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文章

请欣赏尊重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尊重的文章1:接受善意 也是一种尊重

文/小希

邻居家的老太太,在房屋后面开垦了一块荒地,有吃不完的青菜,总是喜欢东家送,西家送。早上六七点,便听见她在门口喊:“小希,我摘了一些青菜,挺新鲜的,来送给你尝尝。”我起初过意不去,觉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该欠她的,总是推托,后来婆婆劝我:“她给的你就拿着吧,先收着,咱们以后想办法再还她,你推来推去,反而不容易处理邻里关系。”

想想确实是,老太太原来对我挺热情的,后来因为几次推托,她竟然见了我忽冷忽热了。那天,我买了一兜水果回家,在路上碰上她,随手拿出两个苹果,她竟然也摇手拒绝,我有些受伤。怎么样才能缓和我们的关系呢。得知老太太虽然家境不错,但她总是闲不住,喜欢捡些废品贴补家用。我突然间想到,我家里还有一些旧书报,反正是堆在那里无用,不如送给她。

利用周末时间,我特意清理了一大堆东西,跑到她家招呼她来我家拿,我说,这些东西堆在家里实在占地方,丢了又太可惜了,不如请您帮忙给处理掉,她看我说得诚恳,又因为它们价值并不大,就乐呵呵地接受了。

这之后,每每家里多出空纸箱、空瓶子,我就会集中在一起,趁她在家时交给她。她对我渐渐好了起来,在路上碰到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小希,小希”叫得亲热极了。她也总是回报我新鲜的蔬菜,有时候过来时我没开门,便把菜放在我家门口。我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也和老人家的子女亲如一家了,两家人常聚在一起吃饭、玩乐。有一次,婆婆突然病了,我们刚好外出,是她家孩子把我婆婆送到医院去的。对她一家,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我常常在接送孩子时,把她家那个正在念书的娃儿一同捎上,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是付出是快乐的。

学会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当别人真心想为你付出,你就顺从地接受好了。等过阵子,你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再回报她。邻里之间,有往才有来,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正需要这样的你来我往吗?你欠我一点情,我还你一点爱,欠了就还,还了又欠,在来来往往中增进感情。

接受别人的善意,这也是一种尊重。

尊重的文章2:接受的尊重

文/胡英军

下班后,我走进家门,发现客厅角落里有一堆东西,是自制面条等土特产。

这是谁送的?自从去年搬来城里后,我家就开始了“早上买菜中午吃”的日子,彻底告别了农家“粗粮”,这些东西一定是哪个亲戚送来的。

母亲向我介绍了它们的来源,原来是表叔来城里办事,给我们带了一些土特产。

听了母亲的话,我先是感到很开心,虽然现在与表叔家距离远了,但他并没有忘记我们,这么远还给我们带东西,这是心里有我们一家

啊!但随之我又有些担忧,表叔来城里办事,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需要爸爸帮忙啊?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如果是有所求,那礼物的性质可就变了。

我向母亲说出我的顾虑,母亲表示赞同。她说她也感觉表叔心里有事,但因为没见到爸爸,欲言又止了。表叔只坐了一会儿,刚刚离开。

我立即表明自己的立场:爸爸帮表叔正常办事可以,但绝不能收他的东西。否则,出了问题,谁也说不清楚。说完,我就要出门去追表叔。

母亲却一把拦住了我,母亲说:“既然表叔没有说明所求,就不要去追了。如果表叔只是诚心想给我们带东西的,你这样追出去,会伤他的心的。家里人,没必要这么较真。”

我停住了迈出的脚步。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高二那年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我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可老师们却非常关爱我,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我,甚至还给我开“小灶”补课,我将这份深情记在了心里,经常跟母亲谈起。一次,母亲去学校看我,顺便给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带去一些土特产,可王老师拒绝接受。当时,因为推辞不过,王老师勉强接受了。谁知,下午上课时,他将它们提到教室,当着同学们的面将那些东西又还给了我。在随后的班会上,王老师还提到了这件事。

