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净土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净土的散文(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净土的散文1:淹没在红尘中的那片净土

文/龙行天下*梦娃娃

泼墨提笔,用一些触动灵魂的文字,沉淀生命里的萌动,在孕育了千年以后,翻越所有的山峰,筑一座记忆的牢,蔓在尘世之外的世界。走一段孤独的旅程,带着满满的疲惫和萧凉,等待佛的加冕。

--------诗韵华轩*梦娃娃 QQ:2373877274

七月盛夏,天气炎热得不行,整日繁忙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正逢女儿放暑假,便打算带着女儿一起出游。海南这边女儿多次去过,看过海,看过山,四岁以来就没有坐过火车,倒是在公园里玩玩那小小的火车玩具,于是便决定,出行远一点的地方,看看北方的平原……!

小不点得知出游,开心得不得了,一夜兴奋无眠。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夜里,早早就到火车站等候,满脸的笑容,在站内开心得左瞧瞧西望望,啥都稀罕。半个小时的候车,火车终于到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女儿的小手始终紧紧拽着我的衣袂,呵呵!因为姥姥和她说过,出去不要离开妈妈,会被弄丢的,这个小家伙就牢记着叮咛,无论我是上洗手间还是走动,小家伙始终牢牢的盯着我,怕一不小心,把我给弄丢了。

火车开动了,女儿兴奋得左顾右看,眼神里显露出一丝疑惑:“妈妈,怎么不见司机啊?”哎!这家伙还以为是坐在小车驾驶员旁边呢!二十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河南郑州,接着再向着目的地进发,那只有在电影里见过的佛门圣地------少林寺。

客车在走走停停里运行着,耳边充施着异国它乡语言,倒也是能够听得懂。匆匆而过的田野看不到在广西景中的山川,那幽幽的小麦苗和饱熟的玉米,吸引着女儿的眼光倒也不知疲惫,兴奋得唧唧歪歪的嚷个不停。

斜阳夕下,终于看到了在绿茵丛中,那座座翘角的瓦檐。这是一座古寺,鸿名远扬,在大智大慧的轮回里,点亮着前世的灯盏,为红尘中迷途的少男信女指路,牵引着今生和来世之缘。那木鱼的敲响,就如同声声梵音,见灵见性的光芒,震撼着黄昏里最后的一抹晚霞,心如净莲,置入于神的禅境,伴着轮回的钟声,轻牵女儿的小手,踏入这佛法的净地。

我不是一个信佛的人,但凡出去旅游见到佛堂还是参禅跪拜,不为拜佛,只为在嘤嘤回绕的佛音之中,求得一份在红尘烦扰中心灵暂时的清净。

这是一个包含灵性的世界,我必以仰望的角度,报以敬畏的眼神去观望。在一片佛光的笼罩,覆盖了我充满尘垢的视野,在天心月圆的禅境中,涤荡了心灵的疲惫,放下凡俗的身段,虔诚的双手合十,透过纷扰喧嚣的世相,燃一株高香,匍匐参拜,修祈幸福得幸福,布施平安得平安。

女儿见我虔诚的跪拜,便也问我要了一株香的钱,投入到功德箱里,伸出小手,想从香罐里取出一株香,却被一声呵斥打住:“小孩不许动!”我向着声音的方向望去,是一位穿着袈裟的中年和尚,怀着疑心问道:“她捐了功德,为何不可?”“小孩可以保佑谁啊?自己都还要家人保佑!”呵呵!佛家以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广结众缘,只要心中有佛,不分男女老幼。而这位佛家弟子口出此言,真真是让我怀疑是否已熟了佛经。

不悦。但还是不想扫了孩子的兴致,回头对女儿说,到下一个庙宇就让宝贝来拜拜,女儿虽是不解但还是牵着我的手走向另一个庙宇。此时游人越来越多,人山人海,佛像前,门坪上,台阶前到处都是簇动的人群。人群中有人虔诚跪拜,有人上香祈福,有人拍照留念……却没有人会认真的去追寻佛教里所蕴含的真理、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倒是那些外国游人在认真的听导游的讲解,认真的去体会和领略佛教里的文化,和少林寺千百年来的流传。手持小旗子的导游忙个不停,陆续穿梭在游群当中劝说游客每人花十元钱便可带着游玩少林,唧唧咋咋,人声鼎沸,在这嘈杂声中,不知道佛祖能不能听清那些虔诚跪拜香客们轻声细语喃喃的祈愿?

