人,套着四辆马车闯关东,人困马乏无处藏身之际,发现了山坳里藏着一条河和一大片蛮荒之地,就立刻决定,安顿下来。
男人们进山砍树搭建窝棚,女人们生火烧饭,从那天起,那里叫做步家街。曾祖父指挥一家老小开荒种地的同时,建起了四个茅草房的院落,有一棵老柳树的院子曾祖父住着,他说,这是个记号,这是根。以后你们走多远,都找得到自己家。
当年为什么从辽阳出行要闯关东已经问不到答案,后来步家街又住进了王家,张家,刘家,后来通了公路,其实这片荒原并不孤立,两三里之外就有众多的村屯,只是当时东北可开垦的土地太多了,当地人很少进山里去罢了。
曾祖父的老宅子,后来就是我的姥姥家。姥爷排行老四,娶了一个没落地主家庶出的女儿,用姥姥的话说,从十七岁,她给步家扛大活。我记忆里姥姥姥爷似乎吵了一辈子架,但是也没吵散。我七八岁的时候,姥姥家已经成了南上北下的过路人的驿站,老柳树下从来没有停止过喧嚣热闹,因为那时候附近村屯的人需要买东西都要到十五华里之外的供销社去,而姥姥家恰好在这条土路的必经之处,更是因为姥爷出奇地好客,他常常念叨,闯关东的路上,没有那些借宿人家救命的窝头,热水,家里得饿死几口子,现在招呼些茶水,薄酒,算个啥?
姥姥唯有这件事不跟姥爷作对,十里八村的,不管谁到了歇脚,她都热情款待,姥姥身材矮小,戴着坠地的青布围裙,在两个大灶台之间穿梭,脚下生风,乡下的粗粮野菜,经过了姥姥的手,都会是佳肴美味,榛树蘑菇炖鲜豆角,老咸菜炒芽豆,赶得巧,牧羊的姥爷会逮到野兔、野鸡,用草柴慢慢炖熟,我现在想,我整日混在姥姥家而不愿意呆在自己家,或许真的是为了那些美味。我还喜欢老宅子里的古旧气息,一抬眼就能看到院门前的老柳树,树下永远坐着纳凉的人,汲水的人,拱手问路的人……姥姥说,那时候的村子已经有百户人家了,她说这是祖上的德,沿河两岸都是先人留下的良田。
给灶膛添火、去生产队的菜园买菜,都是姥姥指派给我的任务,姥姥说回来数到三十九家,就是姥姥家,我说那好笨啊,我认得老柳树。到菜园买菜要记账等到秋收后一起算账,管菜园的老爷爷特别厚待我,装满菜篮是很沉重的,一想起姥姥在老柳树那等我的菜呢,就变得特别有力气了,一路踉跄小跑,回到老柳树那里。
到了年底,落尽叶子的老柳树像一个静静的老人,就像我的姥爷,羊群都进了羊棚不用上山了,姥爷穿着干干净净的青粗布袄裤,腰上扎紧了玄色布腰带,身材魁梧的姥爷多像个江湖高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之间进了院子喝茶的人,吃饭的人,借宿的人,还有乞讨的人,都会前来,再把马车、骡车拴在老柳树上,他们带来上好的砖茶块,高粱酒,或是野鸡,猪肉,也有的就是两包甜点心,让姥爷总是应接不暇,也过意不去,早些年来来往往的人喊他“四哥”,后来的人,喊他“四大爷”,再后来喊他“四爷爷”。姥爷就老了,驼背、弯腰、昼夜咳嗽,许多细节我已不能得知。十岁,我便随返城的知青的队伍,跟父亲去了城里。
姥姥家的老宅子在姥爷去世后,留给小舅舅,小舅舅不喜乡下,举家进城,已经几易新主,老柳树曾经病病歪歪了好多年,后来被贴根锯掉,只剩几寸树墩,老柳树见证的那兴旺的步家街,已经只剩寥寥无几的留守老人,水土流失,环境恶化,让那里再次荒芜。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中年之后在唐诗中读到这样的句子,我突然觉得很内疚,我甚至没有一次仔仔细细地端详过老柳树,而春天我一把一把贪食那些柳芽,一次一次折断她做成的柳笛拿给伙伴炫耀,理所应当地坐在她的林荫下……是的,我们活得如此匆忙和急躁,我们太多的时候忘记了彼此感恩,忘记了根。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每到春行新绿,柳枝吐芽,我都会呼喊她,我的老柳树。
午睡散文7:眼前春光里
文/刘先卫
我一直把多年前的一次午睡当成是我跟童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那是二十多年前了,正值初秋,我居然梦到了铺天盖地的茫茫大雪,雪把整个世界都耀白了,我则在洁白的雪地上漫无目的地行走。我走了很久很久,却一点都不觉得累,也一点不觉得冷,满世界都是耀眼而单调的白,但我也一点不觉得乏味。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她正站在一口井水边打水,她侧身而立,一下一下地舀着水井里冒着热气的水,水汽一点点地飘散,她的整个身子弥漫在蒙蒙的水汽中,她柔柔地舀水,轻轻地唱着歌,歌声从她嘴里断断续续地传出来,难以捕捉,却是那么地婉转动人。
我停下脚步的时候,她立即转过来,冲我盈盈一笑。我一下子记住了她一张年轻美丽的面容。
当我伴随着急促紊乱的起床铃声奔进教室的时候,我惊讶地看到,眼前新来的童老师就是刚刚走进我梦里的那个女人!
