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读书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读书的散文1:在阳台上读书

文/高维生

来到北碚几天,客居在“美翠佳园”小区,感觉不稳定,找不到原来读书习惯的地方。

下午晴天,将餐桌椅子搬到阳台,摆上熨衣服的架子,移来塑料方凳,两条腿搭在上面。我背朝阳台外面,身后是一座二十多层高的米黄色居民楼,在楼的缝隙间,看到远处的缙云山。我往左面侧头,是一片开阔的地方,望到缙云山起伏的山脉,犹如一条趴卧的龙。白天不下雨,出了一点阳光,风比往日大。

我泡一壶茶,摆在熨衣服的架子上,继续读《历史、神话与民族志》。这本书是我从山东带来的,来时带了一箱子的书,其中一部分,只好让妻子快递过来。这几天,我将心绪调整过来,熟悉周围的环境,准备佛多妈妈的创作。

阳台上风大,吹在身上有秋天的意识,刺激阅读兴趣。当我端杯喝水,发现时间过去一个小时,一壶茶变成凉的,将电煲重新插电,重新烧水。眺望缙云山。狮子峰和塔尖,终于冲破雨雾的围困,露出本来的面貌,我在盘算,那一天登山头,去拜访威武的狮子峰。

阳台未封闭,感受不到空间窄小的压迫。刚来时,堆满乱箱子,瓶子和杂物。我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打扫,这里将是重要的活动区域。楼前有一家“寄北大酒店”,取自于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前面的马路叫云华路,往西的路头是横卧的缙云山,往东是去缙云广场。站在阳台上,看到583公交车,直接开到江边。星期天的时候,我和高淳海坐这路车,去江边赶大集,又一次看到嘉陵江。

风从阳台上穿过,无任何东西阻挡。雨势稍大,被风卷进来。清晨我第一件事,就是拉开滑动门,感受清爽的风吹拂,迎接新的一天。站在阳台上,向缙云山眺去,目光被晨风打扮得精神,脱开我的身体,向山中自由地奔去。

三点多钟,天色暗下来,碎雨从天空飘落,不大工夫,阴湿的云雾驾着风轮,迅速将缙云山围起来,湿雾填满山谷。小风将雨吹进阳台上,淋在身上丝丝凉意,把北方人干燥的记忆,洇得一片潮湿。书中在讲人与神的关系,古时的少数民族如何崇拜天地,现实中我和雨,又一次相互接触。来到重庆不过几天,下了几场雨,却记不清楚,雨对于我是了解重庆生活的切入点。

我合上书,历史凝固在书中,历史与神话安静下来。调转椅子,面对缙云山,雨和湿雾缠绕,辨不清山峰和起伏的山脉,多了一份神秘。缙云山如同大调色盘,用时间的画笔,把自然的风雨挤兑一起,调制出个性的色彩,在大地上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听雨读书喝茶,观望雨雾中的缙云山,什么烦杂的事情不会想,情感是自由的。我穿着拖鞋,不需要刻意地修饰自己,面对山野,人恢复真实,因为它以宽广的胸怀迎接你。

我喜欢上缙云山,特别是有雨多雾的日子,它送给人太多的想象,也那么真诚呼唤,让一颗世俗的心变得单纯。人在人群中,必须带上变脸的面具,去应酬社会,也为了保护自己。但在大自然面前,这种包装变得苍白无力,只有真诚的朝拜。

我找到了读书的地方,也让自己身心得到修炼。

关于读书的散文2:读书随想

文/陈顶云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如果是一位农村妇女在读书,恰恰被你碰见了,你会怎么想?我老公的堂哥是位老师,他来我家串门,恰恰就看见我歪在沙发上读书。他看了看书名,是世界名着《百年孤独》,又看看我,笑了,说,我没事经常在村里转悠,就没看见一个读书的,今天算是看见了,而且还是一个农村妇女!

这句话乍听有逻辑问题,一千多口人的村庄难道就没有一个读书的?细咂摸,他说的还真有道理,抛开学生们不说,就说在家种地的,娱乐有电视电脑,快捷方便还容量大。外出打工的,闲暇时,每个人都抱着智能手机在玩儿,随心随意。听他一说,我在村里溜了一圈儿,确实没有看见一个读书的。

