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山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泰山的散文(精选7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泰山的散文1:泰山日出

文/侯智英

凌晨四点半,我穿好衣服,准备去看难得一见的泰山日出!

站在岩石上,遥望着连绵云海,我不禁闭上眼睛,想像着那壮观的一刻:旭日东升,红红的云霞……我睁开眼睛,望着遥远的云端,希望下一秒就能出现那想像的样子。

可是,看了半天,眼都瞪红了,太阳还不出来,我只好把目光转向脚下的云海。云海和日出都是泰山十景之一,自然壮观。一朵朵白云,几朵连成一片,几片便变成了我所认为的“云山”,从山顶上看,云层像高低不平的群山,有的高、有的低,最高的一座云山,我想那是泰山的影子吧!别的云或多或少都有移动,而那座“泰山”却真的是“稳如泰山”,一动不动,像个“巨人”在练军姿!看着茫茫云海,我真想扑上去洗个“棉花浴”,在我想像的太阳上“暖暖”身子。

就在我想的这会儿,太阳还真随着人们的欢呼一点点地升起来了!我愣住了,虽然太阳刚升起一点儿,可是却那么耀眼,我呆呆地看着太阳一分一秒、一点一点地升起,直到太阳露出她全部的面貌。此时的太阳光芒四射,更让我体会到人类的渺小,我就这样站着、看着,直到我双腿发麻,才回过神来。

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我却久久站在那里,不想离开……

关于泰山的散文2:难忘的泰山之旅

文/黄轶博

暑假里令我难忘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去苏州水上世界游玩、去游泳馆学游泳、去少乒校练习乒乓球……但最令我难忘的是登五岳之尊——泰山。

当时,经过长时间的乘车后,为保存体力,我们乘坐了索道。索道下面是悬崖绝壁,一眼望去,让人不由得胆战心惊。到了半山腰,从索道上下来,我们就开始沿着台阶往山顶爬。台阶很高,爬起来很费力,没有多久,我就累得气喘吁吁,双腿发软。抬头向上望去,满眼尽是石阶,一直延伸到悠远的天边,犹如一架云梯挂在山间,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我想,我连比泰山海拔高300多米的莲花峰都征服了,怎么能够在此退缩呢?于是我就一鼓作气地往上爬,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登,终于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处——玉皇顶。从玉皇顶往下看,只见云雾飘渺,有些云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只要一伸手就能抓到,让我体验到了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感觉。

在山顶逗留了一会,我就开始下山了。下山时,经过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溪,导游说,这水已达到国家矿泉水的标准,喝了可以延年益寿。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水瓶灌上一瓶,一尝,还真是清冽甘甜。

这次泰山之旅我不仅征服了泰山,也挑战了自己的极限!这就是我暑假中最难忘、也最自豪的事情。

关于泰山的散文3:雨中登泰山

文/小笨熊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象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象落在地上,倒象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朦朦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做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象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峡谷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象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接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峻增曾,石缝滴滴挞挞,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象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趟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象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靠住二天门的石坊,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骄傲,又是耽心。骄傲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山路,担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的山路。去薄了,雾又上来。我们歇歇走走,走走歇歇,如今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困难似乎并不存在,眼央前是一段平坦的下坡土路,年轻人跳跳蹦蹦,走了下去,我也象年轻人了一样,有说有笑,跟着他们后头。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下坡路转到上坡路,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一直是宽整的,只有探出身进修,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想来头面人物近了看,隔着辽阔的山沟,走不过去。我们正在赞不绝口,发现已经来到一座石桥跟前,自己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原来我们遇到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防,几乎和它撞个正着。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口沫喷的老远。从这时候起,山涧又从左侧转到右侧,水声淙淙,跟我们跟随到南天门。

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搀岩的山石装起来。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叶子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在涧里,随水漂去。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的象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杈叶,象是和狂风乌云去争夺天日,又象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

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象不应该似的。雾在对松山的山峡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象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怪不得东汉的应劭,在《泰山封禅仪记》里,这样形容:“仰视天门□辽,如从空中视天,直上七里,赖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亘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生累人矣,所谓磨胸捏石扪天之难也。”一位老大爷,斜着脚步,穿花一般,侧着身子,赶到我们前头。一位老大娘,挎着香袋,尽管脚小,也稳稳当当,从我们身边过去。我象应劭说的那样,“目视而脚不随”,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

