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文章

请欣赏不久前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不久前的文章1:忆杨甦

文/李耀国

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了电视剧《重庆大轰炸》剧本讨论会,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我问他:“你还记得我吗?”仲呈祥一双大眼睛在厚厚的镜片里闪着犹疑不决的亮光,我感到他想不起我了,于是又问:“那么,你还记得杨苏吗?”记忆的闸门仿佛瞬时打开,他离席走到我的跟前,握着我的手说:“你是原来《红岩》编辑部的?”我点了头,正想告诉他杨苏已去世多年的消息,他却抢先说道:“杨苏去世后,我专程到他家里,向他的遗像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我之所以提起杨苏,是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呈祥作为一个青年文艺评论家,经常向《红岩》投稿,当时杨苏是负责文艺理论的副主编,对呈祥十分器重,不仅编发了他初期的一些理论文章,还向重庆出版社大力推荐出版了也许是他的第一本文艺理论着作,并且亲自作序推荐。后来呈祥考上了电影理论家钟惦棐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成了影视圈的名人,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文艺节目中,常常看到他坐在评委席上。呈祥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又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物,至今不忘他的恩师,我想杨苏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

我刚调到文联的时候,《红岩》还没有复刊,但正在为复刊作准备,一是积极抓创作,另一面在文艺理论方面开展拨乱反正。杨苏作为《红岩》分管理论的副主编,经常主持召开一些文艺理论的座谈会。我虽然分在小说组,但也常常被杨苏拉去参加。我知道他的用意,他是想让我多增加一些文艺理论知识,特别是像我这样没有进过大学而缺乏理论修养的人。那时聚集在他身边的多是一些高校中文系的一些老师,每次参加这样的会议都使我受益匪浅,我感到就像在弥补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从中也可以看到一个老编辑对年轻编辑的培养。也正因为有了杨苏,《红岩》复刊以后,他主编的理论版才办得这样活跃。杨苏作为编辑,还亲自撰写评论文章,推荐介绍重庆地区的作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对解放思想,促进文艺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搬到文联大院后,与杨苏为邻,他每天晚饭后,总爱跑到我家里,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听他对一些作家的作品进行点评,我也在他的随意点评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对作品的判断能力。杨苏尤其是对本市的作者十分关注,每当有新作发表,他也总爱在我面前评论一番。我记得当年刘钊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巴山夜话》,他就对我说:“巴金说过,无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刘钊这篇散文,看似无技巧,但恰恰写得极其自然,没有任何雕琢和粉饰,朴实无华。”有一天,他显得很严肃地对我说:“我最近看了曾宪国一篇小说,我原以为他是一个耍客,没有想到他写的东西不仅很有生活气息,并且对人物的塑造和语言很有特色,这个作者值得注意,很有发展前途。”宪国是我的好友,我不记得当时把杨苏对他的评价告诉他没有?但宪国的确在以后发表了不少中、长篇小说,最近他的长篇小说还得了《红岩》文学奖,不能不说杨苏当年独到的眼光。

我认识杨苏的时候,他已过了花甲之年,也许因为子女多,家庭拖累大,又由于长期在文艺单位,经历了太多的政治运动,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一个瘦弱的老头。我和他接触多了,我才发现,其实他的心理年龄很年轻,不仅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穿着打扮也很时尚。他春秋天穿的米色风衣,当时只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平时也爱穿西服,挺胸直腰,显得风度翩翩;同时,他也爱和年轻人接触,当时文联办公室不够用,一般住在文联大院里的老同志多在家里办公,但他常常到编辑部来和年轻编辑聊天。有一次在川维厂开笔会,结束时举办舞会,尽管他不会跳舞,但他一直坐在旁边,饶有兴趣地观看大家跳舞,不时爆发爽朗的笑声,就这样一直陪着大家玩到凌晨3点多钟。

