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迎春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迎春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迎春的散文1:正月迎春笑开颜

文/心随你动

今年春节,依旧热闹非凡。白天,街上行人,接踵摩肩,路上汽车,拥挤成海;晚上,爆竹声声,震耳欲聋,烟花阵阵,夜空如昼。

老舅当兵转业后,一直在长春工作,并安家在长春,只有春节长假才有时间回故乡与我们一聚。其子虽已上高中,但从没去过位于奉节的全国着名的旅游景点——白帝城。因此,我们一家人特邀老舅一家共游白帝城,去欣赏欣赏三峡夔门的鬼斧神工,去品味品味诗城碑林的千年古韵。

初五,驱车半小时,来到白帝城。进入大门,百米风雨廊桥张怀迎接,千年古城白帝映入眼帘,万年巍峨夔门雄立为幕。这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奉节、每年都数次来白帝城的人来说,都还是让人深感震撼。可惜,今日天公不作美,乌云遮住了太阳,冬日的余寒让丝丝微风都觉得刺骨,峡口之处更是风如刀割。但坏天气挡不住好心情,更挡不住这浓浓的亲情,我们坚持顶风前行,我们依旧谈笑风生。

走过风雨廊桥,巨大的诸葛亮雕塑呈现在眼前,诸葛亮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气度非凡。其身后屏风之上正面、背面分别雕刻着着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沿着石阶继续前行,放眼四周,尽是枯草丛丛,好不容易有几棵大树,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这寒风中瑟瑟颤抖。这时,远处林中的一片鹅黄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原来是迎春花。那密密麻麻的明黄,犹如中国古代的泼墨画一般,淡淡的墨色线条,豪放奔洒、淋漓尽致地将满枝桠的小黄花们呈现在泛白的宣纸之上。我快步前行,来到花丛前,感觉自己置身在霞光四射的云彩之中。细看那每一朵小花都呈淡淡的鹅黄色,六片花瓣围成一朵,每一片花瓣都是上尖下宽,桶状花身,略微带一点儿红色,花中花蕊如同细针,黄中带橘,甚是惹人喜爱。无数朵汇聚一枝,无数枝汇聚成片。一阵微风吹来,迎春花随风摇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钻进我的鼻腔,流进我的心田。这时,居然从乌云的缝隙之中漏出了几丝阳光,那破碎的阳光透过迎春花的枝间,反射出斑斑的金色光芒,映衬着朵朵迎春花更显娇艳。

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小黄花,她与梅花、水仙和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可世人都只赞梅花迎寒开、水仙案上供、茶花满山艳,却忽略了迎春花,更有宋人刘敞说:“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说迎春花是浪得虚名。然而,这只是刘敞的个人的看法,还是有许多诗人喜欢迎春花的。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疏·花疏》中曾记曰:“迎春花虽草木,最先点缀春色,亦不可废。余得一盆景,结屈老干天然。得之嘉定唐少谷,人以为宝”。宋代董嗣杲在《迎春花》一诗中写道:“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野艳飘摇金誉嫩,露丛勾引蜜蜂狂。万千花事从头起,九十韶光有底忙。岁岁阳和先占取,等闲排日趱群芳”。宋代韩琦也曾写道:“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我也爱上了这小黄花,因为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朴实无华、淡泊名利和无私奉献!

在迎春花的芬芳中,我们逐一游览了白帝庙、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碑林等景点。就在离开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回头再去看看那摇曳的迎春花,心中顿悟:迎春风中笑展颜,春天已经到人间!

关于迎春的散文2:云水禅心-仲伟玉

文/仲伟玉

迎春开放,杨柳发芽,春天来了,我们心的菩提,是否也随之驿动?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有一颗云水禅心?以红尘为道场,以寂寞为菩提,来修身养性呢?