心还在跳,眼还在抖,人到底还是上来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我奇怪自己居然也能上来。我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象一个没事人一样。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鹦鹉,有的是一根棒棰,有的是一条金牛,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的深渊。别成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象莲花瓣,有的象大象头,有的象老人,有的象卧虎,有的错落成桥墩,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象,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年月久,传说多,登封台让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况,一个光秃秃的地方会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有的山池叫作洗耳恭听头盆,据说玉女往常在这里洗过头发;有的山洞叫作云洞,传说过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晴良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象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是云吗?头上明明另有云在。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成海边。于是阳光掠过,云海的银涛象镀了金,又象着了火,烧成灰烬,不知去向,露出大地的面目。两条白线,曲曲折折,是奈河,是汶河。一个黑点子在碧绿的图案中间移动,仿佛蚂蚁,又冒一缕青烟。你正在指手划脚,说长道短,虚象和真象一时都在雾里消失。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不是下午要赶火车的话,我们还会待下去的。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倾盆大雨的时候,恰好又在斗母宫躲过,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关于泰山的散文4:春游彩石溪

文/朝阳

说起泰山,可以说不知道的人不多,因为泰山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名山,其闻名于世的原因,不仅由于其受到过多少位古代帝王与普通百姓的封禅、参拜,也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铸就了至高无上的崇拜与敬仰。

虽然从小就听老人说起过泰山,但我第一次认识泰山,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对于心目中那个非常神圣的泰山,就像对外面的未知世界一样,既有无限的憧憬,也充满了一种遥远与神秘的感觉。

为了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统一考试,我和几位同学乘坐火车来到了那时到过的最大城市---泰安。我们住的地方在红门路西边的白鹤泉宾馆。考完试之后,几位同学一商量,便在下午进入了泰山的山门,一路攀登,第一次登上了既新鲜又陌生,既朴素又神圣,既崇敬又亲切的巍巍泰山,而且在第二天的早上看到了壮观的日出。

之后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我一直生活、成长在泰山脚下,我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一直处在泰山文化的护佑之下,其间也曾经多次登上泰山。有时出差到泰安,就算没登山,也总是到泰山脚下,怀着崇敬的心情眺望雄伟的泰山,朝心目当中这座壮美的高山、朝这个精神的家园与寄托之地进行默默的膜拜。

自从认识泰山以来,我对于这座山的印象除了雄伟、壮观与神圣之外,便是厚重、美丽和那份无法比拟的灵魂震撼力。多年来,我也到过一些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通过这些断断续续的旅游活动,领略了什么是南山的秀气与北山的雄伟,几乎使“南秀北雄”这一印象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再次来到了熟悉的泰山脚下,虽说是一次非常正规的学习活动,但由于是周末休息时间,而且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就随着团队安排的线路,来到了泰山西麓一个据说非常好看的地方---桃花源景区。

一听说“桃花源”这三个字,印象当中便有了“世外桃源”那个美丽的传说,以及与之相伴的影子。由于受较强的地域观念的影响,自己心里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世外桃源”无非就是处于泰山西边的,一个因没有多少游客而相对幽静的山麓,估计那里的景象也与泰山有大同而无小异。

顺着弯曲但平坦的山路,我们乘坐的车子渐渐进入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从远处看,山上的颜色还是以灰白色岩石为主,但到了山跟前,山上的绿色迅速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使路两边迅速变成了以绿色为主间或少量灰白的山体,一阵阵凉爽当中透着一股温暖与舒适交织的风,由车窗灌了进来,令人感觉到一份柔柔舒舒的惬意。

