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湖畔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湖畔的文章1:湖畔夜饮
文/丰子恺
前天晚上,四位来西湖游春的朋友,在我的湖畔小屋里饮酒。酒阑人散,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我送客出门,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我就坐了,想起小时在学校里唱的春月歌:“春夜有明月,都作欢喜相。每当灯火中,团团清辉上。人月交相庆,花月并生光。有酒不得饮,举杯献高堂。”觉得这歌词温柔敦厚,可爱得很!又念现在的小学生,唱的歌粗浅俚鄙,没有福分唱这样的好歌,可惜得很!回味那歌的最后两句,觉得我高堂俱亡,虽有美酒,无处可献,又感伤得很!三个“得很”
逼得我立起身来,缓步回家。不然,恐怕把老泪掉在湖堤上,要被月魄花灵所笑了。
回进家门,家中人说,我送客出门之后,有一上海客人来访,其人名叫 CT(1),住在葛岭饭店。家中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去找我了。这是半小时以前的事,此刻时钟已指十时半。我想,CT找我不到,一定已经回旅馆去歇息了。当夜我就不去找他,管自睡觉了。第二天早晨,我到葛岭饭店去找他,他已经出门,茶役正在打扫他的房间。我留了一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饮。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料想他这上海人难得到杭州来,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不回旅馆,没有看见我留在旅馆里的名片。我就独
酌,照例倾尽一斤。
黄昏八点钟,我正在酩酊之余,CT来了。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反而年轻了。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诗句虽好,我们可以不唱。略略几句寒暄之后,我问他吃夜饭没有。他说,他是在湖滨吃了夜饭,─—也饮一斤酒,─—不回旅馆,一直来看我的。我留在他旅馆里的名片,他根本没有看到 。我肚里的一斤酒,在这位青年时代共我在上海豪饮的老朋友面前,立刻消解得干干净净,清清醒醒。我说:“我们再吃酒!”他说:“好,不要什么菜蔬。”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西湖不像昨夜的开颜发艳,却有另一种轻颦浅笑,温润静穆的姿态。昨夜宜于到湖边步月,今夜宜于在灯前和老友共饮。“夜雨剪春韭”,多么动人的诗句!可惜我没有家园,不曾种韭。即使我有园种韭,这晚上也不想去剪来和CT下酒。因为实际的韭菜,远不及诗中的韭菜的好吃。照诗句实行,是多么愚笨的事呀!
女仆端了一壶酒和四只盆子出来,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放在收音机旁的方桌上。我和CT就对坐饮酒。收音机上面的墙上,正好贴着一首我写的,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而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因为我又觉得,别的事都可有专家,而诗不可有专家。因为做诗就是做人。人做得好的,诗也做得好。倘说做诗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诗,就好比说做人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人,岂不可笑?因此,有些“专家”的诗,我不爱读。因为他们往往爱用古典,蹈袭传统;咬文嚼字,卖弄玄虚;扭扭捏捏,装腔做势;甚至神经过敏,出神见鬼。而非专家的诗,倒是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酱
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
我和CT共饮,另外还有一种美味的酒肴!就是话旧。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沦陷在孤岛上,我奔走于万山中。可惊可喜,可歌可泣的话,越谈越多。谈到酒酣耳热的时候,话声都变了呼号叫啸,把睡在隔壁房间里的人都惊醒。谈到二十余年前他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当编辑,我在江湾立达学园教课时的事,他要看看我的子女阿宝,软软和瞻瞻─—《子恺漫画》里的三个主角,幼时他都见过的。瞻瞻现在叫做丰华瞻,正在北平北大研究院,我叫不到;阿宝和软软现在叫丰陈宝和丰宁馨,已经大学毕业而在中学教课了,此刻正在厢房里和她们的弟妹
们练习平剧!我就喊她们来“参见”。CT用手在桌子旁边的地上比比,说:“我在江湾看见你们时,只有这么高。”她们笑了,我们也笑了。这种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谓“人生的滋味”,在这里可以浓烈地尝到。CT叫阿宝“大小姐”,叫软软“三小姐”。我说:“《花生米不满足》、《瞻瞻新官人,软软新娘子,宝姐姐做媒人》、《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画,都是你从我的墙壁上揭去,制了锌板在《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你这老前辈对她们小孩子又有什么客气?依旧叫‘阿宝’、‘软软’好了。”大家都笑。人生的滋味,在这
里又浓烈地尝到了。我们就默默地干了两杯。我见CT的豪饮,不减二十余年前。我回忆起了二十余年前的一件旧事,有一天,我在日升楼前,遇见CT。他拉住我的手说:“子恺,我们吃西菜去。”我说“好的”。他就同我向西走,走到新世界对面的晋隆西菜馆楼上,点了两客公司菜。外加一瓶白兰地。吃完之后,仆欧送帐单来。CT对我说:“你身上有钱吗?”我说“有!”摸出一张五元钞票来,把帐付了。于是一同下楼,各自回家─—他回到闸北,我回到江湾。过了一天,CT到江湾来看我,摸出一张拾元钞票来,说:“前天要你付帐,今天我还你。”我惊奇而又发笑,说:“帐回过算了,何必还我?更何必加倍还我呢?”我定要把拾元钞票塞进他的西装袋里去,他定要拒绝。坐在旁边的立达同事刘薰宇,就过来抢了这张钞票去,说:“不要客气,拿到新江湾小店里去吃酒吧!”大家赞成。于是号召了七八个人,夏丐尊先生,匡互生,方光焘都在内,到新
江湾的小酒店里去吃酒。吃完这张拾元钞票时,大家都已烂醉了。此情此景,憬然在目。如今夏先生和匡互生均已作古,刘薰宇远在贵阳,方光焘不知又在何处。只有CT仍旧在这里和我共饮。这岂非人世难得之事!我们又浮两大白。
夜阑饮散,春雨绵绵。我留CT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馆。我给他一把伞,看他的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荫下的细雨中渐渐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两把伞来还我!”
