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风筝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风筝的文章1:放飞在月光下的风筝
文/胥子伍
一场春雨过后,春风拂面,柳条婀娜,桃红杏艳。大街小巷到处有吆喝卖风筝的小贩,引来许多看热闹的孩子,自然我的儿子也被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风筝诱得停步不前。近前问价,贵得儿子也犹豫不决。看儿子拿起一只蜈蚣图案的风筝爱不释手,我给他买下了,乐得儿子当街嚷起:“放风筝去喽!”
然而,我和儿子骑了半天车,也没找到一处可放风筝的地方,即使偶尔寻到一片空旷地,不是被看地人阻止,就是被天空中蜘蛛网似的电线吓得败兴而归。最终,那只风筝成了儿子书房里墙上的饰品……
看着墙上静止的“蜈蚣”找不到飞翔的天空,我一边莫名地替现在的孩子可怜,一边回想起我们的童年在月光下放飞风筝的快乐场面……
20世纪80年代初,春天的天空是属于我们孩子亲手做的风筝的,尤其在月光皎洁的夜晚,风筝的天空更广阔,风筝的数量更成倍增多。
做风筝的手艺是有童趣的老人教会的,他趁春耕歇息片刻,仰面迎春风,对着天空感叹一句:“要是天上飞起一只风筝该多好呀!”他的感叹很快引起打猪草的我们的注意:“爷爷,什么是风筝?飞在天上的风筝是什么样子?”老人一时童心未泯,没有立刻回答我们,随手折根渠边的芦苇,娴熟地扎起一只鸟架,而后脱下自己贴身的红背心,裹起鸟架,他一边在鸟架上扎起挖墒绳,一边吩咐我们拽起绳的另一端快速地向前跑……片刻,奇迹发生了,老人手上高高举起的“红鸟”迎风飞了起来,在我们越来越快的奔跑中,“红鸟”越飞越高……
有了老人的传教,我们扎风筝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家中的筷子被我们偷偷劈开,成了风筝的骨架,新年的年画变成了风筝的外衣,甚至有人不惜用上了奖状,母亲们栽秧用的秧根绳也被我们派上了用场,更有异想天开者,扎上几根稻草,说他扎的风筝是老鹰,看翅膀和尾巴多么丰满……在我们笑他扎的“老鹰”是只丑鸟,不知能不能飞时,他一股劲地疯跑,风筝竟左摆右晃,像喝了醉酒般地飞了起来,我们仰望着飞高的“丑鸟”,真像一只老鹰在展翅翱翔,尤其是稻草尾巴……
然而,放风筝也要付出代价的,家人发现遮丑笆墙的年画失去了踪影,挖墒要用的秧根绳也在老地方找不到了,更何况,迷信的邻居也告状上门——你家狗蛋放的风筝飘落到我家房顶,若是今年我家失火或遇别的不测,我跟你家没完……脾气暴躁的父母自然给孩子一顿打,轻的也要罚打五网包猪草。可罚过以后,只要春风一吹撩起我们的衣服,手又痒开了,偷放风筝的热情早已把父母的惩罚抛到脑后……
白天放风筝,目标明显,又常被迷信的人家臭骂,于是我们选择了有月光的夜晚放风筝,尤其是逢月半前后的几天晚上,我们更是疯玩不止——田野上,我们奔跑着,比赛着,欢呼着,跳跃着……皎洁的月光中,只只风筝,时而俯冲,时而腾空,或静止,或追月……呼唤声、争比声,撩起不远处村庄上狗吠一片;跑累了,玩够了,把抓在手上的风筝线扣在一块大泥巴上,躺在地上,仰面夜空,伴月舞倩影的风筝,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遐想……夜深了,村庄传来了母亲呼喊我们乳名的声音,慌慌张张收回空中的风筝,藏于田野的某条墒渠一角,时而应着母亲的喊话,时而互相提醒——明晚再比高低!而后,作鸟兽状,散于夜色中……
月光下放飞风筝,成了我一生童趣的回味,比起现在风筝寻不到飞翔天空的孩子,我们真的幸福多了!难怪有专家呼吁,还孩子成人以后童趣回味的权利!
