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独处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独处的文章1:独处小屋
文/静雯庐主
她独处于一间小屋,确切地说,是一幢富丽堂皇的办公大楼五层的一间小屋。
那阵子,她的那间小屋门庭若市。或因为主人的秀丽灵慧或因为小屋的清雅温婉,故常有一群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女聚会于此。海阔天空地聊侃,聊到兴奋激动忘乎所以时,有人冲下楼奔上衔买来酒菜,酒助语势,难免有高声时,邻居曾不止一次地发出警告。推窗而望,户外已静寂一片,溶溶夜色浸透着秋月的丝丝凉意,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那小屋的诱惑实在太大,挡不住的欢快在第二天晚上又重复出现了。
后来,单位盖了宿舍,她的邻居相继从办公楼搬走了。她是单身,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的单元房自然没她的份。从此,人们的言行更为放肆。她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朋友,谢绝了过分的喧哗,谢绝了过热的光芒。屋内一直有一曲田园诗般的旋律在回荡。再后来,这群朋友有了各自的对象,来的人不齐了,零零落落、隔三岔五地。而她的变化却不大,我偶尔从那幢大楼下经过,抬眼望见的仍是窗台上孤独凄迷的几盆吊兰和迎春花。
花落花开,朋友们逐个成家。每次喝喜酒算是大团圆的日子。那些将要进入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的朋友感慨万端地回眸过去,把一种既激动又无奈的情绪散布开来。当我们为她设计未来时,她却微笑地说外地有个单位来联系借用她,考虑了良久,允诺了。毕竟我们只能给她温暖而不能为她驱逐孤寂。我这么想。
她走了,走在潮润润的春天。潇潇春雨使大地变得松软而富有弹性,发出一种潮湿的芬芳。我们不停地忙着忙那,筑垒自己的小巢,孵哺自己的后代。忙中偷闲,几个朋友找了个小酒店聚餐一顿,怀旧中总忘不了她那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小屋。话题由屋转移到人,猜测、想象中包含着祈祷。自她走后,我们就一直在等待和期盼着。
尽善尽美,从来都蕴蓄于殷殷的等待和期盼中。
一个到她去的城市出差的机会轮到了我。白天的差事乱纷纷地占据了我的时间,而晚上则静幽幽地,我便给她挂电话。她听到我的声音便涌出了一股喜悦。在一条充满情侣的林荫道上,她很抱歉地说无法带我看看她住的地方,就因为同室女伴的男友几乎成了屋子的主人,她倒有了流离失所的感觉。
我玩笑地说:“你把朋友带去,不就机会均等了吗?”
“你来扮演这角色,我觉得极合适的。”尽管也是笑谈,可她的眸子闪烁出一种难以捉摸的诡魅。
“敢吗?”她这话音虽轻,却重重地咂在我的心里。
破釜沉舟。一路上,我们讨论着这事的结局。果然,那屋里的两双眼睛发出极惊讶的问号,盯了我们足足十分钟,最后认定我俩的交往程度已绝对到了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时,才很不情愿地把小屋让给我们。末了,那女伴丢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外面的世界很精采。”
她笑了,笑得很开心,我第一次见她处在小屋里这么轻松。她很随意地靠在床上,两手一叉垫在脑后,似乎有一种惬意在身体里渗透。突然,她一咕碌起身,从柜里搬出一大堆食品,还一瓶有葡萄酒。我借着酒兴,问:你还没有找到朋友?