关于湖畔的文章2:东坡湖畔,给自己个约定……
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见很多了,有的人也许只是回眸一笑,引起你思绪的连锁,然后就再也无法淡忘了。而有的人,却是嘻嘻哈哈,一起笑过一起哭过,一起经历了好多好多,就那么不知道为什么的远了,淡了,到最后也只是偶尔能想起来,苦涩的滋味,然后就是冷冷的一笑,原来,这就是擦身而过。
早上去食堂,很久没去了。体味着那过往的自己,曾经也匆匆忙忙的奔波,也迷茫的停留在某一个拐弯处,逃避着谁,逃避着什么事,而如今风轻云淡,那些逝去的记忆仿佛就风干在岁月中,徜徉凋零。梦就在最初的地方醒来,心有些空,那些一起的经历真的就经不起平淡,真的是一起走过风风雨雨,天晴便各自散了。到最后,最熟悉的你,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站排的时候啊,大家都在挤。而我却真的想多体味下拥挤的滋味,以前总是站在远处看着别人挤,也或者是绕弯走开,宁可早饭不吃了,也不去挤不去排老长的队。而如今,就站在拥挤的人群中,似乎体味着,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平淡,这也是充实的一种形式,原来我的轨道早已经偏离了正道。歧路,注定会迷茫吗。也许吧……很熟悉的地方,很熟悉的味道,早餐,大概很久都没有享用过了。对面的座位空了,也没有人惦记着给自己带写什么,更指望不上一瓶营养快线放在座上或者一低头书桌里面就都是各种爱吃的零食。哈,那个人,早已经不知道哪儿去了。你还好吗,你真的好吗,我希望你好。我们怎么了,又是一个人独守着这空空的寝室,可这一次没有你的短信,你不再知道我过的如何,我也不曾告诉你我最近的号码。也许这就是你口口声声说的我狠,说我冷,说我不及人情。也许吧,可我也在惦念,只是不靠听说,不靠任何,也不必知道惦念的答案,你好坏都和我无关了吧,或者,真的就像你说的,如果你不找我,我这辈子不会出现了……那天在酒吧,我多喝了几杯。一群人在狂欢,里面没有你。五一快到了,去年因为我执拗,你说我们的聚会失去了意义。也就是那时候我就不再出现了,任凭电话怎样响,说好了消失,我们就各奔东西分道扬镳。后来我走了,你还没有忙完。我来了,你早已经走了,于是,在命运面前我们擦身而过。原来我们只是擦肩而过,那又有什么遗憾呢。你在海边独自徜徉,你担心的目光,你温馨的关怀,都已经是岁月遗弃的尘埃。
回来的路上,仿佛看到了那个佝偻着不好好走路的你。仿佛听到了你的声音,看到了你的身影,那条我们不约而同一起走过的路,如今不再拥挤,我们不赶着时间了,时间却赶着我们快些离开。放下匆忙的脚步,原来路边的风景都不曾细细的观赏过。你知道吗,那棵树开花了,大朵大朵的木棉花,红彤彤的。丝毫没有枯萎的迹象,真的很美,我迟疑了下,可手中的相机早已经不随身携带,手机都不必带在身旁……晚上的时候,还去湖边吧,在还可以去的时候,还是再去品味下那曾几何时的味道吧。那个我曾经逃离的地方,那个我曾经绕路都不要路过的地方,该回去坐下来,和自己聊聊天了……就今天吧,就今天日落时分,东坡湖畔,给自己个约定……
关于湖畔的文章3:湖畔拾趣,与秋雨共缠绵
文/冰山雪峰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秋雨绵绵,秋意婆娑,走进秋季,感知秋凉,沐浴秋雨,轻挽秋风,至此始觉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笔下这首《秋夕》的含义所在。
一场缠缠绵绵的秋雨如约而至,带着夏的灼热悄然遁去,载着秋的新意蹒跚而来,将莹润润的雨丝,融入生生不息的万物之中。徜徉在秋风秋雨中,抬头凝望,那青灰的颜色是苍穹变化莫测的脸,那丝丝缕缕的雨是它潸然而下的泪滴。目睹此般情景,不觉在哀叹中带有几分恐慌,难道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么?如丝如涤的秋雨,精致地飘洒着,点染着秋韵,书写着秋殇,宣泄着人世间五味杂陈的迷茫。雨中回眸,往事如烟,心在风中悸动,如梭的秋雨穿过心扉留下一抹幽怨,搁浅了昨日的璀璨斑斓,萃取人生无暇的情感,让思维定格在暮秋的风雨中。
秋,本该早就来了,只是今年的秋有些例外,时至秋分,这里的秋意才姗姗迟来。秋来了,却带来了丝丝柔柔的秋雨。驻足在秋雨中的我,突然童心勃发,就想看看沐浴在秋雨中的衡水湖该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驱车在通往衡水湖的途中,秋雨竟是愈来愈大,听着雨刮器敲打着玻璃的滋滋声响,想象着烟雨迷蒙中的湖光水色,一份温润婉约的情愫情不自禁在心中氤氲开来。
衡水湖,一直和我渊源厚笃。开心时,我喜欢流连在水天相连的浩瀚碧波前,将满腹的喜悦和她一起分享,欢颜与共;落寞时,我更向往着她浩渺宽阔的心胸能够接纳我一怀的心思,遣去我莫名的哀伤,抚慰我寂寞的心房。今日,当我再次驻足于她的彼岸,眼眸中的她特别温柔缠绵,在烟雾飘渺的薄纱下,特像一个温雅娴静的多情少女,把美丽婉约的风姿尽情呈现在世人面前。她温柔的笑靥让人无法抗拒,她多情的眼眸让人无法忘怀,令人身不由己、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湿漉漉的身躯拥入她温情的怀抱中。
极目远眺,此时,秋雨的漂洒绵长和衡水湖的妖娆多姿相互融洽,相得益彰,更富有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之美。喧嚣隐退了,尘埃消除了,空气清新了,天气也清凉了,让人周身顿感舒畅惬意。
凝眸处,湖中的荷花姿色妖娆,经过秋雨的洗礼,含露带嗔,清丽脱俗,更加高雅圣洁。碧绿的荷叶,铺满了湖面,一颗颗细碎的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晶莹剔透,煞是有趣。翠绿的莲蓬,高擎着绿色的小伞,端坐在水中央,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秋雨中,那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色美轮美奂,那雨中荷花飘逸俊美,那水鸟低空盘旋鸣啾,会让你产生一种幻觉,仿佛飘升到了如梦如幻的天宫中,看到了紫雾升腾、云染霞蔚的仙山琼阁,金楼玉宇。伫立在湖岸边,静静地听那秋雨声,仿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罄音当真正读懂了秋雨,读懂了她的声音,就会在秋风瑟瑟的低吟中,感受到她的多情;就会在落叶纷纷的凄凉中,看到醉人的遍野红叶。