其实我是地道的农民,平时种地,闲暇打工,阴雨天或者晚上,看看书,写写小说,充实而惬意。

通过读书,每逢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我会举一反三地去处理,心胸开阔了很多。

邻居在我垫的沟壑里种了菜,绿意盎然。虽然是他的墙西,但那是我出钱出力垫的土,我本来想让他再补偿我几车土的,毕竟曾经花了好几百块呢。但一设想,如果他同意了很好,如果他勉强答应给钱给土啥的,就怕以后看见我们,心里有疙瘩吧?我索性就劝老公,为了能出门看到笑脸,为了每天能有个好的心情,咱们就舍了这股财吧。如今好几年过去了,我和众邻居们关系很好,互通有无。正炒着菜,没酱油了可以借。谁家炒个野菜啥的,满大街送。谁家樱桃熟了,不用通报,上树就摘。以前很别扭的邻里关系,在我的带动下,其乐融融。

多读书多写作还能结交天下文友,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位同省的文友,知道我想买一本小说选,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给我网购来了,收到的时候,惊喜莫名!有两位北京和浙江的姐妹,听说我在偏远的山区没有书读,一下子给我邮寄来一箱书。捧着一本本带着朋友真情的书籍,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温馨地萦绕在心头!

有位伟人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开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国家提倡全民读书,我也打算身体力行。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中来,我就经常给庄邻们讲书里的故事和笑话还有生活常识,他们一看我讲,都洗耳恭听,说我是老人经,什么都懂。我说是在书里看的,如果你们想看,我有。

有很多年轻人知道我有藏书,每隔不长时间就来借一回,弄得我都没有书看了。

我发动的全民读书虽然给我带来了一些麻烦,但看看爱读书的他们,我终于有了同伴,能一起讨论书里的事情,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惟愿我的父老乡亲们爱上读书!就像我过年时贴的对联一样: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关于读书的散文3:读书,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文/殷海平

三月过去了,我读了四本书,还有无数朋友圈的碎片,以及公众号、微博、电子书的前几页,内心有惨烈的愧疚感。都说强身健体是顶要紧的本钱,但我觉得读书,也是另一项顶要紧的本钱,因为这会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我们头脑的引路者,它会带着你畅游历史,知晓许多你所好奇的“为什么”,找到你内心充实的答案。因为这种知识的补给,你会在做很多事,面对比自己棒的人时,一样有笃定的从容,和淡然自信的气质。

学历不高不可怕,可怕的是每天的生活,都是一种苟且与敷衍。没有任何新的收获,既掏空了你的岁月,又挖空了你的大脑,当你老去后,只剩下真正的躯壳。你看不到自己除了年龄以外,还有什么真正的成长。

而读书,却恰好可以让你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更多优秀的人或故事,你会学到很多不行千里路也一样能得到的人生感悟。

着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她小儿的信中写道:“读书,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这句最朴实的话,无不道出用功去读书,你才会因为优秀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就像我的父母那样,因为大字不识,他们除了做农民和苦力,他不能甩手说:“我还会写程序做策划。”因为他们没有读过这些书,也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只能选择不用读书就能完成的最基本的劳动。

越长大,我就越明白读书的重要。因为不读书,我们或许正躺在沙发上看泡沫剧;或许是三五朋友熬夜泡吧在KTV唱歌;或许逛购物网紧追各种促销;或许什么也不用干成天抱手机玩……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也不一定能让你走上人生巅峰,但一定可以让你优秀。你饱览了古书诗经,你读完了科普历史,你学完了专业课本,哪怕你看故事书读段子笑话……都不要紧,至少你还可以成为一个段子手,或是幽默风趣乐观向上的人。

你不会常常掉链子,面对孩子的“为什么”,只会“别烦我”;面对父母的“老年健康常识”,吞吐敷衍“别唠叨”;面对另一半的“情趣时尚浪漫”,只有看电影喝咖啡“懒得动”……读书,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跟天天吃饭、睡觉、玩手机,同等重要。

关于读书的散文4:读书是件安静的事

文/陈丹青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说我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是艺术家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

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二十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梵语和德语。逃亡香港时,日本人到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说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我读过的书,实在地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所有书教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确实,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应酬、谋生、作假,片刻的安静都是读书带来的。法国人蒙田有句话,大意是人类一切灾难在于人回到家还安静不下来。我很庆幸我没有变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安静不下来的人。这和我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读书有很大的关系。我对阅读充满感激。

