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绿色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绿色文章1:那一片绿色的大海
文/汪国华
渡轮离开浙江岱山县衢山镇万良码头,穿过蛇移门水道,转过鼠浪湖向东,向东,驶向三星洋地,驶向我向往的那一片海域。
20多年前,我跟几个朋友第一次登上下三星岛。这片海域以她别样的绿彩映入我的眼底:茫茫无际的大海一片浓绿,几个姜黄色的岛礁如几颗星星点缀。10年之前,我又一次来到下三星岛,参观那一座被称为太平洋西岸第二大灯塔的三星灯塔。这座灯塔是1911年由英国海务科建造的,现为国际灯塔。而我的心里却依然为那一片碧玉般的海水而沉醉。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显示着生机勃勃,繁荣昌盛,所以这一带海产特别丰盛。三星洋地是小型列岛海域。名之“三星”,是因为这一带海域上有三座主岛,在这茫茫的海面上就如蔚蓝的天空的三颗星星,故把这三座岛称为上、中、下三星岛,而这一带海域也就成了三星洋地。
渡轮犁开涌波,拖着长长的水练,向着三星洋地前进。我站在驾驶台边,壮实的船老大一只手悠然地把着舵盘,一副潇洒的气派。我知道,那是经过风雨考验的一种自若之态。在大家的要求下,他向我讲述了村里代代相传的关于那一片绿色海域的故事。
那是同治癸亥年(1863年)5月的一天,万良岙大对船渔民出海捕鱼。船至三星洋地,发现不少人在海中挣扎呼救。船靠近一看,是外国人遇难。于是,一场生死援救在这一片凝碧的海域展开了,最终他们救上了24人,并把这些人安置在村中的关圣殿内,叫来家属亲友悉心照料。不久,遇难的外国人身体恢复。虽是语言不通,但心灵相交,终于略知外国人的船本来是要驶往上海,不幸在三星洋触礁沉船遇难。但当地渔人不熟悉去上海的水路,就出钱另请外地船老大领航,用两只大对船送他们到上海后,才知道他们是英国人。
在老大的讲述中,我的眼前浮现出在那一片绿色的大海上,海面上放弃生产的渔人们奋力救援遇难外国船员的景象。是大海的博大浩淼廓开了渔人的胸怀,是大海的绿色熏陶着渔人的情怀。而渔人的豪迈又让大海充满了情味,生动了内涵。
渡轮老大看着我沉思的样子,一只手拍拍我的肩,朗声说:“三星救助可能只是其中的一次。后来英国人在三星建灯塔,肯定这里发生过多起海难事故,有些没有传下来。救人那是我们渔人一种本性,一种责任。你遇难希望别人来救,将心比心,救人,我们必然责无旁贷地前往,不辞险难地救助。1971年大黄鱼鱼汛时,我还只是个小伙计。一天傍晚,我们在洋地刚刚起网,听说红山岛两个孩子划小船出海拾膘鱼被潮冲走了,我们虽不熟悉,但也马上出发去找寻。我们船的老大根据潮流方向行驶找寻,在外海终于发现了那小船。这时,有很多船也驶过来,大概都是闻声而自发来寻找的。可能在别的方向还有更多的船在寻找,两个孩子找了回来,传话机很快又把这个消息发布了,我们才赶回码头卸渔货给加工厂……”老大说得很自然,没有一丝的虚腔。我知道在这宽广的大海中行走的渔人说话是掷地有声的,他们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来实践他们自己的为人准则。
老大抬头看了看前面,告诉我,前面就是三星洋地。我抬头凝望,远处,下三星岛上白色的灯塔依稀可见。而那一片浓绿的大海无边无际,涌动着绿色的柔波,在黄褐色的岛礁点缀之下,更加壮美生动。我的心起伏着轮轮涌潮,翻越着层层波涛,涌满了绿色的情思……
绿色文章2:探寻绿色奇迹,弘扬塞罕坝精神
文/李恒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59年前,塞罕坝第一代创业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高岭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他们战严寒,斗酷暑,燃青春,洒热血,用最美的青春创造了莽莽荒原变滔滔林海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绿色奋斗史,表达了“不绿塞罕坝,誓死不退”的坚定决心,用不懈奋斗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是一段人类战胜自然的奋斗传奇,是一部讴歌高原荒漠上老一代造林先驱奉献青春,用理想点燃生命的英雄史诗。
59年间,昔日之塞罕坝从荒漠沙地变成绿色福地,今日之塞罕坝目之所及尽是绿意,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云的海洋”。站在高处俯瞰群山,阳光铺洒,森林长廊层峦叠嶂,河流湖泊星罗棋布,连绵不绝,直至天际。高云流水间,极目四望,深的、浅的、嫩的、墨绿的、油绿的,各种昭示着生命的绿如一幅幅绿色油画,绘就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巨幅画卷,尽显生机盎然。一过处暑,进入初秋,塞罕坝层层叠叠的百万亩林海如翻滚的绿色海洋,恣意随风涌动。绿风飞扬,擎天大树苍翠欲滴,苍茫雄劲,娇嫩碧叶摇曳万里,秋风徐徐,赤橙黄绿,层林尽染,独立则荫,群则成林,足显气势宏大。
为什么塞罕坝这么绿?
