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雪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小雪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小雪的文章1:小雪时节腌腊肉

文/朱凌

周日就是小雪节气了,记得以前,每年到小雪的那天,外婆势必会去市场买回一些猪肉,加工成腊肉和腊肠。外婆说每年只有到这一天,腌制的腊肉味道才最好,这里包含了老人家对于节气传统的恪守、遵循、应时而为,也因为,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制作这些肉类的最佳时刻。

从小我就喜欢吃外婆腌制的腊肉和腊肠,浓浓肉香又带着一丝丝独有的味道。这种味道,说不清也道不明,只是感觉与别人家的味道不同,即便是母亲,也腌不出这样独有的味道。

少许的花椒还有炒过的盐,外婆一层层地抹在肉上面,抹到最后,用一整块塑料布盖上,并且将周围封紧,压上一块石头,只等着三天后翻一次面,而后再过四天,就可以拿出来晾晒了。

而我最期待的,是腌完了腊肉,外婆总是会将多余的肉剁成馅,给我炸一些小肉丸。到了晚上的时候,外婆便用肉丸给我下面条吃,一碗面条几个丸子,我吃得有滋有味。家里的其他人,则根本没有这个待遇。

如今,每当我想起这样的一种味道,就让人难以忘怀,又有着些许怀念。同时,也让我在每一个小雪来临的时候,想起童年的那一段段往事。其实在那样一个年代,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条件在这一天腌制腊肉的,外婆忙前忙后,我亦步亦趋地跟在外婆屁股后面转,觉得像是在过年。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对于在小雪这一天腌制腊肉的回忆,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现在外婆已经没有精力做这件事情了,用她的话说,忙了一辈子,现在也该是休息的时候了。

83岁的外婆,再也没有机会忙得团团转,给她最爱的家人预备一整季的美味。她只能守在家里,等待着我们回去。可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却很少有时间回去看望她。今年,又逢小雪,我想念远在故乡的她。

关于小雪的文章2:琐事为草 梦想为花

文/耿艳菊

那日,表妹小雪一脸憧憬地拉着我问:“姐,结婚是不是一件特好玩的事情?”她中意的男友向她求婚了,可我们都为她担心。她,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天真浪漫,无邪如一片小雪花,世事懵懂如城堡里的公主。

我仔细想了想,还是如实地回答了她三个字:不好玩。

大凡过来人多半会同意这样的答案,婚姻的确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早就说过这样的不好玩:结婚如深陷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事实上,每一个从婚姻里走过来的人都有过美好的憧憬,都曾经天真。结婚的基础是爱情,爱情升华了,两个人想长相厮守,便选择婚姻。婚姻看上去是一座光华炫目的城池,是一个泛着幸福光泽的蜜罐。而城际深深,进去的人总想出来透透气;蜜汁甜甜,总会有人说它变了质,腻得让人烦。

不止那些无形的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论证,令人气馁。元代杂剧《刘行首》中的当家诗日: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古人的生活,七件事尚令人乱如麻,如今人的生活呢,更是何其多,一百件也有,一地鸡毛的琐碎。

何止如此。恋爱时,你好,我好,便是好,不用顾虑那么多。婚后的生活就不一样了,光你好我好还不行,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爱情本来是两个人的事情,到婚姻里就变成了两个家庭的事情。爱情本身的纯粹和明净被两股麻缠缠绕绕,是是非非,难解难分,烦恼丛生,当然不好玩。

禅语说:“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知烦恼处,悟得即菩提。”面对万丈红尘里的俗事、琐事、烦恼事,有些人迷失了自己,在烦恼的城堡里东踢西撞,一味怨憎,到头来,净如莲花,美如碧玉的心田成了乱糟糟的沼泽地。而有些人却真的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在淤泥样的烦恼里挣扎出来,化烦恼为菩提,化无聊为有趣。