关于读书的散文5:过年读书也是串门

文/赵柒斤

过年期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老家的村子响个不停;喜庆、热闹总无微不至地眷顾每个生命;务工归来的年轻人干脆把桌椅搬到阳光下玩起麻将或扑克,嘻嘻哈哈的叫喊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的“串门”脚步在门前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混杂声……年复一年,家乡人总热衷用这样异常热闹和无拘无束串门方式过年。而每年回老家过年,我给村里几位长辈拜年后便“躲进小楼成一统”,用读书这种隐身的方式去“串门”,竟然也感到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说到过年期间的阅读,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目之曰《梦华录》……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公元1147年除夕,别人忙着过年,孟元老却在为自己新书作序。然而,孟元老的“不通世故”不仅成就了一册国学经典,也吸引着一代代人自发地跟着他到宋朝“串门”。我在这个春节就随他感受了北宋首都开封除夕的热闹:“至除日……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而北宋京城老百姓更是将大年初一全民狂欢推向高潮:“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马行、潘楼街等,皆结彩棚……车马交驰……”如此热闹繁华场面与孟元老独自潜心作序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他过年期间的“孤独”,才使得我今天能轻松穿越到北宋京城“串门”。

清代名士沈三白也是一位非常喜欢“隐身串门”的人,他写的《浮生六记》虽然很薄,但读来却令人荡气回肠。他把自己的名字取名为“三白”是有深意的:一碟白萝卜、一碗白米饭、一撮盐。他对冬天、对节日生活的营造,总是充满一种自然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是一种暖色调、正能量,也极易让我缓缓走进了他“雪尽终南又放春,遥怜翠色对红尘”的世界。其实,古代许多文人传统节日期间不仅喜欢对酒当歌、描画春景,而且更爱用读书这种方式去串门。

当然,古人一直视读书为一大雅事。曾听过传说,古人于农历六月“晒书”,年尾(农历十二月)则“祭书”,即挑出藏书中的珍品,置于几案,供以鲜花醇酒,有的还点上香烛,再行叩拜之礼,口中念些“人吉书吉”、“书吉泽后”(意思是希望好书恩泽后代)之类的祝福语。“祭书”仪式一般还邀请好友前来,彼此品书披览、赋诗作画、唱和祝福、闹热一气。那么,为什么古人待书这般虔诚?

我想,古代知识分子一定发现了阅读的神奇和美妙。书虽然只运用了最简单的材料——文字,但却建构了最辉煌无限的大世界。每一部书都是一个时间隧道的入口,能让阅读者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无论那个世界是理论思辨的,还是风花雪月的;是风雅的唐宋诗词,还是健康的网络文学;无论是我国的明清小说,还是国外的经典名着。那里头有画、气味、声音、温度、质地,有各种情绪、各种思想、各种性格的人物,打开一本书,往往就像跨越时空到各种思维的作者家去隐身串门,不受时间约束地跟他们聊天。如此一来,亦自会在心中升起明媚的春天。

同时,我固执地认为,“阅读”的概念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隐身串门”的特性却始终不变。故而过年期间,对喜欢阅读的人而言,无论翻书还是点网,不仅是一次发现和探险之旅、一种延续文明的传承和绵延,一种对脑力劳动的尊重,更是一趟跨时空的结交诤友、增加文化素养、开阔视野的隐身串门。

关于读书的散文6:读书伴我成长

文/彭涵彧

伴着那淡淡的墨香味,我翻开了精致的书页。书,带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带我在文学的天空中飞翔,带我在科学的殿堂里寻幽。书,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俊杰;书,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

可爱的绿草地,高大的树木,欢快歌唱的鸟儿,淙淙流淌的小溪,美丽娇艳的花朵,还有那没有脑子的稻草人和缺少心的铁皮人……让我们一起去《绿野仙踪》里来一次奇幻的冒险吧!《绿野仙踪》里有我们少年儿童的世界,它的光彩和美丽带领着我们走进一个奇幻的王国,去认识一个个奇怪的伙伴。它让我们懂得了珍贵的友谊是需要历经磨难的。

“灰脑袋,灰脖子,盖满柔软绒毛的身体,黄色的脚和腿。”《吹小号的天鹅》这本书故事简单易懂,可它讲述的道理却让我们受益终身。路易斯,天生就没有一副好的嗓子,可是经过长期的努力,他终于唱出了自己的生命之歌。由此看来,即使是天生条件不好的人,经过努力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的。

神通广大、嫉恶如仇的孙悟空,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沙和尚,善良仁义、不辨是非的唐僧,组成了一个虽有磕磕碰碰,但目标始终如一的团队,与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展开了许多次激动人心、斗智斗勇的战斗。虽然一路上危机四伏,可四人团结一致,最终取得了真经。《西游记》这本书告诉我们,取经之路就是人生之路,取经之路坎坷不平,人生之路也是蜿蜒曲折。如果有一个精诚合作的团队,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许许多多的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收获。每次翻开一本书,我都会找到我想要的“真经”。在这寻找“真经”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一次次不同的感动。一次次感动,让我逐渐成长。

