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文章

请欣赏早春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早春的文章1:蒲公英的遭遇

文/徐嘉楠

早春的一天,在郊外的一座高山上,蒲公英妈妈给她的孩子们打点好行李后,深情地说:“孩子们,你们都已经长大了,应该要学会自己独立生存……”话还没说完,热心的风婆婆就来了,小蒲公英纷纷跳出蒲公英妈妈的怀抱,拉着风婆婆的衣角,依依不舍地向妈妈挥手道别。

一棵瘦小的蒲公英跟着风婆婆来到了一座繁华的城市里。他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个小公园,可是他还没来得及松手,下面的花草树木就异口同声地说:“小蒲公英,你千万别下来!这里根本不适合你生存,在这里,你不仅要忍受汽车排出的尾气,还要忍受巨大的噪声,这里的肥料更是少得可怜!”小蒲公英便随着风婆婆头也不回地走了。

小蒲公英又跟着风婆婆来到了一条小河边。这条小河边上,已经腐烂、发臭的垃圾随处可见,浑浊的河水散发着阵阵恶臭,小蒲公英才不要在这种肮脏的地方住下来呢!终于有一天,他们又来到了小蒲公英以前住的地方,可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山坡变成了一座化工厂,绿茵茵的草地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公路,大树林没了。小蒲公英好不容易找到了仅剩的老樟树爷爷,老樟树爷爷告诉他:“自从你们走后,人类就跑到这里来搞开发,这里就变成了这样,咳咳咳……”“我妈妈呢?”小蒲公英紧张地问。“咳咳咳……自从他们来之后,我就得上了肺病,***妈可能已经……”老樟树爷爷难过地摇了摇头。

小蒲公英悲痛欲绝:“天哪!怎么会这样?谁来帮帮我们啊!”

早春的文章2:早春“小爱宠”

文/李金印

母亲爱吃萝卜,享用了它的美味,那萝卜顶却也不舍得丢弃,随手把它按在一个花盆里,浇了几次水后,萝卜顶上便有小芽儿蠢蠢欲动。不出几日,芽儿由黄转绿,如一个个娉婷的绿衣仙子在阳光下舒展起腰肢。在偌大的房间里,它只是嫩绿一点点,可这一点嫩绿,却像早春里一个快乐的音符,打动了我们的心,让我们忍不住惬意地轻呼:呀,春天真的来了呢!

从素炒到醋溜,或做成饺子,大白菜在我们饭桌上奉献了一个冬天,所以,它也最得母亲宠爱。母亲常把吃剩的菜根栽在一个个花盆里,放在最暖的窗台上。得了阳光的亲吻,加上母亲日日看三遍的照顾,白菜根不但抽枝长叶,更让人欢喜得是,某一日,往窗台上一瞥,那一片鲜嫩的黄呀,真美得让人心醉。

母亲往往用白菜花装点起整个窗台,阳光下,窗台上一排排挨挨挤挤的黄色花枝,是我们目光最喜的去处。眼里有它的滋养,心里便有和春天偶然相逢的欣喜。

如果说白菜花和萝卜苗传递给我们春的讯息,滋养了我们的眼光和心神,那么,蒜苗和葱苗则在此基础上,又丰盈了我们的味蕾。

小时候,早春时节,蔬菜稀少,母亲常常把蒜瓣剥出来,和葱白一起栽到旧脸盆里,并不需要上好的土壤,只要沙土便能让它们成长茁壮。等到脸盆上那一丛丛嫩绿被我们欣赏够了,谈论够了,母亲拿来剪刀,割下来一些,炒鸡蛋、拌豆腐,早春里,这都是最得人心的美味。细细咀嚼,一缕缕清新鲜嫩弥漫在屋里,回味在口中,珍藏在心上。

闲时,提起这些东西,母亲总爱打趣说,可别小看了它们,它们都是我的“小家宠”呀!可我觉得,与其说它们是母亲的“爱宠”,不如说是我们全家的最爱,因为,是它们让每个寒冷又单调的早春,使我们的生活润泽丰盈,生机盎然,回味无穷。