白石铺就的阶梯在脚下一直往前延伸,身旁座座佛像端坐须弥莲座之上,犹如绝世独立的哲人。佛无处不在,空气里漂升着梵呗金箔的光芒,覆满充满尘垢的视野。在佛光的境界里,涤荡了心灵的疲惫,打湿了我一个凡夫俗子全部的念想。

一道道寺宇的门槛,横列着摆在眼前,仿佛是佛界与红尘的分割线,迈进寺里便是跳出了三界外,这道门槛的分割线是踩不得的,佛教里有这样的说法:寺庙的门槛是释迦摩尼的双肩,人们认为门槛是神的肩膀,是不能践踏的。只可惜,女儿尚小,腿不够长迈不过这一道道寺庙的门槛,便踩了跳过去,这高高的门坎大人迈过去还得扶着门框,更别说一个不足五岁的小孩了。怀着不解,一抬头,便看到了端坐在莲台上的佛颜,一脸善念的想着渡尽众生,怎能会没有想到香客里也会有年幼的孩童对此高坎面临行走的困难?以佛的智慧,他老人家或许早就知道,虽有佛心想渡尽众人,但世间还是有很多的事,佛也是想不到周全的。

那就活在当下吧!随缘而安!

在佛的道场,被佛的神秘牵引着灵魂,坦诚的裸露内心被红尘纷扰的世界,得菩萨引路,怀抱着佛界禅境里神灵的声息,把一切尘世的繁华纷扰、恩怨和情仇,全部化为一尘不染,伴和着声声禅音的内心是如此的清净。

踩着佛光一路前行,望见了穿着袈裟的和尚在摆满了佛珠的摊位前忙碌着,那串串佛珠,日日聆听着佛的禅音就会有灵性,可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吧?!于是仰头问了和尚,这些佛珠如何售卖。和尚头也不抬:“数目就在佛珠上,施主捐多少功德,那串佛珠就是施主的了!”扫眼望去,很普通的佛珠由一百五十元至八百元不等。再问:“还可以少一些吗?”“施主,这是捐功德,不少的!”“这么普通的佛珠就那么贵,也不值这个价啊!外面卖都没有那么贵呢!不是香客捐多少,都会有佛珠回赠的吗?那还不如说是卖佛珠,而不是捐功德哦!”“呵呵!如果施主你是这么想的,我也没有办法!”和尚捻珠一笑!

手持为双亲募捐得来的佛珠,面向佛颜,佛祖,如果你在听,请听听我心中此时的旋律。对于你!佛!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匆匆一瞥便要回归我的来处,虽然没有丝毫的收获,但是,少林寺千百年来的盛名依然深藏在我心灵深处,可是,你让我感到了失落,失落的是人气鼎盛的少林在红尘中不再是一片清净之地,倒像是热闹的庙会,缺失了古刹的幽静,离心中的圣地甚远,或许!繁华的背后只不过是物欲的横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并非是你的最初旨意吧?你真正所需要的,应该是能够潜心修行的咫尺之地的清静!佛不怒不语!

此次之行,我没有记住少林真实的面目,或许,那一片清净的佛门圣地早在我的心里扎根了,远离着红尘里的繁华纷扰,在木鱼的敲响和禅音里保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

关于净土的散文2:读书即是净土

文/耿艳菊

爱上一座城总有些原因的。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了城里的这个人,这座城也跟着沾了光,所有的都美好起来。爱情终究是飘渺短暂的,原本的美好也许会变成一把把伤人的利刃,逼着你逃离。年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经历过这般的傻事。

