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文章

请欣赏父亲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父亲的文章1:父亲的酒壶

文/周天红

紫砂酒壶一直是我家的一件宝,更是父亲的心上之物。

很多时日的中午,父亲总喜欢把劳累了大半天的身体半躺半坐地放在门前的那张叽嘎作响的竹椅上,然后偶尔端起旁边小桌子上半碗酒,猛咂巴一口。任凭酒滴从嘴角间涌出,顺着脖子上有些苍老的股股青筋,像两颗晶莹的珍珠慢慢地滚下来。父亲仍旧微闭着双眼,似睡非睡,直到母亲把饭菜端上桌子。

父亲的酒是从墙角里那个紫砂酒壶里倒出来的。紫砂酒壶可有些年月了。据说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少说也有三五代人了。绕着酒壶有一对“二龙戏珠”的图案,蓝花花的,很精致。酒壶不大,一斤酒便能装得满满的。家里人都知道,酒壶和酒一样,都是父亲的命根儿。

父亲的紫砂酒壶被灌满,准是要请对门的李二叔来喝酒了。

父亲和李二叔是老伙计,在村口的那间私塾里,屁股蛋儿都被李二叔的父亲“李二老师”按在板凳上用竹片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虽说李二叔是个“拐子脚”,但在村子里可是出了名的“媒人”。经他牵线的男女娃娃,十有八九就成了。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在为二哥的婚事着急。二哥眼看就要三十出头了,女娃看了好几个,就是没人愿意嫁给他。父亲总是给李二叔拿人情:“老弟,那小子的那点事儿,你就再跑几趟吧!”李二叔抹了抹胡子上的酒滴,说了句,女娃倒是还有一个,观音嘴秦老三家的,身体扎实,人也还勤快,就是脸上有些“米筛花”麻子眼儿,不晓得二娃他看得上不?二哥在一旁笑了笑,赶紧把酒给李二叔满上。第二天,李二叔便传来了女娃家的消息,秦家是个干脆人,说只要“两铺两帐”的彩礼就愿意去镇上把手续办了。一家人便为二哥的彩礼忙活起来。就在这时,遇巧我又把一纸“录取通知书”拿进了家。两件好事儿,都得用钱,却让一家人发起愁来。

一天中午,父亲和往常一样坐在竹椅上。母亲却发现那紫砂酒壶灌得满满的,心里火起。“四处都等着花钱,你就知道往嘴里灌黄汤,家里的事儿还办不办?”家里几天来的火药桶就这样被点着了。父亲冲进屋和母亲大骂起来。骂声把整个屋子搅得烦躁极了。我走过去,提起那把紫砂酒壶,直往自己嘴里咕咚咕咚地灌。酒?原来,紫砂酒壶里装的全是水。我愣住了,呆呆地站在屋檐下,直感觉紫砂酒壶里水的冰凉。

父亲的紫砂酒壶再一次被酒灌得满满的,是在我第一次领到工资的时候。那天中午,我提着那把紫砂酒壶,一步一步地走出家门,来到村口的那个商店,打了一斤老白干。父亲抱着紫砂酒壶,像个孩子一样笑着对家里人说:满了,又满了。

我老家门前坝子边的草一年年地绿,又一年年地黄。那把竹椅靠背已经被父亲的汗水浸成了黄褐色,坐上去叽嘎响得厉害。父亲仍然喜欢坐在上面,半眯着眼,偶尔端起酒碗使劲地咂巴一口。在干完了一小半碗之后,他会接着去墙角里拿出紫砂酒壶倒上。只是每一次提起那把紫砂酒壶,他都要轻轻地摇一摇,再斜着眼往壶里瞧瞧,然后微微地笑一笑……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紫砂酒壶装酒,也装着父亲岁月的悲喜。父亲真的是饮酒呢,还是品味另一种人生。

