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龄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年龄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年龄的文章1:读书的心境

文/王吴军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光,读书的心境的迥然不同的。

少年和青年时代,心性活泼,梦想很多,思绪很多,渴望很多。这时,读书就如春山柳风,乍阴还晴,有快乐,也有烦恼,兴致来时便极其投入极其用功,忧愁之时就会把书抛掷到一旁,几天也不想看一眼。

所以,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读书恰如有阳光也有阴雨的春天,虽然是光移影动,虽然是风脚难捕,但是穿花过蝶,依然自带有一番美丽动人的春色。

中年时期,人已经成熟沉稳,大多数人已经成家立业,这时的读书就如农人耕种,其优势是身健手捷,精力充沛。

但是,由于一家数口人的衣食都在自己肩头,所以,中年时读书常常会专注于稻菽不敢稍懈它顾,虽缺少少年和青年时的浪漫逸趣,然而秋籽登场,收获的却往往是遍簟珍珠。

老年时期,人已经心情淡泊,思绪恬静,这时的读书就如悠闲之人种花养草,不管是茉莉也罢,牡丹也罢,也不管是月季也好,文竹也好,这时读书的快乐之处在于随缘求趣,花人相乐,悠然见山。

所以,老年时的读书中也是乐趣融融,风光无限,可谓是“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人在顺境时志得意满,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气概,这时读书就如一路顺风张帆驾轻舟顺流直下,两岸有可赏之景,心中亦有悠闲之情。

虽然有说不尽的喜悦与痛快,但是必要牢记,在顺境时读书要懂得把握自己的情绪,千万不可失去千里江陵之志。

人处逆境时心情忧郁,落落寡欢,这时读书如奔电击石涌浪拍礁,时时有石火波花喷发,虽然此刻读书时时有情怀激越的歌吟和真实的心声流露。

但是,人在逆境时读书却须防以书作消愁之酒,更戒将读书之志化为千里淤泥。

人在等闲时如老僧参禅,已然淡泊名利,看破红尘,超然物外,这时读书如细雨落蕉,又似横笛无腔信口轻吹,虽无石破天惊激电奔星之妙,却也是云闲鹤散,一派歌清蕉红。

在这个世上,有三种读书的心态最是要不得的。首先是附庸风雅的读书,怀着这种心态读书的人犹如金牙满排,开口便俗;其次是利欲熏心的读书,怀着这种想法读书的人只宜读《三十六计》,其余便臭;还有一种是单纯为了装饰门面的读书,这种人读书就如盲人摸象,张口便是一派胡言,说不出的荒唐可笑。

清朝的大才子袁枚说:“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吐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这番话的意思是说,人要学会读书,要善于读书,不要读死书,如果不善于读书,不仅没有收获,反而会被书所害。仔细想想,袁枚的这番话的确是他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悟出的极有见地之语。

书卷亦多情,不觉春已深。读书之时,心境是很重要的。

身在滚滚红尘,读书是一件好事,自不必多言。只要愿意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读书,然而,把书读活、拥有适宜的心境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关于年龄的文章2:茶意人生

文/李笙清

喝茶,大抵与人的性情、年龄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小时候对茶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把在土窑上烧造出来的土茶壶上,上面还有一个弯弯的提手。那时,喝茶在我眼里只是为了解渴。

炎热的夏天里,母亲烧上一锅开水,舀进腹圆肚大的土茶壶里,抓几片褐黄色的大叶子丢进去,盖上茶盖,等茶凉下来后,就成了一家人解渴的茶水。大叶子茶也叫“三匹罐”,取一壶茶只需放进三匹茶叶之意,是一种没经过揉制的简单粗茶,采自村民自家的茶树,烘干就成,非常便宜,泡出来的茶水橙黄浓稠,极解渴。父亲每次下田忙碌回来,一进门,总是倒上满满一大碗茶水,随着喉结的蠕动,咕噜咕噜就喝下去了,末了还不忘咂咂嘴,那滋味简直就像在品味一种别样美味。