因为在这片土地有一茬茬一腔红心,披肝沥胆的人,因为在这片绿色林海的开创者身上有一种“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外在是绿色,其精神本质是红色。
三代塞罕坝人,用超乎想象的牺牲和意志,以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书写了造福千秋的绿色奇迹,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作为新时代接棒人,“塞罕坝精神”背后熠熠生辉的“精神密码”引领我们追溯和探寻。
弘扬“塞罕坝精神”,以青春之我勇担时代重任。从一粒苗到一棵树,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一代人载入史册,又一代人庄重地接下延续绿色的接力棒。新时代赋予当下青年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新青年生逢其时,应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血液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中国梦之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勇做顶天立地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勇挑时代重担,勇立时代潮头,做好革命一块砖,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和边远艰苦地区,在这场新时代接力跑中接好接力棒,跑出好成绩。
弘扬“塞罕坝精神”,以青春之我接续艰苦奋斗。
从茫茫荒原到郁郁葱葱的绿色林海,塞罕坝伟大实践是新中国植树造林史的生动缩影。美丽中国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恢弘画卷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人擎握手中画笔共同绘就。青年的我们应当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力行不辍,以奋斗青春不负韶华,不负伟大时代。面对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敢于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扬“钉钉子”精神,用矢志不渝的坚强斗志和不危险阻、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在砥砺奋进中不断涵养品格、磨砺意志、增强本领,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养分,为描摹美丽中国的繁荣图景挥洒青春热血,砥砺青春意志,谱写青春赞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弘扬“塞罕坝精神”,以青春之我赓续绿色发展。
虽已绿满山川,造林人追寻绿色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塞罕坝的沧桑巨变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塞罕坝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坐标,更是一个绿色发展的美丽符号,每个人都是奏响生态文明音符的演奏者,青春的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牢记绿色发展使命,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闯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坚决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好新时代塞罕坝建设的长征路,开创新时代的绿色奇迹,让红色精神和绿色情怀在茫茫林海中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在荣光中装点河山锦绣,绘制国土丹青,延续这份绿,延续这份荣光。美丽高岭上的这片绿正在为美丽中国写下生动注脚,正在燕赵大地铺展蔓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新画卷必将在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绿色文章3:绿色谷地太阳照
文/付老末
时隔五十三年再回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经之地,商旅驼队必走的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中线穿越天山的地方。
突厥语巩乃斯意为绿色谷地,蒙古语那拉提意为有太阳也就是太阳照耀的地方。绿色谷地、太阳照耀的地方,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巩乃斯草原也叫做那拉提草原。
一会儿突厥语一会儿蒙古语的,有点儿绕,真要把这事儿说得一清二楚不容易,那应该是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们的长篇大论,简单说咱也不得要领可能跑偏,就说个大概也许可能吧。
突厥语可能最早发源于蒙古西北部,大概在公元550~750年间,也许是战争的原因,可能是突厥人吃了败仗,被迫向西迁徙至那个时候幅员辽阔的阿尔泰(主要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的途中,有些部族就留在了今天的新疆境内。属于阿尔泰语系三大语族之一的突厥语族至今国外还有十个,如今国内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也属于突厥语族。
突厥语族语言的基本词汇具有共同的词根词素,但是语音上有变化。这就不难理解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许多都大同小异,例如都把花朵叫做一样的“古丽”,而把形容词好字却有点儿差别地分别叫做“亚克西”、“佳克斯”。
蒙古语虽然也发源于蒙古(漠北),但是大概要晚于突厥语一两百年。和突厥语族一样,蒙古语族也属于阿尔泰语系三大语族之一。蒙古语族有蒙古、卡尔梅克、达斡尔、裕固、土族、东乡、保安等九种语言,这九种语言可能都是蒙古语族的方言吧?
