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阴雨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阴雨的散文1:洒一遍忧愁,淌一地细泪
文/634024633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我的心如灌了铅似的沉重,艰难的走在那纷纷扬扬的细雨中。那雨,带着秋寒淋湿了我的头,然,化成千股细流缓缓的流淌,从我的项流进我的身,又漫过我的心窝,很凉很凉。身,在一阵阵颤抖。我在想:秋雨,你就下吧,但愿你将我融化,让我消逝在这片土地,那样,忧愁就再也找不到我了,我,也不会再去想,也没有了思念的痛苦。虽然这代价很大,大得用自身的毁灭,换来这份宁静,也许是值的,因为终究有了自身的解脱。
当我在雨水中昏昏沉沉,不知是处身在梦中还是在地狱?于是狠劲的掐一把自己,竟然是牵心的疼,才发觉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于是,眼中的泪,合着雨水,不争气地掉落,滴在那片片落叶上,发出轻微的哭泣。此时心中的疼痛一阵紧似一阵,那份复活的记忆越来越强烈,那份疼痛越来越牵心。
你,为什么要在春天播下那粒的种子,却偏偏要撒在我的心间,你即然不愿去护理,那就应该在种子还没萌芽时将它拔去,也许我的心就不会这样痛。你既然让它长出幼苗,就应该精心的护理、耕耘、施肥、浇灌。可你若视而不见,也许你把这无意间的遗落,没当成回事。所以,你不想尽那义务,你还是走得那样安然洒脱。
秋天无情,让满树的绿叶失去了光彩,那叶,一天天的变黄,在风起时,化成片片思念飘飞,就这样坠地无声。秋雨点点滴滴,连绵不绝,将那脆弱的落叶,化成泥土,再也没有了影。
你,给过我春天,只,给过一瞬,就将它收回,你太小气。
你,给过我夏天,那份火热,将我熊熊的燃烧。可你,又飘来了一场夏雨,将那燃烧的火苗一下淋灭。
你就这样的走了,将我留在秋天里,让我在秋天中变黄,让我在秋雨中腐烂,你难道就一点也不心疼吗?
生命是极其可贵的,贵在它就只有一次,在这唯一的一次生命中,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的苦痛?也许是错饮了咖啡,在心中形成了苦涩的滋味。为了延续生命,也无怨无悔地去品偿。
记得那个春天,你我牵手,漫步岸边,迎着阵阵清风,洒出一路笑声。那种温馨,拂绿了岸边的柳。河中的小鱼,跳出水面,也来分享我们的喜悦。你轻轻的对我说:“亲,我们从相识,到相恋,又到相爱,走过的季节虽然不长,但在心中种下的爱,却很深很深。亲,我们就一定要这样的走下去,直到地老天荒。”我信了,我满脸的喜悦如花儿绽放,我笑得那样的甜,情不自禁地将你拥抱。我唇,吻向你的脸、吻向你的额,如雨点,洒满你的面容。你也笑了,笑得那么的美,笑得那么艳,笑得你的脸蛋胜过了美丽的玫瑰。你怕吃亏,捧着我的脸,还来了一阵更猛烈的吻。我笑,我乐,我把这最珍贵的吻,深深印进记忆。更用你填满了我的心。
记得在那个晴朗的日子,你就要离开我了,去完成你的学业。一路上,我俩都不作声,眼内,绕着一汪清波,缓慢的来到火车站。当列车开进站台,车上的门慢慢的打开,我将你的手牵得更紧,怕一松开,你就象一只小鸟,飞向高高的蓝天,一去不回。这时,搭车的人流,在向车门涌去,你却突然回身,旁若无人的将我拥抱,你的脸贴着我的脸,眼角的泪,混成股股细泉,你嘱咐我,在家好好劳动,叫我等你归来。我叮咛你,到校好好学习,一人在外,多保重自己。列车员在喊了,我们不得不分开,我看着你跨上车门,我的心格登一下飞走了,飞上了列车,随在你的身边,要陪你去远方,永永远远,不离不弃。就这样,列车载着我的情、载着我的爱,向北方驶去。
在你初离的那些日子,信件如雪花,载着你的情,不停的向我飘来,我手棒这些情,脸上总是挂着笑,心中甜滋滋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你的信件越来越少,就连放假,也不回家了。我身心疲惫,无力劳动,站在门前,远眺北方。我在心中想:也许我是个农民,注定一生一世种田,与你这只飞上天空的金凤凰不再相配。所以,你飞出去了,不再回来。也许你有许多无奈,你有更伟大的事业,没法再回山村。
后来,听说你出国了。
我只有默默的承担这份痛苦,我还在心中默默的为你祝福:亲,你还好吗?在异国他乡生活得实惯吗?你不用想我的。
或许,你也无奈,你还在心中想我!