为此,母亲伤心不已,她没想到她出于好心,却被年轻的王老师如此抗拒。尽管在后来的学习中,王老师一如既往地帮助我,但这件事却给母亲留下了心理阴影,王老师的“不留情面、不近人情”甚至让母亲在我的升学宴上都不敢面对他。

我明白母亲的意思。收下表叔的东西,表达了对亲情的一种认可,是感情的传递和联络。我想,这样做也是对身份卑微者的认同和尊重。

尊重的文章3:多一些尊重

人与人之间交往,级别差得很多也好,贫富悬殊很大也好,还是同学同事之间,邻里街坊之间等等,需要最多的便是尊重。我们平常感到:领导级别越高越没有架子,越平易近人,越是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人倒真的没有什么,自命不凡的人就是最平凡的人,自高自大人的内心也许就是最怕别人瞧不起他的那种人,最后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会得到尊重。

有的人会小看一线的基层人员,认为他们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劳动,但是再高级的领导也是从操作层干起的,大富豪家的儿子要一边上学、一边在公司从基层起的各个岗位做工实践,旧时大地主家的儿子也是一边上学一边在地里耕作,这样做是为了扎实基础,以致于今后能更好地发展。有的人看不清自身会叽笑她人的相貌,殊不知老鼠再丑,但***喜欢,美丽的白天鹅是由丑小鸭长成,灰姑娘最后也走进了王子的殿堂,不要轻视你所看到的一切,因为存在就是道理。

看到垃圾箱边上衣冠不整的拾荒者,他们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看到大路上的环卫工人,他们在用手中的工具描绘出城市的美图;看到在田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在为人类提供最必要的食物;看到风蚀残年的老人,他们也一样有着花季的青春。我们也有老去的一天,看到行动不能自主的残疾人,我们的尊重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说不是不会,而是不便。

在生活中,我们不会去动任何人的私人物品,包括家人的,不会去对别人的秘密隐私感兴趣。不去伤害任何一个善良的人,以人及物,也不会去伤害小动物,看到正在路边流浪的总想着如何去救助它们,看到别人家的小宠物意外离去,主人十分伤心,我们怎么也想不到要去笑话他们,这也是一种对人和动物的尊重。

从社会各处走过来的人们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最多的便是尊重,加之以理解,已到了不惑之年的我们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生活一定更美好。

尊重的文章4:最深的爱,是尊重

文/许冬林

如果想要一缕花香,就要躬身去种一篱花草;如果想要一片阳光,就要举目问候那片遥远的蓝天……

如果想要爱,就要先去爱。爱别人,爱世界。

身为母亲,看一个孩子长大,简直像是在观看一场盛大的魔术表演。才记得他呀呀学语,转眼已跟你并肩挽手言笑。他是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你的生命里,不断地向你呈现未知、神秘和精彩。

还记得,儿子上一年级,才五岁。有一天放学,我去接他,只见他远远落在人群后面,低头慢慢走着,一个人孤零零的。我很是好奇,平时他放学,总是和同学一道有说有笑。

等到儿子走到我身边时,我才发现他走路的姿势很别扭,原来裤裆前后都湿了好大一块。

他走到我身边,见了我,有些不好意思。我刚想问怎么了,忽然忍住没问。他应该是尿没憋住,上课时弄湿了裤子,怕同学笑他,也怕妈妈笑他。

我抿抿嘴,走过去接了他的书包,牵着他往家走。一路上,我们心照不宣,不提裤子的事。回家后,当他的面,我也不跟他爸爸提起。

如今他已上高中,偶尔我提起他刚上小学时湿裤子的事,他也忍俊不禁。可是,在当时,我默默照顾一个小孩子的面子,在他看来,那是对他无上的尊重。而他,一个五岁的小人儿,为了树立自己值得别人尊重的形象,至此再没尿湿过裤子。

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他喜欢画画,于是我给他报了个美术兴趣班。每个周六的早上,我们早早起床,匆匆洗漱吃早饭,便直奔老师的画室。画画学了一年,他流露出不耐烦,他羡慕他的小伙伴一到周末就爬墙头翻双杠追小猫小狗的日子。

