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诲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教诲的文章(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教诲的文章1:无声的教诲

文/张京河

2017年12月13日清晨,我正在准备一个会议的发言材料,大姐突然打来电话,哽咽着说,母亲不行了。母亲身患绝症已近六个年头,最近病情恶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难以接受这一现实。

赶到医院,母亲神志已经不清。医生告诉我,一个八十七岁的老人,与病魔抗争了六年之久,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我却知道,母亲之所以如此,全是因了她的豁达开朗和善良,以及对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毫无保留的爱与付出。如今,那个世上最慈爱最无私的老人走了,我也成了一个六十岁的孤儿。悲凉之情油然涌出,我抓着母亲的手,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地痛哭起来。

母亲一生育有我们兄弟姊妹7人,我排行居中,上有两兄一姐,下有两弟一妹。我小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极度困难,我们这个家庭更是如此。生活虽然如此困苦,我印象中母亲却从没有过任何抱怨,也从没对我们兄妹7人发过火。母亲一生乐善好施,就在那样的困难时期,也没有忘记去接济别人。大约在我5岁那年,一个母亲领着两个女儿外出讨饭,讨到了我们家门口,母亲问及家远不能回去,就把三间南屋收拾出来,让那母女三个居住。为了不让那家人思想上有负担,善良的母亲还让姐姐和那年龄相仿的女孩子结为异性姐妹。我们是亲戚了,你就安心住在这里就行了。这一住就是三年多。后来生活日渐好转,她们才返回家乡。

因为家中吃饭的人多,哥哥姐姐早早就退学到生产队中干活。在我十三四岁时,父亲提出也让我退学干活养家。母亲见我好学,一向柔弱的她第一次违背父亲的意志,坚持让我上学。在她的坚持下,父亲没有再提让我退学的事情。可我那时却少不更事,没有理解母亲的苦心。看到身边的同学有的在水泥厂就了业,就产生了弃学从工的念头。瞒着母亲,我托同学在水泥厂也谋到了一个差事。那时我也就十七岁的光景。然而好景不长,水泥厂要辞退合同制工人,我便被辞退回家了。

灰头灰脸地回到家中,以为会得到严厉的斥责,然而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母亲一如既往地对我,就连父亲,大概是受了母亲的影响吧,也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我却不能承受这样的结果,白天,在生产队中拣最累的活干,以求麻痹自己,晚上却整夜难以入眠。知子莫若母。母亲显然是看出了我内心的苦痛,一天把我叫住,细声慢语地说,不如再去考考学试试。已经耽误了这么长的时间,再考,能行吗?我犹豫着,喃喃地说不出话来,试试吧。母亲还是那么平静地鼓励我。在那个巴不得让孩子下学帮助家庭的时代,母亲说出支持我上学的话是多么宝贵啊!看着母亲忙碌的背影,我不争气地流出了眼泪。

可这一试,就是三年。那三年,我白天干活,晚上就在油灯下苦读,连续三年,名落孙山。村里的风言风语多起来,“考了三年了,没有希望了,还考,真没有数”,“那么大小伙子了,还不塌下心来下地干活,净想那不着边的事情。”有的,甚至当着我的面对母亲说,不是那块料,就别让他再考了。母亲只是笑着不语,并没有一丝的言语强加给我。考学如一块大石,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我晚上加倍努力,白天一声不语地下地干活。有一天,我正在棉花地里给棉花除虫,因为极度的虚弱,一下栽倒在地头。母亲听后,一路小跑过来,坐在地上,一把把我揽在怀里,急切地呼唤着我的名字。我慢慢睁开眼睛,看到母亲一脸的焦灼。我挣扎着站起来,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身体支撑着我。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我已经高出母亲一头了。

那天晚上,我依然咬紧牙关在灯下学习。半夜时分,听见母亲悉悉索索穿衣的声音,接着听到她拿碗筷和倒水的声音。不一会,我看见母亲端着一碗开水冲的鸡蛋,走到我学习的地方,让我趁热喝下去。喝了睡吧,身子重要。母亲说完,就转身离开了。那时的生活虽然不似我小时艰难,但鸡蛋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还是十分珍贵的东西。母亲没读过书,也不会说过多华丽的语言,可她就是以她自己内里的慈爱关心着我。鸡蛋的雾气中,泪水又一次朦胧了我的双眼。

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淄博师范。

参加工作以后,我先后辗转在淄博丝绸复制品厂、淄博市计划经济委员会、临淄区政府、市监察局工作。母亲一直住在农村,谁家有困难,她总是毫不犹豫不求回报地去帮助他们。如果说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还能有一丝的努力,还有一丝的宽容,还有一丝的正直和清廉,还有一丝的对社会的关爱与回馈,都应该得益于母亲无声的教诲。而今天,母亲离开了我们,离开前,我没有守在她的身边。

