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散文

请欣赏语言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语言的散文1:面相

文/马未都

信息的传达可以不借助语言或文字,文物的鉴定实际上就是捕捉古代的信息,转化成今天可以解释的结果,说出所以然来。

其实看手相看面相的人都可以通过手和脸,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再借助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阅历,八九不离十地说出你的过去,这没什么新鲜的,我也会。简单的揭个秘:看手相第一要区分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者,过去是还是现在是,这个对谁都不难。说准第一步就试探着说第二步,注重对方眼神的反应,盲人算命是听你的气息,你关心的问题都可以是你的破绽。

我们生活中常常说这人“挂相”,不管熟人还是生人,心中的事都会挂在脸上,不挂在脸上也会挂在眼上。眼神的一个闪烁就是有经验的刑警破案的契机,许多重大的案子就是在犯罪嫌疑人一个暧昧的眼神中突破的。某种意义上,公安局里有丰富经验的审讯警察,个个都可以算命。

这么说,人是有面相的。有这样一种说法我很同意:一个人的面相,40岁之前是爹妈给的,40岁之后就是自己的了。一个人在今天的社会混上40年,无论成败,都会清楚地写在自己的脸上,抹不掉擦不净。因此我开始相信自己的直觉,第一面非常重要,而我过去不是这样,强迫自己不能以面相取人,把心里否定的人往肯定上想,结果吃了大亏。

因为有了这等吃亏,才有了今天的判断,才知道自己用半生寻求的文物鉴定知识对待人生也是有益处的,所谓触类旁通正是如此。

语言的散文2:腊味纷呈

文/谢汝平

我总觉得,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腊味,无法用文字准确地将其特质表现出来。其实,到了腊月,一切自然而然地就散发出腊味,并且随着春节临近而愈发浓烈。

腊味的第一波当属腊八粥了。童谣中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唱词,可见腊八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不管腊月如何忙碌,那一碗腊八粥还是要喝的,浓浓的香甜的粥,带着母亲的爱意,带着岁月的醇厚,喝上一口,仿佛就能将一年的疲乏解除,仿佛就能带来无限的好运,从此平安幸福无病无灾。当然也记得昔年的穷日子,腊八粥简单得只有白米加上几颗花生米,好在仍然熬得浓稠,喝起来依然香醇,就像一年到底积累下来的岁月味道。穷日子并非没有幸福感,恰恰相反,幸福反而更容易找到,例如一碗极简的腊八粥,就能让人幸福无比。

腊味的主体该是那些腊鱼、腊肉、腊鸡等腌制风干的肉制品了。腊月气温低,大多在冰点以下,尤其适合制作腊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制作腊味的传统,很多还极富盛名,由于各地方的口味不同,所制作的腊制品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味道,体现了腊味美食的丰富多彩。在我的家乡,大概是气温不够低,或者是空气颇为潮湿,腊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并不太多。一般来说,香肠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把肥瘦相间的肉绞碎,拌入香葱、生姜、花椒、八角、食盐、料酒、白糖等佐料,然后灌进肠衣里,晒干后就成了美味的香肠,吃的时候蒸一下,切成片即可,非常方便。除了香肠,腊鱼、腊肉、火腿等,也非常普遍,这些都是经过腌制风干的食品,不仅可以春节期间食用,还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成为一年四季的美味佳肴。

纷呈的腊味不仅表现在食品上,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春节临近,各种各样的年货,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无一不带有浓重的腊味,那既是生活安逸的味道,也是达成心愿的味道。在外的游子回家了,那风尘仆仆的味道错综复杂,却也是最幸福的腊味,大人喜欢,孩子高兴,全家都笼罩在团圆的喜悦当中。大人们给孩子新买的衣服,儿女们孝敬父母的衣帽鞋袜等各式穿着,也都带着衣服类特有的温馨,这特有的腊味,包裹着我们幸福而满足。当然,不得不提的是烟花爆竹,这是新年的必备品,尽管尚未燃放,却代表着腊味的极致,早已勾着孩子那渴望却又有点惧意的心。

腊味纷呈,这些都是人间烟火味,朴实而温暖。但也别忽视大自然的味道,低调的冬天带来了雪和霜,这些从天而降的圣洁的冰制品,尽管味道淡得似有似无,却代表着遥远天国的祝福。而阻在屋外的寒风,也是腊味的一种,有些冷澈、有些凛冽,却衬托得人间更加难得的温暖。倒是墙角的腊梅,苍老的枝干,诗意盎然的花瓣,怎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芬芳,那股幽香,密而绵长,充斥到人间每一个角落,将所有的腊味撩拨得浓烈丰富,精彩纷呈。