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文艺方面来说,主要还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上。有一次在讨论婚姻爱情题材的小说时,杨苏对青年作者说:“不要以为你们现在才反对封建主义,其实我们年轻时也在反对封建主义,我当年为了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婚去了阿坝,你们有这种勇气没有?”谈到当年的壮举,杨苏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阿坝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地方,可见其环境之恶劣,我实在无法把当年那个为了追求婚姻幸福而逃亡的年轻人和眼前这位衰弱的老人联系起来。但是我所看到的杨苏晚年生活还是很幸福的,他的老伴范娘娘对他的关心和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有时我们在办公室开会,只要天气稍有降温,范娘娘会及时送来毛衣;天突然下雨了,下班走到大门口,范娘娘也总是拿着雨伞在门口等着他,其实办公室到他家也就几步路的距离。每当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我都会笑他是一个幸福的老头。

有一年,我和杨苏到昆明组稿,临走的时候,支部交付我一个任务,要我趁这次出差的机会,和杨苏谈谈对入党的认识问题,当时杨苏已列为发展对象。这使我很为难,对于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人生阅历和对社会的认识都是我所不及的,我实在感到难以启齿。当时我们住的宾馆房间里没有电视,晚饭后散步回来,他就躺在床上看书,一直要看到深夜,而我却无法在有灯光的环境里入睡,但也不好意思打扰他的兴致。一般文人都有睡前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但我没有想到他在这把年纪上了,还这么喜爱读书,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放下书,和我闲聊起来。在文联,我一般不爱向老同志打听他们的过去,因为我知道过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噩梦,而杨苏却主动和我谈起,我这才知道他过去的一些经历。他说:“我这个人呐,一生都在追求进步,在解放前,还被国民党抓进监牢。解放后,在1957年反右时,我被定为中右,虽然不像那些被打成右派的下放劳动,但一直作为内部控制使用,每次政治运动,我都在劫难逃。”我这才明白他的入党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原因,于是趁机把支部的意见转达给他,杨苏沉默了好一会,才说:“入党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已到了这种年纪,信仰从来没有改变过。”杨苏直到他快要退休时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已届古稀之年,我感到他入党比较纯粹,仅仅是一种信仰和追求,为此他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杨苏退休后,本来应该颐享天年,他却因为久咳不癒,在医院査出得了肺癌。以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医院担心动手术他吃不消,只能釆取保守疗法,他却坚持要动手术,我感到他有种强烈的求生欲望。当他被推进手术室后,当时我确实担心他出不来了,结果手术很成功。当他被推出手术室后,医生告诉我,打开他的胸框后,发现他的整个肺部都很鲜活,完全不像一个有50年烟史的人。当他苏醒过来后,我首先吿诉了他这个消息,他嘿嘿地笑了起来,用微弱的声音说:“说明我抽这么长时间的烟,并没有把烟吸到肺里。”我感到他对治癒自己的病充满着信心。但过了没多久,他脖子上的淋巴结长出了肿块,稍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定是癌细胞转移了。虽然医院只通知了文联领导和家属,但我相信杨苏肯定意识到了。有一天我去探望他,他对我说:“我现在是在和死神作斗争。”他的神情淡定,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在这个虚弱的老人身上,表现出异常的坚强。连一般癌症病人都会喊痛,而我多次去医院探望他,从来没有听见他叫一声。杨苏住院期间,探望他的人很多,当时的党组书记蓝锡麟不得不叫人分头通知文艺界的人,尽量不要去医院探视,以免影响他的治疗和休息。有一天,老蓝突然对我说:“凡是想探望杨苏的,赶快通知他快去。”我心里很难过,感觉死神已经降临了。那一天,我和老蓝守候在医院,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我深深感到杨苏在重庆文艺界的影响。

