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图书散文(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图书散文1:图书馆里的一条鱼
文/刘妙言
说到校外活动,我几乎想不起来什么。因为我任何时间,无非是待在家里或者学校,或者在去两者之一的路上。除此之外,我唯一能记得很清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在我上小学低年级时,学校放了假,父母又没时间照看我,因为市图书馆与我妈妈所在的单位距离较近,所以妈妈就让我到那儿去看书。起初,我到图书馆只是上蹿下跳,在楼梯与电梯之间徘徊。之后,出于好奇,想去阅览室看看,管理员阿姨说我只能去一楼的儿童阅览室。我只记得到儿童阅览室后最吸引我的是《鲁滨逊漂流记》的连环画和一些漫画刊物。随后,我写了一篇小作文,寄到了一家作文杂志社,杂志社虽未完全刊登,但把我文中一句话当例句刊在其中一版最显眼的位置:“走在图书馆里,来回穿梭在书丛中的人们就像一条条鱼。图书馆是海洋,大家畅游在静静的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这算是我一个在图书馆的体会吧。
之后几年,去图书馆的次数就少了。即使去了,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直到小学毕业那年的暑假,我真的有了时间,而这时的我,已经不再满足于看那些连环画了。在读完青少年阅览室中所有我感兴趣的书之后,我去了综合阅览室。那一天,我看了《简·爱》,虽说这本书在我三四年级时就在班里流行,当时,我大概看了一遍,只是为了装出“博览群书”的样子。而在图书馆的那天,我真的是被简·爱与男主人公那曲折的爱情故事打动,并落下了眼泪。那天,我午饭都没有吃,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简·爱》。第二天,当我又一次兴致勃勃地进阅览室时,图书管理员却将我拦在了外面!因为我不满18岁,不能进成人阅览室。我这才想起来第一天是带着大檐帽,穿着妈妈的裙子去的,而当天我穿的是校服。于是,我以后就天天成人打扮去阅览室,连妈妈都不明白以前不肯穿裙子的我如今怎么天天穿她的裙子。这个打扮还是有效的,只有一两次没逃过管理员的“法眼”。这大概就是书的魅力——可以使人改变着装!
上中学前的那个8月,我刚迷上《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图书馆的书不全,有第一本没第二本的,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其中三本。9月初开学要军训了,没时间了!怎么办?我办了外借图书卡,将外借库当时仅有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借回来。自知开学后时间不多,所以我军训时坐车看,午休看,总之没事儿了就捧起书来。有一天晚上,我正看张居正如何使得五大才子都成为手下败将时,灯熄了,我就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大家都醒了,我还在那里酣睡,可当天晚上我还是坚持看书。军训感言我写成了三四千字的短篇小说,尤其写我们连里的三个副连长,像徐阶、高拱与张居正一样,能够轻松把权。而且我写的这篇小说的笔调颇有当年明月的味儿。我想,这应该是我第一篇受书影响写出来的作文,与那些硬生生的读后感不一样!
读书有学问,但我认为先要“不求甚解”地勇敢在书海中遨游,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到你的生活,使书中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学问。
图书散文2:奇妙的海底世界
文/刘紫晔
最近,妈妈给我从图书馆里借回了很多图书,这些书我都爱不释手,其中最吸引我的便是这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的探海旅行故事。在作者的笔下,我仿佛身临其境,成了“鹦鹉螺”号上的一员,跟随着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洲和北冰洋。
海底生活真是充满了乐趣!他们身上穿的是用贝类的丝足编织而成的衣服,睡的是用海藻叶铺就的床,就连房间里的香料都是从海草中提炼出来的。在海底生活,海洋奇景尽收眼底:奇形怪状的鱼儿、被淹没的古老名城、海底火山喷发的奇妙景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还能去海底森林狩猎,在海底珊瑚王国中散步……我深深地被无边无际的大海所吸引,感到海底真是太奇妙了。
海底的生活也是充满危险的!有一次,“鹦鹉螺”号发生了碰撞事故,机器的杠杆断裂,砸到了一位船员,“鹦鹉螺”号因此不幸失去了一名船员。船只航行到南极时,潜艇突然被急速增多的冰层给压在了海底,“鹦鹉螺”号好不容易才脱离了险境!他们还遭遇了大章鱼,免不了进行一场血战……我深深地被这些惊心动魄的情景所吸引,当他们遇见危险时,我为他们的处境担心;当他们逃离险境时,我为他们欣喜。
作者凡尔纳虽然没有下过海,但是在他的文章里丝毫看不出虚假的痕迹,让读者好像看到了现实中的海底世界一样。读了这本书,我对神秘的大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希望大家也来读读这本书,书中那引人入胜、惊心动魄的海底故事一定会深深地吸引你。
