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的散文

请欣赏随笔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随笔的散文1:平安夜随笔

文/项顼

题记:这是一篇写于2002年圣诞节前夕——平安夜的文字,文中的那座教堂早已经在原址上重新盖起了钢筋水泥的新教堂。十多年过去了,曾经那贫穷和快乐的圣诞节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中。我并不信教,但我喜欢圣经,还有圣经里的那些故事。

[正文]时光流逝,很快又到一年圣诞夜,北方瑞雪纷飞,南方冷雨菲菲,圣诞节这本是西方人的节日,随着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如今已被移植到我们这个喜欢节日的东方大国;于是,朋友们互相打电话,发短信,E-mail及到互曾贺卡、礼物,圣诞节也便热闹了起来,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历过的一个圣诞节,一个难忘令人的圣诞夜。

大约在8年前,那时我居住在县医院门诊三楼,我厨房窗子隔街对面是一座基督教堂,教堂已经很古老,据说教堂是清未明初由法国人修建的,教堂的主持牧师自然也是法国人,为了宣扬基督教义,广播圣经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偏远的大山小镇,尤见其精神的可贵可嘉。

教堂是一座两层石木瓦顶结构的建筑,临街面一字排开的三开间,中间一扇门较大,便是教堂的大门,由两扇木门开启关闭,教堂屋顶是用烧制的青瓦来作的屋顶,在我的家乡,这种青瓦屋顶的房子在清末民初是很少见的,那时候最多的居所是木结构的茅屋。这种石木瓦顶结构的房子,最流行的时候应是在六、七十年代。

教堂屋顶上用两根木棒做了一个很大的十字架,这便是教室的标志,隔老远,也还能看见它。十字架正好在我的窗外,一抬眼便能看见它,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便会怔怔的看着教堂的十字架,想到耶苏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难,心情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8年前,圣诞之夜,那年的圣诞天气异常的寒冷,傍晚,天上下起细雪,这种雪不似那满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就像是很粗的盐粒、雪白的,下在地上一层层的,亮晶晶的,仿佛是洒满大地的白盐。

大约9点左右,教堂传来一阵阵歌声,我才猛然意识到圣诞之夜来临了,我牵起蔚儿向教堂走去,蔚儿是我不满4岁的女儿。天真活泼,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见我要出去,便跟了来。

到了教堂门口,只见教堂内灯火通明,一株颇大的圣诞树在大厅中央,几十位教徒正在齐声地诵着圣经,神情是格外的庄重肃目;那种虔诚是由心中的崇尚来的,没有任何骄柔做作,一切都是那么随心自然,连我这样一个对宗教毫无意义的外人也渐渐被这种情景感染,坐了下来,不肯离去。

教堂里的教众有许多是老年人,有些还是我认识的,也有一些年轻人,不过大多是男教徒,女教徒也不少,他们都是一些寻常百姓,绝大多数无固定职业,平日要为生活不住地奔波劳累,有些是小镇近郊的农民,他们大多衣服单薄,炉堂红红的火光照着他们兴奋愉悦的脸庞,全然没有了平日为生活奔波留下的苍桑,是教堂的集体生活及仅有的礼拜,还有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或许是圣经那广褒的慈善精神,使他们获得心灵的慰籍,一切尘世间的烦恼,在这时都烟消云散,尘世的的一切又恍忽是另一个世界的事了。

这时,转过身来看到自己锦衣棉袍,厚厚的冬鞋鞋面黑色的皮革擦得如此锃亮,平时引为自豪,这时这景看上去显得分明是如此刺眼,如此俗不可耐。听着圣歌的悠扬,赞美和平、安静、自然的世界,才觉得自己与这清静与世无争的环境是如此不谐调,自己的衣着是如此龌龊,自己那尘世中诡诈的心顽是如此憎恶可笑,宛然如小丑一般。

这时,教众却不顺着我的思绪,对我们父女这对不速之客,却是异常的热情周到,不住的往我们怀里,手上递送着糖果、瓜子,和他们分享节日的快乐,那情景到好象要把整晚的圣诞快乐和所有的祝福都要送与我。

望着满心纯情和欢愉的他们,这些生活贫穷但精神富足,对主虔诚的基督教徒,我只能从心里对他们说:“多美的圣诞夜,阿门!”