关于风筝的文章2:初春话风筝
文/袁文良
初春时节,大地复苏,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于是,卖风筝的小商贩在街头巷尾支起了摊子,大人小孩纷纷结伴,在空旷广场或郊外村头,手拉细线,将五花八门的风筝送入晴空,这既是生活中很好的艺术享受,又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
放风筝既然是自古以来人们春日游乐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自然会引发文人墨客吟诗做画的雅兴。素有“大历十才子”之称的唐朝诗人司空曙于春日郊游时与友人一同放风筝,并以《风筝》为题赋诗一首:“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难迟度,萦空细渐销。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全诗一句一景,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优美,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唐朝另一位诗人高骈则把孩童夜间放风筝的情景集于笔端,同样作了一首《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短短四句,就把带有竹笛的风筝在空中发出的声响描写得惟妙惟肖,读之令人产生翩翩联想。
北宋诗人王令春日里见人们自由自在的放飞风筝,诗兴大发而写了《纸鸢》一诗:“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作者在诗中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使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跃然纸上。明朝诗人兼画家徐渭,晚年游春时见不少孩童在郊外放风筝,便以此为主题作了不少图画,并分别在画面上题下诗章。其中在一幅牧牛归的图画上题有如下诗句:“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孤负放鸢天。”从诗中可以看出放牛归来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盘算着如何偷出母亲的线,第二天好与伙伴们放风筝玩。此诗写得虚实相映,扩充了画面的内容。曹雪芹在《红楼梦》第22回中,写贾府的姑娘丫环一起猜谜语时,记叙了探春以“风筝”做谜底出的一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更是把风筝的特点和儿童放玩时的神态刻画了出来,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当时清明节前后放风筝的情景。
至于说风筝的制作和样式,经过我国历代画家和民间艺人的创造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风格和图案,其中以北京、天津、山东潍坊等地的特色最为着名。风筝的绘制图案大都取有吉祥祝福之意,传统的有以龙头蜈蚣为代表的串式风筝、宫灯式的桶式风筝、蜻蜓一类的软翅风筝、神话戏曲人物的硬翅风筝等。前两年,山东潍坊有人用丝绸绘制了一种“掌燕风筝”,其外形只有普通火柴盒大小,放在手掌上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现如今,人们在街头所见的风筝中有些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一来起平衡作用,二来起到装饰作用,使风筝更为美观。
公元六世纪前后,我国的风筝开始流传到亚欧美各国,发展至今,已先后有40多个国家成立了风筝协会,经常组织相关的节会或赛事,使放风筝成为人们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的有益活动。
春天来了!
春回大地了,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头的杏花。
“两会”召开了!
暖了亿万的心灵,火了无数的行业。
“坡山风”开栏了!
楚天文艺花苑又多了一朵清新活泼的蒲公英。
2011年,伴随着麻城市争创“全国诗词之乡”的脚步,麻城师范、麻城实验高中的诗词组织——“坡山诗社”应运而生。第一本诗词刊物《坡山风》也闪亮登场。
短短两年时间,坡山诗社发展为有5个分社、300多社员的大型群团组织;《坡山风》出专集及合集6期;在《黄冈周刊》设有“坡山风”专栏,发表作品50期258首诗歌作品;更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会及诗词创作讲座8期。
授业之隙,犹记弘扬园粹;学习之余,不忘吟诵诗篇。在周光辉校长的引领下,全校上下掀起了一股学诗词、诵诗词、写诗词的热潮,学校也先后被评为“黄冈市诗教先进单位”、“黄冈市诗词发行先进单位”、“黄冈市语言文字示范校”。
今后,坡山诗社全体人员将用青春与汗水,为鄂东父老奉献一丝暖暖的春风。
关于风筝的文章3:三月,风筝放飞了我的思念
文/月下埋梦
三月,是放飞风筝的季节,是放飞故事的季节,是放飞思念的季节。
三月,是否每到这个时候总是会被“爱、痛”淹没?