图书散文3:图书馆里的读书时光
文/雨山
我觉得读书最好的环境是图书馆,宽敞明亮,书架林立,况且还有志同道合的陌生人,或埋头沉思,或静静默读,或笔尖沙沙抄写。那真是一种诗意的意境。大约是在学校读书时就对图书馆产生了一种神圣的情愫,以至于到陌生城市参加了工作,首先打听属于这个城市的图书馆在哪里,空闲时光全都在那里度过。
最常去的是报纸或杂志期刊阅览室,读诗,读散文和小说,在小本子上抄抄写写,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倦了,欣赏画刊或摄影,体会色彩世界的美和妙。大概是因为爱好诗歌的缘故,想象力“丰富”,我常常坐在临街的窗前,透过大玻璃俯视车水马龙的城市和路上动或不动的一切事物,想它们的来路和去向,想它们的过去和现在。阅览室里静谧,只偶尔有翻动书页沙沙的响声,很适合思绪的飘飞。甚至无数次,我幻想在这里邂逅一位长发纯真的女孩,类似雨巷那般悠长的情境,却没有那般丁香似的惆怅。
我有一位朋友在文化宫图书室工作,认识他时图书室已经取消,旧书旧杂志旧报纸正在处理,走进三楼那个略显古朴的大厅,旧书报特有的霉味扑鼻而来,我对这种味道偏爱至极,顿觉心旷神怡,陶醉了一般。空落的大厅里褪色掉漆的书架还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上午的阳光从南窗直射进来,在光柱里能看见它们满身的尘土,荡起,又落下。我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不愿多说什么,生怕影响了这个图书室灰色的情绪。我安静地坐下,随手拿起一本书静静地阅读,仿佛身边有一个沉默的老人,都无需说什么、做什么。兴许,他已经无法感觉到周围事物的存在了。
博尔赫斯被称为“图书馆作家”,父亲的图书室是他童年的乐园。为了糊口,他还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图书馆工作,他的名篇《小径分岔的花园》、《通天塔图书馆》都在这卑微的图书馆员任上完成的。后来博尔赫斯当上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18年,他说:“如果有天堂,感觉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不敢说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知识的丰碑,也不敢说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内涵。图书馆是一座建筑,在城市里很普通,从外面看跟别的什么建筑差别不大,但是一走进去,面对那么多的书和读书人,人心就能被深深地震撼,求知欲油然而生,这与在家中安逸的环境里一个人读书感觉大不相同。有人说,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说得多好啊。
图书散文4:照片里的故事
文/李明茗
暑假里,我在整理图书时,从书中掉出一张照片,那是一张我在海南槟榔谷滑索道的照片!看到照片,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去年暑假,回到了海南槟榔谷。
那是一个阳光格外强烈的下午,相约到海南三亚游玩的我们来到了槟榔谷。这里是黎家聚居的地方,两边是峻峭的森林,中间椰风摇曳,茅舍掩映,溪流轻淌,水车悠悠。我们尽情地饱览着槟榔谷的美景,感受着原汁原味的海南民族风情。
这时,导游——一位黎族伯伯对我们说:“我带你们去滑索道吧!”“好!”好动的我第一个响应。可是,当我来到滑索边,我忍不住蹲下了身子:山谷好深啊,人站在索道顶上往下看,树木就像一个个小球球。我的心里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一想到伯伯一直夸我勇敢,我还是站了起来,硬着头皮坐了上去,按照导游教我的姿势,两只手拼命地抓着扶手。在座椅滑动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闭紧了眼睛。耳边传来呼呼的风声,还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身上特别舒服。我偷偷把眼睛睁开一条缝,滑行的速度很快,山谷的景色毫不客气地闯进我的视线。我的眼睛越睁越大,贪婪地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我的手依然牢牢地抓着扶手,手心里还在冒汗,脚仍旧僵直地伸着,但我心情却变得愉快起来。
才体会到滑翔的快乐,人已到对面了,我只能不情愿地从座椅上走下来,这时,工作人员递上一张照片。照片里的我,眯着眼睛,脸上泛着紧张但又兴奋的红晕。我久久地欣赏着、回味着……
图书散文5:未来图书馆
文/施辰蓉
一天,我在图书馆里看书,迷迷糊糊的,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睁开了双眼,发现我睡在一朵云朵上,清楚地看见了标牌上的字——未来图书馆。
我向四周观看,立刻兴奋起来。许多小朋友和我一样坐在云朵上。他们的姿势各不相同,有趴着的、躺着的、站着的。我心里想着,这个图书馆比之前的好了一百倍,之前只能坐着看书。我往四周看了看,居然还有人坐在月亮上和太阳上。
