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散文

请欣赏常年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常年散文1:爸爸,我想对您说!

文/任越龙

爸爸,你常年在外打工,我想对你说,我想您啦!您什么时候才可以回来看看我呢?

小时候,你经常动不动就打我。只要我一哭,您就拿出那让我心惊胆战的大手打我,所以每见到您,都让我害怕。

现在,您常年不在家,也打不到我了,所以我的恐惧没了。你远在北京工作,我和妈妈日夜在家里期盼团圆。因为您忙,而且日夜操劳,所以很少回来。

您在北京可好?您什么时候才可以回来看一看我们呢?虽然我们可以在春节里见一见,但时间太少了。您可不可以回来找个工作,这样就可以和家人团圆了,不是吗?

爸爸,您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希望我们一家能团圆在一起,而不是只能春节见一见。

爸爸,希望您快点回来!

常年散文2:母亲的传家宝

文/范丽华

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儿时的记忆里每天总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给我最多的教诲就是:“我们有一双勤劳的手,只要我们努力,什么时候都饿不着”!这一句简单朴实的话一直鼓励着我成长,让我从心底充满自信,因为我也有一双勤劳的手,所以我坚信未来的生活会很美好!

生活在忙碌的母亲身边,没有深刻地领会勤劳的文字含义,只是用行动像母亲一样勤劳着。直到今天,当无意中问及孩子:“如果没有了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照顾,你该怎么办?”孩子回答:“我打110,让110给我送吃的;让110送我去儿童福利院”!孩子的回答很单纯,但让我很震惊,同时也让我觉醒,孩子成长这十年来,我只给予了孩子丰富的物质保障,只一味理论化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提高素养、提升技能,却忘了将“传家宝”传给孩子。

瞬间的醒悟让我想起了母亲的传家宝——勤劳勇敢。第一次深刻领会勤劳勇敢的涵义。从书面涵义理解,勤劳勇敢是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的传家宝,是兴国立世之本,也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勤劳又是和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就是要求人们面对艰险和强暴,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就是要求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见义勇为精神。中华民族依靠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缔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深刻领会了“勤劳勇敢”的涵义,我才明白,原来这么多年一直支撑着我前进的,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平凡的母亲交给我的是这么珍贵的东西,而我却吝惜着没有及时传给我的孩子!

回望工作后的十余年,事业的平坦,生活的丰实让我也将传家宝搁置,除了满足工作生活必须做的努力外,勤劳勇敢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出,遇着困难就躲,碰着坎坷就绕,就像温水煮青蛙;在影响到孩子成长的时候,才猛地发现痛。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觉悟到传家宝的重要,我和孩子开始探讨如何珍惜传家宝,传承传家宝。不能要求孩子再像我父母陪伴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一样,为生计而奔波劳作;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内容,我和孩子约定,从今天做起,从生活的小事做起,让传家宝陪伴着我们成长的每一天!

常年散文3:故乡的云

文/杨继渊

身在彩云之南,头顶有常年可见的云,曾不止一次地给我过人生启迪。

云南在云中,迷迷茫茫的云遮住了云南。云南的云,常常把天和地扯在一起,把天与地融为一体。茫茫群山无论睡着,还是醒着,都在吞云吐雾,要么吐出成块成堆成片丝丝缕缕白的、黑的、灰的、彩色的、形形色色的云,要么吐出迷迷蒙蒙、铺天盖地、无边无涯的雾。云海茫茫,汩汩滔滔,浪花涌动。翠绿的山头,浮在白茫茫的云海中,如仙山琼阁。青天朗日,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少女纱巾般的云絮缓缓在远方飘来飘去,渐渐地向你飘来,缓缓地在你面前展开,挑逗你,缠住你,然后严严实实地裹住你。云和你玩够了,又缓缓地向你告别,朝别处飘去。你舍不得它,想留住它,可以伸手抓下一把云,也可以把翻开的书本合拢,夹住一片云。这时,你不能不感到你不是在别处,而是在云上。

记得儿时,我常常坐在故乡磅礴乌蒙高原的溪边,低头俯视缓缓流动着的溪中云影,举目望天,蓝蓝的天上,布满了一片片轻轻飘移着的云雾,灰色、白色、灰白相间的云,缓缓地、轻轻地飘动。此刻,幼稚的思维最为放松,想象最为怪谲。飞鸟是从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起飞的,或者从芳草萋萋的水滨起飞的,那云是从哪儿飞出来的呢?从山里?从天上的天上?