父亲的文章2:杀年猪

文/桂烈兵

父亲昨晚打来电话,说今天家里杀年猪,问我可有空回去?言语中的惴惴让我很是惶恐,于是连忙应承下来。

村里现在只有几户人家了,房顶上,堆着积前两天的落雪,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从残壁中飞向树梢,让故园更显得颓败而荒凉。我早已在国庆节前装修好了新宅,可爸妈放不下老宅里的那十几只鸡鸭,更放不下哪口养了一年多的猪,其实,我知道,如果允许,爸妈就想一直在老宅里住着。老宅里,装满了他们这一辈子的温情和记忆,这个有些破败的老房子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家。

这几年,发现老了的母亲越来越象奶奶,哪个曾经的风风火火快言快语却总是有些生硬鲁莽的母亲,好像让时光磨平了所有的棱角,渐渐圆润平和,并无端的生长出对儿女的依恋来。父亲更显得沉默了,每次回来,他总是无言地坐在我身边听着我与母亲的交谈,再无声地准备好让我带回去的疏菜鸡蛋之类的,且一定要送我上车,待我登车而去的时候,总能看见他在路边伫立好久。

看见母亲就想起奶奶,现在的母亲就是奶奶的翻版,母亲年轻时一直忙着农活,好像没怎么照顾过我们,我们兄妹感受到的母爱是奶奶给予的,以至于奶奶有一次说母亲要学着怎么当一个母亲和长辈,母亲只是笑笑,却无改她一如既往的大大咧咧的性格。那时候的父母,更像是我的兄长和姐姐。

贫寒的农家,养猪是一份最重要的收入,但也是一件耗心劳力的辛苦活儿。奶奶一直养猪,多的时候,一年得养四五口。到了年关,卖一口,就有了我们的新衣服和年货,杀一口,就有了过年的肉食和我们来年的学费,“万瓢水千瓢糠”,奶奶一直念叨着这一句,万瓢水容易,千瓢糠可难,喂几口猪,猪食就成了难事,我打小就跟着奶奶到处打猪草,挖野菜,用一根小小的竹扁担挑着回来,奶奶烧起大锅,把猪草煮了,再放进一口大缸里,春天的油菜叶,夏天的鱼腥草,秋天的红薯藤以及冬天的萝卜叶,都是最好的,奶奶带着我一点一点的拾掇,几口猪也在这样的辛苦里长大。

其实奶奶怕养猪,我知道,并不是因为怕累怕脏。每每卖猪的时候,看着养了那么久的猪被牵走,她拿着哪根空荡荡的绳子,就像是呆了一样,一天甚至一连几天,都不说话,偶尔会流着泪叹息一声。等到杀年猪的那天,更是早早地躲开,去姑姑家呆上几天,她受不了这样的场景,尽管,在乡村,杀年猪有着节日一样的喜庆。回来以后,她总是说以后不养了,不能养了!

如今母亲也是一样,养猪的时候各种细心,堪比奶奶照料儿时的我们一样,今天杀年猪的时候躲了开去。我和妹妹们一直让她别养了,现在的日子不缺这点,何况,养猪算起来比买猪肉还要费钱,她总是笑着摇摇头,说得多了,蹦出一句,你们都不在家……

这一句让我脸红,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确实,这么多年,给过钱,买过吃的穿的喝的,似乎我也一直心安理得的自以为是孝顺,爸妈也一直康健,平时一个月能回来一趟,呆上一会说说话就不错了,往往是坐上半小时就急着走,从来没有认真地和二老聊聊天,在妈的眼中,养一口猪比几个儿女更能排谴心里的孤独了。劝不了,我只有苦笑着由她。

今天不错,妹妹一家子都来了,一家子在这个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冬日里提前团圆了,等屠夫把杀好的猪收拾停当,我们打扫完卫生,妈妈就回来了,看着空空的猪栏,望着一块块猪肉,她背着人抹抹泪开始做饭,我拿起手机招呼爸妈一家人拍了张全家福,那一刻,他俩的笑容最为灿烂。

下午,爸会去邻村的董叔家捉来一口猪仔,妈说,快过年了,那猪圈里不能空着,她还得养猪,生活还会继续。

父亲的文章3:父亲

文/史德营

三年了,总不忘在家里所经历的遭遇,我是个最不愿意在别人的粗暴之下过活的人,尤其是在我的父亲之下,我为此离家出走,如今,客车载着我重返家乡,禁不住想:家中的老父是否有了一些变化呢?