十一世纪初,孛儿只斤 . 铁木真多次率兵征战,滚滚铁骑横扫中亚饮马黑海,稳坐蒙古帝国可汗王位之后,尊号成吉思汗——要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成吉思汗西征的大军在巩乃斯河谷翻山越岭,时遇风雪交加饥寒交迫,先头部队精疲力尽近乎绝望时爬上一座山岭,只见山的这边暖烘烘的太阳照耀山坡,即派哨马返回大帐报告成吉思汗的二太子察合台:“那拉提,那拉提!”——(那边山坡上)有太阳,有太阳!察合台前往所见不虚,西征大军也由此而转危为安,二太子旨令此地以那拉提命名。那拉提成了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的福地。
现在,知道这个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中国六大最美草原之一、国家级5A景区叫那拉提草原的很多很多,知道这同一个地方也叫巩乃斯草原的却少之又少。千百年来世居于那拉提草原的哈萨克族至今还有一万六千之众,那拉提草原是哈萨克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区,被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国之最)列为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
那拉提草原是这里的哈萨克族人的故乡,而属于突厥语族的哈萨克族人的故乡,连这草原上乡镇机关所在地也叫那拉提镇,沿巩乃斯河溯流而上东去五六十公里,进入巴音格楞蒙古自治州,在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后人聚居的和静县境内却有一个巩乃斯镇,这种文化现象是否有点儿意思?能解读出点儿什么吗?
绿色文章4:南方的秋天
文/左辉英
仍然穿着绿色的衣裳。似乎她更偏爱绿色,全身都绿得耀眼。夕阳抽去了它最后一丝淡影,将蓝灰色的暮霭留给大地。夕阳西下,农民从地里回来了,观看美丽的云彩。这时,是再安静,再祥和不过了。吃过晚饭以后,天空中露出一个玉盘,整个苍穹中散发着几点微茫的光。偶尔,不远处,会传来风拂落叶的声音及一阵阵鸟儿的残唱。大雁排成“人”字形往南飞去。
秋天来了。
初秋的雨是狂怒的,还带有夏的影子。夜间,正当你熟睡的时候,月亮便隐去它的身影,一条光亮的长剑从天宇间劈开,充满豪情。接着,大雨便直泻下来。力量、奔放,这是初秋的雨的个性。不过,金秋的、晚秋的雨却收敛了许多。
秋风吹得真是让人享受啊!没有夏天的狂暴,没有冬天的肆惮。风儿也把花的清香送进了心里。
秋云很淡,没有夏天的千变万化。但是看起来很纯洁,很明净。纯净的天空,远远望去,不带一点儿渣滓,像一块白玉。阳光似乎也温柔许多,不再射出那么耀眼的光芒。一片金色,更能让人心怡。
看着这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让我不由得吟起了刘禹锡的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假如我是位作家,我要将这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美入人心。
假如我是位舞蹈家,我要用最优美的舞姿来展现秋的神韵。
假如我是位音乐家,我要用最动听的旋律来诠释中国南方的秋天,去和德国帕海贝儿的《秋日私语》一较高下,让全世界都领略一番中国南方的秋韵。
绿色文章5:清煮一杯·咖啡
趴在黄色,绿色条纹的靠枕上,手机里没有机会吟唱的曲目终于没有选择地从头到尾。
我的音乐系就是闲淡,一把吉他,一把嗓子,不需要太多技巧,有时候我爱纯音乐,有时候深究歌词,乡村,民谣,或者只凭感觉的那些和贴的小众音乐。
当然,我也喜欢摇滚,真正有品质的摇滚不在于视觉的参与,而在于深入骨髓的那种或者压抑,或者革命,或者只是妥协,只凭耳朵与心灵。