语言的散文3:诗意世界 傲然飞翔

文/郑恒萍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镶嵌在文字金字塔上的明珠,是诗人用灵魂和触觉编织起来串串珠贝,能够拥有并驾驭诗歌的人,能把每个字恰到好处的排列起来,让它们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着色姹紫嫣红,让一首首诗看起来圆润饱满,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到一种清新自然,这就达到了诗、人合一的境界。

张沫末就是这样一位70后诗人,读沫末的诗歌,能真切的感受到一种亲切、自然、流淌、一种不施粉黛的淳朴,就像两个人坐在那里促膝交谈,彼此敞开心扉说着最私密的话,韵律、音调都随意而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诗人贴近大地、万物时心性的一种自然流淌,去掉修饰、夸张和技巧才显诗歌本色。

诗歌是关乎灵魂和心灵的艺术,因此真正的诗歌作品都是来自诗人生命最隐秘的地方。就像张沫末自己阐释的这样,诗歌是滴落在心湖里的露珠,带着时光的清脆和心灵的温度,所以沫末在《我的遥远的泥河湾》中,才有这样的感叹:泥河湾,用岁月用血液用丝丝缕缕的思念\应证着,它的呼唤\时间流走了奶奶的回忆\却流不走我们血液里桑干水的甘甜。声声滴泪,字字浸爱,诗人胸腔里涌动的是蓬勃的激情,遥远的思念,我仿佛看到奶奶用长长的烟袋敲打着沫末幼时的小脑袋,用漏风的语调述说着对泥河湾的思念。杏树、西瓜、村口的小贩,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奶奶对泥河湾深深的爱恋。当一个人习惯于用诗歌的方式直抒胸臆,记录自己的心里路程,每一个分行的字就像滴落的碎珠,诗人把这些珠子一颗颗的串起来,晾晒在时光的屋檐下或回廊上。但无论放在那里,这些珠串都是芳香的,都是美好的,都闪烁着诗意的光芒,因为那是诗人的心声,是最最真实的记录。

当然,诗歌还是一种想象的艺术。想象就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对头脑里储存的表象进行深加工,之后形成一副如诗如画的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沫末的诗作《阳光的味道》就是这样:那最早的嫩绿一定带着故乡的颜色\裹着阳光的味道\最近的一缕风\定是带着阳光的气息\那荒草原上的风筝\浅水湾里的牛羊\那牧童的挽歌……的确,沫末的诗关注自然,关注动物,关注生活,及物应景,缘情会意,把关爱倾注在诗歌中,让美在诗歌中诗意的绽放;沫末还在诗中收集美,收集爱,收集梦想,收集清亮的鸟鸣,清新的原野,清澈的溪泉,就像一个舞者,让花草、阳光、爱在诗歌里尽情的翩跹,呈现给读者一个缤纷的世界。诗人的使命就是竭尽一生,不断寻找,不断发现,不停创造,让自然净化无数个纯美的心灵,为疲惫在红尘中的人们寻觅安居的心灵家园。

狄德罗说:“艺术就是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从而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环境,呼吁人们爱护地球、爱护家乡、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张沫末在《河流,我的河流》中就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河水急速下滑\汹涌的潮呵\原只是,降落在身体里的风笛\油塔暴力地侵入母亲河的身体\某一个早晨,我们一边灿烂微笑\又一边泪流无语。诗人期盼一切美好,但是人类的欲望又在分分秒秒的摧残着这一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与自然一样,互敬才能互爱,互维才能互存。

是的,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境界、终极真理,是我们灵魂的需求。而诗人的使命就是探求语言的新的抵达和可能,所以沫末的诗带有一种使命感,她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让心灵抵达,抵达美好与完美。读之如品茗,初味清新而渐至馨香润喉,启迪人联想和无限遐思。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就像沫末期冀的一样,如果说劳动是航母,那么文字就是工具,让我们一起期待她振翅高飞,带着诗意继续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吧。

