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中学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中学的散文1:我的中学

文/王木木

两千年,我踩着十二岁的尾巴升入镇上的中学,学校因镇名而得,叫“龙蚕中学”。

马路旁不到十米处即可进去学校,进门处在马路的一侧,但是就整个学校的布局以及没有闭合功能的这个门来看,这连侧门都谈不上。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那就是正儿八经的校门。

校门外的左侧一开始是公厕,右边是一栋三层的楼房,楼房的主人是学校的一个老师,第一学年我也和同学租住在这楼上。进入校门的左手边是长满树的不高的山崖,右手边是老师们一家一家的住宿楼,楼下的花坛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夜来香,那是晚自习后的特别记忆。后来有种过一棵很大的仙人掌,开了漂亮的红花。

在往里右手边的两层砖房就是领导的办公室,也是他们开会以及入学报名的场所。紧邻的就是一个四合院,两间大的教室,其余就是老师的住房。而后来学生都搬去新的教学楼,空出来的教室也改做了宿舍。进入四合院的门口挂了一个大大的铁环,上下课的时候会有一个大婶拿着铁棍敲响,老师们便以此来安排上下课。当时已经有喇叭和音响的,广播体操和开会都会使用,但是上下课没有使用,估计当时也是没有多余的人来做这一个工作。门口是一个高筑的平台,上面有一棵很大的洋槐,这里是学校活动表演的地方,算起来大小也是个舞台。从舞台往下走十来级楼梯往下便是操场。

四合院内除了排水沟,还有两个大的长方形花坛,里面种满了不知名的矮绿树,以及天暖的时候才开的月季。而曾经因为月季被摘而导致敲钟的大婶势必找到采花的学生加以惩罚,至于最后有没有破案无从得知。

前面说到的砖房与四合院呈L型接壤,四合院在右手边,而斜坡往下左手边是男生宿舍,宿舍靠近操场的那头是食堂。那时候的食堂都是学校老师的家属承包,场地有限,只是为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米蒸成饭,并不提供座位。早餐做一些包子稀饭卖,中午和晚上卖的是炒菜。一部分同学家里宽裕的就会每天花钱打菜吃,情况不太好的家庭就只能自己带一瓶炒菜或者咸菜做一周食用,但实际上量少得不够我们现在吃一餐饭。

操场的左右两侧都种了树,右侧多半是洋槐,而两侧与农家田地挨着,有小径可以出入。全校内唯一的公共厕就在操场的一角,那是半夜起床上厕所必须结伴才敢去的角落。

操场与教学楼的距离就是十几级台阶,台阶的左右两边空地外围种了树,修剪得平整,后来也有过大朵菊花开放。右手边是旗台,每一个全校开大会表彰的日子都会有升旗仪式,当然还有校长讲话以及清洁批评与表彰。

三层的教学楼贴了白色瓷砖,总共十二个教室,没有教学楼三个字,看起来很简洁。木质门窗,刷上浅黄色油漆,风吹日晒也有些剥落。窗户安装了透明的玻璃,没有窗帘,夏天太阳晒过来,同学们就用书本连接起来靠在玻璃上挡住强烈的日光。

教室里是水泥地,但灰尘很多。木质桌凳面上刷上黑色的漆,清扫教室的时候每个同学会先把凳子面朝桌面放好,打扫完桌面就落上厚厚的一层灰,拿下凳子桌面都会出现黑色一个长方形。每次打扫完都是先把凳子拿下来坐下,再撕一张作业本的纸擦拭桌面,现在看来那时候吸入的灰尘还真不少。

很多年过去了,龙蚕中学也早已经变了模样。四合院不复存在,洋槐也已经不在,只有那栋三层教学楼还和当年一样,楼前的阶梯也一如既往。那三年的时光里的青涩面庞刻在一张旧照片上,再次翻开,好多的笑脸和身影在那几年的记忆簿里,苏醒。

关于中学的散文2:德钦中学赋

文/金戈戈

德钦中学赋

云南迪庆州德钦中学 钱永国

升平重镇,迪庆名校,东临白马雪山,西接梅里雪山,北倚巍巍大山,南望浩浩三江;山似驼峰,有虎母守望,龙王相迎,地灵而人杰,逸韵而流芳。乡人歌曰:山川形胜,乃读书治学之胜景;学风淳朴,为修身养性之佳地。