我陶醉在衡水湖畔的秋雨中,慢慢地把自己释放,与衡水湖的美景和秋雨融为一体,享受她的柔情,感受她的呼吸,倾听她的故事,聆听她的心语。我的心瞬间便涂抹上了温柔,一层又一层,密密的,细细的……
"一汪清泓映荷花,一片芦苇藏鱼虾。一叶扁舟渡渔家,一群苍鹭惊湖鸭。"这首《咏衡水湖》便是我对衡水湖最真实的写照。
湖岸边、秋雨中,走进梦里:天真的幼年、梦幻的少年、忧伤的中年、觉醒的暮年,一一掠过的。其中必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飘游于天际,寻找心的自由,重拾遗失了的美丽。那念秋,盼秋,翘首的殷切里,那一份浸润心扉的清爽与惬意的渴望与怀想,绝不是搁浅日子的所有细碎和历经。
叶舞,叶落,秋意婆娑,秋走近了,她不仅仅是季节,更是收获。
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没有冬雨般清冷冰寒,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秋雨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渺茫,一种水晶般的清爽,我仿佛又看到了江南的迷蒙烟雨水色。
江南,一直是我挥之不去的情结,迷离中,我仿佛看到了江南的秋雨中,古城小巷幽深,青石光滑圆润,小桥流水叮咚,黛瓦着色如墨,不觉想到戴望舒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优美的抒情诗,意境凄婉,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哀伤,在一片孤独的包裹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只有这条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虽然,《雨巷》中的"丁香"只是一个虚拟的角色,场景也是虚拟的一种意象,正是源于此,才会让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彰显出一幅朦胧之美。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而在戴望舒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他的喜怒哀乐无不倾注在这首凄美婉约的诗行中。
秋雨,是哀怨的,秋雨,是缠绵的,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人们又会把秋描写的心高气傲。人们常用秋高气爽来形容它的心气儿,常用如水洗的碧蓝来形容它的冰纯高洁,用深邃旷远来形容它的博大浩渺。其实,秋空即使再晴朗,也是需要一场秋雨来润泽的,用一场清泠的雨洗去多日的干燥所积下的浮尘,让秋雨洗尽铅华,让它一下子变得鲜活饱满起来,秋本就该这般模样。秋也需要宣泄,也需要一个伤心时可以借赖可以依靠的肩头。我没有可以拥抱秋的臂膀,可是我有一颗知秋感秋的心,虽不广阔深邃,却也真诚坦率。
秋雨,给人们带来的既有快乐,又有悲伤。当我忧愁时,倚楼听秋雨,不禁叹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静谧的夜晚,独坐轩窗,手捧一杯香茗慢慢地饮啜着,静静地听雨,虽没"倚楼听秋雨"的情调,却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一种撩人心弦的天籁之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的也是极细致的,极缥缈的又是极现实的,像泉水的叮咚作响,像母亲的慈爱唠叨,像贝多芬在演奏乐曲,像朋友在倾诉心事,像情人在呢喃低语。
夜雨潇潇,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条条闪闪发光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中透着幽怨,她的雨帘是那样的绵密,仿佛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晶莹剔透的珠帘。
我喜爱秋雨,更喜爱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雨那丝丝清凉,感受秋雨对人们的"洗礼",感受秋雨对世界万物的"洗礼",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秋雨不像春雨那样的温和,不像夏雨那样的急骤,秋雨的雨点很细,牛毛细雨洒在身上如玉液般凉爽宜人。
潇潇秋雨中,瑟瑟秋风里,携着一脉温情,徜徉在秋风秋雨里,心胸瞬间便也变得清澈明洁。将双手探入秋雨中,冰洁的雨水光滑莹润;落入唇边,带有一丝丝的甘甜;扇动鼻翼细闻,那秋雨的味道,似有幽幽的芬芳;张开双目仔细欣赏,那秋雨就如同一个个细碎的小精灵欢娱地雀跃着、炫舞着,从天空中踩着欢快的节奏悄然飘落到人间……
关于湖畔的文章4:湖畔农家
文/邹安超
绿树掩映下,山峦和山坳密布逶迤,把空气涵养得清新湿润,高密度的森林覆盖,翠翠茵茵,仿佛绿色汁液穿透视神经一下达五脏六腑,气息瞬间丰盈起来,有了静与幽的第六感。人穿行其间,像被负氧离子强剂注入,神情昂扬。
如果不仔细端看,掩于山间一水体真有被忽视的危险,一旦被发现,立即有“湖光山色幽,疑是仙境处”的感慨,同行的人都不自觉地从心底发出了惊叹。
凭对此地的了解,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兴水利时人工修建的小型水库,当地人叫圣光水库,我就叫圣光湖吧。