比如她,一个写字的女子。其实,我和她不相熟。知道她,缘于文字,我和她的文字曾经同上一家报刊。一时好奇,网上搜索,看她的文像花一样开遍大江南北。从她的文字里,看得出她是一个幸福的人。她一边教书,一边写稿,一边还要处理好里里外外的家庭事务。她很忙,但忙而不乱。她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烦恼事,可是她宽容淡定,不挂碍于心,不当回事。因为她有文字,文字是她当初的梦想,文字也是她的一座山。她立于文字的山上,高,而看得远,那些烦恼事不过微小如草芥。

婚姻是一座围城,也是一个花园。琐事和烦恼是花园里的青草,人生那些不可丢失的梦想是花园里的花树。青草让花园显得生机勃勃,梦想让花园变得美丽可心。生活里那些拥有梦想、坚持梦想的人,总不会为眼前琐事所困,不囿于琐事。所以,不要以为,到了婚姻的花园里就到了天堂,只坐在阳光下晒太阳,而把当初年轻时的梦想丢掉,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画上句号。人,除了在婚姻里生活,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做的美好的事情。琐事为草,梦想为花,依旧可以把不好玩的婚姻化为有趣。

对于即将步入婚姻的表妹小雪,我还想在我的回答后面再加上两个字:好玩。矛盾,是的。生活中的事不都是如此吗?既对立又统一。

关于小雪的文章3:小雪遇雨雪,入冬湿气重

文/马西良

今年以来,天气一直以干旱为主,春天干旱,夏天雨少,秋天无雨,普遍认为老天今年一定是一个特别干旱的年份,心有余悸的想,是不是我们这里要变成沙漠地带。盼雨等雨,成为今年大家争议的主要内容,水库无水河道干枯地下水下降,搞得自来水限时限量,大型的用水单位停产,这在建国以来很少发生,对水的话题越来越上了领导和市民的重要话题。

看微信大家说今天是小雪节气。农谚说: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这几日连续的浓雾连绵,小雨不断,特别是周六周日更是蜷居家中,湿湿的小雨搞得道路水横流。雾霾很重,空气混浊,只好在家看孩子喝茶。看天气预报近日连续有雨和雪,北京和东三省大雪不断,有些地方更是暴雪连绵。看起来今年冬天雨雪会比往年增加,会是一个湿冬吧。

小的时候,每年过冬天都会大雪纷飞,大地冻得裂开了缝,河里水全部封冻,近一二十年气候变暖,近几年都是暖冬,大雪已是很难看见,有时一冬天不会见一场雪,大雪纷飞一片白茫茫的时光多年没有看见。遥想七、八十年代,那时每年冬天都是大雪纷飞,山舞银蛇大地一片雪白。记得我刚搬进镇政府大院居住那年春节,年初一早晨回家给母亲拜年,一大早两个孩子急着回老家,虽然只有五、六里路,出了镇政府的郊野外,那是一片雪白,根本没有别的颜色,大路还有雏形,小路和田野一样看不出路眼。路上连一辆车都没有,自行车蹬不动,我们夫妻和两个孩子只好在步行回家,雪地里“咔嚓咔嚓”,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当赶到村西的沙河时,大雪埋到脚脖,只好在一步一步艰难的行走,到家时鞋子和裤子都湿了。小的时候,村前的小河一年四季流水潺潺,一到冬天河面上冰冻全部封实,我们都在冰冻上滑冰,打蛋、抽转砬子,单薄的衣服在严寒下,仍然热气腾腾,大家互相追逐,互相嬉闹,那种天真、那种玩性,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心情激动。还有的就是每当大雪天,一大早我们就赶紧起来,冒着室外零下十几度严寒,赶到坡野山沟,看看有没有野兔的脚印,看看有没有山鸡窝藏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培雪人,一两米的大雪人,用家里的锅灰点出眼睛嘴巴,然后回家端着大海碗,站在雪地里拉家常。

窗外的雨滴滴答答,远处的路灯一个个橘黄,一处处大楼的居民室内的灯,相继熄灭。雨不知下到何时,漫漫长夜几多寂寞,慢慢下吧,明天一早,大家照样去上班去工作,照样迎接新的一周开始。