我看完一本想换一本书看,云朵好像猜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请问你想看哪一类的书?”我又震惊起来,这云朵怎么会说话呢?又怎么会知道我的想法呢?我就说道:“我想看童话书。”云朵轻轻地飘啊飘,把我带到童话书柜前,这里竟然有上万本童话书,我的嘴巴张成了“O”字形。云朵又问:“你要看哪一本书?”我说:“我要看《青蛙王子》。”云朵把我带到书面前,啊,真是太神奇了!我立刻打开书本,认真地看起来。
正当我沉浸在青蛙王子的故事里时,忽然感觉云朵震动起来。哎呀,我要摔下来了!原来同伴看我睡着了,捅了我一下,啊!原来是一场梦。
图书散文6:许少游——图书的味道
文/浩江碧海
上午,以前的同事叫我一块吃饭。饭后,我陪同他看了二街几个显耀的方位,他是工作,在我权当散步。我问他干什么?他说公司要推广旅游线路,准备在大楼外面的广告荧幕上投放广告。
他这次过来,一是顺道看看你,二是咨询相关的费用。
我心里笑道:这倒真是公私皆顾啊。
我们前后询问了几家,回来时,路过一处地下图书店。我见书起意,买不买看情形,就想着进去转转。
入口处打出“ 本店所有图书论斤出售!” 的广告语。呵呵!又不是猪肉狗肉,论斤来卖。知识也能称斤论两,这倒是有趣的紧!“ 我们进去看看 ”,我建议。不待他回答,我抢在前头,径直就往地下室闯。同事看来很久没来了,图着新鲜,也跟着下来了。
这家图书店,我之前经常出入,生意很不景气。从来是购书者少,读者也不多。大人很少看,高中初中的学生进来购置辅导资料,反倒是那些刚上小学的孩子,一屁股坐在地板上,读的兴致盎然。每次从他们身边抬脚过去,我都怀着一种温暖的感动,心里又莫名升起一片明确的忧虑:现在课业这么烦重!再过些时日,书店里还能否看到他们小小的身影?我希冀他们能多读一些额,早点明白过来,以后甚至一生都能自觉的动用阅读这个武器,抗争中国体制化的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像如我这样的书迷少之又少。大部分的顾客是随便逛逛,不看也不卖,偶尔驻足拿起一两本,翻翻就放回原处。称他们为顾客,我都认为是一句玩笑话!唉!思想贫弱的榆林人,更多的是把这当作一种浮光掠影的旅游,一次毫无目的的观光!
他们有一点点阅读的欲望吗?我被他们搞成了珍惜的大熊猫。
我和同事在图书店里,停留了半小时多,他穿了一遍,我绕着S 型,我中间折了几个来回。
“你不买一本?” 我拿起一本《我们为什么去旅游》,拿眼问他。没时间,也没心绪看,买回去也放着了!这样的回答相当大众化。我不在多说。如果说看书靠自觉,买书要靠自发。
不然,那就是你就是枪顶着也是无用!
我挑选了五六本,五本小说,一本杂文集。我将书交付到售书员手上,她也不看,径直往电子称上一放。一看显示屏,直接报出价格:五十六。
咦!这么贵!我又将书全书拿过来,在里面翻挑了一边,很快做出了裁断。再见了大江健三郎!再见了骆驼祥子!再见了某个牛逼的外国作家,唉!我每回都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最后,经过短暂的天人交恶,我果决的留下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还有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这两本也不错啊!
“你在称称看!”我在边上说。
售书员又过了一遍称,很快又报出价目:“三十。” 她缺少热忱。
这一点,此刻,正与我的同事同。
“还不便宜呀!” 我连连乍舌,“比街上的书摊都卖的贵,”我争辩道,“他们卖一本十块。”
“我们这是正版啊!” 售书员不温不火,理由听着很坚硬,在现实里却很软弱。
“我又不图样子,” 我狡黠道:“我只看壤口。”
说完,我自己笑了。
我嘴上是这么说的,手里却做一套。我已经看好这两本书了,怎么能不要呢?
我爽利的付钱,拿书,走人。
从地下室的台阶上出来,同事接过我手里的宝贝,想看看是什么方面的图书。那久违的动作,瞧着笨拙,觉着迟钝,一点不自如。就像一个大男人接过婴孩一般,手脚很不利落。那里有他本人长的帅气,看着漂亮!
两者形成一种幽默的巨大反差!
“我不知到多久么有碰图书了!” 他感慨道。
“我闻闻,” 说着,他拿起左手那本就往鼻子下面凑, 好像真的能从上面嗅出特别的味道出来。
“我看这本书什么味道?” 同事补充道。
“这能有什么味道?”我没好气的说。除了残留的一些油墨味。
“味道?”我心道,不禁笑出声来。“这书哪有什么味道!”
我脱口给同事讲解了里面暗藏的道道: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对而言的。这是很浅显的哲学道理。就像妻子只有相对丈夫而言,女人味相对于男子气概来说的。书也是一样。一本书在读者没读之前,没有沾附上读者的体味指纹,图书和读者没有交互感染,就没有造就一个自足的气场,形成一种闭合而又开放的微气候。怎么能说有书味呢?又那里泡逸出来的书味?
这不是一个笑话吗?我毫无客气的笑道。
唉!我就凑鼻随便闻闻,就被你调侃了!同事有点愠怒道。
不待了,走了!我在那笑,知道他在耍笑。
二街新楼下巷口二人分开。我回到住处,回想我和同事刚才的精彩对话。
我心里很高兴,我感觉我的学识,这些时日,又深厚了一些。我感觉此种有真味,欲辨却记言。我乘着脑热,激情没有散去,赶紧坐在床上,对着键盘一顿敲打,转眼屏幕上蹦达出三行诗句:
在我打开你前
你只是女人
哪里来的女人味?
每一篇散文,都可以酿成一首诗句。上午才出去一会儿功夫:饭饱,消食,购书,感悟,做了不少事情。至于这首短诗,顺手捏来,倒是意料之中的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