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见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常见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常见的文章1:品味“做”

文/符建国

“做”,这个字很常见,我们日常的一切行为活动都与它紧密相联,细细品味这个字,含义很广,寓意深刻。

从字体结构来看,“做”字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人”、一“古”、一反“文”。“人”,明确了“做”的主体,一切活动都由人来完成;“古”,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借古鉴今;“文”,可以理解为“条文”、“法规”,是“做”的准则和依据,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按照条文法规行事,尊重客观规律。从词性来讲,“做”多作为动词来用,既然是动词,就有个标准和态度问题,就有高低好坏之分。无论做任何事情、从事什么活动,只要标准高、要求严、态度好,就能做出成绩,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之则不然。

“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日常所引申的方面,无外乎做人、做事、做官,这三者辨证统一,互为关联,互相作用。做人、做事、做官,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养,需要终身领悟、躬身实践。做人、做事、做官,一定要有良好的态度,只要用心做人、尽心做事、公心为官,就能有所作为、成就事业、赢得口碑;要善于以古鉴今,学习历史、熟知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寻规律、搞好借鉴;要坚持依规行事,注重学习掌握条文法规,明确依据和准则,自觉按法规政策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这样才能保证不出大的差错和问题。

关于常见的文章2:腊八粥

文/顾文显

小时候,常见母亲吃白果红枣或核桃时,总要抓出一把锁进抽屉里。问她,说留着做腊八粥。后来到农村,见奶奶做饭时,也刻意挑稀有的粮种留下一点,也说要过腊八。我因此记住寒冬时有一个叫作“腊八”的节日。

旧历腊月初八早晨,热腾腾、黏稠稠的腊八粥端上桌来,色泽红里透黄,煞是鲜艳,玉米高粱大豆大米小米绿豆小麦黍米花生核桃红枣……当然是常见的主打,稀有的意思一下充数,如加上点白果、松仁,内容就更丰富。这顿节日餐有其自己的特色:节日的正餐大多在中午和晚上,春节在半夜,惟独这腊八粥是清晨就吃。我想这与时令有关系,老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化(也有说‘冻掉下巴’的)”,嘎嘎冷的天气,饱餐一顿热粥出门,顶添件衣服了!

端上腊八粥,奶奶就说故事:有一家子,好吃懒做,熬到腊八这天,断了顿,只好把各种粮食的囤底扫巴扫巴,凑合熬了一顿粥,吃饱了出去找活干,这才有了生路。往后为提醒后人不得偷懒,腊八这天必要做杂粥。母亲有文化又懂些佛学,她告诉我,腊八是佛教的节日,释迦牟尼修行到腊八这天,大雪铺天盖地,他看见草丛中有一母老虎产了三只崽,母子四口眼看要饿死,佛祖大为怜悯,便舍一身,活四口,做了老虎的美餐,他老人家也修成了正果,这叫做《释迦牟尼舍身喂虎》。佛祖得道,这当然是佛家重要节日,每到这天,大寺沿街舍粥,小寺也可以免费供乞讨的穷人腊八粥吃。母亲还说,旧时官府亦在这天搭粥棚,吃不上饭的,端碗排队,轮到了,给一勺,吃完再排队,相当相当隆重的。凡节日除了吃,总要有假日等辅助项目,这一天,妇女们不用推磨做针线,可以找女伴坐于热炕头上聊天,交流刺绣技术或心得,故民俗谚语有“冬不推(磨),腊不碾,十月一日不转转”之说。

奶奶讲的朴实,母亲讲的生动。无论劝人博爱还是诫人勤劳,都使腊八节显得很有意义。

我不管。那时贪吃,山区一年四季玉米饼子当家,吃得够够的,猛换一顿腊八粥,撑个肚儿圆,不是节日又是什么!时至今天,日子好得出乎意料,经常往饭桌前一坐,不知道点啥菜,这也未免枯燥乏味,换一餐腊八粥,成了吃稀罕,连孩子都高兴。小粮贩瞅准商机,提前给你兑好了杂粮,不用特意积攒搜集,市场上拎一袋就是,就算贵点儿,如今哪个在乎几块钱的投入?成全了商贩,方便了你,这叫皆大欢喜。若仍嫌它粗糙简陋,可以自己加点莲子什么的,放燕窝鱼翅都没人干涉。