刚才还在山腰若隐若现的湖面,不想,临近中午时分,当地人说:我们就去水库边农户家吃午饭。听到如此一说,正中下怀,能亲临湖水,品尝农家菜,实属喜爱之事,尤其可解之前未能一观整个湖面的缺憾。
我们的车不能去到目的地,在当地人引导下,换乘一辆越野,遂向水库深处农家行进。
沿河岸行走,推土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正在作业。据介绍,当地政府就是看好这一湖好水和秀丽风光,正待旅游开发呢。故此,正遇道路改造,且头天晚上下过大雨,雨水屯积路面,泥稀路烂,车轮一压,便侧滑深陷,稍不注意,车的轮胎便有被稀泥紧紧拥抱的危险,连越野车这样的莽汉子也是在摸爬滚打一番后才摸进村子最里边的一户农家。
许,是这一湖山水阻隔了农家与外界的联系,工业的气息,浮华的世界似乎在此丝毫没有影迹,有的依旧是自然的原生态与完整性。
这是一个宁静而与世无争的世界。
乡村景象,有着幽静与墨翠相嵌的深沉,像极了一幅水墨山水。空气中荡漾着泥土散发的潮湿气味,田野里,不时飘来植物和各种花草的清香。放眼一望,晶莹清亮,在波光凌凌的水面映衬下,钟灵毓秀。湖四周兹竹相拥,在山风吹拂中袅娜着纤细的腰身,似挺立的哨兵静看乡村一切,哪家种子刚播下,哪家孩子去上学,哪家小伙娶媳妇,哪家姑娘嫁他乡……乡村风情,民俗俚语,春种秋收,全收眼底。
我们称之“串架壁”的穿斗屋如火柴盒似地散落乡野,掩映于山水间,有原始与天然的生存感。这些房屋,间或灰白,间或瓦盖,间或马蹄状,间或一字排,看似随意,实则座向讲究,远离尘嚣的农家,按照民俗传统和风水学的要求,把自家房屋的朝向研究得不可挑剔,留下原始与本真的建筑痕迹,不管以哪种朝向的房屋都掩映在翠绿婆娑的惬意之中,沉静迷人,呈显一种拙朴与安详。
在一簇紫藤的牵引下,顺着房檐斗角攀爬的藤蔓,眼光抵达最顶端,也是我们此行目的地所在。
拾几级台阶,马蹄型的房屋,傍水而居,房前的湖水,早将屋主人的面容澄澈得精神百倍,见我们到来,热情地招呼,农家妇人则在灶屋忙活不停。
趁午饭还有一段时间,信步走下石阶,再路过一条碎石与泥土修建而成的乡村公路,湖面就在眼前。在细腻而醉人的乡村情韵中,看见远处的山坡,近处的竹梢,以及高过电线杆的树,倒映在湖水皱褶的波痕里,饶有兴趣地看着自己的影子。湖水倒映的,还有三三两两农耕的人们,此时他们扛着锄头,担着担子,急急地走向家门。听得一对中年夫妇的对语:“唉呀,身上好多泥巴!”,“那到水边去洗下嘛”。不一会,夫妇俩尾随到湖边,放下锄头,女人急急地瓠水清洗,因头发的零乱,遂从前额散落下蒙住双眼,却又不便用手去拢,很别扭地扭了下脖子,甩两甩,想将头发回归到脑后,见此,站于一边的男人急忙用粗糙的手给她梳理,动作笨拙,不仅未梳理好,反而将前额的一大绺头发惹恼,全扑拉下来,女人嗔怪一声,男人憨笑不止,女人只得用水滴滴的双手把头发扎成束,不多一会,两人都洗净后,也不急于离去,而是用双手划拉着湖水戏水,手在湖水里甩几甩,摆几摆,用脚在水里踏几下,湖水的任性,很快把两人的衣衫沾湿,两人又互相责怪,然后又哈哈笑个不停,看他们戏水的劲头,很有些孩子气,让我这个异乡人看着,有些眼热和哀怜,他们对水的喜爱,让我感同深受。因了这湖水,粗笨的乡村人,也会激荡起骨子里就有的那份温情,这正是乡间人发自内心那种纯朴的情怀呢。
故乡也有一湖好水,故乡人对水的依恋也如那对男女。从惊蛰开始,故乡人,便依靠着湖水的润泽,开始一年的生计,犁田下耙,播种施肥,经过细致的管理,至到收获。没有水的农事,如没有血液的肢体,故乡人尤爱村前的那湖水,也珍爱着那湖水。
通常,一早出工的人们,临近中午时分,他们便急急往家赶,此时扛着锄头,牵着耕牛,扯把青菜,三三两两,聊着口音浓重的龙门阵,唱起走调的革命歌曲,从乡村的各个角落走向村口的湖岸,清洗,淘菜,洗衣,戏水,仿若乡村小集会。如若在黄昏,便为乡间最灵动的村居民俗风景画,他们也会在湖边嘻戏打闹一番,妇人照照被山风吹乱的发髻,男人理理扑满风尘的衣衫,小孩子跑跑跳跳,你追我也赶,趁着天还未黑透,各自围绕着湖岸,心里的话,乡间的情,喜怒哀乐似乎在心照不宣地对着湖水表白,然后带着农耕的疲乏各自回家,让湖水静静地在夜里沉净,休憩一晚的湖水第二天清晨,又会是清清澈澈,幽蓝幽蓝的光亮照人,而回到家的乡亲,则在袅袅炊烟中,听着犬吠的声息,烹饪起属于自家的美食,它们是烙麦耙,蒸红薯,青椒炝老腊肉,自制豆腐乳下稀饭……尽管没有山珍海味,但各家屋头的笑声,清脆又落地有声。
笑声散尽,煤油灯里的煤油也已燃尽,大人催促着孩子熄灯就寝,自己却又重新挑亮灯盏,做着针线,擦拭农具,一家人的生计打算,就此慢慢商定。
故乡人的生活总是平静、淡定,或许,这得益于村前那湖水,不争不急,从从容容,坦坦荡荡地流,如母亲的乳汁,深深地哺育着这里。
这样的爱,此时此地,也氤氲在圣天湖周围的山峦坡地里。圣天湖周围的乡村景像,与故乡风貌几乎相当……
一阵青椒炝腊肉的香气从穿斗房内飘散而来,我的目光复又与清亮光泽的湖水相连。
圣光湖的水,清澈诱人,这里的光景,如故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的淳厚自然,倒映在水中的绵延山峦,宛如一幅长轴画卷徐徐地展现,而湖边那些扛着锄头收工回家的农人,则是这幅画卷中灵动的光点。
就着腊肉的香气,几步窜回院坝。青石板辅就的坝间,放着两张旧时的八仙桌椅,桌上摆放的折耳根、灰灰菜,这些来自山间的野菜,带着自然的灵性,便有了馥郁的体香,不用刻意去闻,香气就扑鼻而来。
很快,丰盛的菜品一一摆上,除了炝老腊肉,还有老咸菜炒回锅肉,蒸烧白,河水豆腐,竹笋炖土鸡等等,所有菜品,烙有明显的农家风味,吃惯了精心和刻意种植的蔬菜,再来品尝山野自然生长的菜蔬,有了自然与随性的快意,也找到了美食捕获味蕾的兴奋。饭后的点心,主人端来一盘烙麦粑,这种食物,儿时用于填充辘辘饥肠的胃,而今,却作为五谷杂粮中所谓保健食品让享受尽了美食佳肴的人们热烈追随。
舌尖享受完一顿美味之后,大家闲聊起龙门阵,农家人很高兴地说:这儿生态环境好,还没有被破坏,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正搞旅游开发,周围几万亩的土地集中租给了一家旅游公司搞鲜花种植,村上很快会建起精油加工厂,种完这季大春,就没地种了,以后,我们就经营农家乐算了。
主人的话,让我看见故乡土地上耸立起的新工厂,故乡那清澈的河水,早已不知去向,故土早已一个大的作业场。那么,多年以后,圣光湖这里,又将是怎样的风光?
