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散文

请欣赏活着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活着散文1:请进陋室的葛条

文/牛旭斌

村里的黑炭说,活着的都不多余。夏家湾的生活履历告诉我,一草一木的失落会让一片山野顿然荒芜。一场场大雨会淋湿我,淋醒我,阻挡我继续朝远方去。我回过头,踏上回家的路。

一路上,那片被我割过草的草坡,新发的草芽望着我,飘过草坡的白云望着我,从早到晚的太阳望着我。当草被割去,草根还认识我;当白云游走,蓝天还认识我;当太阳落山,开在峁梁的向日葵还认识我。即使赶上下雨和下雪的时候,无垠的旷野和草地还呼喊我,山上的草房子和小崖窟还收留我。以至于山野放牧的牛羊,四处游荡的野兔、野鸡和野鹿,从不畏惧地围着我,跟随我。它们把我看作给它草吃的亲人,它们认我为兄弟,并相信我。

当我从四处的奔波里归来时,发现泥土塑造的我,带着村庄不可更改的性格和形态。我对人生的规划和期望越来越淡漠,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顺其自然。我时常学着山坡上一根葛条的样子生长,不择水土,扎根荒野,能长多长长多长。

我注定从此坐拥远方,坚硬的现实尽管是会魔法的变形师,改造着我不愿变迁的乡村世界,但我还要执着地向往。

一个人渐渐怀旧释放出的信号是,他正在迅疾地苍老。我还想守着几分地,在夏天收麦,秋天收玉米。还想坐在树梢上,往一个瓶子里抓虫子,往卷起的衣兜里摘杏。我还想把一沟的水聚起来,做一个能够打转的水磨叶轮,造一个可以打江水的小潭。村长还守在村头,正与乡亲们谈判建设广场的事,他苦口婆心地动员,希望这一次建设能为村庄留下历史,能让子子孙孙记住这座村庄曾经辉煌一时的绳麻纺织、豆腐作坊,记住曾经唱红乡里乡外的社火船曲和滚灯小曲。

站在本身起于厚土之上的屋顶,我看见在对面山沟的院子和田野里,不怎么说得上我名字的乡邻们,依旧重复着我十多年前努力挥洒汗水的事情。

我始终没有实现完全脱离村庄的愿望,走出去又跑回来的人都对我说,这片土地从没有饿过我,也没有辜负我。这让我即使在很远的他乡,也一直坚持对那片心田不离不弃的耕种。风无心,但收获了春风吹又生,自然并不神秘,但孕育着万物的枯荣消长。夏家湾又穷又小,但把每个人从小养活到老。

在虚妄的舍离中,那些乡村的规程束缚我,劝诫我,警示我,让我看着先辈走过的路,跟随父亲还在努力的事,不断地从迷惘的前程中觉醒,保持一种对生命和泥土的热度,把过去没有做好的事现在用心弥补。我潜伏在村庄,静静地守着原乡。

这些年让我最开怀的事,莫过于靠着墙根晒太阳,抽一锅旱烟,端一碗饭吃。这种原地不动的坚守,对于没混出眉眼没干出名堂又半途而归的人来说,不往外走,正是最远的出走。再往回走,才是醒悟的皈依。

我一直以为勤劳是天底下最聪明的生存,只有汗水才堪称劳动,只有躬耕才配求收获。

我从山涧连根带土挖回来一株葛条,把它请进我在城里的家,栽在阳台花盆里。我感激它在斗室里很快便景气地成活,给我足够的面子。它像在旷野里一样生机勃发的叶芽,纷繁地呈现出旺盛和茁壮,这是对我这个守望泥土的人最大的认同和慰藉。在没有阳光和雨水的沐浴里,在毫无着落和根基的乡愁里,山野中采来的葛条深深地领会我的意图。在逼仄的空间和幽闭的气息中,这株葛条竟漫不经心地生长,它与我性情相投。也许是喜欢我的淡然无趣,也许是苟同我的耕云种月,也许是暗合我内心的致虚守静。葛藤柔韧的花蔓,这比任何的功成名就更让我满足惬意和身心愉悦。