壮哉德中,精神永续。肇始于公元一九五八年,草创于土改年代。办学伊始,国力维艰,建砖瓦房舍于坟地之间,劈简易操场于荒坡之上。历史喜翻新页,教育欣逢春天,步履虽艰,气象一新,民以助学为荣,政以兴教为先,社会贤达鼎力相助,历届师生协力同心,义务建校,自备工具,叩石垦壤,劈山崖、砌石岸;削山地,填山坳。自此校园风貌一新:楼房林立,俨然有序,其路林阴片片,其地芳草萋萋,行人无不驻足侧目,叹为观止。

美哉德中,形胜画廊。校园盛大气象,神清气朗;高楼错落,松樟映掩。春则杜鹃焕彩,杨柳拂面;夏则香樟溢芬,众芳争妍;秋则金桂沁馥,枫叶流丹;冬则翠柏挺姿,红梅斗艳。曲径通幽处,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前,花拥翠廊。霞光初起,窗明几净,书声琅琅迎朝阳;夜幕降临,星灯辉映,繁星点点开心智。美哉,学生乐土;秀哉,教师怡园。

伟哉德中,名师辈出。广纳贤才,延聘名师,乃德中传统;扶持新秀,培训精英,乃校长胸襟;诚毅求是,勤勉知至,乃德中理念。团结勤奋,传承中华文明之精髓;求实创新,探索科学育人之真谛。启智求真,擘划参与式教学;绛帐春风,践行教育新理念。大德至爱而博学精深,砥砺清节而红烛常明。高山仰止兮桃李遍天下;风云际会兮才俊满人间。

盛哉德中,桃李芬芳。莘莘学子,慕名而至,勤学好问,善思笃行,含英咀华而意气风发;执经问义,志存高远,桃李绽放而扶摇竞春。生化实验,认知微观世界之精妙;物理量,探寻声光电力之秘奥;算筹勾股,领略数字盈亏之奇巧;求知哲理,感悟逻辑思维之周到。身处山乡,心系拿云,自觉自律又自主,成器成才且成名。村野孩童虎步龙骧,数千学子跻身神州学校;少年俊彦展翅翱翔,数十精英扬名华夏各业。忆往昔,校友风流,初林已新旧林色;看今朝,学子奋发,雏凤更清老凤声。

大哉德中,教育整合。今日新德中,人才星罗,名师云集;栋梁蔚起,辉煌卓异;事业锦绣,盛名日驰。赞曰:文脉昌盛学府地,别样风采展斯园;弦歌不辍颂前贤,薪火相传续辉煌!

2012月3月12日

关于中学的散文3:画爹

文/李水平

画爹是我在家乡中学任教时的工友,他并不会画画,也不姓画,是因为名字中有一画字,所以大家都亲热地叫他画爹,他的本名倒被大家忘得差不多了。画爹平时总是穿一身油腻腻的旧衣服,微颔着肩,灰头灰脸,见人就露出泥土般朴实的笑容。

画爹出名的勤劳,天天起早摸黑,为师生烧水蒸饭,空闲时在屋后山边、墈下坡上挖了十几亩菜地,各种蔬菜一年四季叶绿苗壮,食堂自给自足绰绰有余。他还利用师生的剩饭剩菜,喂了十几头猪;在学校租的小型水库里养了一塘鱼。山里中学特别困难,喂的猪养的鱼年终都是教师的福利。

画爹最爱热闹,寒冬就是他的节日。外面冰天雪地,画爹就在饭灶蒸笼旁点燃一炉柴火,架一只大铝锅,为师生烧开水。下课铃一响,在讲台上冻得手脚冰凉的老师们,飞快地来到食堂,围成一圈,蹲到柴火旁烤火,也有胆子大一点的高年级学生挤到老师们中间。这时候是画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他挥舞着沾着煤灰黑里透亮的双手,一会儿为饭灶加煤,一会儿为火堆添柴,整个食堂里充满了温暖和愉悦的笑声。