关于湖畔的文章5:湖畔拾趣,与秋雨共缠绵
文/冰山雪峰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秋雨绵绵,秋意婆娑,走进秋季,感知秋凉,沐浴秋雨,轻挽秋风,至此始觉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笔下这首《秋夕》的含义所在。
一场缠缠绵绵的秋雨如约而至,带着夏的灼热悄然遁去,载着秋的新意蹒跚而来,将莹润润的雨丝,融入生生不息的万物之中。徜徉在秋风秋雨中,抬头凝望,那青灰的颜色是苍穹变化莫测的脸,那丝丝缕缕的雨是它潸然而下的泪滴。目睹此般情景,不觉在哀叹中带有几分恐慌,难道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么?如丝如涤的秋雨,精致地飘洒着,点染着秋韵,书写着秋殇,宣泄着人世间五味杂陈的迷茫。雨中回眸,往事如烟,心在风中悸动,如梭的秋雨穿过心扉留下一抹幽怨,搁浅了昨日的璀璨斑斓,萃取人生无暇的情感,让思维定格在暮秋的风雨中。
秋,本该早就来了,只是今年的秋有些例外,时至秋分,这里的秋意才姗姗迟来。秋来了,却带来了丝丝柔柔的秋雨。驻足在秋雨中的我,突然童心勃发,就想看看沐浴在秋雨中的衡水湖该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驱车在通往衡水湖的途中,秋雨竟是愈来愈大,听着雨刮器敲打着玻璃的滋滋声响,想象着烟雨迷蒙中的湖光水色,一份温润婉约的情愫情不自禁在心中氤氲开来。
衡水湖,一直和我渊源厚笃。开心时,我喜欢流连在水天相连的浩瀚碧波前,将满腹的喜悦和她一起分享,欢颜与共;落寞时,我更向往着她浩渺宽阔的心胸能够接纳我一怀的心思,遣去我莫名的哀伤,抚慰我寂寞的心房。今日,当我再次驻足于她的彼岸,眼眸中的她特别温柔缠绵,在烟雾飘渺的薄纱下,特像一个温雅娴静的多情少女,把美丽婉约的风姿尽情呈现在世人面前。她温柔的笑靥让人无法抗拒,她多情的眼眸让人无法忘怀,令人身不由己、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湿漉漉的身躯拥入她温情的怀抱中。
极目远眺,此时,秋雨的漂洒绵长和衡水湖的妖娆多姿相互融洽,相得益彰,更富有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之美。喧嚣隐退了,尘埃消除了,空气清新了,天气也清凉了,让人周身顿感舒畅惬意。
凝眸处,湖中的荷花姿色妖娆,经过秋雨的洗礼,含露带嗔,清丽脱俗,更加高雅圣洁。碧绿的荷叶,铺满了湖面,一颗颗细碎的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晶莹剔透,煞是有趣。翠绿的莲蓬,高擎着绿色的小伞,端坐在水中央,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秋雨中,那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色美轮美奂,那雨中荷花飘逸俊美,那水鸟低空盘旋鸣啾,会让你产生一种幻觉,仿佛飘升到了如梦如幻的天宫中,看到了紫雾升腾、云染霞蔚的仙山琼阁,金楼玉宇。伫立在湖岸边,静静地听那秋雨声,仿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罄音当真正读懂了秋雨,读懂了她的声音,就会在秋风瑟瑟的低吟中,感受到她的多情;就会在落叶纷纷的凄凉中,看到醉人的遍野红叶。
我陶醉在衡水湖畔的秋雨中,慢慢地把自己释放,与衡水湖的美景和秋雨融为一体,享受她的柔情,感受她的呼吸,倾听她的故事,聆听她的心语。我的心瞬间便涂抹上了温柔,一层又一层,密密的,细细的……
“一汪清泓映荷花,一片芦苇藏鱼虾。一叶扁舟渡渔家,一群苍鹭惊湖鸭。”这首《咏衡水湖》便是我对衡水湖最真实的写照。
湖岸边、秋雨中,走进梦里:天真的幼年、梦幻的少年、忧伤的中年、觉醒的暮年,一一掠过的。其中必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飘游于天际,寻找心的自由,重拾遗失了的美丽。那念秋,盼秋,翘首的殷切里,那一份浸润心扉的清爽与惬意的渴望与怀想,绝不是搁浅日子的所有细碎和历经。
叶舞,叶落,秋意婆娑,秋走近了,她不仅仅是季节,更是收获。
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没有冬雨般清冷冰寒,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秋雨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渺茫,一种水晶般的清爽,我仿佛又看到了江南的迷蒙烟雨水色。
江南,一直是我挥之不去的情结,迷离中,我仿佛看到了江南的秋雨中,古城小巷幽深,青石光滑圆润,小桥流水叮咚,黛瓦着色如墨,不觉想到戴望舒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优美的抒情诗,意境凄婉,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哀伤,在一片孤独的包裹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只有这条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虽然,《雨巷》中的“丁香”只是一个虚拟的角色,场景也是虚拟的一种意象,正是源于此,才会让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彰显出一幅朦胧之美。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而在戴望舒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他的喜怒哀乐无不倾注在这首凄美婉约的诗行中。
秋雨,是哀怨的,秋雨,是缠绵的,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人们又会把秋描写的心高气傲。人们常用秋高气爽来形容它的心气儿,常用如水洗的碧蓝来形容它的冰纯高洁,用深邃旷远来形容它的博大浩渺。其实,秋空即使再晴朗,也是需要一场秋雨来润泽的,用一场清泠的雨洗去多日的干燥所积下的浮尘,让秋雨洗尽铅华,让它一下子变得鲜活饱满起来,秋本就该这般模样。秋也需要宣泄,也需要一个伤心时可以借赖可以依靠的肩头。我没有可以拥抱秋的臂膀,可是我有一颗知秋感秋的心,虽不广阔深邃,却也真诚坦率。
秋雨,给人们带来的既有快乐,又有悲伤。当我忧愁时,倚楼听秋雨,不禁叹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静谧的夜晚,独坐轩窗,手捧一杯香茗慢慢地饮啜着,静静地听雨,虽没“倚楼听秋雨”的情调,却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一种撩人心弦的天籁之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的也是极细致的,极缥缈的又是极现实的,像泉水的叮咚作响,像母亲的慈爱唠叨,像贝多芬在演奏乐曲,像朋友在倾诉心事,像情人在呢喃低语。
