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文章

请欣赏散文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散文的文章1:情爱散文:在那遥远的地方

文/单眼老表

青海,曾经遥远的地方;如今,我走在西宁的大街上。来青海,不能不去日月山和金银滩草原。

出西宁西行,一路上,最令我惊异的是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此时,已是阳历八月中旬,在中原,油菜早在两个月前就已收割完毕,而此地,油菜花却开得正好,真想不到!高原的天蓝,蓝得令人心颤;云白,白的透明;日亮,亮的纯净。欣赏着高原风光,不觉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日月山。

初见日月山,不免令人失望。公路两侧,左边的山包称作日山;右边的山包叫做月山——两山合称日月山。日月山,在青海湟源县西,唐代以前称作赤岭。赤岭之名,据说因其“土石皆赤,赤地无毛”而得名。日月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当年,它还是唐朝与吐蕃的界山。两山中间的隘口,是中原通向藏区的咽喉。日月山之所以有名,多半是因为文成公主。唐贞观十五年正月的一天,一支庞大的皇家送亲队伍来到了这里。美丽的大唐公主站在赤岭上,东望长安,思念父母,群山重重遮望眼;西望逻些,草原茫茫无尽头。她取出日月宝镜仔细看,繁花帝都徒增悲。泪千行,化作山下的倒淌河流到今。但是,当她想到自己柔弱的双肩承担着大唐的安宁时,一狠心,就决然的把宝镜摔到岭下,宝镜裂为两片,化作日月山。如今的日月山,山青草绿,山上各建一亭,相应的叫做日亭和月亭。日亭内中立文成公主进藏碑,亭壁上绘公主入藏情境图;月亭壁画绘公主进藏带去的中原文化风物画。徘徊在汉白玉的文成公主雕像前,端详她怀抱日月宝镜的唐装风姿和丰洁的面容,心想,她远嫁吐蕃,“幸耶,否耶"?她是不幸的。远离繁华帝都、永别父母兄妹,投荒万里之外,去嫁给一个未见过面的藏王,她心中的无奈和怨恨,大概只有王昭君知道。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她的远嫁,只不过是长安城中少了一位美丽的公主,但是在雪域高原上却幸运的降临了一位神圣的绿度母——藏族人民心中的观世音菩萨。大唐的公主很多很多,千年后,只有她的的名字最响亮、形象最光辉。我伫立在日山山顶向西南眺望,心中暗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一趟拉萨,去探看我们远嫁的公主。

告别了日月山,来到了金银滩——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故乡。金银滩草原位于海晏县,这里牧草丰美、牛羊肥壮,人们以金银遍地来形容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故名之为“金银滩”。八月的金银滩草原最美丽。放眼望去,蓝天上白云轻飘,仿佛是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大地上绿草芊芊,布满了平地、山谷和山岗,红、黄、粉红等色彩缤纷的格桑花在尽情展现着草原的恣肆、美丽与万千风情。雪白的羊群,棕黑的牦牛,五颜六色的藏家帐篷,神圣的玛尼堆,呼啦啦飘扬的经幡……好一个金银滩,名不虚传,美景惹人醉!

“草原上最美的花儿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萨耶卓玛”。哦,这就是歌中的那位好姑娘!姑娘名叫萨耶卓玛。她是金银滩的女儿,金银滩的骄傲,家乡的人们为她塑造了这一尊铜像。只见她身穿藏袍,脚下依偎着一大一小两只羊儿,手抱羊羔望着远方。我静静的望着她美丽的眼睛,轻轻地、轻轻地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生怕打扰了她的梦。她一定还沉浸在七十多年前那一幕幕美好的时光里。那时,有一个叫做王洛宾的文艺青年来到了金银滩。他们同骑着一匹骏马在花海中飞奔,他们扬着皮鞭、唱着歌儿一同去放羊,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日落西山羊归栏,晚霞给她披上了镶着金边的衣裳。她的红太阳似的小脸和生动的眼睛,迷醉了青年王洛宾。细细的皮鞭扬起来,轻轻地打在多情郎的身上。她不会想到,那轻轻的一鞭,竟然打出了世界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当年的哥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只把长久的思念留下,只把美丽动人的故事留在了金银滩草原。

萨耶卓玛,金银滩草原的仙女,你在哪里?你已化身千亿,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就是你呀!多少人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遥远的地方,来寻找他们的梦中女神。来到到你的面前,又有谁不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我走了,怀着无限的依恋,回首再望一望金银滩草原,再看一看在夕阳中怅望远方的萨耶卓玛:“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粗犷的青藏高原哟,你因为文成公主、萨耶卓玛而变得柔美而多情,今后的岁月,我将把你依依的怀想!