关于读书的散文7:读书的魅力

文/连民

小时候,我就喜爱书。据老人讲,在我只有二岁时,虽然不认识字,却抱着书一页一页装模作样的看。后来再大一点,便一边拿着书一边在雪地上写着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而自得其乐,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好笑。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全国正进行着一场所谓的“文化革命”运动,许多人都不读书了,有知识的人被称为臭老九,书籍自然便成为了垃圾,不被人重视。许多图书馆、阅览室关门了。有一次放学,路过父亲单位的图书馆,发现门的下面已经开裂,钻进去后发现书架已东倒西歪,书籍撂的到处都是。好在没有人看管,于是我便躺在书堆里,翻看着喜欢的书籍,那个惬意劲,别提有多高兴。之后,那里便成为了我下午放学之后读书的地方,连续几年的时间里,我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读书虽然好,但也有难为情的时候。记得那时家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只有油灯照明。后来有了电,大人怕费电,晚上也就早早让上床睡觉了。我是觉可以不睡,但书不可以不读。于是为了读书,我便钻进被窝后假装睡觉,可实际上在打着手电筒津津有味地读着自己喜爱的书。记得有一次看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书中描写年轻的高尔基怀着到大学学习的想法来到喀山,经历了种种挫折,使他很快明白了像他这样没有经济基础的人是无法实现读大学愿望的,于是他就到面包作坊里打工,并且接近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接受革命理论。由于他在《自由报》上发表揭露面包作坊老板谢苗诺夫剥削工人榨取利润的事,与谢苗诺夫发生了冲突,于是他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终于战胜了谢苗诺夫。工人们取得了胜利,但不久为了不失业就又妥协了,这使高尔基感到了失望。紧接着大学生的罢课也停止了,高尔基陷入空虚、失意之中。这时革命者罗马斯来看他,给他讲斗争没有失败、革命的种子正在发芽成长,又使高尔基重新鼓起了勇气。第二天早晨,高尔基跟着罗马斯乘船去乡村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三月的天气,伏尔加河刚刚解冻,当年轻的高尔基登上船,一轮太阳正冉冉升起,绚丽的阳光照亮了河水,波光粼粼。高尔基站在甲板上,船帆迎风飘起,向伏尔加河的下游驶去……读到这时,我的心中骤然充满了澎湃的激情和无穷的力量。

进入中学,读书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已经没有了封面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了我的挚爱。尽管书的大部分已破旧不堪,但我仍爱不释手。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坚强的战士、一个无畏的英雄。同时我也了解了俄罗斯大地,知道了西伯利亚的森林,特别是看到了坚强的保尔与清纯的冬妮娅的爱情……

进入大学后,我学的专业虽然是法律,但对文学的热爱依然难以割舍。有一次路过废品站,从一大堆乱纸中发现了一本《普希金诗集》,这令我如获至宝,立即花钱买了回来。我将已经破旧的封面进行了粘贴修补,每天带在身边,有空就拿出来读上一首,慢慢品味,好不惬意。同班一位男同学也是普希金迷,总是讨好我,目的就是想把书借去看几天。有一次放暑假,这位男同学见了我说,这次一定要把书借给他,因为家里要来重要的客人,后来问了半天才知道重要的客人是他表妹。难怪,在那个感情相对单一的年代里,在表妹面前能拿出一本《普希金诗集》显摆一番,当然是件很“高大上”的事,把表妹称为重要客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我也离不开这本心爱的书。最后经过讨价还价,俩人把诗集一分为二,一人一半。两个人都伴随着心爱的书,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

每当回忆起这一件件与书有关的往事,心中就泛起幸福的浪花。书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多少鼓舞人的力量。

然而,在电子阅读非常普及的今天,看到身边的许多年轻人整天捧着手机,沉湎在流水般的信息中不能自拔,心中不免生出许多的隐忧。在此,还是祝愿今天的青年朋友们,放下手机,捧起书吧,美好的阅读,会给你生命无穷的力量。

关于读书的散文8:书,伴我成长

文/杨璐

我爱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我爱读书,书可以让我陶冶情操;我爱读书,书是我的老师,可以教给我很多不懂的知识。

我原本是一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从小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的书本,从《格林童话》到《安徒生童话》,从《婴儿画报》到《幼儿画报》,可我从来就不想看,也不想读,读书多麻烦,不认识的字还要查字典呀。妈妈常说我缺乏读书主动性。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爱上读书了。