二月,深深地被氧气般的幸福笼罩着,每一秒的呼吸都被包围,独自陷入幸福的深深围城中,却怎么努力也无法挣脱。倔强的认为这是一个属于我一个人的小幸福。我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像这个年代做有没有长大的孩子,我自私,把所有的幸福紧紧握在手中,害怕一松手所有的幸福便像手中没有抓紧的风筝,缠绕着无尽的悲叹飞向阴沉沉的天空。
他是我手中的春燕风筝。
她,有春的温暖,如一杯香醇浓厚的拿铁,温暖一片片被冬无情冰封的心田;有夏的热情,蒸腾每一滴沉静的血液,驱赶春寒;有秋的冷漠,带着几分冷傲,枯黄了一季的希望,任风带走最后一丝夏的热情,带走最后一片叶的味道;有冬的哀伤,用眼泪沉浸所有感情,肆意宣泄着春的温暖、夏的热情、秋的冷漠。无助……
她飞走了。
三月像恶魔的利刃,刺段最后一根束缚着她的线,孤独飞向阴沉沉的天空,偶尔一丝阳光打破阴沉沉的寂寞,却马上又被阴沉无情的吞没。孤独的身影远远的飘荡在天边的尽头,却又以那样一个寂寞的姿势仰望孤独的天空。看着手中断了的线,寻找风筝抛弃我远航的方向,双手无力的抱着肩膀,寻觅最后一丝残留的风景。
爱,将三月紧紧地包裹在宽大、温暖的胸膛中;痛,无情的将三月从怀抱中剥离,****裸的暴露在氧气中。三月,怎么了?我就像是站在河的这边看绿野芬芳的另一边,一个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坐在地上黯然的流着眼泪,眼泪一滴接着一滴洒在那些说不出名的花朵上,眼睛红红的,玩具熊扔了,糖果也扔了,而那个小孩就是她,我的春燕风筝……
三月,注定了一个人的战斗。白岩松说过这样的句子:“一个人的生活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一个人的战争。这种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翻天覆地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三月,安静的外表下似乎早已注定那颗暗流涌动的心……
三月,缓步航行的新年在越发苍白的肌肤上在可惜啊寄到深深地伤疤,伤痕中却夹杂着恒久的、永不湮灭的快乐。似乎注定乐极生悲。月末的天空,终究开始了她一个人幽怨的哭泣。
水银柱像决口的蓄水库尽情的倾泻,不留一丝情面。
三月,你究竟是春的欢笑,还是冬的哀叹?
寻着风筝的气息,在满是白色寂寞的小城中游荡。夜晚的天空,依旧如此温暖,却依旧那般寂寞,在白色寂寞的映衬下更显出几许悲凉。殷红的天边,尽情渲染这“爱、痛”淹没的三月。
跟着风筝的脚步,寂寞的徘徊在这满是白色寂寞的夜。天空像是要把所有的委屈全部哭诉出来似的。夹杂着不痛不痒的风,冰凉的雪就这样敷在风筝稚嫩的脸庞,敷在风筝轻柔的长发,敷在风筝在雪夜格外显眼的却又那般寂寞的红色外套上……却更敷在风筝忧伤的心上……风筝像个从来没有长大的孩子,走路的时候总是迈一大步、跳一小步、左歪右斜的走一步……我害怕风筝沉默,沉默的风筝只独自在天空寂寞的游荡,没有气味、没有声音,只映衬着天空更加悲凉……孩子的忧伤总让青春分外悲凉。
静静的守在窗边,听着天空无尽的悲伤,想哭累了的她可以沉沉的睡去,想明天提就如此明媚……在掉进梦魇的前一瞬间,心里在小声的啜泣:就这么睡吧,不想再醒过来了……
连梦魇都不愿给我太多的施舍,拂晓幽暗的光呼唤我晕沉的灵魂。我一直不知道看着天幕渐渐亮起来的时候,人的感觉是那么孤单。先是地平线缓缓蔓延出一丝苍白,然后一点点浸透整个天空。我开始还念那些一睁眼就看到暖暖的大太阳的日子。
也许是天空听到了我的期盼,也许是天空流尽了眼泪,缕缕眼光穿透阴云照到皑皑的小城。被眼泪包裹的小城又露出它明媚的笑脸。
青春总被忧伤的卵壳包裹。三月,也许是我对痛苦的一种纪念。孩子丢失了心爱的熊熊之后可以哭泣也应该哭泣,因为他们的称呼是孩子,可孩子也要慢慢的长大,长大之后就不能再为一只熊熊掉眼泪了。蝴蝶是毛毛虫变得,在挣破茧负而出的瞬间,是撕掉一层皮的痛苦,彻心彻肺,很多蝴蝶就是在挣破茧负的一刻被痛的死掉了,卡在那儿,死在羽化的途中,死在冲向天空的前一步。也许这就是忧伤的青春。我可以哀伤,但我不能永远哀伤,我不能像彼得·潘一样做个永远哀伤的孩子,素以我不是彼得·潘,我有我自己的小幸福,我有美丽的风筝……
牵着风筝的线再一次飘荡在巴岳山下的小城。阳光照着满是白色寂寞的小城却也现出几丝妖娆的美丽。白汽从地面悄悄升起,带着几缕梦幻般的忧郁。风筝叽叽喳喳的话语又开始在我耳边回荡,白色的雾气冲上脸庞,总映透出童话般的粉红。昨天的一切好像没有发生过,像梦魇的恶魔挥手掀起的乌云,梦醒的刹那一切又都烟消云散。满城的皑皑却又将这一切清晰的敷在青色的柏油马路。
我喜欢追着风筝的脚步穿梭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可总有觉得跟不上风筝轻盈的身影。小城在北方,并不大,没有那些高耸的一排排的墓碑般的楼群,没有书中暗绿色的幽怨的香樟树,有的是整齐的一排排的槐树。春天的槐花总带着我的四年随处飘散。我爱呼吸槐花清单的香气,总让我尝到浓郁的生的气息。
风筝总会无声的波动着我的心弦。一个表情,一个无关紧要的动作,却总让我的内心波涛汹涌,也许这份不安的感情注定是我的劫难……
我想
有些事情