文/千铁具

感悟:割舍这份来之不易的迟到的爱,却又是那么的不忍心,那么的伤痛,曾经全心编制的爱是没有结果的爱,只能远远的远远的看着,默默的默默的爱着,心中的那份伤痛,又怎么能够可以释怀呢?唯有这么小心奕奕的爱着,带来的却又是两方面的苦痛,无法割舍却又无法放肆的相爱,这是一件多么让人伤感的事啊。所以双方只能是彼此之间深深爱着这样一个只能相爱却又不能相守的人;只能在遥祝他(她)每时每刻都幸福,每分每秒都平安,这就足够了,不要祈求太多,也不敢奢望太多。

散文的文章2:散文是尘土里开出的花

文/武志强

生活是这样艰难沉重,这样现实,这样无奈,这样平凡,美好愿望的破灭常常就让人心灰意冷。我知道自己肩膀上的负担,必须这样每天劳作才能生活下去,就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样,每天都要艰难的为生存而拉着纤绳,这是个人逃离不了的宿命。

尘土是不起眼的,是要被无数的脚步所践踏的,一旦沦落为尘,也就只有这样的运命,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尘土,默默无闻,受尽人世间的欺凌屈辱,被生活无情践踏,却又无能抗争,只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难道生活就是这样的令人绝望吗?难道生活就再也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明吗?而我个人的出路又在哪里?我因此常常望着天空发呆,不知道未来究竟是在哪里,内心有无奈,更有不甘心,不屈服,难道未来就是这样一步三尺之外的令人灰心失望吗?难道就这样平庸的度过一生吗?难道走过这一生不为世界留下一点什么吗?难道经历了这么多的人生磨难和坎坎坷坷就这样平淡的过去吗?难道就不能让自己平庸的生命开出一些花和结出一些果实吗?哪怕是些不起眼的野花,哪怕是些并不甘美的果实。我这样想,这样思考,我是应该为自己弄清生命是什么了,不能白白的就把生命当作一次空空的过场,应该留下点什么。

这个时候,就在你看不到任何一点希望和可能的时候,散文出来了,散文成为那些命运中不起眼的尘土里看出的花朵,是一些可爱的花,你也可以看作是一簇簇野花,但是它美丽快乐,在微风中摇曳,在阳光中微笑,给你生命的希望和光明,给你心灵的温暖和幸福。

所以,要感谢散文,给我生命的暖和爱,也要感谢尘土,感谢这尘土一样的人世,让我能够看到这些尘土里看出的花,出自我手,流着我的火热的情感,是心灵滴血的结果,是我对世界的渴求和呼唤,是我对命运不甘心的一种抗争。

热爱散文,热爱散文写作,其实就是热爱我自己,热爱我所局促的生活一隅,热爱我卑微不足道的生命,热爱我平凡的一生。我在这里进行着微弱的抗争,完成自己生命的舞蹈。生命就是一场不懈燃烧的过程,而这个燃烧的过程就几乎是全部呈现在我的散文写作里了。

最后,要感谢命运,感谢命运有这样的安排,这样的尘土,有这样灰烬一般的散文,这里聚集了我全部对生命和生活的爱,聚集了我的灵魂和精神的精华。是散文使我成为这样子的,我因此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着这些美丽朴素的花,拥有着这样由花朵所簇拥和所装饰的生命。

散文的文章3:散文投稿

《一亩方塘半池莲》
作者:素之念

一亩方塘半池莲,田田碧叶水中天。
娇柔欲绽如仙子,出尘之姿人人恋。

八月中,因为手的缘故,去了一趟妹夫的湖北乡下,正值荷花盛放之时。村边屋后,一塘一塘的荷莲,寂寞的自开自败,无人欣赏。这不,千里迢迢而来的我,正合了心意,难得的静境,难得的赏莲之所了。