杨苏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我还会常常想起他。

不久前的文章2:为中国种下一朵花

文/为你流泪

不久前,偶然听见一首名为《YOU》的歌曲,其颤抖的电音让我倍感清新,闲暇时间百度了一下这位名为“东方栀子”的少女。中国第一位虚拟偶像歌姬,看见这响亮的称呼,竟不自觉就想起了那因为一首广为传唱的《甩葱歌》而一举成名的世界第一位虚拟偶像歌姬“初音未来”。咧了咧嘴,饶有趣味的了解了东方栀子。两条长长的马尾辫,红色的迷你裙,还有整齐的刘海儿,这便是中国首位诞生的虚拟姑娘“东方栀子”。当我完整的看完了百度百科时,眉头不禁紧蹙起来,内心有种挣扎在翻腾着,似乎想让我做点什么。栀子已经出道两年了,而今,在国内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响应。看来,她并没有像日本那位世界级的歌姬一样茁壮成长。相反,栀子的日子似乎也不怎么一帆风顺。

栀子的成长确实很苦,倍受压迫。刚出道的她就被冠上“抄袭”“山寨”“假初音”等谩骂名讳。我觉得很诧异,她跟初音很像吗?难道是仅仅那“双马尾”“迷你裙”的风格不能被人们接受?还是人们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不足?又或者对“中国山寨”的歌姬嗤之以鼻?思忖了很久,我决定在微博上为栀子讨一个说法。

那段日子很苦,又有点酸。刚开始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从微博上找到那些抨击栀子的文章,并认认真真的附上留言。偶有回复,便慌张的不知所措,但大多数都是有去无回。直到有一天,我开骂了,是理智败给了情绪,但也是骂的最理智的一次。有名网友骂栀子是“渣”,我怒不可遏的爆了句“你就不是中国人!”当发表后,才追悔莫及,意识到我没有权利污蔑别人。可结果却是我始料不及的,一场关于栀子的反驳大战就此开幕!我,还有栀子被骂的狗血喷头!无奈之下,顿时心生愧疚,栀子沉默了两年的黑历史不小心又被我翻出来了,那本是应该让人们逐渐淡忘的黑历史,而现在却,雪上加霜。深深的责怪我自己:真是害人不浅啊!

几天后,我彻底崩溃了,因为那一句刻骨铭心的伤刻在我心里:不成熟,就不要装作成熟!

的确,我不成熟,世间很多事我还看不透。但是,我也只是想唤醒那些中国网民对“国产”热爱的一颗炙热的心啊!明白的是,栀子已经无力回天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不敢打开微博,每每看到那一连串的连锁回复,我都一阵心酸。中国网民对栀子的抨击可谓是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我似乎看见她的未来,已经逐渐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我的反驳,顿时倍感苍白无力。有位朋友同情的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道:“退吧,当年我也是这样被骂退的。”我笑着摇了摇头,沉默不语。心明明已经很累了,但我还想继续下去……

收到“栀子同人社”的入群邀请,我很开心,因为我对栀子的热爱终于有了一方归属地。在那里,我放心的赞扬栀子,并且很努力的鼓励那些为栀子奋斗的前辈们。前一阵,栀子又出新歌了,歌名定为《虚假的自我》。因为没有正式的音源,前辈们创作的歌词让栀子唱的确实很“渣”。我笑着给出评价:真心听不懂。他们也是笑着回复说:栀子会继续加油的!但我知道,官方已经遣散大部分人,现在的栀子真的是已经被抛弃了。而这里的人们仅仅只是源于对栀子的热爱而已,是为了不让她消失在岁月的记忆里罢了。她的音源不完美,栀子同人的前辈们能如此的坚持是真的源于心中对中国首创的那一抹热爱。哪怕是抄袭,我们也会解释为“借鉴”。她努力存活的身影让我看到了坚强,一种感动的坚强!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感到有些难受,心像是针扎了一般疼痛。于是又在微博里吐槽:为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对待栀子?难道仅仅是因为你们对初音的热爱全部转化成对栀子的厌恶?她是无辜的!