冬天的雨,在滴滴答答陪伴下慢慢下吧。

关于小雪的文章4:云水开花

文/飞云流沙

下雪了,若有若无的小雪把往日的暖意驱走,只留下薄如蝉翼的雪花漫天飞舞。云水终于开花了,虽然不是那种鹅毛大雪。

仿若丝丝缕缕的音韵伴随着晶莹烂漫的雪花,从天际飘落。悠扬的音色过滤了多彩的粉润,裸露透明的纯净。

行走在小径,雪花飘落心尖,融化汩汩流淌的幽凉。积蓄了三季的热度,在这个寒流涌动的日子里,幻化美丽的洁白。掬一捧虚无,眺望远方的隐约,心情悠远迷离。轻如情梦的雪花,回旋一曲缥缈的舞姿。

云水开花,这是冬季里最飘逸浪漫的时刻。不知道苍天何时酝酿这场静静的炫舞,唯有心灵随风逸兴。人都说,冬天到处是荒凉,给人萧瑟的忧郁。也许天上的仙子看到了人类的弱点,洒下晶莹剔透的冰花,天地间涂抹一层素洁幽静的美。

冰花,娇柔的冰花,弱不禁风又不惹纤尘,带给人间高贵肃穆圣洁的气息。冰花啊,在你的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凡庸,也觉察到了自己心灵的烦忧。忽然顿悟,没有牵挂,人生怎会丰盈,没有明净,心灵怎会聆听冰花的娇呼。行走在天地间,需要感知自然的节拍,顺应自然的节奏。

悠扬的琴音与冰花的舞姿交相呼应,思想随之一派祥和。冬天的原野辽阔宁静,蛰伏的生命依旧有力跳动。枯叶的下面,草根与大地拥抱在一起,汲取来年勃发的力量。音律舒缓流动,情思在冰花的引导下翩翩起舞。仿若,看到了心爱的女子在眼帘在天际朦胧一曲思舞。

下雪了。轻飘飘的雪花恰似幽梦,缠绵在心底。往事不仅能够回味,而且能够传递彼此绵长不尽的相依。掬一捧温泉,体会地心的热情;采一朵冰花,触摸天际的灵秀。不要说,冬天没有绿意,苍松翠柏告诉我,生机盎然无处不在。不要说,冬天没有鲜艳,红梅篝火告诉我,暗香浮动的甜美就在身边。

下雪吧!轻盈如曼妙女子的冰花,忘情演绎纯洁浪漫的灵动。斟满一杯情深意切的美酒,畅饮云烟幻化出的朵朵洁白。岁月牵着你我的手,撩开帷幕,登上了笑意荡漾的舞台,合奏一曲云水开花的动情。

关于小雪的文章5:匆然流光中的感念

文/何红雨

小雪这天,许多地方都在飘雪花了。

微信里看到朋友们分享的照片,白皑皑的一派,极美,也极向往。

在黑龙江,已然结出了厚厚的冰层。那可真是天寒地冻呀。

看到北京、河北的朋友所拍摄的照片。白雪纷扬,世界完全一片银白了。

又有朋友录了一段雪中视频给我。是一个中年妇女奔跑着追赶公交车,却在突然间,摔倒在雪地……

山西也下雪了。

丹丹拍了雪景,发给我。我夸她拍的雪景好美,她却说,因为是在车里拍的,所以没有拍好。

随后,她又发来一张照片。

点击后一看,便感动了。

原来,是她在雪地上写下的“红雨”两字。

彼此分开已将近两年。其实是想念的。也说过要去山西看望她的,但又总是抽不出时间。

丹丹是我最好的“妹妹”。一起共事的时候,我拿她当妹妹看。而现在,则是更亲更好的妹妹了!

