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滋味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滋味的散文1:笔尖的滋味
文/蒋熙文
笔尖流淌的墨水可以书写酸甜苦辣的一生;笔尖晕漾的的色彩可以描绘或凄凉,或阴沉,或旷达,或明媚的画卷。而流淌在爷爷笔尖的墨水,却让我终生难忘。
小时不会写字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像大人一样,能拿起笔来写上几笔。可真正到了纸上,就全部变成了鬼画符。所以我当时最希望的是能学一手和爷爷一样漂亮的字。
爷爷总是端坐在八仙桌上,认认真真地写文习字或查阅账中明细,钢笔由一只苍老有力的手握住,随着手指,手腕的屈伸,笔尖流淌出的墨水汇聚成一个个苍劲挺拔的方块字。爷爷在桌上写字,我便踮着脚伏在桌上盯着瞧。
稍稍长大了些许,爷爷开始正式教我写字。那时候的我,又是开心又是忐忑。欣慰个子太小,只有在大凳上放张小凳,才能够得上那张八仙桌。爷爷的椅子紧挨着,方便教导我,桌上铺着方格纸,旁边是支铅笔。说完了握笔姿势,爷爷的大手便覆上了我的手背。带着我正式的写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笔——我的名字。
粗糙并布满了老茧的手掌,还有些许的褶皱;耳膜上那声声鼓点,是我急促的心跳。我一动不动,目光紧紧地追随着在纸上游移的笔尖,看着他沙沙地在雪白的纸上行走跳跃,漫步滑翔,轻巧地起笔换行,有力地着笔撇捺。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我都看得清清楚楚。而耳边苍老浑厚的叮嘱更是记在心上。
“我们中国人的字,方方正正,有规有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鞋子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老一辈的人都说,‘看字如看人’,写字写得七歪八斜,这人啊作风肯定有问题,字写得方正大气,这人也不会差。”
“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有讲究。横——你得横得平,公公正正;撇——你得撇的开,潇洒利索;竖——你得竖得直,和人一样得站得又直又稳;捺——你得沉,四平八稳,沉下去有底气,字也就平整……”
爷爷跟我说完,这字也写得差不多了。
“这笔尖的滋味,你要慢慢品尝啊……”
滋味的散文2:苦瓜的滋味
文/杨晓艳
生命就像一株苦瓜藤,上面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苦瓜。苦瓜越小越少,也许就意味着收获的果实越小越少。站在苦瓜藤下,我们要学会解读苦之博大精深,苦之神奇玄妙,苦之因果关联,做好思想准备耐心品味苦的滋味,必定会收获吃苦的幸福。
我当然知道苦瓜很苦。
当我站在菜摊前无意把玩一只翠绿的苦瓜时,眼睛正反复在菜摊上来回搜索,到底该买哪一种菜呢?黄瓜、茄子、西红柿,或者反季节的甜玉米……平时极少有买菜的经验,看来瞧去似乎什么都不太好,什么又都可以接受。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买了反季节的甜玉米,7元一斤,有点小贵的感觉,想想毕竟带着“甜”字,因甜而贵也在情理之中。较之“苦”的滋味,谁不偏爱“甜”多一点?一种商品爱的人多了,价值就自然地显现出来。
那只苦瓜,面相长得曲折委婉。翠绿的皮衣上,凹凸不平的瓜瘤错综复杂地排列着,像经历了长久干旱皲裂成块状的稻田,饱经沧桑且处境堪忧;又像一件做工精致的艺术品,经大师之手反复雕琢、别具匠心。我惊叹于同一件物品,欣赏的角度不同,其感观居然会偏差到相互对立的地步。
“这只苦瓜5毛钱卖给我了?不用找零。”
女摊主抬起头来,有些吃惊地望向我,嘴巴张大成一个经典的“O”字型。许久喉咙里传出极细极微弱的声音,“苦瓜当然是拿来卖的。但叫我怎么卖给你呢?4元5毛一斤,你手上那只最少也在4两以上。”
我笑了,“这是苦瓜呀!你想卖出“甜”瓜的价格来?”
原来,吃“苦”也并非不需要成本,有时候价格还会相对高昂。按照价值与价格成正比的经济学规律,苦瓜的价格若比较高,那么苦瓜的价值也相应水涨船高了。
人生中所承受的那些苦?是不是也存在隐性的价值呢?