语言的散文4:布衣语言

文/吴孔文

电影《刘三姐》中有一段“对歌”,颇有趣味:三个绫罗缠身的酸秀才,面对布衣芒鞋的泥腿子众人,“子曰”“诗云”对阵芝麻、绿豆、立春、谷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最终,下里巴人战胜阳春白雪,布衣语言取得胜利。

布衣语言,是凡人、俗人、农人、手艺人的话,具烟火气,有泥土味。穷街陋巷、大野阡陌、樯帆林立、市井喧阗,随口那么一嗓子,碧叶掩果、棘中带花,陈年的花生藤中藏匿一枚白胖胖的种子,总有意外惊喜。

据说,白居易写完诗作,先念给老太太听,以是否听懂作为面世标准。遥想当年,青衫才子,苍颜老妪,约话于古树溪头、烟灶茅舍,一位鲜灵灵地念,一位笑眯眯地听,指指画画中,诗性的大唐,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赵树理的作品,近年来很少见到。这个兼有“农民的技术和农民的艺术”的作家,这般写道:“上月27日,罗斯福发表了炉边谈话,28日早晨七点钟,李二嫂的炉边谈话也接着发表了。”接着就是有人向李二嫂借驴,一问一答,乡俚乡俗,质朴亲切,宛然天成。

山桃花是铁凝的最爱。山居的老乡告诉她,“看山桃花开,那得等清明。”沙沙春雨,泠泠山溪,竹外桃花揭春汛,桃花流水鳜鱼肥。芳草萋萋中走进山村,鸟鸣盈耳,瓦舍生烟,路上不时遇到一两位踉跄醉客,提醒你,清明近、酒事近。

我的朋友大刚是位烟波钓徒。他烧得一手好鱼,特别会烧鱼膘。哪天他打电话,操着浓浓的乡音说声“来呀——”,我便欣然赶去,准有一大盘鱼膘等我。向晚,夕光漫照,轻风送凉,我俩在桂花树下吃鱼喝酒,说些家长里短、丝瓜葫芦适口为珍的话,直至月上东天。

有段时间,我深入乡村,吃农家饭,穿农家衣,浑然不觉中,学会了方言土语。忙完农活,稻草垛上一躺,让太阳晒得骨软筋酥。醉里乡音相媚好,与村夫野老一起插科打诨,嬉笑怒骂,好不快意。后来归城,随口漫意,泄了乡俚底子,被人侧目数周。

如今心闲,微闭双眼怀想过往,炎炎夏夜,我穿着背心大裤衩,摇着呼呼生风的大蒲扇,坐在稻场大人们中间,听他们操着布衣语言夜话鬼神,彼时,星斗如玑,流萤乱飞,远村犬吠,犹如梦境。

布衣语言渐行渐远,我已中年,乡愁正浓,欲说无言。

语言的散文5:三毛,生命的旅者

文/王思奇

我应怎样用语言来描绘她?就好像一杯醇香的绿茶,散发岁月淡淡的清香;如一段清脆的小曲,悠悠飘进心田;好像一朵山茶花,盛开在温暖的午后。三毛,一个诗一样的女子,花一般的人生。

从孩提时代起,三毛就已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课上,老师问起大家的理想,大家的理想不是画家、舞蹈家,就是医生、律师之类,只有她一字一顿坚定地说:“我要当个捡破烂儿的。”老师大怒,批评她不懂上进,让她重新选择理想。三毛沉思片刻后,说:“那还是当个扫大街的吧!”全班又是哄堂大笑,她仍认真地解释道:“这样我可以边扫大街,边捡破烂儿。”她小时的这些奇特想法,看似过眼云烟,其实早已在她心中扎下了深根。对于这些,三毛曾这样说过:“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妩媚的花园,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时光荏苒,渐渐地,那个会为了考试满分把整本书都背下来的小孩子长大了。有人说,长大后的三毛是一位作家;也有人说,她是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妇。但我觉得三毛是位旅者,生活的旅者,人生的旅者。她着实是位爱冒险的人,撒哈拉沙漠、哥伦比亚、中南美洲……她的一生,足迹遍布全球各地。

对于旅行,三毛经常是一时兴起。有一次,她无意中从杂志上看到了一张照片,仅仅是一瞥,便坚定了她要去撒哈拉沙漠的决心——无边无际的金红色,是夕阳染红了沙粒,只看着照片,就已感觉到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一个月不到,她已打点好行李,马不停蹄地赶往那被誉为“生命坟墓”的撒哈拉大沙漠。就是这样,她和丈夫荷西才有了一段浪漫传奇的沙漠生活。