想想感慨良深。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人们在饮食上精益求精,倒衬托了这顿腊八粥,当年算改善,今天还是改善!我想,那两个有关腊八粥的故事,切切不要忘记,它真像腊八粥一样,越品越有滋味……

关于常见的文章3:突如奇来的大雨

文/赵晟栋

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但它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及时雨,一种是延时雨,我就来讲讲今天看见的雨。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刚迈进家门一脚,突然就被一只闪闪的蜗牛吸引了,它正在一点一点向柱子上爬。我正想上去观察,突然,天空中坠下许多雨点,又立马汇聚成一阵雨,我的视线扫描着外面的雨帘,深深吸了几口气,觉得神清气爽,舒服极了!再等我低下头,那只小蜗牛早已不见。

我又气又急,这么宝贵的东西居然被雨打走了!但雨不理睬我,继续向地面坠落。雨越下越大,我的心却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开始为刚才感到后悔:我不应该怪罪它,雨是大自然所造,为的是造福人类,有些地方年年干旱,这些小雨滴可是拯救他们的幸运雨呀!是雨,让他们拥有了鲜活的生活和美好的生活,而我只会一味怪罪,蜗牛没了可以再找,如果水没了,那就要出现旱灾了。原本美丽的地球,就会因为没水走向灭亡!

想到这,我心里对雨充满感激和敬佩,不知不觉,雨停了。

关于常见的文章4:雨。

文/凌 少 。

夏日。

雨。是极其常见的物件。

雨落之前。昆虫。都销声匿迹啦。周围。一片安寂。

微风吹拂。赤胳裸膊。使我真切的感受到,它,如丝般柔滑。叶片在风中起舞,这群舞者以婀娜的风姿赞迎久违的甘露。不禁使我想起蒲公英。风。是她最爱的。它。能给她梦寐以求的自由。有风的地方,才是她的故土。

笔尖。晃过流年,划破天际。一场大雨,正孕育而生。之前的安寂,也都香消玉殒。

暖雨。倾盆而下。漫步雨中,再惬意不过。

雨点打在身上,滑过肌肤。那清脆的声响,闲适的感受,是最难忘的。

不时,有闪电撕破天际。如蔚蓝的河川,日光下泛着些白光。它,不只有一天分支。羞涩。总使这一道道缺口在汇入天际之前先隐没自己的形体。

接着。雷声爆鸣。这总是令人恐惧。这种感觉,像是世界在颤抖。被压抑了许久之后得到释放。如呵责的声音。烦躁不安。扰人心绪。好在,它不会持续太久。如若不然,赏雨的闲适定会受它影响。

雨中独行。以轻柔的姿态,平和的心情。

若是心不静,此番美景,是会遭人厌恶的。

不时传来埋怨的声音。该死的天气,这是最常听到的一句台词。虽是人之常情,但,这样敏感的话语,令我不舒服,只得加快步伐,尽快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深渊。

在雨中闲游,我,是不想被人打扰的。

一个人,一条路,静静感受。

雨中,夹杂着阵阵花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暖意,油然而生。

仰望天空。阳,早已敛起自己的光辉。天气,还算明朗。

乖乖的,接受雨的洗礼。

精神。得到放松。灵魂。接受抚慰。

这是作为云云众生中一个心怀对大自然敬畏因而不甘错过这美丽而不失风雅雨景的人才能享受的优待。如我。

这日。我用浸满敬畏的笔,唤出一刻令人迷醉的烟雨。放飞惆怅的思绪,升华自己的灵魂。携一颗平和的心,只身漫步。

夏雨。润心。

关于常见的文章5:春雪

文/童话

在我的家乡,春雪不很常见。

在农历二月下旬,庄稼都已播种在了地里,准备即将破土而出的时候,却下了一场春雪,带给人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这天早上,天气阴沉沉,空气也非常潮润。准备去地里干活儿的人,扛着农具出了门。临出门前,又给自己添加了件衣服。因为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田野里嗅到的满是春的气息,清新的空气扩张着人的每一个毛孔,令人感到呼吸通畅,全身神清气爽。