昨天看了李云迪的表演,正如大家的评说,他确是指尖上的诗人,他的指尖穿越了时空。
古典音乐,不管抒发的是贵族式的忧郁还是平民的俗趣,都超拔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之上,所以听那些音乐,遥想与向往之中总有一种卑微与羞怯。
不知道为什么要固执地等待水沸腾,非得喝下一杯咖啡,在这深夜。
此时的咖啡错过了之前的音乐,还有情绪,热气穿入脾胃,疲惫席卷,只想用文字来思考。
所有的一切都在神经里淡淡的,氤氲着,得到的和失去的------好似这段日子没有真正地喜悦过。
此刻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想沉睡的神经和停不下来的指尖的文字,淡淡的没有多少感情,也许他们都沉在杯底,会在某个时候肆意而起。
我要回家,不,只是回去,一个不能叫家的地方,那个地方只有一堆生活的杂物,寄托不了我渴望栖息的灵魂------海德格尔说,诗意其栖居在大地上,但是我们只是渐渐地向太空坠落。
晚安,虽然我的怀抱如此狭小,我的狭小里也许有一个大的世界。
晚安,世界!
绿色文章6:春天,种一棵树
文/汪艾东
是春天了!绿色最初染上杨柳的枝头,那绿其实不是绿,是一种偏向绿色的鹅黄。当鹅黄的芽苞绽放出叶片时,绿便会一点一点的深起来,于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里的二月是农历,换成现在的公历,便是三月了。三月里有个节气叫“春分”,春分时节,是春天的正中间,所谓“仲春”是也。初春太早,乍暖还寒,人们还未脱下棉衣,树木也还不敢长出嫩叶。到了春分时,春天才真正到了!温暖的地气沿着树木的根系上行,顺着树杆达到枝头,这时,你若随手将一根树枝折断,会看到断口处有汁液流出,那就是树木的血液呀!
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树木苏醒了,汁液在枝杆中循环,生命的气息冲破枝条,长出叶片,开出花朵……你不能阻止一棵树发芽,就像你不能阻止春天的到来。
所以,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也是种植的季节。没有种植,拿什么来生长?
所以,人们在三月安排了一个节日——植树节!为的是提醒你,春天到了,该种一棵树了!
我喜欢种树,不仅因为种树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而是因为我喜欢树,因为喜欢而去做的事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般女人都喜欢花,我却喜欢树。这是否意味着我是个实用主义者?花,无非是它的美丽,可供人欣赏。树的用处就多得多了。除了经济价值,树的审美价值也丝毫不逊于花,何况有些树也会开花的,不仅开花,还开满树的花,不仅开满树的花,还结满树的果。对,我说的是果树。
喜欢树还因为它简单,你只要将一粒种子或者一根枝条种下,然后细心呵护一段时间,等它长出根须,便植根于大地,自己去吸收阳光雨露,自己去生长。而花,却需要你时时刻刻地打理,稍不留神,便枯死了。所以,树,叫种树;花,叫养花。
喜欢树就去种树。国家规定每个年满11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外,都有植树的义务。我第一次种树,恰好在11岁左右。那是小学三四年级的事,老师给我们讲植物课,不光在课堂上讲,还带着我们在校园里植树。告诉我们植树的技巧:坑要挖得不大不小,树苗放进坑中,要扶直了再填土,否则树会长歪;土填上后,要踩实,然后根据土壤情况浇水,水浇得太多会将树苗淹死,浇得不够会让树苗干死。我们两人一组,种一棵树,为的是培养协作精神,比如放树苗进坑后,一人负责将它扶直,一人负责填土。
第一次植树就爱上了植树,天天惦记着给它浇水。记得那次植树成活率并不高,但我植的树成活了,这让我颇有点自喜。
此后,逢到植树活动,我总是积极参加。似乎树木也喜欢我,因为我植的树都成活了!
