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围城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围城文章1:生活,满是围城
围城,因为钱钟书老先生广泛应用。第一次读《围城》,还小,从一个女子的角度,只看出了方鸿渐这个人很矛盾,似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善良又迂执,正直又软弱,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以后绝对不嫁这样的男子。只记得书中那句法国谚语:婚姻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可是现在想来,我们很多人都是方鸿渐,很多人都生活在围城。
没有自己的方向,或者缺少一种执着。看看调查,现在能有多少人坚持小时候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脱离了自己的专业,改行换业。曾经的我是多么希望站在讲台上,教着我喜欢的文字。可是在北京几年了,因为双外的条件,没有北京户口,教师梦想在经历了很多炮灰和酱油之后,一点一点的磨没了。朋友说,你可以去培训学。是,那也是老师,但是一对一的小班授课的模式,功利而又匆匆,这不是我喜欢的,为了钱,每一个教师都很自负,夸夸其谈,少了教育者应有的宁静与沉思。
于是我放弃了。开始了出版社的工作,与文字有关但与育人无由。出版社畅销书,换汤不换药的稿子,跟风式的写作和策划,好的作品总是很少有,作者也是良莠不齐。现在的作为畅销,其中有多少水,以前真不知道。我喜欢那些用岁月洗涤出来的那些书,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目送》《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等等,这包含了作者的心血。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的顶起来!慢慢走出自己的出版人的路。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小学教师的名人名言,出每一本书都要对读者负责,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一本好书是经过实践的洗涤的,也是经得住岁月的考验的。
教书的朋友说,真羡慕你,不需要和学生劳心费力,我整天备课、看作业、面对那些叛逆的孩子,气的脸上都长包!她不知道我有做羡慕她。为了北京户口,她借得导师的光进了学校,两年之后拿了户口就去挣钱,工资太低,无法买房,万恶的北京户口和万恶的北京房子,白白的推磨了青春和那些梦。
生活中,围城无处不在。外地人都往北京郊区来,北京郊区都进北京市里,北京市里的人们都争抢着出国。家人对我的婚姻也是如此,总觉得老公是三无产品,两人婚后要奋斗半辈子才能居有定所。我的坚持让家人不得不退让。在选择他之前我就想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一起分担。很多东西只有经历了才能得到属于你内心那份安宁。我不羡慕他们能够啃老,我不羡慕那些找个大自己十几岁的为伴侣的人,我的婚姻我的生活,我希望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他,努力;他,奋进,一切都还来的及,就好!
祝福自己,也祝福那些生活在羡慕他们围城的人!绳命,不可重复,得到一些就会失去一些,你的未必不好,别人的未必如你想象德好。选择有很多,经历最重要。
围城文章2:围城内外的你我他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婚姻像个围城,有人进去了,有人出来了,进去的人可能是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 出来的人,有人开心,有人看透了红尘,回到了一个人的世界。就像第一次结婚,什么都不懂,看的也只是个外表,却不知生活的不易,两个人最后因为了解而分开,也有奉子成婚的,不过都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所有夫妻都是不幸福的,也有会经营家庭的,好男人能有几个,好妻子能有几个。二婚并不是件没有面子的事,可是因为不同的因素离异的,放不下的孩子也是正常的,有些事是道不明,理不清的。如果一个单身的人,要二婚的女人去避嫌,是不是太自私了,一个家庭的爱,不是小爱,却是一种大爱。不管会不会复合,外人是看不明白的事,家家的经你又懂什么呀!
所以好男人不多了,好女人也是看穿了,这个婚姻的围城,你们男人不懂女人,为什么女人去迁就男人呢?男人结婚,只是为了生孩子,为了可以延续自己的血脉,不会顾虑女人的不易,女人不是超人,全职妈妈也是不容易的,生了孩子有了变化,丈夫就会嫌弃,离异的事太多了,一个巴掌也是拍不响的。
没有完美的人,孰能无过,恋爱是看脸的,结婚是看人的,所以恋爱可以是浪漫的,可是婚姻是否圆满,是互相去经营的,所以二婚的人是有经验的,不是头婚,草率的结婚,为了结婚而结婚的,这样当然不会幸福的。真正幸福的人能有几对,离异的超出了现实的数据,太难了,找对像,不是去淘宝买东西,喜欢就可以了,感情这个东西,要去珍惜的,爱情虽然可以变成亲情,也要有爱呀!
