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散文

请欣赏大学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大学散文1:我的大学

文/石子

1981年高中毕业,为我留下终身遗憾。

那时,我是多么希望考上大学呵,我对远方充满了特别的期待。我们村子里,前两年已经考上了两位大学生,一位考取了吉林农业大学,一位考取了四川石油学院。他们仅仅比我大2岁,高我两个年级,并且我都认识,和我姐姐是同学。一想起他们在遥远的大城市学习,一想起大学校园的神圣和美好,我对远方的城市和大学校园就无限憧憬和神往。

其实,我对考上大学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初中毕业中考时就超过中专录取分数线20分,由于未满十五岁年龄太小的缘故,于是才上了高中。初中就考上中专的三位同学,她们都在附近的几个县城读书,我私下里认为,她们始终都没能走出家门。对于她们读中专,我还有些瞧不起,觉得没有到过远方的大城市读书,就等于没有考上学校。于是,我以为,自己多读了两年的高中,肯定应该比初中的那些同学强,应该到远方去读大学。

读高中时,自己读的是特班,教我们班的,都是学校最好的老师,同一个班的同学,也互相竞争,每个同学对前途都充满了希望。那时,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在学校排名,也就三四十位,要知道,全年级是八个班哟,其中还有两个是复习班哈。虽然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我也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学生”。再加上老师经常鼓励,我更加信心十足。

高考,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平时学习成绩和我差不多的同学,大多考取了理想的院校,就我不争气,仅仅上了个中专分数线。要知道,我高考填报志愿,我从重点大学到大专,都填报的是医学院校。就连中专,也填报了卫生学校。我立志学医。然而,班主任老师看了我们填报的志愿后,说,我们填一个师范学校,增加一些保险系数。这样,我最后一个志愿才填报了大足师范。而那年,师范学校提前录取,我考的那点分数,便只能拿到大足师范的录取通知书了。

在大足读师范的时候,我和很多考上大学的同学都保持了书信往来,我特别羡慕他们,希望自己和他们的交往中,能感受一些大学生活的气息。也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还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

师范毕业,总想圆自己的大学梦。当时,读大学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重新考大学,这需要有五年以上的工龄。还有一条路就是参加函授学习和离职进修。不过,当时自己教小学,小学教师是没有资格考函授或离职进修的,此条道路也被堵死。

稀里糊涂混了一段日子。之后,1984年,国家实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百般无奈之下,我参加了自考,这虽是“杂牌”大学,在世人口中,也叫“野鸡”大学,但学习的机会就在眼前,自己岂能白白放过?于是,我参加了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院校是四川师范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

自考是一件艰辛的事情,特别是自考制度才建立之初,没有辅导教师,没有考试大纲,有时连必读教材也买不到,只能到大学去借阅,一切全凭自己瞎摸乱撞。而且,自考之初的合格率非常低,仅仅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参加自考,若没有一股子狠劲,没有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走不过那一片“沼泽地”的。

这以后的日子,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卖劲的日子。在乡村小学教书,一切都靠自己。常常因为看书,将饭菜煮糊;常常因为看书看到兴头上,忘了煮饭吃;常常因为一边看书一边吃饭,一顿饭吃掉一两个钟点。谈恋爱了,女友在十余里路之外的小镇上,我便手捧一本书,边走边看,两个小时之后到了女友家,书也看了十数页或数十页。最记得的是暮春初夏时节,下午放学之后,自己带上几本书,来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满坡的胡豆花开了,菜子花黄了,麦苗儿抽穗灌浆了。自己或坐于石头之上,或漫步于土埂之间,嗅着清新的气息,披着灿烂的晚霞,望着葱茏的原野,思索深刻的问题,诵读优美的诗章,默记复杂的道理,那景致,摄影师见了,定会怦然心动。现在想来,有那种学习的劲头,有那样的学习环境,何愁学不好知识呢?