随笔的散文2:中秋随笔(下)

文/李瑞华

天涯从此逝,明月寄相思。中秋节,这也便算是散落在秋天里的一场盛宴吧,幸福的人们畅想着节日的种种安排,不幸的人们咒骂着这个离索的秋天,离别的人们借着那轮明月述说着彼此的思念,才发现原来这个秋天我依然孤单的走着,不知道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只是没有了遥寄相思的去处。

中秋,收获着秋的肥硕和丰满。秋夜,高挂乡间那圆圆的笑脸,缩为小小的月饼,食在口中,甜在心间。故乡的圆月,带着泥草的芳香和露珠的清洁,如晨光沐浴中走来的女子一般,袅袅地飘向人间,把她的那份温柔,洒遍屋脊每一寸瓦片。

秋夜的院落中,月光勾勒着房屋,树木,窸窣在丝瓜架下喃喃地细语,一家人围在砖头支着水泥板做成的桌子前,吃着刚在上屋香炉前供过的月饼,水果,开心而幸福,如皎洁的月光洒在心间,照亮孩时心中那梦幻的画卷……

仰望天空的圆月,看月儿跟在我们身边,裁剪着我们的背影,这样的月夜,星星自然不会缺席,众星捧月的那份热闹,在这个夜晚也是一份难得的喜庆,璀璨夜空。这样的夜晚,我们会努力辨认自己认为对的牛郎星,织女星,勺子星。中秋的圆月是我们的主题,嫦娥,后翠也是一个不变的永恒。姥姥总会讲起,月亮上有个广寒宫,豪华美丽,里面住着位漂亮的仙女叫嫦娥,仙女有个女婿叫后翠,之后,就开始姥姥讲的嫦娥奔月,后翠射日这个陈旧的故事,只是今夜,却如月光一样清新,皎洁。

月光洒满村庄,如童话中梦幻的城堡,写着村子的朴素和实诚。中秋的月夜,乡村守着那份宁静,如月儿的划过,悄然无声。年轻的小伙,姑娘在这样的夜晚,难得有一份浪漫,胆大的小伙会约上姑娘,避开熟人的眼睛,走在洒满月光的乡道上。道旁的玉米茁壮成长,如小伙的身体一样健康,宽长的叶片手挽着手,一不小心碰到对方的额头,绯红了玉米棒子的脸,圆月偷窥着年轻的恋人,乐得不小心眯起了眼;露珠调皮地往他们脚上蹭去,打湿了姑娘送给小伙的布鞋;秋风跟着瞎起哄,让他们彼此紧紧相拥。

月儿悄悄地赶着时间,夜慢慢加深。躺在床上的我,透过窗子看到屋外洁白的光亮,似冬天的雪夜一般干净。村西头传来隐约的狗吠,小黑听到远方的狗叫,也努力地凑着热闹,院墙根下的鸡窝里的打梗鸡,一遍遍地叫着,催着赶夜的圆月。屋外,小黑的吠叫,公鸡的啼鸣,静赶夜路的圆月,泄满月光的小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融一份乡村的纯洁,画一幅中秋的纯朴浪漫。

中秋的村庄,静寂美丽,中秋的月夜,纯洁大方,我躺在床上静听着梗鸡一遍遍的鸣啼,却不敢睡去,只因今黑我用手指了圆月,而姥姥却说,谁要指月亮,月亮会在半夜把他的耳朵咬掉,想着可怕的后果,我开始后悔当时为什么伸出了手指,却不得用双手紧捂双耳。生怕月亮把自己的耳朵咬掉。屋内静的能听到老鼠的吵闹,仿佛它们在争食一个月饼,也好像它们在欢腾这个喜庆的中秋。聆听着乡村的这份热闹和宁静,月儿一路西行,我也在这份困卷中酣然睡去。第二天醒来,赶紧摸自己的耳朵,心中暗自幸庆,只是昨夜的睡梦多了几份神秘和不安,如月夜的那份朦胧。

故乡的中秋,追赶着收成,拿那饱满的五谷打馅;用那份勤劳做成;乡村肥沃的泥土把家乡的圆月养满,高挂窗前,静守着农人那干净的家园,如自己的归期永不改变。

时间数字的跳动,把中秋的月儿叫醒,数着中秋的圆月,我们把岁月相送,只给自己留下这小小的圆饼。月饼,虽说变化许多,但却没了孩时家乡圆月的那份香甜。

都市的霓虹陪衬着圆月的皎洁,描绘着耀眼的风景。川流的人群奔走着故乡的亲情,把这份流浪向一个叫家的地方靠拢。八月的季节充满诗情,中秋的节日,喜乐融融,如这小小的饼,轻咬一口溶化心中。