下葬那天,天突然刮起了朔风,雪花自天空飘摇直落下来。一会儿,母亲的坟头就覆盖上一层白白的雪,如一个圣洁的花环。难道上天也要悲悯这位慈爱无私老人的离世吗?我抬头望天,任雪花落在我脸上,与我的泪融为一体,顺着脸颊流淌。母亲,我的圣母般的母亲啊,天地都为你的离世而动容了,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关于教诲的文章2:父亲的教诲

文/王安芬

上世纪50年代,那时夏天没有现在这么热,我家方桌上总晾着一壶凉开水,那是个大肚子的凉水瓶,茶盘里摆着4个小杯子,我们姐弟下学回来,都习惯性地喝杯凉开水解渴。

入了伏,奶奶就会常常熬一锅绿豆汤,里面放些甜草根,晾凉了让全家人喝,清凉解暑的绿豆汤成了我们儿时最喜欢的美味,我和妹妹比赛着喝,一碗接一碗,没个够。奶奶总会特别关照弟弟,让他多喝点,生怕他流鼻血的老毛病再犯。

最期盼的是周末,在外村当教师的父亲回家来,总会给我们带点小果子、杏儿、桃子和菜瓜,西瓜也能吃上几次,解馋又美味,我们总是开心无比。晚上,我们在院子里摆上小饭桌,围坐在父亲身旁,妈妈端来可口的饭菜,还会给父亲备一点小酒,豆腐干、咸花生就是下酒菜。父亲会过问我和妹妹的学习情况,也会打听弟弟有没有淘气闯祸,奶奶则是抡起芭蕉蒲扇,为父亲左扇右扇,笑眯眯地听我们讲话。

到了伏天,我们家院子里会有两个大铁盆,每天放满水让太阳晒着,傍晚就是我们姐弟们的洗澡水。每天午睡后醒来,我总是第一个抢先洗脸,一分钟就洗好,奶奶总会隔着窗户说:“庄稼洗脸一扑簌,留下两片黑耳朵。”娃娃们洗脸哪会那么认真,奶奶话音还没落,我早已跑远了。晚上,玩够了的孩子们回家了,我们开始抢着洗澡,打闹半天,有时会把盆掀翻,闹腾够了才回屋睡觉。

躺在床上,拿着芭蕉扇,听父亲讲故事,猜谜语,有时候是我们姐妹接龙游戏,有趣又难忘。漫长的夏日夜晚,父亲教给我们的东西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让我们受益终身。很多年后,我才悟出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和关怀就在那些日常的琐事里,在那些有趣生动的故事中。

关于教诲的文章3:祖父的教诲

文/焦琦策

我10岁那年秋天,暑假快要开学了,村里核桃树上的核桃也大部分成熟了。我们几个小伙伴于是商量着下午去偷核桃吃。大家带上小刀,伴着凉爽的风,偷偷潜入一片豆子地里,豆子地的土塄上长着一棵几人合抱粗的大核桃树,枝杈低矮,根据往年的经验,这棵核桃树长的核桃油大好吃,是绵核桃,也好剥。这里不仅可以吃到鲜美的核桃,还可以游玩嬉戏,实在是一处“宝地”。

吃玩了半天,又有人提议,我们跳下大树,去摘豆子吧。此时的豆子正是青皮鲜嫩的时候,摘回去可煮毛豆吃。大家都很赞同。于是几个人纷纷跳下树枝,摘起了毛豆。不一会儿,口袋里、衣服里子里,已塞得满满的。我觉得还不够,把里面的衣服撩起来,形成一个肚兜,又满满摘了一兜。

天边现出红彤彤的云彩,喜鹊在空中忙碌着,几只燕子站在电线上舒展羽毛,秋风不仅使乡村傍晚清爽了许多,还使我们这群猴孩子鼓足了干劲。我回到家里,兴奋地把偷来的毛豆展示给祖父。祖父躺在炕上,靠着铺盖卷,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见我掏出大把的毛豆,起初并不在意,只是平静地问了一句:“哪里来的?”我以为祖父一定要夸我,说:“我在村西头的地里摘的。”祖父忽然坐起来提高声音说:“人家知道吗?”我答:“不知道啊。”

这时祖父不再说话,他忽地起来,下炕穿好鞋说:“把你的豆子装好,跟我走。”我问:“干嘛?”他只说:“快点!”祖父的脸色变得铁青,刚才慈祥的面容消失了,有点怒发冲冠的样子。我意识到自己做错事了,匆匆把豆子装好。祖父拉着我的手,他扯得我生疼,下了院坡,一直走到西头一户人家。登门进去,男主家正在用刀削着什么,祖父说:“老弟对不住啊,娃娃们不懂事,下午在你家豆地里摘了许多豆子,回家了我才知道是偷的,我在这里给你道个歉!”那个男主家一听祖父是来道歉的,连忙站起来摆摆手说:“村长你言重了,娃娃们小,想吃就摘点吃,都是一个村的,不见外。”祖父说:“我作为村长,要是连这点分寸都把握不住,还怎么让大家信任。”

我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波澜起伏的内心和愧疚之意交杂着,觉得给祖父丢脸了。祖父与主家最后寒暄了几句,留下豆子,便领着我回家了。路上祖父一句话也没说,我想开口问问他这件事还会怎么样,但难以启齿。一直进了家门,祖父与祖母唠起家常,也没有再说我偷毛豆的事。但此刻我心里却变得十分沉重,不禁自责起来,早知道就不该跟着他们去吃核桃,核桃本来就是偷吃,又偷了毛豆,树的主人和地的主人知道后该有多生气啊!