1986年,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望着那一本红色金丝绒的毕业证,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连大学校园的门也没有进过,这算是读了大学么?真正的大学生活就像一片红霞,不停地诱惑着我。虽然,当时的自己也有些风光:自己是第一批自考毕业的学生,全县只有3个毕业生,另外两人是党政干部专修班的,且都是参军的时候在其他省市开始考试。当时,真正的自考毕业生,就我一个,而且,我十余门课程,没有一门重考过,全都一次性过关,有些课程,还得了八十几分的高分。毕业的时候,县政府专门为我们开座谈会,副县长孙振琴参加,而我由于得到通知时间太晚,赶到县政府时,座谈会刚刚结束。不过,孙县长还是把纪念品、奖金颁发给了我。从孙县长手中接过奖品《中华大字典》和200元奖金,自己感觉十分荣耀。

1988年开始,我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自考,1991年年底毕业。当然,我同样是第一批自考本科毕业的学生,当时,全省只有54个第一批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生,而重庆市,仅仅8个。这之间,我有幸到了四川师范大学去参加毕业综合考试及毕业论文写作。倘佯在大学的校园,听天之骄子们谈笑风生,看天之骄子们坐在教室里听教授侃侃而谈,同天之骄子们一道挤伙食团,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点真正的大学生生活气息,心中多年的渴望也似乎得到一丝慰藉。

当然,有了自学考试扎实的文学功底,自己也尝试着写一些分行不分行的文字,先后有了散文集《花醉雨》、诗集《一地阳光》《风中的蓝》问世,了解了自己工作之后的作家梦、诗人梦。而且,有了扎实的文字功底,自己后来从事行政工作,得心应手,逐步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这些,全是自学考试带来的“额外收益”。

今生未能真正进入大学学习,令人遗憾。但我也不后悔自己参加的自考,自考磨练出我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有了它,我相信,在艰难的人生之路上,自己能越过重重关山。

大学散文2:自强自立的收获

文/王慧敏

我上大学那会儿,还处于计划经济年代,学校按人头发助学金。根据家庭情况,分为4个等级。我们班享受一等助学金的只有一人,每月23.5元。

这个同学和我住同一个宿舍,来自湖北农村,自幼丧父。每个月领到助学金后,他都会第一时间给家里寄5元。他告诉我,他有个弟弟在老家县城念高中,靠他供养。我们学校离火车站不远,课余时间他经常到车站帮人扛行李。碰上好心的,会给上块儿八毛的。那时候还不兴勤工俭学,他做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这个同学很让人敬佩:尽管穿得最破,大学4年,每个学期成绩都名列前茅。

毕业后20多年未曾谋面。他目前在政府一个重要部门当处长。3年前,他的儿子考上了我所在城市的一所大学。送儿子报到时,他带着那个很“潮”的年轻人来看我。

不久前,老同学又突然造访,进门后一脸落寞:“专为儿子的事来的。丢人啊,有多门功课挂科,有的补考也没及格。学校发了函,希望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再‘挽救’一下。”

接着又聊到了他的弟弟,他更来气。弟弟在他的资助下,后来也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成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可弟弟的儿子从小就不好好念书,好不容易才考了个“三本”,念了不到一年还被学校劝退了。因为天天不去上课,躲在宿舍打游戏。

他不明白:孩子们现今的学习条件比他当年好多了,可怎么会成了这样?

这些年,民生保障有了长足进步,各项保障措施越来越完善,即使家境贫寒的学子,也能找到就学的门径。

不过,一切全由家庭或社会包办,未必是好事。要想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除继续加强保障外,还要引导学子们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有个朋友的孩子正上大二,暑期朋友给孩子找了份“送水工”的活。看着烈日下扛着水桶晒得黑黝黝的小伙子,我相信,这个假期他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学费!

求学,本身就是个清苦的历程。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大学之要义,除了研究学问,还要砥砺德行。也就是说,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学做一个大写的人,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德行走样,即使硕士、博士毕业又有什么用呢?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知名学者被一所大学邀请去做讲座。路过食堂时,不小心把一个学生手里的碗碰到了地上。学者发现那竟然是一只土碗。学者早年当过知青,知道除了偏远的乡村,城里已没有人用这种碗了。看着学生那身寒酸的穿着,学者动了恻隐之心,说:“实不相瞒,你这只碗是件价值不菲的古董。我出10万元,你卖给我?”谁知学生说:“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卖,因为看到这只碗,我就提醒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应加倍努力……”学者被深深地感动了。此后的3年里,他每学期都会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可他没想到的是,3年后的一天,那个学生找到了他。此时的青年,从头到脚都是名牌。青年拿出那只做工粗劣的土碗说:“当初你准备花10万元买下这只碗。现在5万元我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的话,价格还可以商量。”

学者问:“你真想通了?”青年说:“早就想通了,有钱什么都好办。3年前您愿出10万元的价格没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我收到了不少捐款……”故事的结尾令人啼笑皆非。学者说:“其实这就是一只家常土碗。既然你来了,我还是愿意出1万元买个教训。”

没承想青年竟高兴地收下钱,乐颠颠地走了。

这样一个骨头泡软了的青年,能指望他将来报效社会?