少时不知茶滋味。与茶的感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是在干渴时,一次次与茶亲近。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喝茶最惬意的感受,就是将茶缸悬得低低的,看着橙黄的茶水从壶嘴里倾倒下来时,那长长流动的水线,仿佛将我的少年时光,拉成乡村那条遥远的村路。

上大学时,同室好友林来自福建茶乡,每次从家乡返校,都要带来一些茶叶送给我,于是我对茶开始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也曾附庸风雅,去过学校附近的茶楼,但总进入不了那种品茗、悟道的忘我境界。

人到中年下了岗,几经周折,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周围都是一些与茶相伴的同事。工作之余,大家的话题大都与茶有关。双休日上同事家,主人拿出上好的茶叶、茶具,小小的茶杯,精致的紫砂壶,煮水烹茗,不一会儿茶香袅袅,馥郁盈室。主人似是茶道高手,侃侃而论茶艺之道,关于茶具、水质,什么样的温度适宜冲泡什么样的茶,娓娓道来,不厌其烦,如数家珍。

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一次,二次,这样的时间久了,我也知道了红茶、绿茶、花茶等茶之诸多门类,像西湖的龙井、武夷的大红袍、云南的普洱、安溪的铁观音,都细细品味过这茶中群芳。

一次旅游,在一茶庄,我买下一套紫砂茶具。回到家里,也试着煮水烹茗,学着别人的样儿品茶、观色、闻香、识味,让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都活跃起来,虽不能达到李商隐“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的那种飘逸之境,但在忙忙碌碌中能有片时静心品茗,陶冶性情,忘掉岁月中沉淀的一些琐碎烦恼,也可从中寻找到一种生活的宁静与淡定。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这样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其实人生亦如茶,从小到老,这一步步走来,无不与茶一样,苦涩中蕴含着甘甜,一道浓酽,二道清醇,三道趋淡。只有静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

关于年龄的文章3:人生

文/虚无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对人生的感悟越来越深。总觉得人来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无奈,也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总是把自己放入累人的忙碌追寻之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人生在世,或为生计为名利劳碌奔波,或为忠义为爱情追逐探寻,但最终化为黄土一抔,除却大德大奸之人留下是非功过予后人评说,多数生灵则随时光流逝而湮没无闻。总而言之,人世一遭,无论舟车劳顿还是安步徜徉,无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已。

谈到“境界”,突然联想到宋代的词人蒋捷,他的一首《听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韵律上都应该是经典之作。“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这首词就那么几十个字,三次听雨,概括了人的一生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特别是最后僧庐下听雨,以“一任”两个字,把人生的悲哀和无奈写到了无法言说的极致。

人生的境界如此美丽,正如花朵、虹及星辰。这种境界其实只属于敏感的心灵。它是一种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犹如月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气,侵染、弥漫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生的悲欢离合永远是主题曲,人生的恩怨情仇永远是主旋律。只因有遗憾,我们才去追求完美,只因有苦难,我们才珍惜有限年华。由于有终结,我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只因为有离去,才会深深地眷恋这世界。面对烟雨花落温暖的春,面对绿叶纷披

人生十度修炼,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人生十度修炼之一:忍得住孤独

孤独是对生命潜力最好的挖掘,谁毁了自己的孤独,谁就毁了自己无限的可能。孤独的最高境界是:别人眼中的孤独,是自己心中的丰富。成功就是无数个孤独之夜的叠加……孤独,恰恰最有利于人去思索、去创造。

人生十度修炼之二:耐得住寂寞

人为什么会寂寞?因为心中缺乏放下区别心的大爱精神,爱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寂寞是源于心灵的空间太狭隘,要想耐得住寂寞,心中就要装载更多的生命……幸福的人不寂寞,幸福就是幸运的造福别人,造福的人越多,幸福就越多。

人生十度修炼之三:挺得住痛苦

一个人不能复制另一个人的成就,根本是源自不能复制一个人的痛苦。痛苦是强大的源头,是奋斗的激素,强大是靠痛苦催生出来的。痛苦是人生最好的教练,在痛苦中要么倒下,要么挺住,只要能挺住,生命就进入另一重天。痛的极点只剩下乐和对痛的淡然……

人生十度修炼之四:顶得住压力

压力不是来自事件的本身,而是来自对事件的假想,假想放大了我们的压力。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不想再放大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承受压力的强弱决定了能量圈的大小,能量圈决定了事业圈。咬着牙、铁着心的直面压力,压力就会自动的退步远离!