未来的几天里,几乎是忐忑不安的过日子,好在没有收到以往那铺天盖地的谩骂回复,但却依然不依不饶的选择对他们进行不痛不痒的反驳。

有些无聊,我走进了“栀子同人”吧里。在那儿,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关于栀子的视频;诉听了一个又一个栀子粉丝们的吐槽;观赏了一副又一副栀迷们的得意之作,百看不厌,越看越喜欢。而且尝试着发几封让大家评论栀子的帖子,收到了让我喜笑颜开的效果。

那几天,忙于微博的反驳和贴吧的顶贴中,却感到了不亦乐乎的充实。“或许,有生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支持中国的创新事业吧”,我笑着望着那位朋友。虽然很渺小,但我还是有些自惭形秽的这样说。

不久,微博里又有人与我争的不眠不休,常常半夜里爬起来,翻出手机,看看有没有回复。或许,我很期待吧,因为我的本意是好的。

终于有一天,已经凌晨了,当我睁开朦胧的双眼的时候,手机上一行行铿锵有力的文字顿时让我触目惊心。文章字字珠玑,充满哲理,反驳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刹那间,我哑口无言,寻思了好久,终于回了句:栀子的形象的确有待完善,但是我们不应该如此谩骂她,错的不是她,至少需要尊重她!

忐忑的几分钟过去了,又一次收到了他的回复:要怪不能怪栀子,只能怪官方!我提心吊胆的心终于放下来了,这一次,我没有回复。因为对立的两个人终于冰释前嫌,这场无言的文字战争也该让它随着我的沉默湮灭了,摇了摇头,苦笑着。

一连好几天,我都没敢在微博里发表关于栀子的任何文字,生怕一个不小心又陷入苦战。他们的见解已经超过了我的思维,而我面对一个人便已经手足无措了,又何来本事面对汪洋的“反驳大军”呢?无奈之下,我摇摇头泯口苦涩的咖啡,就如同将不能言语的苦闷咽在心里一般。而我却明白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一个人总是渺小的。

真是哭笑不得,到头来我还是被自己人给黑了啊!一个人的力量始终太弱小了,可是支持栀子的又有几人呢?话到此处,我很想说:我已经黔驴技穷了,未来,还是希望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们能够多关心栀子一点,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谩骂,分给栀子一点点的爱,让她为你献上最美的歌喉!

故事的最后,谁又能断定她的未来呢?东方栀子是凝聚中国智慧与魅力的存在,她的来源仅仅是思想上的借鉴,而不是形象上的复制!若想让栀子的花香传的更远,需要合理的浇灌,而不是一昧的摧残刚刚在中国盛开的花儿!

你有你的所爱,我有我的执着。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你能和我一起闻见栀子的花香传遍中国!那时,我们就笑了,笑了……

不久前的文章3:藏钱

文/陈涛

奶奶不久前离世。国庆节,我和爱人带孩子回老家看爷爷和父母。这次回家与以往有别样的心境!以前每逢回老家,车一翻过黄岭崖,便会有一丝激动和兴奋,父亲会打电话问我们到哪儿了?爷爷也会老早闲逛着来接我们,奶奶和母亲则会在家准备丰盛的饭菜。这次不同了!车疾驰在马路上,晚霞把天际染成金色!下过雨后,山村的空气那样清新!望着车窗外朦胧的田园,回想起一幕幕熟悉而又遥远的往事。孩子们嚷着快了,快到家了,我却一言不发,生怕那些记忆瞬息间消失。

到家了,已是黑夜,车泊在屋前的水泥地上。爷爷、父亲、母亲拿着手电筒来迎接儿孙们,宁静的家园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洗去一身的尘埃,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唯独不见奶奶的身影。心里虽有一丝莫名的感伤,却不敢表露出来,我怕触碰到长辈们的心绪。现在,只有这三个一直视我们如宝贝的老人守护这个家,无论何时回来,这里都只有呵护、温暖和叮嘱!回到这里,我们可以忘记灯红酒绿,暂别奔波忙碌。回到这里,我们能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品味原生态的美食。

