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散文

请欣赏清醒散文(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清醒散文1:清醒过年

文/汪金友

在北京的一辆公交车上,听到三个农民工聊天,一个说:“一说过年,我就害怕。回一趟家,攒了一年的钱就全没了。”另一个说:“可不是吗,七大姑八大姨,哪个不得去看,而且礼物要多拿,孩子们的压岁钱也得多给,因为在亲戚朋友们眼里,我们是在外边挣大钱的人,出手如果不大方,人家就会笑话咱。”还有一个说:“你们还没算路费呢,一去一来,一个月的工资就搭进去了。”

害怕过年的人很多,比如大龄单身男女、债台高筑的老板等,但最值得关注和同情的,还是农民工。他们漂泊在外,辛辛苦苦,只盼着过年回家,与亲人团圆。只是这回家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其一是交通费。绝大多数的火车,都变成了高铁,票价也跟着翻了几番。要回家,就得坐,能买到票,就算不错了。倒来倒去的汽车,也不省钱。如果着急了打个出租,几十大块转眼就没了。

其二是礼品费。过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拜年,拜年就不能空手,何况你是从城里归来,拿的礼物不贵重,人家就不会高兴,所以给每个人买礼物,都得精挑细选。为了让对方喜欢,就要舍得花钱。

其三是孝敬费。孝敬父母,天经地义。父母把子女抚养成人,就盼着子女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自己也便老而有靠。而且很多的父母,都帮儿女在家里照看孩子,既操心,又费力。过年多给他们一些钱,也是儿女的一点心意。

其四是压岁钱。过去是三十五十,现在动辄一百二百,甚至几百上千。表面看,你给我家孩子,我给你家孩子,大家平等交换,但没孩子的和孩子大的,就会“支出”远远大于“收入”。有很多人,仅这一项,就花去三五千元。

其五是装备费。过年回家,总得买套新衣服,买双新皮鞋,东西装不下,还得买个拉杆箱或者大提包。还有老婆和孩子的衣服,更得买好,因为在老婆的眼里,你心里有她没她,这可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其六是吃喝费。过年的主要节目,就是吃吃喝喝,大吃大喝,今天吃你,明天吃我,但所有的鸡鸭鱼肉和酒水饮料,都是花钱买来的,不是你买,就是他买。吃的喝的,都是白花花的钞票。

有人曾经在网络上提问,过一个年,你花了多少钱?结果有的说花了几千元,有的说花了几万元。当然,这些钱都不是白花的。正如高尔基所说:“给,永远比拿愉快。”自己虽然花了钱,但给亲人、朋友和乡亲们带来了快乐,也是非常值得的。只是,每一个农民工和打工者,收入都非常有限,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平常过日子,也总是精打细算,而一到了过年,就很容易无奈地被卷入过度消费和过度支出的漩涡。

有什么办法呢?首先,是不要欠薪,敬请有关企业,在年前把农民工的工资奖金足额开齐。其次,有关部门和企业能不能组织开通一些农民工的专车和专列,通过集中接送,让他们减少一些出行成本。更重要的,应该倡导一种时尚而节俭的过年清风,比如旅游过年、团拜过年等,既增进亲情、友情和乡情,又可以减少一些个人开支。

作为农民工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则需要保持清醒和冷静,千万不要因为过年,就被冲昏了头脑,在花钱上不要攀比,在吃喝上不要逞能。无论在什么场合,展示自己的见识和智慧,都比展示个人的财富和酒量,更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清醒散文2:若清醒,似浮云

文/玩偶

宽容背后是决绝,彻骨的寒凉。

不想说太多,那些浮华的浮躁的乐趣,你慢慢享受,我,恕不奉陪。你留恋灯红酒绿的世界,你说,那是种逍遥,是精神的吗啡,你乐不思蜀。

你的为所欲为,自我麻醉,只不过是一场精心布局,可你忘记,你亦是他人棋盘上的一个小兵。你忘记了,忘记你血液中,那个安静的你,冷静的你。

你欠下的幸福,就让你执迷的信徒,为你弥补,造一座你的坟墓。

我的国,此刻,没有你的安身之所。

很抱歉,你已出局,也或许,你从来就没入局。无所谓,决定输赢的战局,已开幕。这条路,是谁控制的领域,我漠视,不反对不理会,也没有什么可后悔,诸如此类。所有的从头到尾,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杯白开水。而你,一个小小的兵,他们说,要让你来去全不由己,要让你受控在他们的手里,直至丢盔卸甲,无路可退。