关于阴雨的散文2:春暖
文/何炅澔
漠漠阴雨爬上了天空无边的愁容,抚过了街道荒凉的额。“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落花早去,新芽未出。春寒如潮,席卷了整座城市……
“姐,妈这病是多年的旧疾,跟这次疫情没关系,你放心照顾好妈……”奶奶的肺病复发,前些天住院了,而父亲这些日子里格外忙碌,“你们在医院里也要注意,一定要戴好口罩。我大概是回不去了……”几句叮嘱后,随着电话挂断,父亲叹了口气,阴郁的脸正如此刻窗外的天色。
父亲又何尝不想回老家照顾奶奶?但身为一名医生,此时背负的种种又怎会允许他离开呢?
“现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了,”父亲没有对母亲提祖母的事,眼里却仍闪着一丝悲伤,“我可能也要去支援湖北了,一切都等待安排……”“我们支持你。”母亲坚定的话语瞬间涤去了父亲话语间的苦涩。“嗯……”父亲低下头,小声回应着。
飘飘小雨轻敲着我窗,也轻敲着我的心门。我没有说话,却在心里默默自私地祈祷,祈祷着父亲千万不要被安排去。
“其实这病没那么可怕。”父亲的声音明显抬高了几分,似乎是故意要让我听见。
父母这几年来有一个习惯,饭后散步。但这几天来,只有父亲会在晚饭后离开,母亲留在家中。“你爸这几天真的很累。”母亲似想对我说很多,又唯恐自己把话说太重。
数日后的一个中午,父亲迟迟没有回家,我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不安的情绪。母亲一言不发地坐在一旁,眉头微皱。寂静之中,一阵开门的声音让我们顿时松了口气。“今天开会宣布了支援湖北人员的名单,”父亲脸上堆着笑容,我心头微微一紧,“我负责留守医院,今天下午去为战友们送行。”父亲的笑容分明是强撑着的。
我曾听到父亲对母亲坦言自己的想法,但母亲却是沉默以对。我看着父亲笑容里闪烁着的其他心绪,心里似乎有些什么已经落下了。
雨,越下越大了。
那晚我们依然等待了许久,父亲才回来。进门之后,父亲的声音像是雷声在天地间炸响一般。“为什么做不了?你们之前不是承诺得好好的吗?哪有这么多理由?我看你们就是怕死!你们怕死,难道其他人就不怕死吗?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就不怕死吗?前几天刚去支援湖北的那几名‘战士’就不怕死吗?我就不怕死吗?……那如果我们都不去做,这事该由谁来做?你不用说了,一切服从安排……”
母亲听着,我也听着。我忽然想起《无问西东》中的语句——“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那晚,父亲的晚饭比以往吃得更快。
那晚,父亲依然没再去陪母亲散步。
父亲稍作休息,又匆匆准备赶去医院。轻轻的关门声沉重地落下了,父亲深蓝色的背影却似乎还停驻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空空落落的。
雨成念珠千串,风为偈颂一首,双手合十,天地如我般虔诚……
我祈祷着,不只是父亲,所有人都会平安地等到春天。
被温暖环抱着的春天,应该已在路上了。
关于阴雨的散文3:世界上唯一的你
文/维维安
曾经,阴雨或放晴,我都想将体温般温暖灵魂的文字送给你。就好像你,也曾将阳光照进我绵绵无尽的黑夜里。
我喜欢偷看昏暗或明亮的光线尽情挑逗你的轮廓,明朗而清晰。我喜欢鼻子捕捉到你所特有的坦荡而美好的干净气息。我喜欢你穿上那件渗进了骄阳的骄傲与活力的灰色毛衣。我喜欢你总能在晨曦中第一个爱上伸懒腰的自己。我喜欢你看我时,眼角眉间尽带笑意。我喜欢你明明是漫不经意,却一样能让你的一举一动,触动我的心。