想象的时刻是美好的时刻,这是我看云时感悟到的。片片白云,一会儿变成一堆棉花,一会儿变成长长的丝绸……只要我感到流云像什么,它就变成了什么。流云的变幻令我神思迷离,令我遐思万千,心里激起一种求索的渴望。

故乡磅礴乌蒙高原的野外格外宁静,逗留到黄昏,四周就静得近乎苍凉。我起身晃晃悠悠地朝村外走,一边抬头望飘逸的轻云。渐渐地,我感到脚下有轻风逸起,分明身躯化成了一团流云。游游移移,不知游向何方。可以肯定,那时我并没有读懂流云,只是在看一个未知的意象。

后来,我在城里读了书,毕业后回到故乡磅礴乌蒙高原一所山乡中学当教师。学校坐落在山头,常为这里的高天流云所吸引。每当课余闲暇,我就仰面躺在山头的松树林里,望云起云落的无穷变化。这里没有鲜花,只有满目青翠。那微含苦味的苍松翠柏的清香,沁人心脾,渗透肺腑。微微的松涛声,汩汩的山泉声,伴和着清越的蝉鸣声,演奏着一曲和谐的交响乐。闹中有静,静中有动,是画在人面前,还是人在画图中?磅礴乌蒙高原地貌复杂,气流变化猛烈,云彩也就变化万千,格外有生气。在我的眼皮底下,是一片片奇峰怪石错错落落的山谷,使这静谧的山谷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变化起来的,便是大鹏展翅般的流云,滋生凉风的流云。看吧,山谷里本来就幽静得出奇,奇峰怪松清晰得历历可数,可是不知从哪儿飞出的流云的白马,三五分钟内吞没了一切,什么都消失了,唯有白茫茫的流云包裹着你,给你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奋。

这就是着名的乌蒙云海,来则铺天盖地,去则嗖嗖的风声,三五分钟内漫天云絮,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来去无踪,飘浮不定,似是磅礴乌蒙山的吐纳。

过了三五分钟,流云这个千奇百怪的魔术,又在眼前作起气势磅礴的表演。

乌蒙高原云海这气吞万里的气概,瞬息万变的奇谲,洋溢着大自然的伟力,给人一种千金一刻的生命体验。在这个好像被世界遗忘了的磅礴乌蒙高原腹地,一切都像四周刀耕火种的土地使人觉得生活的摆钟不会再动了。只有这些云彩让人产生幻想,想象那些与锄头、镰刀无关的事情。

多年以后,我从磅礴乌蒙乡间调到了县城。城西,有一座被誉为“西南第一山”的狮子山。那是大明皇帝建文帝为僧的地方。百无聊赖之际,是我看云、赏云的好去处。

乌蒙高原的七八月,夏熟透了,眼看秋就爬上了谷穗。站在状如狮蹲的狮子山上看,充满生机的田野上空,游移、透明的流云丝丝缕缕地闪烁着。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不是站在狮子山上看云,而是骑在那似雄狮、似奔马的云背上。

有时,天空出现一道飘飘洒洒的“龙挂”,从西边天空向东慢游。心想龙就是我,我便是龙。龙挂云,有龙头龙尾。仔细看,还有龙须龙爪龙眼呢。

傍晚时分,站在狮子山上极目远眺,落日在隐去前的瞬息,毫不吝惜地用它的光辉装饰着云。那一片片、一缕缕的云,那玫瑰色、橙黄色、桃红色、淡粉色的云,镶着金边,裹着异彩,艳似彩虹,淡如薄烟。哦,云,那神奇绮丽的云,那如诗如梦的云,有时,你是多么美丽,多么迷人!