后来,身心俱疲,我们迫切地希冀着桃花源似的一方净土,来安放躯体和灵魂,或修篱种菊,悠然南山,或塞外牛羊,自由放浪。这些只能是过一把想象的瘾,最终要回到车水马龙滚滚红尘中,与俗世烟火生活纠缠不休。曾辗转反侧地打算过离开轰轰隆隆的闹市,回老家,守一方庭院,两亩薄田,过诗意田园生活。这到底是一时的遁世妄想。没有离开,反而更坚定地留在了这座物质文化最繁盛的城市。渐渐,也爱上了这繁盛的城市。这城里并没有让我寤寐三服的人,却有两处让我留恋的清净之地——居住附近的野生公园和闹市区的图书馆。

这两处看似毫无关联的地方却因为读书而串成了生活的主线。不过在发现它们的美好之前颇历了一些周折。

五年前搬到此地时是冬天,冷肃萧条。野生公园里光秃秃的,清旷幽寂。那时候,刚从校园里走出来不久,一腔热烈激荡高远的心。这样的风物是如何也入不了年轻的法眼,匆匆转了半圈便急急走了。

闹市区的图书馆则是我对这个城市充满好感的第一站。初衷都是美好的,欢欣地办了图书证,抱回去一堆书,搁置到生尘过期,却不曾细细翻阅。每天都在忙忙叨叨,却不知自己在忙什么。忽一日发现,呀,都过期该还了,才手忙脚乱着急忙慌地翻翻,失却了原本读书的清静之心。渐渐荒废了,后来干脆就退了卡,彻底成了一个远离书本的人。

可这样无我地决绝扎入熙攘的红尘深处,活得并没有预料中的那样自得潇洒。反而越来越抓不住自己。时光是乏味的,日升日落,混混就过去了。几年后,当经历过一些世事,初尝人世的酸甜苦辣,爱和怨后,我再一次踏进了图书馆,那熟悉的清静气氛和微妙的书香顿时袭击了浮躁的内心。那一刻,特别清醒,觉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过如此简单。

从那时,我开始了与书相伴的日子,遵从自己的内心,辞去了貌合神离备受煎熬的工作,捡起多年前喜欢的文字,一心一意读书,煮字。心,渐渐沉下来,静下来。浑浑沌沌的日子变得像山谷里的溪水,清澈见底,照得见周围的世界美好。

也就是在这样看起来从心而活的日子,眼底又照见了另一处美好——居所附近的野生公园。那是万物生长葱茏的夏季,我抱着书慢悠悠在树荫匝地的公园闲晃,环顾四周,被翠生生的绿意裹挟,仿佛也成了一株自由生长着的植物。

很多时候,从图书馆里抱回的那些书被我一本本又抱到公园里,找一个土坡,读书,看云,听鸟。野生公园的栅栏外就是滚滚而来的车流人群,尾气,噪音,尘土,喧闹。而栅栏上的藤蔓植物却活得坦然自适,用强盛的生命力包容着外界,而不是选择枯萎和逃离。

我庆幸并永远感激读书,让我最终明白,要从心而活,寻找美好。“读书即是净土”,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其实隐于市隐于野没什么区别。那强大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柔韧的情怀总能铺展出来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不是不美好,而是没有被发现。俗套的话语,总是被证明的确如此。事实上,所有的真理都是如此简单。

关于净土的散文3:哭泣的古城

文/章敏虹

听,那一方净土的‘声音’。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丽江确有独特的美,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丽江是座水的城,让无数人向往的地方,清澈的雪水依附着青瓦黛墙,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一个个水分子幻化成千丝万缕纷飞的雨滴,在风中夹杂着,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有着一种宁静的独特美。

水,是整座城的灵魂。它使每一个地方都变得灵动,笼罩在我们的身边。就在那看似很漫长却只有一瞬间的驻足,由于环境的恶化,丽江的雨迟迟不肯降临,没有了水,仿佛失去了它应有的灵性。

黑龙潭,一直以来它都是丽江引以为豪的乐园,那碧如玉的水是它的灵魂。还记得那个出水口吗?从山间的岩缝中潺潺流出的水,那才是真正能滋润人心灵的泉。如穿越时空,看,那干涸的黑龙潭,看着就让人揪心,潭底的淤泥龟裂了,从地底散发出污泥的气味。身临其中,越发觉得凄凉,原有的流水声和时断时续的嬉戏声如梦醒一般全然消失。环绕在潭边的绿树,开始“生病”了,发病的叶子开始往下飘落,树干也没有了往日的光泽,好似蒙了一层灰。周围一片寂静。它,已没有力气再向人们求救,只有我们用自己的心去听那已无声的声音。而我们是否应有所思,有所行动呢?