“你难道不是我的朋友吗?”她在散漫状态下仍不失灵慧。
“我说的是特指而不是泛指。”我补充说明并加重了语气。
她回避了这个话题,打开音响,一首田园交响曲的旋律在小屋里弥漫,平稳恬静、宁和幽远。月光柔和地洒了进来,让想象蒙上一层袅袅飘动的轻纱,一切都变得抒情起来。我也把心头上的很多问号撇开,专心致志地陶醉于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的意境……
时光荏苒,两年过去了。她又回到了我们的城市里,神情有些疲惫,连笑意都显出勉强。她似乎看出我们的疑惑,说那地方虽好,但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小屋。就因为这,她又回来了,重新住进了那间属于她的小屋。这话听来很玄奥,我总觉得她那神情传递出一种难以逃避的无奈。
一个冷雨敲窗的傍晚,我们去看她。她寂静地朝窗外凝视着,那有大片雾化的水气在蔓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抹浓了广不可及的青灰色。我们把热情很高的葡萄酒倒进透明的高脚杯中,但人们说话的热情度数却降低了,往日那亢奋、激昂的气氛少了。世故地谈论着物价房价入托调资等不可逃避的话题,有人也对她说出了极现实的话:“你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了,再这么拖下去,别人要说闲话的。”
她像被乱飞的子弹击中,思忖了很久,挤出几个字:“我会找的。”目光狠狠扫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别勉强自己。说这话时,我的心情很复杂,因为从我的视角发现了她的眼角有那近看很晶莹远看很朦胧的液体。
从此,她的那间小屋常常是黝黑而深邃的。有关她的传闻骤增,这些传闻对一个未出嫁的姑娘是不利的。我们拚命为她申辩,可别人有板有眼的说法,加重了我们心里那难以诠解的疑惑。
我们选择了中秋月夜去串门,这是个祈望的日子。她口里含着酸甜的话梅站在门口,微笑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屋里缭绕着那曲我们熟悉的田园旋律。“你一直呆在屋里?”我们被她的平静搅得方寸大乱。
她说小屋比月亮更动情,更能体解人意。
坐了好一阵,直到大家认为月明星稀该散伙时,才有人吞吞吐吐问起那些传闻的真伪。
她的唇边掠过一丝冰冷的笑,“你们相信吗?”
我们面面相觑。
“我对传闻没有兴趣。可我一直想不通,人干吗都非得过相同的生活而容不得不同的生活存在呢?难道我没有结婚就伤害他人妨碍社会?连你们也用这么世俗的目光衡量人生。要知道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
这下,轮到我们被准确的子弹击中了。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则太关注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总用一把传统的尺子去丈量别人。主观上似乎是出于好心,但客观上却极残忍地伤害了别人。而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周围反而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数月之后,她邀请我们。那间小屋里插着好多鲜花,一股清新的春意快乐地荡漾。她喜形于色地告诉我们:省城需要人,一家单位要调她去,她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但提了个条件,需要一间小屋。对方也爽快地接受了。
我环顾小屋,这个孤寂中留给她深深依恋的地方,突然觉得这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温暖。尽管前程难卜,但她过去和眼前的幸福就在于有这么一方可以独立支配、挡风遮雨的圣地,一片可供自己渲泄情绪、慰籍人生的温馨。
一下子,那久违的欢乐回来了。我们举起酒杯,郑重其事地祝愿她也祝愿自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永远拥有!
关于独处的文章2:有一种享受叫独处
文/九满
我喜欢独处。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一个人,不必刻意,不用伪装,无需穿戴整齐,不必去表演微笑和亲和;不用去按时吃饭,甚至不用去洗脸。总之,一切按时按点的东西都不必去想,一切不喜欢的东西都不必去说,一切做给别人看的东西也不必去做,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由的人。
一个人,信步走向大自然,畅游在青山碧水之中,没有目的,无须理由,跟随迷茫的脚步,任意东西;跑几步,跳几下,弯腰踢腿,扭脖子,尽情地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无拘无束,如同置身某个隐秘的世外;很奢侈地一个人独自路过一片田野,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同样很奢侈的拥有天空无边的广袤无垠,并惬意地享受着这一过程带给自己的舒适。
