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劳动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劳动的散文1:80后的小琴

文/王朝书

回到村子里,劳动是必然的。一点点的葱,一点点的白菜,一点点的蒜苗,是必须要种的。尽管,左邻右舍都对我们说,要吃菜随便到地里摘,可是,我们 自己得有点自觉性。然而,如何种菜,先生和我却傻眼了。我们既不知道什么季节该种什么菜,也不知道怎么播种、施肥。于是,为了生活方便以及照顾我的婆婆,家政员工小琴走进了我们的家庭。

小琴,是我的侄女。一名80后。16岁就当了妈妈。当她和她的老公第一次踏进我们家门时,仅从面容上,我们看不出她和她老公的年龄差距。甚至,她的老公显得更有精神。而实际上,小琴的老公比她大将近10岁。

第一次见面,我正在包抄手。村子里买菜,一次 需要多买点。只有将多出来的抄手包了,放在冰柜里冻着。小琴手脚麻利地帮上了我的忙。她做事的动作很快。

随后,小琴开始在家里出入了。第二天,在先生的要求下,我们去县城买花。先生希望很快闻到院子里的花香。对于买花,小琴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她不嫌辛苦地帮着搬花,又从林子里背来木叶土倒在花盆里。小琴对种花有极高的积极性,不用我们喊,她都会给花浇水、施肥。然而,对于种地,小琴则没有积极性。如今,我们的菜地已是一片荒草。不过,好歹地里有了葱葱,就足够了。

当我的婆婆从成都过来时,小琴有了强烈的表现欲。先生和婆婆摆龙门阵时,小琴经常插话。而且,她每做一件事,必定要大声说一下。小琴的表现欲,让先生有点恼火。不过,先生很理解她。作为一名80后,小琴的命运算是相当地不幸。她的心里,对生活也有向往。如今,她到了我们的家里,看到了美好生活,渴望长久地在我们家里做事,这是她的正常心理。只是,她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留下来。

幸好,小琴拥有我们所不会而又需要的技能。比如种地,比如换灯泡,比如钉纱窗。在小琴的身上,先生看到了城市女孩所没有的东西。小琴会几乎全部的农村活计。她的能干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小琴还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惊喜。比如,小琴会摘了地里的野菜,凉拌给我们吃。小琴了解土地,弥补了我们的缺陷。

就这样,小琴需要我们带给她金钱和精神的满足,我们也需要小琴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渐渐地,大家真的有点互相离不开了。

就这样,小琴,我的婆婆,先生和我,我们四人,正式开始在小板场村的生活。

关于劳动的散文2:唱着山歌去劳动

文/周天红

乡间的五月是劳动的日子。农民群众忙于薅秧、割麦、种玉米、除杂草,天亮到天黑,劳动泡完了一天的生活。

乡间的劳动总是同山歌密不可分。薅秧要唱《薅秧歌》,收菜要唱《打菜苔》,上山要唱《撵野猫》,下河要唱《船工号子》。劳动产生了山歌,山歌美丽了劳动。

曾记得,老家乡下唱山歌的高手要数隔壁的李二爷,村里人都叫他“歌王”,张口就来。“妹在后院打菜苔,一把沙沙甩过来,要吃菜苔你拿把去,要想对歌走进来。”突然好长一段时间就听不到李二爷唱歌了。一打听,原来,李二爷外出打工时,他老婆在后山砍竹子,被一个卖副食的下乡货郎对歌给对起跑了。李二爷回到家,气了三天三夜,歌王从此暗淡无声。

歌王不唱歌了,大家依然对山歌情有独爱。劳动之时总要哥呀姐地吼上几句。山歌歌词大都情呀爱的,与男女之情有关,能激发人的劳动热情,能美化人对生活的丰富想像。乡下人肩挑背扛,脸朝黄土,背对日月,晨露夜雨,风霜寒雪,一年四季,山歌就是他们劳动的催化剂,山歌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扬声器。