女人太能干,男人太自私,太多的不公平,让人心酸,孩子也会在上心理上问题的,单亲家庭这么多,苦了大人,伤了自己,这个围城里的你我他,有人虽然进去了,却因为太多的原因,还是出不来。婚姻太难了,男人的责任,不只是工作,还有家庭,能有几个父亲是合格的!
围城内外的你我他,不如单身来的自由,太多的束缚,太多的压力,生活的苦难,谁都要经历,还是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家,不只是为了一个伴!婚姻像个围城,有人进去了,有人出来了,进去的人可能是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 出来的人,有人开心,有人看透了红尘,回到了一个人的世界。就像第一次结婚,什么都不懂,看的也只是个外表,却不知生活的不易,两个人最后因为了解而分开,也有奉子成婚的,不过都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所有夫妻都是不幸福的,也有会经营家庭的,好男人能有几个,好妻子能有几个。二婚并不是件没有面子的事,可是因为不同的因素离异的,放不下的孩子也是正常的,有些事是道不明,理不清的。如果一个单身的人,要二婚的女人去避嫌,是不是太自私了,一个家庭的爱,不是小爱,却是一种大爱。不管会不会复合,外人是看不明白的事,家家的经你又懂什么呀!
所以好男人不多了,好女人也是看穿了,这个婚姻的围城,你们男人不懂女人,为什么女人去迁就男人呢?男人结婚,只是为了生孩子,为了可以延续自己的血脉,不会顾虑女人的不易,女人不是超人,全职妈妈也是不容易的,生了孩子有了变化,丈夫就会嫌弃,离异的事太多了,一个巴掌也是拍不响的。
没有完美的人,孰能无过,恋爱是看脸的,结婚是看人的,所以恋爱可以是浪漫的,可是婚姻是否圆满,是互相去经营的,所以二婚的人是有经验的,不是头婚,草率的结婚,为了结婚而结婚的,这样当然不会幸福的。真正幸福的人能有几对,离异的超出了现实的数据,太难了,找对像,不是去淘宝买东西,喜欢就可以了,感情这个东西,要去珍惜的,爱情虽然可以变成亲情,也要有爱呀!
女人太能干,男人太自私,太多的不公平,让人心酸,孩子也会在上心理上问题的,单亲家庭这么多,苦了大人,伤了自己,这个围城里的你我他,有人虽然进去了,却因为太多的原因,还是出不来。婚姻太难了,男人的责任,不只是工作,还有家庭,能有几个父亲是合格的!
围城内外的你我他,不如单身来的自由,太多的束缚,太多的压力,生活的苦难,谁都要经历,还是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家,不只是为了一个伴!
围城文章3:到沙漠那边看看
文/陈琪
体制就像一座围城,里外是两个世界,犹如硬币的正反面,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体制对很多人而言,薪水不会太高但体面,工作不会太忙但稳定,空间不会太大但弹性,是一个“香饽饽”。这也是有人熙熙攘攘挤破脑袋进来的动因。在各种场合,无论是科级还是处级,一句最正常不过的“我在某某局工作”的介绍,说者传递出优越感,内心充满真实的满足,而听者升腾起敬畏感,表面尽显客气的姿态。事实上,在体制内成长,也常有它的尴尬和局限,严格依照年限、资格、条件和编制发展,有时千里马常见而伯乐不常有,个人纵使有抱负、有情怀、有本事,但不一定有施展的机遇、平台和空间。能力强水平高但职级待遇不见得提升,有功劳有苦劳但价值地位不见得展现,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境地。网上有一个调侃的段子,市区地铁口一个小贩卖水果,在附近上班的小公务员每天都去小贩处买上一袋水果。几年后,小公务员依然去买水果,而小贩已然在市区买房置业。固然成功的衡量标准各有不同,但价值才华的彰显和抱负情怀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生命给予我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时代赐予我们多样性的成功内涵。跋涉探索一场未知的旅程,胜过驻足等候一个已知的结局,更何况我们还年轻。不久前,正巧一家上市的咨询公司以诚意信任、职位待遇和目标愿景,抛来了橄榄枝,击中了我的创业情怀。世界那么大、人生很匆忙,初心未改、理想未消的我,想乘着尚未安逸老去,试着离开体制生涯,选择闯荡拼搏,历练成长。无论经受困难还是挑战,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遭遇成功还是失败,风雨兼程、往复求索,至少让生命不留太多遗憾。
我记得一部电影台词说,“年轻的时候,总想到沙漠的那一边去看看,其实去过了才知道,沙漠的那一边也是沙漠,和这里的并没有什么不同。”选择的对错、优劣、进退,只有走过才懂得。生活不只眼前的苟安,还有精美的诗歌和远方的田野。
围城文章4:读《围城》有感
文/泅渡。
比喻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段,总是将人们的思想感情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增加文采,以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钱钟书先生在其长篇小说《围城》当中使这一修辞手段焕发出新的光彩。可以说,比喻在《围城》的运用是相当成功的,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借鉴的。