可以用努力来换取
有些事情
注定只能用思念来等待
有些事情
一直都心甘情愿有些事情
永远只能无能为力
我爱你
这是
我的劫难
席慕容说:“是不是这样呢?生命是不是就只是一种不断反复而已呢?有谁能告诉我?有谁?有谁能为我拭去那反复流下的泪水?为我消除那反复出现的悲伤?为什么我昨天错了,今天又会再错?为什么我一定要一次一次地自己去试、自己去问、自己去碰,然后才能逐渐而缓慢地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去生活?我多希望,有人能微笑地前来,并且温柔地为我早早解开这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谜题。我多希望,有人能陪我走上那长满了芒草的山坡,教我学习一种安静的捕捉,捕捉那些不断地变化着的水光与山色,那些不断地变化着的云彩与生命。我多希望啊!有人能与我共度那样一个美丽的春日的下午。可是,我又有一点害怕,害怕那原本是无限的美丽,如果真有一天能让我得到,是不是,也会等于,等于一种永远的失去?”
三月,从三岁起就属于我,今天仿佛依然。其实他依然,你依然,我依然。放飞风筝是否永远不变,只是人在变,情在变,故事也在变。
我再继续着生命的反复,也许不再反复的那天,就是离别的朝夕。
关于风筝的文章4:风筝是春天的翅膀
文/谢祺相
工作之余,一家老小来到空旷处放放风筝,既是非常有益的户外活动,也是放飞心灵的真情表达。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
我第一次放风筝时还没有上学,那时看到邻居小哥哥在放风筝,是一个漂亮的金鱼风筝,我在一旁羡慕不已,跟他一起跑着跳着。我想让他把风筝借给我放一会,可是他很小气,就是不让我碰他的宝贝风筝,气得我眼泪都下来了。回家后我缠着父亲,让他也给我买一个风筝,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亲既心疼我又很为难。后来父亲决定自己动手做风筝,先是找来竹子劈成竹篾,然后扎好框架,又用旧报纸糊在上面。那次父亲做了两个最简单的风筝,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五角星,风筝做好后,我很是失望,因为跟邻居漂亮的风筝根本没发比。父亲见我不高兴,用毛笔在风筝上写上我的名字,告诉我,风筝飞上天去,就是我在飞,比那个金鱼有意义得多。听了父亲的话,我才破涕为笑,和父亲拿着风筝去放,看着自己的名字在天空高高飞翔,我真的感觉好像自己在飞,这成了我童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前年曾有幸去山东潍坊旅游,正值国际风筝节期间,不仅见识到了风筝世界的炫丽繁杂,也体验了“世界风筝之都”的魅力。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风筝,满耳都是人们看到美丽风筝的惊呼。游览期间,参加了规模宏大的开幕式和放飞仪式,参观了风筝博物馆,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但最精彩的还是来自世界各地风筝高手的比赛,那哪里是在放风筝,那些风筝的美丽、庞大、以及选手精湛的放飞技巧,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那完全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让我们在风筝面前忘记了自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这首诗,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放风筝情景,这才是最惬意的生活。风筝本是民间的艺术,也是百姓所喜爱的活动,趁着这和煦的春风,让我们都参与到放风筝的行列,让春天飞动起来,同时放飞我们的梦想,放飞快乐的心情。
关于风筝的文章5:风筝&风景
说来奇怪,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和陌生人讲心里话。说到底,还是自己胆小的。不敢在熟识的人面前袒露自己心底的千沟万壑,高山流水。总是喜欢用近似极端的方式在周遭弄出一种虚假的繁荣。也思考过,责备过。却依旧一条道路走到黑。所以,只为自己寻觅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在这里尽情的说话,只把最纯粹的自己展现。不需要去顾忌别人的看法,避免了心底最隐秘的期盼与最黯淡的回忆来侵蚀我的生活。
我一直是一个思想很自由的人,感性的喜欢做梦,又偏偏被理性的自己亲手将梦扼杀。几多纠结,总觉得自己是矛盾与可笑的。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株飘零的蒲公英,随风吹起,扬起一弯轻盈的弧度。
前几日,与人聊天。无意中,说到了风筝。
他说,他是风筝。我说他是无线的风筝。他说,风筝都是有线的,只是谁才是那根线而已。
我说,我只爱有线的风筝。不爱不受约束的人。他却说,你不怕你只是牵线风筝路过的风景么?