忘记告诉你,那不是惩罚,只是上帝在云端眨了眼,忽然揪出个阴天,打个闪,要你有个清醒的体会,不过,是在坟墓。像结局,谋杀了你的自以为是。

属于每一个人,却不属于任何人。

是的,如若你明白,你会懂。

堕落之事,你去堕落,甘做堕落之人。无可厚非,你的不可理喻,你的倔,快要扫平周围,无人敢靠近,亦无人敢相劝。你做你的布局军师,亦是执行者。我们,那些曾经相劝的朋友们,不在多言,也无多言的资格,因,友谊,已被你斩断,你不要,彻底丢掉。对于不珍惜的人,闪。

情绪一来,话语便不受控制,你去娱人,先伤己,却也是后知后觉。

我们,这些朋友,对于你,无所谓原谅与否,也不必斤斤计较。

你,若清醒,过往似浮云。

清醒散文3: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文/叶雷

“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陈果的新着《我愿朝着太阳生长》,用27个我们熟悉而又往往没有深思的“奇葩”励志故事,讲述了一个“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退而求其次”的人生哲理:人生斑斓,难尽己意,有人曰之“五彩”,有人曰之“悲催”;世界上最好的安慰,并不是告诉对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是苦着脸说“哭个屁,你看,我比你还惨”。

书的第一部分“还好,我一直都很努力”,开篇的故事就是《大家都有一颗女汉子的心》。故事由一个娇弱女子的“朕就是一个女汉子”的口头禅说起,描述了新时代女性“被逼”为“女汉子”种种情形,悄悄地告诉我们:对待同一种境遇,尽管多是不得不为之,但能否“朝着太阳生长”,就看有没有那一颗“女汉子的心”,善不善于用“朕”来自慰。

《小镇爱情》讲了作者婆婆的故事,就为了三百块的礼钱,她婆婆含泪嫁给了一个家境贫寒、脾气又坏的男人。婚后,和丈夫一起干着很重的体力活,忍受着双目失明婆婆的刁钻,供着在外念高中的小叔子……几十年过去了,生了三个孩子,都很有出息,都很孝顺,旁观者说他们恩爱极了,他们只是微笑:“人生已是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再拆穿”。

书第三部分“这个世界值得你优雅以待”中的《卖艺又卖身终究是吃亏》,作者以两个职场女子面对“潜规则”不同态度、不同结果的例子,道出“朝着太阳生长”,扮虎吃猪,终究不如扮猪吃虎,无论身在何处,不管周遭环境如何,只有潇洒地绽放自己的美丽,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因为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你就拥有什么样的内心。

《我们都是单纯小孩》是第四部分“爱是欣赏,亦是改造”里的一个故事,彤彤和于雷在深圳打工时相识、相爱,并未婚先孕。彤彤一心要嫁,彤彤的妈却强烈反对,并张口就要十万的彩礼,于雷的妈却无动于衷。彤彤和于雷私奔了,彤彤的妈不得不“倒贴”,生了孩子,租房打工,两人用爱抵御着贫穷和短视对她们感情的消磨。

第五部分中的《自找的和配好的》,讲了二婶这个强配婚姻的悲剧;《以吃观人》以职场男女“吃相”背后的人格与性格,诉说了“向下看只看得见脑袋,向上看只看得见屁股”的现实;《每个童话到最后都死了》讲了男女恋爱中“备胎”的故事;《我只是陪你们疯了一场》更是催人泪下。静心反思,我们除了“拿出最多的好给你的生活”之外,又还能期待什么?

书的最后一部分“我愿朝着太阳生长,做一个温暖的人”,以《那个年少时和我走得很近的胖子》与《只是你没那么重要罢了》两个故事,看清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贫穷生活》和《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闪亮出理性:当还可以修正过去,当还可以创造未来,做你想做的,趁阳光正好;不浪费时间,不挥霍时光;不沉迷过去,不恐惧将来;你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地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你!

千姿百态的世俗,生命自有轮回,27个故事中的他们,可能令人讨厌,也可能令人羡慕,但别忘了看看我们自己,其实我们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出淤泥而不染,留一半清醒;水至清则无鱼,留一半醉。何必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呢?“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最好的自己不是遇见另外一个谁,而是最对的自己。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有多大,总有停止的时候,只要我们朝着太阳生长,就永远都不会迷失。

清醒散文4:智者的清醒

文/鲁先圣

做人最难的是清醒,尤其是当自己的事业和地位还没有出现危机的时候,当自己面临巨大的诱惑的时候,如果能够提前预见到潜在的危险而防患于未然,能够在利益面前做到清醒的取舍,就是更加难得的大智慧了。

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长篇传记文学《范蠡》一书的作者夏廷献先生为范蠡鸣不平说:兴一国,灭一国,被称为“兵圣”的孙武没有做到,被称为“智圣”的诸葛亮也没有做到,但是,范蠡做到了。