在艰苦的沙漠环境中,三毛也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论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一个个性格奇怪的沙哈威邻居,她总是报以微笑。她自己曾这样说过:“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三毛的个性也很独特,可以说是我行我素、特立独行。一次,她考驾照,面对着薄薄的驾驶手册,一个劲地叹息,实在没有兴趣看!荷西奇怪地问她:“你看的书,天文地理、妖魔鬼怪、名着漫画、戏曲电影、言情武侠、占卜中药,无所不有,一本小册子还难得到你?”三毛叹了口气:“你不懂,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非让我看,我是不愿去看的。”所以,三毛的驾照也是考得所有考官都认识她了,几次三番才算勉强合格。

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三毛与荷西结婚六年后,荷西在一次潜水任务中失去了生命。或许她表面仍是笑嘻嘻、乐呵呵的,但事实上,她已孤独一人了。三毛随后写的文章中,也总是隐藏着丝丝缕缕的忧伤。于是,在荷西死后12年,三毛传奇的一生也落下了帷幕。

一直以来,喜欢三毛就是喜欢她的性格,乐观开朗,敢于向一切发出挑战。特立独行,永远不做一个随声附和之人。另外,也一直钦佩三毛的博学多识,她会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并且她会画、会写、能歌善舞,她还一直在不断地学习。

尽管她的生命已烟消云散,她的笑容已逐渐模糊,可她的身影已深深烙在我心中。

三毛,那个生命的旅者。

语言的散文6: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文/性淡如菊

微笑是什么?她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慈悲;更是一种对生活的赞美,一种对大自然的感恩,一种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她的动作很简单:只须用嘴角轻轻的往上一扬,嘴角边,眼睛里,眉梢上便堆满了动人的盈盈笑意。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她无声无息,却如春天的阳光般和煦,冬天的火把般温暖。她如清风拂过心灵,如细雨滋润大地,如明月照亮夜空,如花香弥漫心房。她慢慢渗透心灵,轻抚心底最柔最软的心弦,弹奏出最美妙的音乐。

微笑,美丽而亲切。无论是亲人的,还是朋友的,是熟人的,还是陌生人的,只要真诚,就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她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味。她能在你一眼瞥见的刹那,瞬间被她感染了,带进去了,同化了。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其中,一股温暖在心中荡漾,刹那,又往全身扩散开去,慢慢地,扩散到了每一个毛孔中了,全身沉浸在这种轻柔的温馨的曼妙中,不能自主。便心领神会:原来真情无所不在,人间处处充满温暖,充满快乐,充满幸福。

微笑,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她是发自内心的,任何人也无法作假。她有着巨大的磁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像病毒一样能够传染。可她传染的是快乐,是幸福,是赞美,是祝福,是认可,是发自心底的真诚。只有纯净的心灵才能笑得灿烂,笑得自然。能够笑得明净,笑得美丽,是一种人生境界。童年时,我们可以笑得一尘不染;年少时,我们可以笑得天真烂漫;青春时,我们笑得春情荡漾;中年时,我们笑得成熟端庄;老年时,我们笑得亲切慈祥。能够微笑不容易,能够笑得灿烂,笑出人生境界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微笑如春风,如暖阳,如明月,如星光,如火焰,如花香,如好听的轻音乐。总在我们不经意间灿烂;她又如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带给你安详,快乐和幸福。

微笑总如一面镜子,清楚地照见我们的内心。当我们笑得干净,我们的内心就是干净的;当我们笑得明媚,我们的内心就是明媚的;当我们笑得幸福,我们的内心就是幸福的;当我们笑得慈祥,我们的内心就是慈祥的。她做不了一点假,假的微笑,是皮笑肉不笑的,一看就别扭。

微笑是利己利他的,她快乐自己,同时也把快乐传递给他人。她的传递犹如奥运圣火,一个传一个,很快快乐许多人。她又犹如传销,几何倍增长,瞬间满世界都是快乐了。多米诺骨牌,更是她的形象诠释。快乐自己,也快乐他人,微笑是一种崇高,更是一种慈悲。做一个快乐的人吧,把微笑传递出去,让整个世界都充满快乐。这样做,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善举。那本来要自杀的,感染快乐,感觉到人性的温暖,就不自杀了。那本来要干坏事的,感染了快乐,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于是便心生一善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又造下莫大功德。