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你具有怎样的云水禅心,就决定你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云水禅心,不是山中日月,也不是潺潺流水,而是对生活一颗朴实的心境。

留恋在书海中,经过阅读与吸收,在若干年后,知识就会打磨你,智慧就会磨炼你,而你就会拥有一颗书卷气的云水禅心。

留恋在山水间,被大自然所陶醉,山是你的朋友,水是你的恋人,在若干年后,你就会拥有一颗观山观水的美丽云水禅心。

人心如水,相逢似歌;浅浅相遇,淡薄相加。缘有因果,情有独钟。爱你的,自然会留下。不爱你的,纵使相留,也是枉然。爱的云水禅心会在你的心中,或者在她的心中飘荡。

爱是一片云,有时是圣洁的,有时是多彩的。飘飞的再远,始终都在有缘人的心中。

你是谁的生命过客,谁又在你的生命中驻足。如若前尘有缘,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点,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爱的云水禅心定会来摆渡有缘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古往今来,多少爱恨情愁,多少红尘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化为灰烬,灰飞烟灭,只留下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至今流转。

春天,我只想一个人来到沈园,倾听一下陆游和唐婉千古柔肠的心跳,看一看那铭刻在石碑上、令人愁肠寸断的《钗头凤》。这个曾经给陆游和唐婉增添无限爱恋的沈园呀,在我目光触目的一刹那,我仿佛看到陆游和唐婉穿越时空向我走来,春如旧,人空瘦。而唯有这春天的沈园,花草依旧。

夏天,我只想一个人来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长廊,听一听缠绵悱恻的《梁祝》,看他们羽化成蝶的倩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生不能相随,那就死后相随吧。但愿以死殉情的悲剧,不再上演。

秋天,我只想一个人捧读一本书,一杯茶,坐在老家藤织的椅子上煮字疗饥,斜阳照在身上,看满院硕果累累,闻秋菊的异香,沉沁在感人的诗集中。

冬天,我只想一个人围炉煮茶,品茗、赏雪,看雪花飞舞,大地一片苍茫,放飞思绪,真想来到“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孤舟簔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们在时间的光影里度过流年,多少往事已成追忆。繁花不惊,是禅意;银碗盛雪,亦是禅意。

我很欣赏作家雪小禅说过的一句话:“我宁愿命如草,坚韧地活成自己的样子,在旷野中做那独特的风景,这一生,我都不要当玫瑰。”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禅意。这就是作家雪小禅的一颗云水禅心。

云水禅心,禅心如水,在时间的光影和流年中,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真正地拥有一颗朴实的云水禅心吧!

关于迎春的散文3:一汀烟雨杏花寒

文/红草莓

春天了呀。有朋友说迎春花开了。想象中迎春花的样子金灿灿的,看着就阳光喜庆。

QQ说说里显示出某年拍的一枝玉兰花,应该是即景的。望着窗外依然沉沉的天,远处山峦依然灰蒙蒙的。有风,夜里院里残雪化的水还结了冰。

想起了山外一处向阳的山坡,每年都早早开了半坡的山杏花,很让人惊喜的一片。每天看着杏花早出晚归,直到成了绿色,杏树结它的果子去了。多年来,因了这片杏花,我疑惑了,到底是桃花先开,还是杏花先开呢。

慢慢地,山下的路边柳开始泛绿,野草野花开始萌动。星星点点的早杏儿,山桃开花,在还十分暗淡的底色上显得耀眼。

我看到的杏花不在水边,只是在山上。一山一洼的,漫漫地开,闲散地开,没有章法地开,自由自在地开,开得张扬,开的狂野。

想起老家的杏花了。山上的和山下的,平地的,丘陵的,边边角角的地边坡脚儿,一簇簇地,漫山遍野。一坡一坡的杏花是在四月开的,因为山里毕竟又是一个季节。城里已经是春色满园,山里的春才刚刚萌动。所以我也算是有福气,城里看完花草,有去山里踏青赏花。

想起杏花开的时候,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出来开始种地,往往一丛花树下有一个俏丽的身影,停下手里的活计,往花树上看去,那里蜂蝶飞舞,嘤嘤嗡嗡,花香阵阵袭来。落下的花瓣簌簌的,落了一身,挂在发辫上。也许地边上卧着一头耕地歇息的老牛,半眯着眼睛想心事。村子中间的一条清溪早已解冻,汩汩流动的溪水欢笑奔腾,哗啦啦地流向远方。岸边的草开始泛绿,鸭子已经在水里嬉戏,一群一群在岸上的精心梳理白白的羽毛。柳枝轻摆,黄绿的嫩芽诱惑着人们的食欲。

杏花开的颜色大小朵也是有区别的。山坡阳面早开,背阴后开,一般都是淡粉,然后变白。而最美的是家杏花,树木大而花朵也大,花朵粉色,远远望去,灿若云霞,一簇杏花几点人影儿,几座房屋掩映其中,溪水潺潺,如画的动态美,人在画中游。