在融融洒洒的阳光的沐浴下,或端坐于石凳上,或卧躺在大树下,采个最舒适的姿势。一本书,一瓶水,一边享受阳光带给自己的温暖,一边在文字的洗涤下,让心灵的小舟在书海里天马行空般自由地游走;抑或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盯着一片落叶沉思,看一树白兰花绽放,看阳光一缕缕爬上白兰树,又慢慢地从枝叶的缝隙间一点点洒落,把我浑身上下照得暖洋洋的,照得我昏昏欲睡,那样子就像一只老花猫。
兴之所至,可以吟首诗自己欣赏,可以哼支曲自己陶醉,也可以想想亲朋好友温馨的笑脸,任思绪或远或近慢慢地漾逸,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细细品味这其中的快乐与忧伤。也可以洗耳恭听音乐大师为我演奏的美妙旋律,微闭双目,让自己成为一节空灵的竹箫,用音乐来诠释我对浪漫的渴求……
倦了,站起来,顺着河堤慢慢地走,淡蓝色的河面上闪烁的浅浅波纹会让我无比放松,看着河边的芦苇随风飘摇,和着青绿的草芽、萌动的花朵共一张一合的呼吸,心里就像是注入了一股激情之水,让生命的枝丫绽放出新绿,任思绪如轻柔的蝶儿在天地间漫舞翩飞。
夜幕降临,星星在天空闪烁着、舞动着,我回到大路上,来到游人如织的地方。静静地站在那里,痴痴地望着远方的夜景,呆呆地看着路灯下的行人。这些经过身边的人,即使戴着光环的人,也同样被遮蔽在大自然的美妙里。想想,不出几十年,这些人,包括我,将无一例外地化作尘土,但是,河流还在,从河边上看到的星空还在。想到这些,我感到喜悦,一种永恒的感觉模模糊糊地爬遍全身。而我受到过的委屈,或正在承受的虚无,也将化为尘土。我仿佛置身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宁的美妙世界里,一个幸福可以绵延到地老天荒的童话里。
抬头看看天空,上弦月。美丽的月牙挂在天边的感觉,更是让我内心平静。我喜欢十五的圆月,更喜欢它月初的样子。我喜欢上弦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充满希望,看到上弦月我总能感觉到一股新生的力量在努力地成长着、丰腴着,因为它骨子里盼望着自己成为圆月,成为满月。但是,它不急不躁,让时间发挥着作用,然后向满月进军。与此同时,有了光,它就发出来,有了缺陷它就露出来,丰满时不自骄,残缺时不懊恼。悄悄的来,又悄悄的去,全不在乎人们的褒贬评说,总是在茫茫夜空独来独往,并将它的皓皓清辉洒向人间大地,无私地献出它的光华、它的魂魄、它的博大的无边无际的柔和之光。
我想,那弯弯的柔柔的月儿咋就不学一学太阳,总是我行我素,高视阔步,横行天宇?又为何不像满天星斗,你亮了强了,我就暗了弱了,你落下,我就趁机跳将出来,眨巴着诡秘的眼睛,显一显自家能耐?但我的月儿啊,偏就坚持自己的选择,为了这夜的光明,不仅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精魄,而且从不因艰难而绕道,坚定地运行在朗朗乾坤!
一阵阵晚风有节奏地吹来,又吹去,河边的树木发出舒适的声响,它们让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凉爽与清醒。这美妙的夜晚,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这个时候,我一个人享受着独处那微妙的轻松和快意。
我似乎懂了,独处,是思想与情感漫无边际去遨游的一种感受,是远离喧嚣获得安静,是暂时离开朋友的谈笑,收起他们带给我的欢乐,是心灵自由地深呼吸不受任何干扰的一个过程。不避讳什么,也不受外部世界的打扰和影响,就像一只被放空的热气球,慢慢升空,越飘越高。可以放飞思想,尽情遐想;可以打开尘封的记忆,让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游戈,任由内心的洪流决堤。原本不被自己注意的素,抑或意外鲜明起来,可以发现更多生活之美、自然之趣和自我潜力尚未挖掘的空间。慢慢的,内心会沉淀一些东西,同时也去掉一些琐碎的形式性的毫无实际意义的"废物".一个个关键性的决策,一项项绝无仅有的创造,也许就在这短暂的空白里萌生。
我喜欢这种难得的独处,留给自己一个广阔的世界。
关于独处的文章3:能独处善分享
文/王国梁
作家村上春树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也罢,我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
独处如饮佳酿,其中妙处只有自己懂。我觉得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审视生活、反省自己和享受孤独的能力。独处的时候,直面自己,直面内心,可以用最舒服的状态来面对自己,所以最放松、最自由。有的人在这种放松和自由中,思想得以丰满,灵性得以释放,因而会有非同寻常的收获。
而有的人缺乏独处的能力,他们害怕独处。每当独自一个人时,他们就会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一个人的世界等同于一座孤城,寂寞苍凉。如果不与谁说上几句话,他们会觉得自己成了哑巴,一切都静下来对他们来说是快要窒息的氛围。我觉得,其实这种人最孤独,他们害怕面对自己的孤独,所以拼命用热闹和喧嚣来掩饰。他们喜欢高朋满座,喜欢笑语喧哗,但盛宴之后的落寞却让他们无法承受,所以他们宁愿用一场又一场的喧嚣来塞满生活。
人还是需要独处能力的,既能欣赏繁花满枝,又能欣赏落红满地,能承受繁华也能享受孤独。没有享受过孤独,人就永远只是世界的附属品,随波浮沉,人云亦云,而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和独立思想。