云压得越低的时候,雨就来了。每每在我面对室内的这盆葛条写字的时候,我总能感到夏家湾的葛条从我身边,向四下里生长和蔓延。它蜗牛一样攀爬的叶须一夜间就上了树,过了坎,爬上悬崖。它浓密的叶子铺盖过满坡的小草,所有的花草、石头、土坎都给它让路,它无所顾忌地生发。从葛根找到葛尖,可能要走几十步的路。太阳照进来雨水下进来的时候,一坡漫无边际的墨绿,在与花草杂树的缠绕中,谁的脚步都休想过去。

眼下正是夏家湾收割麦子的季节,我爬上山顶,寺庙关门,金黄色的旗子被风吹烂。脚底下的山川,可以看见的金黄色麦田像一片片补疤,没有几百亩麦子可待收割。要遇上碾场的情景几乎没有可能,放在角落的碌碡早成了遗弃在场院的文物,拖拉机碾场也已退出了乡村舞台,挥舞镰刀的割麦场景一去不复返,赶牛碾麦和扬场晒粮的场院都废弃了。我能看见的麦地和麦草稀罕有限,农民不烧柴火了,再壮实的秸秆也没人拉扯了,火苗熊熊燃烧,草秸化身还田。

夏家湾响动着三轮车传带脱粒机飞转的打麦声,田野里流传着玉米抽天花挂胡须的声息,空气里弥漫着豆菜蒸馍刚揭开锅的香味。这个时候,生长在地里覆没过山道的野草茂密的须芽,和盘来盘去的葛条还缠着我,院子里草木灰画下的圈和蜘蛛结在檐下的网还绕着我,葡萄架和忍冬藤疯狂延伸的叶须还追着我,它们都舍不得我。

今晚的露水重,明天的太阳会更红。葛条缠住许多树,许多树守卫着家园。在悲欢离合的许多事里,喜乐是炊烟按时升起,忧虑是霉尘交织宅院。葛条缠住苔藓铺实的道路,缠住电壶一般粗的大树,缠着带上水土离乡十几年的人又回来,陪伴空心孤魂的村庄,和老掉牙的我。

夏家湾的夜空依旧明净、深邃、澄激、高远。当繁忙和焦灼了一伏的土地开始板结,我毕竟其力已无法翻耕,坚硬的泥土很需要一场淋漓透雨的滋润。

我坐在故乡的屋顶,发现只有这样的漆黑才配称夜晚,这样的星空才启示哲思。我决心让村庄变活,凭靠祖先的留存,留住山沟那条河,留住一沟两坡和月牙形的村落。我打算坐在明月清风竹影里终老,只有在一丛丛葛条野生的地方,我年老的白发、蹒跚的步态和脸上的皱纹才没有人笑话,就像宿根的葛草一进入严冬就自然枯黄,生命的凋敝也升华为美。

葛条缠住许多人。翻开岁月的旧账,时光将把全部的经历毫无保留地赠予给我,把逝去的往事原原本本地归还给我。我反复梦见自己,反复流连在茵茵软软的草坡上孩童般欢奔。

活着散文2:只要活着,便是无悔的人生

文/持之以恒

指染茗香,羽衣翩然,兀自在禅茶的淡定中感悟人生,没有世间洞明的宽度与气质,却,有着落定尘埃的简静与从容。人这一生,忙碌奔波,物质名利皆是身外之物,唯独生命及幽素的情怀才是永恒的。品一杯茶,清冽醇厚的茶香欣然而来,直抵心扉,原来,有些东西经了时间,历尽沧桑,便是最润泽芳香,低眉顺颜间,会少了几许寂寥,多了几份清欢。故而,人,只要生命还在,只要心脏还在跳动,亦是最大的幸福!