那里的人们凭着对田地的热爱,地头地边都栽种些果树,诸如:杏树、梨树、栗子、李子、沙果等,除了点缀生活的酸甜,还是一种希望。就如指着山上山下的杏花落后结了果子过生活。平地里的杏树果实就是大扁仁儿,皮儿晾晒就是酸酸甜甜的杏干儿了。山上的杏儿结了果子就是山杏仁儿,原本苦涩,用盐水一泡,叫杏板儿,切碎的茴香一起拌好,凉菜一道。也可以榨油,就是杏核油。这杏核油有微微的毒性,非要和黄瓜拌在一起成为绝配美食。挤完油的杏仁渣又是做粥的好食材,想吃的时候,奶奶就踮起小脚儿,登上窗台,将挂在房檐下的筐子里的杏仁渣取出,用刀砍下几块,用水泡了,做的时候要放上带有鼓豆的豆角,大锅熬呀熬的,熬上几小时,一大锅香喷喷的杏仁粥就端上了桌。杏核油也是纯天然的美发佳品。妈妈年轻时候是个美人,乌黑的头发梳成发髻,特有韵味儿。每每看她梳头的时候从器皿里用梳子抿出几滴油,那就是杏核油,有微微的苦味儿,却将头发瞬间变得乌黑油亮。山杏成熟的季节,全村人老老少少拿起布口袋和筐子,带着吃食,一路吆喝着牲口,早早地进山了。等中午回来时收获满满,互相赞叹着收获。于是,村里的胡同街巷都成了一片红褐色的了。

看杏花,还是喜欢看溪水映杏花的样子。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虽然是暮春之景,情也是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如果是一人倚着栏杆,看一汀烟雨下,杏花簇簇,山光水色,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孤寂而又伤感。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出一辙,也是即景生情,生情而思,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和倚栏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一汀烟雨杏花寒。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会失去了晴日下艳丽容光的。花瓣随风轻舞,落地逐渐化为尘土,这景象怎么不叫人生出怅惘呢。那时的我是站在杏花树下闭着眼睛感觉花瓣雨的,怀里还抱着几枝杏花。

杏花,像极了梅花。每年杏花开的时候,我都爬上南山,去那片杏花林。仰躺在一块大石头上,仰面看着朵朵杏花在蓝天里绽放,洁净清芳。轻轻拈起一瓣芬芳,放在唇边,感知这一亲芳泽感觉,一阵风过,芳香犹在,那瓣杏花却已消失了踪迹……目尽花影,亦真亦幻。每每置身杏花的簇拥之中,微闭眼,聆听每朵花的呼吸,感知每朵花的心跳,任那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沁脾透体。感觉被这一片缤纷的杏花溶化了,我也变成了一朵杏花,在溪畔静静地绽放。

我,想它了……

关于迎春的散文4:迎春之跳

文/崔子美

梁峁奔涌的陕北大地,祖辈延续着独特的跳火节,方言里称之为“燎干”。此时,春神刚刚从元宵节的锣鼓声中苏醒,呈现了水走冰上、河柳生色的朗润之象。

民谣说“正月二十三,荞面油搅团”。跳火节这天的吃食是有讲究的,而且吃法如筵席般排场,满桌子摞上了葱花花、油碗碗、蒜泥泥、香沫沫、酱汤汤、碎菜菜、以及嫩香韭、青芫荽、赤辣椒、萝卜块、白蔓菁、豆角条等等,色泽诱眼,气味挠心,仿佛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绽放。待热腾腾的搅团出锅来,你一碗、我一勺,调拌之后就格外地香,饕餮而食,浑身酣畅。正月里的腥荤太腻了,这顿饭素得精致、素得丰富,犹如久处于雾霾之中忽然蓝天敞开所带来的神清气爽。

男人们忙碌起来,洒扫了门庭,整理完院落,还要为下午的“炒干”做准备,从仓窑里匀出半簸萁毛糙糙的燕麦,用水喷过,倒进羊毛口袋,抡起来往地上嗵嗵摔打,又使手用力揉搓,燕麦脱去了粗壳。再用簸萁上上下下扬筛一番,残余的麦芒就清除干净了。温格楚楚的太阳照耀下,燕麦仁儿澄黄澄黄,细长而鲜亮,散出生麦之味和山野之芳。