还没下车,就看到路两边尽是一片片花花绿绿的颜色,红的是满树的桃花,绿的是桃树后面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蓝的是成片的尖尖的兰花叶子当中,那些点缀其中的蓝宝石一样的花朵。开得早的桃花颜色稍微淡一些,有的甚至已落在地上,在树下铺成了一个圆形的花伞;开的晚的则一个个结结实实地抓住枝条,五片粉红的花瓣均匀地排列成一个圆形,羞羞答答地在风中微微抖动,与徐徐而过的春风交流着对春天的印象与感觉;那些尚未开放的花蕾们,则是一副萌萌哒哒的模样,静静地跟在她们的大姐身后,好奇地张望着她们在阳光之下尽情展示着婀娜的身姿,使劲按捺着内心的那份冲动与即将绽放的激情;在一个个花朵的背后,无数片绿色的树叶组成了一个巨大但浓淡不一的底色,默默地在花瓣后面担当着幕后英雄的角色;蓝色的兰花瓣虽然不像桃花那样数量众多,但却以其独特的靓丽与水晶般的晶莹,展现出一种冰清玉洁、楚楚动人的形象,如一块块蓝宝石般地镶嵌在尖尖的绿叶当中,不时眨着精灵般的眼睛,一颤一颤地释放出一份神秘兮兮、惹人垂怜的眼神,让人的心里禁不住出现一阵阵的颤动。与此景象不同的是路边那一棵棵来自南方的树木,圆圆的树冠上方,是一支支笔直的新生的枝条,这些枝条由内向外透着油油的、厚重的胭脂红色,它们健康、向上,敦厚当中透露着一种积极、倔强和不可阻挡的生命力,争先恐后地向游人们讲述着这山里的故事。

下车之后才发现,这条通往山里的公路,与蜿蜒在山谷里一条溪水,就像两条相互缠绵的巨龙,时而路在溪水的左边,时而轻巧地与溪水来一个交汇,一下子转到溪水的右边。这两条龙一左一右,相互交汇在一起,蜿蜒着盘踞在山谷的底部,一直延伸到远处那幽深的山里。

启程的时候,听说这个叫做桃花源的山里有一条彩石溪。既然是溪,那就应该是一条充其量也就称得上“涓涓”的小水沟吧,估计与泰山正面那雄伟壮观有余但婉约秀气不足,且略显干燥的印象并无多大差异。

此时此刻,映入眼帘的这一幅画面,竟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这里的印象:原本应该雄伟的山体,此时却展现出一位邻家小妹般的含蓄与安静。路与溪这两条龙两边的山体虽然陡峭,但却涂抹着厚重的墨绿色、坚毅的深绿色和清新的淡绿色,并以这不同的绿色构成了一幅轻重相配合理、层次极为丰富的花屏。这幅花屏的上部是崭新的淡绿色,中间是深绿色,接近山谷底部的部分则是墨绿色,而就是这上轻下重的构成,显现出一种敦敦厚厚、实实在在的稳重之感。

在山谷的底部,是黑白相间的巨大岩石。走近了一看,那些岩石的颜色黑白分明,白色岩石如同宣纸,那黑色岩石如同用毛笔蘸饱了浓墨,在洁白的宣纸上酣畅淋漓地自由挥舞之作,既有酣畅的线条又有顿挫的转折,既有丰润柔美、宛若丝带的线条,也有墨已干但意未尽的拖拽之笔,既有一气呵成的完美墨迹,还有停笔时滴落下来的墨滴,圆圆的、一坨一块地滴在纸上;而那黑色的岩石则如同黑板,用浓重的白色在黑板上划着几乎同样的国画。这些精美的国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均为写意画:有的是壮丽的山川,有的是奔跑的骏马,有的是成群的牛羊,有的是瓜果蔬菜,有的则是梅兰竹菊;不同的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对比,形成千变万化之形态,呈现无穷无尽之遐想。

面对如此美景,不禁令人感叹,是什么力量描绘出这等壮丽精美之作?是何等神圣用神来之笔展现了这美轮美奂的景色?细细想来,正是大自然这位画家,用最简单的黑白两种颜色,用最和谐的浓淡比例,绘就了这一幅幅既气势磅礴又变化无穷,既潇洒飘逸又活灵活现的举世无双的水墨巨作。