那时候我们正上初中,在一个极度偏远的乡村中学。但我们真是幸运,我们遇上了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刚从师范毕业,一个温柔善良又美丽的老师,她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她带来了许多新的知识和好的习惯。她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她的到来就像给沉闷而偏远的乡村中学吹了一股清新凉爽的风,我们的世界因此鲜活起来了。
而我和童老师的真正认识则缘于那节自习课上。那节自习课,由于童老师请假,整个班正处于极端无序状态。有人在画画,画面潦草技艺流于下乘,有人在讲笑话,笑声放肆而响亮,还有几个号称睡神的正在呼呼大睡,一副死都不愿醒来的决绝姿态。彼时我正和小胖在玩一种高级游戏,这是一个业已要失传了的演示游戏,是我从皮影戏上得到的启发。那天的阳光很好,我就拿出一面小圆镜,先由小圆镜从窗外收集阳光,反射到对面的墙壁上去,我剪出一系列的纸人及兵器,用一根小铁丝圈起纸人,在吸足阳光的小圆镜上演示出一幕幕精彩的片段,大到古今大战,小到欺师灭祖,我一旦讲解起来,入戏就会异常地深,往往还会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甚至迷失自我。
当童老师走到讲台上的时候,整个教室差不多安静下来了,但我俩依然沉醉其中。当我们赢者的欢快声和败者的惨叫声越来越响亮的时候,我们才抬眼望一下,我们这才看到了正站在讲台上瞪眼瞧着我俩的童老师。
我没想到,童老师将我们叫去办公室里,并没有预期的狂风暴雨。她只是微笑着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头脑很聪明啊,在所有学生的游戏中,你的是最有创意的,最聪明的玩法。你这么富有创造力,平时还有什么爱好吗?
我具体说了一些什么,由于斗转星移,早已烟一样地淡去散尽了。只记得走的时候,童老师拿出一本《小说选刊》杂志给我看,嘱咐我多看看书。
这是不是她自己的文学爱好?算不算给我的文学启蒙?
而童老师给予我们的远不止这个!
音乐课上,她一边踏着风琴,一边深情地教唱:“小小渡船,小小渡船,渡船就像一个摇篮,日出摇来满河的童话,日落时摇走彩色的梦幻……”动情地歌唱,齐整地学唱,让那些单调的生活涂抹上了青春的七彩阳光。
上生物课,她会带我们去野外观察植物,她还会在课堂上做生物实验。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没想到这人间草木还有这么严谨的分类。
作文课上,我们的想象无极限地拓宽,心在高山之巅,四周都是美好的景致,云在天空轻盈地流动,脚下青草遍地鸟语花香,清新的空气充盈在你的身边,素材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贫乏的生活在童老师的引领下有了难以言喻的美好。
多年后,我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温暖的烛光》用以纪念我们亲爱的童老师,我说是她让我初中的时候就萌生了为人师的理想。那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散文,发在一家省级刊物上,我多少次在自己的文字里洋洋自得也感激满怀,但我只字未提童老师的去世。是的,谁都不愿提及,更是无法相信,至今都是!
我们可亲可爱的童老师,竟然用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割断了左手的经脉,结束了自己毕业才一年之久的教师生涯。
一个人全身的血液究竟能流多久呢?后来的岁月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旋转着这样的问题。我的脑海里经常满是鲜血狂奔的壮烈情景。
焦急苦闷,伤心绝望。夙夜忧叹郁郁寡欢啊!我的世界昏天黑地,我也始终无法用一些宽慰的词语来释怀。
如今居住在这个县城,天气晴好的日子里,站在前山山尖上,能隐约可见我亲爱的黄狮中学的水塔,二十多年过去了,水塔依然耸立在高高的后山上,依然与我遥相呼应,这让我倍觉亲切也多少次让我热泪盈眶。
无数次的月圆之夜,我都会想起我挚爱的童老师!我在这一端,望着那一边,月色如水,山风吹拂,寂静中我仿佛又听到了童老师的歌声,优美而飘渺,亲切而柔婉。我相信,童老师并没有离去,她只是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到了月亮之上,这如水一般柔情的月光,不就是她纤纤素手温柔的抚摸么?而她的歌声,则从月宫里倾泻而下,如瀑布,但瀑布不能穷其柔,如山花,但山花不能穷其秀。它就那么轻轻地,轻轻地,唤醒我们所有岁月里沉睡着的柔情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