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沧海桑田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沧海桑田的散文(精选3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沧海桑田的散文1:沧海桑田,岁月催花

青春的脚步不时地光顾大好年华。憧憬梦想的日子沉浸在和熙的阳光中。

清晨,我伫立窗前,望着窗外随风时起的柳条和盛开在草地里的野花,寂动的心向望和他们一起舞动。

清凉的晨风从敞开的窗户悄悄袭来,探问我的灵魂何在?在一片柔情和泪光中,我不时地回想起我的过去,回忆那失去的青春和华年。

多年来,我才发现在那片皎洁清辉的月光下,梦,原来早已沉睡,而我还在飘着花絮的天空下痴痴守候,幻想和它还能一起飞翔。

异乡的日子,有些惆怅,时而让我倍感迷茫,秋雨后的那个黄昏,转眼沧海变桑田,岁月成旧梦。

频繁的生活,每日的守望与期待已成为一种习惯。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故事会上演。在守望与期待的季节,偶尔也会拾起一些飘逸的段落,如:才子、佳人……但更多的时候是高楼断望。

时间如书页一样,哗哗哗地翻过,岁月在不经意间已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暖和的阳光透过窗户透过脸上,许多曾经想做的事在一日一日的推托中不见踪影,那薄如蝉翼的未来怎能经得起时间轻踩。

看不清尘世霓虹细腻如烟,理不顺世间情节纠缠如麻。都说蝴蝶飞不过沧海,原则经不起尘世诱惑。但百转千回后又回到原点。所有的一切已是物是人非,留不住时光漂流。不得不把所有故事收藏。但灵魂的空隙处却容这一种不甘。在痛苦的挣扎中,都市的霓虹模糊双眼,瞬间的烟花绚丽虽然美丽,但那终究还是幻觉。

花开的时节,随之而来的是阵阵花香。但我再也无力去解读那些飘逸的段落。只是一个人点着烟,喝着淡茶。

看故事起落,忆往事隐消。

关于沧海桑田的散文2:消失的池塘

文/熊梅生

在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中,一片池塘的消失原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那片池塘的消失不是自然的造化,而是人为的糟蹋,池塘里蕴含的美丽活生生地被人扼杀,这让我始终难以释怀。

将近40年过去了,我的心中始终荡漾着那一片池塘的清波。那片池塘就在我曾经任教的学校后门外,与学校后门隔着一条小路,对面则是小镇居民的一排瓦屋。临水而居的人家是池塘的得益者。因为这个小镇地处高田地区,镇的周边是沙质土壤农田。高田地区能有这么一片池塘是十分难得的。

池塘的水面大约有10来亩,比起王安石笔下的“半亩方塘”大得多。由于沙土过滤的原因,塘水特别清澈明净。一张用杨树木制成的长长的水凳架在水边,伸向塘中。学校伙房的工友们就在这里淘米洗菜,十分方便。住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与周边的居民们一样,也都在这里洗衣服。

那时池塘水质没有污染,加上淘米洗菜的缘故,鱼虾们十分惬意。记得一年夏天一个星期天上午,池塘上薄雾蒙蒙,在水码头洗衣服的几个学生,发现池塘岸边游来许许多多虾,清澈的水中,虾子通体透明,触须可见。于是他们从学校伙房里找来淘米箩或细眼筛子,顺着岸边慢慢挪动,不一会儿居然兜到一大碗虾。塘里的鲫鱼可谓肥美鲜嫩,绝没有如今市场上鲫鱼的怪味。

碧波清清的池塘不仅给周边居民提供了洗涤、浇灌的便利,还给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几分诗意。春风吹来,几场春雨之后,一泓春水碧波涟漪,那些塘边的草,也仿佛一夜之间生长起来,碧绿茂盛,在风里摇曳着纤长的身影。初夏时节,蛙鼓声声,不由人不想起江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地虽是苏北,却也有江南水乡的意境。入夏以后,点点繁星倒映在水面,萤火虫提着灯笼四处游荡……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这片池塘留给我的记忆是清澈、美丽、诗意。然而到本世纪初,我和夫人离别20余年后第一次重返小镇时,记忆中的池塘已变得面目全非。池塘四周成为各种生活垃圾的倾倒地,一半水面已被蚕食,只剩下一洼散发着恶臭的黑水。

那次的故地重游着实让我怏怏不乐,但还心存侥幸。农村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标语处处可见;城市里,大力恢复周边湿地,还城市一个绿肺。既然建设生态文明已迫在眉睫,我想那片池塘是否也能重拾它的美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今年我和夫人再次重返任教的那所中学,后门外的池塘干脆变成了一片垃圾场,池塘已彻底消失了。