人的一生,匆匆如逝,恍若举手挥袖间刹那远去。时间有限,合理取舍,是生命的重点,如果,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做是人生里程的最后一站,那么你会珍惜分分秒秒吗?相信你肯定会珍惜,认真的做你没做完的事,想念你生命中亲近的人,写你未写完的唯美篇章,描绘你为绘完整的美好景致,尽其所能的在咽最后一口气时,无怨、无悔、无遗憾。

每个人都不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再回首过往的岁月时,眸然发现,握在手里的,都是琐碎的,而被我们忽视的,却是重要的。所以,我们无法挽留匆匆的时光,一切无法重来,就必须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珍惜当下。

生活中,不管你有多忙,适时的静下来认真的想一想,谁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人?什么又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趁着活着,理清重要,着重珍惜,趁着一切还来得及。如果你疏忽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或许你永远没有机会再去珍惜;疏忽自己重视重要的事,或许就再没机会去重视,因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是匆匆的,知之,后定,匆匆岁月,不要走得太快、太远,而忘记自己出发的目的。

我常常想:如果把人生的每一天,当做是生命的终结,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试问,我们会怎样安排、怎样度过?有没有重视生命中重要的事?有没有去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以往所走的路,所做的事,有没有意义,跟目标又有何关联?

人往往总有一个惰性心理,总习惯于拖延今天,总感觉以后有的是时间,就算拖到明天也没关系。直到有一天,猝不及防,要爱的人没机会去爱,要做的事没机会去做时,才后悔,才遗憾,已为时已晚。适时放下,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把握好时间,把它留给更重要的人和事。一生最爱的人现在爱,必须要做的事现在做,不要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拖延,当拖延成为一种习惯,就会给你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

人的一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不管任何事,不了解实质,不要狂下断言;有些事,如果一目了然,一定要当机立断,不要因一时疏忽,在取舍犹豫间,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任何时候,不要那别人禁锢自己,别人的风景只属于别人,与自己无关。固定视野,明确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和见解,缔造人生的璀璨。只要珍惜现在,珍惜当下,幸福一定会流溢在心底,就算结果不那么完美,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快乐体现。常常自扪,在人生的这段美好的岁月里,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终结,会把岁月数的更精、更细;会把日子过的更醇、更甜……

人生中,坎坷有形,岁月无声。别让自己输给了心情,别让心情左右了自己前行的脚步。经历过的时光,安静而沉默,泛起的只是记忆,拥有的也只是回忆。抚摸过往,黯然的是伤心,激昂的是开心。人生如赌,输赢交织,凡事有度,该停则停,该舍就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该放就放。人字两笔:一笔前进,一笔后退。人的一生,既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预设的那么坏。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生命的过程中的追求和历经,活着,只要心底坦荡,从容淡定,清简素雅的日子也会过得香醇满路。

愿朋友们也一样,让每天都活的安然自在,每天都过的更踏实、更恬然,把生活的万种滋味都调和的很好,把事情做的更完美,让人生更有意义,便是无悔的人生!

活着散文3:活着就好

文/罗俊士

这天早晨,吕柱老汉起床后,想去外面遛弯,刚出屋门,突然一阵眩晕,双膝跪地,站不起来了。

老大老二和女儿香秀召之即来,麻利拉老爹去了县医院。一系列检查做罢,医生说是中风前兆,开了些降压和软化血管之类的药。吕柱老汉没有回村,而是住到了县城老大家。附近有家个体诊所,有人按时过来打针输液,这样既省了住院费,复查调方什么的也方便。

一周后,吕柱老汉能自己走路了,不是很稳,好在有香秀给他买的那根拐杖支撑着,不至于跌倒。

又过了一个星期,不用输液了,吕柱老汉想回老家。老大说虽然不输液了,但每天还得打针,过几天还要复查,您耐性再住几天。

这天吃罢早饭,老大撂碗就出去了,过12点了还没回来。香秀来了,带来几个灌汤小笼包,还有豆浆。吕柱老汉说,你大哥说朋友有事请他帮忙,这不,出去一大晌,连饭也不回来做,别人的事比老爹还重要呀?香秀淡淡一笑,没关系,往后,中午饭我给您做,我家离这儿不到二十里路,骑电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隔几天,中午一点多了,香秀还没来。吕柱老汉正心急火燎,老二来了。老二要带他出去吃饭。他说不吃饭了,你立马送我回葫芦嘴!好!老二答应得挺干脆。