从第一次你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的世界就陷入了你深邃的眼眸,缠绕着你每一根干净清爽的头发,握进了你厚实安然的手心,它伴随你慵懒咝咝的脚步,瞬间就刻进了你的名字我的永恒里。
读三毛,荷西对三毛说:“要是你死了,我就一把火把家烧掉,然后上船去飘到老死。”后来,只剩三毛一个人了,她说“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我要将你挖出来,再抱你一次,抱到我们一起烂成白骨。”
读到这里,心里有一丝一丝的东西在那儿有着棉絮似的抽离。其实我并未真正拥有你,为什么还会害怕失去?心之氤氲无法渐渐散去。我们是两条相互陪伴却又持久孤单的平行线吗?
当你紧紧拥住我,铁塔一般地锁住我,你知道吗,我真的错误地感到了太平。那种幸福到极致的疼痛,隔着衣物,也浸过了全身的每个毛孔。你相信吗,那一瞬我想到的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想到的是寻常夫妻朝夕共处相看相厌一地鸡毛。
可是为什么拥住你,竟像拥住了我生命的全部重量;而放开你,竟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的生命之轻远远地向我飘来。
而后了,才领悟才透彻,原来--你,世界上唯一的你,就是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关于阴雨的散文4:诚实守信
文/熊紫涵
阴雨绵绵的午后,心情郁闷得如同天气。在自家的灯具店里专注地写着作业,全然不知爸爸已悄然外出,只留下我独自一人。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让我抬起了头,紧接着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我下意识地问:“你需要买什么灯?”
“我只想借一个大方便袋装东西,寄放在这里一会儿。”这时,我才注意到她的腋下,紧夹着四个大的沙发绒毛垫。几分钟内,我帮她处理好了,阿姨松了一口气,急匆匆地出了店门。
继续埋头写作业,天色渐晚,阿姨还未出现,而爸爸准备关门打烊了,我担心阿姨返回时找不到,岂不是急坏了……于是,老爸同意了,我们俩一同等待。直到晚间八点多,这位阿姨才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着一路的道歉,末了,还说了声:“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回家的路上,爸爸表扬了我。而我认为这并不算什么,因为《中小学生守则》里就有“诚实守信有担当”这一内容,我们应当遵守,把诚信放在心中,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用我们的“诚”和“信”感动他人乃至影响整个社会。
只要我们矢志不移,锲而不舍,诚信之花一定会处处开放!
关于阴雨的散文5:时逢秋暮露成霜
文/李慧丽
一场接着一场的阴雨,竟把前些天的蔚蓝与澄澈洗得越来越淡薄,天空愈发得灰蒙蒙。
道路两边的大槐树虽然还在空中尽量伸展着肢体,可它们身上那一片片摇摇欲坠的枯黄叶子正在带走曾有的温度与生机。
城市在半晴半阴间隐藏于薄雾中,高楼、大树,甚至连路边匆匆的人影亦只是个轮廓,身体内的心也被这雾蒙蒙侵袭,脚下沾霜带露的落叶透过鞋底也把寒意直输心脏,于是曾有的炽热、温暖就这样被慢慢地赶在身体之外。
时逢秋暮露成霜。“霜降”就这样坦然地潜伏在冷风湿雨薄雾中,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同秋天做着最后的告别。
一个旧时段的结束,一个新时段的开始,好像得有个醒目的记号才行。天高云淡的秋,诗意融融的秋、满眼丰收的秋、让人回味无穷的秋该如何谢幕,萧瑟枯燥的冬该怎样上场?
