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章

请欣赏中国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中国文章1:相处之道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中国人的相处之道,不是以和为贵,就是礼尚往来,无论怎样的关系,必须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小的时侯,和同学朋友之间,因为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所以一定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督促,同时这也是一种志同道合的友谊。

等上了高中和大学,由于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人们的三观也会有所改变,不过在没有被社会这个大染缸同化之前,还是有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相处,不管怎样总会有一些知已好友,一起经历了学业中的风风雨雨,人生中的跌汤起伏,可以说的上,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会出现了几个三五好几的室友和闺蜜。

步入社会之后,也要经历恋爱,工作,结婚等人生的必经之路,更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此时相处之道,就别有一番道理。因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喜欢斤斤计较,有人爱搬弄是非,有人心口不一,有人口蜜腹剑,有人两面三刀,为此要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方式,有的只有敬而远之,有的也只能点头而已,有的不得不敷衍了事。而小人和君才之间,只有一念之差,看你怎样去面对。可是有时爱情,往往用金钱来衡量,可是不管男方或者女方,只有付出了,不会去计较太多的得失,除非,付出和回报之间出现了平衡差,失去了一定的比例。可是家庭中的是非,无非就是婆媳之间的,妯娌之间的。现实的社会,把物质看得十分的重要。感情也就慢慢地淡化了,有了孩子,夫妻之间的位置也有所改变,在这个离婚盛行当下,有了孩子也会离婚,而孩子往往如同一个试金石一般,把男人的本性看得一清二楚。

人和人和相处,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更是好多之间的。具有丰富阅历的人,可以看出什么是人,什么是鬼,所以便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既不会得罪与人,也不会有利益上的冲突,获得人生中的双赢。可是在这个变化的人生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的人,如何去面对不同的人,就要学会用不一般的情商处理各种关系,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可以在这个丰繁复杂的社会中游走,获得一定的成功。

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前就的人,而每个人都是有底线的,不要去冲破这个底线,这样就会两败俱伤,能够做到双赢,也是难得。

相处也是一种融合,大家你让一步,我退一步,或者可以谦让一辈子,这样的夫妻才可以白头偕老。人世间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少不了悲欢离合,学会做人的相处之道,才可以社会上一路前行。

那就这样吧,经验都是悟出来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遇到不同的人,也各有各的想法。

这就是我的相处之道!

中国文章2:中国年

文/fxzh1016

一切都在流动,我们像一群飞鸟携着春天的气息回家。抖落所有的牵绊和风尘,不约而同地朝这一天飞来。因为温暖,因为亲情,让我们什么时候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遥远因为这一天不再遥远,远方有故乡飘着熟悉的炊烟萦绕晚霞,还有慈祥的母亲在路口殷切的期盼。因为怀念,因为思乡,让我们什么时候都有一种柔软的情怀。

我们阅读四季,四季的内容丰富每一篇关乎生计。很多时候都我们都奔波在路上,满面尘土,遥望家乡。即使没有星光,我们也不会失去方向。

我们洗净双手,坐在亲朋好友之间说说笑笑,吃着团圆饭。鞭炮和烟花此起彼伏,灯笼高悬,门联喜气洋洋。一晚不眠,春天来了,我们新的希望来了。

白雪飘来春天的祝福,醉眼朦胧中依稀春水东流。一个祖先一种古老的习俗连接着我们的血脉,大人们作揖问好,孩子们跑跑跳跳祝福声声中又长了一岁,岁岁平安。

天地豁然,快乐和亲情弥漫我们的四周,每一句祝福饱含着深情。这一天,我默默祈祷,我的亲人朋友们身体健康,我的祖国繁荣昌盛。

中国文章3:翟店麻花的韵味

文/杨继红

中国最温暖、最浪漫、最丰富的传统节日春节又要到了,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波动着团圆、拜年、相聚、感恩之情。平日里大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大多亲朋好友难得见上一面,而在这个浓浓的喜庆节日,在晋南之乡,数百年来有一个风俗,那就是在腊月家家都会煮麻花,俗称“煮扭股子”。然后会在春节之间,带上一篮或一红布包的麻花,走村访亲,去探望自己最想见到的人,他可能是亲人,也可能是朋友。说麻花珍贵,在一段历史上也曾胜过山珍海味;说麻花不珍贵,但它代表的是无限的深情厚意。在晋南,自古只有吃麻花,才算得上过一个真正的春节;也只有麻花,才最能表达出过年时的欢心意境。

尽管稷山人爱麻花、离不开麻花,但是稷山麻花的发源地是翟店却鲜有人知。一个个穿越百年沧桑、聚集了食不厌精的麻花老字号,其制作技艺都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心选料不敢减物力、精心制作不敢省人工”的制作祖训赫然张贴或刻写在店面,也镌刻至翟店人的心灵。