事实上,万物有灵,树的灵性或在一般植物之上。常见乡下村庄里,有些老树被人称作神树,树上挂满红绸布条,那是人们向神树祈求许愿,愿望达成之后,给神树的感恩。
我没有向神树祈求过什么,因为我喜欢将树视为朋友,而不是神明。我也不去探寻神树是否真的有神性,能够帮助别人达成愿望。
我只知道两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足以证明树木是有感情的。
第一件事发生在20年前,单位搬迁,新址的办公楼前要栽植一排水杉,树苗是统一采购的,我们五个人各自承包一棵树,从挖坑种植到浇水灌溉,一条龙服务。最终五棵树活了四棵,其中一棵树没能成活。结果就在当年年底,种植那棵树的同事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大家哀悼之余,想起植树的事,都觉不可思议。你或许会说,这是巧合吧?可是,若干年后,水杉长成了大树,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每个人栽的树,竟长得和栽种它的人很“像”:个子最高的同事栽的树也长得最高,身板最直的人栽的树也最挺拔,有个同事气虚体弱,他栽的树也瘦瘦弱弱的,显得无精打采……
我是多么喜欢树啊!这排水杉就在办公楼前,我常常注视着它们,盼望着它们茁壮成长,每每想着它们竟和栽植者长得“神似”,便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我调出了那个单位,也就没再见过那排水杉了,不知现在,它们长成了什么模样。
第二件事还是水杉。单位建了宿舍楼,按政策卖给职工,我们搬进来时,绿化已经完成。楼下栽植了一排水杉,我住三楼,天天盼着水杉长大。水杉确实争气,不过六七年,就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的卧室窗外有一棵,书房窗外也有一棵,每天早晨,我拉开窗帘,一眼就能看到它们。我常常跟它们对话,感谢它们给我浓荫,给我绿色。有时,我还忍不住打开窗户,伸出手去,拉住它们的枝条,跟它们握手言欢。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书房外的那棵水杉开始落叶。寻常水杉要到秋冬之季,叶子经霜之后,变成赭红色才开始凋落。这是夏天,根本没到落叶的季节,这棵树为啥开始落叶了呢?何况那叶子还碧绿青翠的,怎么就纷纷飘落了呢?而且别的水杉都生长正常,为何这棵树要提前落叶?难道是病虫害?我急得到处问人,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三天工夫,那棵枝繁叶茂的水杉树,便将一身翠羽般的秀叶落尽,只剩了一具光秃秃的枝杆。我正揪着心,忽然听到楼下有斧头砍树的声音,伸头一看,果然是几个工匠在伐树,伐的正是那棵落尽了叶子的树。我问:是不是这棵树病了,所以要伐去?伐木者说:不是。楼下这户人家要砌个院子,这棵树正在院中,嫌碍事,所以让伐去。
我心头一震,忍不住喟然长叹,为那棵树伤心不已!它分明预知到自己的命运,提前为自己致哀了呀!
两件关于树的奇事,都是水杉,不知是否只有水杉才这样灵验?因为水杉是来自远古的树,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它的历史要比人类早很多。人,自封具有高等智慧,是地球上的主宰者。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我们真的都认识到了吗?
比如植物,我们种植它,真的只是为了保护环境,为人所用吗?不,我愿当它是朋友,是可以相互进行情感交流的朋友!
春天到了,去种一棵树吧!然后你就多了一个好朋友!