早春的文章3:一路向西

文/小不点儿

——大理丽江游记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虎年大年初二的早晨,虽然再过几天就要立春了,但微风里寒气不减,丝毫没有春暖的感觉,行人里人们依然裹着厚厚的冬装。春节里一家人喜气洋洋,脸上却洋溢着暖暖的春光,带着寒意揣着向往怀着喜悦,从昆明出发驱车前往大理、丽江,一路向西。

汽车在高原的公路上一路奔驰。车窗外,大地一片枯萎,还在沉睡之中。路边的小草没有一点苏醒的绿意,耷拉着脑袋在那里枯枝败叶的冬眠。树木的枝头光秃秃的,没有一点春的气息。如果打开车窗,寒风呼呼的袭来。真还有几分凉意。远处的高山仍旧披着灰土色的衣装在那里带着朦胧的神秘静静的卧着。一座连着一座沉闷不语。

汽车一进入大理境内,远眺远处的苍山,高山似乎变了一副模样,山顶上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就像戴上了一顶白帽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的雪白明亮。使我真正见识了苍山雪的美貌和妖娆。宽阔清澈的洱海在蓝天下映衬着雪山就像一幅美丽无比的风景画。放眼看去山色朦胧墨黛,湖面明丽,墨黑神秘里伴随着碧蓝澄澈的湖水相映成辉,幻化出一个别样的初春。这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人间的美景圣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它最真实的描述。它的美是那么自然,它的美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大自然把洱海和苍山这一对情侣情意缠绵地雕琢在大理这一片蓝天下。苍山伟岸的身躯怀抱着洱海柔软的一片深情,历经千年,从未分开。

离开让人流恋的大理,汽车继续向西,一个多时辰的山路,进入丽江的境内。随着地势的抬升,沿路的群山雪貌随处可见。玉龙雪山是它们之中的高个子,引领着群山雪峰,蔚为壮观。据说,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山顶上终年积雪,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如巨龙。它是纳西族人心中的圣洁之地。来过丽江的都知道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碧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整个玉龙雪山集各种自然景观于一身,而雨雪新晴之后,雪格外的白,松格外的绿,掩映生态,移步换形,很像是白雪和绿松在捉迷藏,松下藏着雪,雪中站着松,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这里我们特别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叫蓝月谷。提起蓝月谷或许许多人听说过,却未必到过、了解过,但是提起另一个名字:白水河,也许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它作为纯洁和美丽的象征,这里绝对是众多游客欣然向往的所在。而蓝月谷的前身就是白水河,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怎么白水河成了蓝月谷,这一白一蓝之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因为大家的眼中白色和蓝色还是迥然不同的。这或许不应该成为一个疑问,因为走进蓝月谷,一切奥秘和疑问就会慢慢地被揭开,让你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所在。

晴天时,蓝月谷流水的颜色呈现蓝色的,而整个山谷形似月牙,远看仿佛是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绿色的大地之上,当然这还得益于英国作家瞻姆斯希尔顿笔下的《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蓝月亮山谷近似于此,故名“蓝月谷”。而白水河的由来,是因为这里由雪山冰川的万古冰雪消融之后顺着峭壁流淌而下,不断汇集为山涧、溪流,最终在深谷之中形成了清澈见底、甘冽无比的河流,而整条河流的底部均为白色的石灰浆形成,使整条河水呈现出白色光泽,显得分外纯净,这就造成了从远处上面看,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整条河流就像是一条白色的带子蜿蜒的伸向远方。巧的是,我们漫步在山谷里的栈道上,蓝月谷的早春二月,天气突然变了脸。乌云压顶,云层弥漫,不一会儿,豆大的雪粒在风的助威下从天而降,打在游人的脸上和林间的残叶上沙沙作响,偶遇的这场春雪,更使山谷里的景色朦胧神秘,飞雪伴着劲风不停的刮向人们的脸庞,微微的雪片飘落在河水里、栈道上,行进的游人顿感脚下增添了一份湿滑,小心翼翼地放慢了脚步。而我们,忘记携带了雨具,任凭冷风和飞雪的袭击,头上和身上布满了雪花,凉嗖嗖的,脸冻的通红,提着物品的双手也感到刺骨的生疼。亦步亦趋地在风雪里艰难的行进,抬头再看看雾气腾腾的雪峰,也戴上了雾蒙蒙神秘的面纱,巍然屹立在那里,威严肃穆,一点儿也没有宽容的样子,真正感受到了玉龙雪山风雪来去匆匆难以预测及猝不及防的威力和神秘。再看风雪中的游人,有的裹着红红的防寒服;有的嬉闹,有的追逐,成了蓝月谷山谷里的一道雪中流动风景。