微笑是一种修养。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同事又是尊重我们自己。她是对生活的赞美,同时又是赞美我们自己。她是生活在我们内心的反映。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笑得灿烂。微笑需要修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们越来越笑不出来。生活的重压,人生的无奈,社会的污染,无不蚕食着我们心底的纯真,吞噬着我们内心的美好。笑得纯净,笑得灿烂还真不容易。什么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竟然笑的勉强,笑得别扭,或者完全笑不出来了,赶快修心养性吧。只有拥有良好修养的人,才能笑得持久。

微笑又是一种美德。她有着强大的力量,她能化干戈为玉帛,融洽社会关系。温柔一笑灭恩仇,潇洒一笑值千金。她又是一把剑,撕碎卑鄙小人心底的渺小,震撼卑微的灵魂。微笑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她的豁达和洒脱,能瞬间摧毁对手的心理防线,令其刹那崩溃,顿起恭敬心。在绝望的时候,看见朋友鼓励的微笑,能燃起新的希望;在悲伤的时候,看见朋友善意的微笑,能点燃自己的心灯。微笑是一种美德,她给人希望,给人抚慰,给人物质上所不具有的精神力量。而她又非常简单快捷,只微微一扬嘴角,便心领神会。

微笑更是一种智慧,一种慈悲。当年佛祖拈花,迦叶尊者微笑。这一微笑,是怎样的大彻大悟,又是怎样一种慈悲,非凡人所能理解。微笑是直达佛祖心灵的渡船,等我们悟透了,便也会如迦叶尊者一样,笑得慈悲,笑得无尘。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她美好,真诚,纯净,温暖,灿烂;她能穿透时空,她没有界限。无论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高贵还是贫贱,无论哑巴还是聋子,她都一视同仁,美得没法商量。微微一笑,或许夹杂着淡淡忧郁,但她就是希望,就是幸福。直达我们的内心深处,荡去了尘埃,回归本真。

语言的散文7:心若如白雪

文/曾玉梅

雪是冬的天使,雪是冬的风景,雪是冬的语言,雪是冬的灵魂,没有雪的冬天不能成为冬天。冬天没有雪,就像人生没有爱情。不知有多少个冬季,家乡大地上看不见被雪打扮得粉妆玉砌的洁白世界。对雪的期盼,犹如等待隔世恍惚的梦中的情人。在今冬凛冽的寒风中,雪与我不期而遇,那颜色纯洁得就像一种韵,慢慢地把鲜明的音符从寒弦上浮起来,溶化、融入冬的血脉,让我欣喜若狂。

2010年的最后一个晚上,雪花,以浪漫的姿态,静谧的遐思,翩翩跹跹、轻轻悠悠、纷纷扬扬,时若柔舞,时若狂飞,像洁白的鹤羽展翅飞翔,装点着水瘦山寒的大千世界,带着轻轻的脚步飘向大地和村庄,也悄悄飘进我的心灵。

近半个月以来,隔三差五的夜里,雪花都会悄悄地降临人间,让庄稼人踏踏实实地过年,让城里人惊喜,甚至激动。也许是我喜爱上了文字的缘故,每当清晨我推开蜗居的窗户,看到雪像一位美丽的天使,身着洁白的纱裙,将世界变成一片洁白,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枝,粉妆玉雕着的茫茫乾坤,我的心就会不安和骚动起来,忘记自己的年龄,恍惚儿童,心儿不由自主地飞向雪,渴望在雪的怀里撒娇,嬉戏。

2011年第一次看见雪走近我的日子,是元旦那天。推开家的窗户,雪已经把整个城市粉刷得银妆素裹,晶莹无暇。但我要为同事的儿子接媳妇,无法投奔于大自然的雪中,让我的心灵浸泡在雪的白色中,聆听雪的心声,感受雪带给我的那份激情与冰冷。当回家在网上看到网友们在雪的陪伴下漫步西狭,感受雪带给西狭的另一番韵味时,我的心也随他们一起在雪地里饱览了一回西狭雪韵。