时间原来是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情感的。而谁又说过,说过时间总会使人遗忘许多呢?在一些时候,时间是可以令我们忘却许多。然而,又有一些时候,时间却会使我们更加深切地铭记或是感念许多。

站在窗前看天空,仍旧是绵绵的细雨,仍旧还没有飘雪。

如果,西安也飞落一场大雪,那么,我也要拍摄几张雪景送给远方的丹丹。

也会在落了白雪的地面上,用手指去写下两个字。

而丹丹看到的时候,也一定会感觉温暖和幸福吧?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不会被我们所遗忘。

我们想起她们,也记得它们。

就在我们匆匆然的流光中。

关于小雪的文章6:雪落洋姜香

文/陆地

小雪那天,我回了一趟老家,临走时,发小送我半桶洋姜,他笑着说:“小雪腌姜,大雪腌肉。”那半桶洋姜在车内散发着友情的香味,带着故土的气息,随我向城市而来。

远离故土,在城市生活,爱吃洋姜的习惯从未改变。打我记事,老家屋后就长着一片洋姜。用父亲的话说,洋姜很“懒”,把它往土上一栽,无需施肥浇水,除草松土。而且栽上一次,成熟时不管怎么挖,都不会除根。来年几场春雨过后,屋后又会冒出一棵棵碧绿的洋姜嫩苗,挨挨挤挤的,盖住屋后的土地。

洋姜有个不好听的名字,叫“鬼子姜”。我查了一下,它来自北美。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称叫“菊芋”,有“菊”便会想起了花。记得洋姜开花的时候,我总喜欢站在屋后,看那一朵朵开在洋姜秸秆上的黄色小花,金灿灿的,跟长在四周的向日葵花朵有点相似,但没有向日葵的花朵大,色彩却比向日葵花绚丽。我总喜欢摘它的花,送给同学们。总有同学问我,这是什么花,这么好看!

洋姜开花时,根部在泥中就结姜块了。姜块不像山芋、萝卜、花生那样能生吃,但它含糖量很高。到了秋天,屋后洋姜叶子开始飘落,秸秆枯黄,这时母亲并不急于挖洋姜,因为姜块还在长粉,增加糖量。立冬后,开始挖洋姜,洗干净泥沙,放在院子里晒干腌制。

腌制前,将洋姜清洗干净,晾干水分,再将腌缸洗净、晾干。然后往锅内的水中加入盐、酱油、花椒八角、糖、切碎的辣椒等熬出香味。接着,将洗净晾干的洋姜倒入缸里,放入姜块和蒜瓣,再倒入熬好的佐料水,滴入少许高度白酒,密封严实,约莫半个月左右,腌制的洋姜就能吃了。

小时候,在大雪飞舞的冬天里,老家人习惯吃菜粥,抓一碗腌制洋姜,放在桌子上,碗里的洋姜看起来像生姜,吃起来却没有生姜的辣味,而是有一股甜酸味。捡块洋姜放在菜粥碗里,喝口粥,咬一口洋姜,吃得胃口大开,两三碗菜粥很快就下肚了,身上也变得暖和和的。

有一年下大雪,家里来了客人,下酒菜太寒酸,一向热情好客的母亲绞尽脑汁想多做两个菜招待客人,可是家里经济紧张,实在没有钱买食材,母亲打起了洋姜的主意。她从地窖里取出一碗洋姜,用温水一泡,把洋姜洗净,先切片,再切丝。到菜园扒开雪拔些葱蒜洗净。再挖块猪油,放进锅里,与菜油一块烧热,放入佐料,再放入洋姜丝炒三五分钟,加盐、味精和酱油调味后,一盘素炒洋姜就成功了。端上桌客人尝了之后,感觉清脆爽口,异香满嘴,不禁交口称赞,一盘素炒洋姜很快见底。客人临走,向母亲请教做法,并且要了斤把洋姜,回家自己也要做着吃。

发小送我的洋姜很干净,个头也大小差不多,一看就是他提前挑拣过的。我把洋姜洗净切片,放醋、糖、盐和香油调味腌渍。在大雪飘落的晚上,一碗粥,一小盘洋姜,喝口粥,吃片洋姜。那味道,飘过我童年岁月,芳香如故。

