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文章

请欣赏学习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学习的文章1:西南初记

文/李芾羲

来西南学习,是我第二次独自离家远行。第一次,是为了我固执己见选择的艺考,去了西北,那只是不到两个月的短训,也正是那段时光,衔来了这将在西南度过的四年。

那儿少雨,山也不如湘中的青葱。秋天临近的时候,我写过一段打油诗,其中几句是:“总无夜雨,静思量,遥念故乡花芳未?秋近强忆得:桂荫溢香,桃洪弥望。当时每作诗中景,道是寻常;而今欲作梦中寻,却是无常。”

而在昆明这儿,雨繁花盛,视野比家那边开阔得多,天空亲近了不少,晴天时蓝得可爱。图书馆前有别致的荷池,虽已过中秋,也接连有荷花绽放。满池密密铺叠的圆叶更是不消言说,看那层层的花瓣,浓纷俏丽,末端的尖梢儿又添了几分活泼。馆后有一翠湖,湖中有岛,岛栖天鹅。近几日路过湖边,多见的是黑天鹅,有时三两只在湖畔斜岸上悠然觅憩,人们走近也并不相避。三五成群的鸭儿也能见到,走近它们时,相较之下则显得有些胆小慌张了。待它们入了湖中,则瞬时又换了泰然的模样,带出两道细纹,慢慢游远。

水中热闹,路边花丛也是春光仍驻。现在格桑花开正茂,花朵小巧玲珑,颜色也清嫩,丛中偶见的蝶儿也无刺眼的妖艳,一派淡雅。花草萋萋,学子莘莘,校园里虽移步即景,也不是总有闲心赏的。校区很宽大,天气的确清凉,可上个课找找教室也能走得汗湿满背。转奔教室的思绪往往混乱,课程似乎也显得散乱。快一个月了,还是没能把握了学习生活的节奏。每位老师都在说,大学学习与高中不一样。那时,只需要自己按部就班,归纳总结,就没什么余事了。现在面对一堆课本和密麻麻的书单,抹不去,理还乱。老师讲课也如乱石铺街一般,听罢脑内一片混沌。

讲思修的老师说,我们会遇到,或者正处于"新起点的心理失落”,茫然、不知所措。同是湘里人的毛润之,当年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是何等的青年壮志?我们又何曾没有呢?

秋风载雨至,雨至花又湿,雨水打湿花朵,也打湿了少年豪思,淋下来几份沉重。于是更需要朝向阳光,让翅羽重振。在这个中秋的夜里,却见不到月光,不免会失望。可等来了十六的夜晚,不正可一睹天边皎洁吗?乘月若允看雪幽,梅花复与两白头。秋光如许佳期近,安居何憾生清愁。相思固然可重,亲友也固可念。可我们无法倒流年光,那些音容也永不再见,再见,或是许多流年的沧桑。

月隐灯深,夜深千帐。愿卧床席曲肱而枕的时候,那股思乡能溶解无措,化作心间澄澈温泉。也许没有西南联大在峥嵘岁月里洋溢的热血情志,我们可以守护掌心的雪花,雕出心间不谢的荷花,留那角落,芬芳不褪。

学习的文章2:学习与工作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虽说学习只有几年的时间,可是真正的学习是漫长的,就是在工作上的,学无止境的。不同的工作,就要有学习不同的技能,职业不同,所以一定要有个师傅带的,不然自学也不可能马上无师自通吧!不过现在都得自学,就怕马上来任务,就有点措手不及了,这个单位是有职责的,每一个人离职的人,必须把新人教会,这可以功臣身退。

说到工作,没有完美的,有时做久了也会厌倦,对于跳槽这件事,得看老板和同事的意思了,如果真的处得不好,那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太多的人才进进出出的,太多的单位留不住人才,不过现在工作也有压力,工作量大,时间多,很多单位也没有自己的时间,这是一个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有了工作稳定的工作,就可以提升价值,和学历,这个是必须的。学习是多方面的,社会上的阅历和经验是不断增长的,不能上了年纪还是那样的幼稚可笑,这样没人会看得起你的。

有时学习和工作是同时的,不是有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事嘛!只有吃的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学历是成长的阶梯,学历高是好事,可也不见得学历低是坏事,只有经过了努力,才可以见彩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学历,而是阅历,外面的世界是让人开眼界的,只有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才可以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学习与工作可以同时存在的,只要好学,肯学,没有学不到的本事。不过方法也是关键的,在社会上要各种各样的证书,学习方法就要运用的好了,这样学什么都可以快速的解决。现在证书多了,路就多了,学霸就是这样养成的,不过也不能看不起学渣,万一他们的情商比智商高呢!