呜呼,哀哉!清清的池塘曾经滋润了周边的居民,而受惠于池塘的人们却毫不留情地葬送了那一片美丽。

将近40年过去了,我的心中始终还荡漾着那一片池塘的清波,眼前时时闪过点点流萤,这不是怀旧的情结,而是为人类的未来心生忧患。

关于沧海桑田的散文3:沧海桑田看今朝

文/邹声明

我是伴随共和国一起成长,从三穗县教育局领导岗位上提前退休的老同志。我亲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三穗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

构建大交通格局,三穗成为黔东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三穗地理位置优越,属黔东门户。由于320国道和304、305省道的交错延伸,很早就已成为黔东交通枢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到来,依附国家战略的沪昆高速路建设,长达2500公里的沪昆高速公路15年前开通,高铁也已于两年前开通。至此,百姓的东出西进、南下北上,最多只需9小时。2016年止,全县新增公路798公里。随着三黎高速的开通和三施高速的即将开通,三穗县城已构成东西南北大交通格局和黔东物流中心。我那副“黔东作铁肩挑起昆明上海,三穗铺玉带紧栓施秉黎平”的对联就是对大交通格局的形象写照。

工业园区崛起,给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穗原有的工业基础不牢,但就其部优产品的羽绒和铁锅制品曾也名噪一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羽绒铁锅等工厂纷纷倒闭。步入新世纪,三穗同全省其他各县市一样,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工业突围,建成了三穗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配置了30余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进了中国针织百强企业鼎盛服饰,联创管业和陶老者食品等63家企业入驻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装、轻工制造、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激活了三产潜能,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3亿元,成为 “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有一次与外地客人参观了三穗省级工业园区后大为感叹,高兴之余拾得七言律诗一首诠释了工业园区:“十里平川荡云烟,改革唤起工业园,服装电子齐上阵,食品纺织共并肩。经纬车行开大道,物流华夏著鸿篇。黔东待到腾飞日,我举金樽向九天。”

高铁站建立,三穗县率先迎来文明伟大的高铁时代。 高铁时代是什么?是速度,是文明,是接轨世界。三穗高铁站的建立,为贵州东部人民的东出西进和南下北上打通了垂直高速通道,成了黔东四面八方客流聚集的中心;三穗高铁站的建立,培育发展了城市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同时,为黔东中心城市核心区构筑了城市框架。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高铁会滚滚东来经三穗直奔西去,更想不到在自家门口停留下客和始发前往。每当箭一般的和谐号高速动车从眼前掠过,心中便升腾起一种无限的骄傲与自豪。在我的现代诗《沪昆高铁礼赞》末段写道:“你澎湃而来,又呼啸而去。你是一条巨龙,你是长江的兄弟。我在江之头,君在江之尾。看两条滚滚巨龙奔向太阳,将泱泱华夏高高托起!”

改变农民思维模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温饱型思维是传统农业的定式思维,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冲击,触动了农民的定式思维,进而逐步改变了这种思维模式。思维决定行动,于是有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有的智商高的办起了公司工厂,三穗的唐杰、胡德方、陆德堂等就是在广东发展很不错的农民企业家;有的在家乡集约经营,办起了农业合作社,颇洞农业生态园成为省级典范,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突显出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面貌。 放眼广大农村,得益于政府的危房改造和拆迁安置,大部分的旧木楼都变成了高大亮丽的砖房,宽敞舒适,有的可与城里的商品房比肩。农村的厕所也由过去臭气熏天、蚊虫遍地的茅厕改变成了卫生间,洗漱一体,干净舒适。做菜饭的火炉也已被电器取代,哪怕是大山深处的农家,也已不见袅袅炊烟。由于不烧柴火,不造木房,用材林和天然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加之农村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近年来,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64%。

农村照明驱走黑暗,开启了电灯现代文明新的纪元。记得八十年代我在高中教书时,晚上相当时间是煤油灯陪伴我备课批改,伏几子夜。对当时农村而言,电灯的使用是件极不容易的事。当时我在桐林区政府任职,家乡龙脚村的照明都指望着我。于是我与款场郑泽明乡长经两年奋斗,终于将款场至龙脚10公里线路拉通。电灯的问世,驱走了黑暗,点亮了屋子,也点亮了农民的心。

电话手机的问世,便利快捷,赋予了农民崭新的生活。 农村数字电话的开通,给农民带来莫大的方便,过去那种“治安靠狗,喊人靠吼”的时代一去不回。特别是手机的普遍使用,迎来了无限便利与快捷的信息时代。尤其是微信,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传递信息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促进了微信支付、微商经营等手上网络发展,赋予了农民崭新的生活。

农村道路的畅通,使农民告别了肩挑背驮的艰辛岁月。农村过去通村公路不多,通组公路几乎为零,大多数的农产品交易只能靠人工肩挑背驮。三穗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之机,在全州率先实现公路“乡乡通”,进而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并且全是硬化的水泥路,户与户之间水泥路前几年也已形成。农村公路网的形成,改变了农民肩挑背驮的原始状态,也改变了村民“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难堪局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