乡里人唱山歌就是图一个“乐”字。给枯燥的劳动解乏,给单调的生活添彩。乡下人苦中找乐,勇于生活,善于生活。

乡间的山歌总是贴着劳动的背脊骨走,让人温暖。一切源于真实的生活,才是最美丽的,最能让人心动的。

关于劳动的散文3:劳动最美

文/王永清

几天前,我和朋友到湖北保康玩,来到一个叫龙坪的地方,那里是远近闻名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

经过一片豌豆地,看见几名妇女在采摘豌豆,我掏出相机拍照。有一位大嫂看见了,大声说:“莫把我照进去了,我们做农活的,丑得很。”

我放下相机,笑着说:“没有做农活的,大家连饭菜都没得吃,做农活的不丑,是最美的。”她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想起了我的父母,从我记事起,他们从来就没有空闲过。那时还是大集体,父母每天都要到生产队里出工。父亲利用歇息的功夫,打理他的几分自留地。母亲在忙碌之余也不忘扯几把猪草带回家。在他们辛勤侍弄下,我家自留地里的菜,产出很多,除了自己吃外,还能卖一些补贴家用。我家的猪,也比一般人家喂养得肥壮。在那段日子里,父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家庭的窘况。

后来,生活好了,父母完全可以过悠闲日子。但他们仍然在农村不辍劳作,我劝过几次,父亲说:“这一歇下来,浑身不对劲儿,只怕会歇出病来。”我知道,他们是劳动惯了,只好作罢。

记得刚结婚时,老公把我从外地调到他工作的学校。因在学期中途,学校不便安排岗位,要等下学期开始了再安排。刚开始我兴致很高,再也不用上早晚自习了,可以痛痛快快睡到日上三竿。可几天过后,我就感到无比的无趣和失落。没了工作,成了局外人,好像被社会遗弃了。于是,我就找到学校领导软磨硬泡,领导无法,只得让一个年龄较大的老师带了小课,让我接手他的工作。

有了工作,我立刻投身紧张的教学中,每一天,我因劳动而充足,因学生的进步而心情愉悦。老公笑我是天生的劳碌命,闲不下来。其实,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啊!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是啊,一个愿意付出勤劳的人,无论时间长短,都会收获一份生命的厚重。

农民辛勤耕耘,为我们创造了生命之粮;环卫工人辛勤付出,为城市带来了美丽和洁净;医生救死扶伤,解除了患者痛苦……各行各业的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世界。

勤劳不辍,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充满活力,让我们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关于劳动的散文4:水利工地上的劳动号子

文/孙建良

“嗨咗来呦,豪气来……”这是田间乡亲们挑着重担时经常喊的劳动号子。喊号子,是乡亲们为了减轻肩膀压力而发明的劳动音乐。文字自由编排、随机发挥,男人、女人,只要是担子挑起来,劳动号子也随着肩膀上的扁担跌宕起伏,号子悠扬、豪放地在乡间回荡。

上世纪70年代,冬天农闲的时候大家都要汇聚到水利工地上为河道清淤,保证水质。生产队18岁以上的劳动力都集中去工地,男人去县里指定的地方挖泥;妇女们呢,就在村里、队里的内河里清淤。

妇女们在抽干了水的河床上,体力小一点的拿着锹挖泥,身强体壮的用扁担挑着畚箕,把河底的淤泥往农田里运。我的邻居王玉芬就是妇女队长,她人高马大,再加上嗓门比较大,乡亲们背地里给她取了“王三姐”的绰号,两大块半尺见方的淤泥装满了她的两只畚箕,只要担子起步,号子也就在河沿田间响起来,“嗨咗来呦,豪气来……”号子里没有了女人的娇弱,取而代之的是男人般的豪爽。在她的带动下,有些羞涩的劳动妇女们也喊起了响亮的号子,在寒风伴奏下,号子更加动人。妇女们早把清淤的苦和累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本县几个主要的支流是男人们清淤的战场。他们背着铺盖,拿着简单的锅碗瓢盆,离家一走就是数十天。为了能让清淤劳力都吃上热饭,队长事先组织劳力将柴火用板车拉到离家几十里远的工地旁。时间一到,大家带着粮食、蔬菜和挑泥的工具,浩浩荡荡地奔赴要清淤的大河工地,队里四十几个男劳动力全部上阵。