蓝月谷比较有名气的是蓝月谷四大湖泊了。这里由于蓝月谷中的河水在流淌过程中因受山体阻挡,形成了四个水面较大、形态各异、风格不同的四个湖泊,人称: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想必大家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们各自的风格了,比如说玉液湖的水清,镜潭湖的水静,蓝月湖的水蓝,而听涛湖的水声。在这一静一动之间,将湖水的美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了。湖岸四周植被繁茂,远处雪峰背衬。湖水是透明的蓝,近乎凝固的湛蓝中,些许的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倒影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

在蓝月谷,你可以感受到四周环绕着绿树,远处背衬着山峰,中间是一汪蓝蓝的湖水,想想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致呢。而白云倒影下来,用湖水洗面,从中感受一份清凉,是否会让你我感受到一份神清气爽,这该是一种绝妙的享受吧。尤其是镜潭湖,这里的水很凉,据说在此湖中洗洗手或洗洗脸,可以洗去晦气,带来一生的福气和运气!

蓝月谷、白水河是人们前往“玉龙第三国”的必经之地。这里风景旖旎:蓝天、白云、绿水、雪山,大自然的一切元素仿佛都聚集在这里,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

啊,蓝月谷,梦幻般的谷,啊,蓝月谷,雪山下绽放的“蓝色妖姬”。啊,蓝月谷,你是隐藏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九寨沟。

2022/2/8

早春的文章4:西郊梅园春色浓

文/葛顺明

早春时节,和友人一道来到盐城市大丰区西郊生态风貌区梅园。来梅园踏春的人络绎不绝,随人流而入,但见绿荫环抱、繁花似锦,满园的梅花开得正艳,花的幽香随风飘散,每一次呼吸都有花的味道,每一次回眸都有花的靓影。

在我居住的城市西郊竟有这样一座梅园,如人间仙境一般,是我始料不及的。据导游介绍,此梅园是江苏省最大规模的梅园,是一座集生态园林、旅游观光、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约3000亩,其中精品梅苑占地200亩,栽种100多个品种、1万余株梅树,骨红、朱砂、绿萼、美人梅、宫粉梅、江梅、垂枝梅等名贵品种在这里安家落户。

我和友人信步来到西郊梅园的茶楼庭院内,见到了有被冠以“梅王”、“梅后”之称的伉丽古梅。“梅王”相传为梅仙子江梅化身,高达4米,属直枝宫粉梅类,距今约有500年的历史,虽饱经岁月风霜,仍傲然挺立。在梅王对面是与之一起共同生活了数百年的“梅后”,此梅高达3米,婀娜多姿,粉红艳丽的梅花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眼球。西郊梅园还有一株镇园之梅“宋梅”,这株有着800年历史的宋梅,枝杆缠绕、虬曲苍劲,让人体会到历史的久远和深邃。