人生十度修炼之五:挡得住诱惑

诱惑是无形的陷阱,诱惑越大,陷阱越深……挡住一阵子诱惑,享受一辈子收益。只有不计较短期的失去,才能长期的得到,只有挡得住短期的诱惑,才能拥有长期的利益。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比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定慧,以宇宙定义得失,以大爱兼容天下,方能大成。

关于年龄的文章4:分手的年龄

文/耿越

政治老师上课,讲了她十七岁时的一件事,她说那年是1999年,我飞速算了一下,她今年应该是32岁,15年过去了,她用“记忆犹新”形容对那时的记忆。

这几天因为学考,大家都在拼命学习。有几个参加新加坡的大学招生考试的同学今天就放了,放一礼拜,如果这次考试过了,高考也都不用参加了。一个挚友说要在那儿至少呆7年,然后去英国4年,一共11年。那时我28岁,我们28岁。

分手的年龄,拼搏的季节。这个年龄有太多的岔路口,有的通向未知的命运,有的通向设定的轨道;有的通向无奈的结局,有的通向奋斗的前程;有的一去几载无尽头,有的秋水望穿终折返。我们一个个分手,一个个难以回头,一个个或许待到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依旧奋力驰骋,一个个或许呕心沥血功成名就才会回眸凝思。

作业本封面的日期栏上,我写了“2004、2005、2006……”,我也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我已不再将日期写在作业本上,而是一天天刻在心里。或许是语文老师说“你们早已过了豆蔻年华”的时候,或许是仰望朝霞如血滴喷涌的时候,或许是每天都要在自己曾经最怕的那个12点睡觉的时候。时间是模糊无界的,当你发现时,它早已隐藏了好久,以至于当你垂首翻看小学的课本,旧黄的相册时,不知所措,心潮跌宕,却也只能报以唏嘘。

臆想未来,那个在舞台上表演的你是否还是那个意气风发,才华卓绝的翩翩少年;是否还是那个舞眉弄袖,清恬淡雅的文静女孩?臆想当你名利双成,是否还求把酒话桑麻;臆想当你功败垂成,是否再愿半生戎马;臆想当你青丝白发,是否还会煮酒雕花。

我们的风华被岁月一丝丝地洗尽,朝夕的渡口却仍是熙熙攘攘不乏人烟。站在历史的岸边感慨逝者如斯,千年过去,桑田沧海的感慨也从未绝迹。时间的流水刻过一代一代的印迹,一代一代的分手,一代一代的别离。

我站在星空下看光阴,光阴在星空后等我,我念着你我分手的年龄,年龄翻着一页页分手的时光。

关于年龄的文章5:年华末端

文/叶子.晋

18岁的年龄已经长大了,我不再是小孩,我承担着许多责任与义务,我不再让我爱的人担心。

尽管我喜欢一点小悲伤,但那是我的性格,虽然对于一个男生来说,一点感性的悲伤会使他们看上去有些孤傲,但我并不喜欢比较,因为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并不喜欢去给自己寻找参照物。此外,我承认年少的我有些傲气,但并不逼人。

我喜欢一点小文字,写下我的心情,那会使我找到我自己,以至于我不会在这浮华般的生活中迷失。一个人失掉了自我,就不会再对曾经回忆。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长学姐的身影。我也和他们一样,踏着求学之路,追求着我那似远非远的梦想,记得我爸回去时给我留的纸条:有些话当面不好说,但又不得不说,你以后一辈子的饭碗现在就在这里,该不该把握我想你心中比我有数,我不再管你,接下来看你自己。想想,可能明天我就逝去了我的烈性——在坚硬的棱角,也会被生活磨圆。

成都的天气,总喜欢那样阴阴沉沉的,我和一哥们说我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这样的天气会使我尽力的想要找到一片宁静。安静的想我自己,想我的回忆,想我的誓言,曾经的海誓山盟。也喜欢最后看着那些渐渐的离我远去,然后让我拥抱那些虚无和飘渺。我不喜欢城市,尤其是城市的夜晚,那些似乎永不会熄灭的霓虹光照得人性无法躲藏,城市的欲望被附在那些人之间。