看云,我就愿看从故乡那一方天空飘移过来的云,白棉絮一样的流云,龙挂云。朝霞夕照的红云,蓝里透红的紫云,远不及那梦想般的白云,让人感到闲适、散淡、飘逸、奔放、不羞不怯、不娇不造,随意而来,随心而去,自由自在。

看云读云,其实也是读人生。人生如云,云如人生。

每天早晨,随着上班的人流,我缓缓而行。猛然间,一幅美丽的图画映入眼帘。眼前,乳白色的天空中,一片狭长的彩云,轻盈地飘动。它,一半是娇娇的红色,一半是冷冷的灰色。仔细看去,那红灰相交之处,红中有灰,灰中有红,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相染相融。云,从来不是单一的色调;云,从来没有停止过它的匆匆行程。哦,云,那飘飘忽忽的云,那千变万化的云,多么像热烈、淡泊、灿烂、平凡、多姿多彩的人生!

常年散文4:永不言败

文/陈嘉迪

有一位老人常年独自在大海上打鱼。有一次,他历尽艰难,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因为大鱼实在是太大了,老人不得不把鱼头和鱼的上半身绑在船上,艰难地摇着小船向家驶去。忽然船摇晃了起来,原来是成群的鲨鱼,把整个小船给包围了!尽管老人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搏斗,但最后鲨鱼们几乎把所有的鱼肉都吃完了。老人只好听天由命,把大鱼的骨架给拖了回去。令人吃惊的是,大鱼骨架竟有800磅!

海明威笔下的这位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在打鱼途中遇到的艰险做斗争,他并没有因为遇到了吃人的鲨鱼而退缩,虽然鱼还是被鲨鱼给吃了,但他并没有输给鲨鱼,因为他始终坚信:“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

我读这本书,虽然只能浅显地读懂大概的意思,但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首先不要惧怕,要有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而不轻易放弃,在学习中当我们遇到难做的作业时,应该先冷静思考,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再想办法解题,冲动和烦躁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失败。我想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当我们在文字间穿梭来往时,浸润的不仅是心灵,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生活的启迪。

常年散文5:靴子湾

文/周岐彬

“靴子湾”位于故乡的村西头,是一个常年积水的大水塘,因形似“靴子”而得名。

这是一个不足两百户人家的小村庄。据老人们说,解放前村子里穷得叮当响,几乎有近一半的人家都曾经讨过饭,于是便有了一百条“棍子”的穷名声。村子穷了,不仅讨饭的“棍子”多,娶不起媳妇的“汉子”也多,于是又有了另一条“棍子”,这便是“光棍”多。

两根“棍子”让村子穷的出了名,一只“靴子湾”成了贫穷的替罪羊。村里的老人们说,“靴”乃“官鞋”,靴子是单不成双,这村子里出不了大官儿。果不其然,人们把全村八大姓氏的家族捋了个遍,也没找出一个“大干部”来,于是便把过穷日子的怨气撒到了“靴子湾”上。建国前,村东头一家王姓的儿子去当兵,后来晋升至解放军某部一个师医院的院长,全村人都以出了一位“师首长”而骄傲。但等到乡亲们眼巴巴地去攀高枝时才弄明白,原来这部队师医院的院长,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的“科级”干部,根本没有高枝可攀上。

乡亲们失望了,“靴子湾”的罪名也未能洗清楚。

20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再次让村里人的性命岌岌可危,贫穷的人们开始寻求觉醒。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田里不打粮,是因为土地贫薄没力量。可到哪里去弄肥呢?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靴子湾”上。

“靴子湾”处在全村的最低点。一到雨季,雨水将全村的污水汇集到“靴子湾”里,经过长时间的淤积之后,逐渐转化成肥沃的有基肥,是改造盐碱地的极好材料。“三秋”结束之后,趁着湾里的水还未结冰的空当,村子里组织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撩湾泥”运动。村干部从公社借来抽水机,先把“靴子湾”里的水抽干,各生产队挑选出来的青壮年,挽起裤腿、打着赤脚跳进湾里,把湾泥一锹一锹地撩到湾崖上。等湾泥晾晒得散零些了,再用小推车运到盐碱地里。年复一年,土地开始肥沃,粮食开始增产,人们可以果腹了,“靴子湾”也不再受埋怨。