画爹没读过书,不识字,连名字都写不全,每次领工资签名都是请老师代写。画爹特别喜欢和老师们一起扯闲谈,并且非常用心去记住那些老师们讲的名言和俗语,可是每句都记不全,都在大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自己朴实的理解,随时引用,常常引人笑不自禁。我当时担任初三班主任,教语文,一次,与画爹闲聊,谈起初三班上辍学学生我十分心痛惋惜,画爹坚持认为学生能识字就可以了,书读不出来就是浪费父母的血汗钱。我予以反驳,跟他讲道理、举例子。后来,画爹终于觉得我讲得在理,不禁感叹:“李老师,真是听你一席话,胜喂十年猪啊!”逗得我笑痛了肚子。

画爹公私分明,刚正不阿。当时学校领导和教师中午统一就餐,每餐两角钱,有的老师吃完饭就走了,忘了交餐票,画爹就追出去把餐票要回来。有一次,一位领导吃完饭忘记了交餐票,画爹准备去要,有的老师劝他算了,画爹偏不答应,硬是把餐票要了回来,还跟大家说:“领导更要带好头,怎么能吃大便沾小便呢?”逗得大家笑出了眼泪。偶尔有闲暇,画爹最喜欢去的是学校隔壁周爹家,周爹家离学校一坡之隔,画爹每次去,周爹都好烟好茶好酒招待,私交甚厚。一次,暑假将至,学校水库放水捕鱼,满塘鱼欢蹦乱跳,附近村民四周围观。画爹围着水库不停地打转转,生怕别人偷鱼。这时,画爹突然看见周爹抓着一条大鱼往家跑,想都没想就在后面猛追,硬是从周爹家把鱼追了回来,两个老友从此再不往来。

我调进城里已经十八九年,如今算来,画爹该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了,不知他现在是否安康?

关于中学的散文4:空中菜园

文/李星涛

前几年在乡下中学工作,闲时垦了一片空地,一年四季蔬菜不断。如今,住进了城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每天都要往菜市上跑。更让我担心的是,菜市上卖的小青菜都喷洒过农药。因为,七八月份正是虫儿肆虐的季节,可这些小青菜身上却一个虫眼儿也没有,这让喜吃青菜的我怎敢下咽呢。

苦思几日,我决定自己动手搞一片空中青菜园。我剪开一只旧麻袋,重新将其缝制成一个中型的沙袋模样,先虚虚地装上自己配置好的土杂肥,中间埋植了一根钻了许多孔眼且底部堵实了的青竹竿,然后把沙袋吊在阳台上焊好的三角形钢筋架子上。地侍弄好了,该播种了。我拿来一把锥子,在排着在麻袋上扎眼。每扎一眼,我便按进三四粒青菜种。一大包青菜种种完了,我的空中青菜园也便开始孕绿儿了。

每天早晚,我都要向沙袋中的青竹管中慢慢加一些水。水经过竹竿上的孔眼,一滴滴渗透到麻袋中的土中,正好可以满足小青菜的需求。至于竹竿中加入水量的多少,全靠自己掌握,只要麻袋的表皮始终保持湿润就可以了。

一周过去了,小青菜从锥眼里纷纷探出脑袋,舒展出叶片。那叶儿黄中透绿,嫩极,似乎一碰,马上就会断了去。锥眼中,先长出的小青菜茎儿长,后长出的茎儿短。整个菜园,自下而上,黄绿相衬,参差不齐,将原先灰黄的麻袋片儿点缀得一片盎然。十五天过后,小青菜严严遮住了麻袋表面。由于菜园底部水分充足,所以小青菜的茂盛程度常常是自下而上,逐步减弱。那些舒展开来的叶片于熹微的晨光中酥酥颤动,恰似一大群绿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妻高兴得合不拢嘴,每天拔青掐绿,不是青菜蛋汤,就是青菜下面。

菜园底部的青菜吃完了,我马上重新补种。等到上部的青菜吃完了,底下的青菜已泛出碧青。就这样,一茬又一茬,我的空中青菜园真正成了一块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绿色宝地。刚开始吊起我的空中菜园时,邻居以为我是拳击教练,每天要练沙袋。等到妻每天从沙袋上采摘下一把把小青菜时,他们才如梦方醒,马上纷纷效仿。于是乎,我所居住的单元,家家阳台上都有吊起的形如沙袋的空中青菜园,即便是到了冬天,依然可以看见沙袋上小青菜那碧绿的身影。

我大部分的休闲时间全都变成了一片片碧绿的小青菜。那一年四季容颜不变的绿色,不仅给了我们全家人怡悦快乐的心情,而且更让我们的生活增添出一种别样的情趣。

关于中学的散文5:像孔子一样用心

文/李剑红

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让我感到的是自己的笨拙,我恨自己没有一个聪明的脑袋瓜。对于比我聪明的同学,除了无比的羡慕,更多的是感到自卑。直到我听到了孔子学琴的故事,我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开始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孔子跟师襄子学琴。开始时,学了一支曲子,练了10来天,他还在不停地练,师襄子说:“差不多了,再学一支曲子吧!”孔子说:“我才学会了谱子,还没掌握技法啊!”