梅花经过寒冬的考验,在春光中盛开,竞相争艳,放眼望去,整个梅园就是花的海洋,我和友人在花海里穿行,不时止步与梅合影。梅枝上一朵朵梅花紧挨在一起,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各色梅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近看那一朵朵梅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初绽,有的缤纷怒放,千姿百态,欲与游人细语。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连一朵细细的花蕊、一只小小的蜜蜂都不放过,用镜头留下梅花的美照。他们一会仰拍、一会儿侧拍、一会儿俯拍,抓拍这景天合一、人梅合一的美好瞬间。梅花之上,成群结队的小蜜蜂忙着采蜜,嘤嘤嗡嗡地欢唱着,这群大自然的小精灵给梅园增添了勃勃生机。

人们尽情地游园,有说有笑,或歌或唱。“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友人情不自禁地哼起了《红梅赞》。是啊,梅花的傲骨令人敬仰。在寒风凛冽、百花消声匿迹的日子里,梅花迎霜斗雪、傲然开放,是那么的顽强,那么的挺立。从一株株梅花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像江姐那样坚贞不屈为国英勇献身的先烈。“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之所以能得到历代文人的厚爱,是因为梅花的“气节”。由古至今,赞美梅花的诗词很多,在我看来唯有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写出了梅花的风骨与情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园中亭、廊、架、阁、轩等仿古典建筑,粉墙黛瓦,傍坡临水而建,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梅园的画卷里。据导游介绍,梅园的水是大丰斗龙港天然的活水,因而富有灵气,滋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灵。国内外许多文化人士来这里品读梅园,留情水韵,翰墨流芳。梅园的美是古朴而纯真的,是临水戏台上一曲黄梅戏、越剧或苏州评弹,是梅树下心心相印的牵手,是茶楼庭院中淡然自得的品茗。绿水萦绕着亭阁,梅花辉映着绿水,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或夕阳中浅吟梅花的诗词,和着斗龙港的清波向着远方传扬。漫步梅园,远离都市的喧嚣,任诗情画意在心间流淌。

游园途中和友人来到茶楼,悠悠的茶香扑鼻而至。我和友人在此品茗,一杯香茗入口,茶的香味带着梅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在这里,可以边品茗边看茶艺表演。听一段优雅的古筝,所有的思绪都随着茶的味道飘流很远。品茶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心境。西郊梅园巧妙地将茶文化与梅文化有机融合,人们在这里品茗、赏梅、听曲……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之中。

我和友人恋恋不舍地离开西郊梅园,眼前依然呈现着朵朵梅花。友人相约,明年的这个时节还来看梅花。随着友人的远行,我的思绪也随着梅花飞扬,明年将会有更多的友人相约梅园……

早春的文章5:早春二章

文/宛茂普

倒春寒

春风已把双喜贴上农家的窗子,严冬还死赖在被窝里迟迟不起。

从天空姗姗而下的洁白的天使,一往深情地拥抱、吻湿大地赤裸的、凸出的胸肌,在庭院、在门前、在小径边,洒满一地鞭炮的碎玉,慢慢地浸染成大块殷红色的新春的记忆。在夜的怀抱中,静默的群山渐渐地都冻成惨白的脸皮。于是,寒风扯下片片彤云,给远近的村舍裁剪出一层厚厚实实的保暖绒衣。

午后,大人们走家串户,打着问候的饱嗝,微醉的、泛红的笑意,依旧紧锁在冰冷、坚硬的衣领里;林中,小孩子追逐、嬉戏,嘴里呵着白气,四处投射的雪球,撞击、溅落树枝间小鸟儿喃喃的梦呓。

春雨霏霏

像一个好哭的小孩子的嚎啕,一揉眼,一张口,眼泪就如飞瀑直下,唏哩哗啦,地也动,山也摇,没完没了。

像一位怨妇的多愁善感,一会儿伤悲,挤下几滴清泪,沾湿粉面;一会儿哀戚,抽抽噎噎,把你的心撩拨得七上八下,忽冷忽热。

像一支绵长的咏叹调,只有微风轻和的序曲,没有惊雷伴奏的高潮,如泣,如诉,如怨,时断时续,余音不绝。

像一杯干红葡萄酒,凉凉的,甜甜的,涩涩的。山丘醉了,荒草瘫倒在地,没了气息;小城醉了,私家车在积水中左滑右侧,飘忽摇曳,一身的泥浆玷污了绅士的风度;在乡下,在田野,行人也醉了,步履蹒跚、颠仆,双眼迷离,不辨东西。