机智幽默的语言在钱钟书《围城》中随处可见,例如描述唐小姐出场的时候,写道:“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作者将唐小姐的脸蛋形容成水果,既生动又可笑,却又让人找不出什么毛病。可见,钱钟书先生运用语言恰如其分。例如,描写鲍小姐的时候写到“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话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作者用“熟食铺子”和“局部的真理”来形容鲍小姐的开放,经典语言的运用在一般的文章写作中,经典语言一般是比较严肃的,但是钱钟书先生却一改常态,将经典语言含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例如在描写韩学愈的一段文字写道:“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就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人。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害得新官上任,训话时个个都说:”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指天,三个手势了事。
精美绝伦的比喻将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事物来比喻。”围城“是一个樊笼,是人和社会都逃离不了的困境,墙内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去。作者引述了英国古语作比,”结婚象金漆的鸟笼,笼外的想飞进去,笼内的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了终结“。运用这句这句古语把抽象的、哲学的人生问题说得具体可感,深入浅出的道出了”围城“的内涵和本质。新颖离奇性。钱钟书先生知识渊博,善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凡喻必以非类“、”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不即不离“这些都是钱钟书先生比喻理论的纲要。
围城文章5:围城的那些事
文/花瓣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作围城,在外面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想出去。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总觉得从恋爱到结婚,就像是瓜熟蒂落,是最正常的事情,可就是这最平常的事,却是最难把握的事。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美好的向往,到最后却让人发出这样的抱怨?
身边不乏离婚的朋友,听到他们诉说的在婚姻中的血泪史,不免有些同情和无奈,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两个人,会让彼此走得越来越远,难道爱情,真的已经被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腌制的已经没有了幸福和甜蜜的味道?“细节打败爱情”,这是裸婚里的一句经典的台词,之所以是经典,还是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现在大多数的婚姻中已经不存在爱情了,只是因为有孩子有责任,所以就愿意一直凑合下去,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对人生是不是一种折磨?
恋爱时,展现给爱人的都是最美好的最优秀的一面,可当结婚后,觉得不用再伪装了,于是所有的缺点都暴露了出来,婚前婚后都像变了个人似的,两个人要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各自学着克服自己的缺点,说着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于是因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矛盾多了,争吵多了,当家事和纷争成了婚姻的枷锁,爱情就会面临崩溃,家庭也有可能瓦解,有多少家庭的离散,不是因为生活中的琐事,积攒太多矛盾,最终一天爆发而无法挽回。也许时间长了,不再有争吵,不是不吵,而是懒得去吵,于是学会了冷战,不愿意再去沟通,不愿意做无谓的解释,于是不解越来越多,压抑的越来越多,对爱人越来越冷漠,慢慢真的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爱情,我们总是充满了想像,常常把对方想的太完美,所以一旦对方没有按我们想的那样去表现的话,我们潜意识里就会要求他非得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而对方又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难以改变,于是矛盾就产生了,很多人对爱情和婚姻不满意,就是因为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