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让他学另一支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支曲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还弄不清作曲子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又继续弹练下去。

过了好长一段日子,有一天,孔子兴奋地跑来对师襄子说:“我已经了解曲子的作者了。黑黑的面孔,高高的身材,两眼仰视,一心想着以德服人,感化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是这样的呢?”

师襄子高兴地说:“一点不错。这支曲子,就叫作《文王操》啊!”

听懂了这个故事,我不再为自己的笨拙而自卑。孔子学琴,贵在思考,贵在用心。他用心拉好一支曲子,就学到了很多。就如挖井,挖一口有水的深井,永远比挖若干没有水的浅井学到的更多。所以,学习,就要深入骨髓地学。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不怕慢,就怕钻。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挖出一口口有水的深井,做一个真正的有心人,我们就不怕自己学不好,也不怕自己笨。钻得深,才是硬道理。

学知识一定求深,就像孔子学琴一样,虽是学琴,却是在读懂乐曲作者的心。如果我们学习,学到孔子这样,明、彻、透这种境界,真是无人能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贵在用心!用心读懂自己,用心读懂别人,用心读懂这个美妙的世界。

关于中学的散文6:校园那棵凤凰树

文/王茂平

夏日的那务中学,最为壮观、最令人惊艳的风景线当数南区综合楼前、运动场旁的那棵苍劲葱蓊、婆娑起舞、花团锦簇、热烈如火的风凰树。

凤凰树,之所以有这美名,我想是与她婀娜多姿的体态,与她火凤凰般的艳丽的花儿分不开的。初夏,其他花草树木大都花期已过,可她却以火一般的激情,以诗一般的美丽绽放出热烈的花来。你看满树都是花,偶见一些嫩绿、鲜绿衬托其间。花儿一簇簇、火红红的,像天空中燃烧着一朵朵、一片片、一团团的云霞,活像《西游记》中描摹的火焰山。每当路人从侧旁经过,那驻足率、回头率比之棒小伙遇到美人儿还要高。不少画家、摄影爱好者往往远道赶来,左描右摄,真可谓爱不释手、“爱不惜卷”。

这里原本有凤凰树两棵,挺立于综合楼大门的两侧。看到这两棵美丽的树,往往使人想起宾馆门前那两位身穿艳装丽服的礼仪小姐,对人总是报以甜甜的笑。她们或是姐妹树,或是夫妻树。依我看来,似后者多一点。她们枝桠交错,爱意绵绵;她们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东侧那棵高大挺拔,枝叶茂盛,一展雄性的风采;西侧那棵盘曲状呈s型,苍虬多筋的枝干向外斜伸,尔后又似龙头般挺起,一展母性的身姿。可令人遗憾的是,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扩建运动场,接着又拆除南区旧教学楼,改建综合楼。施工期间无意中人为的伤害,包括水泥浆的渗漏,使那棵雄性的凤凰树英年早逝。我们无不为之哀叹惋惜!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一年暮春时节还是光秃秃的,初夏她仍以超常的生命的极限绽放出满树的灿烂才作罢。这使我们彻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深刻意蕴。而西侧那棵,经受同样的劫难,她仍以顽强的意志与毅力跟恶劣的环境作斗争,节哀顺变,独自撑起清凉的华盖,一如既往地为那中人遮挡太阳,一如既往地为校园增添色彩。