哑然。本以为是最云淡风轻的闲聊,居然,有人说中了我心底的哀愁。
我也只是那个牵线风筝飞过的风景。这不就是真实的写照么。再转而一想,倒也是,我其实已经当风景很久了,如果说我们自己是心有所属,那些一路上遇过的人也不就是一路美丽的风景么?我装点了别人的生活,别人也同样如此回报我。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计较那么多呢?
我不想去追究自己是否是别人一路经过的一处风景,因为别人的风景都太多。也不会去想做那条牵线。而是选择自由的飞翔在山林之间,只能牵线而来。
我仍然是一只自由的风筝,在寻找着线。也仍然是一处风景,在装点他人的生活。
想来,感情既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关于风筝的文章6:牵制风筝的线
文/王姝然
自从老爸盯上了我的QQ,仿佛仅存的自由空间都被占尽了,每天只能与作业为伴,与电视为友。身上好像装了一个摄像头,时时被监控,极不自在,像一只笼中鸟。
“马上要小学毕业了,别老想着玩,做作业去!”我不情不愿地回到书房,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正是因为马上要小学毕业了,所以才想抓住机会,好好玩一玩呀!”
正当我还在题海中奋战时,一个声音将我拉了出来:“然然,一起放风筝吧!”放风筝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几年没摸风筝了?我也不清楚,反正有很长时间了。我应了下来,说服爸爸妈妈后,我便与张译芳会合。
“凤凰”越飞越高,翱翔在空中,与蓝天融为一体,它与风奔跑,与云比美,旋转翻腾,煞为壮观。“凤凰”似乎还不知足,那蹿跃的身姿,无疑是对拉住它的细线的反抗。“放了我,放了我吧!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放了我吧!”
我不敢放,然而一个不留神,线脱开了我的手,离我而去,当然还有风筝。在那一瞬,我企图用手拽住线,但又有一个想法跳了出来:让它飞吧,它有能力在空中生存,它要飞向蓝天,就让它去吧!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不顾一切地想摆脱爸爸妈妈的束缚,想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默默注视着脱离了自己掌控的“凤凰”,看着它在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而还未来得及展示自己华丽的身姿,就被风袭卷着,身不由己地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在空中飘呀飘,孤立无援,再也飞不上去了。不到一分钟,风筝就遭遇悲惨的命运——像一颗偏离了轨道的流星,径自而落。
惆怅充溢着我的心田:原以为将风筝绊住的细线,是它飞向蓝天的障碍,不知道细线才是风筝高飞的支柱。有了线,风筝才能更高的飞翔。有了父母的爱,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放飞自己,但不是放纵自己;约束自己才是真正的放飞!