“霜降”,仿佛就是为履行这一职能而生的。这位看似冷冰冰的人儿,不管人们如何对他不欢迎,不喜欢,他还是会在每年此时如约而至,以雨雾落叶送走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盛秋,再以气肃而凝迎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冬。
他就是这样执拗又不讨好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一年24个节气,无论是充满生机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还是满眼丰收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哪怕是苍茫寂寥的立冬、小雪、大雪,都好似蕴含着或热烈或飘逸的诗意画韵。即便是天地一片苍茫的严冬,即使是诗人画家的笔在色彩单一的季节也变得简洁起来,但是他们会说这是国画中最高的境界“留白”。
好像只有霜降,他硬梆梆的,既不温润如玉、也不风度翩翩、更不怜香惜玉。他在一切都刚刚好时的清朗、温暖、丰收的时节冒然出现,不合时宜地将一切美好戛然而止,以猝不及防的速度把凛冽与萧瑟带给人间。
何况他又是披着薄雾,沐着秋雨降临人间的,朦朦胧胧的就如这掩藏在雨雾中的城市。不清晰,不通透,不温暖。甚至连他的美丑,胖瘦都看不清。如果这是一个男子有谁会喜欢?如果这是一个女子又有谁会去爱?
这样的“霜降”像不像人的中年?没有了少年的希望,青年的激情,也无老年的豁达,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时段。但,时空的隧道是早已修筑好了的,你绕也绕不过去。
然而这如纱的雨雾中,迷漫的不仅是冰冷,却也会滋生故事的,且还是有温度的故事。就像那个冷冰冰的“霜降”。他也是有故事的人呢!他的故事我们可以在历代文人墨客关于“霜降”的诗词名篇里去寻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让我们在《诗经》里去寻一寻那个冰冷时节里的温情故事吧!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秋风送来袭人的凉意,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苍凉幽缈的深秋,在这万物渐向颓靡的时节,于秋风落叶中,于寒意萧萧里,一位白衣飘飘、儒雅倜傥的男子正迎风伫立于河边,双手背于身后,双眸望向对岸,不惧“白露为霜,秋水已老”。
他不惧深秋的萧瑟和初冬的寒冷吗?
可他还是在信心满怀地思念向往着在水一方的伊人。
他的深情,他的坚定,让这一池秋水也霎时荡起了涟漪,温暖着这烟雾下的人们。也让我们相信了这冰冷时节里也是有爱和温暖的。
在《诗经》里,还有一个关于这个时节的温情故事。《诗经·豳风·七月》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今年的十月初一,又恰逢霜降的第二候“草木黄落”。
草木凋零,黄叶飘落。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也需要御冬衣物了。虽然一世有一世的缘份,可一旦在一世中有缘成为亲人,便世世是亲人。所以即便与另一个世界中的亲人隔着千重山水,我也要在这天里为他们送去衣物,让他们过一个暖意融融的冬。
烧几叠纸线,燃几柱香火,供几样吃食,于父亲的坟前长跪叩首,泪水便在眼眶里打转。厚厚的黄纸,缕缕的烟火,深深的忏悔与思念,在这秋风的漫卷下正悄悄地飘进眼前这堆黄土里……