诗人济慈说:一个人,看着一朵花慢慢地开放,是一生最大的幸福。独处之妙,需要一个人细细体会。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为了自己的信仰,28岁时来到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他在那里住了两年,过着劳动与学习的生活。隐居瓦尔登湖期间,梭罗在湖水、森林、月光、鸟鸣的世界里,静静地思索着人类应该有的生存状态。梭罗说:人在孤身一人的时候是最不孤独的,因为只有在这时候他才获得一种大自在。梭罗在独处的岁月里,创作了《瓦尔登湖》等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作品。
我以为,其实独处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人群,融入世界。比如梭罗,他在独处中创作,是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传递他的思想,与人们分享他的所思所感。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完全脱离他人。古人隐居山林只是远离官场,并未脱离人群。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的陪伴。所以,我们能独处,也要善分享。美丽的风景,如果你一人独享,就会觉得逊色许多。独特的思想,如果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分享,你一定会感到更快乐。我们终究是社会的一分子,需要融入人群,很多事物和情感都需要有人来分享。
作家在独处中默默创作,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然后用作品与读者交流,这也是分享的一种方式。思想的火花闪烁出来,灵动的思维跳跃出来,一定有与人分享的欲望。如果无人分享,再好的作品也形同枯木,无法焕发生机。作家深谙这样的道理,无人分享的思想只是转瞬即逝的浮光掠影,而有人分享,一切就可以落地生根了。
凡俗生活也是如此,没有人可以绝对独处,独处只是为了短暂停歇,以便更好地重新进入人群。独处是一种能力,分享也是一种能力。当你品尝一道美味的菜肴时,当你看到绝美的风景时,当你听到一首堪称天籁之音的曲子时,都会有与人分享的欲望。有人分享,一份快乐就会变成几份,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既有独处的能力,又善于与人分享,如此,人生才算得上完整。
关于独处的文章4:自由地独处
文/潘姝苗
每天行色匆匆,步履沉重,在尘世里忙碌,挤公交、开会、加班、赶材料,“慢”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我几乎无暇停住脚步去看一朵开得心动的花,无法对一本心仪的书投入专心致志的阅读。
苏东坡《赏心十六事》曰:行舟夜话濯足看山,闲行微笑闻钟吹箫,晨兴茗香午倦藤枕,汲泉烹茶抚琴知音……等等乐事恍如世外,令人身未动心已远。可能正是因为他的精神自足、出类拔萃,才使其宁愿引退归隐。而今,人们所处的时代正由慢变快,网络寸步天涯,光影穿越时空,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为衡量自己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看《出彩中国人》青春励志,精彩又无奈,颇觉得一个人的运气就在三位达人手心攥着,大有几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世故可玩味。识人用材,真的是在几米舞台,花十几分钟,用两次评判就可以搞得定吗?还是朱清时教授不玩假,他说成功的最大因素是机遇。没有机遇,再怎样都不行。
莫言说,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往独来。“只有独往独来,才有可能冷眼旁观。只有冷眼旁观,才有可能洞察世态人情。只有洞察世态人情,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小说或者别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探求真理之路,必要一步一步历经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的艰难疑虑,才得偿“又一村”所愿的明亮豁达。“说他人不如说自己,写人事不如写心情。”沈从文后期不再写作而去研究文物,是为了少些是非,是无可奈何的孤独。
“与尚未写成的书单独相处,就是仍然处在人类的最初睡眠中。就是这样。也是与仍然荒芜的写作单独相处。”是杜拉斯描述的《写作》。孤独好比写作一样,永远没有参照,它仿佛刚出世,独特得让人不可思议。
有多远的路呢?相见不得见,山一程水一程。有多久的思念?时间不依不饶,无始无终,不给我们答案。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生活是什么?是七天一周的轮回,还是四季更迭的流转;是衣食住行的循环,还是生老病死的牵绊。我们能够独坐寂寂一隅,看春花秋月,万物会逢,也可以行走千山万水,任凭静动相宜,天涯转眼咫尺。