不管岁月怎样变迁,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管步伐怎样匆匆,也走不出父母的关爱。我要一直牢牢地抓住这根牵制风筝的线,在它的牵引下,飞向我的蓝天……
关于风筝的文章7:风筝
文/王永清
古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每年的春二月,万物萌动,东风荡■,放风筝便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传统活动之一,为欣欣向荣的春天增添了无限乐趣。
这几天风和日丽,在东兴路绿色草坪上,便有了许多放风筝的孩子,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风筝聚在一起,引丝放筝。风筝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随风飘逸,摇曳翻腾。孩子叫喊着,兴奋地奔跑着,将早春闹得沸沸扬扬。我晒着太阳,看着这些孩子,心情格外舒畅,禁不住忆起了童年和伙伴们放风筝,在田野里奔跑的情境。
记得小时候,每年开春,父亲都会为我做几只风筝。父亲找来竹子用刀把竹青那面削下来,用十字交叉法捆扎成一个风筝的轮廓,通常是三角形,也有五角型,八角型的。接着是糊纸蒙面,我用水彩笔在风筝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是给风筝加上尾巴,在顶角和横签的两端拴上风筝线,一只风筝就算做好了。父亲说,做风筝要掌握四大要领,体轻、平衡、对称、风道。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天上飞得又稳又高。父亲细心,爱琢磨,做出的风筝总是那么精致和轻巧。
每年放风筝是我最大的快乐之一。在河滩空旷处,我一手举着风筝,一手拿着线轴,一边轻轻放线,一边迎着风儿跑,等到风力适宜时,向空中轻轻一松手,风筝便循序渐进地愈飞愈高,惹来不少伙伴围观。也有的小伙伴跑回家拿出糊好的风筝,加入进来,各式各款的风筝先后飞上了天,宛如轻盈的蝶、活泼的鸟,色彩缤纷、活灵活现。我们评品着谁家的风筝最大,最漂亮,飞得最高,幼小的心灵充满着极大的满足和骄傲。
放风筝不只是儿童的专利,它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一项活动。“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郑板桥《怀潍县》诗中,风筝如雪,少女如花,在春天里相映成趣,不仅让人感觉到一种花团锦簇的热闹气氛,还可以一窥当时潍县人放风筝的壮观场景。
史书记载,中国古代哲学家墨翟“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风筝也与许多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不但是一位放风筝的高手,而且还写出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名剧《风筝误》。剧中以风筝为姻缘的线索,通过巧合、误会等手法编织情节,引出许多逗人发笑的喜剧效果。
如今,大地吐绿、百花盛开,又到了一年中放风筝的最好时光。邀三五好友,踏着春日美妙的节拍,在蓝天下,放飞风筝,放飞我们的心情和梦想。
关于风筝的文章8:做一只有线的风筝
文/会奔跑的_稻草人
摔了一跤,好想说不严重,因为以前也受过很多类似的伤,过一两个星期就好了。可又觉得挺严重,我迫不及待地想快点离开这些熟悉的地方,去的越远越好,我不想待在家的附近。对于我来说,家是远方的牵挂,但又是远方的羁绊。每次长途旅行的初期,总是最难的,你要与现有舒适的环境拜别,你昨天或前天还躺在空调卧室,等老妈第十次喊你起床吃早餐,而今天,你却不知会在何处停留,晚上又会住在何处。这种心理落差在初期是特别明显的,但每次旅行又喜欢选择从家乡出发,因为一直觉得,唯有从哪里出发,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回到哪里,有一天,路上的行人问我:你要回到哪里去啊?我答:我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那里是我的故土,有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我过往的岁月和梦想。
我知道,这种羁绊感越强,代表我对家的归属感也就越强。但我还是要挣脱羁绊,去追随更宽广的自由,可是,我也知道,无论我怎么挣扎,都是无法挣脱羁绊的那条线,当然,我也不想挣脱,我只想化成一只风筝,被家牵着,在蓝天白云间翱翔,尽可能让拉线的家人把线放长一些,好让我俯瞰整个世界。待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老妈会把我收回去吃晚饭。
已经好久没受过伤,膝盖上有之前好几个伤疤,小时候与中学时期踢球摔的。以前受伤总会与家人说,因为每次受伤都能得到父母无限的关爱,以至于我一直觉得,是不是我受伤太严重了,会不会残疾或留下后遗症,赶紧告诉父母,让他们给我提前治疗,也许还有救。后来随着成长,有些小伤小病也就自己搞定了。现在发觉,当年父母与其他父母不同的一点就是,每次我受伤之后,他们不会过分责怪我调皮,只会随着年龄成长给我恰到其实的提醒,这样我就不会在每次受伤后隐瞒伤情,造成更大的后果。他们让我自由飞翔,却又随时自愿承担接住跌落的我。
其实,摔得并不重,可在路边涂药时,情绪却又是错综复杂——懊悔为什么不直行,错开地上的树枝;埋怨后面的货车从右边超车,现在司机的素质真TM差;前路漫漫,我的膝盖还行吗?唉,要是在家就好了;好想打电话给朋友,聊些无聊的东西,都能缓解此刻落魄的心情;丫的,我才走了两百公里,湛江还没出,会不会太丢脸了?…好了,赶紧止血(擦破了膝盖),继续前进。
随着旅途的行进,不断遇见新的人,看见新的风景,发生新的故事。我想,我会很快适应这种心情。
路那么长,我们都要学会承担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