乡村也笼罩在雨雾中。村舍、山峦、田间都似有轻纱在缠绕,确是少了前些时日的明媚、敞亮、雀跃,一场霜降就让山村也苍老了。可乡村总不像城市那样矫情,无论年轻抑或是老去,她都是始终如一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绽放着最美的自己。
湿露露雾蒙蒙的田间,一朵朵雪白的花儿,在这阴沉沉的天色下闪着银色的光。那是在农人手中跳跃着的棉花花朵儿,清清爽爽的似这个季节正在迎霜努放的白菊花;远处的山凹间,黑魆魆的枝杆上挂着一盏盏小红灯笼,甚至有些虬枝上竟没有一片叶子,桔黄色的柿子挂满枝头,没有叶子的果实,只有果实的大树,美得神奇;山上那一片片艳红穿透雨雾撞击着人们的视线,在秋霜的抚慰下,枫树、黄栌树等树木正在竭力诠释着什么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一个蜗居在城市里的农村人,面对十几天绵绵不绝的阴雨和挥之不去的薄雾,心里竟也产生了凉意,越来越如这繁华的都市一样矫情。生我养我的那片黄土地,不是早就教会了我要遵节令,行农事?所以,在这苍穹之下,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春天还是冬天,都要坦然接受并活出最好的自己。
关于阴雨的散文6:阳光明媚的日子
文/铁云
连续多日的阴雨终于在今天的艳阳中结束了,正午的阳光洒满了客厅,心情也明媚得像落在窗台上的小鸟,只想扇动那双小翅膀去外面蓝天下飞一圈。
收拾收拾阴雨天懒得收拾的屋子,晒晒衣服被子鞋子,给瓶里养的富贵竹换换水,跑到阳台上晒晒太阳,对着外面的蓝天白云遐想一阵,当楼上传来唤我吃饭的声音时,我已经沉浸在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里了。
每天的这个时间段我都比较期待,一上午的公务忙完,只想早早回到家里,享受这份清简和娴静,或许年岁越长越不喜欢热闹了,最美妙的时光是就着宽大的阳台上的日光,读一些让自己欢愉的文字。
《安妮日记》已经躺在我的书桌上好一段时间了,没有整块的时间,我不会打开一本新买的书,宁愿让那本书在光阴里静静地候着我。这或许是不太好的习惯,可我却坚持了这个习惯。我不喜欢每本书看个开头或是看几章几页就扔在一旁,再去看另外一本书,我还是愿意将一本书从头至尾地读完,哪怕这本书并不太符合我的阅读取向。或许我有着些微的精神洁癖。当然,《安妮日记》虽说我只读了一半,我还是有很好的兴致读下去,这个犹太女孩只有13岁,却以日记的形式详尽坦诚地记述了二战大背景下,为免遭种族迫害,八个犹太人躲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全景和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然背景如此暗无天日,恐惧绝望时时充斥生存空间,数不清的空袭和意外事故,扭曲恶劣的人际关系,可她的笔调中仍有着藏也藏不住的俏皮和活泼。虽说文笔稚嫩,语气也多幼稚,却让人看到一个有些顽皮却可爱的少女,在那个阁楼里对着她的好朋友“基蒂”(一本日记本)讲述着二战中犹太人的被歧视和被追杀,以及她内心的倾诉。那形象是如此鲜活,仿佛能从那些文字里看到这样一个小女孩,那极具犹太人特征的挺拔鼻梁,凹陷眼眶,还有两颗可爱的虎牙。如果是和安妮一样的年龄去读这本书,或许会随她描述的情节和她一起喜怒哀乐,而现在读这样的少女之笔,更多的是欣赏她在磨难中保持的乐观风趣,还有阅读给她两年藏匿生涯中带来的期待和美好,更有收获和养份。有数据显示,全世界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安妮·弗兰克就是这样一个犹太女孩,她在阅读中度过了那些阴暗发霉的日子。《安妮日记》就是通过这个少女之笔将那段噩梦般的日子记录了下来,恐惧、孤独、绝望,这些不仅来自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她自身,秘密小屋里的成员要学会在日复一日的与死神照面和周旋中挣扎着顽强地活下去;另一方面,他们又要通过读书、学习、听收音机,执着地企盼着战争尽快结束。只是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安妮日记毫无预兆地中断了。三天后,纳粹警察闯进秘密小屋,八名成员被捕。可爱的安妮·弗兰克未能幸免于难。