中秋月,它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洇浸着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中秋赏月成了人,特别是文人与月的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成了人对月的一次心灵解读。也成为中国人对情感尽情释放的一个节日。

在中国人心目中月亮具有的天庭的神秘和怅寥感觉,在中国文化的诗意中,故乡的月圆选择了这个天高气清的季节,让情感的寄托和比喻便更多了一层中国人特有的情结,这种情结是和我们民族大团圆情结一致的,而圆月时节的月亮,便是这样用永远充满新意的情结,多了些写实的寓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名句,以及关于月亮的一个个或优美或凄伤的传说,还有唐诗宋词的缠绵,中秋读月,总会读出一页页的心酸,一行行的苦泪和万千感慨,因为我们要的是花好月圆。花好月圆,这是属于中国的审美情结,而皎洁之月里的想象,我们早就赋予了它美好的境界。因为我们的赏月往往是在娇艳花簇旁边,因为花前赏月,能够让天上之月非常容易就可以得到一个寓意十分满盈的答案,而且花儿的美好和馨香,会让天上之月给人以贴近人间真实的感觉。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掬一捧月华入怀,你感到了它的凝重,你感到了它的通透,它更是一个绝妙的载体,给了人们无限的寄托。

月是故乡圆,寄一份思念给故乡的明月,带去心中这无限的乡情;月是故乡明,寄一份思念给故乡的亲情,捎上我心中这留恋的风景;那小小的院落,那童真的歌谣,那承载着中秋,永也不会忘却的亲情……

随笔的散文3:拖延症与自信之随笔

文/归彼大荒

拖延症什么的,似乎是从小的记忆伴随了。甚至已经不记得开端的模样。是因为不自信么,妈妈的精英式教育理念让她在我小学阶段不会给予我较高的评价,怕我自恃天赋而不思进取。可实际上天赋并不高,或者说我努力的程度远远够不上跟别人拼天赋的境地。于是转而陷入自卑。后来发现倪端开始赞扬想要维护我脆弱的自信时,却已然来不及了。

于是一直没搞懂自信这种化学成分的具体组成分子结构,从长辈的口中听闻的自信是需要资本代价的“你看别人家孩子钢琴弹得多自信”“你看别人家孩子口才多好自信满满”,类似的话听得多了,便以为自信是靠才艺和超能力灌溉出来的。平平凡凡如同自己,自然是没有自信的勇气。

一直到上了大学,在一个可以自主择食的自由空气里,在舍友的带动下追了几部美剧。三观也在轻微地崩塌了。为什么,美剧里每个人都是自信骄傲地生活着,即使是水管工、餐厅服务员,也都信心满满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没有人说“你看看总统的生活才叫生活”“办公室高层的日子才叫舒心”。或许美国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并不像美剧里所呈现的那么绚丽多彩,毕竟我们也不像七点整那么普遍小康富足。但是,那种生活状态:没有人妄自菲薄,每个人都尊重自己的工作和邻居,不会有奇奇怪怪的打击和评判,叫人羡慕。你会觉得,他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是与生俱来的,就像天赋人权。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首先是受到一视同仁的尊重。而不尊重才是个别例外,是因为经过考察发现某些品格上的缺陷不值得尊重的做法。

不用顾忌主流的威胁批判,因为社会具有极大的宽容度。而我小时候畏手畏脚不敢去做的原因之一,似乎来自于“要不就不做,要不就做到最好”的强迫性心理暗示和周围的压力。

时至今日都还没有治愈,比如现在明明应该去写论文的,试图告诉自己,拖延症会妨碍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人,会失去时间把自己变成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模样。但似乎用处不大、动力不足。因为手头上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么,可是人生在世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是可以仅凭喜欢与否去实行的啊,有些关乎责任。或许我的责任感也太薄弱了,想要聪明地去努力,而不是笨笨地下苦功夫,那样吃力不讨好的。而拖延症的最后关头,为了在deadline之前完成,似乎总会爆发出一点点小技巧,在愧疚跟自我埋怨的状态下,完成任务。可是对于心理煎熬的风暴,根本就非常损耗自己的内心啊!