现在生活好了,各种美食多了,并没有消退麻花的本色和美味。尽管麻花并不值钱,但麻花凝结着的节日喜气、团圆和感恩之情,却是千金难买。麻花已经成为普通的食品,但是麻花又不是普通的礼品,它是晋南人一种特殊的情感,尤其是翟店人,因为这里也是麻花的发源地之一。翟店麻花融化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福喜之情,以真诚、热情、重义而闻名遐迩,能让人能感到和谐、圆满。

一根长长的面条子,一双灵巧勤劳的十指,一头搓着诚信,一头揉着美味。几股坚实的面条子炸成一个响亮的名字,已成为晋南美食文化的代表与象征:翟店麻花。翟店人为了把麻花做得更好、更精、更吻合现代消费习惯,这些传承人在传承优秀技艺的基础上,勇创新精进取,所生产的芝麻味、麻辣味、巧克力味等新口味产品,更是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青睐和推崇,有的品牌麻花已进入京津沪数十个大城市超市。

春,纷纷细雨深情滋养着万物生灵,弥漫着一种感动,那是天空对万物的感言;逢年过节,翟店麻花就是慰藉父母曾为儿女们百般焦虑的心,那是孩子对父母孝敬的一颗心、一声甜美的问候。

夏,片片云朵在晴空上肆意挥洒,缓缓飘荡,那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笑谈;走亲访友,翟店麻花就是给予真挚关爱的象征,让我们在一起分享快乐、倾诉我们走过每一个成长石阶。

秋,树叶婆娑,迎风舞蹈,谱写着动情的乐章,那是树木对大地的歌唱;婚嫁生子,翟店麻花就是花好月圆合家欢的祝福,让这个多彩世界又多了一份笑声欢语。

冬,雪花飘摇,身姿舒展,幻化出一幅幅诗意画卷,那是大自然对诗人的呼唤;远方探亲,翟店麻花就寄托了故乡的一份乡情,寄出了一份深深的思念,深情道一声:还是家乡故土亲、还是百年老店麻花味道醇厚!

翟店麻花感恩后稷故土,因为滋润着四味坊不断成长;翟店麻花感恩枣乡,因为枣乡助它高高飞翔;翟店麻花感恩故乡,因为故乡这片沃土令它高耸四方……因为感恩,翟店麻花才会有这多温暖;因为感恩,翟店麻花无论在那里,都才会有赞叹;因为感恩,翟店麻花为这个多彩世界又多了一道美食。

捧起香酥的麻花,也就捧起春天无垠的爱;透过翟店麻花的历史,也就阅读到做食品的厚实情感;一根麻花一种象征、一种意境、一种情怀,它给老人孩子送去暖暖祝福、给爱侣恋人送去盈盈喜气、给远方的亲朋送去祥云紫气,这是因为翟店麻花会说话。有诗赞:

食源自古出稷山

麻花流传已千年

送福送喜爱无限

天生韵味天下传

中国文章4:我的中国梦

文/胡丽娟

童年,是多彩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如果有人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游畅祖国,圆我美丽的中国梦!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胜无数,别具韵味:绵亘蜿蜒的万里长城、辽阔无垠的青藏高原;古朴幽静的江南水乡,哪一处美景不令人陶醉?哪一处山河不让人留恋?每年寒暑假,和爸爸妈妈行走在山南水北,目睹华夏的名山秀水,我常常情不自禁地赞叹:“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要高呼:“炎黄子孙,多么幸福!”

云南石林是一处万石成林的自然景观,以奇石而闻名。壮观的气势,使我们不停地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林的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巨石架在两山之间,仿佛在风中摇荡,使人望而生畏;石林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高大的峰丛如剑、如戟,直插青天;石林的美,是一种柔韧的美:连片的巨石、柱峰相接,形成了一座美丽的石林胜景!我不禁感叹:山石冠天下,风情醉国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充满诗情画意,伫立湖边,抬头望去,西湖像一块巨大的铜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令人陶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断桥残雪,是那么令人神往陶醉,双峰插云的三潭印月、花港观鱼、苏堤春晓,更是风景如画。我想,西湖这幅美丽的画卷,到底出自哪位大师的巧夺天工呢?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之上。青海湖,不愧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大得难以形容,远远看去,水天一色、一望无际。我见过黄河的波涛汹涌,见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却从没见过像青海湖这样的水,不是大海,却胜似大海!清清的湖水、蓝湛湛的天,碧绿的草原、金黄的菜花,令人情不自禁地沉醉于这简单自然的绚丽之中。我不禁感叹:美啊,祖国的青海湖!

祖国的美景,构成了一幅神奇美丽的灿烂画卷!养育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我爱祖国的锦绣山河,更爱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我要畅游祖国壮丽的河山,圆我美丽的中国梦!