这棵母性的凤凰树,枝繁叶茂,树冠二百多平方米,是鸟儿蝉儿的乐园,也是蜜蜂蝴蝶的天堂。尤其春夏,蝉儿鸟儿比我们起得还早,“知了,知了”此起彼伏,“喳喳,喳喳”响得脆,闹得欢,好像要与学校播放的晨操节拍韵律一比高下。小鸟在树上嬉戏,有时还在枝桠上筑巢,生儿育女呢。凤凰树开花时节,肥胖的蜜蜂伏在花瓣上,嘤嘤嗡嗡嘤嘤。成双结对的蝴蝶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卿卿我我卿卿。这种树,花虽然开得灿,开得美,可她决不像夜来香那样浓郁,而是发出脉脉的清香,给人一种难以言传的惬意。节假日,或每天课余饭后,人们吃饱喝足之余,三五成群驻足这里侃大山,享受着习习清风,享受着一荫诱人的清凉。盛夏时节,烈日暴晒,屋内活像一个大蒸笼,运动场上的水泥板滚烫滚烫的,唯有大门口这棵母性的凤凰树,撑开遮天的巨伞,洒落一地阴凉,让满身暑热的人门在其怀抱里憩息逍遥。早上或傍晚,还有疯狂英语的学子,在这里高声朗读……

别看这棵凤凰树如此葱茏,如此朝气蓬勃,可却是一位老那中了。她是学校的拓荒者,是历史的见证人。岁月的轮回,让人们见证了生命的奇迹。其实,她是一块活化石,目睹了校园历史的变迁,见证了那中人艰苦创业的甜酸苦辣,品尝了严谨治校的春华秋实,遍览了学校上演的一出出悲喜剧。你看那躯干,满是是皱纹,一棱棱、一凸凸的,犹如年逾花甲的老人患了静脉曲张的下肢。据悉,她建校初期就落户这里了,与学校年龄不相上下。依她如今的长势,她哪里肯服老呢?可谓老当益壮,大有曹孟德笔下伏枥的老骥,暮年烈士的胸襟志向呢?仅此一点,就无异于那中的老一辈了。

这棵母性的凤凰树,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垂青,还在于她首先是一棵神了的树。她是南海观音菩萨的化身,是地地道道的那中人的保护神。每天目送芸芸众生来来往往,不管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她像位千手观音,无数枝干舒展前伸,用一双双殷实的臂膀,将校园与她的“子民”紧紧地拥入怀里,苛护有加。枝桠虽脆(鉴于风景树的质地),但她却不会损伤钟爱她的人。据一位校友说,十多年前他和两位顽童攀爬这棵凤凰树,而他不小心从八九米的高枝上掉下来,居然一点皮外伤都没有。更令人称奇的是,二00六年学校综合楼将要竣工,工人们在砍脚手架时,由于一时疏忽,脚手架一下子排山倒海般地倾砸下来,几位在上面作业的工人也随之摔了下来,眼看流血事件就要发生;可凤凰树的枝桠却将他们托住,使之稳坐高枝上,避免了一场大事故的发生,一时传为佳话。事后,包工头及那得以再生的工人,为了报恩,摆供三牲茶酒,三跪九叩予以奠祭,虔诚之至。说其神,还有另一层意思,至今传为美谈:每年花的多少,绚烂与否,往往与该年的教学质量成正比。大家不会忘记吧,一九八八、一九八九和二00二年这三年吧,我市三个中考状元就长在这棵凤凰树千簇万簇的花儿里,近三年高考的辉煌成绩也长在这灿烂的凤凰花里。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彼此之间根本没啥瓜葛,可几十年来,事实却这么巧合了,真的。

凤凰树如此予人以美的生活,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鲜有为之泼墨的,他们笔下只有“岁寒三友”,只有白杨、银杏,只有荷花、菊花,难道公平吗?因了这个缘故,我这支拙笨的笔,才如此不自量力,讴歌这凤凰树,从而讴歌我们那中培育人、教育人的母性的胸怀,讴歌那中人顽强拼搏的精神。

校园那棵凤凰树啊……

关于中学的散文7:有一种花叫大丽花

文/军中雨巷

他和她在同一所中学任教,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且都担任着班主任,那年学校组织老师去海滨过夏令营,一个夏蝉鸣叫的季节,美丽的椰子树下,悠闲的沙滩上,还有那火一样的烈日,构成了他们共同的凉爽回忆,他清面一色的脸上架一幅眼镜,显得儒雅而又温婉,她一袭披肩的长发,在海风中的吹拂下,散发着动人而迷人的香味儿,回来后,他们开始了热烈而单纯的恋爱,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与多情,表达的方式也较为简单,每天下课,他总会习惯性站在教室门口等她一起。