在社会上是没有学霸和学渣的区分的,看能力的,再说了职业也没有贵贱的,能力强,自然工资高。不过责任也是越大的,领导也是不好当的呀!得互相理解和支持。

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也是社会上要学习的技能,和工作也是有紧密的关系,不然连同事和老板之间没有处理好,怎么处理上下级的关系呀!老话说了,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不然退休了就不用去老年大学了!

学习与工作,是我们一生的工作和任务!

学习的文章3:做自己

文/卜庆萍

人生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向别人学习,但在纷杂的市井百态里,有一件事情更重要,那就是做自己。

16岁那年,爱因斯坦整日同一群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一天,爱因斯坦拿着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说:“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扰。”“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爱因斯坦辩解道。

“孩子,话可不能这样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进了烟囱里。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脸上沾满了烟灰,而另一只猫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结果吓得其它的猫都四处躲避。”

父亲继续说:“孩子,千万要记住,有时候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从此,他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人生的璀璨光芒。

现实中,我们不能盲目拿别人的镜子照自己,尤其到了人生的转折处,千万要守住自我,坚定地做自己。

学习的文章4:大地的季节

文/刘国欣

从春到冬我都在向大地学习一种活着的艺术,一天里有几个钟头,走到重林里去坐下来,听鸟叫,观察蜜蜂的窝,看虫子们如何忙碌的爬上爬下,有花开也有花谢,叶子长出来,果结满,接着就是干枯,接着就是又一轮的发芽。现下的冬日,还没有进入数九,气温有时会骤然降到零度以下,樟树的果子在猛烈的转黑,野茶花忙着打开自己,红枫急于坠落,褐色的叶子满地,在深林里,你踩着一堆残骸,每一步都是如此。可是玉兰却在偷偷的抽芽,碧桃也慢慢的在发出一年里最初的声响,米槐的身子像黄金一样,突然一片金黄,非花非叶,只是树干变色。一切都像是大地书写的文字,教你去如何生活。

少年时代看书,多是武侠言情,一晚上一大本,对于人生一刻都等不及,就要那样的快意恩仇,策马西风。而今对事如阅读,夜里读书,我开始看《东京梦华录》、《陶庵梦忆》。就像日历提醒一样,都是很短的篇章,属于小品文,却不是急就章,一条一条,非常生活,是市井恒言,如同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日常生活的情态与动态,家居政治与女子情怀,经济与世俗,都简约可喜,是生活的生,是生活的活。前几朝人写下的字,几朝几代的后人看,也不觉得时日久远,因为全然是日常生活,鸡零狗碎。

对季节的观察也是如此,少年时代,经常诧异于忽然之间,满山满树的桃花就开了,仿佛它们在夜里骑马而来,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实际上,慢下来,让生活慢下来,心慢下来,你会知道一切都是有预兆的。有些文化是玄而又玄的,我想说的是,一切都有征兆,果与花,叶与芽。当我看见腊月不到,碧桃树上嫩芽满树,玉兰树一簇又一簇树干一样颜色的短毛,对于年少岁月里突然而至的惊喜生出疑问,因为我明白,桃花再艳,在此之前其实也是做足了准备的,它不会无缘无故突然而至。一些感情也是如此。