挑泥的场面可谓轰轰烈烈,生产队与生产、大队和大队比,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我们队里有一个叫张阿宝的中年汉子,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嗓音洪亮。他每天喊着“嗨咗来呦,早日完成挑泥任务”的号子从河底一步一步往岸上走,步伐是那样沉稳,号子是那样浑厚有力。在他的带头下,男人们齐努力,我们生产队提前一个礼拜完成了任务,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老队长从县里领回了“先进生产队”的奖状,过年前集体杀了一头猪,开伙仓犒赏为了清理河道辛苦了的男男女女。大家在席间起哄要老队长给王三姐、张阿宝颁发“号子奖”。大伙调侃说:“这么快完成任务,都亏了他们的号子引领,增加了干劲。”老队长觉得大伙说得有道理,端起酒碗代表全队劳力去给他们敬酒。王三姐脖子一扬,一饮而尽。那豪爽,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相反,张阿宝有点扭扭捏捏了,因为老婆在跟前,他就放不开手脚,队长敬了半天,一碗米酒喝了好几次也不见底,在工地上喊号子的豪情荡然无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河道清淤再也不用全民出动了。水利工地上豪迈悠扬的挑泥号子,成了我心中最美丽的乡音。虽然浩浩荡荡的河道清淤劳动场面早已被抽泥泵替代,但是每次听到泥浆泵在河床上轰隆隆响起,眼前总会浮现众多乡亲们喊着号子清理河道的劳动场面。“不怕寒风不怕雨,万众一心修水利,嗨咗来呦……”无论是如今的泥浆泵还是当年的挑泥号子,都演绎着家乡人民对水的保护情怀。更提醒着我们:水是生命之源,要好好珍惜!

关于劳动的散文5:品读劳动无限美

文/王文咏

当我们走在宽敞整洁的马路上,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为街衢梳妆的环卫工人,让城市拥有了一张清爽的脸庞;当我们看到那些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一砖一瓦堆砌房屋的建筑工人,让天下寒士拥有了遮风挡雨的家园;当我们满腹经纶、谈天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含辛茹苦培育我们老师,让我们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是的,他们都是朴实的劳动者,他们,让我们读懂了生活的美轮美奂,让我们品尝了生活的原汁原味。

前些日子,我去采访一位在农村土地上耕耘了一辈子的全国劳模,从青丝到白发,他把一生奉献给了这片深爱的土地,无怨无悔,矢志不渝。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老一辈的农民对劳动的爱——刻骨铭心的爱。我零距离地接触和感受到了劳模的光辉形象和感人事迹,给我的思想和心灵带来了震撼和升华。我的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一年四季躬耕劳作,辛勤耕耘,他们辛劳的身影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回旋,在我的心田里激荡,他们勤劳的品质也传递给了我,让我每天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奋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

我对每一个劳动者都有着深深的敬意。劳动是上帝恩赐给人类的一种智慧和快乐,能给每个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带来美好的未来。劳动是光荣的,是神奇的,劳动可以去除思想的灰尘,洗刷灵魂的污垢,使人变得崇高和伟大。

让我们为激情的五月喝彩,为普天下的劳动者讴歌!