中国文章5:13个梦汇聚中国梦

文/黎明

13亿个梦汇聚中国梦

赖丽明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纵贯历史,有的让我们回肠荡气,有的让我们扼腕叹息。至于存不存在一个轮回,让有兴趣的人去探究。我想说的是,中华民族又到了通往回肠荡气的节点了,民族复兴的机遇再次光临。

抓住机遇,就是实现中国梦,让民族复兴走向现实。尽管这途中不乏坎坷,甚至似乎还有不可逾越的高山,但我们有星星指路,有彩虹做纽带,就会倍增征服路途遥远和艰辛的勇气,就会滋生穿越陡峭群山的智慧,就会到达梦的境地。

诚然,每个人的机遇不同,每个人的梦不同,有的人梦想成为科学家,有的人梦想成为作家,有的人梦想成为宇航员,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将军……但梦的结果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事业有成,强国富民。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有毅力,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会有骄人的业绩。

其实,我的梦,你的梦,他的梦,汇聚一起就是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复兴梦。不是吗,13亿中国人的我的梦,犹如13亿股涓涓细水,汇聚在一起,岂不是大浪滔天的长江黄河,波澜壮阔,滋生奇迹,岂不是宏大的绚丽多彩的民族复兴梦。

奋斗吧,我的梦,奋斗吧,中国梦。

地址:成都东城根上街95号8楼(成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中国文章6:古人的帽子

文/李遇

中国古代男人在二十岁的时候,会举行冠礼,既然名为冠礼,这仪式主要内容就是父亲或是族中长辈给他戴上一顶帽子。举行冠礼,意味着这个人已经成人了,可以负起家庭、宗族和国家责任了。要是一个人下定决心在任何场合都不戴帽子,那就意味着他要自绝于社会了。东汉的袁闳,见朝政昏暗,就“散发绝世,欲投迹山林”,唐朝的李白发牢骚,也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而且,这帽子也不是随便戴戴就行,庶民有庶民的戴法(平民戴不起帽子,以黑巾裹头,所以庶民就叫“黔首”),官员有官员的戴法,在什么场合什么人戴什么帽子,被国家以近乎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一旦违背,后果难以预计,轻则受顿训斥,重点罢官免职,再重点要是被扣上藐视朝廷的罪名,那就更恐怖了。

中国文章7:桃花深处有人家

文/赵岚

枣阳有“中国桃之乡”的美誉,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观赏桃花已成为家乡人们的一道“盛宴”,桃林更是八方游客向往的美景。南到平林镇北至新市镇,在这条从南到北的长廊上,有近30万亩的桃树在喜滋滋地生长,花开如潮,吸引八方游客。你还可以想象果香飘透大江南北,商家们纷至沓来的情景。

花开时节,或自家去,或邀上远方的朋友一道去“品尝”桃花“盛宴”,无论怎样都是一道美餐。

前两天身处桃花美景的同学来电话邀请我们赶快去看桃花,否则就要错过啦!桃花虽美但花期太短,我们生怕和桃花擦肩而过,于是我们利用周末时间邀上亲朋好友到平林去看桃花。路上车很多,想必是大家趁着周末去看桃花吧。同学因为路熟,就在前边带路,我们走的是一个桃花较多的线路。坐在母亲身边,我不停地给她老人家介绍着车窗外娇艳的桃花,还有油菜花。老母亲虽然年过八旬却是鹤发童颜,精神焕发,母亲满意地看着窗外的美景,脸庞像盛开的桃花,慈祥灿烂。

我们的车最终停在桃花比较集中的地方,桃花园里为了便于游人们观赏,也为了果农收获果实时的方便,修的道路纵横交错,让人们能从各个方位观赏到桃花的最美。今天有风,我的外甥还带上风筝,当我们走到桃花深处一户人家的空场子处,他们开始放风筝。今天的风力足,可以很好地放风筝,果然,一只长宽各有一米的“飞机风筝”迅速被放上了天空,外甥说风筝线有300米,已用完,可以想象在桃花林的上空定着一架“飞机”,会引来多少人的观望。人们在赞叹“飞机”飞得高的同时,我在想象“飞机”上若有人向下俯瞰花海时,该是怎样的享受……

桃花林里的这户人家门前坐了不少人,是一些起早来看过桃花,中午准备在这里吃饭的游客,还有几个在打麻将,还有的在聊天。这家的主人却没有游客那么惬意,一家老少一直忙个不停。

放眼看去,到处是美丽的桃花,像洒满霞光的仙境落在了人间,红透了半边天。朵朵桃花儿迎风招展,颤巍巍地挺立在枝头,像孩子纯真的笑脸,看了让人舒心。

和老乡聊了一会儿,看看那只风筝仍然定在天上,老乡家厨房里飘出了阵阵香味。老乡用整理桃树时剪下的枝条来烧火炒菜做饭,更是让我想到那些饭菜会渗透着桃花的香味,多么诱人的桃花盛宴啊!因为我们来得晚了些,这次没有这个口福了。看看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行人收好风筝各自上车从桃花深处缓缓驶出。再见了桃花美景,再见了朴实的老乡,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你们!此时,窗外桃花依然,游人如织,我的心里落下了桃花美丽的样子和老乡可爱的身影。