坐在重林里,被树木包围起来,天宇低垂,一切开阔又神秘,遥远,悉悉索索。林间有叶子在落,有落了许久的叶子在低吼,有鸟雀在飞。坐下来,感受那喧嚣的静,那书之外的话语,经常会生出与林子合二为一的想法。在林子里,你会看见空置的巢穴,也会看到荒芜的墓地,石碑凌乱,甚至,墓堆几已摊平,时代隔得并不远,就在住处不远的山头上,那丛林中,有八十年代的新墓,草长莺飞一年又一年,却是废弃了的,立着年月的碑还在,像是预示后世的竹签,又神秘又荒谬。喜欢的人拍来的照片,也往往是这样的景象,道路蜿蜒处,有古木层崖,小涧幽篁,一群墓地,有序而节制,黑色乌鸦在结满红果子却无一叶子的虬树上成群列队站着,暮色哽咽,似“古道音尘绝”,不远有凉亭,有行人,有座,有风,有阳,或者有雨。

《陶庵梦忆》里有园名不系,无挂无碍,是一种人生追求。从春到冬,我在向自然寻求一种不系之术。失恋的女子在冬天的雪夜写了一句诗:带着一万朵桃花迁徙。她说的是春天,是花朵,是流浪,是玫瑰灰,是悲伤的海,这不能不说是夸张,但是,这样的命运不是没有,不是没有在某个岔道口等过我们,我说的是爱,江水没有荡漾,是我们失神了。在爱里,在一种需求和欲望里,必须在自身挖掘一个深深的答案,将种子种下,必须学习一种自然的仪式,学习开花结果落叶子,学习抽芽,试着去理解每个人在每个季节的幸运,每件事在每个季节的命运。

学习的文章5:为了前途

文/董春华

为了让儿子专心学习,我们和他约法三章:第一,每天看电视不超过半小时;第二,每天上网不超过半小时,并且只能查作业看资料,不能玩游戏;第三,每天放学后和小朋友玩耍不能超过半小时。儿子本来就比较听话,在加上我们经常给他灌输“这都是为了他前途着想”的理念,所以他坚持得不错。

前天,妹妹一家三口到家里玩儿,看到儿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高兴地对他说:“你看为了你的前途,爸爸妈妈考虑得多周到,以后你可得好好孝敬他们!”儿子想了一会儿说:“小姨你放心,等爸爸妈妈老了,我就接他们到我家里住!”“嗯,不错,就该这样!”妹妹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可话音刚落,儿子又开口了:“不过,为了他们的前途,我也得和他们约法三章:第一,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

学习的文章6:成长是学习自处的过程

资深饭友李XX近来老和我讨论一些略显深刻的三观话题,虽是分歧很多,但有一点却是相同——关于衰老的认知,流逝的是年轻的容颜和身体,可怕在于渐渐深入的孤独。

回想近三十年来,校园期间的伙伴已散落天南海北,大家各忙各,鲜有时间再谈上两句当年的梦想或什么,都走在慢慢向现实缴械投降的路上,偶有几个每年背包旅行几次的人,就足够让大家崇拜半天。

毕业近五年,当发现身边不少人都在进步的时候,看看原地踏步的自己,难免心慌。所以我始终保持阅读、写字、拍照的习惯,害怕失去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害怕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而麻木生存。如果成长不能让人心变得更加柔软,那多可怕。

这是一个从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到知道要什么的过程,亦是知道什么适合但仍倔强抗争的过程。人在不断妥协,以我这样的年纪,保持对自身和环境的清醒认知,何其必要。

一旦出现这样的思考便容易陷入循环式情绪低落。有把握的事越来越少,只有一个看起来稳步前行但常常不自信的自己,于是我又开始写,总需要一个出口倾吐痛苦。是该决定有所改变,但仍在等待时机。不管处于何境地,懂得自处,总归

学习的文章7:学习《高效方法》

文/马坚淞

我读了《高效方法》这本书,书中讲了许多轻松写作业的高效方法,比如:如何对待作业,一分钟能做什么,做作业在前,娱乐排后,爱上书店和图书馆,作业也要总结,建立学习病历小长片等等,讲得最好的是如何对待作业。