车刚开出县城,吕柱老汉就睡着了。车突然停了。吕柱老汉瞅见两旁全是高楼大厦,火了,混球儿!你把我拉市里干嘛?老二说让您去我家享几天清福。吕柱老汉连连摇头,不中!不中!你们上班那么忙,我可不去打搅你们,碍事拉脚的。老二说不碍事,恰逢元旦,学校放假三天,吕舜可以从早到晚陪您。吕舜是老二的儿子,正读高三,吕柱老汉有大半年没见过孙子了,便不再言声,等于默认了。

老二进家就说,吕舜,这三天里照顾爷爷的事,全靠你了。

老二走后,吕柱老汉想跟吕舜说会儿话,吕舜撇撇嘴,我还要写作业呢。见爷爷耷拉了脸,吕舜忙见风使舵,要不,您看电视吧。他打开客厅里的电视机,把音量调到最小,递给爷爷遥控器,交代怎么换台。吕舜老汉问咋调音?吕舜不告诉他,却说,这音量正好,不影响我写作业。那,我不看电视了,音量太小,我听不清里面在说啥。爱看不看!吕舜把爷爷丢在客厅,自顾去他卧室里写作业了。

到饭点,吕舜就打电话让饭店送饭上门。

夜里,吕柱老汉刚睡着,就被吕舜吵醒了。他嫌爷爷呼噜声太响。吕柱老汉说那你先睡,等你睡熟了爷爷再睡。吕舜睡熟不一会儿,又醒了。他找棉花找不到,只得去父母卧室,从小药箱里翻出药棉,分别塞进两个耳眼里,才安静入睡。

三天后,吕舜去寄宿学校了。

当天上午,老二媳妇刘霞回来了。让吕柱老汉寒心的是,原本话少的刘霞,比以前更加冷漠,尤其问到老二这几天为啥不回家,她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因为刘霞夜里在家睡,吕柱老汉夜里不敢睡,唯恐呼噜声吵醒刘霞。每每吃罢早饭,刘霞出门后他才睡,像个睡反觉的婴儿。

数日后,老二回来了。吕柱老汉说你老不回来,不会是出事了吧?吕柱老汉经常看法治在线节目,当官的一栽就是一大串……昨晚他梦到老二被人五花大绑抓走了……老二说爹您想多了,我两袖清风,民主测评成为正处长的。安分做人,安稳做事,您的嘱咐,我都记牢在脑瓜里了。

没出事就好,我要回家,你这就把我送走吧。吕柱老汉恳求道。老二看看表,真不巧,我要出差去外地,火车票已经买好了,回来我就送您走。

半月后的一天早晨,刘霞拎着油条豆沫回来,搁饭桌上,一句话不说就走了,那匆忙劲儿,像有台风追撵着。

吕柱老汉闷头吃罢饭,虚掩屋门,想去楼下转转。不料刚出屋,门就嘭一声,自动碰上了。该死的风,准是从厨房开着的窗口吹进来的。

身后没有退路,只有一层一层往下走了。他一手抓栏杆,一手拄拐杖,总算吭哧到了楼下。然后,颤巍巍往小区外面走,溜达好久,觉得累了,想坐下歇歇,却无长椅或石凳可坐,恰好有辆市内公交车停在身旁,他闪个念,索性上了公交车。接着又转坐长途客车,逃跑了。

回到老家,吕柱老汉才知道,在他去县城住院半月后,老伴患脑溢血,被老二拉到市中心医院治疗了。有人安慰他道,听说,轻度脑溢血好治。那要是重度脑溢血呢?吕柱老汉问。没人吱声。村里有过几个重度脑溢血病人,结果有三:失忆;植物人;死亡。吕柱老汉心里像被猫爪揪着,紧成了一把。