时光走进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村庄,新上任的村支书年轻,曾经担任供销社的代销员,经济头脑略胜一筹。这个年轻的村支书不甘于“无农不稳”,进一步琢磨起“无工不富”。他带领刚刚填饱肚子的村民们,把“靴子湾”东湾崖上那间只能做做小农具的木匠铺子,改建成一座适应现代包装业的纸箱厂,又下决心填平了“靴子湾”,腾出土地来建起了造纸厂。造纸厂先把自己田里生产的麦秸儿造成草纸,纸箱厂再把自己造出来的草纸加工成纸箱子。一摞一摞的纸箱子卖到了平度、烟台、青岛、潍坊、淄博和济南,换回了以往人们少见的大票儿,贫穷的小村子变成了新模样。这时候再看小村庄,村西头的红瓦房里机声隆隆,人流如织;村前面崭新的联排小楼里安闲恬静,老叟悠闲;大街上,时不时地溜达出面相陌生的小女子,原来是光棍汉娶回来的新媳妇。

再没有人敢来嘲讽两根“棍子”了,“靴子湾”虽被历史填平,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常年散文6:老家的年

文/汤立斌

人到四十,常年谋生在外,越发想家,尤其是到了过年时候。

我的老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鱼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过年时,自然处处有鱼。小时候,河道归集体所有,年底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鱼、分鱼。一般在年前十天半个月时,全村出动,小捕年份会在主要河道撒大网捕鱼,大捕年份则会将内河围起,把水抽干,直接取鱼。各种鱼儿一概欢跳,男女老少也一概欢腾,场面很是壮观,这是水乡孩子们寒假里最大的乐趣之一。分鱼结束后,除留几条在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外,其余的会用盐腌起来,挂在墙角,日晒风吹。每每这个时候,过年的气息就越来越浓了。从墙角所挂风干鱼的多少,便能看出这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年三十,每家都会做道鱼,宽裕点的做几条糖醋鳜鱼,差点的就做几条红烧鲢鱼。当天不吃,留到第二天再用,这样便会年年有余。

对孩子们来讲,过年最大的好就是有压岁钱。尽管那时农村条件不好,压岁钱很少,而且每次基本上是被妈妈哄着拿走,但孩子们对压岁钱还是充满期待。年三十晚上睡觉之前,会依据前一年的经验,规划好第二天的收钱路线图。由于目标明确,一般初一中午就可以顺利收工,剩下的就是撒欢地玩。那时没有电子产品,但是转铁环,撒玻璃球,炸炒米,斗鸡,掀纸炮,打自制的火药枪,点各式的灯,一应俱有,可以尽情玩到正月十八。大人们似乎也特别宽容,轻易不骂人,为的是讨个吉利。

大人们过年前后都比较忙。那时候,人口流动不大,基本上都是在本乡劳作。年前半个月,大人们便会停下手里的活,忙着准备各式年货,杀鸡,宰猪,打豆腐,蒸包子馒头,囤积各种蔬菜。大年初一一过,便会忙着招待各路亲朋好友。按照习俗,大年三十和初一,是在自己家和父母过,初二以后就带着老婆孩子们上丈母娘家去了。舅子连襟们轮流请客,喝酒打牌。忙碌了一年的男人们一般都会借机好好放松一下,老婆们则全力准备酒菜,展现自己的待客有道,持家有方。

慢慢地,自己越长越大,慢慢地,很少在老家过年了。只是每每这个时候,眼睛微微闭上,总会想起远远的老家,远远的年。

常年散文7:华丽私奔

文/大秦_feng

常年,居于繁华、杂噪都市,慢慢的身体里的细胞贴上了浮躁的标签。

白天,给身体穿上“正人君子”牌时装,把浮躁装进上衣的兜儿里,佯装深沉、潇洒充实派。抑或绅士派,抑或官员派,抑或老板、商人派,抑或悠闲白领派,抑或淑女帅哥。一族……总之,一副君临城下的模样儿,装逼,“吊不甩”。