关于小雪的文章7:家乡的立冬

文/熊秀兰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不知不觉间,落叶渐黄,菊花吐艳,稻谷入仓,秋天渐渐走到了身后。

立冬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11月上旬。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冬节气:“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谓立冬之后,气候开始变冷,秋季的作物已收获入库,田间地头进入农闲时期。

一年四季,风风雨雨,过了立冬,就算迈入了冬天的门槛。此时的家乡,虽然已开始拥抱扑面而来的冬天,但还是一派阳光明媚的“小阳春”景象,除了早、晚略感凉意外,白天依然温暖如春。在垄上,依然可以看到农人忙碌的身影,空气中依然可以嗅到收割后的庄稼残留的气息。

清晨的乡野上,收割后的稻茬和摘完棉花的棉梗上沾满薄雾的霜露。清风徐徐,鱼池里水波粼粼,鱼儿悠游,好一幅恬静安然的田园画面。当太阳升起,垄上开始充满生机,“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正当先”,农人忙着耕整田垄,开始撒播越冬的晚茬麦子和油菜种子;沟渠里,农人将一捆捆沤好的麻从水中捞上来,去梗,洗麻,晾晒;田野上,人们弯竹条,铺胶布,正搭建一座座长长的大棚,为泥蒿等蔬菜抵御季节的严寒。立冬时节,莲藕成熟,一口口“落水荷塘满眼枯”的荷塘被抽光塘水,露出干枯的荷梗和肥沃的淤泥,采挖莲藕的火热场景,生动了乡村立冬的风景。

农谚云: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每到这时,母亲总会拔掉菜园里的那些熟透的大萝卜,切成厚厚的长条,晒成干枯的萝卜丝装坛,作为过冬的食物。然后将萝卜地的土挖松耘细,提着一篮精心挑选出来的豌豆种,开始点播忙碌。直到忙完这一切,乡村才算是真正的清闲下来。

立冬吃饺子,是家乡民间延续不断的传统民俗。每到这天,家家户户买面粉剁肉馅包饺子,十里八村,弥漫着一缕缕饺子的清香。

过去这个时候是乡村开河挖渠的忙碌时期,村民每家每户都要出工出力兴修水利。如今,这些工程都由国家兴修,乡村一下子空闲起来。勤劳惯了的庄户人开始将精力放在鱼池和网箱养鳝等养殖副业上,因为此时正是鱼长膘催肥的关键时期,一点也不能大意。

乡村的愿望是简单的,一年来忙忙碌碌,收获之后,就开始利用立冬之后的农闲筹建楼房,走过十里八村,到处都可以看到动工兴建新房的火热情景。剩余的劳力则走出村庄,外出打短工挣钱。农人有的是力气,忙活在城市的建筑工地等各个角落,到了腊月里,再带着鼓鼓的荷包和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到乡村。

立冬也是女人的季节。没有了往日的忙忙碌碌,庭院里,阳光下,女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一边聊家常,一边织毛衣,纳鞋底,不时爆出一阵舒心的笑声,日子过得宁静、惬意。

家乡的立冬,总是这样自然、朴实,就像长流不断的小河水,一年又一年,在我的心上流淌。

关于小雪的文章8:冬日的腌菜

文/徐学平

一场小雪过后,气温骤降,漫长的冬天又如期而至了。

闲不住的主妇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她们将白菜、萝卜等与盐混合,经过清洗、晾晒、打卤、挤压、发酵、调味等程序,最终就制成了各种各样的美味,冬日的餐桌上,谁家都少不了它——腌菜。

时下,已经很少看见大规模的白菜排队晒太阳了,往日壮观的储藏冬菜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虽说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了许多,冬季新鲜的肉类、蔬菜已经随时都可以买到,但是腌制的小菜依然是各家各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点缀。