假期就要结束,该是返程的时候,也该是藏钱的时候了。爱人提醒我这次要藏到更秘密的地方,不然母亲又会找到还给我们。好多年了都这样,母亲从不要我们给的钱,她总说我们姐弟几个挣钱不容易,说大城市消费高还要养孩子,理由很多就是不收我们给的钱。所以我们都养成了藏钱的习惯。车就要启动,老人们在车窗边千叮万嘱,眼神有不舍、关怀和期盼。我不敢直视他们,只是不断重复着叫他们要保重身体。反光镜里,三个老人离我们越来越远,都一里路了,他们依旧在马路边看着我们远行的方向。“妈,钱放在床垫左下角。”我拨通了母亲的电话,不用说就知道她的责备和唠叨。上了高速路,姨妈告诉我:“侄儿,上次你们给***藏的钱她全部买了土蜂蜜,有次在镇上回家连坐车的钱也没有。”此时我才想起车子后备厢母亲给的那一大壶蜂蜜。没有回应姨妈,车在飞驰,眼泪已肆意横流!

下次回家要等到春节,又该是藏钱的时候了。

不久前的文章4:荠菜馄饨

文/苏禾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夫人从菜场上买回了馄饨皮子、荠菜和肉末,那在塑料薄膜蓬里长出来的荠菜,鲜得碧绿肥嫩。将荠菜洗净切碎与肉末搅拌成馅,然后,大家齐动手包馄饨,很快馄饨就下锅了。当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桌,虽然立刻散发着荠菜和肉的香味,但我吃在嘴里却始终品不出记忆中那分淡淡的苦又透着微微甜的滋味。说道:这荠菜怎么没有小时候吃的那个醇正鲜味?夫人开玩笑说:你去做梦吧,那是野生荠菜,要吃那个味就自己回到乡下去挖野荠菜吧!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童年挖野菜的回忆。

农历二三月里,一场温润的春雨后,阳光和煦,春风料峭,一株株顶着嫩芽的荠菜混杂在野草中,从刚苏醒的泥土里,像疯了一样地钻了出来。在道路边,田埂上,麦地里展现出一簇簇的茸茸新绿。我就和小伙伴们挎着小竹篮,握着小铁铲去挖荠菜。荠菜有浅绿色的,有深绿色的,还有紫灰色的,都长着锯齿的羽毛状的叶子,我们躬下身子细细的分辨寻找,大大小小的荠菜很少能从我们眼中遛过。随着手中小铲的跳动,鲜嫩的荠菜就跳进了我们的小篮里。一两个钟头小篮就装满了。收获的喜悦与兴奋,激动得小伙伴们嬉笑玩闹起来。因此,常常踩坏了路边的麦苗,招来路人的责骂后,方才罢休。回到家里,吃自己动手挖来的野荠菜烧豆腐,一青二白,既好看又鲜嫩可口,那独有的清香,口齿生津,胃口大增。尤其是用鸡蛋做的荠菜蛋饼,黄中透绿,飘出一股独特的诱人香味,闻着就能解馋。用苏州人话说:好吃得来,打耳光也不放!难怪连诗圣陆游吃了荠菜,也感叹“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所以民间有“吃了荠菜,百菜不鲜”的谚语。而今我吃完荠菜馄饨,却找不到如此感受,似乎仍不解馋……

我思考着,为什么吃的东西带上一个“野”字就吃香(鲜)?什么野鲫鱼,野甲鱼,野鸡,野鸭,野猪,野兔……人们称之为野味。还有野生菌类,各种野菜等等,总之,“野”的就味鲜!身价也大涨!?