随笔的散文4:山居随笔

文/李小朵

喧嚣的城市住久了,人们便想感受一下田园的生活。今年“十一”,我们全家到了柞水的一个小山村度假。到达时已近傍晚,正是吃晚饭时间。放下行李,饥肠辘辘的我们径直走进一户农家乐。坐下来,随意点些农家菜、苞米稀饭,没有想到竟是如此美味。这里的菜绿色无污染,都是主人从地里现摘、现炒、现卖,极是新鲜。每盘菜我们都一扫而光,热情好客的主人还送我们一盘自炒的毛栗,煞是香甜。

吃完饭,天色已黑。这里没有路灯,远处的山黑漆漆一片。不知何时,一轮弯月悄悄爬上山头,天空中挂着几颗小星星在顽皮地眨着眼睛。夜晚的山村没有城市的喧嚣,耳边传来的只有哗哗的流水声,和隐约的狗叫声。

喔喔喔,公鸡高昂的叫声把我吵醒了。穿好衣服,看看窗外,天还没有完全亮,山色并不明朗,阴沉沉的,显得十分凝重。袅袅炊烟悬在山腰上,围绕着大山,为大山增添了一份神秘。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山靓丽起来了。山上的树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黄的更黄,层峦叠翠,熠熠生辉。我的心情也像这阳光下的山一样开朗起来,迫不及待地拉着爷爷去爬山。

嘿,这土路可比山石台阶路爬着更有趣味!我东踩一脚,西踩一脚,手抓着树枝,三下两下便爬了上去。啊,好漂亮啊!这秋天的大山真是别具风姿。山洼处一堆黑绿色的青冈木上,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和木耳,乍一看,还以为是一簇簇黑白色的花在绽放着。咦,那棵树上挂满了什么?毛茸茸的好可爱。我不由得跑上前去伸手去摘,“啊呀,扎死我了!”我痛得喊起来。爷爷说:“这就是毛栗子。”“毛栗子,毛栗子咋是这样呢?”我问道。爷爷说:“你平常见到的栗子是藏在毛果里面的。不信,你砸开看看!”我小心翼翼摘下一颗,用石头砸开,果然里面藏着暗红色的板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山中风景美不胜收。远处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齐腰的青草随风舞动,紫色的野花漫山遍野,在朝阳下对我点头微笑。枫叶如蝴蝶般飞舞,溪水唱着动听的歌谣,翠绿的竹林宛如画卷。一阵晨风拂过,山谷飒飒作响,仿佛一首优雅的《致爱丽丝》……

随笔的散文5:西游随笔

文/文白

从泸州出发到新疆开始了自驾游。上车后不久,同事也是朋友的小施就说,现在她老公开,但是你我两人都要准备上。我表示可试试。因为她老公是专业驾驶员,我当然只能如此说。况且我才拿一年多的驾照。

中午在龙泉驿高洞吃了名食鲢鱼,每人一盘,是我至今吃到过的味道最好的鱼。

同事的老公郑刚不愧是专业驾驶员,操作非常熟练,车走起来感觉平稳快速。但驾驶中有时嘴讲手比,甚至双手脱离。虽然其技术好,是老司机了,但恐怕还是不应大意。另外我发现他看后视镜,打转向灯较少。

我们的车驶上都汶快速道路,沿途无论是建筑还是道路,经过七八年的建设和修缮几乎已经见不到大地震的痕迹了。但是地震期间听说的“泥石流”仍可从现在还存在的地貌体会得到,望见道路两旁山崖上不时滚落沙石,我随即即哼出:

危崖高千寻,手可摘彩云,不敢放声喝,恐惊飞石临。

晚上住茂县。入夜,我们去逛街,冷风嗖嗖,他们三人都是舞个蹈的,即刻便挤进了羌族舞蹈圈去暖和了。游在街头,我熬不住了,为热身,顾不了会出洋相,挤进了当地羌族的坝坝舞圈。最初真是“自由舞”,别人笑我,我也笑我。后来为摆脱穹况,退出舞圈,注意看了善舞者的手脚动作,才渐渐地基本上合了群。现在思来,舞蹈者,手舞足蹈也,当然应该仔细研究其手脚动作,进而,体悟其脸部表情。

茂县在建中国羌城,只惜我们没有近观,只跑马观花看了一下,很是雄奇,很有羌味!茂县有特色水果羌脆李和酿酒葡萄。

这晚还买到了一把很有特色的羌族小刀。这刀比原来我所见的更实在、厚重,造型也很独特。

第二天早起,晨练,看到了在5.12大地震中用党员捐的救震资金修起来的、雄强、美观的“七一民族中学”。学校前门铸成一鲜艳党旗,党旗前面塑造了回、羌、汉、藏四个民族精英代表举手宣誓的塑像,意蕴深刻。作为在大地震中也捐款尽了绵薄之力普通党员,我感到有了成就感!