白菜、萝卜、芥菜和雪里蕻等各式蔬菜是最常见的腌菜食材,晒过太阳的它们失去了水分,也吸收了阳光的能量,拿来做成各式咸、酸腌菜,真是再适合不过了。腌菜,不但可以给冬日的餐桌添上一抹碧绿,而且经过贤惠的女主人精心泡制,各类小菜让家的味道更加浓烈。

曾经,我也想跟母亲学着腌菜,但口味却总是不尽人意。虽说现在腌菜早已不是顿顿上桌的主角,腌菜所用的大缸也变成了精致的小坛子,但是自己动手腌制小菜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可能是因为它留存了太多的岁月记忆,总能让人觉得踏实吧。

除了蔬菜,肉类也是冬日里最常见的腌制美味,只是,腊味腌制后多靠晾晒和风干。在小区里,走在路上抬头看去,厨房里、屋檐下或阳台上随处可见用线绳绑着一串串鲜红的香肠或暗红的腊肉,让人垂涎欲滴……

吃饭的时候,现从坛子里捞出一小碟脆生生带着汤水的腌菜。酸、辣、咸口味各异,风干的腊肉、香肠或蒸或炒也是一道可口的下饭菜。这些普通的腌菜经过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口的美味,给单调的冬季饭桌增添了温馨与温暖,也温暖着这个寒冷的季节。

冬日的腌菜,或荤或素,随意挑出几样搭配在一起,都可吃出生活的滋味,这些都是最朴实的东西,却也是最真诚的东西,让一个寂寥的冬天有了舌尖的温暖。

关于小雪的文章9:一场不被期盼的雪

文/子木如风

节气小雪那日,北方雪花飞满天,预示来年必是丰收年,而南方依旧阴雨绵绵,让人着实惆怅起来。老家属于中部省份,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按照往年惯例,十一月初是晚稻收割的时令,庄稼人都会忙碌起来,抢收炎炎夏日辛勤播种后的成果。然而天公不作美,到了十月底,阴雨时断时续,总是耽搁着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农忙阶段。

津门初雪后,和母亲通了电话,得知家乡并没有下雪,天气也逐渐好转起来,打算乘着这几日的光景将田野中的晚稻收割回家。问其收成时,母亲预计今年会有所减产,因为之前的秋风秋雨已将部分沉甸甸的稻谷打落在地或吹伏在土上。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如果没有体验过农忙季节,那就没法体会庄稼人的心情。现在乡下的生活有所改善,减产虽不至于饥饿,但至少会有点心痛,毕竟眼看就要收获的稻谷,被连绵秋雨这么恣意无情的凌乱一地。

本以为雨后会放晴几日,可不曾想家乡又飘落雪花。今年家乡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的要早一些,雪花调皮的在空中飞舞旋转着,可庄稼人的心情却更加沉重起来。无情的秋雨已然让庄稼人痛心,此时的倾盆雪花无异于雪上加霜。

雪本身赋予了太多浪漫的色彩,而此时的雪对于庄稼人来说就是不被讨好的。面对这种恶劣天气,除了寒冷也带给了农民的绝望。如果这雪如之前的秋雨一样下个不停,那么这季晚稻不只是减产那么简单,很有可能就是绝收。不知为啥,当我写到绝收二字时,眼睛不禁湿润起来,竟然有泪水已不知不觉中流下。此时家乡的农民都明白唉声叹气已无力余补,只能祈求上天能尽快放晴,哪怕是短暂的几日已足够收割完稻子。留在家乡的都是父辈,和我年龄相仿的无论是否上过大学,都已外出在城市打工,留在异乡拼命奔跑,哪曾想家中的父母在此时的无助。静下思之,只要是在当下农村,不只是我的家乡只剩下年长者驻足,年轻人都已外出追逐自己的梦想。假如以后种地者越来越少,面对十几亿人的吃食问题将逐渐浮出水面。

不知是雪后的第几天,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普照在田野的每一寸土地之上。积雪在阳光的折射下快速融化,庄稼人也从郁闷中变得忙碌起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