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艰辛的文章(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艰辛的文章1:母亲忧伤着我的忧伤
文/咫尺天涯
生活的艰辛的磨砺,铸就了母亲刚强而又朴实的性格,正是这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使母亲把一切艰难困苦都看得淡如流水,总是用自己的努力与父亲撑起那个贫穷而又充满希望的家。
这样一个刚强的母亲,把生活的艰辛刻在自己的脸上,默默为我们操持着一切,而身为儿子的我,却清晰地记得,她为我哭过两次,每每想到满脸泪光的母亲,我的心就如同刀绞,陡然对自己产生浓浓的恨,并下定决心,一定让母亲至少为我而感到欣慰幸福。
参加工作以前,我的家境一直不好,我似乎特别体谅父母的艰辛,总是千方百计节省自己的生活花销,以便减轻父母的负担。高三那年,由于长期的不注意饮食习惯,我的胃出现了问题,手术后,爸爸妈妈火速赶来,在麻药即将散尽的迷糊疼痛中,感觉母亲看见我凄惨地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特别难受,她掩面而泣,那是母亲心疼儿子的泪,在那泪水中,我依稀感到了那么一丝自责,好像我的病痛是她的责任,一个母亲没有保护好自己孩子的愧疚全都随着泪水一涌而出,接下来的日子,妈妈全身心呵护着我,使我顺利出院了。在家静养一段时间后,毕竟高考将至,我又马上回学校继续上课,尽管天天都很困乏,但我一直在坚持着,但已经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了,高考后,我意外落榜了,为了有出路,我必须选择复读,但虚荣心极强的我,把复读当成是极丢人的事,一天早上,我打好行囊,多亏早上下雨,街上没有几个行人,我打着伞在雨中静立着,爸爸妈妈陪着我,想想自己的悲惨境遇,泪水随即涌了出来,这时妈妈也随我而哭,她说:“再学一年若还考不上,咱们就拿钱上。”那时家里哪有钱呀,但我相信,真有那么一天,妈妈会为我做一切,听她这么一说,我的泪水更来劲了,一会儿,车来了,我搬着行李,擦干眼泪上车,回望母亲,她依然站在雨中不动,偶尔用手拭去流淌在脸上的泪,这样的一幕,让我至今回忆都泪含眼角。
情到深处方落泪,母亲为儿子而泣,心里会是何等的酸楚和痛苦呀。今天,很少能与母亲相聚,但时常会打打电话,关心关心她的身体,并努力为她做我力所能及的事,衷心希望母亲不再忧伤着我的忧伤,而让她为拥有我这样的儿子感到幸福和自豪。
关于艰辛的文章2:心灵的尽头
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繁忙、情感的茫然、现实的无奈……
就如一句话说的一样:太过激烈,以至于我承担不起随意;太过清淡,以至于我承担不起冷漠。
——低下头,泪便重重的落下来。原本带着期望的心,就此灰心丧气。
一直都在试着努力的改变,却心有余力而力不足。
想哭,但那些曾经的男儿泪已经挥干。那些发泄。除了文字。我不知道该怎么宣泄!
当一个人的累成为了习惯,就把自己浓缩与这份热血,骤添激情!只好把梦想存与心底,只是无法给自己一个释怀的答案。
寻找着。
关于艰辛的文章3:爱得辛苦,喜欢的艰辛
爱得辛苦,喜欢得艰辛。
为什么我们之间曾经是平行线是,却又有交集,然后又让你我如此的痛苦呢。
我曾很愿意将一切美好统统都收藏在你我都未毕业的那个夏季。那个夏季,那个临近毕业的夏季,依依不舍,却最终离别,因为都很清楚地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是差距,是即使在一起也会看到的分离。
于是在那个车站,你未对我讲出那句话,我也不敢去主动说明什么。
想这就是错过吧,傻傻的念着,也许错过是最美最美的结局。
然而现在我会后悔的,觉得一切没有争取就放弃了很可惜,惋惜。
如今,物是人非,一切都已经回不到过去。
矛盾的是我们的感觉还在,却被更多的事实横亘在面前,真的是回不去了,只能是断线的风筝~
这感觉,这痴情,纠缠至此,谁的错,谁又对了?