嘀!嘀嘀!一辆奥迪车进村了,很快来到几位老人跟前,嘎!停住。老二开门下车,爹,您咋回事?让我们扑了个空。我娘住院的事瞒着您,是怕您焦虑犯病。本想等我娘出院时接您一块儿回家,没想到,您不辞而别,自个儿回来了。

老伴在香秀和老大的扶掖下从车里钻出来,高声嚷嚷道,老头子,我以为,见不到你了!吕柱老汉嘴唇打抖,老婆子,你没死就好,太好了!啥?老伴说,不能大声点?老伴耳聋,不是先天的,是六十岁以后听力逐年变坏,几乎全聋。我够大声的了!吕柱老汉走上前,嘴巴凑近老伴耳朵,吼叫道,活着就好!听见了吗?老伴说听见了,跟蚊子哼唧似的。一伙人就笑。吕柱老汉也笑了,眼含泪花。

活着散文4:像树一样活着

文/扶贝

作家三毛曾借树表达了自已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树是植物界的强者,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雨,它总能以一种安详的姿态面对。

“碧叶遇寒霜,残落葱茏断。人去枝空挺且直,啸傲猢狲贱”,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赞美各种树。树不像攀墙的藤条,依靠别人而成长;也不像只开花的根茎植物,速速地成长,等花期一过,就枯萎了。

像树一样活着,懂得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由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也需要经历无数风雨。树的心中有伟大的理想,它们不迷茫,不急躁,知道要将自已变得高大,就必须历经苦难。而我们如果要实现自已的理想,是不是也需要有这样坚忍的心态呢?我们有很多人都怀有自已的梦想,但总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者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如果总是抱着这种心态,又怎么能成功呢?成功总是眷顾那些有着“工匠”精神的人,只有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不畏艰难,才能让自已长成参天大树。

像树一样活着,懂得人生路上只能依靠自已。树是植物中的强者,它们从不攀爬,有基础的土壤和水,就靠自已的力量笔直地向上生长。而我们人呢,缺乏的就是这种心态。上帝赐予我们生命,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长大后却总是不敢独行。我们觉得能依靠的东西有很多,依靠父母,依靠外貌,依靠关系。我们总以为有些东西不用努力就能得到,可到最后,那些没有经过努力而得到的东西同样也会失去得很快。我们想依附于自身以外的东西,给了自已退路,从而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像树一样,勇敢地向上生长,才能让自已的生命枝繁叶茂。

像树一样活着,懂得贡献自已的价值。大地给了树成长的阳光和水份,同时,树也懂得付出。在清新空气、装扮大地的同时,树也提供给人们纳凉的场所,还让小鸟在自已的怀里休憩。我们也应该学习树的精神,在享受生命恩赐的同时,努力工作,帮助他人,奉献自已的一份价值。

像树一样活着,你的生命将会硕果累累。

活着散文5:认真而努力地活着

文/王春旭

连日来的大雨,把窗户玻璃弄得污迹斑斑。于是电话找家政,帮忙擦玻璃。

随着“咚咚咚”的敲门声,人来了。进来三个中年女人,其中一个女人腿有点跛。讲好价钱后,三个女人马上进入了工作状态。只见不同道具在她们手中来回穿梭,手法娴熟得很。我本来想坐在沙发继续看那没看完的电视剧,忽然觉得很不自在。于是就站在那里,没话找话地跟她们搭讪,“需要搭把手就说啊”、“要喝水吗,千万别渴着干活儿啊”之类的。她们说你忙你的就好,不用在意我们。说这话的表情,是不卑不亢的。

比预料中的要快,所有的玻璃都擦完了,而且是那么干净,非常通透。就在我们结账的时候,其中一个说话了,小妹,麻烦问一下有水吗?当然有了,我边说边接了一杯凉白开。她接过去咕咚咕咚就喝光了,非常腼腆地说能再来一杯吗。我立刻又接了一杯给她。

送走她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转念一想,也没有必要这样同情和怜悯,事实上她们也不需要。她们活得非常自尊,这是她们一份赖以营生的工作,她们很认真很努力地完成,难道这本身不值得敬佩吗?