关于劳动的散文6:80后的小琴

文/王朝书

回到村子里,劳动是必然的。一点点的葱,一点点的白菜,一点点的蒜苗,是必须要种的。尽管,左邻右舍都对我们说,要吃菜随便到地里摘,可是,我们自己得有点自觉性。然而,如何种菜,先生和我却傻眼了。我们既不知道什么季节该种什么菜,也不知道怎么播种、施肥。于是,为了生活方便以及照顾我的婆婆,家政员工小琴走进了我们的家庭。

小琴,是我的侄女。一名80后。16岁就当了妈妈。当她和她的老公第一次踏进我们家门时,仅从面容上,我们看不出她和她老公的年龄差距。甚至,她的老公显得更有精神。而实际上,小琴的老公比她大将近10岁。

第一次见面,我正在包抄手。村子里买菜,一次需要多买点。只有将多出来的抄手包了,放在冰柜里冻着。小琴手脚麻利地帮上了我的忙。她做事的动作很快。

随后,小琴开始在家里出入了。第二天,在先生的要求下,我们去县城买花。先生希望很快闻到院子里的花香。对于买花,小琴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她不嫌辛苦地帮着搬花,又从林子里背来木叶土倒在花盆里。小琴对种花有极高的积极性,不用我们喊,她都会给花浇水、施肥。然而,对于种地,小琴则没有积极性。如今,我们的菜地已是一片荒草。不过,好歹地里有了葱葱,就足够了。

当我的婆婆从成都过来时,小琴有了强烈的表现欲。先生和婆婆摆龙门阵时,小琴经常插话。而且,她每做一件事,必定要大声说一下。小琴的表现欲,让先生有点恼火。不过,先生很理解她。作为一名80后,小琴的命运算是相当地不幸。她的心里,对生活也有向往。如今,她到了我们的家里,看到了美好生活,渴望长久地在我们家里做事,这是她的正常心理。只是,她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留下来。

幸好,小琴拥有我们所不会而又需要的技能。比如种地,比如换灯泡,比如钉纱窗。在小琴的身上,先生看到了城市女孩所没有的东西。小琴会几乎全部的农村活计。她的能干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小琴还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惊喜。比如,小琴会摘了地里的野菜,凉拌给我们吃。小琴了解土地,弥补了我们的缺陷。

就这样,小琴需要我们带给她金钱和精神的满足,我们也需要小琴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渐渐地,大家真的有点互相离不开了。

就这样,小琴,我的婆婆,先生和我,我们四人,正式开始在小板场村的生活。

关于劳动的散文7:劳动,是五月的美妙旋律

文/钟芳

鲜花是五月绽放的表情,劳动是五月谱写的音符。五月一日是劳动者的节日。伟大科学家高尔基说过一句话:“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对劳动给予了至高的赞美,凸显了劳动充盈着收获的幸福与喜悦。“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一词,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已出现,像那首着名的《伐檀》篇,一开头就讲“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是一首描绘伐檀木的工人劳作的情景并表达对当时统治者不满的民歌。唐代诗人王建在《酬于汝锡晓雪见寄》诗中讲“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辞书里解释劳动为:人或动物用肢体和大脑创造成果和进行思维的一种活动。当你亲身体验了劳动,并把劳动作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才会深切地理解劳动的巨大价值和真正涵义。

劳动酿造生活,劳动创造财富。唐人李绅《悯农》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明白是劳动者,用一滴滴的汗水,用那粗壮而勤劳的双手,换来我们的衣食住行,托起我们的多彩生活。明代冯梦龙的诗:“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则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劳动进化人类,劳动改变世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劳动创造一切成就,劳动推动文明进步。人类要生存,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个人要发展,都是通过诚实劳动和点滴积累完成的。如不热爱劳动,任何蓝图都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努力工作,一切梦想都只是一枕黄粱。鲁迅先生说得好:“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劳动最伟大,劳模最光荣。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等,他们忘我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然而,随着时代不同,劳动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现今中国,处处洋溢着劳动创造的热情,时时收获着劳动带来的快乐。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工程、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重大项目,无不是靠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高技能人才茁壮成长,技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奖最高领奖台,充分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崭新时代风采。