村边的荷塘不算大,不远的屋舍旁的要大些,而在村子外面公路边的就更大了,一田一田,碧叶青青,素莲飘香,真是好不壮观。

莲,每一年都想着要好好地看一回,可是许多时候总是错过了。今年花城的荷花开得早,待到我醒悟过来时,花早已开到茶蘼,不及好好的欣赏了。

及至到了湖北,季候慢了少少,正是赏荷正当时。

我庆幸,我与这人间的仙子总算还是有多少的缘分,她正好在,我正好来,不早,也不晚。

面对如此亭亭静植,出污泥而不染的一池青莲,我心的欣喜是无以言说的。乡间的荷塘,似一个村姑,素朴,素颜,非常的亲和亲切,我可以近距离的与之相对,默默无语,我可以看到她清丽静美的姿态,可以听到她绽放凋落的心音。

如果,我是一名画家,我必定会画下她欲绽时的娇羞,盛放时的清绝,凋落时的安然,阳光落入她心房时的那种通透明净。

如果,我是一名摄影师,我会拍出她与众不同的仙姿,我会拍出她与世无争的那份安静恬静。

如果,我懂得她的语言,我会每日坐于屋门前与她细语呢喃,与她说说我的心事,听她风吹叶动。

我懊恼,我的不是,我的不懂。

如今,只能一次次地跑来看她,用我的心去感受她,用相机留住她,用我的笔去描绘她,可我知道,以我短浅的目光,以我笨拙的手,以我迟钝的思维,又怎么能够把她最美的一面留下来呢。

只是为了心底的柔软,为那一份动容,为日后的一份念想,我还是一次一次,每日每日的将她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都定格了下来。

各样的姿态神态,都有了,含苞待放的,全然绽放的,飘然凋落的,柔粉的,红艳的,娇俏的,清丽的,都美若画,飘若仙,都一一的装进我的心里,一并带了回来。

一亩方塘半池莲,田田碧叶水中天。娇柔欲绽如仙子,出尘之姿人人恋。

我是如此的不舍。希望这一亩方塘就生长在自家的门前,希望那婀娜多姿,清纯妩媚的莲常伴我左右,常入我梦中,希望,希望啊,来生,也做一枝青莲。

散文的文章4:论《匆匆》

文/黄晶娴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28日。全文紧扣“匆匆”二字,刻画了时间匆匆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对这篇散文,我有一些独特的见解。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文字,作者几笔勾勒出一个淡淡的画面。把读者带入其中,接受这种情绪的感染,而“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以逝去的日子的深深留恋。

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

在时间的匆匆里,作者徘徊,深思而又执拗地追求着。黑暗的现实和自己的热情相抵触,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为相对照,使诗人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在这里,作者对八千多天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各种影象凝聚在一个点上,使时间流逝的情况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蓝色、乳白色的;有动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诗人看到了,触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追寻自己生命的“游丝样的痕迹”。

全文描绘了时间如滴水般流逝,一去不复返。作者在感受时间流逝的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时间匆匆流逝,人的一生,或许长,或许短。但你如何让这匆匆的一生变得有意义,如何让自己不枉来红尘一回,那便由你自己抉择。时间匆匆,与其感叹时间流逝无法挽回,不如让整个人生变得有意义。

散文的文章5:笑得很乐

文/鲁先圣

杨绛先生在散文里常用这句话:“笑得很乐。”想想每一天,我们会笑很多次,但是我们是否都像杨先生所说的,每一次的笑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呢?

山川无语,但却无时不昭示着宇宙的奥秘。自然界有胜利与失败吗?没有,没有成败,只有更替与轮换。春天让位于夏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秋天又让位于冬天,冬天之后呢?春天又回来了,又重新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谁是永远的胜利者?谁又永无出头之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都是说的这个道理吗?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乡村度过的,村前方圆两公里是一片野地大洼,周边有3个很大的苹果园;村东是一片很大的枣树林。我们是大家族,爷爷兄弟6个,我们年龄接近的堂兄弟有10多个,每天放学之后,我们都会到这些林子里去,总感觉林子里面有很多未知的秘密。周末的时候,甚至在林子里玩一天而不知归。现在想来,这些经历对于我的创作,不是简单的童年往事和回忆,而是那时养成的对于未知神秘世界的好奇和不断探索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人生事业的巨大动能。