前面小区正在旧楼改造,加装保温层。坐在家里,能非常清晰地看清他们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先是将固定装置在楼顶上安装好,之后将保温装置固定在墙体上,然后在上面抹水泥,最后再刷涂料。

师傅们冒着酷暑,一身泥一身汗,就那样一声不吭地做着手里的活儿。也许那活儿早已在师傅们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张又一张的钞票,连去处都盘算好了,孩子的学费,老母亲的药钱,总之都是急需的。

其实,都是为了生活。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工种不同而已。风吹日晒练就了他们强健的体格,因为劳累令他们吃饭倍香,睡眠倍酣。如此一想,谁又比谁多多少优越感呀。

间或也能看到师傅们累了,坐在铁皮制作的吊篮里歇着,那吊篮刚好容得下两个师傅坐着。不知道他们彼此聊些什么,只看到他们不时地露出洁白的牙齿,憨憨地笑。我心想,如果那吊篮刚好在哪一家窗户正对着,那家主人如果能递出一杯水,或者几块饼干,那场景多么温馨多么暖人啊。

小区里,每到晚上将近七点的样子,就会听到一个女人叫卖烧饼的声音,准时准点。儿子说有次刚好经过这卖烧饼的,当时有人正跟她砍价,只听她说不要砍价了,家里还有个残疾老公呢。

一天,我和儿子听她在楼下叫卖,说这人这个时间来卖烧饼,大多人家晚饭都吃完了,而第二天的早饭,吃新鲜的多好啊。儿子说,也许她在别的小区已经卖差不多了,正好回家路过咱们小区呢。几天后,跟儿子去文具店回来,正好听到这个声音,“烧饼,卖烧饼——”我和儿子一边喊着“我们买”,一边就追了过去。改装的手推车,她在后座上骑着,烧饼放在玻璃箱子里。一看,烧饼还真没剩几个了,想必儿子曾经的分析很中肯。我数了数,还剩七个烧饼,我都要了。她接过钱,忙不迭地说了声谢谢。

回到家里,咬上一口烧饼,麦香扑鼻,劲道可口。

无论是擦玻璃的中年女人,还是旧小区改造的师傅,抑或是丈夫残疾卖烧饼的女人,都让我不由自主地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感动。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认真而努力地活着,面对岁月的艰辛与生活的坎坷。

活着散文6:像孩子一样活着

文/马亚伟

我家离幼儿园很近。孩子们放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看他们从幼儿园门口扑啦啦飞出来,像一群小鸟。他们叽叽喳喳地闹着,无拘无束地笑着,簇拥的小脸挤在一起,让人觉得是在清香四溢的花丛中。那样的一幕,常常让我看呆了。

我常常禁不住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童心,该有多好。其实,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也可以说住着一个“彼得潘”。彼得潘是苏格兰小说家巴利作品《彼得潘》中的人物,他喜欢快乐无忧的生活,拒绝从儿童转变为成年人,并且鼓动其他的孩子也这样做。如果能够像孩子一样活着,该有多快乐!

像孩子一样笑,该有多好!我以为,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笑容是“孩子般的笑容”。孩子不懂假笑,不懂媚笑,不懂笑里藏刀,孩子的笑最单纯、最真诚。孩子不懂成人世界的虚伪,更不懂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他们坦白,透明,有水晶一样的童心,所以他们的笑容最灿烂。孩子简单,所以快乐;孩子容易满足,所以快乐。像孩子一样笑,一切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