生机勃勃的时代催人奋进,宏伟绚丽的远景鼓舞人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次在谈灵感时说道:“要等待灵感的垂青,就先得不停地学习,实践和劳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挥洒的汗水多,谁付出的心血多,谁采撷的果实就越甜美。袁隆平正是在一次次科学实验的积累中,在实践基础上的劳作中,最终取得成功,创造了人类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劳动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歌,深情地演绎着铿锵有力的美妙旋律,让我们学会劳动,热爱劳动,用智慧和汗水托起美丽的中国梦,共同描绘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画卷。

关于劳动的散文8:劳动的姿势

文/钱续坤

耕耘

当季节的指示从布谷的口中响亮地吐出,乡下的人们便有了繁忙和农事。

而所有的农事,首先是从一声吆喝开始的。沉寂了整个冬季的田野,为此打了一个激灵;唯有律动的泥土欣喜异常,因为她知道——锃亮的犁铧,马上就要洞穿大地的心事,让这个春天更加富有生机,让所有收获成为一种可能。

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农人的血液就开始突突地奔流。而映入眼帘的,是牛鞭高举的剪影,一帧又一帧定格在清晨的胶片上;抑或有几只觅食的白鹭,顽皮地跟在犁铧的后面,看看是否有蠕动的蚯蚓和蛰伏的泥鳅。

朝霞四射,汗滴满颊。农夫的辛勤耕耘,给了失血的土壤以温馨的理由,让萌动的种子不再感伤忧愁,使满园的春色找到了呱呱坠地的借口……

无际的烂漫始终都在牛蹄的花瓣中孕育,油亮不屈的脊背不会因为莺飞草长而停留。我呢,凝视的目光一直在将耕耘仔细地精读——

那是不辍劳作的艰辛,那是一往无前的毅力,那是忍辱负重的精神!

冶炼

在一种温暖的光泽里,让双眸深情而明亮,让双手锤打与锻造。憧憬为之闪烁,生命为之辉煌,钢质的美丽为之弥漫无穷的力量。

生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行动的火焰在滚滚运行。所有的音乐,所有的舞蹈,所有的诗歌,都随着钢铁红色的液体,在熔炉里无声地脉动。

——冶炼!——冶炼!——冶炼!从石到铁,从铁到钢,从一种形体到另一种形体,从一种金属到另一种金属,这个命运质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在媚俗的生活里,提取坚不可摧的意志,提取坚忍不拔的傲骨。

因此对于劳动者而言,冶炼的意义只有一种:奉献。——把汗水奉献给劳动,把劳动奉献给创造,把创造奉献给用汗水孕育的钢铁。

钢铁在飞花,穿越所有心灵的狭隘;冶炼的图腾,跨过全部精神的障碍。劳动者在燃烧的光芒里沐浴,灵魂一次次得以皈依,生命一次次得以涅盘。我也从冶炼的过程中,学到了为人的本质,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纺织

和冶炼给予人的力感完全不同,纺织讲究的是以柔克刚和熟能生巧。这种美妙绝伦的技艺,起始于嫘祖的冰雪蚕丝,传承于张骞的丝绸之路,回复于木兰的闺阁机杼,跌宕于道婆的叛逆创新……

其实,纺和织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作。纺是从絮里拉出线,是从茧里抽出丝,是从怀中牵出情;织是将线压成布,是将丝连成绸,是将情凝于心。

一根根。一条条。一块块。一匹匹。这流淌了多少纺娘的汗水,倾注了多少织女的心血——那是生存的前奏,那是生活的礼赞,那是生命的舞蹈!

忙忙碌碌地干吧,嘤嘤嗡嗡地唱吧,快快乐乐地跳吧,那纺娘并不仅仅只有我慈爱的母亲,那织女并不仅仅只有我心爱的妹妹,她们弯腰的背影,似乎只显现于黑夜的深处;她们疲惫的身体,被来回的梭子缠绕了一圈又一圈。

风姿绰约。纤尘不染。纺娘的一举手,使村庄安详,牛羊茁壮;织女的一投足,使黑油油的土地,在瞬间,就抒写了华美的绝句,造就了生活的诗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