“我常常要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的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要自由、幸福地活下去!”安妮日记里这番辛酸又坚强的话,今天读来仍让人对这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小女孩怜惜不已。
阳光如此温暖地照在身上,沉浸在安妮的日记里,自然如此美妙,生活如此美好,窗外飞鸟也好似参悟了我的心情,盘旋着飞向远处的天空。我该捡拾散落的思维,去楼上吃午饭了。
关于阴雨的散文7:蛙声十里外
文/郝红霞
数日的连绵阴雨纷纷而至,潮湿的空间挤不进一丝阳光的柔媚,潇潇洒洒的雨何时歇歇脚。空气湿润了,土地湿润了,心情湿润了,柏油路面泛着青光,湿漉漉的被水覆盖着,无力反抗,唯有接受洗礼。
午后,雨过也,天却未显晴朗,浓云密布笼罩天空,我独坐在家中百无聊赖。儿子去上暑假班了,阴郁的天,沉闷的心,突然蛙声四起,掀动我家的窗棂。我倾情而动,推窗望去,探寻蛙声的源地,寻思许久,小区内并无池塘或水洼地,大约是距离小区二里地之外的小水库了。那里水草丰美,碧水潺潺,山泉、雨水汇集而成。
清朝文人查慎行有诗句:“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当年,老舍先生指定画家齐白石老人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齐白石老人用了三天三夜去思量如何实现老舍先生的命题作画,把唯美的诗句变成具体的画,齐白石老人最终这样作画,那画也成为稀世珍宝。远山映衬下,山涧的乱石中倾泻出道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快活地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画面上见不到一只青蛙,但是可以从幼小的蝌蚪想到青蛙妈妈,人们观此画,隐隐地闻到远处蛙声正酣,奔腾的泉水哗啦啦地流淌,迎合着蛙鸣,合奏成一曲美妙的曲子。真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高境界。
有水的地方必定有蛙,乡下,有水,有烟火,有寂寞,有淳朴的蛙声,淳朴到你可以充耳不闻,忘却它的存在,在老家,夏日的夜晚,顺着田埂或沟渠走,一定能惊起一片青蛙,它们胆怯地弹跳开去,快如闪电,疾如流星,纵深跳入水洼处,再也寻他不着。或者,你看见了绿色的鼓手正在酣畅淋漓地演奏,你不动,它亦不动,你对峙着它的圆鼓鼓的大眼睛,屏气凝神许久,最后,你会忍不住发笑,可爱的青蛙顿时紧张释放,又开始活跃起来,继续舞动自己的乐声。
漫天的星斗,提着灯笼四处巡逻的流萤,夏日,天地间的闲暇时光就是这样,大自然创造了寂寥,大自然成就了万物的个性。那些乡下人家的美梦拥有无尽的蛙鸣,那些摇着蒲扇,翻来覆去闷热无法入睡的老人们再次忆起童年的故事。孩子们扯块凉席席地而坐,偷听大人们东扯西扯;女人们更爱闲聊,三五成群,天南地北,东家西家,本村邻村,你家我家。天空,月光浮动,流云飘逸,没有故事不要紧,要的就是这种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