往事不堪回首。我初中没读完,母亲便过早地去世了。在这个没有母亲的家里,我默默地担起繁重的家务,那时我多想能得到父亲的宽容与慈爱,可得到的确实他粗暴和烦躁的眼神。有一次做饭,米饭糊在锅里了,他瞪着眼睛,狠狠地打了我一顿,他的烦躁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一锅饭,但自那以后,我更怕他而不敢见他了。后来,有件事一度改变了他的态度,我有对象了。那个开的姑娘使我变得美好,父亲看我的眼里常有一丝光亮。可不久,因为我家贫寒,姑娘流着泪离开了我。此后,父亲的脾气有一天天地坏起来,常无缘无故地朝我发火。我知道那都是因为家庭困难造成的,而我正是在那种情况下背着无奈与苦恼离开家的……

客车轻轻一顿,停下了。旅客的骚动将我从沉重的思绪中拉回,才发现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镇上的车站。站台上,一个瘦弱孤怜的老人直朝这边迟疑地望着,满怀着盼望。那不是我的父亲吗?他头发花白花白的,背比以前躬了许多。在出站口,他迈动那双不灵活的腿朝我奔过来,一把拉住我的手,此时,我悲喜交集,只觉得他粗硬的大手热乎乎的,那温热一直悄悄地传到我的心窝。父亲……

我的疑心是多余的。回家后,父亲格外疼我了,他让我好好呆在家里,什么活他总一个人揽着,还说:"你好久不干家务活了,你不习惯。"我便总是一个人看着父亲迈着不灵活的双脚,在家中忙碌。他有时还弄一些我从前最喜欢吃的东西,给我惊喜之余的丝丝感动。父亲把家中攒了很久的鸡蛋拿出来煮给我吃,那时家中唯一的鸡下的。他总说他不爱吃鸡蛋,边看我吃边说:"在外面瘦了,多吃点。"父亲的爱像暖流,时时涌上我的心头。

家里的冬天似乎来得较外面早,屋里早早地燃起了柴炉。我坐在父亲对面,凝望着红红的火苗,"爹,过完节,我就该走了。"毕竟,那并不太遥远的城市里有我三年的事业和爱情,说完,我凝望着几乎矮了我半个头的父亲,父亲沉默着,嘴角的皱纹动了动,但终于没有发声。"我有时间就请假回来看您……"我说不下去了,我也知道父亲的心情。

不觉中春节已过,我真的要走了。父亲坚持要送我到车站。在客车发动的刹那,耳边传来父亲的声音:"你走吧,我知道……"留不住你,多会儿想家了,就再请假回来……"父亲的话还没有说完,车已启动,父亲微微佝偻的身影在我的泪光中晃动……此后的日子,我总在想,这也许是沉默寡言的父亲一生中所说的最长的话吧!

父亲的文章4:父亲的剪报

文/谢汝平

父亲爱做剪报,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很多年。

想当年,父亲也是一位文艺青年,狂热地喜欢文学与美术,不仅经常写写诗歌散文,还爱画花鸟。父亲画的鸡鸭鹅等家禽简洁灵动,别具生趣,在家乡小有名气。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爱做剪报,一本散文,一本诗歌,还有一本是报纸上刊登的各类书画作品。父亲说,报纸不易保存,只有把自己喜爱的作品剪贴下来,才可以经常拿出来阅读,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增添生活乐趣。父亲的剪报本子是自己买的大白纸,那时候五分钱一张,一次买几张回来后裁好,用针线装订整齐,然后再把报纸上剪下来的文章或书画粘贴上去。父亲做这些总是很认真,他有一把精致的小剪刀,细心地沿着报纸版块边缘裁剪整齐,然后修剪一次,再涂上糨糊粘到剪报本上。每次粘贴之前,父亲还要计算版面尺寸大小,既要保持美观,又要不浪费纸张。剪报里每篇文章或书画作品下面,都有父亲写的读后感,有长有短,长的洋洋洒洒,短的寥寥数语,但都是心里的直接感受。到我上学时,父亲已经做了很多本剪报,等我能够读懂时,那些报上文章和父亲的读后感给了我很大帮助。