天空是湿漉漉的,大地是湿漉漉的,人们的心情也是湿漉漉的。

万千条雨丝,从阴沉的空中抛下,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天幕,遮天蔽日,于是,春天的故事,在氤氲中上演得清纯、浪漫、朦胧和神秘。

残雪在背阴处撤退了,光秃秃的树枝洗净了岁月风尘的污垢,大大小小的池塘酿满清冽的美酒,准备筹办一场盛大的春天的喜宴。

麦苗儿青得如同碧玉,油菜叶上缀满晶莹的珍珠,满山遍野的希望的芽儿,不甘寂寞,蠢蠢欲动,在饱含汁液的芬芳的泥土里酝酿、发酵、胀大,呼之欲出。

在如烟细雨中,在漠漠水田里,三四只白鹭聚在一起,肃立成一组石膏雕塑,有的缩着脑袋,无语沉思,从翅膀滑落的雨滴,溅起圈圈思维的涟漪;有的伸长脖子,昂首向天,似乎有所期待,又仿佛茫然若失。一只白鹭离群索居,独自悠闲地踱着方步,细长的美腿测量出春水的深浅和温度。

早春的文章6:春雨丝丝地软鲜

文/金步摇

早春的雨后,空气中含着缕缕花香,牵的人总想伸出鼻子嗅嗅。这样的时光,母亲总会往我怀里塞一只蓝色的搪瓷碗,让我去捡拾一种美味的食材——地软。地软是一种类似于木耳的藻类,它总是在春季雨后的草丛石缝中生长。初春的花儿草儿刚冒嫩芽,还没有覆满地皮,这时的地软最好找。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地软是老天爷的眼泪流到地里生成的,要不然,为什么每当雨后,才会有水灵灵的地软。

在一片大好春光里,我和很多小伙伴,捧着盆盆碗碗,三五成群的在沟沟坎坎里跳跃,拾地软,是我们和大地最亲近的时刻。小脚丫越踩越远,峭壁边踩到一截麻绳,我们会吓得哇哇大叫,树林里逮着一只没见过的虫子,我们会赶来团团围观。

最欢喜的是拾到大片的地软。要是谁发现了新的地软生长地,那么准会呼天喊地招呼大家过来拾,片刻间他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英雄汉。小伙伴们这时谁也顾不上招花惹草了,个个跪在地里,屁股撅得高高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小手轻轻慢慢地把那墨绿色的,软软滑滑的地软铺到自己碗里,生怕弄破了地软那娇嫩的小模样。

到了晚饭时,小小村庄的空气中,就散发着地软的鲜香味道了,那味道和着春光,闻的人心底软绵绵的。着急尝鲜的人家,过一下热水,点上几滴香油,就做成了一盘下饭的凉菜。斯文点的人家,用地软炒肉丝,小口小口品味。大多数人家还是蒸地软包子,粉条,豆腐细细剁碎,锅上烧油,炒俩嫩黄的鸡蛋,滴点香油,拌成馅。地软的味道软和,鲜嫩,像春天里的风。那咬一口润润的爽滑感觉,又像春天里的雨。包子蒸熟了,诱人的香味飘在空中,用家乡话说:“真窜!”