叔本华认为:幸福莫过于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他说:“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有的孤独像高不可攀的艺术品,遥不可及,不能碰触。正如古代帝王称自己为“寡人”、“孤”、“朕”,既是显示尊严高贵,也在突现“只有一个”的差别。撇开阶级制度、等级命运不说,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是让心寻觅到原初的、与自己本性相符的平和宁静。
不可否认,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关于独处的文章5: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文/净静
纵观古今,成大事者,往往靠的就是一个“守”字。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和别人打交道,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与别人沟通交流。
比如朋友间的闲聊、职场上的沟通、饭桌上的交谈…… 与人相处,懂得说话的分寸,真的很重要。
朋友晓晓,跟我讲了公司里发生的一件事。
她说,公司有一位老员工,业务能力比较出众,同事都很喜欢向他请教,总监也很看好他,有意想提拔他为经理。
但是有一天,这位老员工和同事发生了一点小摩擦。本来双方各退一步,事情就能解决了。可谁知,那位老员工依然嘴上不饶人,硬要和对方理论一番,证明对方是错的。 最后,同事低头让步,给他道了歉。
但老员工还是愤愤不平,没忍住吼了一句:“你给我记好了,如果我当上经理,你再犯这种错误就收拾东西走人。”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同事都愣住了。而这一切,也被总监看在眼里。在最后的考核里,虽然老员工表现很出色,但还是被淘汰了。
晓晓说,这件事给她上了一堂课,让她明白了:与人相处,要懂得说话的分寸,不给对方留余地,其实也是在断绝自己的后路。
为人处世,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守好自己的嘴,除了能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人活一世,最难的,莫过于在遭受外界诱惑时,仍能保持一颗简单真诚的心,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
有些人,害怕被别人排挤,所以没有坚持好初心,选择了随波逐流; 有些人,为了急功近利,所以埋没了自己的良心;有些人,为了贪小便宜,所以没有守好自己的诚信,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但到最后,往往输的,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他们忘记了,独处时,守好自己的心,才能真正守好自己的人生。
很喜欢一句话: “坚守原则,就是要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潜藏着的良心,竭尽所能让我们自己的人生问心无愧。”
做人,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心,成为一个有良心、有善心、有诚信的人。
身边有一位朋友,是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她认识的人中很多都愿意和她交心;和她有工作来往的人,也都对她放心,称赞她是一个靠谱的人。
我打趣着问她,为什么你的人格魅力那么高呢?
她看着我,诚恳地说道:“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守好规矩,做好本分,做到这些,你自然就会和我一样成为讨人欢喜的人了。”
看过一句话:“想要当一位君子,就要学会心口如一,既能守住自己的心,也要管好自己的嘴。”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不是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也不是能力非凡、勤劳能干,而是能够守好规矩。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俗话有云:心中有戒,行有所止,要学会律己、慎言、慎行。
守好了自己的原则,才能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一路奔向美好。
关于独处的文章6:静坐心湖边,让生命淡然
文/我很窘迫
独处,是一种真实的美丽。独处时,静美、温馨,随之而来:独处时,贫穷也富有,寂寞也温柔。漫步水边,感受一份清灵;默闻花香,聆听一声鸟鸣;捧一品香茗,在难得的宁静中,去自然中解读生活,放逐心灵;让自己成为一只空灵的竹箫,用音乐来诠释对浪漫的渴求。独处,让生命豁达,让生命淡然,让生命成为美丽的真实。
---- 巴山夜雨
静坐心湖边,把身心默默放逐自然。燃一缕心香,品一盏香茗,听一曲琴音,醉一段幽香的文字!夜色依旧,放飞一只青鸟在岸边的枝头摇曳;豁然明朗的心情,在静谧的天空散落!在岁月的怀抱里,寻找生命的厚度,缘分的深浅!一段旋律娓娓道来,就像一盏醇香的酒,在心湖上缓缓划出一波一波的路,渐行渐远!