“不想学画,就不学了,好吧?”我轻声跟他说。

自此,每到假日,儿子又恢复成一个野孩子。在单位大院子里,他和他的小伙伴比赛骑自行车,把楼梯台阶边的栏杆当滑梯哧溜一声滑下……他的手指被花坛里的剑兰戳过,他从操场的梯子上摔下过,他玩滑板车摔过无数跟头。

他是野生的孩子,野生地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变得结实。身体结实,内心也结实,不轻易掉泪,不怕疼,不怕输。

在放弃学画这件事情上,我从不后悔。他没有学画,却让自己的童年过得比画还要斑斓多彩。

他渐渐就长高了,长成了一个少男,爱美,偶尔藏有小秘密。

他把日记本放书桌抽屉里,对我说:妈妈,你可不要偷看我的日记哦!

我笑回:妈妈不看,保证不看!

我也当真没有偷看过一次他的日记。其实不看,我也能猜出日记里写些什么,谁不是从少男少女这条路上过来的呢!

他写了一段时间日记,大约窥察出我真的不知晓他日记内容,自此对我越发信赖。母子做到后来,渐渐便成了一对真的朋友。

而我,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慢慢懂得:最深的爱,不是束缚,不是360度无死角的监控,而是尊重。

母子之间,在尊重里,有清风,也有花香;有微澜,也有阳光。

尊重的文章5:尊重草莓一样的生命

文/杨职逊

每年草莓上市的时节,农贸市场门口一带就挤满了从小坝山上下来卖草莓的农人。因为全家人都喜欢吃草莓,所以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到农贸市场去。站在一溜儿排开的背篓前,红红的草莓,就像这个季节的一颗颗人造太阳,将整个天空和城市都映得格外干净和明亮。

站在背篓前,我们尖着手在背篓里挑来挑去,总是将那些又大又红,长得端端正正的草莓装满一大口袋,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被人挑剩的草莓,有些小,有些生涩,“心”尖儿有些歪。它们乖乖地躺在背篓里,睡着了似的,没有一句言语,只是默默地,等待着农人将它们原路背回……

回归泥土的草莓,一颗颗在碧绿草叶的映衬下,或大或小,或嫣红或生涩,或端正或歪斜,却均充满了生机和灵气,像灯笼,像太阳,像火焰,像玛瑙,像讨人喜欢的小人儿,已没有“好”或“次”的区别,只能说她们均拥有各自的特色。每一颗草莓,都是一个无法复制的自己。

记得小时候,“六一”儿童节前夕,我所在的幼儿班抽了10余名小朋友,准备出席庆祝大会,上台表演舞蹈节目。我不喜欢舞蹈,自然不在表演之列。然而,我对失去这次出彩机会心有不甘,整天闷闷不乐。班主任老师知道原委后,开明地马上调整方案,将每一个孩子都请上了舞台。

表演效果自然没有十几个孩子的时候良好。动作不整齐,表情各异,甚至有的孩子竟忘记了表演,在台上当着无数观众,自顾自地玩别的去了。

然而,它却更自然,更真实,更接近孩子的天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们对于幼小心灵的普遍重视、尊重和关爱。教育,不是要造就千篇一律、工厂流水线似生产的人,而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和个性,承认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如果用唯一的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他们肯定是参差不齐的。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作为自然之子,哪怕经历过同样教育的成人,也会参差不齐。正是因了这参差不齐,我们的世界才更加的丰富多彩,才充满了创造的可能和潜力。

我想起了那些草莓。当它们作为“商品”摆上大街,无疑也是参差不齐的,必须接受无情的挑选。然而,回到泥土,它们均闪烁着自我的光辉,每颗草莓,都拥有完整的自己。

像尊重每一颗草莓一样,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就是尊重他们的与众不同,就是尊重他们的特别。

尊重的文章6:和尊重你的人同行,跟积极的人共事,与情绪好的人相处

文/Leyla

和尊重你的人同行

大千世界,众生万象,每个人境遇的不同,决定着三观的差异。

和懂尊重的人同行,会相处舒服,让一段关系走得更加长远。

一个懂尊重的人,明白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不会把个人的想法和观念强加到他人头上,也不会随意放纵自己的情绪,让别人难堪。