那日,结伙去洗浴中心洗浴……全身洁净无比之后,忽然心血来潮,突然想找个地方洗洗心灵。

暗夜的感觉总是与昼日不同,灵魂都想飞扬。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想做。可是,做什么又都不像人。像什么呢……

对了!像人演化出来的鬼。喝酒时像酒鬼,抽烟时像烟鬼,吃饭快的像个饿死鬼,到了娱乐场所,绝对像色鬼……总之,暗夜下人成了无所不能的鬼。

好象人与鬼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同的只是暗夜里浮躁的肢体语言……

躺在自己的窝里,当然可以完全放松、释怀,可以完全为所欲为、无所顾及。抑或哭抑或笑,抑或喊抑或闹,抑或喜抑或悲,抑或疯狂抑或寂静,哪怕手淫,只要快乐只要爽,任尔东西南北中。

当然,这必须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只要边界没有狼烟,绝对是一乐窝儿。前提是,不怕孤独,甘于寂寞。

躯体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但只有在这张床上的时候,才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权利,属于自己的自由。

总有一个声音在耳畔鼓噪,总感觉这个窝儿太小,畅快之后的落寞如同死尸。想要一个天很蓝,地更阔,云更厚,雪很白的世界。没有同类,只有走兽飞禽。

想感受窒息时的思维,想知道窒息时的想法,想在稀薄的空气中焦急地等待。等待死亡,抑或冲破死亡。想找一个你、一个他或她,抑或他或她的你中的一个人,一起演绎一次华丽的私奔或者叫逃亡!

确切地说,不是一起结伴逃亡,更不是一起结伴流浪。只是感受一下或者叫一个的美丽的胆战心惊,一次奢华的颤抖。抱住佛的脚,寻找洗浴灵魂的地方。

华丽的私奔路上,幽幽地追过来一只凶猛的藏獒,追逐着两个血淋淋的灵魂,非常害怕,因为我不是它的主人。

其实,都市的暗夜比凶猛的藏獒更让人胆寒、悸颤。所以宁愿让躯体寄托给忠诚于主人的藏獒。

我想和你去西藏。拥抱蓝天、拥抱白云,拥抱广袤,拥抱神秘,拥抱属于我一个人的天堂!

你愿意尝试一次华丽的私奔?还是只是单纯的愿意和我一起去西藏?

常年散文8:回家,才叫过年

常年漂泊在外的我,贴身戴着那串别致的项链。说它别致,是因为它不是金的也不是银的,而是一根红绳儿串着一个桃形的盒子。里面是双亲的照片。

这个小小的盒子,那张泛黄的照片,承载了我对故乡、对父母满满的思念与深沉的爱。

春节的脚步不紧不慢地向我们走来,我的思念也愈加猛烈了,猛烈地摇晃着我疲惫的身心。

前天,蜗居在我那租来的家中的我,看着仅巴掌大的窗口,外面灰蒙蒙的天空,那棵叶落归根而变得张牙舞爪的老槐树使我出神!

良久,回过神来的我又打开了我打开过无数次的项链“坠子”。远方的父母,你们可好?孩儿不孝,不能常陪在你们左右。看着老照片,我的思绪穿越了十几个春秋,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些过年的场景。

生在农村的我,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过年了。因为一到过年,我就会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虽然那时对钱的概念有点模糊不清,可还是十分欣喜!当然,在过年的那段时间里我可以经常看到父母脸上的笑容。不知为什么,小小的我,那时看到父母的笑,我就会很开心。

过年时,父母可就成大忙人了!虽然忙进忙出,可是脸上洋溢的是幸福。过年得吃饺子,母亲知道我爱吃韭菜馅的,不知上哪弄来一把一把新鲜的韭菜。看着那些新鲜的仿佛能活过来的韭菜,我高兴得不得了!

母亲用擀面杖擀面时,我会站在一旁看着。每次都要看到母亲擀完面为止,并乐此不疲。六岁那年年前看母亲擀面,我看着她的手,发现手指与手掌有裂开的口子,顿时大哭!母亲被我吓了一跳,哄我说那是因为过年才裂开的,是因为高兴!