校园里,城市的街道间,无数个陌生人在彼此的生命间走过,却从未给任何人留下过一个微小的信息。对于路人,我亦是路人,我们不在彼此的节奏中,于是我们用最随意的表情和姿态擦肩而过,没有回眸,只是默默的走过。

关于青春,有若干个猜想,若干个猜想中有若干个态度,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鼓励,这边是我对青春的追索。

想起我的高中了,尽管和他们分开的日子并不长,那些我曾不在乎的,结果总是在分开之后溜进我心中,也还好,我可以找到自己那时的位置。高三时我们换了老师,我不清楚我以前的老师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而且是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以前不知道,现在还是不知道,而现在我也不知道该以怎么样的心情去面对他们,毕竟我一直坚信,至少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所以我知道了,一些事,往往比快乐更重要。如果追求的仅仅是快乐,那是曾经年少时的梦想,毕竟我们都要变得不再简单。

我迷恋孙燕姿,我喜欢她的声音,她说,我们都回不去最初,曾美丽,但还是不满足。

我们都不曾满足,因为世界给我们的诱惑太多,我们在世上选择了生活,就必须有像野兽一样有为了生活而不择手段的方法。

于是年华,到了末端,我们总站在末尾回忆,对那些纯粹的不舍。与其说不舍,还不如说是想要尽力的去抓住过去的那些美好。我喜欢回忆,但那终究只是回忆,梦醒了,我还得回到现实,像我写完这段文字一样,还得去接受这硬生生的世界。我得承认,对于同龄人来说,我是走得有些太远了,不管是生活还是思想,都像是脱离缰绳的野马,在那草原上漫无目的的奔跑着,疲惫了也不知道。

年华末端,我终究被时间流逝,再见,我的那些纯粹的生活。

关于年龄的文章6:偶拾朝花

文/岳新盈

又到添岁时节,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压力加重,每每这个时节,心绪总是不由自主的飞回童年,想起儿时在乡下生活的点滴片段,尤其是同弟妹们一起下田“劳作”的情景。

乡下的孩子是有秋假的,放秋假的时候,大概是农历八九月份,也就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田间黄色的野雏菊和粉色的野牵牛随处可见。那时的我和弟弟妹妹经常跟着大人们去田里掰玉米、拾花生、摘棉花……

隐约还记得掰玉米的情形:大人们握住长在秆上的玉米,三两下扒去外皮,然后猛地用力一掰,沉甸甸的玉米棒就从杆上落到了手里。而做为小孩子的我,当然又是另一种操作模式了。首先,轻轻地摘掉干黄的须穗,然后一层层的慢慢剥开外皮,就好像拆开神秘礼物的包装纸一般,最后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玉米掰下。不过迎接我的有时不是黄澄澄的玉米,而是蠕动着身躯的青虫……由于如此“细致”的操作,效率肯定大打折扣,我也因此没少挨“特殊表扬”!

掰玉米当天晚上,确是有些小盼望——煮玉米!奶奶会把那些嫩的能掐出水的玉米单挑出来,煮给我们吃。那味道,至今难忘。而在多年后的今天,玉米虽也常见,却怎么也吃不到那时的味道了。

拾花生的时候,大人们牵着牛把地犁开,然后把挂着累累花生的秧子码成堆,我们拿个小篮子,跟在后面把落地的花生捡起来。当然要给自己找点乐趣啦,先尝为快!剥开沾着泥土的外壳,把浅粉色的花生米倒进嘴里,随着汁液的溢出,连唾液都是鲜花生的味道,唇齿留香。

最得意的是傍晚回家的时候,花生秧高高地垛到牛车上,而我们就在花生秧上面或坐或躺,一路仰望着灰蓝色的天空回家去。进村子的时候,若遇到熟悉的伙伴或同学,微笑着挥手打招呼,那劲头,不比乘着敞篷车阅兵的首长差到哪儿去!