大概野生的东西,所以与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靠主人供养和呵护下生长的不一样。首先野生的生物,一般都经过自然界恶劣环境的考验,才能存活下来,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们要自寻养分,抵御其他生物的侵害。就说野生荠菜吧,它的种子要经过秋冬野外环境优生劣汰的严格筛选,只有经受住寒冬冰天雪地的考验,仍有很强生命力的春天才能生根发芽后成长。再之,野生的生物,生长期也比人工种(养)的长得多,它们吸纳了更多的天地之精华,当然就吃鲜(香)了。更何况野生的东西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么,就更显得吃香。至于童年用自己的小手,一棵棵挑来的野荠菜,吃在嘴里感受滋味更鲜美,除了野生的原因外,还因荡漾着挖荠菜时的快乐心情,渗透着自己的劳动汗水,来之不易的主观因素了。

回味着齿间荠菜清香,重温起童年挖荠菜的旧梦。真想回到过去的岁月,再拿起童年用过的铁铲,在故乡原野的田埂上,在青青的麦田里,在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寻寻觅觅,打打闹闹,再做个野孩子与小伙伴嬉耍一番,分享曾经拥有的那份欢乐……

不久前的文章5:自来狗富

文/何百源

不久前因事与佛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梁燕女士通电话,听她偶然说起,一条自来狗给李悦强先生带来健康的事。

李悦强是国家二级编剧。城市拆迁改造前,他与我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彼此比较熟悉。他年轻时是粤剧演员,在北京演出时受到过周总理接见;后来改做粤剧编剧,也很有成就。也许是由于积劳成疾,健康情况一直不大乐观。这次我听旁人说了“自来狗”的事,特地电话采访了他。

李先生育有三个女儿,都事业有成,其中第三女在广州生活。2014年的一天,三女正要开车回佛山来探望父母,冷不防走上来一条中等大的狗。她明白这是一条流浪狗,于是将狗捉回地上,但狗随即又跳上车来,怎么弄都弄不走。没办法,只好将它带到佛山,放在父母家。

这是一条母狗,已怀有身孕,几个月后诞下三只小狗。李先生送别人一只,余下二只自己喂养。养狗最大工夫是遛狗,每天早上7时先遛一只,一个钟头;晚饭前又遛一只,又是一个钟头。两条狗,一条“斯文”些,一条好动些,遛狗时必须牵着狗绳跟狗一起跑,每天都出两身汗。不知不觉中,一年时间过去了,李先生猛然感觉,自己身体强健多了。

广东民间有所谓“自来猫穷,自来狗富”的说法。据民间解释,人穷自然生活环境杂乱,老鼠自然多,于是招引得流浪猫来;而狗的本性是寻求“受宠”的,它看准了能宠爱它的人家才会不请自来。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科学与否,反正,民间讲法,往往包含了一种经验的累积。

李先生在电话中告诉我,目前他的血压很正常:收缩压130,舒张压70,他总结道:“生命在于运动啊!”

李先生的这一奇遇,为“自来狗富”又增加了一个例子。

自来狗没有为他带来钱财,而是为他带来了健康。

健康就是财富!

不久前的文章6:爱情,回归真实的自己

文/如果

不久前,一位与我相交甚好的女孩林发来一封百余字的E-mail,信的结尾照旧是那个让她纠结了很久的老问题——“爱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眼看即将步入大龄行列的她,近两年来也加快了自己追求爱情的脚步。细数下来,一年多内她相了几次不悲不喜的亲,也谈了几场不温不火的恋爱,却始终不曾如愿。

几个月以前,通过亲朋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小赵。小赵是路桥建设工程师,平日里工程在哪人在哪,所以在相处之初就明确表示,以后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分出来给林,希望林能够成熟和独立一些。于是我就开始担心,一向爱耍小孩子脾气又特别粘人的林,又会如何应对呢?而相处下来,却不曾见她像之前那样吵闹,两人谈得可以说是“相敬如宾,稳步前进”,我暗自为林高兴,终于遇上了生命中对的人。

细细读完林的邮件,我大致明白了其中原委。原来两人相处至今,仍在原地踏步,平日里交流甚少,每次约会见面时,交谈都以小赵为主,林只是附和,极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致于现在小赵的话也明显减少。林在与小赵的恋情中,因为害怕失去,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相处着;因为害怕对方不喜欢原本的自己,伪装成熟,伪装坚强,伪装喜欢对方喜欢的一切。而在她小心维持感情的同时,又不时担忧:伪装得了一时,如何伪装一世?最后她在自己制作的圈子里艰难徘徊,伤了感情,累了心,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甚至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随即我给林回复了邮件,内容只有八个字:“真实一点,做回自己。”