我最喜欢吃刚出锅的热包子,软乎乎,嫩滋滋,香溜溜的鲜滑,馋虫在肚里来回拱。说来不好意思,我做小姑娘的时候,一顿能干掉八个大包子,吃得满口余香,真是过瘾。好在地软是素食,清淡利口,不腻不油,吃多了也不会闹肚子。

记得第一次离家打工时,母亲给我带了一包干地软,说地软泡水能治水土不服。异乡夜晚,那几片地软在我的玻璃杯里活了过来,慢慢舒展,吐气,盛开,黑色花朵薄薄地上下舞动,我一口一口喝着家乡的味道,心里满是温暖。

不久后,我在那个陌生的城市发现了一个地软包子铺。老板说她的家乡也有地软,长在小河边,我很惊奇,我老家的地软明明长在坡地里。我跟老板说我拾地软掉进大坑里的故事,老板笑得很开心。我们都觉得地软很神奇,一块不起眼的深绿色地皮,给普通老百姓缺盐少油的日子带来了无尽温情。包子店老板告诉我,地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有清热明目的功效,还能养颜。就这样,我在异地尝到了家乡春天的味道,渐渐地开朗起来。

现在条件好了,逢年过节腻了鱼肉,想换个口味的话,我时常蒸些地软包子。隔了岁月经年,地软的模样依旧,再入口,味道一如当年。可能因为它太寻常,也可能因为它无法大面积的培育,那自由春风,丝丝春雨,无限春光,一直伴随着这小小的,地皮一样普通的田野美味,自由生长,原汁原味。

早春的文章7:春天的诗情画意

文/杨中兴

早春细微的气息,已从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探出最初的脚步,。轻轻越过冬日的门槛。又是“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人们在经历了严冬之后,开始用浪漫的情怀,赞颂春天,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春天是来之不易的,未经一番彻骨之寒,哪来万紫千红之春?元代诗人刘因的《探春》,让我们看到了春光不甘在严冬面前退步的顽强。诗曰:“道边残雪护颓墙,城外柔丝弄浅黄。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看,残冬并没有放弃最后的抗争,然而,春光却不甘在严寒面前退脚。缕缕柔丝,早已在城外拨弄出浅黄,春已在柳梢上向人们招手了。

早春时节,最值得赏春、玩味。杨巨源在《城中早春》里,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画卷:“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那丝丝绿意,那点点浅黄,那被春风抚摸过的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春光好,我们到户外游春去吧!”我读杨翁这首诗,仿佛听到诗人在召唤!

在诗人的笔下,春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的谢灵运《登池上楼》里这两句诗,从春草的初生和鸣鸟的更换着眼,捕捉到了春天最初的踪迹,不仅概括地描绘出初春景色,而且表达了诗人的新鲜感受。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运用了精妙的比喻:细密的小雨,像酥油一样润着万物;草芽经过春雨的沾濡开始返青,远望中显出一层’朦胧的淡绿。可走近一看,春草却尚未露出地面,稀疏纤细的草芽,颜色也尚未见到。在韩翁笔下,春被赋予了天使般的内涵。他能使你寂寞的心兴奋起来,使你的思绪,畅游在迷离的初春里,美哉优哉。诗人高度的语言技巧,令人称羡不已。

杜甫的“红人桃花嫩,春归柳叶新”一句,描绘了初绽微红、格外娇嫩的桃花和飘柔春绿的柳叶。“人”、“归”两字下得十分贴切传神。他的“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更让人叹服:大好春光,尽收眼底,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的欣喜之情。诗句写得既有色泽美,又有音乐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看吧,春天这大手笔,为大地绘出一片绚丽。桃花鲜红欲燃,竹林青翠欲滴,江水清澈碧蓝,鸟鸣山,谷喧闹,都有声有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新燕报春来,百鸟争春景色艳。诗人把春之色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如临眼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鹤鸽天》),给我们描绘了一种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般的意境。

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妇孺皆诵。它与宋代张良臣《偶题》中的“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两句相似。但叶诗中“关不住”的关,比张诗中的“藏”用得更妙,“关”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无“藏”的有意封锁之意。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感受到了春天的诗情画意,春天的故事才如此精彩、艳丽。

早春的文章8:早春随想

今天早早地出了门,闻到了一股泥土的芬芳,这是早春的气息,春天正在悄悄走来。

一路上到处都是去上班的人群,我也在其中。今天的天气极好,阳光一片,连日的阴雨也该告一段落了。多日来,一切都是湿漉漉的,地板、玻璃、墙等等都是冒着水蒸气。上海的冬天是湿冷,不过,不管是冬天还是其他季节,湿也有湿的好处,让江南的景致中多了一份微微的薄物缭绕的感觉,多了一份江南水乡的妩媚。