放寒假了,他带着她回老家去见父母,家住在农村门前是有一小院子,院内种了一些花草,凌霜傲雪的梅花正竞相绽放着,沁人的花香扑鼻而来,还有一丛丛中她连名都叫不上的花,花瓣呈白红相间,如白玉石中嵌着的一纹纹红玛瑙,妖娆非凡,她微笑着问他,这是什么花啊?他说这花象征着大方、富丽,叫大丽花。好好听的名啊,很喜欢啊,于是他摘了一朵送给她,她把花捧在手中脸蛋映映红扑扑的,看上去比花儿更美。

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她,喜欢农村的那份田园与宁静,当然更喜欢他一家人的那份朴实与热情,还有大丽花的那份柔美与妖娆,婚礼是在城市办的,并不是很隆重但很热烈,两人载着幸福之舟终于启航了,正驶向温馨的港湾。拥有了家的他们,向他提出要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花,而且一定要种他家院内的那种大丽花,他遂回老家移了几株回来,种在阳台的盆内,他她的精心浇灌与培育,花儿跟棵小树苗似的,窜得很高,那年春节了她想象着满阳台的花开四射,可高大的花枝却无声无息,她疑惑地问他,是不是在城市水土不服,影响了它的花期啊,他笑着对她说,大丽花一般要2年后才会开花,她笑了笑,原来是这样啊,她还像以前一样精心地培育它,浇水、透光、还有就是对它笑。

第二年春节时,她挺着个大肚子,每天他都千叮咛万嘱咐她要十分小心,她也满口应着,可对于花儿还是那么辛勤地浇灌着,花儿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能感受到,她想等自己的宝宝出生后就能看到那一朵朵花了,因为它是富丽的象征,这份期待从开始种花时就有了,他也很喜欢这花,小时候过年花开时,父亲总会摘一朵送给母亲,在那个羞于表情达意的年代,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他想好了,等花开了每年也摘几朵送给她,希望她能像花儿一样幸福快乐。

第三年春节时,大丽花终于吐蕾抽花了,一朵朵姹紫嫣红,惹得邻居好生羡慕,为他们的新年也增添了喜悦与祝福,大大的花冠,一如她当年在他老家一样的,甚至比那时还要美,整个阳台都被装点得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像当年一样他摘下一朵送给她,一家三口在喜庆的日子里,感受着如花儿般幸福的生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阳台上种的花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由原来的一种变成四五种,可他们还是独爱那一朵,因为他和她的相遇充满着花儿般的诗意与多情。

他们如花儿般幸福的生活,连老天都妒嫉了,可爱的女儿五岁时,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原本可爱的家庭因此被蒙上一层阴云,学校的师生知道后,纷纷向他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天早晨,学生们都会送来一束大丽花,花瓣上还带着雨露,女儿说,看着那些花儿,心里很温暖开心,最后女儿走的时候面带着笑容,就如那一朵朵绽放的大丽花一样。

后来,她把家中的大丽花搬了一些到学校,种在了学校的大花坛内,几年后,学校内开满了娇艳妩媚的花儿,令人心醉,她说美不能孤芳自赏,要大家一起欣赏,一起感知它的美,那才是大美,真美。

关于中学的散文8:生命中的美好和精致

文/何红雨

中学时候,于文字,亦是有着一些迷醉的。

那时候,喜欢看些风花雪月的文字。亦或者,是喜欢一些分外优美的语句。

迷恋琼瑶,亦沉醉三毛。

喜欢琼瑶营造出来的一些唯美意境。即使,那场爱情的最后,会是哀伤和疼痛,亦会觉得自然而妥帖。

羡慕三毛。她是那样特立独行的女子。叛逆且总是尊重于自我的内心。从不情愿妥协于任何人任何事。她漂泊放逐着自己,及至许多年,也及至遥远的撒哈拉大沙漠。

那时候,正处于人生最为美好的那段年华。青春,乖张,叛逆,甚或也幻想。

然而,及至我的人生大幕,亦差不多算是才刚刚拉开了的些微的一点点。

会因为姐姐哥哥的几句气话,而离家出走。

不再回来,真的。谁让他们不够包容理解亦宠爱我呢?