像孩子一样爱,该有多好!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个例子:一个小女孩看到一只被杀死的鸭子,非常伤心,一直闷闷不乐。父母发现她一言不发,以为她不舒服,问她怎么了,她竟然语气沉重地说:“我就是那只死去的鸭子。”她怜悯那只鸭子,以至于觉得自己好像也生了病。孩子的爱多么热烈,多么真挚,多么单纯!他们爱世上所有的生灵:花朵会微笑,小草会舞蹈;大象是忠厚的长者,小兔是亲密的朋友。可是成人面对动物呢?无情杀戮,大快朵颐。孩子的爱心,水一样温柔明澈。相比之下,有些成人的贪婪甚至凶残,让人心寒。

像孩子一样容易满足,该有多好!孩子得到一颗糖果,就能乐半天;得到心仪的书包,就无比幸福;放半天假,就会蹦起来;生日收到同学的贺卡,就激动万分。可是我们大人呢,无休无止的欲望,让我们快乐不起来。得到了一些,还想得到更多;得到了更多,还想得到最多。因为不容易满足,我们丢失了太多快乐。

像孩子一样交往,该有多好!孩子交朋友,从来不考虑朋友有什么样的背景,有没有利用价值。我想起那次在幼儿园,看到两个小女孩在一起玩滑梯,一个胖女人拉起其中一个女孩就走,嘴里嘟囔着:“不识好歹,以后不许和她玩!她爸爸是修鞋的!”我疑惑了,难道大人真的“识好歹”吗?大人戴了功利世俗的眼镜,还企图把眼中变形的世界描绘给孩子,是不是太霸道了?像孩子一样交往吧,童心之间的沟通最纯粹,那该有多好!

像孩子一样单纯,像孩子一样坦诚,像孩子一样简单……该有多好!大人们,有的时候真应该俯下身来,向孩子学习学习。

活着散文7:孤单的活着

文/韩果

我不知道,如今有多少高龄老人像爹爹这样孤单地活着。

1937年出生的爹爹身上镌刻着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他忠诚。6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在镇政府工作了一辈子,对党无限热爱。

他吃苦。退休回家后,一人伺弄着7亩庄稼,犁田、栽秧、割谷、挑担子,样样在行。

他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身强力壮的他,住农民家中帮忙干农活,竟数次累晕在田里。

他办事雷厉风行,说话粗声大嗓。他看不中我们做事,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算么事!我来!”

他有五个孩子,二儿三女。大儿子复员回家后顶了他的公职;小儿子考上了浙江大学,毕业分配在武汉安家;大女儿嫁了乡村医生,二女儿嫁了基层公务员,小女儿远嫁重庆山区。

我是他最大的孙子。我的父亲,他的大儿子,42岁便永远离开了我们,照料他和奶奶的重担就此落在了小儿子肩上。

他住不惯大城市。奶奶去世后,他不顾小儿子再三邀请,固执的一个人住在家乡,至今已整整7年了。

小儿子极孝顺,恨不得日日陪伴。但毕竟身在武汉,有家有业,往返一趟200多公里,总有诸多不便。

而我,虽然近在咫尺,但终日为琐事奔波,算来,这些年探望他的日子竟然屈指可数。

日前接到他的电话,牙疼,夜里睡不着,想去医院瞧瞧。

带他看病,这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是7年来,他第一次指派我为他做点什么。

我飞奔过去。

他取了两颗牙齿,我把止血的棉球塞在他口里,问疼不疼。他咬住棉球,用含糊不清的声调说:“不痛不痛,这算么事!”

我刚把他搀回家里,他便迫不及待地吐出棉球,嘱咐我,这事,千万莫跟二父说,免他挂念。又说,二父离得远,有些事顾不到,这几年,全靠大姑、二姑时时过来照料,你和妈妈也总来看我,你们都孝顺,都好孝顺。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他辛劳一生,渴望过上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渴望有人陪他说说话,帮他料理一下家务。然而,多年来,他一个人孤单地生活,沉默地面对着本不应该的忽略,不吭一声。

这是对晚辈一种深沉的关爱。而我们,借口于忙碌的生活,把关爱当成了忽略的理由。

我不知道,如今有多少高龄老人像爹爹这样孤单地活着。作为晚辈,我们真的欠他们很多、很多。

活着散文8:圆满地活着

文/孔伟健

我圆满地活着,一晃就是四十多年了。

今年,我四十有一了。

小时候,我就常听乡人们说人过四十天过午,这话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了其深意所在。人生如寄,比作一天的话,过了四十岁,就应该到了下午两三点钟的光景了。如此说来,人生之路,已走了大半了。人生一世,百岁者有几?