静坐心湖边,让灵魂轻轻穿越红尘。今夜,心像一朵素雅的莲,开在碧水盈盈的湖畔;今夜,心像一片殷红的枫叶,飘落在落絮纷飞的心暇;今夜,心像一朵淡雅的梅花轻轻印在洁白的信笺。我是一粒浮沙,飘落在你的心海;我是一缕烟尘,萦绕在你的心际;我是一缕飞絮,飞入到你的梦境。相约入梦,挥动轻纱,一起与灵魂共舞!
静坐心湖边,将思绪淡淡沉寂心底。每个人心上都有一扇窗。有的开着窗,心是亮的;有的关着窗,白天也是黑夜。在阳光中或是在黑暗里,取觉于是否找到了心窗的钥匙,是否把窗打开;拒绝风雨就拒绝阳光,远离伤害却遗失真诚。打开心窗,让友善坦诚温暖的阳光进来;打开心窗,以一颗柔软谦卑的心,便能透过薄雾朦胧,看到五彩缤纷的远景。
静坐心湖边,把岁月刻在路上,感悟着、铭记着。在平淡的岁月里寒窗夜读,崖下栖心,无来无去;在平静的生活中箫中妙韵,枯木寻溪,漫步畅想。一回首就是一个光阴的故事,一抬眼便是一汪清澈的世界。与灵动的自然唏嘘,坐观风云;与纠结的心灵对话,豁达悠闲;在岁月的深处轻点一支红烛,让烛影摇红,守候着一份澄明的心境!
心湖常常因泪而涟漪、荡漾。一滴泪,从眼眶明澈的溢出,便完成了一个炽热的歌唱。无论是谁,只要你选择了生活,便在心底或者脸上选择了眼泪。眼泪,并非脆弱,它能感悟生命,凝聚坚强。它是人生中深刻而惬意的体味,是生活中冷艳而华美的色彩。爱的深浅,泪知;泪的深浅,心知。泪,让世界清晰到模糊;心,在这一刻变得清澈明晰!
其实,生命是一场聚散,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知相恨,终究曲终人散,众鸟归林;生命是一场戏,我们倾尽所有时间精力、真心真情、欢笑泪水去演绎,终究要落幕;生活是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飞速流淌的是年年岁岁的欢悦与感伤。
守望静静的心湖,用诚心去拥抱生活。你会发现淡淡的生活很纯,淡淡的花很鲜,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微笑很醇,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忧愁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
守望静静的心湖,用真心去拥抱生命。我们才能活出一份洒脱、一份从容、一份轻松!让我们永葆一个清滑净透的灵魂,始终微笑着善待生命,享受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雪雨中,默默感受生命的悠长,让心境淡然,让生命淡然!
关于独处的文章7:独处时光
文/马亚伟
周国平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一个人在深沉的夜里沉思,一个人听着音乐发呆,一个人在阳光下清点往事,一个人捧一杯香茗静享安宁,一个人品读诗书与众多有趣的心灵对话,一个人去寻找诗和远方……每个人都应该腾出一点时间给自己。诗人济慈说:“一个人,看着一朵花慢慢地开放,是自己一生极大的幸福。”独处有味是清欢,无法真正体会独处的美妙,是生活的一大缺憾。一个不善于独处的人,他的生活是喧嚣杂乱和空洞贫瘠的,他的生命也缺乏深度和广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处是一种修行。而独处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人群。独处好比是停泊,停泊是为了更好地远航。
梭罗是一个能够享受独处的人,他说:“人在孤身一人的时候是不孤独的,因为只有在这时候他才能获得一种大自在;只有在这时候,他才使流浪在众人之中的我回到他真正的家。”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他在那里过了两年的独处生活,他在湖水、森林、月光、鸟鸣的世界里,静静地思索人类应该有的生存状态。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瓦尔登湖》等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作品。结束隐居生活之后,梭罗回归人群,向人们传递他的思想。独处,让梭罗的思想沉淀、整合、升华。再次融入人群之后,他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共鸣。
很少有人愿意一辈子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人是群居动物,融入人群是我们的本能。古人隐居田园山林,只是与喧嚣红尘隔绝,并没有与人隔绝。陶渊明归隐田园后,还会与农民一起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普通人独处,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人群。独处的时光,是生活中一个个安宁的港湾,让心灵放松,让精神愉悦。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在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我们在喧嚣中抽身而出,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躲在红尘之外看自己、看生活、看人生,是难得的清醒时刻。