“一盏街灯,是心头的星,水中的倒影,是历史的琴弦,波动着倾诉千年的沉静……”水车在不停地转动,不断地把一股股活水注入古城的各个角落。“到岫层峦皆几案,行云流水尽文章。”而现在呢?还有往日的小桥流水吗?有的只是几经污染的有“色”之水。没有了水应有的澄澈和流动,它将不再是一座有清水之净城,而是一座受污之寂城,这就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忽略环境的重要性,使古城丧失了原有的环境和古城应具有的古韵。古城在哭泣,它的哭泣声刺痛我的心,难道我们还无动于衷吗?

还记得前不久的古城火灾吗?它生气了。它的勃然大怒警告着人们的所作所为,要适可而止。

人们,你们听到丽江的呼救声吗?听到它们的哭泣声吗?它们的声音是那么的无助、绝望。听听那声音,它需要你的帮助。

关于净土的散文4:为了文学这方净土

文/吴远道

秋天一到,我的心境就有了些许宁静。人生之秋,更是让我悟得先前的奔波、成败……皆因名利而起。名利迷乱心智,吞噬生命,而芸芸众生却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但是,文学让我战胜了对名利的追逐,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在诸多文学师友中,有一个文友值得我记着,尽管彼此交往极少。我站在远处,却一直关注着他的一系列文学创作、文坛活动成就:如他执行主编的刊物《东坡文艺》入围湖北文学期刊奖,长篇小说《走吧,兄弟》在九宫山定稿、《沧海沉浮》入编《湖北工业题材中篇小说选》,本人入围湖北优秀编辑奖、进入全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名单……为之欢欣而激动。

感慨之余,我翻出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为之点赞:

与谭冰兄认识,是去年的夏末秋初。我由于工作上的失意,便拿起已搁多年的笔。青年时一腔热血,总希望成名。殊不知,没有先天的禀赋、后天的多读、笔耕,献身与痴狂,是少有文章盖世的。我知道自己的那点能耐,又不得不为了忘却烦恼,硬着头皮去写。写成的东西孤芳自赏,投到一些文学刊物如石沉大海。

于苦闷彷徨之际,我突然想到市文联有位熟人,便去拜访,适逢君不在,是谭冰兄接待了我。我把文稿给他,他一看就说,标题不雅,至于文章看后再联系。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清晨,我在凉爽的秋夜里惬意地睡了一觉。窗前,晨鸟又在为我的懒起唧唧喳喳,我的手机响了。谭冰兄打电话告诉我,小说录用了,只是将标题改为《影儿》。他还向我说了一番道贺的话,并要我多支持。此后,我和他渐渐熟识起来。

谭冰兄原在湖北有线电厂工作。电厂改制后,他加入了另谋职业的队伍。论他的能力可以经商,可以到南方闯荡,也可以写些纪实文学赚稿费,但他选择了办刊和严肃文学创作。

他从小就热爱文学,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作品也较早,佳作不断。那次,我们无意中聊起《诗中国》,想不到《诗中国》编辑之一的谭冰就在眼前!他告诉我,自己还在几家报刊当过编辑、副主编、主编。为了纯文学这方净土,他只想多做蜡烛,多做根的事业,哪怕前路漫漫,哪怕衣带渐宽;他说自己相信文学随着国家的富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明媚春天一定能到来!倘若每个文学工作者仅贪图安逸、富贵,不顾文学的未来,那就有悖从文的宗旨。因为文学浓缩当代,昭示未来。

没想到他一干就是几十年。在无数艰难困苦面前,他放下了文化人的清高,用一颗对文学事业的红心去温暖日益被冷落的纯文学家园。

谭冰兄一方面为黄冈文学和自我生存不懈努力,同时坚持学习写作相结合,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他的作品先后荣获多种奖项,影响力不断提高。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较多涉及都市、工业、故乡,将笔触较多地放在时代、社会与弱势群体上,思想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作品中的语言诗意、圆熟,富有张力、表现力,给人美感。可以说,谭冰兄既是文学上的多面手,也是文坛上的全能家。