这一幅接着一幅的水墨长卷,排列成一条看不到尽头的画廊,构成了一条蜿蜒于山谷底部的精美画卷,而相伴于画卷之上,不断浏览并清洗着画卷的就是“彩石溪”了。

原本以为“彩石溪”只是一条“涓涓”细流模样的山间小溪,可此时,映入眼帘的小溪竟然如此之大,如此之美,真是让我难以置信。所谓大,是因为在宽阔的山谷底部,隔不多远就是一个碧绿的水塘,这些水塘有的是天然形成,有的是则是人工垒砌而成,但不管是何种方式,它们都如同一块块天然质朴的碧玉,一个接着一个,构成一条长长的、没有尽头的链子,平铺在水墨画卷上。明媚的阳光照在碧玉之上,光线被反射到空中,又被风儿吹到水面,把水面拂起一片片细密的亮点,使得这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碧玉显得更加晶莹、明亮。走进了一看,这水塘里的水虽然呈现出碧绿色,但却十分的清澈,水底大小不一的岩石一块块、一片片,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的泛着淡淡的黄色,有的则披着浓艳的绿色,有的像墨一样黑但却闪着亮晶晶的光泽。所有这些影像都被不断晃动的水波笼罩着,以不规则的频率变换着水流的方向,形成了不同的光线折射,使得这阳光下的景象不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那不时晃动,不断变换着柔柔的、奇异的各式形状的岩石、沙粒、沟壑的图像,以及偶尔飘过的几片树叶,无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景象,令人由心底迅速陶醉,因留恋这奇异的美景,无论如何也无法迈动虽然轻快但却没有动力的脚步。

为如此美景而陶醉的不止我一人,同游的同学们也是痴于其景,迷于其境,纷纷拍照留念。由于准备不足,来学习的时候没带相机,到此时只有对美景而感叹,除了请同学未我拍几张照片之外,就是用手机上的相机,尽量把这如画的美景和无限的春光记录下来。

由于用的时间久了,手机上那个小小的镜头已经磨出了一些毛糙,像块毛玻璃似的,可没想到竟然拍出了异样的效果。我的那几张照片连同一首《春游彩石溪》的诗发到微信上时,竟获得了朋友们的不少赞赏,说那几张照片拍的很好,有油画一样的效果。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走到大约一半路程,就得到了往回走的消息。意犹未尽的我,只能朝远处那曲折幽深的山谷默默说了声再见。

下山的路几乎是一溜的下坡,而且与彩石溪的流向在一条线上。为了尽可能多看看山谷里那山水交融的画卷,我们离开平整的水泥道路,顺着修建于彩石溪边上的木制栈道,时而行于溪之左,时而走在溪之右,观看着脚下欢快奔流的溪水流经岩石与沟壑,欣赏着溪水与同伴们相拥嬉闹发出的美妙音律,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丝隐隐的伤感:这嬉闹不止、无忧无虑的溪水,你可知道吗?此时,你正处在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刻,也是这幅美丽风景的一个部分。可是,你与我经过这短暂的相遇之后,将会各奔东西,我将继续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你将会义无反顾地流向远方,汇入汶河、黄河,流入无垠的大海,一去不再复返……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时光流逝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过去的一切就永远过去了,是永不复返的。

我相信,我还能重返彩石溪,还能再次看到那美丽的山水画卷,看到那依旧奔流的清澈、柔美的溪水。

我也知道,我会想起你的,那曾经与我相遇的,永不再来的溪水。

关于泰山的散文5:泰山后庭赋

文/张大山

岱麓花园,齐长城下,山外青山,市外桃源,净土奇葩,黄巢苑然。

四季荏苒,风月无边。雪融枝青,冰开水绿;众生萌起,暗香浮动。一日晓醒,八面春晖。乱花迷眼,酥雨润心;盘涓旋石,草堂回莺;黄蜂扑花,鱼拥香钩。依柿傍栗,梳风沐日;斜阳醉卧,酒旗风影。烟雨道苔,紫罗地衣;月出惊鸟,时鸣幽谷。一山松阵,几溪馨草;峰峰围坐,层层叠翠。池塘早市,门巷燕家;高田天梯,平田棋局。

孟夏四月,绿遍山原。远崖排嶂,近木成林;朱帘卷日,碧幕蔽阳;浓荫匝地,野蕾藏红。蜃气楼阁,蛙声十里;良田美畦,鸡犬相闻;小荷尖角,蜻蜓早立;径曲苑幽,虫吟蝉唱;蝶衣晒粉,蛛网添丝。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山岚又起,雾蒸湿地。荧光暗游,星光明悬;彩霞远岫,艳阳近丘。

物色新秋,硕果压枝;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岩前拄杖,松下横琴;晴空余照,雁行人字;雀向檐飞,霭从窗出;白云生处,停车坐爱。迢迢牵牛,皎皎河汉;天阶夜色,红烛液光;蟋蟀竹席,瑶台玉杯;月宫温凉,人间天上。仰头明月,寄情千里;落英缤纷,飘零客心;万壑有声,群峦无语。登高极目,黄巢冲天!菊花重阳,他乡故乡?