从茂县经黑水、红原到若尔盖。郑刚司机本来知道有一条曾经走过的路,可达目的地,但他又听说有一条更为便捷的路可达,于是就走了这条路。结果,走上这条路才发现很长一段都在整修。我们走它多花了好些时间,晚上七点多才到若尔盖。我想如果没有把握和补救,最好还是走老路稳妥。

今天的看点是看月亮湾大草原。我们来到大草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羊儿走,马儿跑,人儿欢。月亮湾有九曲黄河的形状和神韵。没到草原时就听郑刚说,来到这里相当于看九曲黄河,我们但见,弯弯曲曲的溪河,像银色的飘带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逶迤到天边,看了也的确感到心胸畅达,清爽神怡。

今天听郑刚感言说,生活恐怕要简单些才好。对头!如此才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心态才易平稳、安祥!不然的话,景色再好,也会“感时花溅泪”。

住若尔盖的晚上很冷,妻子提示全穿着睡,不行再盖两床被。这是求实,她 的“洁癖”此时没有了。当然这也是逼出来的。

今天在路上停车时两次见到小刚都没把轮胎打正离开。学的驾驶知识告诉我,经常或长时间轮胎扭曲着停车,会对机械有损害的。

两个夫人,注意营养的全面性,在旅行中自己弄来吃,这个做法是好的。

早晨八时从诺尔盖出发,中午在甘肃临夏吃了清真餐。下午六时住进兰州“军区四所”。

从若尔盖出发,一路欣赏了辽阔富绕的大草原,嗅到了广袤无垠的原野厚土气息,感受了“天苍苍,野芒芒”,“草枯鹰眼疾”,“大漠孤烟直”的雄浑辽阔的景象。近处,公路两侧出现了成群结队的牛羊群;还有朝我们汽车走来的成批饲养动物;远望山坡上亦可见到星落棋布的、缓缓蠕动着的马牛羊队伍。

快到兰州时见到了间断的或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坡或高山。这些坡或山一毛不长。

中国土地辽阔,但自然环境悬殊太大,农民的生活状况与之息息相关。西北的农民苦,这里自然条件差,是重要原因。

迄今在沿途所见的山石形状是:

成渝沿线:坚硬的岩石结构,但丘林山地青山绵绵。

汶茂沿途:砾石堆积,草树稀少低矮。

临夏至兰州沿线:有光秃秃的黄泥尖堆,也有上面零星生长着簇簇青草的山峦高坡;有间或长有灌木或成才林的山岭;也有连绵数十里的“纯土”尖山!

在川西看到了彩林,并知道张掖还有彩山。但遗憾的是在这个时节在川西看的彩林还没有真正出彩。

随笔的散文6:夏韵随笔

文/萧洛璃

花色断尽,无韵千年,只为一生,贪恋一季。月晕涣散,一世流年,水榭楼台,风雨苍白。夏,绿生的季节,富美的季节。花蕾将葳蕤带给整座森林,岚岫将氤氲带给整片大地,盛夏将繁阜带给整个世界,而我将夙愿带给整块天空。

春风散尽,吹落半世繁华,我在凄美里等待,一整夏的足迹。祀奉拂尘,飕飗天际 叆叇云边,却被骄阳灼伤,湛蓝旻天,仲夏未央。夏韵无味,谁又为得谁憔悴,是伤心春的巷陌,还是担心秋的阛阓。客岁经年,谁用青春换来这一季的年华,是孟春的芽卉,还是秋收的麦穗。又是谁用汗水泼洒翠绿,将夏季的天空点亮,是追风的少年,还是闪耀的繁星。