快接近中午的时候,云块聚集了起来。远近的村庄、低矮的群山和延伸的道路凝滞了一般,树木及田间的一切都在等待着一场讯息。

中午时分,刮起了风,返青的柳枝不停摇动着,虫儿也避匿了起来。云弥漫开来,眼前一切景色也越加黯淡。老天爷在迟滞半天之后,最终做出决定,细碎的雪粒洒在了屋顶墙头枯草地面,钻进泥土的缝隙中。

雪的突然造访令惊蛰之后的虫儿感到惊讶,气温的确不似冬天般寒冷,只不过感觉一丝冰凉滑过肌肤。它们睁大一双眼睛,收拢四肢,在好奇地探望着外面的世界。田野间正在准备给自己做新巢穴的鸟儿,抖着沾湿了的羽毛,准备回旧巢穴暂且一避。行走在小路上的人,猛然感觉脖颈一凉,手一触摸,触到的是水珠。仰头看天,不甚密的雪粒就扑在了脸上。裹紧一下自己的上衣,加紧步子向家走去。落在地面的雪,和泥土来了一个亲吻拥抱,倏忽融化,它们似乎不愿错过今春的这一场难得的机会,再相逢已是冬季。越来越多的雪争先恐后从空而降,化为冬与春相思的情意,地面已经湿漉漉的了。这是春天的一场甘霖。紧接着,雪粒由小变大,变为雪片,排列着杂乱队形,轻盈而飘摇,寻找着自己的栖身之地,越来越多地覆盖在了自己的伙伴身上,地面已经一层泛白。

黄昏已渐降临,随目望去,在萌发的绿意之上,在干燥的泥土中,是一痕一痕的白色。不久又变为了一片斑白。远方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了人影,低矮的远峰影影绰绰,房屋朦朦胧胧。天色已晚,人们屋顶的烟囱里冒出轻烟,室内已经生起火,以驱走春雪带来的潮湿和寒冷。风在窗外进行着一厢情愿的谈话,紧接着又像一个莽撞少年,掀动门帘,从缝隙间挥洒雪花,直待无聊疲累困乏,便倒头睡去。只有春雪,在晚间昏黄的灯光下,以晶莹的身影仍悄无声息落下。地面已经完全变白,踩上去,湿滑的脚下发出轻微的响声。静寂让人似乎重又回到了冬季。是的,人们刚从冬的倦怠慵懒中走出来,而这一场春雪把人们暂且又拉回冬季的回忆。

第二天清晨,窗外泛着雪白亮光。起床后推开门,一场春雪将春改变到了冬的原始面貌,雪对每一个生命都进行了一场检阅。泛青的树皮显得温润,枝杈间有着朵朵洁白的点缀。泥土的缝隙间都被它填满了,沟渠里枯叶下也有它的身影。它们的底下是虫儿温暖的窝,此时它已经睡足了“回笼觉”,精神抖擞。麻雀早早就起来了,嬉戏的翅膀抖落一团一团的雪沫,从空中洒落下来,清晨的它们抑制不住兴奋,练了练自己的嗓音,然后不断欣赏四周景色。春雪对一切生命以特殊的方式行了一个见面礼。太阳已经从东方露脸,俯瞰冬与春之间完成的一场交接仪式。

早饭后,大人和孩子纷纷出门。感受这一场春雪带来的潮润清新的空气,阳光映在红润的脸上,门口是舍不得扫去的雪,只有一条供人出行走的小道。赏雪的人在洁净的雪地上留下几个清晰脚印,撷取洁白于掌心,只待它渐渐融化,将它沉浸到记忆的印痕上和生命的年轮里。

我愿代表春天的一缕生命,感谢春雪赐予生命蓬勃成长与沉甸甸的收获!不久天地间将会是春雷滚滚,春雨将代替春雪作厚重完整的生命旅行!