天高地迥,霜意沓至。微风摇藤,细雪下帘;萦空漫转,兔鸠隐迹。六出滤尘,雾凇夺目;银披河梁,冻裹琼枝;冰挂九光,时闻折竹;孤舟蓑笠,寒江玉柳。松涛起兴,万木竞和。踏雪访梅,蕊寒香冷;何待暖日,俏不争春。一年盛状,尽收苑中;移步异景,神斧人工。

返璞归真,憩居田园;宾以主入,我为侍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泛舟西湖,信马北疆,天笼四野,尔在中央。度假养身,休闲涤心;蓄能基地,过劳疗吧;观光天堂,劳作乐园。学士词宗,将军武库;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果蔬待采,畜禽备选;鸟兽野避,鱼蟹潜底;肴馔何味?欲辩忘言;觥筹交错,不知所云。

偏离闹市,亲近山水;规避喧嚣,探古寻幽。孔孟荫庇,齐鲁风韵;自然生态,特色资源;民俗醇厚,物产丰盈;黄巢尘封,陶潜犹存。人文自然,定位独特;一二三产,和谐发展;开发保护,双重并举;现代文明,批判继承;建新农村,造“后文明”!

关于泰山的散文6:爱在泰山

文/凭海临风

作为渤海湾畔土生土长的人,自然的喜欢大海,特别是青岛的海。站在陆地尽头极目远眺,大海的波澜壮阔、悠远深邃,让我们体验什么是海纳百川的胸怀。汹涌的波涛、滔天的巨浪,让人感受生命和进取的力量。赤脚走在软软的沙滩上,在浪花拍岸的声音中深嗅着海的气息,听海鸥此起彼伏的鸣叫,任海风吹扬起长长的裙裾,任思绪随海浪飞上波峰浪谷,化成海边永不落幕的风景。因为爱人的缘故来到群山环抱的泰安,十年。很多时候会比较这两座着名的城市。

十年前的泰安比现在小多了,也看不到多少有时代气息的建筑。路沿石经常是残缺的,人行道坑洼不平,窄窄的沥青路面盖着厚厚的尘土,晴天浮尘飞扬,雨天两脚泥浆。习惯平原生活的我最头痛的是骑自行车出门:在宽阔马路上飞驰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漫漫上坡路,只有推车前行。环顾四周同我一样的人们,表情自然平静,步伐坚定有力,并无因推车流露任何不快。我甚至产生了疑问:山区的生活是这样不方便,什么是这里人们前进的动力呢?人可以有理由这样满足吗?

旧有的习惯被打破、新的习惯还没建立起来时,常常是一个人最无奈最痛苦的时候。失掉了熟悉的人际和自然环境,没有了了解自己的同事朋友,更因远离了大海,所以经常向爱人抱怨这个地方与青岛的差距。这个时候能做的,就是我们一家不厌烦地进山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

一个隆冬的上午,来到明堂园景区。老核桃树的叶子落光了,遒劲的树枝肆意伸展在料峭冬日的晴空。有个弯腰驼背的老农从旁边经过,问我们:“不到家里坐坐?”我很奇怪:素不相识,要我们去他家里是什么意思?是搞旅游经济想赚点茶水钱吧!爱人解释道:“这儿的山民非常朴实,意思是让我们去他家喝点水暖和暖和,不要钱的。”我愕然:这在我们家乡,在我向往的青岛,哪怕是偏远些的村庄,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在那里,市场经济、旅游经济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一般是不会请游客单纯去家里坐坐的。老人已经走远,步子迈得坚韧有力,弯弯的身躯与苍劲的核桃树渐渐叠为一体。忽然就想到一个词:历久弥坚。多么希望现代文明永远不要打扰老人的这份朴素自然。那个冬日不再寒冷。