我坚信苦瓜不一定非得苦着吃。
在将苦瓜成菜之前,我从书架上翻出多年不用的食谱,力图从中找到战胜苦瓜之苦味的种种方法。第一次,我试着把苦瓜切成薄片,放进煮沸的清水里淖过,捞起以后放进盘子里,码上足量的白砂糖。如此终于艰难地咽下几片,那惊世骇俗的苦味总算是领教过了。
第二次,我又照着食谱,按照书上的方法把切好的薄片放进冰箱,冰镇几个小时后,沾上上好的蜂蜜。这样吃的时候,比起白砂糖的味道更加爽滑细腻,那薄片在舌尖上辗转的感觉,既有甜甜的味道,也有淡淡的苦涩,两种味道相互交织,苦中有甘,甘中带苦,其美妙之处无以言表。那味道越品越受用,越品越觉着味蕾也对那滋味有一点浅浅的依恋了。
按照书上的方法,苦瓜还有很多种吃法。苦瓜肉丸、苦瓜鲈鱼煲、苦瓜排骨汤、苦瓜炒蛋等等,我极有兴趣一一尝试,味道各有千秋。它们虽然都无法摆脱苦瓜的苦味,但与其它食材相互配合,也不失为“苦”菜当中的人间美味。我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再发挥一些创意,搭配一些调料,做出更适合自己口感的味道来?从中能找到“苦”味之中的极品之味也未可知。
或许有一天,我也可以对苦瓜不做任何味道上的修饰,像父亲那样极有深意地咀嚼那些绝对天然、绝对绿色、绝对原始的苦瓜之味。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苦得正当好”。
苦瓜降临人间,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想想那天然的苦瓜与天然的瓜叶,在浓浓盛夏中汲取着日月的精华,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展现着“苦”之博大精深、“苦”之神奇玄妙、“苦”之因果关联时,我们该知道,那是一幅多么有禅意的画面。敢于吃“苦”、擅长吃“苦”是一件多么智慧的事。
当生命走到必经的某一个环节,我们无法对吃不吃苦做出选择时,何不享受吃苦的乐趣?
调剂人生的苦味,采取积极一点的态度或许更容易渡过难关,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滋味的散文3:茶滋味
文/燕茈
我从小就喜欢喝茶,这看起来倒是一件挺文雅的事。但我对茶却没有任何研究,总觉得茶叶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家家户户都有,而且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进门就能看见。 端茶倒水也有许多规矩,有客人来,我要泡上一壶暖暖的香茶,倒在小杯里,恭敬地端在客人面前,而客人则双手接杯。每次给客人添茶水的时候,客人会以手指叩桌,以表示感谢。大人有交代“酒要满,茶要浅”,倒满杯的茶是对客人的不敬。我对此很费解,一次性倒完不更省事,还要半杯半杯地添,真是麻烦。问他们原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动不动还拿出大人的姿态训人:“反正老祖宗传下来就是这样的,大家都这样的,不准那么多话。”读书识字后查资料:倒酒要满是古时候的规矩,因为在古时候很多人通过酒中下毒,如果是满酒大家在碰杯的时候就相互之间掺入对方的酒,如果不是满杯在碰杯的时候酒是不会溢出的,这个规矩一直延用至今。
大人又说“酒头茶尾”,因为泡茶是水和茶叶一起倒进茶壶里,最后一杯茶是最浓的,所以最好。这么说是不是越浓就表示越尊敬呢?那么端茶的时候是先端给长辈好呢?还是最后端好?真伤脑筋。
我家对面的山上种有茶叶,是我那去世了的祖父种的,我没有见过祖父,关于祖父的讲述听最多的就是他爱喝茶,村里人都知道他喝得多,也急,一杯接着一杯。无论去哪里回来,也不管是不是大汗淋漓,马上煮茶。有一次,族叔怕他喝得太急了伤胃,就在茶壶里扔了一小把米糠,祖父很生气,又不舍得倒掉,只好细细地将米糠挑出来,挑完后,气也顺了,也开始明白族叔的良苦用心。原来,祖父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个“茶鬼”。每年扫墓大家都带酒的,唯独我家带一壶茶。
记忆中唯一一次采茶叶,兴奋得几天睡不着,那时候听说去“摘茶”,觉得新鲜,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哪曾想辛辛苦苦绕过山路十八弯才知道是来到摘树叶,大失所望。我将其中的一棵茶叶树的叶子一片不留地摘下来,父亲看见瘦瘦的树枝,哭笑不得。这应该不能怪我,柿子成熟时是整整一棵柿子果都摘下来的,枇杷成熟后也是如此。同理可证,摘茶叶也是这样吧?