在父母的陪伴下,我去看庙会;在父母的陪伴下,我点燃一串串鞭炮;在父母的陪伴下,我吃下新年的第一个饺子……

原来想起来,我的美好的过年回忆,里面全是父母。我不在家的年,父母肯定不会那样高兴!

记得两年前我回家过了一次年,父母高兴地哭了!那是种久违的感动!是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啊!父亲也在除夕夜喝得醉醺醺的,口里一直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些场景,我不止一次两次地想过,怀念过。

我稳定了一下情绪,做出了一个决定:今年不管怎样,我都要回家过年!

对,回家。只有回家,和父母亲人过年,才有年的味道——浓浓的年味!

我抹了一把眼泪,开始收拾行李……

常年散文9:布衣生活

文/章铜胜

布衣,是粗布衣裳。常年穿粗布衣裳的人,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布衣生活,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是寻常的小日子。旧时,布衣生活也是相对于官家和士族而言的,有无奈、自嘲的意味,也有熨贴、温暖的自适。

一介布衣,是自谦的说法,还是有自我夸耀的意味在,还真不好说。看旧书,常看到有些人在功成名就之时,以自己曾为一介布衣来说事,颇有自我夸耀之嫌。拿今天的话来说,那是小人物的成功逆袭,很励志,也是值得在人前炫耀一番的。这样的人,对布衣生活的理解还是显得有些肤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是诸葛亮说的话,他的这句话,很诚恳,他没说过去布衣生活是如何的好,也没说如今脱离布衣生活是如何的不好,他只说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自己的真实生活,粗衣简食,躬耕自给。真实的话就显得特别的诚恳,丝毫不浮夸,也没有大家都不喜欢的傲骄,听来就亲切。我喜欢诸葛亮实在的大白话,像我们一件穿了多年的老棉布衣裳,看着皱皱巴巴,摸在手里却是平实柔软的,冬天,贴身穿着,非常的舒服、温暖。

布衣的生活,寻常。寻常的生活,就容易被忘却,也容易被人忽略和漠视,而唯有寻常如布衣的生活,才是最有真味的生活。

高处的生活,如一袭华美的绫罗绸缎,鲜丽的外表下,是难以为继的人生薄凉,无可奈何的花开花落和终将落到低处的凄凉悲怆。布衣生活原本就在低处,已经低到了尘埃里,灰土土的真实,活生生的素朴,那样的简单、随意,却是最可亲近的。

布衣生活,是属于乡村和小镇的,它们被山川环抱,被田野包围、托起,流淌在天地之间,山川之中,像是被呵护着的日子,自然得令人羡慕。

布衣生活,是喧闹的。鸡鸣犬吠之声,充斥了村庄的日日夜夜。村前的池塘里,全村的姑嫂妯娌都在那儿洗菜、淘米,说笑声和哗哗的水声,整日碰撞着、纠缠着,像乡村里的婚姻和人生,在柴米油盐里磕磕碰碰,在阴晴圆缺里纷纷扰扰,在草长莺飞里离合悲欢,就这样,在喧闹里延续着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日子的琐碎。琐碎有什么可怕的,琐碎就简单,就安稳,简单安稳的日子才是能让人心安的。

平淡的布衣生活,有起伏,也有高潮。像腊月,像过年,就是布衣生活里的高潮。像男婚女嫁,像老人的寿辰,就是寻常百姓家生活中的高潮。有了高潮,布衣生活就越发的有滋有味,有了盼头,生活也不再是平铺如水的日子了,就有了高山仰止的高度,有了春暖花开的温情。

腊月里,我路过一座村庄,看见许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晒着一串串的腊肉和咸鱼,一群孩子在晒场上嬉戏,听见一声鞭炮炸响的声音。我感受到了新年即将到来的氛围:雪花如梅朵漫天飘舞,炊烟和蒸汽想到牵扯着在村庄里弥漫,春联映红了同样红艳的笑脸,在新年的杯盘与酒菜之间,在家人的团圆与欢笑之中,是布衣生活的热闹与高潮,也是我们最浓的乡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