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战争战,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20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携美人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他临走的时候,给好朋友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不出所料,文种不听范蠡之良言,贪恋权位,最后被杀。

而范蠡辗转来到齐国,隐姓埋名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是看清了越王的本性而急流勇退,是为了保住身价性命的清醒。比范蠡更早的“夷齐让国”和“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的清醒,则是清醒的更高境界了。三千年前,秦皇岛一带正是孤竹国管辖的区域。这个古代方国建国很早,历经了商和西周两个朝代。老孤竹国君死前留下遗言,命小儿子叔齐继位,继承他的事业。按照当时的规矩,长子应该继位。但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坐。”在他看来,他不能违背父亲的意志而落下一个不孝的臭名,于是他放弃王位,逃出孤竹国。大家又推举叔齐做国君。叔齐说:“我如果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他也清醒地意识到君位将使自己难逃不义的名声,也逃出孤竹国,和伯夷一块儿过起了流亡生活。

这种“让贤”的举动,不仅仅受到时人的赞扬,到了春秋战国时,儒家学派更是大为赞赏,评价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

当时正是商纣王昏庸腐败的时期,为躲避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兄弟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后来,他们闻听周文王在西方兴起,就相约到周国去。刚到半路,恰好遇到了周武王的大军。他们得知周武王正率领着大军剿灭商纣王。这让兄弟大失所望,力谏武王说:“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孝吗?以臣子身份讨伐君主,这能算仁吗?”

武王非常气愤,要杀掉他们,姜太公说:“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 周武王很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伯夷、叔齐听说后,认为这种以下犯上做法是大逆不道,发誓再也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相携来到首阳山上采集薇菜吃。他们认为,既然山下的人都已归周朝管辖,土地也都是周朝的了,他们生产的粮食坚决不吃。

但是有一天山下有一农妇上山挖野菜,看见两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也在那里挖野菜。得知了缘由,农妇觉得奇怪,就说:你们俩人倒是有骨气呀,不吃周朝的粮食,但现在普天下都是周朝的呀!这山,这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你俩为啥还吃呀?

伯夷、叔齐顿然大悟,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决定连野菜也不吃了,开始绝食,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叔齐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但荀子却说,伯夷、叔齐的名声,就像日月一样,可以与舜、禹的英名一样千古流芳。伯夷、叔齐被认为是以身殉道的典范。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说:“古之贤人也。”又问:“他们对所作的事不觉得后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没有什么后悔的。”后来又进一步的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如今称之,其斯之谓与。”可见孔子对伯夷、叔齐的所作所为是非常肯定的。

这个故事更得到了司马迁先生的认同,他在《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两人因此而遂名扬千秋,成为义人楷模。

毫无疑问,伯夷、叔齐的让国和不食周粟、以身殉道的行为,不是为了博取流芳千古的美名,他们在利益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给后人留下的,是一种独立的人格与精神,是一种宁死不屈的顽强与执着,是一种智者的清醒。没有这份清醒,这样一个偏远小国的两兄弟早就消失在历史的茫茫烟尘之中了;但是这份清醒,却让他们的名字永远闪烁在历史的星空。

古往今来,栽倒在利益门前的人不计其数,只有清醒的智者,领取了当头棒喝的鞭子,一骑绝尘,给后世留下不尽的遐想远去。

清醒散文5:身心待何寄

文/枫林主人

清醒是个极为有用的东西,它能让人按约定俗成的标准,理直气壮地活在众人面前。若同几个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朋友,随便找一个话题漫无边际地聊开去,你总能在这种状态下,面对对方的辩驳与质疑,立于不败之地。这些标准,经过几千年的过滤与检验,虽然不外乎仁义道德,经济学问一类,但当它齐唰唰的摆在桌面上,我敢保证,没有哪个敢胡乱非议。我们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所给予的叮嘱和教育,都是基于这种标准下的乖孩子思想,但长大后才发现,有很多我们羡慕的东西,倒被坏孩子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而所谓的乖孩子,却往往是打肿脸充门面的可怜角色,做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苦主儿。

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恐怕是太过唯心了,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完美臆想。我倒觉得,人的本心是极容易往坏里靠拢的,因为在坏的世界中,罗列着丰富多彩的个人功能,从彻底的利己主义到自由奔放的欲念,大都符合人的天性,因而也更吸引人。比如懒惰总比勤奋来得容易,自私总比无私来得实用,享受总比承受来得舒服,毁灭总比创建来得痛快,滥情总比专情来得刺激,贪欲总比灭欲来得鲜活。这些所谓的坏,与清醒之心所抱持的好,原本是一个整体,但自从被我们的先贤哲人贴上标签后,便将有机的人性撕裂开来,以黑白分明的方式呈现于世界,好让所有人来监督,以便于进行歌颂与批判。