相比较而言,摘棉花是我最不喜欢的。拿一个四角缝着长带子的包袱,叠成兜状系在腰间,把那些完全绽开的白棉花摘下,放到腰间的包袱里。枯燥是次要的,主要是一垄地摘下来,一大包棉花坠的腰疼不说,走起路来的模样,活像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孕妇。

那时的我十二三岁光景,排行老大,二妹小我三岁,弟弟小我五岁,小我八岁的小妹偶尔也滥竽充数。为了让我和弟妹们摘棉花有动力,爸妈出台了有偿政策,摘一斤给一毛零花钱,摘的多给的多。为此,调皮的弟弟不止一次的往包袱里偷偷的放小石子、碎砖块……

田野里的乐趣还远不止这些,像田埂上的节节草、地瓜秧做的项链、豆田里的蚂蚱、还有那像黑色小番茄似的不知名的小野果……

这些虽然早已离我远去,但是在我的回忆中,它们却如同一颗颗珍珠般珍贵。那个叫做徐马寨的小村庄,也时常会出现在我的梦里。如今我的女儿正在童年阶段,虽不知她们以后对童年的回忆是不是多姿多彩的,但生活在城市的她们,肯定是体会不到我们那时的乐趣了。

关于年龄的文章7:雨天的爱与痛

文/烟尘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亲情感会越来越重,而这种亲情感多来自于对子女的爱,其实在很多的人心中对父母的爱是出自于一种孝道和责任,而并非是出于本心的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像,我个人认为是我们总把爱划分成很多等份,比如,爸爸一份儿一分,妈妈一份儿一份,爱人一份儿一份,这样无形中就把爱划分成一个失重的等份,会让孩子有一种感觉,你们每一个人的爱都有我一份。其实,做为一个人,不论是为人子女,为人妻夫,为人父母,我们都该有一颗平常心,我爱你们,因为我们都是彼此不可或却的,没有你就没有我,没有我就没有你。

人生一世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从出生尚不知为何而活时到了不得不活,再到只是活着而活,是为什么?每一个从父母的爱中走出来,走到一个爱自己孩了的生活里,如此循环而之,这可能就是很多人的人生,但是,这种人生将来并不容乐观,为什么呢?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老小老小,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如何疼爱我们的,而他们老了的时候,你真心的疼过他们吗?这个问题很让人心酸。

当一个人的人生跌入爱的漩涡里时,就很少再有人能体会出被爱是什么感觉了,其实一个健全的人生不是仅仅会去爱,而要能体会出被爱,你爱的那个人可能会因种种情况的改变而不再爱你,而那个爱你的人却会一直爱你,所以,如果有一个真心爱你的人,请你一定要珍惜,有时错过了真得不会再来,一错就是一辈子。

也许,每人个都曾有过真心的爱,爱着爱着着,走远了,失散了,变质了,所以,天底下不是缺少爱情,而是缺少珍惜爱的人,如果有一天失散了,到了再无法找回的那一天,你的痛哭,难过的哀嚎都再也唤不回的时候,爱就真正失散了。说来说去,爱又是什么呢?爱就是走着走着就想了,想着想着就痛了,痛着痛着就融化了,然后一切都不存在了。

人这一生有两事情值得去庆幸,一是真正爱过的人,另一个就是没有爱过的人。如果你爱过,就会明白那种苦辣与酸甜,痛苦与快乐,如果不曾爱过,没有体会过爱的滋味,所以也不会因爱而是痛着或是快乐着。

窗外一直在下雨,雨量中到大,就喜欢在这样的雨天听雨,听音乐,听自己的心,天空中有雷声,想起儿时的自己,在雷雨天时的小小的自己,撑着一把大大的雨伞站在家门前的水沟里戏水。

时间一晃过去了很多年,不谙世的孩童已成为了最遥远的记忆,童年童心的美好今世不再拥有,于是只能借情一抒,希望老时能在池塘里垂钓,带着一只好吃嘴的鸡,或是一个唤我吃饭的伴儿的人影,此生便不再他求。当然,我希望我妈妈能站在我身后,一脸的笑与爱,这一刻,我只想说,我爱的人,我永远爱你们。