和这样的人交往,我们必然会如沐春风,有着一种实实在在的受重视的感觉。

正如有人所说: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与懂尊重的人在一起,你的喜好,他能理解;你的个性,他能包容。

相处间,你可以坦荡做自己,活得自信而爽利。

人生很贵,把时间留给相处舒服的人,生命才不会孤独。

跟积极的人共事

有人说:“面对周遭那些容易带给别人负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心理医生,不能有强大的心智去消化别人的负能量,那么默默疏远和屏蔽,是最好的选择。”

工作也好,学习也罢,唯有积极乐观的人,才能给予我们养分,带领我们成长。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让自己越来越优秀的办法,除了自身不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和奋发向上的人在一起。

他们对生活和事业的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你、激励你,促使你摆脱懒惰,战胜挫折。

成功最大的捷径,就是和积极的人一起成长。

与情绪好的人相处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和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在一起,自己的心态会日趋平和;和一个喜怒无常的人在一起,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得阴晴不定。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传染的。

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身上仿佛自带一种力量。

外界的山崩海啸,不会让他失于常态;生活的百般刁难,也不会让他大惊失色。

他们沉稳持重,处变不惊,浑身散发的磁场很容易给人带来安全感。

和这样的人相处,自己的心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你会发现,曾经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暴跳如雷的自己,慢慢变得平和;曾经因为一丝丝不顺心就急躁不安的自己,慢慢变得从容。

余生不长,和情绪好的人相处,生活才能处处有温暖,人生才能处处有芳香。

周围人,是我们生活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对我们的改变,犹如风沙对砾石,水流对弯道,是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

和滋养你的人在一起,人生才有可能攀上巅峰,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尊重的文章7:尊重

文/朱子岸

那一天,天很冷,地很凉,天空中乌云密布,路上的人寥寥无几。我独自穿过大街,到一家电影院去看电影。

走着走着,我感到有一些饿了,便来到路口的拐弯处寻找吃的。我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小摊,走近一看,是卖红薯条的。我迎上去,刚要问多少钱可以买一份,只见一个比我矮很多的大妈在火炉边烤手。“天啊,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我心里想道。那双手黑得像煤一样,指甲不知道多少天没有剪了,手背上有一些疤痕。她一翻手,我看到她的手心有很多小泡,还有一些粗糙的裂纹。我不忍再看下去了,连忙问了声:“大妈,多少钱一份?”她抬起头,慢慢地说:“3元一小份,5元一大份。”我付了5元钱,买了一大份,转身向电影院走去。

看完电影,我出了大门,看了看表,已经过了近两个小时。我沿着原路回家,又看到了一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是那个卖薯条的。”我想。

她见我走过来,精神一振,急忙迎上来,伸长手。我躲不及,她的油衣袖就碰上了我新买的“阿迪达斯”牌衣服。我对她的厌恶感突然而生,猛地往后一退,想远离她。她却忙叫道:“别走,小朋友!”说着,她几步跟上来,手里好像攥着什么东西,塞到我手里。我一看,是一张10元钱。我不由得怔住了。

她指着钱说:“这是你买红薯条时,给我的5元钱里卷着的10元钱。”说完就“嗒嗒”地跑了。

我怔在那里。

是的,我们都认为那些摆小摊的人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品位,更没有尊严。可是这么一张被我疏忽的10元钱,她发现了,并没有贪去,相反,她等了我两个小时,一见我,就把10元钱给我。“她完全可以假装不知道而装进自己的腰包。”我这样可耻地想道。想着想着,泪水流了出来。这些摆小摊的人,你别看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可是他们也是靠自己的劳动在生活,他们的工作也是别人需要的。虽然他们无法有白净的手,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价值。我感到自己学会了尊重。

尊重的文章8:知识,应该被尊重

月明星稀之夜,本想早些进入梦乡,然万种思绪不由得在心中盘桓,难以消除。或许,这愁绪,是青春的愁吧,或者,是积极入世的愁,总之,它让我躺了又卧,卧了又起。打开手机,一个个清晰的字幕映入眼帘,也敲打着我的心灵。