我听惯了北方老家的蛙鸣,嘹亮,悦耳,抑扬顿挫,偶尔三三两两,间或断断续续,似乎含有点点的羞赧,偶尔聚众鼓噪热情。2011年的暑假,我在南方,亲临了真正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的境界。朋友的家门口是大片大片的碧绿的稻田,绿油油的水稻青翠欲滴。白天,稻田很是安静,不经意间传来几声蛙鸣,然后赶紧戛然而止恰到好处。
夜阑人静时分,突然被一阵阵的喧闹声惊醒,我起身问老公怎么回事,老公一脸茫然,密集的鸣叫,铿锵有力,风雨不透,此起彼伏,忽远忽近。次日,朋友告诉我是稻田的蛙鸣。那些勇敢的蛙儿鼓目大肚,放歌开来,它们独自欣赏着黑夜的静谧。如此雄壮气势磅礴的蛙鸣,毫无畏惧感。它们在一年一度的自然循环中歌唱着大自然,用心去体现着生命的价值,而并不是挥霍短暂的生命。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蛙声是丰收的象征,是农民的希望,是农人的精神渴望。
今夜,或许,附近池塘的蛙鸣依然能惊醒我的梦。我以前是单单知道那里有鱼儿的,垂钓的人居多,他们围坐在草坪旁,投饵钓鱼,悠闲自在,可是,人在此地据守,蛙在哪里呢?它们是否胆怯地把胖乎乎的身躯躲在草丛中,静等人们散去,然后,摆开架势,鼓乐手上,手风琴手上,大号手上,夜幕降临了,琴瑟无端的年华属于它们了,别去打扰它们,让他们在水草边,低洼处,潮湿水域独舞吧。
或许它们比人类活得更潇洒,更无拘无束,更坦然无邪。
关于阴雨的散文8:深秋的一季荒凉
文/竹林君子
深秋,荒凉。
阴雨的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点儿亮色,如寂静的湖水,清风激荡不起半点漪沦。秋搅浑了黄酒,坠入凡尘迷雾丛中,也困住了世人的心。只怪,深秋洒了一季的荒凉。
轻寒碎雨,独迷离小楼,雾失楼台,望断天涯路。梦迷天津,秦观只她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数。有志无道,读书凄凉,病魔缠身,不遗回力,只因丧了走一步看三步的本领,最后只落得风吹散,鸟飞离,跌入途中无路人,坠落陌路,负伤迷途,终是走不出这凡尘迷雾丛林,只能停下脚步歇息,安抚负伤的心。
惆怅寒潮,无情渡空,满月之后尽萧条。十月以后,满街的树叶都在移动,深秋的风,吹落了叶,吹凋了花,也吹来了西边丝丝凉意。街边孤影独坐,浸入了一季的荒苍,拾一叶,轻叹岁月苍凉。回首往时,年少无知,陷入网游而不能自拔,让时光从键盘上扫过,而自己却犹在人物角色中,茶不思,饭不香,把书浅搁在一旁,忘乎所以升级,升级至麻木自我境界,最终致使自己胸无点墨。叶已落,花凋零,我的手心还能拾起什么呢?
秋风萧瑟,独坐街亭。风吹翻了手心的温暖,秋凉了意。捧一纸墨香,送入你家门,而你的回信却遥遥无期,难不成鸽子忘了传我的情,还是我的一帘幽梦盼不来你的意?不明白,两只蝴蝶为何两隔天涯,又独守相望,让相聚的时日变得无期。心已碎,泪已流,依然抹不掉那份相思,依然在那熟悉的路边痴迷相守,不愿离开。我还在原地,不曾走远,不曾离开你的眼界。看吧!彼岸的灯火依然为我们明亮,灯火阑珊处我依然盼望,归来吧!我在那幸福的渡口,等你归航。
黄昏的风更冷,路上行人已绝迹。风寒如冰,单衣更感肌肤寒,心生凄凉。眼看秋风尽扫落叶,我再不久留,秋风也不挽留。我走了,脚步踩了满地落叶,丢下了一地的相思在原地,走过凋零一季的繁华。树背离了叶,你也要背离我而去吗?我还在原地,还在熟悉的街亭等待,久久不愿离去,久久不愿放下,放下那段牵手的回忆。亲爱的,你再不来,我真的要走了。我多么想,多么想看到你出现,多么希望你开口挽留。
秋风落叶,暗示着这不是恋爱的季节,不会拥有幸福和希望。你说,喜欢每一段萍水相逢的情谊,与爱情无关,与友情更深,不用天天黏着对方,却深知彼此的需要!我说,我会在心灵间保持对你的感情,还是一样友爱,就像爱妹妹,爱姐姐那样付出炙热的爱。
深秋,染了一季的荒凉。街边飘落满地,一片残花败柳。秋风起,吹落叶,伤思情,我的背影留在深秋。