夜雨潇潇,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条条闪闪发光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中透着幽怨,她的雨帘是那样的绵密,仿佛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晶莹剔透的珠帘。
我喜爱秋雨,更喜爱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雨那丝丝清凉,感受秋雨对人们的“洗礼”,感受秋雨对世界万物的“洗礼”,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秋雨不像春雨那样的温和,不像夏雨那样的急骤,秋雨的雨点很细,牛毛细雨洒在身上如玉液般凉爽宜人。
潇潇秋雨中,瑟瑟秋风里,携着一脉温情,徜徉在秋风秋雨里,心胸瞬间便也变得清澈明洁。将双手探入秋雨中,冰洁的雨水光滑莹润;落入唇边,带有一丝丝的甘甜;扇动鼻翼细闻,那秋雨的味道,似有幽幽的芬芳;张开双目仔细欣赏,那秋雨就如同一个个细碎的小精灵欢娱地雀跃着、炫舞着,从天空中踩着欢快的节奏悄然飘落到人间……
关于湖畔的文章6:白马湖畔,月天如水
文/叶梓
在茶楼的一角,一张木桌上,一把茶壶,三只茶杯,像一条弄堂里的穷亲戚,在疏朗简洁的笔触里彼此张望着。廊上是卷上去的竹帘,映入卷帘的是一钩新月,如微睁的眼,悬于天际,独自注视着这个茶楼。楼榭里外,明暗斑驳,栏杆在光照下变得弯弯曲曲。好像就在刚才,几位老朋友在这里品茗叙旧,高谈阔论,店小二笑容可掬地递茶送水。大片的留白里,题款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这正是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这帧有着宋元小令般意境悠远的水墨漫画,是20世纪20年代丰子恺公开发表的第一幅作品。彼时,他正在浙江上虞县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千万别以为这是一所普通的乡村私立中学,它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堪称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民国10年(1921),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在家乡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夏丏尊应邀受聘返乡。为实现理想教育,夏邀请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来到了春晖中学,在白马湖畔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很快,象山脚下的白马湖畔群贤毕至,从1921年到1925年,来这所学校先后任教的有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刘董宇等。再看看曾到这里居住或者讲学的名单: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吴觉农、蒋梦麟、于右任、吴稚晖。仅从这个名单,就能清晰地意识到,这所曾经的私立学校是多么让人望尘莫及。尽管,它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后来,因一次“毡帽事件”而引发学潮,不少人愤而离校——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上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史、文化史的一道独特景观。
在春晖中学任教的丰子恺,居住的“小杨柳屋”与夏丏尊的“平屋”相距很近,算得上一对高邻。在小杨柳屋里的丰子恺常常随手描画一些画稿,内容多取自孩童稚趣、学校的日常场景以及乡村生活。他的这些画作得到了夏丏尊、朱自清的肯定和欣赏。于是,丰子恺每有新作,就张贴在小杨柳屋的墙壁上,微风吹过,画页就发出飒飒的声响。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画于春晖中学。
此画表达的正是他们在小杨柳屋里欢聚后的心境:友人散去,新月当空,夜色清幽,房舍寂寞。后来,丰子恺举家迁到白马湖之后,曾写过一篇散文《山水间的生活》,谈到了在春晖的山居岁月。他写道:“我对于山水间的生活,觉得有意义……上海虽热闹,实在寂寞,山中虽冷清,实在热闹。上海是骚扰的寂寞,山中是清净的热闹。”藉此可以看出,丰子恺在此画里画下的正是这“清净的热闹”之后的寂寞与怅然。这也恰好印证了他对自己漫画的思考:“我不会又不喜作纯景画或花卉等静物画。我希望画中含有意义——人生情味或社会问题。我希望一幅画可以看看,又可以想想。”
他这种画法的灵感源自对古诗的阅读。他后来在《画中有诗》一书的自序里如此回忆:“余读古人诗,常觉其中有佳句,似为现代人写照,或竟为我代言。余每遇不朽之句,讽咏之不足,辄译之为画。不问唐宋人句,概用现代表现。” 其实,《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译”的是宋代词人谢逸的《千秋岁·夏景》中的最后两句。这首词全词如下:
楝花飘砌,簌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山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在浩繁的宋词里,《千秋岁·夏景》不算什么,其点睛之笔全在结尾,而丰子恺慧眼独拾,取的恰是结尾。此画一出,朱自清极为赞赏,将其收入他与俞平伯等人合编的不定期文艺杂志《我们的七月》,也就成了丰子恺公开发表的第一幅作品。郑振铎读到后心生欢喜,辗转找到丰子恺,并在他掌舵的《文学周报》上大量刊发丰子恺的画作,且冠以“漫画”之名,这也是漫画这一画种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首次出场。就这样,丰子恺的无意之笔成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开山之作,也成为现代茶画的经典之作,只是茶香里少了清雅闲淡,多了些现代文人雅聚之后怅然若失的苍凉与孤独。
晚年的丰子恺,还画过一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收入画集《敝帚自珍》中。似乎还是这家茶馆,月色依旧,但简陋的茶桌换成了茶几,壶、盅换成了玻璃杯,两张藤椅分列茶几两侧,亭柱也已挺拔,竹帘只占画面一角,不像原来那样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上方——这种局部的细微变化让之前的压抑感彻底消失了,缩小了的月亮因为横于画中而显出夜空的辽阔。两幅同一题材、甚至同一画名,看似有着同样的平白清淡,但细细比对,余味迥然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时间的纵深感穿透其中——也许,一个优秀的画家,才能画出时间的飞逝与梦境的遗落。
后来,闲读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才发现这部以护生为主旨的画集里有不少喝茶的场景。约略记得在《催唤山童为解围》《好鸟枝头亦朋友》《春草》《新竹成阴无弹射 不妨同享北窗风》里,皆有一把古拙的茶壶。
莫非,丰子恺也是一介茶客?