第二次看见雪是元月3日。早晨推开窗户,便又一次看见了银装素裹的山川、河流。只是今天的雪只穿着薄薄的一层白纱,我怕雪一会儿就会化成水,离我而去。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夫君下楼拍照,我想把雪的身影和我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一起。夫君笑我痴,说我傻,骂我几辈子好像没有见过雪。也许我真的有些痴痴傻傻,死磨硬缠地拉他去滨河公园拍照。我虔诚地双膝跪在雪铺成的洁白地毯上,双手捧起一掬白雪,像捧起一掬纯洁无暇的玉屑,任由雪在我的掌心一点点化去。当我把雪当做掌上明珠捧在我的掌心时,雪却在我的温情中悄无声息地融掉了,再也找不到踪影,只将那份销魂的牵挂与冰清玉洁的身影留在我心中。

午后,我正在睡午觉,朋友约我一起寻访雪。在泰山庙阴面的空地上,我们一群人又一次邂逅了还没有融化的雪。坐在雪铺就的厚厚白棉絮上合影,想把自己也美化得纯洁起来。随意地抓起玉屑一样的雪,捏成团,砸向同伴,粉末在同伴的身上再次纷纷扬扬地飘落,或者偷偷灌进同伴的衣领,同伴嬉笑着四散而逃,嬉笑声抖落了树上的雪,雪和我们一起欢笑。

当同伴们要上大云寺再次寻访雪的踪迹时,我那早已穿旧的皮靴成了雪的天敌。只要我的鞋子踩在雪身上,雪就无情地将我摔倒在地。而要再看到洁白无痕的雪,只有沿着陡峭的羊肠小路踩着雪的身体攀爬。我像滑冰一样颤巍巍地艰难挪动着脚步,生怕被雪摔下悬崖。只好在同伴的拉拽下,终于到达了大云寺,在大云寺前的空地上,我气喘吁吁地躺在了雪的怀抱中,再次感受雪的纯白与美丽。

第三次看见雪,是在元月18日的早晨。当我再次推开家的窗户,就又一次望见了白茫茫的雪。仍旧想牵着夫君的手向郊外奔去,但这天是周一,我要去上班,只好在上班前拉着夫君坐公交车去莲湖公园看雪。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着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的雪球儿。我特意穿上一件大红的棉衣,钻进好似梨花盛开的雪景中拍照,红衣衫仿佛绽放在白雪中的一枝红梅,与雪一起在寒风中悄悄私语。

当一切兴奋过后,回到家中。在电脑上欣赏雪景照片时,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过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想起了30多年前的一件事。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有一年冬天,像今年一样多雪,雪很厚,足足淹没了脚面。家里只有一双雨靴,我和弟弟都要到几十里外去上学,都想穿上这双雨靴,我便与弟弟抢雨靴,弟弟抢先穿走了雨靴。我光着脚丫在雪地里哭着喊着追弟弟,足足追出了一里路,终于在一道山梁上追上了弟弟,硬从弟弟脚上抢来雨靴穿在我脚上,得意地向学校走去。弟弟哭着回家穿了妈妈做的布鞋去了学校。我穿着雨靴,坐在没有取暖设备的教室,脚冻得钻心地疼痛。而弟弟穿着妈妈做的布鞋走在淹没脚面的雪地上,雪就会灌进鞋子,雪化了以后,布鞋就湿透了,弟弟坐在同样不生火的教室里,脚不知是怎样的一种疼痛?我当时无法体会,只有现在才深深地懂得那时的雪带给我们这些山区穷孩子怎样的一种辛酸。懂得我那时的自私与无情。

当我回忆起那段与雪有关的刻骨往事时,我再也没有欣赏雪的激情了。而是对弟弟的深深忏悔,我儿时自私与污浊的灵魂,玷污了与弟弟的血脉亲情,也玷污了雪的纯情与洁净。想起那天在雪中被同伴们伸出一只手,轮流一路拽着我走在滑溜的雪地上看雪中的风景,我终于明白,美丽的除了白雪,还有像白雪一样的心灵。

雪,无声之物,它落下的过程,与灵魂有关。在雪中,我走进思想的心田,我想到了人生。白雪无求,无求则品高,澄明晶莹,一尘不染,但为助人,不求回报。这样想着,愿世上的人都能心如白雪,那样该有多好,这世界也就会像白雪覆盖之后一样,干干净净了。

语言的散文8:“懂”---人世间最温情的语言

文/若愚

一生中,每个人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也许曾有那么一个人走进你的生命里,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最后却因某个误会渐行渐远。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懂你的人,陪你、伴你。或许这个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能懂你,能走进你内心,能懂你说不出的苦,也懂你所有的笑,哪怕你未曾诉说只言片语,他也能从你的眼睛里,读出你想要说的话。懂你的人,他总是在恰好的时间出现,在最难过的时候,无需太多言语,给予你宽慰和拥抱,在他面前不用小心翼翼,他在,你便会安心。