我长大爱上写作以后,父亲的剪报多了一本,那就是我的作品剪贴。这个剪报与其它不同的是,本子是父亲买的上好的笔记本,而非大白纸自己装订,且每页只有一篇文章,不管是三五行的小诗,还是数千言的小说,都是如此。每篇文章下面,父亲照例要写上自己的读后感,而且写得极为详细,从谋篇立意到遣词造句,从结构框架到标题设置,父亲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使我获益匪浅,能够在写作之路上越走越远。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进入了网络时代,各种报纸的电子版在网上都可以找到,也可以长期保存,但父亲还是喜欢做剪报,不同的是,他做起了电子剪报。父亲买了电脑,连了网络,还学习word和photoshop等软件,把报纸电子版裁减下来,然后重新粘贴排版。电子剪报美观方便,父亲不但加了漂亮的封面,编了目录,还点缀一些别致的插图,使每一页剪报都像是一幅艺术品。父亲仍然喜欢在剪报里写点评,有了电脑的帮助,父亲的点评写得愈发精彩,上次,我找了几篇替父亲投稿,先后都被报刊采用。

前次回家,看到父亲保存完好的一大箱子纸质剪报,以及电脑里保存的十几本电子剪报,我不禁百感交集。如果没有父亲这么多年的辛勤收集,不会有我现在的成绩;如果没有父亲这么多年的坚持不懈,也不会有他如今充实而幸福的晚年生活。

父亲的文章5:父亲的山茶

记忆里最怀念的便是山茶的花香了,淡淡的,像极了父亲沉默时身上的味道。

小时候,门前屋后的山上都种满了山茶树,一到清明节前后,山茶花开得满山遍野的,小小的花盘,白白的花瓣,微黄的花蕊,总是那么的不起眼,却一直安静地默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到黄昏,淡淡的山茶花香夹杂着那随着袅袅炊烟袭来的悠悠饭菜香,成了我小时代记忆里满满的牵挂。

除了山茶花香外,还让我牵挂的便是父亲的沉默了,父亲和山茶花一样,很不显眼但却默默散发着他对子女们的关爱。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乡,看着那满山遍野的山茶花泪流一地;多少次在街头店里,闻着那浓浓的茶香,贪婪地搜寻着父亲昔日的味道,到头来,却只是,满脸落寞地离开……

父亲是温婉的,温婉得如同那朵山茶花儿,永是不卑不亢的样子,对着风霜雪雨还能咧着嘴笑笑。在我们哥俩未出生以前,他的人生有很多悲剧,悲剧得悲剧都成了他很久以前的生活,父亲高考落榜后本可以当个民办教师,却为了初恋去学木匠,后来木匠手艺没学成,提亲的时候被人家女孩子的爸爸赶出了门,万般难过下去当了三年兵,好不容易退伍复员后,和几个战友合资办了个石灰厂,没过几年,场子倒了,欠了一屁股的债,父亲就躲在外面不敢回家,怕那些债主找到家里去。就在倔强的父亲终于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生命,后来还带来了两个孩子的欢笑,那女人,便是我妈,两个孩子,就是我们哥俩。

我一直没有好好地读过父亲,所以很纳闷面对我们哥俩这两个混世魔王,他是凭借怎样的修养才没有让握过刀枪的手拿起那让我们畏惧的棍棒,又是凭着怎样的智慧才引导着这极其反叛的两个儿子走上了人生的正途。父亲总是那样的沉默,吃饭的时候沉默,休息的时候沉默,在切不该沉默的时段沉默,沉默得我们哥俩都以为他好欺负,沉默得我们在心中把他潜移默化地稀释掉了,沉默得好多年我都未曾闻过他身上淡淡的山茶香。