女人漱洗了锅灶、拾掇过土炕,也坐到院里,端了半簸萁黑芝麻,勾着头细细地剔土粒、捡草屑。时光慢慢悠悠,群山苍茫寂寥,由不得嗓子痒痒,唱起了随心的信天游。

于是,你来我往,将生活中醉心的歌儿唱答出来。唱着唱着,就有邻居的歌声加入,仿佛你一掀、我一杈地在风中连番扬场,直唱得日影儿在院子里走了几步远,才会歇下来。

下午,各家各户忙着“炒干”,一阵又一阵的哔哔啵啵,锅灶上炒燕麦和炒芝麻的焦香味儿就一团一团地漾出来。铲半碗炒熟的燕麦芝麻,掺上稀米汤,撒几撮盐面面,浇几道黄芥油,用筷子搅搅,忽溜溜地往嘴里吃,那个味美,直能把肠子香遍、头发梢梢香软;那快颐的咬嚼之声,仿佛雨点子打在干燥的黄土上,往心里洇开一层层的甘霖。

傍晚之前,长者已经从山里砍回了一些枯枝朽木,或是在阳坡上搂回几抱干蒿。大门外放一堆,供神跳;院子里放一堆,给人跳;当幽蓝的天空渗出晶晶星斗,大地浮起夜色,村庄里就荡开了此起彼伏的人言吵闹。

“跳火了——跳火了——”孩子们兴奋而稚嫩的声音,在夜空里唢呐般地亢亮。不知谁家,急不可待地点燃了火堆,轰地一下,映亮了半道沟;又一家也烧起篝火,照亮了对面山;各家各户渐次燃火,村庄上下,火光遍地,交相辉映。梁峁清晰了、大路亮堂了、窑院火红了、笑脸甜馨了……

总记得童年时的情景。火堆点燃之前,母亲先向柴堆撒些盐、撒些豆、撒些米,然后将使用了一年的锅刷刷、洗碗布投入其中。引燃的火苗顺着人愿呼啦啦地往上跑,继而烈焰升腾,窜上几米高,院子一片明亮。

家里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也要参与跳火的,被儿孙们从窑里扶出来,簇拥到火堆边,慢慢跷腿而过,也就算是燎去病疚和灾难,赢得了一年吉祥。这时候,给火堆添加柴禾,火舌再次高高地弹起来,院子又满地彤亮了。这时候,要举行跳火节最神圣的仪式:家里十多口人,面向火堆,围成一个圈,相互手挽着手,紧紧地挽着、坚定地挽着,跟着母亲一起吟唱:

燎干了、燎干净,一年四季没病了;人人都在火上跳,能把百病燎去了;来年风调又雨顺,四季平安丰收了;我们家人都燎了,安康幸福没烦恼……

全家人的歌吟,让夜晚无比深情,一种真实的幸福感就会漫上心头,美好的让我热泪盈眶。亲亲的家,风雨同舟的家,骨肉相连的家,相亲相爱的家,我们永远在一起!

后来,我到城市工作,回老家过年,仅几天就收假了。怀着特殊的感情,不得不带着孩子专门回老家过跳火节。白天美食,夜里热闹。全家人围着火堆歌吟之后,白发苍苍的母亲紧紧握住我和孩子的手,特别地走到火堆前,呢喃着为我的小家和孩子祈祷平安、顺利、幸福……听着听着,我禁不住泪水滚滚,完美无瑕的母爱成为春夜里最灿烂的照耀。火堆将熄,父亲用铁锨把灰烬铲出大门,扬向四面八方,一边扬撒,一边说:送脏哩、送瘟哩、送病哩,儿子孙子都吉祥……

从窗户望下去,楼下火焰闪闪,人影幢幢。人们形成细长的椭圆,进行有节奏的跳火。而沉寂了一个春节的广场舞大妈们,用音箱播放着信天游旋律,在旁边整齐地舞蹈。乡土与城市、传统和现代,在这里和谐交融,民俗文化就此伸展蔓延。在我看来,跳火节是陕北人生命的蝶变,从过年的佳肴和舒适所构成的慵懒中破茧而出,自觉地扑向春天,追寻生活的精彩。当然,跳火节也是一次绝决的转身,有意识地关闭上年的大门,摒弃享乐,崇尚劳动,朝着心中的目标辛勤奋进。