关于常见的文章6:对根的思念

文/贡发祥

生在江淮,居住的地方最常见的绿就是不讨人喜欢的洋槐树。居家的屋,是江淮普通的民房,寒舍称之,恰如其实。但在心里,她谓之故乡呀。故乡的概念是从洋槐树的绿开始在心灵间一点点生根的。以至于今天,每每看到洋槐树,仿佛置身在故乡的怀抱里。以至于倍思故土的时候,梦里只剩下洋槐树那光秃秃的枝影,抚慰远行的灵魂。

很长时间没有看过洋槐树了。只记得她那粗糙的皮,是儿时在生气的时候发泄的对象,常常用愤怒的手指一块一块地将其剥下来。可冬去春来,她依旧精神的很。但她也不是好惹的,枝条上的刺儿让人想起来就生畏。她的叶儿,却是最美的。美在看似平常的小叶儿,却可随意地折叠一下,放在唇边,轻轻一吹,清脆的乐声就撩起好奇的欲望。这乐声久久地回荡在心灵间,伴着记忆流淌在生命之河里。这青青的一叶,打动了人这一感性的动物,至少是我;不是因为她的美丽,是因为她的存在。她存在于我的生活里,存在于我的所有岁月里,存在于生我养我的故土上,存在于生生不息的那个永远不能忽视的自然里。她充满在那个环境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在何时,只要你睁开眼睛,满眼都是洋槐树。树是平常的树,却在生命里,长成了故乡的根。虬结在思念里,延续着平常人思家的情结。

洋槐树喜欢丛生,如果不是人为的,只要有一棵洋槐树生存的空间,就会在附近丛生出很多株来,慢慢地就形成了洋槐树林。所以,江淮的小村庄里,洋槐树林遍布在房前屋后。在江淮的大地上,洋槐树的生存尚是如此,人更是这样了。友善,好客,重情谊是江淮一带最美的风俗。朴实的方言,如洋槐树的皮,听起来粗糙难懂。但言语间流露的情感却比洋槐树叶儿吹出的乐声还要优美。它能穿透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着南来北往的人际,也沟通着昨天与今天沿袭不变的情愫。

而今的村庄,天翻地覆。洋槐树由于其生长周期长,经济价值不高,其外形无法与景观树相媲美而遭淘汰,继之而起的是大叶杨或者是风景树。洋槐树倒在了时代的变迁里,而乡村变得更美了。村子变了,树变了,可那片土地依然没变,那片土地上曾经的痕迹没变,没变的还有曾根植于故土的洋槐树的根。隐埋的根,让心灵不再空寂,让思乡的绪,在季节里发芽,抽叶,开花,结果,凋零,再生长。只要故土有生长的温度,只要故乡把那根留住,生命就可以找到家的归宿。无论江淮的水流到哪里,都会滋养一棵树,甚至一片树林。

时光被洋槐树站成了记忆,一段一段地林立在从她身边走出去的人的心田上,渐渐地蔓延出一片支撑着眷恋的丛林。这就是故土,这就是故乡。

关于常见的文章7:肠子都悔青了……

文/张书省

国人对后悔的最常见说法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国人对后悔的最狠说法是“连肠子都悔青了!”

“肠子都悔青了”,这是民族语言的极致,也是中国汉字的精致。平常人们说“从头到脚”,那是外形,是外表,而肠子都青了,那是从入口到几近出口的五脏六腑,是人的全部内里。汉语里还有比这更大、更重的后悔么?似乎没有。

位至安徽副省长的倪发科就是肠子都悔青了!