婚姻有“七年之痒”,而据调查已经提前到了”五年之痒“,这个时期是夫妻感情生活出现矛盾最多的时候,婚姻中总有一段时期来适应来磨合的。有的夫妻过着过着就烦了,有的人也许会寻找激情,为的不一定是什么浪漫,而是想找回被爱情遗弃的自己,寻找恋爱时的甜蜜,寻找不熟悉的新鲜,于是现在流行了网恋,有多少人乐此不疲,网恋既可以不破坏对方的家庭,又能得到各自所需。用情浅了,是拿感情当游戏,用情深了,是拿婚姻当儿戏。其实早晚会明白的,距离产生了美,和谁生活在一起,都要经历这些枯燥的琐事,都会有摩擦有矛盾有争吵,如果学不会怎样经营婚姻,就永远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当爱情走进了婚姻,也许爱情就淡化成了亲情,不再有激情和浪漫,只有相濡以沫和相互扶持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生活中的矛盾不少是因为双方家庭的事而产生的,偏偏这样的烦恼又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只有学会怎么在婚姻中宽容,也许就会找到幸福的答案。
围城文章6:最后的温柔
文/姜淑英
所有步入围城的新人,莫不希望“青丝结发,白首相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初的甜蜜和激情却悄然溜走。
婚姻是漫长的,不要指望它不生病,一段婚姻生了病,首先应该护理。一天,朋友静哭着来找我,列举她老公的毛病:“这日子没法过了,他坏毛病一大堆,前几天还与一个做保险的女子热聊,怎么看怎么别扭,真是无可救药。”
我平静地说:“好好想想,如果他没有优点,你为什么要和他谈恋爱,为什么要和他步入婚姻殿堂?”面对我的问题,她冷静了一下说:“他多少还是有优点的,只是我想不起来了。”“那你用笔认认真真写下他的优点,再说了,一个优秀的男人在当今社会要面临和应对很多方面的诱惑。”
在婚姻的旅程中,真爱一个人,就应该接受他的所有,包括优点与缺点。若是没有包容和理解,漫长的婚姻会变得茫然和漆黑。
记得有人这样写泡花茶的方法:“那菊花,翠萼如铃挂,花瓣皆嫩黄,还透着半透明乳白。在它泡开后,每朵菊花就借着水里的热量一朵朵再回魂似的绽开。当它们袅袅地浮在金色晶莹茶水里,那番姿态,与它们活着时在风里的摇曳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似乎还别有一番情态。”
作者把茶水中的菊花称为“最后的温柔”,意思是最后的绽放,用这来形容一种好的婚姻,尤为合适。
所以,婚姻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就是男人和女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搀扶,互相关爱,取长补短、互相安慰体贴。
围城文章7:生活的围城
文/邹成燕
记得钱钟书的《围城》里有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我觉得生活亦然。毕业半年,岁月就这么轰轰隆隆地从我的头顶辗过去了,离开学校,常会想念学校生活。
离开学校也快半年了,这半年我正在从一个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曾有老师在课堂上说,这是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是的吧,因为单纯而不懂得与黑暗保持距离,放纵过,大哭过,差点坠落悬崖,以为及时行乐就是快乐的,凡此种种,是围城吧。
还好,我一直秉持着自己向阳的心,曾在大雨滂沱里迷惘,在无边黑夜里迷失,我也在阳光透过叶子洒在的柏油马路上轻轻走过,也曾涂抹着烈焰红唇在阳台上静静点燃一根烟草……
每个人生活的圈子都是一个围城,有高有低,筑着铁墙,挂着铁锁,摆开架势。
繁乱的围城在眼前,真的分不清哪个该进哪个不能进。我想对自己说的是,只要心系阳光,勿忘初心,不论进了怎样的圈子,也能有属于自己喜欢的位置。心系阳光的人,也不会进错圈子。
围城文章8:梦想的围城
文/在水一方
当他(她)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忽然失语了,不是刻意地沉默,而是我顿觉陷入梦想的围城里,无法自拔。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美丽可爱的幼师,就像我的小蔡老师那样,充满无限的青春活力,陪我们游戏、教我们唱歌,陪我度过童年时光里丰富多彩的一天又一天,至今,每当回味起来,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挥之不去——明媚的阳光里飘着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肥皂泡,我们仰着头和阳光对视,微笑。我很怀念,那一个清晰的梦想。
上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听不完的语重心长,于是我渐渐忘记了第一个梦想。开始不自觉地向往起比较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梦想,比如,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或者能够研发药物的科学家,这样可以用精湛的医术减轻相继离开我的亲人生病时的痛苦。
走进了象牙塔,梦,忽然变了模样,慢慢地你忘记了最初的梦想,你看着就业人数蹭蹭上升,你挤进人潮涌动的梦想里,不能自拔。于是,我们开始恍惚着把别人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把自己的梦想当成遥远的,或者,过了那个爱做梦的年纪,不再编制描绘梦想。那些自始至终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诚然这个过程比结果重要。那些在梦想的围城中迷失的人,常发出过一天算一天的感叹,是在困顿之后寻求的解脱,还是自我迷惑的一种消释?我不知道,你的梦想是不是也如我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开始变换模样,还是你已经不再想提“梦想”二字。或者,你还没有想好下一个梦想该怎么出现在憧憬的细胞里,挑动你幸福的感官,在梦想的围城里挺住了、站直了,清清醒醒直面人生。