大学散文3:那年那月

文/罗静

再次踏上大学校园的石子小路,已是时隔18年后。闭上眼,轻嗅枝头的杏花飘香,听闻校园的鸟鸣虫叫,一股亲切的暖流袭上心头,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睁开眼,却依稀感觉恍如隔世……那些日日盘居心头的流年岁月,那些夜夜潜入梦乡的青春时光,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如旧电影般历历在目,鲜活生动地再次演绎。

当晨起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沾满露珠的嫩草照耀着操场,就是校园最具生机的时刻。角落里,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研读的少年。跑道上,身着运动装的我们,呼吸着湿湿的略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尽情地挥汗奔跑。一天的学习生活,就从这暖暖的晨光中开始了。这就是我学习生活了三年的地方,记录着我青春岁月里欢笑泪水的地方。

初尝集体生活的我们,似乎对日子还没有基本的规划,男生总是在月初豪情万丈的把酒言欢,常常是还没挨到月底就已囊中羞涩,于是纷纷翻出口袋的零钱凑在一起,去分吃一盘烩面。实在山穷水尽,便会嬉笑着蹭吃女生饭盒里的肉丸。当然,女生也毫不吝啬,主动分出盒里的饭菜接济男生。金钱,在那年月的我们眼中,简直就是粪土,怎可和友情相提并论。即使是穷困潦倒,也细毫不影响我们慷慨大方的豪情。男生在操场打篮球比赛,女生在边上当啦啦队加油助威。一场比赛下来,男生衣衫尽湿,把脏衣悄悄塞进女生的盆中,看着女生带着一脸的嫌弃笑骂着洗净。那时的我们不懂爱情,却拥有世间最纯真美好的友情。

每到周末或节日,我们便会三五成群,结伴出游。记得那年,第一个没有亲人陪伴的中秋节,几个同学相约飙歌狂欢,因没钱打车,决定深夜徒步走回学校。三个多小时后,顶着午夜的秋风,我们瑟瑟发抖的回到学校,发现校门已锁,于是男生分成两拨,一拨跳墙而入接应女生,一拨在门外送女生上墙。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翻了墙头,由于男生的保护措施不利,我重重地摔在地上,可内心却充满了激动,仿佛自己变身为历险记中的女主角,正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至今想起当时的情景都会不禁哑然失笑。长大后的日子,循规蹈矩的生活,再没有那样疯狂出格的举动,也再没有那样无拘无束的快乐。那稚嫩单纯的青春,那天真无邪的笑靥,终究成了心底那一抹绿,始终闪耀着醉人的青翠。

兜兜转转这些年,才发现,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印下的每一步足迹,都是为了成就日后更好的自己。如今,我们成家立业,小有所成,懂得了隐忍,学会了坚强,却不会了放声的哭闹,开怀的欢笑!岁月赋予我们的不只有成长,还有一圈圈年轮划过生命的痕迹,在每颗跳动的心脏留下或深或浅的疮疤。于是,那些青涩的记忆和褪色的青春,就成了止疼的金创药,悄悄抚慰着千疮百孔的心!

校园里,嫩芽初上百花争艳,在这个莺啼燕语的季节,就让我们蘸着春的多情浪漫,种下馨香一瓣,抚慰浮生半世似水流年。就让我们将渐渐逝去的青春,镶上一道璀璨的金边,铭刻在记忆深处,如同那暗夜的光芒,闪耀着夺目的明亮,驱散内心沉积已久的雾霾尘埃!