人在独处之时,能抖落掉满心的尘埃,直面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人应该在独处时多做反省,不断完善自己。君子慎独,独处时也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独处,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宅在家中,正好留给自己一段时间,清空心灵,回归本心。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如果总是一路狂奔的状态,总是在人海喧嚣中沉浮,容易忘了人生的初衷,心变得浮躁,想停也停不下来。独处,也是一种心灵回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暂时关掉电脑、手机,暂时切断与他人的联系,停下来独处,等灵魂跟上来。这样的时候,你才能明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会明白该以何种姿态面对世界。既能欣赏春光烂漫,又能欣赏冬之寂寥;既能享受盛宴欢聚的热闹,又能享受繁华落幕的清冷。一切都是风景,一切都是人生。独处,让你读懂自己。
不浪费独处的时光,提升与沉淀自己,当你再次融入人群时,一定是个全新的自己,冷静、通达、和善、宽容,能够让自己愉悦,也能让别人愉悦。
关于独处的文章8: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文/轻轻走来
1
独处,闲居,时下最难得的消遣,这样的闲暇,多么的美。
俗世是真的可以暂时抛开的。一周七日,五日养活俗世的工作,工作之余,绝对不想工作事,这是最起码的标准,虽则,通常加班,但我还是保持了那样的原则,八小时之外的界限分得很清。
多年前,我的同事的不知晓我喜读书写字的,近年我的“名气”实在太大,无奈地被“红杏出墙”。
心有所属的人,特别是女人,情性不是常人所能理解和懂得的,也无需那样的理解和懂得。把活命的工作做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一月两三千的工资就行了,这也是我的本分。事业于我,很遥远,因为我天生的没有野心,虽则我向往像野风一样自由。
2
橘子又红了呐。
近日作了很多的打油诗,有古典的味道,很有意思。有些情绪无法一个人自圆其说,只能假装那是凭空想象的一场恋爱。在许多陌生的场景里看到许多熟悉的人攒动,内心的焦灼和悲哀,谁能体会?
橘子红了就让它红呗。
我盼望的山野呵,我朝思暮想的时辰,我揣想千万遍的重逢,最终将由谁来成全?
不放弃,希望永远都在。
3
糟蹋的时光太多了,错过的光阴,虽然不能赎回,但亡羊补牢,永远都为时不晚。
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温习,也没什么不好意思,于我,相反地,很实用。我是多么的激动,竟然出现年少般读书的激情和热忱。我这个人别无长久,唯一能让自己放心的就是坚韧。我骨子里的韧性,连母亲都不曾了解,她生了我的身,却不一定相信她的女儿有一颗顽强的,向善的心,这样的的心,对同读书一样的实用。
我清楚我喜欢什么。我不迷离传说,但我要成为自己的传说。
蓄积薄发,隐忍,沉淀,坚守,这些关键词,绝对不能浮现于意象,它们以后盾的姿势,陪衬、支持着我的未来。是的,未来。
4
每一件事,每一段人生之路,都必须得有一个理性的交代。
我和她之间的交代,已经与月圆之夜给呈现了。那些野草,那些野花,那些野火,那些野风,在这个秋天,全部沉沦为一座坟茔,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虚拟这座坟茔,尘埃最终落定,是祸是福,我不能预测,我只知道我必须做出这样的抉择,否则,我不能安然继续我的日子。
这世间,她是第二个享受这样待遇的人。流年似水,他说,他果真老了么?是的,他老了,老得不敢于我联络。但我坚信,我一直在他心底,从未离开,从未走失。
臧天朔的《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幸福,请你离开我。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这里,可以言表此刻的意思。
离开,是我和她最贴切的交代。或许以后,我会经常回首,想起我们的从前,那都仅仅是从前,不可复制的从前。染了墨迹的白纸,无论怎样的澄清,污点,永远都在。遗憾,或许是这个世间另类的完美。
关于独处的文章9:学会独处
文/冯玲东
有次偶然早起,经过校园的树林时,看到十几个学生在里面,有的坐在石凳上沉思不语,有的来回踱步思考着什么,也有手持书本专心致志的阅读者。道路左侧,来往成群的人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欢乐喧嚣与寂静无声、成双入对与形单影只,虽说各有各的风景,但我还是认为后者更为醉人。细细想来,两年中,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独处。