关于湖畔的文章7:彩蓝湖畔(者仁)
文/隐·语河洛书
天的颜色,若分辨无非两种,黑与白。若说湖畔颜色,也只能形容单调而论谈。恰好,我不知什么时候遇到过一种特别的自然奇景,那是湖畔水湾,碧蓝的波澜,独特地既然被什么染成了彩蓝的模样,那弯曲的弧线仿佛三菱镜折射出的七彩霞光。
若说我很幸运,其实也不然。因为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来到了这里,我忆得那时候印像很模糊,我或许那时还是个孩子。只是脑子里曾有过这么一个片段,用手曾隔着远处抓过她,她像吹起的泡泡,不住地向我这边飘来。那彩蓝的颜色包裹在里面,极美的不像话。
我仿佛如当初一般回味,在脑子里找出它的影子来。沉静着,隐含的似如一朵小花,寻觅它所拥有的芬芳。我仿佛被自己的念想带到了当初第一次见着彩蓝湖畔的地方,这一次我在它的中央,她周围全是碧蓝的波澜,彩色夹杂在里面,倘若那流淌的彩虹,却没有彩虹般的花哨,她碧蓝却又不单一的颜色,那自然的带有少许彩色的元素,浮动耳边轻盈流水般的波纹,她似乎神秘的无可救药,倘若艺术手笔的写真,大自然的瑰宝之最。
我又想起唐代李白的诗“会向瑶台月下逢”,那瑶台仙境可是这般绚丽无比?词赋“阆苑瑶台风露秋”,仿佛仙人的居所,能与瑶台仙境媲美的我想只能是她了罢。
久久,我不能忘却这彩蓝湖畔,更不能忘记她别离时拥抱我的感触,四面像似抓来的大手,那心里流淌的彩色,我何以竟这般相拥,情不自禁卷入她的怀中……
关于湖畔的文章8:湖畔追梦
文/董保延
霞光,从山的背后一缕一缕的洒向森林、染红屋顶、照亮通往别墅区的每一条车道。
山醒来,树醒来,鸟儿啾啾、花儿灿灿,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
我去看湖,看今天的野鸭湖又有什么新的风景。
轻轻的走近野鸭湖,静静的沿着湖边走,湖仿佛还在梦中,水雾缥缈,波澜不惊,酣声依旧,平面如镜。
忽然,一对飞鸟从树丛中扑腾腾跃起,在天空绘出一道轻盈的轨迹,很快,鸟儿就亲昵的与湖水相拥,像是给静谧的湖面抛下一根细细的线,骤然,水珠四溅,湖水醒来,气消雾散,云淡风轻。
这样的场面天天陪伴着我们,这样的景致日日让我们悦目赏心。每个人眼中的野鸭湖都有不一样的风光,所有的景色构成了它独特的风景。
于是,从朝霞漫天到黄昏彩云,从月色朦胧到金色黎明,从春花烂漫到秋色无比,从清凉九夏到隆冬白雪,野鸭湖美轮美奂,姿态各异,不断的让我们亢奋,不断的给我们惊喜。
野鸭湖是一泓静美的湖。在这里,远离了闹市、远离了喧嚣、远离了烦躁;在这里,找到了寄托、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安宁。湖边那数百里绿荫如盖的森林,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林中的攀登是安静的,静得只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安静的攀登是独具魅力的,在足够充足的负氧离子的滋润中,登一程,风光无限;走一步,吐故纳新。一动一静之间,汗水酣畅,强心健体。
野鸭湖是一泓青春的湖。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曾经有过的年少轻狂,青春得意。你看,那绕着湖边的几千米的健步山道上,不仅有年轻人奔跑的脚步声,也有老人和孩子们行走的身影。有时候,从湖畔飘来的歌声中,你可以听到你熟悉的旋律,那歌,是让你再回难忘岁月的向导。那歌,是敦促你永远年轻的知音。看,一辆辆自行车正在湖畔行进,车手大多都已年过半百,可是,那神采飞扬分明在告诉我们,他们还年轻。
野鸭湖是一泓梦想的湖。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大自然的风景,也看自己心灵的风景。山花争艳,碧波涟漪,星光灿烂,蓝天白云……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在这里更加令人瞠目结舌,一年四季轮回产生的变化,让我们从中读出了许许多多人生的哲理。所以,我们就有了梦的寻找,梦的追随,梦的圆满,梦的履历。因为梦,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格外舒心;因为梦,这里的日子不再平淡无奇。有梦的业主们和谐相处,唇齿相依。有梦的野鸭湖永远阳光,岁岁美丽。
其实,湖畔梦,是住在野鸭湖的人们共同的追求和向往。每一个湖亲的生活,都与美好的梦想息息相关。
快乐、健康、和谐、有为 —— 为了梦想,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脚踏实地、加倍努力!
走进野鸭湖,就走进了彩色的世界、迷人的梦境;
走进野鸭湖,就一定能铭记和谐的甜蜜、幸福的记忆。
“烟树海”几多风光,“针叶河谷”生态瑰丽,“播摩岭”高瞻远瞩,“山阔”渐入佳境,“澜山墅”春光永驻,“酩悦台”酒歌再起,
月亮升起来,湖畔更神秘。鸟归巢,风不语,星星点灯,婆娑树影。月光下,梦在继续……
关于湖畔的文章9:湖畔
文/陈鹏举
坐在华亭湖畔,突然想到,世界上有许多的湖畔产生过隽永的哲思。这会儿的我呢?于是慢慢想起来。
记得郑逸梅先生,曾经寄我一篇文字。那时我在上海的一家报纸编副刊。他的文章标题,好像是“我是怎样遣我有涯的晚年生活”。那时我还年轻,好像是读着遥远的将来。连带想起的还有异国的那个青年写的着名的问话:“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如今我的年龄已长他一辈,读这问话,好像读着流失的过去。
人,说是用头脑思想的,为什么常会怀揣奔鹿,或者心承磐石?心爱之人,心痛之人,都说是心在煎熬。除了心,还有心肠。譬如说,菩萨心肠,是善念。善念不就是一种思想吗?