而且,我深信不疑,陕北的男儿和女子,一定从跳火节里获得过了勇气和力量,带着祛病免灾的精神自信,饱满地直面生活,以致形成了大气、豪放、淳厚、果敢的群体性格,纵使贫贱也能顶天立地,永远不输于权贵和淫威,以鲜明的品格被天南地北的人所称赞。所以,才会出现揭竿而起和所向披靡的农民起义,也才有了红色陕北时期广大老百姓的深明大义和前赴后继。

星亮亮,火红红。陕北人以跳火节的迎春之跃,抖擞起精神,开始了不负光阴的新生活。

关于迎春的散文5:迎春的枇杷

文/唐晓堃

在南方的旷野,冬季能见到枝头上的果子,最常见的恐怕就数枇杷了。一年四季,大多水果在夏秋成熟,而枇杷在春末成熟,时下枇杷当之无愧称得上枝头报春的青青雏果了。

无论是花,还是刚挂枝头的青果,连同枇杷树的干、枝、叶、根都经历了严寒的考验。较之还在冬眠的光秃秃的李树和桃树来说,枇杷树一直在忙绿着。尽管枇杷的天性喜欢温暖,然而季节的现实却往往残酷到极限。严冬里,白朗朗的花开满了枝头,似与梅花竞相开放,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花的灿烂,却不能一厢情愿地期望果子的数量,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枇杷花不遭受寒风的摧折和低温的冻伤,没有人数得清一棵枇杷树一季开了多少花,可到了春季一棵枇杷树我们往往有耐心数得清结了多少果。

老家门前的这两棵枇杷树已有茶杯那样粗了,它们是我从果农冉老师果园里搬回来的,当时只有大拇指粗,这个品种是最初从外地引进的五星枇杷,我出于好奇,但带回家就忘了,细心的老爸发现后,顺便栽种在了屋门前的空地上。枇杷树成活后,前两年就像木偶一样傻傻地成长,毫无开花结果的迹象,又过了两年,树干渐渐长粗了,两棵树就像比赛长高似的,阳光充足的那棵树个头长高了好长一截,可就是没有开花结果的痕迹。在一个春天的上午,冉老师顺路经过,问起曾经的枇杷树果子结得怎样了,我说:“你看路旁的两棵枇杷树都快成风景树了。”这让他感到大失所望。第二天,冉老师就从自家果园里拿来工具和种苗给枇杷树做了嫁接,冉老师遗憾地说:“这可是你们自己酿成的啊,栽种了就要好好管管嘛!”我的老爸笑着说:“老冉,你是种果树、种花的,可我是专门种菜,种田的,谁知天生的果树也那么讲究呢?”我们听到老爸这番话都爽朗地笑了,也许枇杷树得到应有的呵护,她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从此,每到春节回到老家,我和孩子都要仔细地观察门前的枇杷树,看看开花没有,结果子没有,嫁接后的枇杷树果真跟先前判若两人,第一年就开花了,可无果,第二年也开花了,可果子很稀疏,到成熟时节几乎树上的果子寥寥无几。似乎这两棵枇杷树就要淡出我的记忆了,枇杷树嫁接后第三年的初夏,老爸从农村给我们提了一大口袋黄澄澄的枇杷到城里来让我们品尝,我知道老爸不会去买来费这么大的力气,果真是自家门前的枇杷!我心花怒放,我们一直等了七年啦!仔细看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枇杷,每一颗都带着笑脸般的五星,我还未大口大口地贪吃,早已甜到了心里去。

今年春节,回到老家过年那些天,天气还很冷很冷,温度还很低很低,来到枇杷树前,我是那么的轻手轻脚,我不想惊动树上的“宝贝们”,它们一定躲在树妈妈的怀里悄悄地熟睡呢,地上的残花已经变成了酱色,树干就像脊梁,撑起了小小枇杷的家园,丫枝在寒风中微微摆动,像在招手示意,远看只有酱色的残花包裹在枝条上,满眼是叶子的绿色。我走近了,目光定在了一根枝条上,大的果子已有小指头般大,有的两个、三个挤在一块取暖,露出青涩的笑脸,在凋零花瓣的遮掩下,显得羞羞答答。老爸告诉我说:“等天晴了还要为果子打打除虫剂,进行人工包装,保护果子的皮肤不受污染,果子密的地方还要舒枝护果,才能保证收成呢!”原来老爸把种菜的精力分了部分在枇杷树上,我们才能尝到自家果树上鲜美的果子啊!