关于阴雨的散文9:乡情浓浓
文/张伶君
六月酷暑,阴雨绵绵,恰逢今日天公作美,我们一行数十人乘车来到淄川区昆仑镇张李村。
村头大树下几位耄耋老人手摇蒲扇在乘凉,孩子们嬉戏、捉迷藏。房前屋后空地的一畦畦蔬菜绿油油的,丝瓜在微风中荡着秋千。已经微红的石榴小心翼翼地从墙里探出头来。
经介绍,张李村的绪岳民俗博物馆是经省文物局批复的淄川区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占地600平方米,是由该村王绪岳创办的。他的镇馆之宝是一块长方形的斑驳陆离的巨石,石中央镌刻着栩栩如生的“羊”头图案。因淄川又称“般阳”,此石相传是放在城南门城墙上的图腾石——“羊”,“阳”也。
其他展品林林总总不下几百件,都是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前的劳动工具、生活工具,过去的三大件都在这里。那架像父辈累弯了腰的木犁,那辆永远走不出贫穷落后的木制独轱轮车,那永远站不起来的汲水用的尖底倒罐。每件展品仿佛都有灵性,蛰伏着中国古老农耕文化的灵魂,每件实物好像要张口诉说着岁月的艰辛。身临其境,我仿佛穿越了近百年,对比现代生活我陡增了不少幸福感。
院中的石磨不禁让几位老师感叹起以往的时光。说起石磨,它坚实、沉重、普通而又不可或缺。石磨是用来推糊子摊煎饼的,那个年代,大多数人家都摊煎饼。尤其家里有上学的,就烙成煎饼卷,吃起来酥脆芳香。学生都是背上一个大书包去学校,可以干吃,也可以泡煎饼汤,就着辣疙瘩咸菜,吃起来那个香。
离开张李村,我们又驱车来到当地著名景点牛记庵村。
车行数里就渐入群山,道路蜿蜒,两边沟壑山坡上草木葳蕤,巨石斗奇。拐一大弯进去,只见路两边陡峻的坡壁上房舍座座,错落有致,一直垒砌到山半腰的虚无漂渺的云罅中。我想如果在夜晚远远望去,那满山满峪像萤火一样的灯光同天空时隐时现的星星揉合在一起,那一定就像天上的街市。
仰望全村,可谓一街一景一宅一式决无雷同。尽管都是就地取材,一律山石,但修建却极为整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陡坡上凿出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平地该是多么不易。
登山时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动力,让这些先民们能在比平原建房多付出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心血和汗水来筑就这天上的村落?除了躲避战乱还是有别的原因?
回来的路上,我们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清朝一牛姓女子,因遭文字狱灾祸,逃难至此。看到这里泉水潺潺,环境清幽,于是就在张林涯下、牛心石旁削发为尼,筑石为庵,取名“牛记庵”,吸引了不少本地村民前来进香朝拜,香火日渐兴盛。朝雾暮霭,晨钟暮鼓,回声山谷内外,宛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神牛泉前面有一处榆钱树形成的“榆钱门”。据说是某位村民建房砍倒屋旁的一棵榆钱树,榆钱树落地又生根,久而久之,这棵榆钱树就成了一棵两头生根的奇树。奇树弯曲形成的大门,被当地人称为“榆钱门”,并在树旁立了块牌子,写道“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一辈子有钱花不完”。看来大家很喜欢这个美好的喻义,绕着门转圈的人络绎不绝。
走进牛记庵,才真正体会到了“世外桃源自天成,人在仙山醉为仙”的旷达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