这会儿,我决定用心思想,也指望由心肠去缔结善念。
有记忆之初,我是个极傲之人,也是极卑之人。极傲,是因为获得了生命。生命真是个奇迹,可以有一颗海洋之心、大地和星辰日月通明之心。同时又是极卑,在现实的境遇里,在红尘之边,无人见怜之处,无声息地活着。没有好的门楣,没有家学,进不了好的学府,在天下汹汹的年代,活得像个虫豸。因为卑下,可以痴看草色和花朵,聆听鸟的嘀咕、鱼的唼喋。雪泥鸿爪,真真切切,为之心肠痛惜,时间长了,很庆幸地生出了善念来。
尘埃里的书是看的,家里没有,一个人站在旧书店里的书柜前看。一本有关屈原赋的书,感动心灵,至今还记得封面左下角是朱痕的白描云中君。还有古人的笔记、类书,怪力乱神,读了不少,感觉亲切,心和心肠因此可以很温文、很平和。尘埃里的戏文也好。京剧里有句唱词:“鹏举儿立草堂听娘言讲,好男儿理应当天下名扬”。父亲听了,也让我名叫鹏举了。岳飞是平民出身吧?精忠报国,很自然成为平常人家的一个善念。
十几岁时候,家国都摊上了大事。善念保存了我。看见老师被挂牌揪斗,我独个儿离开了。没有重要的想法,只是知道老师不能不敬。之后好些年,心像荒芜的池塘,年年生出卑微的青草来。百无一用,也就手中的笔可能养家。有了一个机会,得回答一篇影评好不好,这影评鞭笞了文人的苦楚。回说写偏颇了,理由是:我相信文人爱祖国。我被理解。善念,真的可以结出秋实来。
出生在北溟的鱼,看起来可以去南方了。羽翼的力量不够,狂飙难以凭借。磨蹭了三十年,结果还在北溟的波涛里。
司马相如的赋写不了,他得的病竟也得了。汉家的大赋沉浸在心里久了,司马相如的病挡不住。这一点也值得骄傲吧?“高高秋月病相如”,这诗句,由这病换来,留在了心里。
“剪断心肠总不能,扶摇羊角更无凭。十年染得相如病,辜负前身渡海僧。”父亲取名,不知他是否在意了鹏和海的关系,或者说他心思从未离开过海。我的故乡舟山在海里,鹏的前身或者说幼年是鲲,在海里,所谓北溟。后来成为鹏了,还是在海里,所谓天池。命系于海,不能不想到孔丘的誓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不会忘记传经东渡的鉴真,和我的故乡不肯去观音。
鹏和海,教我毕生的心和心肠,缔结善念,还有思索。人生的许多事情是不能辜负的。无所谓极傲和极卑。此刻坐在华亭湖畔,慢慢地想,想着让自己的心痛快,让自己的心肠不纠结,温文平和。感恩获得的生命,感奋一己之绵力,报效这一生所受之深恩。
关于湖畔的文章10:湖畔金花
文/高文瑞
金海湖悬棺,玄了多年。
曾关注过金章宗,那是个爱玩的皇帝,京西留下诸多足迹,所到之处,保留至今,成为名胜,燕京八景即为首创。之后各地多有仿效,总结名胜,必出八景,似为趣事。其实金章宗也常去京东游玩,增了打猎内容,留下看花台、望马台、发箭台等,从这些遗迹名称就能得知,不像纯粹的打猎,也不同于后金清朝辟出南苑狩猎练兵,准确地说,应为游猎。
悬棺与他相关,俗传有个女儿,为金花公主,生得聪明伶俐,容颜姣好,常陪父亲游猎,只可惜豆蔻年华,香消玉殒,与世长辞。墓在马家庄,两山相抱,自崖口处凿出石穴,深不可测,以四铜环悬起棺木,再引海子之水流入其内,做金井玉葬。
悬棺景象,南方多有,江河两岸,陡峭崖壁上悬挂而起,令人难以置信,有些成为不解之谜。当年没有现代起重设备,如何安置于上,叹为观止。而这种方式在北方少见,金海湖悬棺,据古人说,只是泛舟水上的捕鱼者中有人见过。
此地正为山间,有水川流其中,古称海子,现今临近村落也沿用其名。1959年拦起大坝,最初称海子水库,之后不断扩建,才有了现今这个美丽的名字,依然留有海的开阔。当地人传说,修建水库时,民工在石穴中拾到了金簪一根、红缨一束,还称那是公主的遗物。
金海湖并不陌生,亚运会开幕前去过那里绿化,种苗皆是火炬树,想要在秋季竞赛之时,岸边点燃一片火红。20多年过去,金海湖有了太多变化,湖上建起蹦极,搞出多种娱乐项目。山上建了宝塔,与昆明湖借景造园相仿。平谷,因周围有山而得名,气温略低。初春时节,树枝苞芽尚未萌动,湖面还有未解之冰。正值清晨,迎着阳光,望向湖面,一片金黄,泛起暖意。湖水实至名归。
岸边筑起高台,上有雕像,一年轻女子,容貌美丽,身着戎装,骑在马上,左手拿弓,右手执箭,面朝西方。石栏上有碑,称这就是金花公主。台子四角各站一金兵,与真人高矮相仿。莫非金花公主就葬在这里?正在猜测之际,一老者走来。问出困惑。说下面就是崖洞,水深20多米,悬棺在半山腰。一人口述,很难确认,也知道他不是当年的渔者,不曾见过悬崖上的景象,仍能相信,这是多年来当地人的认定。
悬棺究竟何样,悬在崖边还是洞内,洞穴何以凿得那样深,还让河水流入其中?悬棺无人见过,古时也只有打鱼人偶有发现,选在此处殡葬又以这种形式,为了安全隐蔽不易发现,还是不便运送以此地为纪念?洞穴是否就在这个位置,只有潜入水底,才能探知究竟,若将湖水放干也能水落洞出。金花公主是感染疾病,还是在游猎中遇到不测,以致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由此演绎出传说,诸如种出桃树,反抗强盗,奋勇牺牲,成为英雄,铸出雕像,以示纪念。无论怎样,公主成为美的象征,善的取向。
沿台梯向下,走到岸边。湖水清澈,微风吹来,涌起层层波纹,冲洗着岸边山石。湖边堤坝附近,多有人工建造,独此处能看到山石?想着没蓄水前,应是高于周围的山峰,送葬者定然精心,选择了风水吉地。山石也有特点,经水浸润,颜色暗红,与旁边的冰雪相映,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在想,石红原本就有还是经过了血的浸染,冰雪是湖水自然凝固还是纯净洁白的写照,或是相互结合有意在此时显现,幻化眼前。
看着宽阔湖面,想着若蒸发去千年水分,群山之中,能聚出海子,也是一段大峡谷,正是古人用兵之地。老人说,你看对面那片山叫锯齿拉。穆桂英打仗走到这里,一听山名,立刻弃马而走,保住了性命。战马留在此处,头化作山峰。穆与木谐音,怕被锯倒,英雄也有忌讳,犹如落凤坡,让三国刘备的谋士凤雏遇难。举目细看,高低相近的一溜山峰,犬牙般伸向湖面,果然像把手锯,一排利齿,划向天空。
金章宗有无女儿,并无确切记载。历史多记皇子,金章宗共生有6个儿子,都在3岁前夭折,照此说来,应有女儿。如若金花公主是之一,也就很有戏剧性,是父亲当作男孩儿带养,还是生来就有男儿性格,随父游猎,箭术出色,得到喜爱。倘若身体健康,又常习武,是否能在以后的疆场上成为出色的女将军。
群山峡谷,多有要道。明朝视为边关,在这一带建起关口城墙,为京城一道防线,阻挡北方的威胁。兵要地理,古人皆知;元人渐强,觊觎南方。金章宗身为国君,不会一无所闻,京东娱乐,偕公主游猎,弯弓之际,是否还会想着一箭多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