我虽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有了几分江南的柔韧,却还有几分豪迈,几分顽皮,几分粗枝大叶,但难免有时也会有一丝忧郁。

在这早春的清晨,我和大家伙儿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征程。这一路,人们都在赶时间,一切都是匆匆的,这匆匆就像人的一生,在历史的一瞬间。我也已虚度了几十年的光阴。与大多数人一样,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在人群中,一点也不起眼。或许又很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难得时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呐喊:“再去做点什么事吧!努力啊!做个作家、或记者、或画家、或别的,反正是做个事业有成者,至少比别人强,这样就可以出人头地,让人刮目相看……”

在我们周围,有些人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时,便愤愤的,却忘了自己并没有努力,或者并没有看到别人的艰难,没有看到自己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一样,有缺点也有优点,但我常常拿自己的所长与别人的短处比。缺点自己必须要心知肚明,能改则改,能藏则藏,不能改不能藏的(比如身体有残疾),就尽量不去想,最后一种做起来是最艰难的,也是最不易的。我做不到,所以我成不了张海迪,成不了那些不平凡的人,但我知道自我反省,自我净化,经常如此,久而久之,就会有一颗清净的心,我相信,我也会尽力去做……

这世上决少人能成为朗朗、陈逸飞、张海迪、姚明、史铁生……我们不是大师,更不是仙风道骨的修行者,那么何不安下心来,与大多数人一样,做个平凡的人?即使是大师,修行者也来自凡人,大师也有七情六欲,也有陷入低谷的时候。真正做到仙风道骨,“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那就更少了。

忘记了恨,留下的就是爱。当心灵已经不能承受恨带来的负担时,我们就应该拆卸下心中的恨,让心灵变得轻松而灵动。当时间静悄悄地滑过,恨的感觉已经随着时间而慢慢走远,此时,心中留下的,是一种叫爱的东西。”——摘自《人生中的加减法》。

“这一刻的我,轻轻放下了手中的笔,看看窗外明媚的阳光。蓝得纯粹的天空。轻轻的释放掉以前的忧伤,然后淡淡的笑了”——摘自李晶晶的《用激情点燃未来》。

尽管还是早春时节,但风已很温暖,新绿探出了“小脑袋 ”,春来了,地醒了,到处是新绿,到处是鸟语,到处是花香,人们也换上了春装……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让我回想起江南水乡的春天,江南的雨季,他写出了江南的雅韵……

当大家看到这里时,有没有闻到春天的气息?在这早春的阳光里,请静静地坐下来听——春天正在悄悄向我们走来……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如同春天……

最后说两句题外话,一、马德《在一位父亲的箴言》中说:“一个人要赢的另一个人很容易,那就要学着吃亏。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欢爱吃亏的人。你想着吃亏的时候,就会赢得别人;那个懂得以更大的吃亏方式来回报你的人就是你的朋友”二、贾平凹说:“不管你当不当作家,一定要有三个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这样,这样,如果将来当作家的话,会是好作家;不当作家,也是语文水平很高的人。”

早春的文章9:我把故乡装给你

文/菡萏

这个早春的夜晚,冷冽的空气如烙进肌肤里的梅花,清凉鲜艳。我喜欢这样的温差,也喜欢这个我生活了三十多年不是故乡的故乡。

我坐公交,一站一站地坐,车子像打盹的老人,一站一站地停。雍容华美的香樟,精致璀璨的灯海,蜿蜒流泻的车河,今夜,我在星子里赶路。这是个有根的城市,温暖的胡须扎进厚实坚硬的土壤,几千年蓬勃的血脉安详成静谧的夜曲,小别半月,竟如此想念。