绿色文章7:落叶的依恋
文/张建强
秋风起,秋叶落。
当满眼的绿色被秋风扫过后,那些漫天飘零的叶子,却显示出了生命的本真。蓦然间,一向自恃心地坚硬的我,总会被这些落叶感动,感动于它们不屈不挠的枯竭。小时候扫落叶的情景,也会情不自禁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家家做饭、取暖都要依靠农作物的秸秆,很少有烧煤的。到了秋天,树叶不仅能解决烧火做饭问题,而且可以作为家畜越冬的饲料。我们家饲养的羊和兔,全指望着树叶度过漫长的冬季。每当母亲在灶坑里点燃昏暗的火焰时,那些秋凉的夜晚就会增添不少暖意。
等到稍稍长大一些,一到秋天,我们这帮孩子放学后或星期天,主要的任务就是到树林里搂扫树叶。谁家树叶堆得多,也成了谁家孩子懂事能干的“标志”。为了赢得“能干懂事”的美名,我和哥哥铆足了劲儿。星期天,我俩总是天刚蒙蒙亮便拿起耙子、篓子,推上平车就出发了。秋风在树林间盘旋,好不容易扫到一起的树叶,瞬间又被刮得四处飞舞。哥哥总是特别照顾我,搂扫树叶、装树叶的活,很少让我干,我只要给他做个伴、说说话就行。每年冬天,我家的后院里总会堆满小山般的树叶,很壮观,这“小山”也为我们在众乡亲面前赚足了面子。
长大后到外读书、工作,每到秋天看到落叶,想家的冲动就犹如打开了闸门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那年国庆节回老家,正是农村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年迈的父母无法停下手中的农活在家陪我,也百般“阻挠”我陪他们一起下地。但我还是忍不住来到熟悉的小树林。昔日的小树苗,已经长成参天的大杨树。秋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飘落的树叶像飞舞的蝴蝶,款款落下。而幼时,我眼中的树叶,只是做饭时烧火的材料,远不是这般景致。
又是秋风落叶时。落叶无论对大树怎样依恋,总有一天会分离,随后融入泥土,再承受荣枯的轮回。忽然觉得,父母就是大树,子女就是繁茂的叶子,子女总归要离开父母,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世上没有永远,所谓的永远,若用时光来丈量,也只能是珍惜。好好珍惜亲情、爱情、友情……眼前一切的一切。
绿色文章8:拥抱绿色
文/张艳芬
枝头的鸟雀叽叽喳喳,那是它们在欢呼,因为它们身处绿林;天空的阳光和煦温暖,那是它在微笑,因为它被绿色映照;初秋的空气一尘不染,那是它们在小憩,因为它被绿色拥抱;巍峨的树木随风摇曳,那是它们在庆贺,因为它们有同伴陪衬;清晨的校园生机勃勃,因为它们有绿色缠绕
拥有的财富,我们要珍惜。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的财富便是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而这份舒适便是校园里每一片绿叶给予的。其次,看过沙漠的寸草不生,领略过荒山的山石嶙峋,我才发现:原来世上最鲜艳、绚丽的颜色莫过于绿。虽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眼,却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词或一个动词,会动的绿。你听过吗,那是一幅多美的画面。所以,我们拥有的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要学会珍惜。
失去的财富,我们要弥补。也许,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曾经无知地丢弃了一些本来很珍贵的东西。但只要我们真心真意地改过,或许能弥补。要找回那份珍贵的财富,是需要付诸行动的。首先,就要学会保护每一份绿,每一片绿,每一点绿。然后,为校园里空的地方种上一株小树,每天喂它一些水,让它陪伴我们茁壮成长。最后,当你路过那一片片绿时,当你的脚即将踏上去,当你已经踩上去的时候,你是否看到了那份生命力的旺盛,是否嗅到了那股绿的清香,是否听到了那个声嘶力竭的哭泣,是否想到了那份生命的珍贵
我们已经做过了太多的错事,不能再失去它们了。当你看到道旁歪倒的小草,你愿意将它扶正;当你看到即将枯萎的小草,你愿意为它浇灌;当你看到孩童欲折枝条,你愿意制止,当你愿意做这一切事情时,你真的已经抓住了那份财富。
得到的财富,我们要巩固。此时你已拥有了万贯家私,但我们并不能就这么坐享其成,也许这份财富不够稳定,不够坚固,我们要把它巩固得更长久,让它变成永恒。当一切都就序后,我们才真正拥有了这份财富。
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不是坐拥百万,而是造福人类;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不是安居乐业,而是身处绿林;世界上最大的遗憾不是错过机遇,而是失去绿色;世界上最美的植物不是奇花异草,而是绒绒绿树;世界上最绚丽的色彩不是五彩缤纷,而是深沉的绿,耀眼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