里面讲了四个重点:1、不搞重复建设;2、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3、不时翻看整理过的作业;4、抓住题目透露的信息,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讲了有些同学做完作业就一扔,不管了,同时大舒一口气,哎呀,终于做完了,然后作业本就像被打入了冷宫,善于学习的同学则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分门别类地发现新问题。只有经常事整理作业,学过的知识才会形成一个知识链,才能变成自己的真正的知识,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整理作业,要专门用一本纠错本,把错的抄下来,认真改正,不时拿出过去的作业本来如课文一样复习预习,巩固提高。反复是学习的母亲,只有反复学习,才记得牢,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以前我没读过《高效方法》,也不知道怎样记得住,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知道自己辛苦是为什么,更不知道学了什么知识,要想有好的成绩就要好的方法,有积极快乐的心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这样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学习的文章8:学习垃圾分类

文/朱自远

星期天中午,爷爷准备了满满一桌菜,大家饱餐一顿后,每人面前都堆起了一座小山。

爸爸指着桌上的一个大骨头说:“全市上下正在推行垃圾分类,有谁知道这个大骨头属于什么垃圾呢?”

“我知道!我知道!属于餐厨垃圾。”我抢先说出了答案。

“不对。”爸爸摇摇头。

“应该是其他垃圾,因为大骨头不易腐蚀,所以是其他垃圾,而不是餐厨垃圾。”妈妈在一旁笑着说。

“看样子这个垃圾分类还是妈妈学得好啊。”爸爸摸摸我的小脑袋说。

“我出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垃圾分几类,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妈妈问大家。

“蓝回收、灰餐厨、红有毒、橘其他。”我得意地说。

“不错不错。”爸爸向我伸出了大拇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会加大处置成本,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并且让其成为我们的自觉习惯。”

学习的文章9:学习创新奉献享受人生快乐

文/张国臣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学习知识,探索规律,开拓创新,积极奉献!

我酷爱读书,从小学读到本科、硕士、博士,每天都在知识的大海中幸福地畅游;我不停地探索学习规律、生活规律和工作规律,从幼稚到明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艰苦创新,不停攀登一个又一个文化研究高地;我多年来笔耕不辍,用心灵写作,向人民奉献出30多本正能量著作,吃了别人难以吃的苦,也享受到别人难以享受到的精神之乐……

阅读无涯,书山有路。我深深地感到,书的境界代表人的境界,书品即人品,被文字滋润过的人生是美丽的。只有用爱、用理想去辛勤笔耕,才能谱写出蓬勃向上的青春之歌!

人间最美是“鲸落”。君不见,当一条鲸鱼在宽广的海洋自由生长几十年结束生命之后,那庞大的尸体会慢慢地沉入海底,再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可以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百年的生态系统。以一己之力再哺育一方生命,生物学家将这个悲壮的过程叫“鲸落”。如此奉献,是何等的伟大、是何等的壮美、是何等的光荣!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值得珍惜的一切。元气充盈、活力弥漫,嵩山的记忆,使我找回了最真实的自己。

浩瀚宇宙,追求真理比占有财富更可贵。人生数十年,如同一盘棋,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胜利属于厚德之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有宽厚行善积累起来的功德,才能承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所享受的一切。

胜利属于有信心之人。进行文化研究,著书立言,80%取决于态度,20%取决于智力。只有不忘初心,克服困难,持续精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胜利属于勤奋之人。美国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2009年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走向卓越,基本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铁的事实证明,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与天分无关,都需要勤奋,都需要专一,都需要在十年内科学地练习一万小时以上。音乐神童莫扎特是如此,大画家达·芬奇是如此,田坛飞人刘翔是如此,电脑天才比尔·盖茨更是如此,自己40多年的文化研究笔耕又何尝不是如此?

生命在于尊严,尊严来自信仰,信仰催人奋进!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乐于吃苦、乐于吃亏、甘愿奉献,才能登高望远,笔耕立言。山连千岭,海纳百川。我的这些文化研究创作,是党组织多年培养的结果,是父母及众多恩师辛苦教育的结果,是贤妻王素珍教授和爱女张小羽律师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学习型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此,我感恩,我感激,我感谢!