通常,人的价值需求有很多层次,人们往往更为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要通过他人评价及自我认可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这种满足需要得到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和价值认可才能获得。“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认可以及心灵上产生的共鸣,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情感表达。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能知我“心忧”者不多,懂我者更是少之甚少,精神层面上的“懂”更是屈指可数。近期热播、呼声极高的电视剧《山河令》里的两男主温克行和周子舒之间的情感交融之所以让大众如此感动,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灵魂上的共鸣,他们是灵魂知己。

温克行对于周子舒,当周子舒是一个浪迹街头的流浪汉时,温克行没有鄙夷,没有可怜,而是投以欣赏的目光,在周子舒遇到困难时,给予周子舒的是无条件的帮助,他遵从的是自己的内心,喜欢就追寻,欣赏就靠近。即使周子舒不说,温克行也深深懂他为了赎罪自请“七窍三秋钉”后仅剩三年存活的煎熬与痛苦;懂他内心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牢笼般的束缚;懂他孤独无依、渴望自由的心思;懂他即便一时苟活、也要享受喝点小酒的酣畅及晒晒太阳的悠闲自在和快活。周子舒对温克行而言,周子舒是他生命中的一米阳光,能温暖他的心,照亮他前行,周子舒是他精神的支撑、心灵的慰藉、未来的希望。当得知周子舒不告而别是想只身赴死时,温克行唯一为周子舒做的是就是以命换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周子舒的生存,此种情感可敬、可佩!

周子舒对于温克行,周子舒眼中的温克行,虽有鬼谷谷主的疯魔的一面,曾经做过许多错事,却也有着人心向善时的温柔,内心仍然渴望和憧憬向往着平静美好的人间生活;周子舒懂得他自幼生活的悲苦与艰辛,也知道他爱憎分明、愱恶如仇;周子舒除了懂得温克行的苦楚外,更多的是对他的吝惜和心疼,这份情,他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当温克行面临生命危险时,他不惜以身挡剑;当温克行坠崖时,他毫不犹豫随之跃下;当得知温克行“遇难”后,便毅然取出“七窍三秋钉”,欲拚尽全力为之报仇。周子舒在用生命践行自己对于温克行的真挚情谊。

周子舒和温克行之间的互相倾慕,不是基于彼此的身份地位,也不在乎彼此是否有事业心,仅仅看重的是,彼此的善良、干净、纯粹、纤尘不染的灵魂。他们不介意彼此的过往,看重的是彼此当下的人品与情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纯粹、简单、洒脱,他们用情至深,是能以生命相依、相托的知己。周子舒以他温柔而又强大、无限的包容心去慢慢消耗温克行心中的痛,而他自己也在治愈温克行的过程中被温克行治愈,他由最初的不想活逐渐找到了想活下去的理由,且憧憬着另一种美好的人生。温客行和周子舒能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们既相互“救赎”,而又“双向奔赴”,这才是“爱”的真谛。

体味到《山河令》温周的情感,反观社会日常,感慨颇多。生活中,人际交往往往赋予了太多的期待与色彩,以致让最初的本心脱离了原本的轨道,致使太多的情感变得复杂而功利,令人心累。生活中,有几人能做到温周这样纯粹、洒脱,若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善意,没有权钱交换、利益之争,既能守住初心,也不会迷失自己,那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妙吧!

周子舒和温克行之间,因为懂得对方的苦与乐,才能相知、相伴、相惜、相依,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纯粹而伟大的,是值得欣赏而向往的。人与人之间,因为懂,无需言语表达,皆能感受彼此情怀;因为懂,无需展示,也能彼此欣赏;因为懂,不需太多给予,也会感到幸福。