春天来了,乍暖还寒。我想在暖融融的春阳下,高挂枝头的青涩枇杷将是春天里最骄傲的雏果了。

关于迎春的散文6:大师妙笔书迎春

文/荆墨

“二月迎春花盛柳,清香满串荡悠悠。”当百花还沉迷于深深的睡梦中时,迎春花早已踏着寒冬未尽的霜冻,悄然绽放。迎春花素妆淡雅,朴实无华,为大地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深受人们的喜爱。

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生命、希望、活力的象征。郭沫若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写了一本诗集《百花齐放》,载有101首写花的诗,每种花都有一幅木刻,十分精美。其中《迎春花》这样写道:“春天来了,我们的花开的比较早,金黄色的小小喇叭,压满了枝条。花多,花期长,或许是我们的好处,缺少香气,认真说是有点儿单调。不过,我们的枝条还相当的柔软,可以让园艺家们作任意的蟠缠。”作家写出了迎春花的特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迎春花具有默默奉献、积极进取的情怀。她是金色的小喇叭,百草在她的吹奏中苏醒,百花在她的歌声中开放。1963年1月31日,周恩来总理夫妇拜访作家、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走进“爱莲堂”。周瘦鹃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特地献上了一束迎春花。周总理一边观赏“爱莲堂”的盆景、诗画,一边与园艺家亲切交谈。周瘦鹃特地赋诗:“殷殷促膝话家常,读画看花兴倍长。三沐三熏温暖甚,一时春满爱莲堂。”一段佳话,让人羡慕不已。

迎春花还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的特点。张恨水先生对早年北京最初的印象,就是迎春花带来的。早春时节,满街的路树,正发着嫩绿色的细芽,告诉行人春来了。若是顺着东西长安街的马路,一直向中央走,到了天安门外市民花圃里,便可以看到左边平地堆起一片红色,是榆叶梅,右边一片黄色,是迎春花。其间杂以点缀的叶子,真个如锦绣铺地一般。加上绿亮黄瓦的高楼之下,是双耸玉阙,四绕红墙,画师也画不出这伟大美丽的景致来。

自然界中有迎春花,曹雪芹的笔下也有迎春。贾府里二小姐迎春,外貌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迎春由贾赦作主,嫁给孙绍祖,此人绰号“中山狼”,是一个骄奢淫荡、作践妇女的虐待狂。可怜迎春这个“侯门艳质”、“公府千金”,在他的拳打脚踢之下,只有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魂归阴曹。如果说,迎春花是最早开放的花朵的话,那么迎春恰恰是大观园里最早出阁的闺女。可惜她迎来的不是明媚的春光,却是金风萧瑟的晚秋。

由此看来,迎春花虽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梅花的清雅,但迎春花自有自己的快乐。无论是作为农人的花篱,还是雅人的盆栽,她总是那么寂寞地开放;迎春花开,绽放的不仅是一种美丽,更重要的是,她要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了!

关于迎春的散文7:那幅田园水粉

文/茅屋农夫

都迎春了,还不出来备耕?

是啊,不经意间,已经是早春备耕时节了。乍暖还寒的日子,偶尔也会给人以春风沉醉的感觉,眼睛看见的是一湖春水一堤浅绿和点点残梅,脑海浮现的却是曾经生活过的那片乡土,蓝天下,满江碧波荡漾,遍野翠绿浅粉嫩黄,绿的是麦苗,粉的是紫云英,黄的是油菜花,像一幅田园水粉。

这时节,大田里的活计不多,村落里就显得热闹,冻得小脸通红拖着鼻涕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东奔西跑;姑娘后生游游荡荡眉来眼去打情骂俏;女人们聚在角落里,悄悄地数落着丈夫的长短和公婆的是非;老头老太佝偻着身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木讷无光的眼神或是漫无目标地四处游移,或是直直地落在某个地方;肩上压着担子的男人们则要着手备耕了。