关于年龄的文章8:首先勇敢,才能首先美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害怕付出了。尤其是,付出真心。

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对自己设防,也对别人设防。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我们把自己的心放在了谁都看不见的角落里,小心翼翼地保护着。

更于是,就常常感慨,越长大越孤单了。

剩男剩女们开始感慨,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

身在职场的人们开始感慨,交不到真心朋友,

甚至在市场买菜我们都怀疑,那秤足不足。

在真心隐匿,人浮于面的年代里,我们的感情也随之消亡。

我们小心地隐藏起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觉得这样就安全了。

可是,这样的你,还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做人的乐趣吗?

其实,我们都是渴望真心的。

你对别人微笑,换回来的,一定就是微笑。

你对别人友善,换回来的,一定会是谢谢。

就在于,谁先微笑。

所以,就让我们勇敢一点,先微笑,先友善,先快乐。

就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样,你的世界一定会先美好起来!

关于年龄的文章9:中年的乡愁

乡愁是分年龄的,年龄越大,乡愁越浓。对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乡愁,即使想家,也只是想念母亲的怀抱,想念亲人的眷顾。青年人的乡愁也淡的很,他们整天有做不完的事谈不完的情,没有时间来想家,也就没有时间来拨弄乡愁。只有到了中年和老年,有了闲暇时间,也就有了大把的培育乡愁的悠闲时光。乡愁是个奢侈品,不是从心里一闪而过的念头,而是久久占据在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这种情愫一旦发芽生长,就会永久地茁壮,永久地生长。

对于中年人来说,记忆力正在渐渐消退,故乡的印象开始变得模糊,那里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都如一部老电影,有时清晰无比,有时模糊不清。但记忆犹如退潮的潮水,缓缓褪去表面的浮华,乡愁如同一块礁石显露出来。有人至此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多年总是无法在人生的海洋中畅游,原来有这么大的暗礁存在,虽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却总是让自己放不开手脚。有很多存在于心里的东西自己并不知道,就如这浓浓的乡愁,当人生的目标悄悄改变,不再去追名逐利,不再戴着假面具在世事里浮沉,乡愁就慢慢冒出来,就主导了一个人独处时的内心世界。

乡愁是什么滋味,如酒。酒是水的艳遇,没有滋味的水遇到发酵的粮食就成了酒,乡愁也是。一天天平淡如水的日子悄悄过去,突然有一天遇到一个契机,有了一个想家的念头,产生一种思念家乡的情绪,于是就酿了一杯名叫乡愁的酒,如同真酒一样浓烈一样香醇一样让人醉。酒会让人上瘾,人生戒酒很难,乡愁也是,它会如影随形深入骨髓,几乎没有人能够戒了它。

乡愁也如茶。记忆这个东西,本是一枚树叶,被时间抽去了水分,放在内心深处,可一旦用思念的清泉将其泡开,就成了一壶清冽香浓的茶。茶的滋味就是树叶的故事,叶子在水中复苏升腾,那起起伏伏的状态像极了每个人的人生。茶的滋味或淡或浓,就像每个阶段的乡愁,也是浓淡相间,就看你品尝的心态。中年人喝茶与青年人老年人都不一样,青年人不喜欢茶的苦涩,老年人味蕾淡化,总觉得茶的滋味太淡,只有中年人能喝出片片叶子的喜怒哀乐,就像心中的乡愁,自然也有妙到毫巅的滋味。

乡愁是中年人的游戏,是一个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旁观者无法窥得其中之奥妙,也无法体会其带来的啮心蚀骨的难忘滋味。当各种电子游戏通过电脑通过手机来影响我们生活的时候,中年人往往不为所动,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这个名叫乡愁的游戏。一个人的游戏,没有成败得失,没有懊恼愤恨,没有惊险刺激,但给人带来喜怒哀乐的细细情感,真实得仿佛又活了一次又一次。这个游戏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人都是胜者,即使没有战胜心中涌来涌去的乡愁,也会战胜与生俱来的自我遗忘能力,从而找到故乡的印记,从而最终战胜自己。

其实,中年的乡愁触碰不得,一碰就易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