亦会因为父母的几句狠话而拒绝吃饭。甚至,一两天都在绝食。那是对他们的一种挑衅。不妥协,就是不妥协。

亦幻想过一些奇特的场景和经历。

比如,幻想一场唯美动人的爱情。最好,那爱情中的我们,是无限执着的,彼此亦爱得极深,深入骨髓。而那样的爱,亦只能用惊天动地、不离不弃或是刻骨铭心来形容了。有天,我们亦会挣脱掉眼前的世俗,逃离开来,及至遥远的,我们自己非常想去的地方……

而那些年,又愈加地迷恋起文字。喜欢兀自地瞎写一些东西。心里面埋藏着的,不可告人的,或是兀自情愿陶醉沉溺着的一些东西。

也会有段时间,极其地喜欢一些叠字。比如恍恍惚惚、沉沉醉醉、欢欢喜喜、怅怅惘惘、昏昏沉沉、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叮叮咚咚、曲曲折折、朝朝暮暮……那个时候,总是觉得这些叠字呀,确实美好到极致的。

亦并不懂得生活其实是有着怎样的艰难和挫折的。

在后来的人生历练中,我渐次懂得,有些叛逆、有些幻想、甚至有些逃离,终究只能算做是一场你精神上的梦幻罢了。

于是,后来的生命中,我仍旧写字。但,却已经不再那么自我和幼稚。

因为,我终于知道,生命于我们每个人呀,都是一种必需的修炼和磨难,有些事情,你必得经历和感知以后,才能懂得和体悟。

而即使那些文字,曾经分外迷恋的文字呀,亦是如此。

所以,我愈加懂得了生命之中的许多美好和精致。并且,我会以文字表达的方式,珍藏起它们,亦会让它们,放出无比璀璨绚烂的光芒,在以后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里。

关于中学的散文9:从自然中学哲理

文/周倩

走进自然,享有无限风光;亲近自然,领悟生命真谛;师法自然;感悟人生道理。

草的哲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草的坚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只有那青翠可人的绿外套;没有百合的亭亭玉立,没有玫瑰的阿娜多娇,只有默默的无人知晓。这是草告诉我要在平凡中做人,在坚强中长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草告诉我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

叶的哲理

叶,朴实自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叶的无私奉献精神。“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叶的坚持,虽然干了,依旧红艳。同时,也是叶教会我坚强、执着。更重要的是,它也教会我在平凡中生活,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一片叶就是一个整体,叶虽落了,但是它已经把所有的一切给了别人。同时,叶子飘落离开大树,也是向人一样离开母体。一样的叶子终究要离开大树,一样的人也要适应社会。

竹的哲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竹子告诉我的执着,坚韧不拔。他让我懂得只要执着不变,下一站就是我要的天堂。同时,竹更显得清雅。陶渊明“识迷途其为远,觉今是而昨非,”竹傲然挺拔,他告诉我做人是要堂堂正正,挺直腰杆。竹一节一节地生长,又教会我人生的进步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师法自然,从自然中感悟真谛,从自然中学习人生道理。

关于中学的散文10:与书法同行

文/熊国宇

中学时代,在我迷茫而无所适从之时,是什么给了我前行的力量?是书法。它不仅让我沉醉其中,并丰富了我的文化底蕴。

我从小便对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感兴趣。无论是国画还是古筝,它们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仿佛蕴含着浓浓的诗意,即使我知之不多却深深地沉醉其中。而对书法,更是情有独钟。

与书法同行一段时日后,我对之更加有了兴趣,慢慢意识到对待每一个字,都要像照顾一个啼哭的孩子一般,要不急不躁,细心面对。在一停一顿中培养闲情雅致,在一转一折中发现古韵美感。几次流畅地运笔,几个遒劲的停顿,一个正楷汉字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几个字在梦幻的呓语中排列组合,一首诗就呈现出来了,别提那个时候有多高兴、多自豪。

书法的陪伴让我了解到许多古文化魅力,受到文化的熏陶。虽然我还不能到达“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水平,但许多诗词已在我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书写。无论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还是“拟把疏狂图一醉”的豪放苏轼,抑或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南唐后主李煜,他们的诗词都在我的笔下熠熠生辉。我书写时不再把它单纯地看作一首诗,每首诗都是一幅或悲凉或壮美的图画。无论看到的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伤,还是“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离愁别绪,它们都寄托了诗人最真切的情感,我都尽量在错落有致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

以前我性子较急,有了书法相伴,我在笔锋转折中学会沉着静思、遇事冷静。书法真的带给了我许多许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