说愧对党的教育,愧对国家和人民,那是高度,是政治,是官话,是大话,而愧对家庭和亲友,那是真正的肠子都悔青了。

一是愧对老母。一位已高龄91岁的母亲。60年前的日子可不是今天这样的丰衣足食,那是共和国刚诞生不久的百废待兴的岁月,是领袖和人民一起“瓜菜代”的艰难日子,而倪发科的母亲这个极普通的家庭妇女,是含辛茹苦用米糠和野菜才让儿子活了下来,又是省吃俭用勉强度日才供儿子上学读书。儿子官做大了,母亲没有去沾儿子光,几十年远离儿子住在老屋。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的心里能有一天不担忧么?今天,91岁高龄老人,却面对囹圄中的儿子,心何以伤?情何以堪?听说要开庭审判,母亲就想到庭看儿子一眼。这九十多岁老母亲能来法庭见儿子么?这一刻的儿子,能不把肠子都悔青了么?

二是愧对妻子。当年同是上山下乡人,同吃千般、万般苦,按政策她可以回到城市去,但为了爱情、为了婚姻,她放弃了从安徽回到上海的机会,陪着丈夫在农场度过十年。后虽先后进城,妻又多病,只能自顾。而今出事,在芜湖一家企业的妻子以患病之身还要涉案受审。面对病妻,倪发科是不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呢?

三是愧对女儿。女儿从一出生就送到了在上海的岳父岳母身边,从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到上学读书,又参加工作,女儿本来就对父母知之、感之甚少,这次却因父亲之事影响导致婚姻破裂,不得不一人独身。她的感情、她的成长、她的未来、她的这一生,该怎样一天一天度过?当父亲的,倘还有血肉之情,能不把肠子都悔青了么?

四是愧对岳父母。五是愧对亲朋父老。倪发科确实是把肠子都悔青了,何止一个倪发科,贪腐者们哪一个不后悔得肠子发青呢?在权力炙手、官势遮天、美女环绕、纸醉金迷的日子里,后悔两个字是和他们绝缘的,腐败的手刹一旦松开,那就成了高速路上没闸的汽车,不碰、不撞、不翻车,那是停不下来的。而且贪腐这种职业劣性一旦上身,大环境、小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都会为我所用,反过来环境又助纣为虐,欲收手的概率十分低微,这又像吸了毒的瘾君子,没有断腕的魄力是无法收手的,这也是时至今日仍不收手者们的七寸所在。

要不把肠子都悔青的最佳路径是懂规矩、守规矩,是崇尚道德、厚德载物,是守身如玉、遵守法度,是让自己永远阳光,绝不潜身暗夜。

中国人几乎没有不懂得“物以规矩而成方圆”这个道理的。守规矩的第一步,也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第一个扣子扣错了,其他后边的就全错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数十年,每年春夏秋冬,每日分分秒秒,难保不糊涂痴迷,说点错话,做点做事,错了赶快就改,迷途知返,依然不离康庄大道。怕就怕占点便宜偷着乐,得点好处不收手,背着牛头不认赃,违规违法反而胃口越来越大,如车之滑坡,已收手不住,直至人仰马翻,身败名裂。此时肠子后悔青了,又有何用?!

我们每个人在入世时都很景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境界,但一段时间下来,就被社会这个环境弄得满身污泥,许多人就松懈了,麻痹了,不再洁身自好了,不再守身如玉了,于是就可能变质了,腐朽了。其实采藕人都知道,从污泥里挖出来的藕都是满身黑泥巴的,黑泥巴黑而污,但藕因善于吸取其中的营养,藕就自然长得茁壮。满身污泥怕什么,毋须清水洗濯,只要太阳出来一晒,泥巴自然抖去,还一个清白之身!

所以,人要不把肠子都悔青,其实并不难,守身如玉、有错就改就行了。倘能做到一位伟人所说,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那就进入世人艳羡的荷藕之列了!

关于常见的文章8:新型玻璃

文/和瑜

玻璃,大家都很常见,在许多建筑物上都可以见到。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制造的玻璃吧!