记得七岁那年的冬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亲戚家有一个跟我同龄的女孩,她看到我手里拿了一本《木偶奇遇记》,就前前后后撵着我想看我的书。这本书妈妈给我买了一年了,可是我连个开头都没有读呢。我看她想看,就随手递给了她,结果她再也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了,因为她一个中午都在看《木偶奇遇记》。回家的路上,妈妈说起了这件事情,村子里的大人们都去城里打工,孩子们虽然不缺吃穿,但是缺的正是这种精神食粮。这时我想自己真是幸福,拥有那么多的书,却一直让它们躺着睡大觉,我回去之后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读书,不能再浪费这些精神食粮了。

回到家以后,我先认真地读了《木偶奇遇记》,看完这本书,我心里辣辣的。我想我就好像那个淘气、顽皮、不爱学习的匹诺曹不知道珍惜学习的美好时光一样,不知道珍惜书本们,那可是知识宝库呀。不过,现在开始也不晚,我要像书中结尾的匹诺曹一样,做一个诚实、爱学习、爱读书的好孩子。

我又读了《少儿百科全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有一次,妈妈做饭的时候不小心锅里着火了,妈妈大叫了起来,我赶快跑过去,看到这种情景,我突然想到《少儿百科全书》中看到的妙计:只要没有氧气,火就无法燃烧。所以我赶快拿起旁边的锅盖盖到锅上,一眨眼的功夫,火就灭了。妈妈夸我能干,我的心里甜滋滋的,这可都是《少儿百科全书》的功劳呀。

尽管我看过电影版的《哈利波特》,可我还是让妈妈给我又买了一套书。密密麻麻的文字竟然没有让我看得头疼,因为我已经完全被书本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多么希望能成为哈利波特呀,那样我就可以用我的魔法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帮助很多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亲爱的老师们不就是用知识在培育我们,帮助我们吗?

我爱读书,读书使我成为了一个自信、睿智、开朗的人;读书让我变成了一个宽容、感恩、孝顺的女孩子。我现在只有八岁,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书,增长更多的知识,用我的知识来帮助更多的人。

关于读书的散文9:爱读书的玛尔珊

文/陶亚莹

草原上,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牛羊随处可见。咦,那一个蒙古包怎么那么破旧?旁边还有一位小姑娘呢!

原来,这个小女孩叫玛尔珊,她本来应该在学校读书的。可不知为何,母亲得了重病,一天晚上突然死去,牛、羊、猪、马也被人偷走了,玛尔珊爸爸又是个不知道节约的人,妻子死后更加挥霍无度,没多久便把积蓄全部用光了。玛尔珊为了维持这个家的生计,不得不放弃读书,回家干活。

这一天,晴空万里,遍地的喇叭花争奇斗艳,喜鹊也叫个不停,似乎预示着会有好事发生。突然,远方传来一声:“玛尔珊,有你的包裹!”玛尔珊停下手中的活,理了理头发,拍了拍衣裳说:“哎,来拿啦!”她从邮差阿拉格手中接过一个好大的包裹,也来不及说一声“谢谢”就急急忙忙跑回去了。她把包裹放在床上,就接着干活了。

到了晚上,玛尔珊打开一看,包裹里是两本书,更让她兴奋的是,这是同学们送给她的!“你在干什么呀,快睡觉,明天好干活!”爸爸大声喝道。玛尔珊不敢不听,她稍稍浏览了一下书本,看到了一只白色大雕,它看起来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玛尔珊不禁潸然泪下,她是多么渴望快乐和自由啊!

就这样,玛尔珊在悲伤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关于读书的散文10:读书——我的最爱

文/杨晏萌

书,犹如一个跳跃着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假如手头有书,我就会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来阅读。

每当置身于书籍,我就不能自拔,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遇到好书时,我会被它深深吸引,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假日的上午,妈妈有事出门,临走前叫我等水烧开了,关上煤气灶。我正在阅读一本《安徒生童话》。看着看着,我入了迷。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伤心,为聪明的汉斯高兴,为美人鱼深深地叹息,为拇指姑娘暗暗地叫好。真没想到,一本不起眼的书里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我贪婪地读着书中的每一个文字,简直与“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没有区别。结果,我光顾着读书,把烧水这事忘得一干二净。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看到被烧坏了的水壶,气得脸色发青,而我却置若罔闻。

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捧起书来,在书的海洋尽情遨游。书开阔了我的视野,我认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保尔·柯察金的钢铁一般的生命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淘气的小豆豆、神通广大并有七十二变化的孙悟空、机智聪明的鲁滨逊……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旦你真的坠入书海,你也会有同样的感受。书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宝藏,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能让你变得聪明,看书永远是我的最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