我从来都是喜欢这山茶花香的,印象里只有一次讨厌过它那淡淡的清香味儿,那是我小学三年级时候的事儿了,从来都是双百的我突然幽默了一把,期末考语文数学双双沦陷,跳到及格线以下,为了兑现到学校拿成绩单之前在家里夸下的海口诺言,我借哥哥的钢笔篡改了成绩,从没想过回家后沉默如茶的他会一眼识“金”,也从没想到一向淡定的他那天为何会那样的不淡定,我才知道他的不淡定比他的沉默更为来得可怕,我整整一下午跪在了垃圾堆里,还得喝着赞美着他递过来的“香茶”!

现在离开父亲出外求学也有四年了吧,偶尔在电话里跟他谈及起当年的那件事儿,他竟然会和那天一样很不淡定,哈哈大笑起来。其实我明白,父亲是想让我知道做人要和山茶一样,不卑不亢,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就算不能光芒万丈,默默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正的清香,却也是一种畅快!

这时候,想必故乡的山茶花早谢了吧,山茶树是很少掉叶子的,它总是尽己所能把每一片叶子都牢牢聚拢在自己的周围,从不肯放弃;这让我想起远在故乡的父亲,如今他的两片叶子已经开始了各自的漂泊,他所有的心事只能和秋风去诉说,但我却知道,他那落寞的身姿一定浸泡过无数个刮风下雨的夜晚,他那孤单的愁容一定抚慰过无数杯淡淡的香茶,只是这香茶,儿子只能在梦里才能与您共享。

我一直都没有好好品茗过一杯茶,也一直没有好好地读过我那如山茶般的父亲,但朋友们却都说我身上留下了一股清清的淡淡的山茶味儿,我想,是时候了,是时候回次故乡,回到那棵山茶树下,认真地品一杯茶,好好地读一下父亲。

父亲的文章6:父亲捎来一片秋

文/刘卫

那个双休,我刚起床,就接到老家物流公司的电话,说有两大箱“亲情特产”送到了,就在楼下。

和快递大叔哼哧哼哧地把沉甸甸的泡沫箱扛进屋,听着久违的乡音,心里蓦然涌起了亲切感,叫快递大叔在家里坐坐。他揩着额头上的汗水,摆摆手,客气地说,不啦!还有七八家要送。他们公司实行的是“限时服务”呢!

妻子在客厅里仔细清理,满心欣喜,这是父亲捎来家乡丰盈一片秋:一扎扎泛着浅绿色还带着露珠的“泡豆角”,红彤彤圆润的西红柿,顶上开着小黄花带着刺儿的嫩黄瓜,纤巧椭圆形的青南瓜,紫色晶莹剔透的葡萄,黄橙橙的柿子,已经剥过皮的板栗米,胖胖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红薯,以及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酸枣儿。满满当当,分门别类码放在箱子格间里。可以看得出,父亲用了极大的心思,在秋日里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正陶醉入浓浓的亲情呵护里,没想到,父亲的电话接踵而至。他关切地问:“卫子,东西收到了吧?”我大声应道:“收到了,谢谢爸妈!”父亲在那头笑了,现在县城刚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很会招徕生意,服务细腻到位。像托运柿子等这样的“易碎商品”签了保价条款,而且还将收货人签收的适时信息用短信发到手机上。

父亲退休后,性格变柔,话特多,整个心思用在儿女身上。他在电话里絮叨,今年春上,房产商在县郊推出了一片“老年别墅”群。他在实地考察过,所谓“别墅”也就跟一般的民居差不多,单门独户带小院子,生活配套还算完善,但最吸引人的是各户配了一小块菜地,种啥都行。于是,父亲把位于县中心宽阔老宅卖了,贴了点钱,弄了一套。父亲是从农村考出来的中专生,从小对土地特别眷念。退休后,父亲身体尚可,能在这片菜园子里重施农艺,种菜权当是一种锻炼。现在的小区里,像他这样专心伺弄菜地的老人还有十几位呢!快递公司的车从县城出来,上高速,只需两个多小时即到。每托运一单收费五十元,好像有点贵。为了多装点东西,那些时令的板栗、柿子、枣子、红薯等都是跟山区的二叔预定的。