秋天的夜里,蚊虫少了很多,本来可以美美地睡个好觉,但我却无法安然入睡,辗转反侧。终于入眠了,还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核桃树的主人追着我们跑,一直跑啊跑,到了悬崖边,回头看见他长出了獠牙,指甲也变长,眼睛变得红而大,我看到此情此景,心下一沉,跳了崖,跳崖的空当我才猛地醒来,身子也沁出了汗水。日后每当同伴们要我去偷什么吃的,或者做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我都推托掉,不跟他们去。

祖父病故前曾精神矍铄,卸了村长一职,他似乎比往日气色更好。有一次我同祖父交谈,提及儿时偷毛豆一事,我问祖父是否知道我的想法,是否知道那天夜里我异常沉重。祖父笑了半天说:“你现在长大了,要明白许多道理。人活在世上,难得很,但任何时候都要诚实。”祖父的话我一直牢记着,将来也会告诉我的孩子……

关于教诲的文章4:拾捡光阴

文/耿艳菊

读书时老师们最爱教诲的莫过于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年少时的心似一个透明的水珠,映照的都是新奇好玩的事物,一味地往前看,从不曾停下来。而这经典的教诲带给学生时期的最大收益便是考试前头悬梁锥刺骨地复习学过的知识。新不新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考试混过关。

人真是奇怪的高级动物,渐渐,越长大,新奇的心却越来越淡。喜欢往回看,喜欢老事物。怀旧是一抹绚烂的云霞,灿绽在黄昏的天边,无限美好,无比温暖。

记得姥姥活着的时候,常常喜欢静静地坐在黄昏的院落里,夕阳在西边的房檐下,若隐若现。姥姥的手里有时做着活,剥一棵蒜,拣一把黄豆,或揺着把蒲扇,或把顶头的蓝粗布头巾取下来放在腿上,摩挲着轻轻展平。而伴随这些的,总少不了喃喃的自语。我有时坐在她旁边,她就会自然地讲起已经过去了很久的往事,哪怕是她小时候的事,也讲得清清楚楚。都说老人健忘,健忘的只是眼前,那些旧时光都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我的祖母也是这样,快九十岁了,看到我们回去看她,高兴得像孩子一般,拉着我们不舍得放手,说个不停。说的什么呢?前三皇后五帝听得我们晕晕乎乎的,也都是些过往的老岁月,也是她长长的一生留下的印迹。最遗憾的就是祖父去世得早,若是听祖父说说我们波澜壮阔的家族史,是不是也可以为时光留下一些见证?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只能把一生的故事说给自己听或者子孙后代听。而那些有名望的人多半喜欢写回忆录,留给更多的人观看,甚至给人以启示。这算是很完满的了,给一生挽了一个漂亮的结。

虽然我们还没有年老到用回忆填满寂寥的生活,可是不得不承认,自然或不自然的流露,已经表达着我们开始念旧了。

也许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你已经在有意无意间,追寻着当年的味道。总爱穿过长长的街道,过两个路口也不嫌麻烦,只为吃到一份香滑的土豆粉。你也许会觉得很累的时候请假散心,散心的地点却是回到多年前生活的小镇,走走曾经走过的路,看看曾经陪伴过自己的风景。

写字的人最开始都爱写童年无忧虑的时光,即使童年里的一个小玩具,一个玩过的小游戏,也能让我们感喟良久。尤其是青春里那些浩荡无畏的时光和辗转百折的故事被写成了一部又部书,被拍成了一部又一部电影或偶像剧,我们不厌其烦,追了一部又一部,只因那里多少有一两个熟悉的影子和情景,在心底有了共鸣。

时间知觉,我们丰满着记忆,自觉不自觉地也在寻找着记忆的光芒。活在当下,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也是播撒时光珠玉的过程。然后我们在一个适当的时刻,一一把它捡拾起来,串成我们或平铺直叙或光润璀璨的一生。

法国画家米勒有一幅着名的油画叫《拾穗者》,那是三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农妇弯下腰,拾起遗落的麦穗。她们躬下身的姿势是那么的谦卑和忠诚,朴实的画面却让人感到不同寻常的庄严。那大概是对粮食的虔诚和敬重,她们把麦穗碾出麦子,把麦子磨成面粉,再做成营养生命的面包。这泥土一样的质朴值得庄严以对。

我们的一生也像这幅油画一样,农妇拾起的是麦穗,我们拾起的是一段段老光阴,然后把它们打磨加工,成为生命的另一种养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