我的先祖说:四十不惑。或许,那仅是他历尽困顿之后个人的感觉吧!凡夫如我者,远达不到那样的境界。最近,我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集,读到了那篇《五十大话》,照此样式,自己也斗胆写点文字,也算是一种小小的纪念吧。

前几日,我胡诌了几句,其中有这样一句:愈近不惑惑愈多,而今人事半消磨。这说的是实情,年岁愈大,我对事物的认知确实不同于年轻之时了。眼看着身边事物不断消长,我一方面真切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新陈代谢的不可逆转。

夜深无眠之时,我常常细数那些不可回复的过往,那失去的亲人,那远去的背影,那丢掉的简单的快乐,常常是想着想着就醒了,从此再难入睡。四十岁,看来真是一道坎,一道无情的坎。

年过四十,回忆渐渐多起来,常常对着老照片感怀一番。近日,又翻出二十年前的毕业照,还有毕业纪念册,色彩已开始剥落,字迹已开始漫漶,当年写在上面的那些豪言壮语还依稀可见,我对别人的期许也好,别人对我的祝愿也罢,都是那样豪情万丈,或许,那就是年轻。

当年,我们就在那样的感召之下,各奔东西。为了所谓的理想奋斗过、努力过、挣扎过、迷惘过,摸爬滚打之后,终于明白了:目标与现实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只要曾付出过,问心无愧就是了。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言老未免嫌早,可是鬓边白发已然陡生,这不是衰老的征兆么?记忆力也已大不如前,常常是街上遇到熟人,一时却叫不出名字,只是彼此之间打个招呼。过后许久,才想到这不是原来的同事老张吗?于是,哑然失笑。

四十岁,回望来路,曾经的同学与好友之中,和我不辞而别的已有好几个了,有的年龄比我还小,毕业后,我们忙忙碌碌,偶尔停顿下来,互致问候,在电话里畅叙思念之情。可是,天不假年,当不幸降临,我连跟他们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再次的见面竟是天人两隔。生离死别,想来是多么痛心的事情。这些朋友,和我在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之中有过几年的交集,我们共处一室,朝夕相处,岁月见证了我们的清纯友谊。古人说,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他。他们,可是我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啊。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生命如此脆弱,造化如此弄人!

万物皆有两面,四十岁,虽已过午,可正是人生之秋,生活的积累,人生的历练,风风雨雨,起起落落都已走过,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人不可无癖,玉不可无沁。庆幸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道,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不可无趣,爱好是排遣寂寞的最佳良药。我喜欢上了读书与习作,积习多年,乐此不疲,在这条寂寞的书道上,痛并快乐着,收获着独特的人生况味。

读时忘忧,读毕忘怀。读书消遣,藏书寄情。我钦慕董桥老先生那种读书观:到老还在乱读书。读书讲究兼收并蓄,讲究驳杂,无缘博读群书也不要紧,有空摸摸书翻翻书端详一本书也是清趣也是清福。纸船随波,落叶逐流,飘到哪里读到哪里多闲适。这条路,我仍会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许多世事讲究的是过程不是结局,人生都无凭,半点不由人。我结认识的零星尘缘,都是些微渺素朴的邻家凡人,没有高贵的功名,没有风云的事业,阴晴圆缺的生涯中追慕的也许只是半窗绿荫,一纸风月。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这不很好么?

近日,读平凹散文,记住了一联:但得酒中趣,勿于醒者传。我想:人生滋味百般,正如美酒,那味道只可意会,难以对外人道,一旦道破,便兴味索然了。能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

现在,我活得依然圆满,每天尝着可口的米粮,饮茶,写作,看新闻联播,做些平凡的事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