那一刻,我握电话的手有些颤抖,眼中潮湿,感觉家乡温暖和煦的金秋已在脑海里灵动。

又有多久没回家了?记不清楚。父亲捎来的东西给了我一个温馨的提醒。我当即决定,趁着国庆长假,带着妻女,开车回去,看望两老,欣赏父亲秋色浓郁硕果累累的菜园子,一家老小再去山区的二叔家,像我小时候一样,打板栗,挖红薯,摘枣子,看漫山遍野的红树林,与父母分享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愉悦时光。

父亲的文章7:父亲,我还记得……

父亲,您骑车趟过的乡间马路不知有多少条,或许您不必刻意记得哪一条。可是我只记住我家门前的那条马崖石公路。公路两边夹着小山,隔着水潭。周末,我会在最近的山坡或树林或水潭边轻轻地割草,那是我最情愿外出劳动的时间,那是我最好接近您的时刻。甚至沙哑的自行车链声、吱吱的车轮碾地而来的声音我都能清晰地听见,更无须您常用一串串清脆的铃声来开路。我会拼尽力气向您跑来,“爸,爸!”地喊个痛快,然后跟着您的车过塘坎,进家门,等着您翻开黑皮包,给我们(姊妹及小伙伴们)无限的喜悦:糖果、饼干、城里的蔬菜、水果……

父亲,您手把手教过书写的汉字有千千万,您不必记得哪一双笨撮的小手,可是我一直记得我那双握不紧铅笔的小手被您汗涔涔的有茧的大手握住写出了“大”、“山”、“人”,以及我笔画烦琐的名字。教我书写汉字多是在某些个周末,您从帮母亲赶农活的间隙中擦一把手上的泥土,摸一把额头的汗珠,就能在我的作业本上写出笔锋漂亮的字体。

父亲,您带过给我的书籍林林总总,您一定不记得您带给我的第一本书是《少年游击队》,可是我一直记得啊,怕怕地急急地读完它的感觉,让我一辈子亲近了文字,亲近了书籍。后来源源不断地,您每个周末和假期从黑皮包的糖果饼干里掏出《少年文艺》、《钟山》、《收获》《小说选刊》、中外名着、历史人物传记……对书的渴求让我对父亲、对周末、对黑皮包、对距离有了依恋、有了忧愁。

我还记得那天是您用自行车搭载了我的住校用品,送我上县城一中,途中您只说:一中好啊。您不说您在一中的辉煌历史,您曾是一中的高才生和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啊(在我离开一中的那年才从老班主任口中得知);您也不说对我有多大的期望和要求。您的关怀和温暖藏在周末的一锅红烧排骨里、一碗粉蒸肉里、一张电影票里、一本好书里,还有您回乡下和母亲团聚前留在城里书桌前的一张短短的字条里。您的命运是被您的朴实和叫真注定了的,老班主任告诉我说,您不识时务地反对当时的浮夸风,您升学时写《我最崇敬的一个人》,不写当时的英雄和领袖,却写了您真正崇敬的您身边的一个极普通的人,文采出众却落了榜。

落榜却不是您最终的命运。金子埋了也还有重新发光的机会。您一定不记得您自己创作的那几本小说集、几本绘画本了吧,那是您回到村里除了自学会计记帐,除了体力劳动之外的最生动的创作,据说或者还有音乐。我(们)偷享那些鲜活的文学和艺术,一次又一次的流连,直至偷丢了地方为止。忘不掉了啊,至今那些漂亮的字体,那些生动的故事,那些精细的图画还在我脑海里收藏。我工作后,还亲耳听有人夸过“您画的竹逼真到飞鸟都要争相去停歇”。您终于被推选到了县城,才智、踏实、吃苦耐劳被发挥了,可是艺术却渐渐沉默了……如果可以真有更好的选择,我宁愿您选择艺术!