车子绕过东门,沿着护城河缓缓前行,隐约看得见锯齿般的城墙和水面摇曳的光。在那我抱着两岁的儿子照过相,那个城门在一段特定时间里,每个星期三下午,我大包小包出入。儿子在一个不错的中学读书,我给他送饭,用保温桶,每次套上套子,严严扣好。套子很厚,手编的,打的元宝针,没人教,这些琐事难不倒我。我往往乐此不彼,并享受着这些平庸的快乐,亦如阳光的眼神,满满的爱。我煨土鸡汤,知道他咸甜分明,怕夺味,关火时,才丢进几颗金丝小枣。送得最多的是烧泥鳅,泥鳅野生,比鳝鱼味长,先爆炒,再小火收干,汁浓味厚,色泽鲜亮。儿子爱吃小龙虾,我一次称十斤,一大盆,花一上午的时间抽线剥壳,洗净沥干,再用蒜香爆炒。我肢解鱼,滑片,炒丝,剁绒,做清汤园子,滴上香油,洒上细葱,用兰花大碗盛好。很鲜!

我很久不曾这样细致地做饭,真的很怕浪费时间,但那时我却大把大把地浪费,幸福地浪费。实际你的饭多半给一个人做,而这个人在你的生命里一定比自己重。

我一家家店铺看着,想找一家没打烊的餐馆好好吃餐饭。我知道只要随便拐进一家,都会不错,这就是湖北,它的菜肴,不占十大菜系一席,却实打实地好。如这些街边小馆子,地道亲切,简陋的桌旁,往往坐着最温暖的人,像在早春的小院晒太阳,懒懒地自顾自的好。也曾和儿子在他母校门口吃饭,点的最多的是杂胡椒炒肥肠,肥肠不肥,干干净净,一点气色都没有,再汆一碗猪肝汤,一盘小菜,母子吃完,各自走人。

上次去深圳,儿子问:“妈!有鱼糕吗?”我一愣,知道他想家了。去过荆沙村,典型的城中村,舜帝、湘妃鱼糕的故事源于此,那是一个渔人的智慧,也是这个鱼米之乡几千年的鲜嫩。这次我特意定制了两斤。走时,芳说别大包小包的像逃荒似的。我把行李拍给她看,她问皮箱里装的啥。我说有条鱼十几斤,晒干了,腊蹄髈是烘烂藕的,笋子发好了,分装两袋是煲腊排骨用的,还有香肠、腊肉、八宝饭诸多东西。她说都是你自己腌制的,我说当然。她道这可不像你,我说不!不!民以食为天,这些也是艺术,老百姓的艺术。

皮箱很重,每次都有好心人帮我举起,搬下。我是想把故乡装给儿子,故乡很简单,简单成我的行李,简单成舌尖上缠绕绽放的那点味蕾。实际无论你离家多远,曾推崇过什么样的菜系,被什么样的人和事吸引过,但回头,只要轻轻一回头,你会发现魂牵梦绕的还是那个最平实亲切的地方,还是那个心底的自己,那是无法抹去的的温柔,是无言的感动,至潸然。

家依然,走时收的,依稀看得到上面薄薄一层灰。开箱,挂衣,一件件整理好,洗澡,又手搓了两件,然后跪着擦地。明天有明天的事,喜欢仪式之说,我曾叫过例行公事。生活是有仪式的,这是生活的纹理,是郑重,也是教养,就像故乡给儿子绝不是一个皮箱能装下的,有些东西尽管一直隐蔽着,但有一天会强烈显现。对事物的尊重,对金钱的珍惜,对卫生的要求,以及价值观犯罪感。你就是你,不会变。那些虚狂那些浮夸那些奢靡那些浅薄必将远去。你的灵魂已在故乡的土壤里,浸泡滋养完成,而无需再在一滴清水里救赎。

忙完,释然。望了眼整洁的家,倒了杯白开水,携了本书,躺上了床。外面依旧灯火阑珊,这是个温馨的夜晚。晚安,荆州!晚安,我的亲人们!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