世人都以为苏轼的天才全靠天赋,却不知其勤奋。他晚年时曾对弟子王古说:“我每读一部经典,都是从头抄到尾。”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朋友朱载上去看他。朱载上在客厅等了很久,苏轼才出来。他说:“我刚才在做每天的功课,没发觉你来了。”朱载上问:“每天的功课是什么?”苏轼说:“抄《汉书》。”朱载上惊问:“您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回答:“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开始一段事抄三个字,后来一段事抄两个字,现在一段事抄一个字。”朱载上说:“把您抄的书给我看看呢?”苏轼取出一册抄书给他。朱载上看不明白。苏东坡说:“请您说一个字。”朱载上就随便挑了一个字,苏东坡立马背出数百字,无一差错。后来,朱载上对儿子朱新仲说:“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诗人食指以一首《相信未来》享誉诗坛。他说:“我不能想钱,我要是想钱,我的诗里就带出钱来了。”他的这句话,这些年以来始终在我的耳边飘荡。

一位青年朋友在微信里问我:“老师,怎么才能像您一样把文学和书画做好?”我说:“确立目标之后就专心致志、心系一处、不畏人言、心如磐石,一头走到黑再往黑处走!”

中国人常说安身立命,就是有个职业成个家吗?不是,不能简单地这样去理解,安身立命就是指与我们所处的世界和谐相处,红尘相安。我们也常常听说“看破红尘”,也就是说看透我们所处的世界。可是,翻过来呢?“被红尘看破”呢?这样一想,不免惊出一身冷汗,我们是否早就被世界看穿了呢?而我们却往往还在故作高深、自以为是?

散文的文章6:久违了,我的挚爱

文/1131799829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或许你不曾知道,其实你一直荡漾在我的心海里,依偎在我不知疲倦的梦中,奔腾在我流动的热血里,深植与我的灵魂中,任谁都无法动摇我对你的情有独钟,挚爱真情。

忙碌的日子,带着一天的疲惫,与夜晚枕着你的名字,拥着你的温馨入眠,带着美好与惬意,轻轻地走进你的世界,我心灵的家园,徜徉在你海洋般的怀抱中,缠缠绵绵或忧忧怨怨,情思切切或爱恨交融,激情豪迈或柔肠百结,青山碧水,美景如画,深深的令我陶醉其中,一份痴心,一抹情怀,尽情的感受着你带给我一份心的愉悦,精神的乐土,休憩的港湾,心灵的世外桃源。

然,我却不能与你天天为伴,时时与你为舞,而你带给我的温馨时光,如梦如幻般的优美境界,真真切切的萦绕在我的心怀,挥之不去,更无法放下对你的痴恋。于此时思念在心间再次泛起,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时间,不得不执笔倾诉衷肠,我的散文,我的挚爱,我真的好想你!想你,独坐海边,远离城市的喧嚣,世俗的纷扰,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静静的依偎在你的怀抱,任思绪飘飞,醉梦般聆听着心的独白。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或许喜欢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而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与你一见钟情,就这样痴恋于你文字的海洋中,沉醉于你如画的境界里,痴痴怨怨,婉约优美,如丝如缕的心意,诗意浪漫的情怀。爱你,把你深植与我的心灵深处,悄悄的为你抒写我的一己情怀,一帘幽梦,或喜或悲,或苦或甜,生活里的五味杂陈,生命中的人生百态。我没有唐宋散文家的笔势雄健,风格独特,内涵深广以及精炼生动,耐人寻味,也没有当代散文家的从容与睿智,细致与考究,温厚与朴实,以及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可我就是喜欢这样静静的守望着你,守望着你的未来,我的梦想,耕耘着属于我唯一的快乐,守护着我的心灵家园,精神的乐土!

我喜欢你,喜欢你丰富的内涵,蕴含的博大精深。喜欢你优美的境界,奇思妙想。喜欢你似潺潺流水,鸟语花香,令人浮想联翩。喜欢你胸怀广阔,使人温馨如醉。你如一缕和熙的春风,融化我心底冰冷的温柔。你如夏日清凉的细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你如秋天的落英缤纷,满载我的思念,时时呢喃在我的耳畔,弥漫于我的心间。你如冬日的一缕暖阳,明媚我每个日出日落。