备耕的活儿很多:筹钱添农具买化肥购农药,选种子修田埂做秧田等等。这些活计,在那年月,要数修田埂最费事,常常因它而起风波。别小看田间这一条条泥土筑起的小径,却是集地界水利交通于一身。两个队的田地相邻,它就是地界,稍不留神就成了风波的发源地;育秧种稻,靠它蓄水蓄肥;同时又是乡民们在田间劳作时过往的路。一年踩踏下来,塌的塌陷的陷,有的要修有的要重做,这和现在“要致富先修路”是差不多的道理,只不过那时还谈不上致富,只是为了果腹。

修田埂,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有些讲究,首先要牢固结实,经得起日后负重的踩踏。牢固结实的关键在和泥,把旧田埂挖开了,把土捣细,灌上水,赤了脚,不停地踩踏,直到那土有了足够的韧性。春寒料峭,那刺骨的冷,会从脚底一直到心里。其次要尽可能地控制面积。宽度一般仅以一个人可以站立为限,宽了,就多占地。全队几十条田埂,早稻晚稻春花三季下来,也小不可大算,说不定就是一个人的口粮。所以乡民们是极为在意的,常常为一条田埂的位置尺寸而争执吵闹甚至打斗,寸土寸金啊!有一年,两个队,为了一条仅偏离了几寸的田埂,先从动嘴到动手,再从单打独斗到聚众群殴直至头破血流,兄弟相对,也绝不手软。那天,看着那一片被乡民的鲜血染得暗红的田地,我第一次感受到土地在农民心里的位置和份量,因而生出分吃他们口粮的愧疚来。

那片土地很美,常常给我以陶醉和享受。不过,这种感觉,生活在那里的时候却不曾有过,往往产生于回城后酒足饭饱之余的遐想中,或是旧地重游的休闲时光。前些年,乡民欣喜地告诉我,那里大变样了,建起了大片的住宅区和农家乐,江上造了桥,进城过江再也不用木帆船摆渡了,修了柏油路,大家都吃商品粮商品油了……

这一切,都告诉我那片纯朴秀丽的田园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不由得为之惋惜。庆幸的是,贫穷饥饿也连同那纯朴秀丽一起去了,这又让我在惋惜之余十分欣慰,因为,乡民们再也不用为了那几寸土地而同室操戈血染地头了。

近年,常有回去看看的念头,却终因多种原因至今没有成行。好在,那幅纯朴秀丽的田园水粉,至今在心里,总是那么清晰,从不曾褪色。

关于迎春的散文8:从春天再出发

文/包峰

迎春花开,我们终于迎来了2021的春天。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发生,全副武装的白衣天使、冲锋一线各行各业的抗疫英雄,以及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亿万民众无不在感动着你我……回顾2020年,我们有过艰辛,有过努力,有过开心,有过眼泪,有过遗憾,也有收获。

2020年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特殊年份,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坚守在祖国北疆抗“疫”一线的移民管理警察身边也发生了一些小故事……

尹红霞,奋战在一线22年的巾帼,在这一年孩子面临高考,身为教导员的她顶着队伍建设和队伍管理安全稳定工作重任,同时还承受着孩子在特殊时期的心理重压,她不仅顶着压力完成了上级部署的任务,还关照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艺术学院电影编导专业。

李晨龙,包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副队长,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中,他与妻子相识、相知,并共同携手走过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恩和的孩子阿日海从小学升初中,与妻子常年两地分居,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可以多承担一点孩子的教育,弥补对家庭的“亏欠”,将孩子送进了包头市蒙古族小学,每天起早贪黑接送孩子,一人承担起照料孩子起居的责任,努力成为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超人老爸”。

郭永杰,在这一年与妻子迎来了6斤半的千金,成为了父亲,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在照顾家人孩子的同时,以党员模范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尽职尽责。

郭宗剑,在这一年他失去了陪伴他成长的爷爷,面对亲人离世,对自己的人生重新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包峰,通过2020年的疫情,悟出了珍惜身边的亲人是等不得的,性格腼腆的他尝试向父母大胆表白,向他们大声说出爱的心声。

张哲、任玮光,由边防战士转变为新时代移民警察,与父母聚少离多的他们,面对父母有太多的亏欠,他们通过优异的工作表现,让千里之外的父母放心,让祖国放心。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暖春不会到来。

时光不恋过往,2021年已然走来,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我们将以团结、互助、努力、阳光的团队精神,活力十足的精神干劲儿,继续奋斗、不懈奋斗,在新征程上努力再创佳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