“懂”---是人世间最温情的语言,它是岁月沉淀的默契,是守护彼此心灵的一缕清风,温馨而柔美。

语言的散文9:圣洁的泸沽湖

文/吴克敬

泸沽湖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每一个来到泸沽湖的人,都会被它的美融化。倘佯泸沽湖边,没有一点杂念,唯有让心灵尽情感受,感受上苍赐予的美。湖边青草葱翠,密密匝匝,不沾一粒尘埃。平静的湖水,倒映湖岸延绵起伏的山丘,连那山坡上的牛羊也清晰可辨,湖里的玉龙雪峰,闪烁耀眼的银光,湖里的白云,似雪莲绽放。从湖底生出的水草,柔柔地漂荡,水草间,不时有小鱼儿穿梭往来。散落在湖边的,那些摩梭族人居住的木屋,没有一点刻意的布局,却与这环境是那么协调,好似自然天成一般。从那些木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缓缓地向四处散去,如同张开一层薄幕,更添了泸沽湖的静谧与神奇。

在泸沽湖小住三日,我一早一晚都要到湖边走一走,泸沽湖像是一个美丽的梦,总是在变。早起的湖面是平静的,倒映着青山,游动着白云。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岸;微风轻轻抚过湖面,眼前的湖水,如同一串晃动的珍珠,泛着如银的波光,勾起阵阵涟漪,轻摇着湖中小舟。湖水轻轻荡漾,将白云、蓝天、绿水的倒影相互渲染,幻化着色彩,涂抹出诗般的写意。只见湖光山色,时而碧绿,时而明黄,时而幽蓝,五彩斑斓。神秘的土地,深邃如梦的湖泊,恍若天宫瑶池。站在湖边远眺,整个世界都已经凝固,心情如同一缕薄雾,放飞在泸沽湖上的蓝天白云间,这是一个梦与真实的融合。

有几条乌黑的猪槽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不时从湖面飘过来摩梭女儿的歌声,悠扬的歌声顺着湖面滑过,流进湿润的清晨,仿佛从天外飘来,飘在空中,荡起淡淡的回声在湖面缭绕。顿时湖水靓丽起来,有了空灵的魅力。如此多情的泸沽湖,令人感叹万千,莫名的冲动在胸口翻涌。

可是到了傍晚,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掠过树梢,便又可闻远处的寺庙钟声,与成群归来的红嘴鸥,飘然而来,在空中翱翔,湖边新绿的草地上,羊群停止了吃草,牧牛摩梭老人,赶着牛群向不远处的村落慢慢走去,房顶冒出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烹鱼的鲜香。一切是那么的和谐。青青的山,蓝蓝的水,晚霞把透蓝的天空映射成金黄,没有尘埃,也没有水雾;落日便熔在群山环抱的泸沽湖里,湖水染成了金黄,在霞光万丈的辉煌中,猪槽船忽隐忽没,这是美丽的泸沽湖孕育的暮归,暮色中,浪漫和温情铺天盖地。看着落日暮归,心情像湖水一样,也染成一片金黄。

是夜,广场上,青?木的篝火燃起来了,摩梭小伙和少女,在古老民族乐器的伴奏下,围着火堆翩翩起舞。熊熊火焰,映照着摩梭姑娘如花的笑靥,纯朴的明眸。嘹亮的歌声,划破了夜空,高入云端,仿佛从泸沽湖底悠悠传来。骠悍潇洒的摩梭男人,美丽多情的摩梭女人,尽情展示着活力,挥洒着奔放的激情,艳丽的长裙在旋转,叮当的银饰在晃动,奔放的旋律,眩晕的舞蹈,熊熊的火焰,映红的脸庞。如此欢乐流畅,如此热情激昂,令人热血沸腾。这是大山深处的伊甸园,在熊熊的火光中绚丽着、烂漫着。

这只是美好夜晚的序幕,当夜色笼罩大地,月儿弯弯挂在树梢,露水渐渐浓重起来,草丛中虫鸣声声,寒星在空中闪烁,村里的狗仔不再狂吠,属于情人的时刻才刚刚到来。那是最神秘的走婚时刻,在湖畔弯弯的小路上,那些骑马赶路的摩梭男儿,戴着礼帽,脚着皮靴,腰别腰刀,跨着骏马,怀揣送给姑娘的礼物,也揣着足够的自信和一腔情思,朝情人家走去。装满饭团的松果戏耍着情人家的狗,香油润滑着情人家吱呀的门,满腔的情意倾诉给心爱的人,夜空都融化在山盟海誓中。这里是爱的乐园,千百年的岁月缓缓流去,在母系部落中,摩梭儿女仍然走在那条古老的走婚路上,母系社会穿越时空,历经漫长的岁月风雨,在美丽的泸沽湖畔,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赞叹。

哦,泸沽湖,圣洁的泸沽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