而生活确实不都是艺术。生活的艰辛把您磨练得更加勤劳、勇敢和正直,您把热情和智慧献给了政府大院、县委大院、政协大院,而最后您的一个个子女都远离了大院。您没有责备过我们的不争不强,您唯一的责备是您自己,您说对我们的关怀不够……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高考落榜时您说的话:“努力了就好了。”

我还记得,我拿到中专录取通知书时,您说:“好啊,省重点呢!”

我还记得,我到公司上班前,您说“公司也好,离家近嘛!”

我做了部门财务工作,记得您说:“仔细点,谨慎啊!”

我嫁人了,记得您说:“家和万事兴。”

我生了孩子,记得您说:“健康、快乐对孩子比其他都重要。”

我话多了,记得您说:“言多必失哦!”

我和人强烈争执了,记得您说我“锋芒毕露了,蛮横了。”

……

您越来越长年纪了,话越来越多了。每次从您院子里出来,我记得您都会跟上来说道:“骑车的小心啊,开车的当心哪!”

我当然记得,44年来,我和您除了无数个周末的团聚,真正朝夕相处的就只是在我工作的头2--3年,那2、3年却正是我稚嫩的情感低谷期,我的任性和难过里饱含了您多少父辈的隐忍和疼惜,那是在迟了的时候我才体会到的……

父亲,我又记住了您那天说过的话:明年要陪母亲去西藏旅游!

您和母亲尽管健健康康地长寿吧,我还会记住您的许多许多……

父亲的文章8:母亲是静候的小站

文/雪樱

自从父亲离开人世后,他就很少再回家了,尤其是近些年。偶尔,他也会想起那个独自待在家里,孤单且寂寞的继母。

他6岁时,父亲以感情不和,和母亲离了婚,受到挫折的母亲很快就去世了。

而父亲又给他娶回了一个继母。继母比母亲年轻漂亮很多,会讨好父亲。这一切让他觉得,继母就是导致父母离婚乃至母亲死去的罪魁祸首,因此,他开始对继母充满了怨恨,尽管继母一直对他都很好。

一年后,继母生了一个漂亮的妹妹,他心中的怨恨更深了。虽然,逐渐长大的妹妹总是跟在他身后,甜甜地哥哥长哥哥短地叫,弹驱散不了他对继母的怨恨。

有一天,妹妹在和他一起玩耍的时候,不慎掉进了一个废弃的水井里,当时只要他开口叫人,妹妹是完全可以被救出来的。但,他迟疑了,心想,就让她在井里多喝几口水吧,然后再叫人把她救上来,好泄自己心头之恨。这么一想,他就先跑到一边玩去了,这一玩就把妹妹还在井里等人救的事给忘个精光了。等到继母问他,妹妹在哪里时,他才惊出一身冷汗。

面对妹妹紧闭的眼睛和僵硬的身体,继母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全然忘了责骂他,这让他一下子内疚了起来。

失去女儿的继母,一如既往地操持着家务,只是,对他既不太冷也不太热,他对继母亦是。他和继母,只有父亲在的时候,才会偶尔彼此说上几句不冷不热的话。

日子就在这种不冷不热的气氛中进行着。后来,他考上大学,走上社会,远离了父亲和继母。见得少了,自然也就不用在情感上顾虑太多。他想,只要父亲在,他和继母就不会有什么纠葛。

可没想到的是,父亲却突然患上了癌症,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正在往家里赶的路上。关于父亲临终前交代了些什么,他一点都不知道。办完父亲后事,同族的一个堂叔,把他拉到一边,说,你父亲死时最不放心的就是你继母,他说,自己在的时候,你看在他的面子上,待继母还可以,他这一走,就保不准……他知道父亲的意思,是要他待继母好一点。