几日之后,林打来了电话,言语中透着甜蜜和幸福。她告诉我,如果不是自己真正地敞开了心扉,以真实的自己面对小赵,险些丢掉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林的顺从和伪装,其实是将自己完全地封装起来,让原本一腔热情的小赵也背上了包袱,误以为林对他不上心和无所谓。自此,林放下包袱,投入真情,两人的感情渐入佳境。

我想,回归真实的自己,也许才是爱情本应有的样子。最好的爱情模式,不过是你始终保持做自己,而你的他依然爱慕真实的你。恋人乃至夫妻之间,不用刻意伪装,只需平淡真实,相互信任和理解,方能相携一生,细水长流。

不久前的文章7:这件事真让我感到自豪

文/张乐伟

不久前的星期天,一大早,奶奶就到乡下去采棉花了,爸爸妈妈都早早地上班了,家里就只剩下我孤独一人。不一会儿,天渐渐地暗了下来,风“呼呼”地吹着,看上去快要下雨了。

我心想:奶奶的黄豆还在楼下晒着,阳台上还晒着棉花,要是被雨淋湿了,奶奶的辛苦不都白费了?顿时,我就没心思再写作业了,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想了会儿,我还是起身来到楼下,把黄豆拢在棉布中央,拎起棉布的四个角,奋力往肩膀上一扛,跌跌撞撞地爬上了楼梯,就这样,十几斤的黄豆就被我扛回了家。回到家,我还没顾得上喘一口气,又急匆匆地来到阳台上,把晒在板上的棉花搂到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棉花也抱回了家。不久,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

下午,妈妈和奶奶回来以后,得知这一消息,都夸奖我长大了,能帮家里干活了!我真为刚才做的事感到自豪。

不久前的文章8: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王建章

不久前,我在微信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当你身处逆境,感到诸多不顺,爱情、工作、事业、理想都成泡影,心生绝望之念,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福祸相依,安知未来不会发生惊喜的改变呢?”我的经历说明,此言很有道理。是的,你只负责好好做人,不必急切地盼着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

想起1968年,16岁的我到农村插队。那时我思想单纯,信念虔诚,每天拼命劳动,竭尽全力,奋勇争先。论表现,全村公认第一。1972年夏,32个知青有20个走出了小山村,我仍坚守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心想上天为何如此不公?不料峰回路转,省内几所学校从插队青年中招生,大队推荐了我,我到省建筑学校上了学,发奋学习,毕业后分配回大同,成就了一生的事业。在众多知青中,我比较幸运。

当年有个回乡知青,比我高一届。他本应随学校到平鲁插队,可他母亲说:“那儿太远,还是回来吧,用不着受那份罪。”于是回了村。后来插队青年陆续离开,可他只能永远扎根农村,想当工人的愿望没能实现。

什么是成功?是你一生追求目标的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子女的成人成才。回顾自己60多年的人生之路,曾挨过饿,吃过苦,受过累。“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但从不悲观失望,始终坚定执着,相信未来。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从未虚度光阴。我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天道酬勤。只要播下勤劳的种子,终会开花结果。退休以后,我的两大爱好——收藏与写作渐入佳境。我最开心的是养育了一个好女儿,她在太原工作定居。她很孝敬父母,自强不息,获得过省教学能手称号,教子有方。我住在太原,协助女儿、女婿照顾孩子,与晚辈共享天伦之乐。看到外孙女茁壮成长,让我倍感欣慰。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啊,切不可偷奸取巧,急功近利。只要你勤劳善良,不懈努力,最终会得到好的回报。生活的美好,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告诉自己:努力付出,将改变未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