我想,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谭冰兄不可能对文学如此执着;如果没有一颗甘为人梯之心,也就不可能在文学边缘化、文学期刊步履维艰的当下,无怨无悔,一路走下去,坚守文学这方净土,培植发现文学新人,为黄冈的文学事业奉献几十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谭冰兄的人生之旅与修为,可见一斑。

关于净土的散文5:一方净土

文/史太群

自从离开生我养我的小村,来到城市生活,就再也没有看到,像我的家乡那样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再也没有闻到带着乡村味道的泥土气息,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在路面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的城市,春夏秋冬,四季好像都难分辨的很清楚了。

很怀念家乡的 那块小菜园,那块四季都是绿意盎然的一方净土,还有我的小花园,于是便在自家阳台上,成功的复制了藏于心底的那片绿。

为了能养出真正意义上的花花草草、蔬菜瓜果,我特地向朋友接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踏着三轮车辗转几里路,到乡村 、田野,拉回泥土,一点一点搬到我所居住的六楼阳台上,放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几个泡沫箱子和花盆里,虽然累的满身是汗,气喘吁吁,脸变得就像蒙上了一层紫红色的布一样,但是,闻着那带着芳香的泥土气息,心里感觉甜甜的。

在那几个泡沫箱子里,我栽上了 几棵辣椒,几棵茄子,几棵香葱,还种了一小片青菜。在我精心的呵护、照料下,绿意日渐浓厚,香葱昂着头一个劲的往上窜,大有超过比它早栽种好几天辣椒之势,辣椒已经开花结果,小青菜从发芽到可以食用,只需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这些是真正的、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蔬菜,那一片小小的绿地,俨然一块迷你版的小菜园。一方净土

要说种菜是我在乡村生活时,就已经很熟悉、很内行的了,那养花就是我这几十年来,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不放手的的最爱了。在那小小的阳台上,我种植了有几十盆花草,有清香四溢的栀子花、夜来香,有看似细弱,实则坚强的文竹,有亭亭玉立的芦荟、玉树,有散发着清香味的薄荷,光吊兰就有还几个品种,绿吊兰、金边吊兰、金心吊兰等,最有趣的是那颗橘子树,说它有趣,是因为它既不是我花钱买来,也不是友人相送,而是我吃完橘子后,把它的仔无意间丢在了放在室内花盆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几日花盆里竟然冒出了一点小小的芽,不可思议是因为那时正是在冬季。

本以为它是活不了多久的,没曾想,春天到来时,它竟然和许许多多的花草一起又发了新芽。薄荷更是长得旺盛,爱薄荷是由来已久的了,在朦胧的记忆中,我们家曾经种过薄荷的,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我年龄还小吧,只记得,种薄荷是炼薄荷油,薄荷油不但价钱很高,而且在夏季,把它的叶子洗净揉搓在洗澡盆里,用带有薄荷味的水洗澡,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和起痱子。 一方净土

现在,我把薄荷种在了我的花盆里,一是喜欢它的清香味,二是对童年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那几盆吊兰是我栽种的所有花花草草中,资格最老的植物了,它在我家生活了最少也有五六年了,它是我的一个爱好养花的朋友送的,送我的时候只有小小的几片叶子,现在已经是盆盆郁郁葱葱了。吊兰是一种生命力非常旺盛的植物,在我喜欢的所有花草中,吊兰就是其中之一。吊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吊兰的枝叶狭长且柔软,且四季长青。曾看过这样一首描写吊兰的诗:“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

吊兰是一种非常好养的植物,只需给它浇点水,它便能迅速的长大。夏季,是吊兰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这期间,你会惊奇的发现,在那些绿色的叶丛中,抽出了一根根柔软的枝条,枝条上绽放着带着黄蕊的小白花,在枝条的顶端,抽出一个个吊兰的幼苗,幼苗在枝条上一天天长大,慢慢的幼苗的底部还会长出许多根须来,这些长着根须的幼苗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把幼苗连根剪下来,栽种到花盆里,它便会茁壮的成长起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