没有结果~
关于艰辛的文章4:接近艰辛的玉米
文/黄俊里
小时候跟着父母,去田里播种玉米。父亲提着一把铁锨,站在翻耕过的田地里,一锨下去,翻开一个坑,然后伸手从腰间的布袋里,抓出两三粒种子扔进去。母亲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拿一只水瓢,跟在父亲的身后,先用脚将泥土掩入扔进种子的坑,轻轻踏踩一下,再舀一瓢水浇上。有几只鸟儿,一直离他们不远不近地蹦蹦跳跳、点点啄啄着四处寻觅,企盼拾得一、两粒遗落的种子。而我的父母,就像两只勤劳的蚂蚁,在一前一后的缓缓移动中,使田地渐渐丰满。
每到盛夏时节,最绿最高最齐整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了,远远望去,田里玉米亭亭,绿叶婆娑,宛若广阔的田野生出一块块碧绿的翡翠。成为田间颇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的确,看着玉米伸胳膊蹬腿地噌噌噌往上长,看到那刀片似的大叶子、尺把长的大棒子,我们一群孩子傻高兴。
其实,这个时候,玉米是乡村最为沉稳的守望者,在它面前,似乎所有的喧嚣都被它的博大所包容。
玉米棒一天天长大,玉米秆的中间胖鼓鼓的了,怎么看,都像是母亲怀抱娃娃的姿态。我有些琢磨不透,五谷中,麦子,水稻,高粱,大豆,都将自己的果实高高地擎在头顶,风吹过来,唰啦啦响着,一层一层的波浪里,写满了一层一层的得意。可为什么偏偏玉米要将自己的果实娃娃一般紧紧搂在怀里呢?母亲想了想,认真地回答我,玉米,像玉一样的米,当然要抱在怀里,藏在心头,才放心啦。是呀,我怎么就想不到呢,玉一样美丽珍贵的米,怎么可以顶在头顶上招摇!
秋说到就到了,玉米的叶子和秸秆由青转黄。全村人一起出动,互相帮着到田里掰玉米。“喀嚓,喀嚓”随着一声声脆响,玉米棒子落在了背后的筐子里。玉米疼不疼?我仔细查看了玉米秸秆的中部,在与玉米棒的分离之处,干脆利落,并没有什么异常。那么它应该不会疼吧,此刻它的内心也一定充溢着喜悦和自豪吧?
玉米收获以后,人们把它堆在自家院子里,成为五谷中最贴心的,也是最美丽的收获,最用心,也是最温情的收获。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亮起了电灯,炽热的灯光将小院照得亮如白昼。大家围坐在小山一样的玉米堆旁,将玉米棒一个个剥去外衣再编在一起,绕着窗前的枣树层层码成垛,余下的一些,就挂在墙头上屋檐下,连小小的窗台也摆满了玉米棒子。每家的院子都是金灿灿的,秋天于是也染成了金黄色,这金黄色便是每一个农家院里最温暖的太阳。
母亲一边收拾着院子,一边说,等到玉米棒干透了,就把玉米粒搓下来,送到磨房磨成玉米粉。新磨的面粉贴的玉米饼蓬松喧软,又香又甜。玉米芯更是烧饭的好柴禾,而玉米秆切碎了,是牲畜冬季里的好饲料。母亲说这话时,牛栏里的老黄牛“哞”地叫了一声,好像已经品味到了玉米秆的清甜。
玉米的吃法很多,我特别喜欢吃烤青玉米,如同尝鲜一样。过去,吃烤玉米只能在秋季玉米熟了以后。在放牧牲畜或割草的时候,几个小伙伴联合,事先按照分工,带上火柴,准备些树枝子或是硬一点的柴草,聚集在田边的垄沟里,搭起火架子,然后点燃柴草,像掰自己家的一样,挑选长势最好的玉米地,很随便地掰来,扒掉绿皮,迎着风口把青玉米摆上去。扒掉的玉米皮也有用场,留着垫手和擦拭烟灰。不一会儿,玉米的香气就飘了出来,给只有青草气息的田地增添了另一番滋味。看着烤得焦黄泛紫的玉米棒子,不等完全熟透了,伙伴们再也按捺不住饕餮的欲望,半生不熟地狼吞虎咽起来,不顾手和嘴被煳巴粘得黑兮兮,但是却从没有出现过肠胃不适的现象,大概是因为青玉米的天然纯绿色无污染吧。吃过烤玉米,连饭都不想吃了。
玉米的生命力、秆叶的绿色、籽粒的饱满、食物的自然清香和玉米本身的价值,引得我产生不尽的回味与感怀。我曾是很溺爱玉米的,以至于喜欢把钟爱的女子比喻成玉米。想想看,一个初长成而丰润成熟的玉米,你试着拨开它的外衣,就会被它的丰盈、质朴、简单而打动,就像面对自己钟爱的女子,慢慢的试探她、接近她,慢慢地感受出她内心最纯净、最柔软的部分,所呈现出来的就都是不掺杂质的美好了。
我常常想,先人们之所以为它们取名“玉米”,其实并不只是因其外表有着玉一样的美丽——它们不计土地的肥沃与贫瘠,不计世俗目光中位置的高与低,它们生于泥土里,长在空气中,不依不蔓,绿影婆娑,与自然灾害与疾病菌虫与命运作着艰难的抗争,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的激情与渴望,让人心折不已!所以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拥有玉一样坚韧的品质。
呵!玉米,家乡的老玉米!它们就是我的父辈,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它们就该享有这五谷中最美丽、最响亮的名字——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