霡霂霏霏,夏沫如幻。行走霪雨中,丝滑如润,甜彻心扉的缠绵,这夏季的甘霖,是将这躁动的时令变得情意缱绻的红线,把无数的关于青春与热血的珍珠串起来。这是年轻的季节,这也是天使无意点厾的一幅绿意盎然的话,在雨色朦胧中,雨打芭蕉叶,门环惹铜绿,白露滴石台,众园皆花仙,眄绯色三千。绿在这迷蒙中显得糊涂,却绿得更深。这幽夏的雨霖铃,是谁在云层里觥筹交错,将你送给大地,将梦送给少年,将诗送给绿叶,将爱送给生命。

蹀躞阡陌,那葱脆的绿,将村舍包围,公鸡在栏上打着鸣,黑狗在院落一遇吠着天,白猫在厩头伸着懒腰。阳白青霞,绿柳河濆,村庄宁静得像是睡着了的婴孩。蛙鸣沮洳,草绿深洼,鸟啼翠松,树影深闺。“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是谁的惊鸿一瞥,让陌上花开百年,又是谁染绿了少年的青葱岁月,染红了少女的豆蔻年华,染墨了乡村的喧嚣落尽,让土壤的芳香混着雨后瘦竹的清新将田园碑文漫漶。”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这是蝶的夏,也是乡的夏,更是梦的夏。

繁花似锦的夜空,是夏夜,还是星夜。在无尽的光阴中间或一轮,在是雨天也的荏苒中轻眨一眼。这是星辰的舞会,是深夏天空的星罗棋布,繁星点点没事盛夏的标志。平躺在广袤星空下的平原,那褦襶的眼神,稚嫩的双眸,在星河中徜徉,在无尽的想象中彳亍,这是亚瑟王的理想乡,是孩子们的阿瓦隆,遗世而独立。月亮是筵宴中最寂寞的一个,它将银白得月光洒向窗棂,在幽深的夏夜是如此地清冷凄凉,毫无半点夏的气质。孩子们的心却未曾为之动摇,依然炙热如炎,在他们眼里,天空永远是透明的,清辉月韵,恰好奏响了诗的乐章,是欢乐的轻音乐,改过了星星们的合唱,一切充满了想象。

时间并未为之停止,它拥有夏天的一切,包括夏季似火的流年和火热的青春。夏韵悠然,无论是”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还是”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侘傺,或者是”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的诧异,都是充分为之的季节独有的享受。梦里繁花三千落,晓露未曦,晨雨还凄,是谁的年华,在夏末开花。

随笔的散文7:随笔两篇

文/上官思琪

谈静

在十分热闹的聚会上听到这样一则安静的故事。一位农民为一家寺院送豆腐,看到和尚们整天在那里端坐着,很享受的样子很好奇便请求加入进去体会一下。不想刚坐定就想起若干年前欠他的一笔豆腐款还未归还,当即起身告退找人讨债。

看罢,有人会耻笑着位农民,在取舍中分不清轻重。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寓言。对于卖豆腐者钱比静重要,但事实真相是,静是最重要的。没有静,我们便感受不到世界的动态美;没有静,智慧得不到片刻的梳理;,没有静,心神便无法安宁,而心神不宁直接导致了身心的灾疾。

古人看重静,因为静是生命力,换而言之是生命的基石。劳累了一天,身体需要休息。睡了一整夜精神百倍,补充能量的便是静。 静,即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能量。湖水因为平静才可以倒映出垂柳。而舞蹈家在舞蹈,看上去在动。但他的心是静的,因此打动人,而他也在享受中。现在我们终于了解古人为何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在今天能够体会到静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找不到静地了。每天身处尘世,两耳全是喧嚣。一直想要逃避,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当我回到家乡走进那个小山村时,便觉得进入了振奋的、充沛的、纯粹的静。晚上出去走走,一个人坐在山头,抬头便是明月当空,伸手星星就在手心。那种静,只有虫鸣剔除了往日的烦忧。有种化人的力量,心随小溪缓缓流淌,穿梭在碎石间的,远去了的,往日的杂念,在这里被彻底涤清。那一刻,我着实体会到来自月的滋养。可那样的夜晚,那样厚重的静,此时的我,已无缘享受了。

时光匆匆

有一次,看见一位老人牵着老伴横过东环路。

他们应该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的,但老先生从一开始就错了。到最后,在马路中陷入在两边飞驰而过的车阵内。老先生的目光透露出一种焦虑,却还一直在用左手拍他右手牵着的妻子。仿佛是在安慰她,让她不要害怕。那位老太太果然安静的站着,一句话也没说。夕阳西下,两人的影子被时光撕扯的很长很长。