大学散文4:忆痕

文/叶月由汐

三月初的周末,天气晴好。大学里的第一次春游,目的地是西塘,一个如诗如画的古镇,小桥流水中江南的内敛秀美自然流露。初春萌芽的柳树临岸而立,暖风吹过,青枝曼舞,我不禁想起了周庄,那个与西塘如此相仿的江南水乡,想起那个与你同游的地方。石板小弄里有过我们的足迹,厅堂楼阁间有过我们的合影。

你看,我是这么容易就想起你来,毕竟关于你的记忆占据了我大半青葱岁月,悄悄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只是,你不知。

一年前千里跋涉,我来到这个陌生的N城,与你一江之隔,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很少再会去想以前的事了,忙碌没有给我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回味、缅怀和感伤。只是当暮色四合的校园里渐渐升起一层薄雾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你。潮湿的雾气把路灯的光芒散射出一片柔和氤氲,那是我们说再见的背景画面。不知多年后我会以怎样的心情怀念这片朦胧。极度思念的时候,远距离的声音在电话那头给我安慰——

喂……

熟悉的声音却不再是熟悉的语调。

在N城的一年,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黄昏在操场边走过,看着空旷的篮球场,回忆再度与我为邻。

想起第一次在你打篮球时为你买饮料,满心欢喜的买了三罐可口可乐,却在很久以后才知道原来你只喝百事,那是你只是笑着把饮料递给队友。之后与你并肩在操场上走过一圈又一圈,看夜幕把天边的晚霞一点一点吞没。想起第一次收到你送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小小的沙漏,底座上刻着Brave,你说希望我勇敢。它在我的书桌放了两年又三个月。想起第一次一起去旅游,慢悠悠的乌蓬船在周庄的小河里静静划出两道水痕向岸边扩散开去。临河沿街的小楼下坐着几个晒太阳的老人,表情安详。第一次……

这些我都记得,它们变成的一种叫回忆的东西,每次偶然的想起都让我心口泛起一阵微微的酸楚,而你亦不知。与你有关的记忆,悄然埋藏心底,随着年岁的增长,愈不肯轻易示人。时光洪流的冲刷下,再深刻的感情也慢慢黯淡下去,逐渐成了回忆,也只是回忆而已。

爱的最终回,在岁月的年轮里留下一道细痕。

回忆你,梦,你能听到吗。

大学散文5:致大学同学

文/浮游胖虚子

我以前想曹操《蒿里行》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略略而感,现在今天想来,却方念觉其深意:乃天下之苦,无过于民。因见汉末之乱,他有其感,因而生济世救民之心。然而,他虽然是一时感慨,却也真的做了那样的事,所以无论他出于怎样私有的,家族的个人的利益来做这些,他都算着一个英雄。因为现实的人生,只是为着实际的所做的事情而有意义。相反的,那些所谓的道理,所虚言的空话,都是无用的。所以当我看电影的时候,我不是在想着批判当时的政府,也不是想着批判什么所谓的封建或者官僚的主义。我是在想把现在的政府放在那时,它也未必能真的做的更好。因为我从经历和思考里发现一个道理:所有的政府或者某种主义的代表他们所追求无非是自我的利益,无论他们怎样的说自己的心忠于自己的信仰,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自我利益的保障。当然我也并不是以此做什么言论的极端者,只是我知道人类的发展就是因为有利益才带动起来,所以维持自己的利益,追求自己的利益从来都不应当是被批判的。可是,人类却也因为利益的追求而有了实际的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是没有办法完全消除的,不论是我们看的电影里的时代,还是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它都是无法消除的。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没有生的出路,很多人享受最大化的公共资源。

但是一切都是不可挽救的吗?我觉得也不全然是这样的。天生的贵贱我们没办法选择,但是生存的权益我们却可以去追求。因为人类在为着利益不择手段的追求的同时,也学会了给予它定下一条相对的规则,来使他们不至于全部的灭亡,那便是法律的制度了。所以我觉得人类之所以是聪明的,一半是因为他们天然的感情思想,另一半则就是他们所订立的法律。并且,越是公众性的法律,也就越是好的法律,也就越是相对平等的权利诉求,也就越是人的生存的保障。