落寞的日子里,一抹心事,任泪水涟涟,与你相伴,一纸笔墨,任愁肠百结,倾诉与你。闲暇的日子中,一笔素笺,任思绪满盈,抒写着人生的感悟心得。我不在乎与你一起能飞得多高,我只想在我生命的余年里,与你相伴同行,珍惜与你相知的每时每刻。亲爱的!谅解我最近缺席的无奈,理解我迟到少去的问候,我的挚爱,感谢有你陪伴的日子,那些温馨美丽的时光,丰富了我的生活,愉悦了我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文学视野,以及知识写作的提升。是你带我走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如一面镜子,让我时刻能看到自己多方面的不足与瑕疵。同时,也令我感受到文友们的真挚和温暖。我的散文,我的挚爱,感谢有你,如一道彩虹将生活染饰得五彩斑斓。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静溢的夜,空气中弥漫着思念的味道,满屋积满了想你心事。独坐屏前,轻轻的走近你,看着你的名字,感受着你的气息,一缕芬芳溢满心间,一份感动回荡在心田。键盘声声,敲击着我对你的思念。只是因为在书海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有一天能与你长相伴,从此我开始孤单痴恋,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相遇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散文的文章7:散文的简洁之美

文/王克楠

自从“大散文”出来以后,散文的篇幅加长已成为一种趋势,有些作者的散文无限制地加长,竟然加长到几十万字。

一篇小说,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乃至小小说。小说表达的是生活画面和人物性格,长篇小说是在一定的历史长度展开的生活空间,小说长一些,是情理中的事,但对一篇散文来说,本来用几千字就可以表达的,非要拉成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就难于让人理解……当你读一篇几十万字的散文的时候,不由会提出疑问:这还是散文吗?

小说之美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情景对话,环境描写等,小说里的人物站起来了,这部小说就站起来了。散文从来不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业,是依靠文本里“意思”去感染人。就那么一点“意思”,用得着几万字、几十万字去叙述吗?因此,笔者趋向散文写短一些,能把“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了。

散文写短一些,就是需要散文的文字简洁一些。文字简洁一些,不仅是篇幅的需要,也是审美的需要。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文一向讲究“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就是说,讲究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蕴。汉语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语言简洁而丰富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称赞一个女人身材美的时候,常常会说“肥一分则肥,瘦一分则瘦”;写散文也是这样,无端地拉长散文篇幅,不仅无能,而且无效。

那么,怎样才能努力做到行文简洁呢?

首先,行文叙述要尽量减少拉过程,要讲究表意,而非表形。汉语的表意功能很强,这是汉语一大优势,一定要把这个功能发挥好。一个人的一生中的长度很长,但是一个人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感到值得讲述给人听的,也不过是几件事。写散文也是这样,要把最有意思的东西表达出来,足以产生足够大的辐射效应。为什么说散文无法高产?皆因为散文写作不是开工厂,不是工厂里的流水线,而是一个的人格的辐射。殊不知,一个人的内在当量再大,也不会一直处于辐射姿态,总会有停歇的时刻。表意,即是把最有意思的事,用最精短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散文的上乘境界。

写散文,千万不要拉过程,不要过多地进行环境烘托,尽量不使用“对话”,尽量让“我”在场,尽量不要用第三人称写散文,这都是散文简洁所需要的。

其次,写散文要收敛。写散文讲究“意会”,尽量避免直脱脱宣布自己的生活态度。东方民族的性格一般比较内敛,无论悲喜,藏在心中,不事张扬;而西方人性格奔放,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性格就是性格,并无好坏之分。涉及文学创作,东方人行文“收敛”一些,是有必要的;西方的海明威曾把文学创作当作露出水面的“冰山”,何意?即使把自己的文学感受最大限度地收缩在人物形象里,做到“含而不露”,对于创作者的思想,更是藏而不晦。一位西方作家都能领会到这一层,东方作家为何不能这样做呢?

俄罗斯短篇小说之父——契科夫的小说创作,非常讲究收敛。契科夫从来不会把想写的东西用“甲乙丙丁”排列法,排出来,而是从最精彩的片段落笔。也就是说,只用几个精彩片段就把人物鲜活地“领”出来了。中国清代志怪小说家蒲松龄先生的创作也是这样,很少过多地进行场面和背景描写,因此,就出现了文学里的白描。白描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很难熟练使用的写作技巧。中国现代小说的发轫者之一——鲁迅先生,非常擅长使用白描法去勾勒人物,他笔下的人物,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并没有使用太多的文字。不仅小说,包括鲁迅散文里的人物,三味书屋里教书先生,阿长,日本的藤野先生,也没有进行过多的烘托和铺陈,但人物非常鲜活, 且辐射性强。鲁迅先生本人非常讨厌行文的唠叨,主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把立意凝聚在最有表现力的场景和细节上。