中国文章8:雅集

文/叶梓

中国古代的皇帝里,我偏爱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他们虽是三流的皇帝,却都是一流的皇帝文人——李煜善诗,赵佶善画。南唐后主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尽了人间的哀愁,宋徽宗赵佶简直像投错了胎,虽然处理国事时昏庸无能捉襟见肘,但书画茶艺却无人能及。读诗人阳飏的《墨迹·颜色》一书,方知明宣宗朱瞻基也是一位皇帝画家,其画作《武侯高卧图》气定神闲,他还能把一国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李煜和赵佶的历史际遇却就大相径庭了,且不说国破人亡的悲痛,内心里经历的那些大开大阖的悲欢,已经够他们承受的了。

我以为,这与他们太多的文人情结不无关系。

比如赵佶,诗书画印样样皆精,唯独国事一塌糊涂。细观赵佶的人生,简直就是一介痴情的茶客,哪像是一国之君。他不仅潜心写作了茶叶专着《大观茶论》,还亲自引导福建北苑官焙茶园开发了数十种贡茶的新品种,在皇宫里设立专门的楼阁贮藏好茶,他对茶道的痴迷,几近癫狂的程度,兴致来了,会放下一国之君的尊贵架子,亲手为宠信的官员们点茶。如此可爱的皇帝,真应该退守于北宋年代一条幽深僻静的巷子里,穿一件蓝衣长衫,过上真正的隐居生活,弹琴品茗,诗书相伴,可命运偏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赵佶常常将茶事引为丹青,《文会图》就是其一。

现在,请允许我用拙劣的语言复原赵佶在北宋年间为我们描摹的这场文人雅集吧——

这是在一座安静优美的园林,旁临曲池,石脚微显,栏楯围护,垂柳修竹,树影婆娑,树下设一大案,案上有果盘、酒樽、杯盏等。九位文人雅士围坐案旁,或端坐,或谈论,或持盏,或私语,儒衣纶巾,意态闲雅。不远处的竹边树下两位文士行拱手礼,似在寒暄——其中的一位,是从矮几上离席之后前来迎接的人么?垂柳之后设一石几,几上瑶琴一张,香炉一尊,琴谱数页。端杯捧盏的侍者往来其间,其中一侍者正在装点食盘,另一童子手提汤瓶,意在点茶;另一童子手持长柄茶杓,将点好的茶汤从茶瓯盛入茶盏。最前方是一茶床,旁设茶炉、茶箱等物,炉火正炽,上置茶瓶——更有意思的是茶床之左,坐着一位青衣短发的小茶童,左手端起茶碗,右手扶膝,正在品饮,像是渴极了的样子。

一个不问时事、淡泊名利的人,也许都愿意穿过时间的隧道,加入到这场盛大的雅集中吧。五代画家丘文播在赵佶之前也曾画过《文会图》,亦是品茗听琴之雅事,但与赵佶的这场茶宴相比,显然逊色多了。相较之下,丘文播的雅集单薄,赵佶的深厚,更重要的是赵佶的深厚里透着纤尘不染的明净之感。明净,是宋徽宗时期画院派作品的艺术特质,在这场雅集里也显现出来了。赵佶在画中用力勾勒的正是自己心中明净的理想世界:且饮,且谈,不问朝政大事,只谈琴棋诗画,图右上侧的题诗可以为证:“题文会图: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图左中为“天下一人”签押。左上方另有蔡京题诗:“臣京谨依韵和进: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

大宋王朝,点茶盛行。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如此详尽地论及点茶: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

毫无疑问,如此繁复奢华的点茶,需要同样繁复的一整套茶器来完成。在《大观茶论》里,同样也能读到不少关于茶器的真知灼见。比如:“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比如:“茶筅以箸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末必眇,当如剑瘠之状”;“瓶宜金银,小大之制,唯所裁给;”“勺之大小,当以可受一盏茶为量。”其实,这些句子都能从《文会图》的那张大案上找到具体物证,所以说,《文会图》毫无愧色地担当起了真实再现宋代点茶宏大场景的重任。

读完这些文字,再品《文会图》,让人忍不住想,在那个遥远的适合文人生活的宋代,从“云脚散”再到最后“咬盏”的点茶,不仅仅是一种茶道,还是文人雅士们淡然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抛尘世纷争于度外,煎一炉水,瀹一瓯茶,焚香展卷,掩卷弹琴,琴罢品茗,一派儒雅悠闲气象。

忽然间,我对那个“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时代心向往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