“诗人”与“疯子”,这对频繁出现的词语,又一次醒目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的心突然颤动不已,难以平息下去。往日我也只是苦笑了之,但是今夜我注定是难以入眠的。

今天是端午节,为了纪念一个两千多年前的爱国诗人,两千年后的我们依旧吃着粽子,赛着龙舟,做着一切关于屈原的有意义的纪念活动,为什么?因为我们读过《离骚》,读过《天问》,我们被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震撼,我们因为诗人“恐美人之迟暮”的忧愁而感动,我们因为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泪洒青衫……

诗人,这是多么高雅的名字,包含着多少东西。正如邹静之先生所说的那样,当代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敢对别人理直气壮的说,我是诗人。诗人自信心的下降,难道不正表明社会对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在下降吗?这些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我们民族的思考。

之前,我也听到过一些什么“学文学的是傻子”、“学哲学的是疯子”之类的言语。追寻其原因,也不过是这些喜欢文学与喜欢哲学的人,他们追求的东西与普通人不一样罢了。正如《逍遥游》中的一句话: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小年又怎么会了解大年呢?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因为有知识,我们在近一百年的时间内所创造出来的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因为有知识,我们上了太空,我们延长了人均寿命。更因为有知识,我们超出生死,不再疑惑。

荀子在《劝学》中说道: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我们又岂能忘记先贤们对待知识虚心严谨的态度呢?韩愈也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们又怎能对那些不耻相师的人而耻笑之呢?

康熙皇帝,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也是一个很愿意学习的人。他用知识搬倒了鳌拜,消平了三藩,平定了葛尔丹,收复了台湾。可以说,他用知识建立下了文治武功,开创了盛世之风。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好学的君主,当他面对西方科学的时候,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子孙国民落后挨打,丧权辱国。这些都告诉我们,面对知识,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怠慢之心,更不能有些许嘲讽之意。

我是一个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身边好多朋友毕业之后去教书育人,然而从事这项如此伟大工作的人们却拿着微薄的薪水,亲戚朋友引以为耻。而在黄海的对岸,日本对待教师的态度却并非如此,在日本,教师是一份被人尊重的职业,曾经尊师重道的我们哪里去了?

法国先贤祠里,安息着72位对法国有着重大贡献的人,在这些人里有很多作家、思想家,而仅仅只有11位政治家。英国环球大剧院中,英国女王听到“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这样的字眼并不恼怒,而是给予微笑与理解。德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视为违法。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知识的尊重程度会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而无论在何时何地,知识都应该获得人们的尊重。

尊重的文章9:喜欢与尊重

文/静水

记忆中,村里有个懒汉,春夏秋冬对他来说,只是蹲的地方不一样罢了。天凉了,哪里有太阳他就蹲哪。天热了,哪里有阴凉他就赶哪。“好吃懒做怕动弹”,这是村里人对他唯一的评价,说时脸上写满鄙夷,似乎提一下他都会玷污自己。

小孩子们更是拿他取笑,戏耍,捉弄。可不管受了怎样的捉弄,他也只是咧嘴笑笑,从不动怒。没骨气的人自然没脾气。

一天,我家门口站着几个叔叔伯伯,他们在跟父亲商量着今年种啥庄稼。父亲掏出香烟散给他们,一人一根地散。那会儿,懒汉很自知地跟父亲他们保持一段距离,傻傻地瞅着大家伙笑。父亲走了过去,同样笑着叫了声“明儿兄弟”,递上去一根烟。

那一刻我觉得父亲很丢人,情不自禁喊了声:懒汉就不应该吸烟。父亲的脸登时拉了下来,脸色铁青。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惹祸了,拔腿就跑。

那天晚上,我一回到家,父亲就让我靠墙站着去。靠墙站,是父亲最严厉的责罚,他从不打骂我们,只是讲道理。就是那次,我记住了父亲的一句话:喜欢与尊重是两回事,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没理由不尊重人家。

直到今天,我依旧记得这句话,即使面对讨厌的人,也会克制自己,以礼相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