其三,一定要注意留有空白。有了空白,就可以充分调动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为什么很多人写散文会冗长不堪呢?其原因在于作者不相信读者的鉴赏力和想象力,像大人哄孩子一般千叮咛、万嘱咐,不断地重复和唠叨,烦人得很。留有空白,即是不要在文中把想说的话说透、说尽,主动留一部分空白,让读者参与进来。留有空白,不仅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也反映在绘画上。国画大师齐白石画虾,从来不在宣纸上画水,只是在宣纸上勾勒出虾的各种姿态,将水泊隐含在纸的“下面”,构成了动静相宜的艺术效果。八大山人的绘画也是这样,画面上有鱼,没有水,该画水的地方,成了空白,读者也不会认为没有水。

艺术中的空白,反映了东方审美。这种“空白”理论,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哲学观,老子的《道德经》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基调便是虚实结合。在东方的哲学里,“有”和“没有”是相对的,一如禅宗,“心”有,自然会有万水千山;“心”无,人在闹市亦觉得凄惶。明朝的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之说”,主张心学,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东方智慧。西方讲究实用主义,看得见,摸得到,方予以承认。中国中医学上的“经络学说”,是西方医学所不承认的,因为人的十二道经脉无法用解剖刀解剖出来。

有不少优秀作家非常讲究空白,其有意省略、空缺的部分,蕴含了审美元素。如沈从文的小说,非常注意空白之美,沈从文的小说里有叙事空白、结尾空白、心理空白等。这些空白不仅没有封锁读者可得到的信息量,反而显得更加畅通;文字愈发深入人心,极大地启发了读者的心智和想象力,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也。把“空白”结合到散文写作上,即是讲究达到“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仅实无虚,就会行文呆板;仅虚无实,读者也会被折腾得如坠进云雾。虚实相宜,反映了——意境美,意境不仅有“意”,还有“境”,意为境生,境为意设,二者相宜也。如甘肃作家杨永康写的“先锋散文”,文本里的物象好像并没有确指什么,因为没有确指,反而产生了“多义性”,散文涵盖了更多的东西。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笔者主张散文行文简洁,但并非不加区别地一味反对“长篇散文”,当作者不得不用长篇文字来表述的时候,还是可以写的长一些,并非一概越短越好。

散文的文章8:情爱散文:你我像是情侣

文/单眼老表

“我等你”三个字,组成了世界上最揪心的一句话。

有人默默于心,有人脱口而出。“我可以等你。”等你幡然醒悟,等你说服自己,等你卸下伪装,等你收拾好心情,背上行囊来找我。

可全世界没有人在等。一等百花将落,别了景致;二等雪花飘零,失了方向;再等物是人非,再也不见美丽的容颜。

全世界都不知道谁在等谁。

而林夕在等心月。

2016年元旦,我大醉,想起自己抱着一堆馍,坐在汽车的后排,紧张地注视着路况,林夕含情脉脉地看着心月嘘寒问暖,心月认真地回答着,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像是情侣。林夕是我在海恒的一位同事,我们都觉得他是一个酒迷子。

冬天,天气很冷,压根睡不着。

林夕冷得受不了,便烫了一壶酒,斜斜地躺在床上,吹着牛,喝着热乎乎地小吊酒。好一个爽字了得,他幸福地睡着了。

我们好意思打搅他,轻手轻脚地洗漱后,便也睡下。第二天早上林夕醒来,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满脸诧异,又摸了摸大叫道,“我了个去,谁扒光了我的衣服?”

林夕说,他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但身上的文艺气息不够,所以要多看书,来充实自己。

一天他激动地将他买的书放在我面前,我震惊,随意翻了翻,有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他问我,这些书怎么样?我沉默一会,点点头说:“只要你能坚持,或许可以一试。

后来,他真的从我的世界“消失”了。我打电话给他,“在干嘛呢?”

“在看千字文呢。”

我无语。

又一次,我问,“在干嘛呢?”

“在看百家姓呢。”

我再次无语。

“在干嘛呢?

“在看幼学琼林。”

“在看......”

“在看.....”

......