看着他们两人踉跄的走过马路,在回首望望西边鲜血染红的天际。忽然发现时光可以使人如此狼狈。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已携手走过多少个年头。而牵手仿佛还在昨日,今天却已满头华发。时光无情的催赶着他们,漫漫长路需要他们用多久才可走完。年近花甲的老人在路口久久驻立着,但我坚信他们已没有了遗憾。

也许事情总不一定如人所愿。可是能有如此一段美好的回忆,哪怕只有一天、一个夜晚也就知足了。时光匆匆,不要等到寂寞和寒冷来袭,才恍得发现最初的温暖有多么的珍贵。

随笔的散文8:春天随笔

文/大海的一滴水

春风徐来,阳光渐暖,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大地换了新颜。

花的美妙似乎永远都是头条。白的花,黄的花,红的花,色浓的,色淡的,各色争艳。或零星点缀或汇成花海。这些带给人美好与与愉悦的事物早有数不清的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赋诗作词,传情达意。本人不想重复别人的话,我就试着说说春天的其他诱人之处吧。

有了花自然少不了草木。土层下的小草在黑暗中苦等了一个冬天。她们攒足了劲儿,喝足了水,使出浑身的力气向上抬起头,把压在身上的土层拱破,露出淡黄的淡绿的小芽儿。

“呀!”小草们惊呆了。她们眼前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鲜花,流水,同伴儿们好奇的眼光……鸟语,虫鸣,上学的孩子们嬉闹的身影……和煦的阳光罩在她们的身上“多暖和呀。”小草们说“我们应该更早一天地冲破这黑暗的泥土!”

风雪中僵硬呆板的树枝在春风里不再死气沉沉。她们不甘寂寞的活动了一下自己前些日子被冻僵的懒腰,开始了新一年生命的征程。

柳树早已绿如伞盖。她们伸直了细细的翠绿的叶子,像无数的小手在阳光下伸着小指头。

樱桃树更是撒欢。她们舒展开自己嫩嫩的宽宽的叶片。走进了看,叶片上似涂了一层蜡,油光油光,如女人们涂脸的胭脂。绿叶间点缀着绿豆大小绿色的樱桃果,这些小果子到了四五月间将成为小鸟儿和孩子们的最爱。

柿树核桃树刚刚钻出了小芽儿,还看不出叶的轮廓。她们探着头,打量着她们眼前的新世界。

杨树构树吐絮,远远的望去,犹如壮汉满脸的络腮胡子。叶儿胆小,还没露脸,这些絮儿是专门来给叶儿探路的吧?

香椿树槐树葡萄树似乎还在沉睡,没有一点动静。我问她们:“春天多热闹呀,人欢马叫,众鸟齐鸣,你们就不心动吗?”众树儿答我道:“我们愿做春天最后的铺路石。”

春天的美妙远不止如此。此一番花落,彼一番见了花骨朵;这一番树枝突兀,没有绿意;那一番早已绿色盎然,鸟儿戏枝。

轻灵好动的小燕,成群结队的麻雀,嗓音悠扬的黄鹂,凶猛矫捷的麻爷翘(音译,我们当地人这样称呼。一种灰白相间的鸟,吃其他鸟类的幼鸟和卵)……各种鸟竞相风流。

小河里波光荡漾,鱼儿巡游。一群一群的红眼睛鱼不惧危险的戏游在小河边。如是天气晴朗,冬眠的青蛙便钻出洞穴,公的母的隐藏于河堤边,或呱呱亮嗓,寻朋求偶;或闲情静坐,享受阳光。

春天种种的美好与诱人之处觉不是三言两语便可描绘完全的,更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草儿,树儿,鸟儿,虫儿,鱼儿……以各自的方式把我们的自然打扮得五颜六色,美丽动人。这零零总总的美秒与诱人是身居高楼的城市人体会不到的。城里的朋友们,快来我们乡下做客吧!