所以,我看电影的时候在想,如果中国有像美国或欧洲那样建立在公众基础上的法律,如果公民真正的拥有法律的权力,即使是更大更深重的灾难,他们也能够保障基本的生存权益。而反过来的现在,如果再次的遭遇大的灾害和强敌的话,我想中国未必不会出现以前那般的情境。因为现实现在的中国的法律其实还未成熟到能够真正的切实的保障公民的权益。因为法律在中国还是比不过几千年所传下来的人情世故,和那种保守认命的封建意识。所以,法律在中国既不能在订立上做到尽可能的合理恰当,也不能在实行上做到切实有用,并且法律所应受益的主体也没有真正维权的意识。

所以我在想中国人面临灾难时总是要承受超过灾难本身的代价的原因不独是统治的政府阶层,也在于被统治阶层的那种普遍的认命,承认天然的贵贱尊卑的等级,缺乏反抗意识和维护权力意识的那种精神。所以,当我观看电影的时候,一半是为着他们的痛苦而同情,一半是为着他们保守的心性而悲哀。一半是为着他们的真心实意的真情而感动,一半是为着他们的麻木绝望而悲怜。

虽然我知道假使我处于他们那个环境,我未必能做的略好于他们,甚至我更不能生存下去,但是现在我看到了他们的承受和苦难,我就要把它们写出来,并且把那背后的原因给说出来。即使我说出来毫无所用,也不能做的了什么,我都要把它说出来。因为思想可以给予后来实践的人以好的指导,从而来帮助人们建立更好的世界。

我看了这部电影,不想会有这么深的感触,因为我觉得你也会有很多的感触,所以就把它写给你看了。

大学散文6:女儿被解聘

文/官立刚

女儿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到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工作。由于她从小被我们娇生惯养地宠着,吃不得苦,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还违反公司规定,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给公司误了一次事,不到半年,就被老板解聘了。

被解聘后,女儿回家心情不好,整天无精打采,闷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睡觉。一天晚饭后,我找女儿谈话,批评她一番,说年轻人只有养成勤奋认真、好学上进的好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得到上司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希望她重新去应聘,有了工作好好干。

过了几天,女儿应聘到了另外一家服装设计公司,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有了上次被解聘的教训,再加上我经常提醒和敲打她,女儿改正那些坏毛病,在公司里守纪敬业,工作认真,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看到这些,我和爱人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几个月后,女儿回家哭着对我说,她又被老板解聘了。我听了很吃惊,问是什么原因。女儿说:“老板给我谈话,说我工作努力,办事细致,悟性又好,公司业务熟悉很快……”

我说:“这是老板在表扬你,为什么又不用你了呢?”女儿苦笑着说:“老板说,他这家私营企业市场竞争很激烈,以前有好几个像我这样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在这里工作,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可后来都辞职不干了,出去后自立门户开起了设计公司,不仅成了他业务上的竞争对手,还从他那里拉走了不少的客户,他怕重蹈这样的覆辙……”

我听后,久久没有说话……

大学散文7:孩子是一所大学

文/吴克敬

突然就做了爷爷,这使我的一位张姓乡党,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慌张,他打电话给我,要给他的孙子作个“百日”宴,让我到时一定赴约,给他孙儿添些“福”。这没说的,我们老家习俗如此,便是我们读书读进了大城市,来来往往,依然依着老家的老例儿走,这就走得我们乡谊十分的近,十分的亲。可是我听出了他电话里约我的慌张,我便不由自主地回了他一句话,给孙儿做“百日”好哇,你慌什么?

张姓乡党对此是不觉得的,他吃惊我的问题,给我说,我有什么慌的呢?我没有慌,我是高兴哩!

得了孙子高兴,这是人之常情,我不好在电话里与张姓乡党斗嘴,这便收了电话,准备着参加他孙儿的“百日”宴了。我想我是该给他孙儿写一副对联的,近些年来,这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大家行门户,送的都是红包,我送的都是一副手书的对联,红白喜事如此,小儿新生亦然如此。那么,我该给张姓乡党的孙儿写个什么样的对联呢?略作思忖,我即展纸泼墨,写下这样一副七言联:

日照玉阶熊入梦 花开绮阁燕投怀

熟悉联语的人知道,这是一副贺人生子的传统对联。上联的“玉阶”,泛指登堂入室的台阶,而“熊入梦”之说,则取之古人以梦中见熊而生男的意象,恭贺人子日后将会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下联的“绮阁”,不难理解,所指无非装饰华美的住所了,所谓“燕投怀”的典故,是唐玄宗时的名相张九龄,他母亲在孕育他时,梦中有一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后落草了他一个大学士,其意与上联异曲同工,都是嘉言美语一类的颂词。我墨写出来,把这个联句带到张姓乡党为孙儿筹办的“百日”宴上,给他和一众宾朋展读了出来,让大家一哇声地热捧了一会儿。

张姓乡党从我手里来接那副贺联,他的表现,亦然十分慌张。

好像是,做了爷爷的他,把他的慌张还传染开来,使他的夫人也慌张着,而更慌张的,则还应属做了爸爸妈妈的两个年轻人,他们怀抱着自己的骨血,那个粉粉嫩嫩的,几乎连眼睛都还睁不很大的小生命,完全是一副手足无措、手忙脚乱的样子。

孩子是一所大学!此时此刻,这个我不能忘记的命题,倏忽明晰在我的头脑里,逼迫着我,是要有点自己的阐释了。

两个年轻人的婚礼,因为张姓乡党的缘故,我自然是参加了的,而且作为嘉宾代表,还为两个年轻人上台证婚祝贺。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祝词是说,婚姻是一所学校,不论新郎、新娘,有了大学本科文凭,还是大学硕士文凭,走进婚姻,就是走进了另一所学校,这就是两人的生活学校。这所学校没有学制,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校规,这所学校的特点是,一千个两人的世界,就有一千种样态,一万个、十万个、二十万个两人世界,同样的也就有一万种、十万种、二十万种不同的样态,怎么读,是婚姻生活中两人自己的事,读好了,家庭和睦,百事平顺,读不好,就难说了。

不过,我对婚姻这个两人的学校,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图景,那就是两个人生活着,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个象征,象征年轻的夫妻,很幸福地获得了一个毕业文凭,就是说婚姻的双方,一个获得了“爸爸”的学位,一个获得了“妈妈”的学位,下来还得继续努力地学习,而这个学习的历程将会更长,更为艰巨。

在两个年轻人的婚礼上,我点到为止,就只说到这里,他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自然地又都有了自己的孙子。这个出生百日的小生命,只会哭,还不会说话,只会皱眉头,还不会展笑颜的小家伙,让有了“爸爸”学位、“妈妈”学位的人,没有商量,甚至没有多少准备的,一下子又跨入了另一所学校,开始一场更持久、更艰难的学习。

怀里抱子孙,方知父母恩。流传于民间的这句话,最能说明这一场学习的功能了。

自己的怀里,没有抱上子孙的时候,我们或许也知道爱,或许也懂得爱,但还不能说我们会爱。爱不是嘴上一说那么轻松,爱是要付出的,付出时间,付出心血,付出我们应该而且能够付出的一切。孩子要吃奶了,我们需要把奶煮热了给孩子吃;孩子尿了,我们要把孩子的尿片儿换下来,洗干净了晾干,再给孩子用;孩子半夜不睡,又哭又闹,我们需要陪着孩子,抱着孩子,把孩子哄睡着了我们再去睡,而且还不能睡得太踏实,时刻保持警惕,睡着了的孩子是不是又尿了?是不是又拉了?孩子咳嗽一声,我们心惊十分,孩子发烧一度,我们心焦十度,我们抱着孩子,不论冬天夏天,不论黑天白天,不论刮风下雨,不论雪飘霜降,我们一刻都不能迟疑,抱起孩子,就要往医院去,吃药打针,针扎在了孩子的身上,但却疼在自己的心上,药吃进了孩子的嘴里,同样会苦在自己的心头……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因为有了孩子,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爸爸,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我们爸爸做得够格吗?

我们妈妈做得够格吗?