第一种玻璃叫“隐身玻璃”,这是用来防盗的。它可以安装在一些存放重要的文件、图纸的建筑物上。白天,隐身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是看得见的;而晚上,它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晚上要是有人想偷东西,以为没有窗子、玻璃,就想潜进去,结果会被狠狠地撞一下。如果你家装上这种玻璃,那坏人再也不敢来了。

第二种玻璃叫“快乐机器玻璃”。它虽然不是用来防盗的,但它是很坚硬,还会帮你做事。白天你不在家时,它会帮你把家打扫干净,会帮你接电话……晚上,你回来如果很疲倦,它就会发出很动听的音乐帮你放松一下。你睡着了之后,它会帮你关灯,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休息。

第三种玻璃叫“投影玻璃”。如果你想去电影院看电影,而爸妈不让你去时,你一定很难过吧。但有了投影玻璃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只要说一句“我想看电影”,它就会感应到,然后自动把电影院里正在播放的电影传过来。它还会把还未播放的电影都放出来,这样,你就不用再担心看电影的问题了。

我介绍了三种我自己制造的玻璃,希望以后能真的出现在商场里,给人类带来方便和快乐!

关于常见的文章9:落日鱼鹰

文/徐学平

在水乡,舢子小船是最为常见的。它无帆、无舵、无篷、无桨,光溜溜一条船身。乡间的男女老少都能用一根竹篙将它使唤得神出鬼没,在河汊里拐弯抹角地蹿。倘若在船舢子的两舷挑出些树枝来,让每根树枝上栖一二只鱼鹰,这就成了鱼鹰的战船。

鱼鹰学名鸬鹚,是一种生活在湖泊、湿地、池塘上以淡水鱼为食的候鸟,因为它们浑身长有黑羽,眼睛贼亮,喙长带钩,貌似乌鸦,故俗称“水老鸦”。鱼鹰从小即受到训练,专门为人捕鱼,但是它脖子上的皮肤宽松,总是一鼓一鼓地动,再大的鱼也有可能被其吞食掉。因此,下水前主人总要用细细的绳圈绾在它们脖子的根部,使它们能将鱼衔在嘴里,吞在宽大的口腔里却不能咽下,只好把鱼乖乖地交到船上来。

鱼鹰出猎,多在夕阳西下的傍晚。落日金霞中,河水弥漫着水草与阳光的气息,碧清的水面上,鸟飞鱼跃,轻舟荡漾,岸边长满了野生的芦苇,淳朴厚重的乡风民俗,一切都让人感觉自己正宛然置身于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中。

几个赤脚的渔人驾驶着蚌壳一样轻盈的渔舢,飘然而来,手中的竹篙插入水中,搅起满河涟漪。他们将船停在河道的开阔处,三五条鱼鹰船便围成一个圈。牧鹰人都是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了,甚至还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但放鹰时的矫健身姿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只要一声令下,鱼鹰就会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开始捕鱼,一旦发现有鱼鹰叼着鱼儿浮出水面,牧鹰人便眼疾手快地一手抓鹰,一手把鱼扔进舱内。

“噢—嗬—嗬!”众人一齐喊号,同时跺响船板,嘭嘭如鼓。粗犷的吆喝,热烈的节奏,让人仿佛置身于土着人的篝火晚会,浑身每一根血管里都充斥着原始野性的力量。这种渔家祖传的号子既可以惊懵水下的鱼,又能激发鱼鹰的斗志。鱼鹰纷纷下水了,在落日的余晖里,英勇得像一个个斗志昂扬的战士,叼起活蹦乱跳的鱼儿……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每每此时,村里的男女老少便挤满河岸,跟看社戏似的。鱼鹰愈战愈勇,围观的人群欢呼不已,整个村庄也便跟着沸腾起来。更有些村妇正好趁机讨上几尾小鱼,回家炖给猫吃。太阳落山了,直到鱼鹰凯旋归队,兴致盎然的人们这才不舍地离去。如今,这种捕鱼的方式已几乎灭绝,鱼鹰更是少见了。然而,那种火辣辣的风情却造就了一方水土,那种水盈盈的韵味才是最能滋养人心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