俯首静思,求索路漫,创造维艰!回想这几十年的爱书、读书、编书、著书之路,是何等不易!在写作本书的时候,我不知多少次回看自己40多年的日记,痛责自己的愚钝无知,不由得投笔痛哭,泪洒襟衫……

面壁破壁,失中有得,默然昭然。在几十年工作之余的学习创造中,我失去了平常人节假日的亲情逸致,但得到了理论上发现“新大陆”的狂喜;我失去了头上的一缕缕黑发,但得到了逻辑思维王国的创新桂冠;我失去了许多人追逐的所谓名利官位,但看到了中华文化、嵩山文化、检察文化之树常青!

那是2006年6月27日,我接到河南新华印刷一厂书稿打字员小李发的短信,她在录排我的文集《嵩山的流泉·箴言卷》。她说:“打着看着您的书稿,我在不停地流泪,如果我20年前拜读,我的人生将不会走这么多弯路。您写得太好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我和车间里的姐妹们争相看您的书稿,谢谢您的精神大餐。”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宁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精神之树是何等的伟大!

天道酬勤,人道酬仁,书道酬新。那是2008年12月,我的女儿张小羽在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一天,一位美籍华裔女教授来到女儿住所,看到书桌上放有我的“嵩山的流泉”文化丛书,拿起一翻,被吸引住。问道:“这是谁写的书?”“我爸爸。”“能借我一晚读读吗?”“可以,老师。”第二天上午,这位女教授如约将书还我女儿,激动地表示赞赏。不久,她即邀请我到美国进行访问。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只有内心强大向上,才能使作品充满正能量。我的《中国少林文化学》出版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一位朋友对我说:“《中国少林文化学》探索人生社会规律,有理有据,说得太精辟了。和谐就是一切!如‘政治是权力的较量,石头砸瓦罐,吃亏的是瓦罐;瓦罐砸石头,吃亏的还是瓦罐’,事实即如此。”后来,几位官员朋友见我说:“人是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啊。处理好石头和瓦罐的关系,团结出形象,和谐见政绩。”他们明白了道理,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干得特别出色。

诗是思想的火花,一首好诗可以教育人、感染人,引起灵魂的共鸣。那是2008年的夏天,一位女干部找到我,拿出《嵩山的流泉·诗词卷》请我签字。我婉拒之,她再三请求,要签字永作纪念。我问:“为什么?”她说:“你的诗把我感动得放声大哭!”“啊,哪一首?”“《少林竹》。”她背诵道:“五乳峰翠藏禅机,流泉圆石润青笛。虚心竹有低头叶,风摧傲骨不见稀。”“是哪一点拨动心弦呢?”“人生要像翠竹那样成长,虚心使人进步,低头叶增加涵养,只有深扎大地才能战胜风雨啊!我过去太狂太骄,以至吃了苦头,读竹诗反思,醒悟痛心啊!”我倒茶慰之,与她同悟竹子生长的道理……

往事与怀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我已出版的这些书中,恰似嵩山上那不分昼夜奔流不息的清泉,再现了一个新中国出生的人——在红旗下长大,孩提时代的纯真、少年时代的劳苦和青中年时期的奋进,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共产党员在中国改革开放恢复高考40多年来,对党绝对忠诚、刻苦学习、求是创新、勤奋工作、司法为民、拼搏向上、积极奉献的一个个扎实的足迹!

人活着的意义,应当是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每个人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

画是诗的天地,诗是画的灵魂。

我爱嵩山,我爱嵩山文化,我爱嵩山这块土地,我在心灵深处把艾青老师的诗读了又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冰雪化泉生,草枯出细荣。夏秋冬又去,花丽满春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求“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非常感谢我的母校河南大学及河南大学出版社在我耳顺之年出版《嵩山的记忆——张国臣文化研究书系》,感谢父母亲人及众多领导、老师、朋友六十年来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的强有力的、无私的支持、培养和帮助。特赋诗一首:

六十春秋数先贤,家风环境定坤乾。勤能补拙是良训,书可增谋乃正观。成由俭朴败奢侈,兴起务实衰空谈。

上善虚怀断舍离,留余厚德方康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