印象中,中学的校园里,大家都是结伴而行,我总是和好友形影不离,连上厕所都要一起去,尽管晚自习不在一个班,但放学后都会等待对方。有次放学后,怎么也等不到好友的身影,便一个人走出教学楼。我背着书包,闷闷不乐地低头走着,数着地上的格子砖,突然遇到一摊水,水中倒映着天空的形态。一抬头,望见因下雨而格外清澈的天空。晚霞露出最后一丝羞涩映衬出天边一抹红,内心独处的不悦,被沿路的风景一点点抹去。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一个人的风景也很特别,那些因为结伴同行被忽视的鲜花云朵,其实也是一道美丽的景色。
独处可以让自己去更好地思考,当空间里只有你的时候,要学会和自己对话。
高二文理分班时,我没能和好友分在一个班级。有次下课,我刚出教室,见她匆忙地从台阶上往下跑,跑到我的面前,爬在我的肩上哭了起来,听她抽泣半天才得知原因。原来她自己在新环境中无法适应,被同学欺负了,也不敢说什么。看着她委屈的样子,好笑又心疼。新的环境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不善于融入新集体、抗拒重新建立新的关系网,成为我们倍感孤独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大学后,我加入了四五个社团,忙忙碌碌的我在舍友回宿舍休息时,常会独自一人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享受一下片刻的孤独。去年冬至,一大早就开始忙着社团的各种事情,直忙到晚上开完会,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食堂,看见大妈用板子写着冬至饺子的时候,才想起今天是冬至,便要了一碗酸汤猪肉饺子,当升起的热气迷住双眼的瞬间,不知从何而来的委屈偷袭进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拿着筷子的手抖动着,眼泪一颗颗滚落下来。吃完回宿舍的路上,我拨通了在外地上大学好友的电话,聊天当中得知她竟一人在咖啡厅修片。我惊讶于她的变化,挂电话前,她说:“ 一个人其实也挺好,它能让人静下心来做想做的事,其实,学会独处也很快乐。”
曾经,我总怕被孤立,被排斥,尽力融入每一个并不知是否适合我的圈子,用尽一切力气来维护每一段不知是否值得的友情。而时间像是一张滤网,慢慢地帮我过滤掉许多无效的社交,留下来三五好友,却让我分外知足。
人们在群体中总是保持着距离感和分寸感,而当你在独处时,才会发现自己真实的样子,不用刻意地去收敛,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不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只需去展现自己喜欢的样子。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琐碎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自己。学会独处,才能看到更值得留恋的东西。
学会独处,享受孤独。
关于独处的文章10:享受独处
文/郭润生
人一旦退休,离开曾经繁忙的工作岗位,相应地由于工作建立起关系的朋友也越来越少,靠权力和地位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消失,朋友圈越来越小,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的陆续离世,相伴同行的人会越来越少,孤独和寂寞不可避免会随之而来,陪伴你我左右。有些人受不了这种孤独和寂寞,感觉人生越老越没有什么意义,从内心深处开始感受到风烛残年的残酷。反之,也有些人善于享受独处,善于享受孤独和寂寞给自己带来的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自在,善于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深情呼唤,善于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战胜了自己,赢得了生命的辉煌,这是大彻大悟之人。
其实,孤独和寂寞没有什么不好,它给我们创造了心灵的平静,给我们排除了外界的纷扰喧嚣,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自由和精神的上愉悦。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当然,耐得住寂寞并不是排斥朋友,排斥热闹。人是群居动物,喜欢热闹,人老了仍然需要朋友,需要心与心的交流,但是绝对不是刻意而为。只有离开岗位无职无权后仍然还和你保持联系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只有无所求无所欲,能志趣相投、“三观”一致、能传播正能量的人,能够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伸出手来相助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我们老年人都要学会独处,都要学会享受这份难得的独处时光。在这静能养心安神、静能生慧增值的时光里,与时间共舞,与生命相伴,与岁月赛跑,不辜负夕阳无限好的美好季节,让生命活出应有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