为了让泉下的父亲心安,他也有意地向继母示好,更何况,他对继母也有很大的愧疚。虽然很少回去,但他也会隔三差五地给继母寄些钱,一年也会打上好几次电话,虽然通话很程序化、很简单,但毕竟都做过了。要不是这次公司临时派他南下出差,火车正好要在他家附近的一个小站停靠5分钟,他可能很难会想起这么多的往事。

小站越来越近了,他的心一下子敏感了起来。以前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带着继母早早地站在站台上等他;每次走时,丈亲和继母也同样会站在站台上,朝他使劲挥手。以前,他不在乎他们接送,尤其是继母。可今天不一样了,父亲没了,继母也不可能在。

他突然很想继母。继母也是母亲呀,继母在,他就不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儿……火车就在他的这种复杂思绪中,在小站戛然停下,他推开窗户,想朝外看看。

这是寒冬腊月的凌晨四五点,长长的站台上,除了执勤的铁路交警,没有一个人,显得冷清而寂静,这让他更加伤感,他与故乡匆匆相遇,却又是这般的凄凉冷清。没有熟悉的亲人,也没有阳光的喧哗。

他在心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打算将视线收回,可就在这时,他突然看见前面的站台上,来了一个推着流动售货车的老妇人,她一边推着车,一边挨个敲乘客的窗口,以此来兜售车上的食品,老妇人的头被一块厚实的毛巾包裹着,显得非常孱弱。因为没有戴手套,她推车的双手被冻得通红、发肿。

买东西的人很少,因此,那老妇人很快就来到他的窗口前,就在他和老妇人对视的一刹那,他惊呆了,她居然是自己的继母!她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她又是何时在小站当起了小商贩?

与此同时,继母也很快认出了他,她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我在这卖了四年多的货,天天想看我儿,今天,今天真看到了……

还没有等他回应继母的话,火车已经开始缓缓启动了,此时的继母也一下子慌了,不再说话,而是拼命地朝他手里塞矿泉水、饼干、鸭爪、方便面,一边塞,一边推着车跟着火车跑。

可火车还是跑起来,弱小的继母很快就被甩开了,再也看不见了。就在那一刹那,他所有的矜持和自尊,轰然倒塌——他把头伸出窗外,朝继母的方向,大声地喊着:“妈——妈!”

父亲的文章9:读懂父爱

文/陈俞伶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又十分严厉的人。他是一座威严耸立的大山,也是一本永远参不透,读不懂的书。

小时候,当我蹒跚学步之时,却总是跌到。而父亲只是在一旁看着,并不作声,也不许任何人搀我起来。摔得鼻青脸肿的我只能在一次次的哭喊与疼痛中爬起来,继续跌跌撞撞地向前走……

长大后,当遇到一道道难题时,我急得抓耳挠腮,想要求助于父亲,得到的也只有拒绝与批评。无奈之下,我只能自己绞尽脑汁,拼命思索。每当我参加一次次比赛,请求他与我一同前往,为我加油助阵时,他总是冷冷地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我没时间。”

对比其他女孩,看到她们在父亲的怀抱里撒娇,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阵苦涩。我曾一度怀疑:“我是他的亲生女儿吗?为什么他对我如此冷漠?”

终于,一切的不满,一切的委屈在我与父亲的争吵中爆发出来,我不顾一切地朝他大吼道:“从小到大,您帮过我吗?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您又付出过什么吗?别的孩子都是父亲心中的宝,而我呢?”父亲没说什么,而是转身走开了。我和他之间拉开了冷战,持久的沉默使昔日温暖的家变得格外冰冷。

终于有一天,父亲打破了沉默,与我进行了长谈。原来父亲不是不爱我,而是希望我更勇敢、更坚强。父亲的爱是一种更深沉、更隐秘的爱。“孩子,爸爸不是不爱你。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你知道:所有人都只能帮你一时,没有人可以帮你一世!”细细咀嚼父亲的话,回顾成长中的种种自己克服的困难,我的不满已一点点烟消云散。

现在,父亲的背渐渐驼了,岁月在他脸上也留下了痕迹。我也渐渐读懂了父爱:父亲的爱不是行动上的付出,而是对我内心品质的馈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