好像是,并不能由我们自己说了算,能够发给我们合格证的,只有我们的孩子。因为孩子,是他们降生这个世界以来,自觉不自觉建立起他们自己那所学校唯一的校长。

孩子教育爸爸妈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哭,一是笑。哭哭笑笑的孩子教育着爸爸和妈妈,爸爸和妈妈也教育着孩子,爸爸妈妈能否死而瞑目,就看爸爸妈妈向孩子学习到了多少。

大学散文8:杮子树红了

文/一元兄

大学毕业后,她在大城市里打拼了多年,好不容易借出差的机会,回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中,很远就能看见,看见小村庄那几颗醒目的杮子树,红红的杮子坠饰在树枝上。

小的时候就是在那里,和发小相互投掷杮子,一想起这嬉闹的场景,她就格外的兴奋,没有想到的是,当她见到发小时,发小却没有话对她说,她还特意为发小的孩子们,带了许多糖果,也没有听到发小的道谢声。

这些年来,时代的列车飞速奔驰,在不知不觉中,将大城市和小山村的心里距离,拉开得好远好远。

几天就这样在沉默中过去了,临行前,她又特意去发小家,发小还是那样沉默寡言,只是当她起身道别时,发小大声地追问了一句她的发车时间。

当回城的长途车路过小山村时,她习惯地从车窗向远方的小山村望去,几颗红红的杮子树特别耀眼,这时,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树上,向长途车行驶的方向,不断地投掷着红红的杮子,树下,孩子们舞动着小手,在呼喊着什么。

她不由得从座位上站立起来,额头紧紧地顶住晃动的车窗,两行泪水,顺着玻璃窗向下滚动着……

大学散文9:我的大学图书馆

文/浮游胖虚子

人家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它包含了无穷尽的思想和智慧的精华。每一个深入其中的人,出来的时候,总会带走些它所蕴含的灵慧与哲思。而且,它里面的思想与智慧不会因为你的带走而有所损益,反而会因为你的智慧与思考的启迪而显得更加有价值,更加的广博而宏大。很幸运的,我所在的九江学院便拥有这样聚含广博,积淀深厚的图书馆。所以,我来到这里也便有了许多“读书至情方达意,日暮归去兴致舒”的优裕充实的好时光。

记得初次进入图书馆时,我便被它所营造的气氛所吸引了。虽然它并没有如 《雅典学院》里那样精美绝伦的大理石雕刻和艺术珍品来装点智慧与哲学的启迪;也没有图书馆那样富于名气和贵气来象征崇高和古远,但它却以那种传统的四方端正,坐北朝南的质朴格局显示了它的严谨切实的风尚;它却以那种淡黄和纯白相结合的朴素色调表明了它的宁静致远的神韵。试想,处于这样安静平和的环境氛围里,即使是你有一颗久经世俗浮嚣的狂躁内心,也一定会被它逐渐安抚的平静祥和,而有做学问求知识的端正态度了。所以,我来到图书馆里,未曾学得知识、领略先贤智慧前,已先学会习得修习心性,陶冶灵魂了。

如果一个求知识的地方,仅是具备它该有的格局和环境布置,而无实质它应该有的内容,那它再好,终究也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空壳吧!很幸运的,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不止以它美好的外形塑造打动了我,它更以它实质而美好的内容打动了我的心的。

我们的图书馆实在是好的,且不说它那独特宁静平和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就算只是说它那深沉郁厚,充满智慧的典籍储存,也是足够令人为之神往而惊叹的了。你若来到九院主图书馆,我相信你必定可以在一楼尽情遨游文学的浪漫与诗意;你必定可以在二楼浸洗哲学的明辨与智慧;你必定可以在三楼感悟历史的深沉与悠远;你必定也可以在四楼领略艺术的唯美与精巧;你必定也可以在五楼学会百科的实用与技巧。如果这已经可以说它是完美包含文理史哲等各个科目种类的优秀丰富的一流图书馆了,那还只是一种肤浅的见识。因为我们的图书馆不只是 在科目种类上的丰富藏书,更是在学术自由宽容精神上的藏书。它既有代表保守意识的古代书籍,也有代表开放精神的现代书籍;它既有中国古代文明积淀的传统书籍,也不拒绝外来民主自由精神的西方书籍;它既有随从主流思想的一般书籍,也有非主流的但包含真理价值的特色书籍;所以,它是中正广泛而不偏执的,它是严谨求实而不闭门守拙的;它是理性开放而不主观随意的,所以它本身的存在就如同一个拥有无限伟大智慧的智者在引导着我们每个莘莘学子走向自我成功的未来。试问,如果在这样的图书馆里,如何不能培育出在社会各个领域优秀且卓有创造力的人才呢?所以,我又怎能不为拥有这样的图书馆而骄傲自豪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