如果你在梦想的围城里不能自拔,那么请稳住你踉跄的步伐,无需迷茫烦躁、无奈漠然地蠕动,一颗冷静勇敢的心,会带你走出围城。
围城文章9:赠言
文/朱辉
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了一个有趣的父亲——方遯翁,这位父亲不仅名字怪,为人也很别致。比如喜欢给儿子赠言,方鸿渐去三闾大学任教时,方遯翁就赠言一箩筐,什么“咬紧牙关,站定脚跟”“可长日思家,而不可一刻恋家”,成双作对地朗朗上口。方遯翁很看重自己的这些赠品,常说“赠人以车,不如赠人以言”。
钱钟书把方遯翁这种嗜好归咎于“语文狂”心理,其实不然,大凡中国人,即便目不识丁,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喜欢“赠人以言”。这与语文无关,与年纪有关,是初老的特征之一。
“这臭小子,我说了半个小时,他低头玩手机半小时,最后一问,什么也没有听进去……”朋友大刘昨天对我抱怨。我问他对儿子絮叨了些什么?一听,无非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的正确废话。他儿子能在那儿坐半天,其实在年轻人中已经算很有修养、很给面子了。
大刘不看书不看报,何以与方遯翁有着共同的爱好——赠言?原因在于他们赠言时的语境相似。拼爹并非当今社会特有现象,自古以来大多数时候都如此。方鸿渐去三闾大学时,方遯翁逃难蜗居上海,自身难保。除了赠言,当然没别的可赠。倘若他还在县里当豪绅,恐怕断不至于只赠言不赠车赠房。大刘情况也一样,作为资深草根人士,他在经济上帮不了儿子,也没法帮他谋份好差事,所能赠的便只有“言”了。
赠言对于晚辈有用吗?分析起来,基本都是“空对空”,很容易让人想起施拉普纳指导中国足球时的名言:“不知道球应该往哪儿踢,就往门里踢!”乍一听,很有哲理。一琢磨,谁会不知道球应该往门里踢?那不成傻子了!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我往门里踢,为什么总踢不进?怎样才能踢进去?从方遯翁到大刘,许多步入了中老年的父亲们,赠送给儿女的“言”,本质上都是“施拉普纳牌”的。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好,还不如说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每个父亲在面临拼爹无力的情形下,都会因为压力而焦虑。潜意识里既愧疚,又怕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坍塌,于是需要通过赠言来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维系自己内心深处脆弱的父亲尊严。
我父亲也曾是“朱遯翁”,不过年过七旬之后,忽然大彻大悟,不再操心儿孙福了。偶尔给我们赠言,都是有关健康养生类的。
“我比你们生病生得多,住院住得多,和病友、医生接触也多。久病成医,所以觉得给你们在这方面提点意见,还是有用的。”父亲现在常说。
围城文章10:走出心灵的围城
文/方娅
21岁那年,满怀着憧憬和向往,我踏上了幼儿教师的岗位。在过去那漫长的七年中,每一个日子都没有我当初想像中的那么美好。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麻烦和困扰,似乎都充满了挫折与坎坷。当初就业的兴奋与激情褪去,留下的是职业疲倦与不知理想与现实如何选择的茫然。难道工作也有“七年之痒”吗?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我感到力不从心。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钱君秀老师撰写的《我读花开的声音》。钱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她的书娓娓道来的不是晦涩难懂的业务知识与领域钻研,而是平凡朴实却感人至深的一个个小故事。它让我深深明白了作为幼教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就是爱与奉献;它让我明白了作为幼教,所需要的基本表情就是微笑;它还让我感觉到作为幼教,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才能,就是机智教育的能力;它还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如果你改变不了现实,那就要改变自己。
以后的日子,我的工作开始焕发新的绚丽色彩。我对孩子的批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目光的暗示与表情的责备,我关注孩子的目光变得更加细致,我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变得耐心温柔,我给孩子的笑脸越来越多。孩子的心是最容易满足的,我付出的爱得到了孩子们丰厚的回报:我感冒咳嗽了,他们会从家里拿来自己喝的咳嗽药水;我头疼发作时,他们抢着给我“按摩”……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一个个关切的眼神,一颗颗真诚的心,使我幸福又自豪。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纯洁善良和可爱,他们是花朵,需要我们用爱心和细心去浇灌;他们是璞玉,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真诚去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