虽然在泰安生活了很久,对交通状况依然不熟悉。这一届登山节期间独自开车去看兰花展,地点在省庄,很远。出发之前还在担心迷路的问题,没想到出城后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路边摆摊的大妈夫妇非常详细地告诉我怎样走,还特别指出一些容易走错的路口加以注意。那天到达得非常顺利。返回时由于修路必须另择路线,这次是路边的民工热情的提供了帮助。他们忙碌得满身尘土,却有着最灿烂真诚的笑容。当他们笑着同你答话时总会露出光洁整齐的牙齿,很好看。于是担心迷路的紧张情绪立刻被化解掉,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和飞速变化的社会,人们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时,经常会想到如何防备外来的羁绊和侵害,朴实善良的人生底色被埋藏得越来越深。弯腰驼背的老人、路边摆摊的大妈夫妇、满身尘土的民工,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恰恰是在他们身上,经常体现着人性中最本真、最良善的一面。当来自生活最真实层面的厚道、淳朴不经意间成为眼前掠过的剪影时,总能唤醒内心深处关于“温暖”的记忆——甚至,会为自己满身铠甲的戒备心态感到不安、羞愧。

如今,泰安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洋溢着现代气息的高楼、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漂亮的花园绿地、浓郁的人文气息……泰安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虽然一些马路依然不宽,一些建筑也还是老样子,但我却从中读到了亲切。泰山四季的美景各领风骚,令人百看不厌。泰安人的优秀品质绝不止于我遇到的这些。

依然喜欢大海,但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如果有去海边定居的机会,还去吗?——我知道,当能够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我的爱已经在这里了:泰山之雄伟包容,有如大海之辽阔深沉;山泉之灵动欢歌,堪比大海之浅唱低吟。泰山就是这座城市的底色,她厚重博大的历史沉淀造就了这座城市泰然处之的性格,人们生活得安定满足而有力量,由此生发的坦然、从容、进取是人生真正永不落幕的风景。

关于泰山的散文7:月夜登泰山

文/邢云

孔子曰:“仁者乐山。”眼看还剩几天开学,我们一家三口商量,尝尝“仁者”的滋味儿。既然确定要登山,那去哪儿呢?“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山之崖,水之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干脆就去孔子的老家山东行走一番吧。

我们从红门拾级而上。

沿途只听到“哗啦啦”淌着的水声,不时遇到爬山的两三游客。山风吹过,远处传来阵阵松涛。

与往日他处登山情形不同,旁边无游人喧闹,月儿如钩,遥挂长天,幽寂,神秘,柔和的月光如流水倾泻,沿着山路上行,倒怕打破了这份宁静。

停停走走,夜色渐淡,五岳独尊的泰山,仍是模糊不清的蒙蒙影像。

有妻儿作伴,倒不觉得累,渐渐接近十八盘,山路越来越陡,累得人发喘。脚步轻盈的儿子一路领先,此时已然手脚并用,爬行上山。即便如此,仍旧不断催促我和爱人:“快点,快点,别耽误了看日出!”

再无心思胡想泰山的种种,惟有一个心劲儿向上爬,过云步桥、一天门、中天门,真似个登天。悬在头顶上的便是南天门,脚蹬天梯,轻轻回望,浑身冒汗,双腿开始酸软,山风越来越紧,果然清爽提神。

天色渐渐发白,走上天街,不少游客身披棉大衣,挨挨挤挤,朝着日观峰前行。心还在跳,腿还在抖,也不知歇了多少回,人到底还是上来了。

站在玉皇顶,东西南北云海弥漫,拱卫泰山的无数小山峰或远或近,缠绕山脚的河流彩绸般飞舞。天上的星星不知什么时候隐退的,东边的天空已经发白。视线所到之处满眼都是无边妙曼,感觉整座山都笼上了一层神秘的灵气。

异彩东方!

霞光弥漫,染得山顶金黄。出来了!

红云朵朵,云缝中,桔红色的一道弧光从地平线蒸腾着,仅一两分钟的样子,羞答答的太阳便露出面容,刹那间便辉煌在“壁立万仞”的泰山之巅。

下山路上,大大小小的石刻琳琅满目,有题词的,有题诗的,有赞颂的,有抒志的。说实话,“雕词镶句”,我没记住几个,想起那么多帝王皇胄,自居天子龙种,来到泰山封禅、登顶,彼时君临天下,自认为山川成其私有,颇了不起。如今,山河无恙,徒留那满壁的文字供人赏看罢了。

巍巍泰山,青史犹高。漫漫登途,人生渺渺。

泰者,大中之大也。想起来时要做一次“仁者”,“仁者乐山”“仁者爱人”,最起码要坚守生命中最本质的信念与原则,比如基本的道德、仁义。倘若弃掉这些,那一路的名利、爱恨,终究不过是泰山一梦而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