在人性撕裂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痛苦,世上还没有一把刀,能够像杀死一个人那般容易的来齐根斩断形而上的精神。在好与坏的楚河汉界,便有数不清的灵魂挣扎其中,从而在抉择之间迷茫不定。即使有幸爬上岸的,也总会向对面的彼岸频频张望,因为连他自己也分不清,那里是否遗留了自己本不想舍弃,却又不得不舍弃的东西。那些经过挣扎而舍弃的部分,对他来说或许是极想留下而又不敢碰触的,心里欢喜却又不敢大声宣布的,私底下想来没有错,放在世人面前,却又处处都错的。他爱它们,却必须恨,他舍它们,然而又不甘心。它们就像一只钻到衣服里的虫子,在众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微笑,暗地里却不得不咬着牙,忍受它们带来的痛痒。

人要想活得轻松,或者说看起来轻松,人要想活得体面,或者说看起来体面,就必须越过这种痛苦进行一次抉择。我们与其在撕而不断,裂而不分的灰色地带,做迷茫的纠结,倒不如面对这种抉择,认真做一次抉择前的选择。我们有理由怀疑,不管是先秦的诸子百家,还是他们所推行的儒墨道法,乃至于西汉时期外来的佛法,大抵是没有考虑到人性的细微纷繁,或者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没什么闪失,而将这些所谓的真理,一股脑儿地放之四海而皆准。当初,他们是否认真考虑过这样的标准,有可能会有遗漏,有可能会有偏颇,过多的强调人性而忽略天性,过多的强调精神而忽略肉体。王昭君出塞远嫁,侍夫至死,本该回归大汉,又为何忍“妻其后母”之辱,何言其贞?关二爷逞一时之勇,怒杀恶霸,他的父母因爱子心切,双双投井以让他放心逃命,何言其孝?一生向往田园生活的陶令,却为何在临终之时,留下一篇激越豪放的《咏荆轲》,其淡泊又该从何说起?

我们当然需要一个标准存身立世,也同样需要这一副血肉之躯,能像一棵草木那样,于百年之限,鲜活多姿。我们当然需要一份清醒,以供辨路行走,也有必要,不随便地将瑰丽斑斓的精神交给厚厚的故纸堆,让它们不分青红皂白的来奴役。至于,如何去分辨是非,如何去选择对错,那不是我份内的事。有人说,精神享受了,身体便跟着享受,我只能点头称然。若有人再问,身体若受到痛苦,会不会使精神跟着不愉快?那时,我将无从辩解。

清醒散文6:秋天的早晨

文/左右潮汐

五点醒来,异常地清醒,不想再睡。

夜色还残留在角落里。买早餐的时候,看见一对住在附近的中年夫妇拿着大扫帚清理街道上铺满的落叶。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城里居住,毕竟和乡下不一样,干净、卫生。即使秋天的落叶,也会有人在天亮以前,打扫干净。所以此前每天七点左右出门,并未见到一夜之间如此之多的落叶。眼前的霓虹仍在闪烁,这似乎永不凋零的流光溢彩却没有一丝生机。而满地活泼的落叶在微微的晨风里使我感到了生命的气息,尽管已经凋零,又被当作垃圾清理——但这才是生命。

我开始怀念乡下的日子。如今乡下也有了水泥路,只是还没有职业的清洁工。干净的追求是每一个人的所欲,生命的凋零似乎又是每一个人的不欲。但是再干净的生命也会凋零,就像落叶。

在城里,春夏秋冬,最明显的变化似乎不再是树木的发芽和落叶的纷飞,而是人们的穿着和打扮。人不是永不凋零的霓虹灯,只是一棵大树上的叶子,是自然的一部分,终有一天每个人都会随风而逝。就像早上碰到的那一对辛劳的夫妇,那早餐店里忙碌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想到已经辞世的家父,不由得抬头看看天空,宁静的蓝,不发一言。

我想起在医院里陪伴父亲的那个夏季,来回往返于那条繁华的街道。不曾想过,我会怀念那时候的每一个日子。一天仿佛一枚落叶,在记忆里随风而逝,又在脑海里随时呈现。挥之不去的,是留恋的哀愁和思念的无奈。

天亮了,霓虹湮灭了。一座巨大的城市在海边被阳光照亮,像一台机器开始了转动。人们从睡梦中醒来,从温存中起身,匆忙地很多时候是不情愿又不得已地去占据属于自己的位置。母亲在乡下,打来电话说:天冷了,别忘了加衣服。我向窗外望去,仿佛看见了漫山遍野的落叶。在寒冬里,它们将燃起温暖的火焰,骄傲地照亮下一个年轻的春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