“在看金瓶梅呢。”

我大惊失色,心想,真是日了狗了。

林夕终于还是放弃了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的梦想。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本阳光,安静并不适合我。”

是的,林夕的确是一个阳光的人,有他的地方就有欢声,就有笑语,他就是我们的开心果、诙谐王。

但是他也有失落的时候。

他喜欢上了和他同一批次的一位叫心月的小姑娘,却不敢表白。

作为好兄弟,我非常不理解,只能硬着头皮帮他约,虽然事出无奈,但想想还可以蹭饭,心情也就随之美丽起来。

林夕说:“其实我一直在给她暗示。”

我大惊,问:“何时?何地?何事?”

林夕说:“每一次点菜,我都会点双数,难道她看不出,这寓意着成双成对?”

我沉默,心想着:你大爷的暗示,你大爷的成双成对。

那时候我们还住集体宿舍,每次睡觉前,任晓宇都会跟他女朋友打电话,他躺在床上,扭动着身躯,不时发出,“嘿嘿、呵呵”的笑声,真是甜蜜。

林夕很烦躁,他没有人可以打电话,他决定打给心月。

电话那头,心月说:“我们以后就不要联系了吧,我们不合适,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

林夕沮丧了一个晚上。我安慰他说:“你也不是一点成就没有,至少你让她明白了你的心意。”

从第二天开始,我便很少见到林夕的笑容,他也渐渐地淡出我们的圈子。我不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能改变另一个人,但心里终归有些难受。

我问林夕:“忘不掉吗?”

他说:“忘不掉个毛毛球,我是那样的人吗?”

我说:“那为什么你……”

他说:“要考试了,我想再试试。”

林夕考上了,也如愿以偿地去了心月所在的单位。走的那天,我们在一起喝了很多酒,正酣时,林夕抱着酒瓶献上了一首《一定要爱你》,虽然我没听过这首歌,但是我知道,这一定是为心月而唱的。

我趁着醉意问林夕:“还是忘不掉吧?”

他沉默,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说:“我的世界真的很小,小到只有她。”

是这样的,在两个人的世界里,终归要有一个人要先付出,因为有爱,所以才不畏惧前路的漫长,才不担心落日后的暗黑。

林夕走后不久,我也离开了海恒。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也很少打电话,上微信的时候,偶尔会简单的聊几句。

寒暄过后,我问他:“你和心月怎么样了?”

他发了一个大哭的表情,然后说:“像是情侣。”

我给他发了一个疑问的表情,他没有再回。

一个月前,我们一起回到海恒,聊着往事,笑成一团。我们都能够感觉的到时间在我们脸上留下的岁月的痕迹,尽管如此,再次相聚,却并不陌生,因为那铭刻在彼此记忆中的剪影,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林夕突然对我说:“我们出去散散心吧。”

我说:“好!去哪里?”

他说:“去东泉吧,听说那里的人都能喝,我想醉一场。”

我说:“我代表我八辈祖宗感谢你!哦,不!我感谢你八辈祖宗!”

我们驱车从梅江出发,一路向东,先后抵达太平、阳州,再北上到焦岗,最后斜斜插入东泉。我们忽而大呼小叫,忽而在路旁小憩,忽而隐身于闹市,忽而伫立在乡里田间,但一路却无甚风景。

林夕说:“心情遗失的时候,走到哪里都觉得一片荒凉。”

我说:“今晚你想怎么喝?”

林夕说:“去你的吊石炮,喝死一熊。”

我……

那一晚,人不多,酒也不多,但我们都喝醉了,我已记不清醉过之后发生了什么,只依稀地听见林夕说,“其实我很努力了,可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却始终无法走进她的内心。”

第二天返程,高速很堵,我经不住心里的疑问,终于憋不住问:“你和心月到底怎么样了?”

林夕沉默了很久,像是在自言自语道,“人的一生,总会有那么一处风景使你流连忘返;总有那么一件事你终生不敢忘记;总有那么一首歌能够扣动你的心弦;也总有那么一个人,自第一眼起,你就确定,那是一辈子。所以,我等她!”