随笔的散文9:文学路上的苦行僧(文化随笔)

文/墨客文人意吟风

文学路上的苦行僧(文化随笔)

█莫文毅

开篇前客套两句:承蒙有关领导垂爱,让我这个无名小卒在“南丹文化人”这一栏目公然露脸,鄙人自知,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恭敬不如从命,班门弄斧了,权当一次小丑粉墨登场吧。

身为贫苦农民的儿子,我的故乡坐落于黔桂交界处一个僻静的山寨。黏稠的泥丸,馥郁的野花,酸涩的山果,叮咚的清涧,随大人劳作一路脆生的小曲,是我童年时光里最幽深的记忆。

中学时代,当许多同龄人沉湎于武侠和言情小说欲罢不能的时候,我却见缝插针伺机潜入阅览室和图书馆,鉴赏的同时,还进行大量手抄,主要是一些朗朗上口的句段。实不相瞒,我为自己至今尚未完整读过一部武侠小说而暗自汗颜。而当时煞费苦心精摘细录下的那些文字,多年之后赫然发现,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范畴可谓相距甚远,论其功能与价值,不外乎就是让我在完成作文任务时派上了用场,或者说为日后文字表达的规范化作了一些草率的铺垫罢了。仅此一点,足以让我欣慰了。毕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次历练与进步都弥足珍贵,不因轻微琐屑而等闲视之。

求学期间,或多或少谁都会有一些表现欲望甚至鹤立鸡群的杂念。就体育方面而言,我只擅长跳远和长跑,足球篮球之类几乎可列为门外汉,但我还是能看懂个中规则的,只是由于先天不足与后天懒惰,加之度数不低的近视,导致自己敬而远之自然也就情有可原了。我向来对于球场上那些挥洒自如神采飞扬的身影仰慕不已,有时可能还会暗生一丝嫉妒之心。球技方面是自叹弗如甘拜下风了,而每当自己的作文被语文老师当众范读的时候,征文比赛榜上有名的时候,一种幸福感甚至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偶尔竟还视为炫耀的资本。在此,不怕诸君见笑,当时之所以肯为那些枯文燥字绞尽脑汁,很大程度上似乎是为了引起女生们的关注,抑或试图博取某位女生的好感,可见想法简单而细腻。如今蓦然回望,仍不时偷偷泯然一笑。不过,无论怎样,还得感谢特定环境下那一份青涩纯真的情怀,让我学业写作两不误,二者并行不悖的良好习惯伴我度过了那段流金溢彩的年华。

坦白说来,自己贴近文学边缘的时光轴,是在2002年的深秋。当时我就读于河池学院,在阳崇波和蓝哲两位指导老师的赐教与提携下,文学爱好者众志成城,四面游说,八方筹措,将停刊多年的《山花》重振旗鼓再度问世,且刊物质量陡然提升,每周一次例会的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使得每一位文学社员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不过,我的处女作见于报端却是在走出校园之后。《一棵大树》《蜡烛》《那个村姑》等等,一件件效仿痕迹依稀可辨的羞涩小作相继点缀在报刊上的某一个角落,我才幡然顿悟,这么些年来看似艰辛的厚积并未见薄发,顶多让自己距文学圣殿又缩短了那么一小步罢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谨以此聊以自慰,是戏谑和告诫兼而有之的暮鼓晨钟。

没有天资聪颖的禀赋,我这只笨鸟起飞速率往往比别人还慢悠半拍,十有八九铁定大器难成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妄自菲薄,始终以平和的心态紧攥笔头,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适时描摹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我是个有求必应的晚生小辈,这么多年来,不遗余力无偿为他人挥毫的各种申请、报告及信函不胜枚举,别人的燃眉之急悄然缓释或迎刃而解了,我自个儿也暗暗心花怒放,发觉我这一介书生还算有用武之地,不亦乐乎。

近年来,我鼓足勇气,将几篇自我感觉良好的压箱之作试着抛向更远的天空,那一行行承载着我满腔心血与无限希冀的文字,如一只只轻盈的小鸟乘风飞出八桂大地,在国内一些小有名气的刊物上觅到了栖身的坐标。这,给了我无形的鞭策,对于文学的虔诚,更加乐此不疲了。

时过境迁,当年和我一样激扬文字志存高远的红男绿女,在油盐柴米的牵绊之下,大都一门心思为生计疲于奔命,那一个个气贯长虹的文学梦着实渐行渐远了,甘为那一方净土锄草注水笔耕不辍的坚守者更是寥若晨星。

文学路漫漫。曾几何时,名不见经传的我,竟已成了雄关漫道上一名默默无闻的苦行僧,迈着踉跄的步子,朝梦的方向,踽踽前行。

作者简介:莫文毅,男,壮族,广西南丹人,中共党员,2004年6月河池学院中文系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多次获得“河池市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成绩超标”荣誉。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区内外各类刊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