是这样的,“我等你”三个字,组成世界上最揪心的一句话。

有人默默于心,有人脱口而出。“我可以等你。”等你幡然醒悟,等你说服自己,等你卸下伪装,等你收拾好心情,背上行囊来找我。

可全世界没有人在等。一等百花将落,别了景致;二等雪花飘零,失了方向;再等物是人非,再也不见美丽的容颜。

全世界都不知道谁在等谁。

而林夕在等心月。

到达太平后,我见到了心月,我心想,林夕是不是故意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线,兜了一个大圈,最后还是绕回了心月身边。

心月上车,我抱着一堆馍,坐在汽车的后排,紧张地注视着路况,林夕含情脉脉地看着心月嘘寒问暖,心月认真地回答着,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像是情侣。

文/独赏烟花笑

感悟: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当你爱上了某个背影,贪恋某个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系一段情缘。只是缘深缘浅,任谁都无从把握,聚散无由,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相待。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当你孤独地行走在红尘陌上,是否会觉得,肩上的背囊被人间故事填满,而内心却更加地空落。此时,我们则需要依靠一些回忆来喂养寂寥,典当一些日子来滋润情怀。

散文的文章9:母亲的花散文

花都开好了。

想让母亲开开眼,散散心,便接母亲来城里看花。

回来的路上,母亲说,那些花都不认识,看过就忘了。怎么看,怎么觉得都不如自家园子里的花好看。

母亲一向不喜养花,主要是没有时间养。忙忙碌碌一辈子,可曾有一日闲得下来?一直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会很孤单。接她来城里,偏又不肯。听说她开始有了自己的花园,有了自己的花,心间一喜。不想七十岁的母亲,竟也开始学着养起花来了。

回家,直奔母亲的园子去。母亲正在给花们浇水。

篱笆外,见到几株菊。菊有黄花,一下子吸引了我,并让我想到陶渊明。我开始羡慕起母亲来。走近,才知是母亲的菜园子。菜园,母亲偏说是花园。远看,却也是花园,隔着篱笆就能看到许多花儿,一齐向园外开。黄瓜秧爬满架子,黄黄的小花开得粉嫩。茄子开着乳白紫,一大朵一大朵。椒子每一枝都开得满满的,花小而碎密,朵朵白。豇豆花开得最好看,就像一个个浅紫色的小蝴蝶……母亲说,这园子里的花,比你城里好看多了吧。我的城?听来实在是别扭。许是很少回,母亲早把我当成外乡人了。

母亲说,园子里开春时栽的都是油菜。母亲说我喜欢油菜花。我是说过,好几次跑去南方看油菜花。清明时,想你今年肯定要回来给你父亲烧纸。我连门前也栽了油菜。不想,那天你去了横店。我没有说话,只认真地听母亲说。我似乎觉得那一次没有回,母亲很伤心。我对不住母亲,更对不住父亲。这个清明,我辜负了他们。

园的西北角,有几棵桃树。母亲说,它们粉红粉红地开了很久,可好看了,等你们整整一个春天。清明来看山的人,好多都来油菜花里和桃树下照了相。那天好多好多人,有的说话一句都听不懂。看穿戴,多数都是城里人。桃子快熟了,放假了就把孩子一起带回来。看那树上坠折枝的毛桃,口中有股股甜蜜,心里却又有股股酸涩。

今年放假,要是忙就别回来了。我不知如何去回答母亲,这一个忙字,说得让我惭愧。我连忙说,放假都回来,回来吃你树上的桃子,吃你园子里结的茄子、黄瓜、西红柿。母亲似乎很高兴,一边忙活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又说起她的花。过几日,土豆就开花了,园外那几棵向日葵也都要开花了……

母亲园子里的花,都是我小时候常见的花。小时候从没觉得,这些花有多好看,就觉它很普通。那时,一直羡慕城里那些花开得好看。后来进了城,还是觉得城里的花好看,譬如大丽花,广玉兰,栀子花,木芙蓉……这一次,偏觉母亲的花开得好看。就连篱笆帐下那一窝窝麻雀屎,开出的小花都别具一格。

看了那么多年的花,我可能是只看了它们的外表。也许,只有这些普通的美好,才是我想要的。

母亲说,城里的那些花都是谎花,光开花不结果。看看咱这些花,那一朵不结出瓜果来?母亲说得极是。看过那么多鲜艳奇特的花,都没有母亲的花来得实实在在。那些花,看过就看过了,几乎没留下什么太多的印象,好多早不再能叫出名字。只有母亲的花,看了才觉得十二分的亲切和踏实,且一辈子都不曾忘。

母亲摘了一大盆黄瓜和番茄,端给我吃。看你城里菜摊上的那些瓜果,胖头紫脸的,哪一个是真正的熟。多多吃,都吃下去也没事。一没打药,二没喂化肥,它们都是天生的。走时带一些去,吃完了再想着回来取。

回城时,我绕道又去看了一眼母亲的花。母亲的园子里的花,真好看。母爱如花,永远温暖着我的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