印象里也只看见过父亲炒过这么一回茶叶。茶叶采摘下来后盛放在干净的竹篾筐。把茶叶薄薄一层摊开,不叠叶,将水汽晾干,便可下锅炒制。我在火炉里烧柴火,大锅烧得很旺,父亲将新采茶叶倒进锅内,双手快速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怕稍迟缓会炒焦。手指被烫得迅速弹开又重新降落,嘴里时不时“哎呀”一声。我看着揪心,嘟囔道,“自找麻烦,那么辛苦,是我就宁愿去喝井水。”“你不说,没人知道你懒。总是懒人说懒话。”我又被乘机训,只好撇撇嘴,继续烧火。
待到茶叶的水分大量蒸发,颜色变暗,有茶香飘出,父亲将茶叶放入簸箕中摊开,命我将柴火划出一些,火小一些,茶叶倒入锅中复炒,双手展平拍打,紧压茶叶,使茶叶固定成型。既要搓成卷曲型,又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揉烂。最后,我就不用继续添柴了,父亲将茶叶摊平在锅中用铁锅的余热,烘焙至茶叶散发出沁人的清香。最后,茶叶完全失去了水分,外形扁平挺直,色泽黄绿黄绿的,清新的茶香飘出,便可出锅并封存好。
花生饱满后接着就是稻穗黄,这个时候,扔一小把茶叶到大瓦壶里,烧开,再带到田地里,就可以喝很久。卷曲的茶叶在茶壶里完全散开,如果不是色泽有些变化,和新鲜的叶子没什么差别。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喝一杯淡淡的茶水,划过干渴的喉咙,柔滑到心底,五脏六腑都被浸润。
如果说有什么比较惬意的时候,就是夏夜里,在晒谷场上一人手里捧着一盅茶水,左邻右舍一起坐着聊天,谁家的花生收成好,谁家的田里多杂草,谁种田没经验,谁又总是懒得跑……说来说去都是这些小事,小蒲扇摇啊摇,把夜就摇深了。
又或许在冬天,霜降时节,一家人守着一炉炭火,再在炭火上煲一壶茶,一来可以给茶保温,二来可以蒸发些水汽,让屋子没那么干燥,腾腾的雾气,让冬天也跟着温暖。我喜欢这样的日子,一家人相守在一起,但是我不爱喝这样的茶,太浓太烫,但是父亲爱喝,倒在茶盅里,大口大口地喝,似乎只有足够烫才能驱散冬天的寒冷。
第一次喝功夫茶的时候,是和几个前辈,在一个茶坊。泡茶的姑娘绑着发髻,素白的衣服,浅浅笑,眉目清秀,像极了电视里演的小道姑。她娴熟而轻柔地泡茶,每一个步骤都有很好听的名字:首先是白鹤沐浴,其实就是洗烫茶杯;然后是香茗入宫,讲茶叶放入茶具中;再是悬壶高冲,水壶提起,将沸水高高冲入茶壶中,旋转茶壶,让茶叶充分翻转;接着是春风拂面,即用壶盖刮去浮在茶面上的泡沫。紧接着是关公巡城,将精致的青花瓷小茶杯一字摆开,讲茶汤顺序倒入杯中,巡回分茶。最后是韩信点兵,讲分到最后剩下的茶汤均匀分配,一杯一滴,平均到每个人的茶杯中……整个过程极其优雅,大家都很安静,只有周围弥漫着轻柔音乐的声音。
轻轻抿一口,香气满溢。在乡下成长的我第一次目睹这么讲究的泡茶方式,这不禁让我想起《红楼梦》里最爱茶的妙玉,有一回她给众人煮茶的时候用旧年的雨水。而单独请宝钗、黛玉喝茶的时候,冲泡的水是她五年前住在玄墓盘龙寺时落在梅花上的雪,用瓮盛装,埋在地下五年才打开来吃,给宝钗用的是“瓠爬箪”;给黛玉用的是“点犀盏”,笑斥黛玉是俗人,将梅花雪水误识为“旧年雨水”;给贾宝玉自己平时常用的茶杯绿玉斗,笑骂宝玉海饮的行为……眼中浮现的是那个妙龄女孩小心翼翼收拢梅花雪的情景,唯美到极致。
因为等太久,实在是有些口渴。旁边的前辈们正在谈王阳明,谈心学,谈格物致知。我不好意思将杯中茶一口喝完,只好附庸风雅轻轻地置杯于桌上。回忆起很多年前和父亲的对话,喝茶太麻烦还不如喝井水,兀自笑了。我这个慵懒的俗人,还是更喜欢那些年大咧咧喝茶的自在惬意,即使那时的茶水苦苦的,涩涩的,却有畅快淋漓之感。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给自己一段时间,和友人,和家人一起品一壶茶,也是挺好的。轻轻啜一口香茗,任凭那润滑清淡的滋味在舌尖翻滚,细细品味茶中的浓香,让自己内心归于平静,安之若素,流光依然。
一个人一种活法,粗茶淡饭是生活,精致优雅是生活,你有你的清新自然,我有我的闲淡自在,互不打扰,互相包容,各自美好。
滋味的散文4:有“身高尺”相伴滋味长
文/许添晔
寒假,爸爸带我去爷爷家。又是那面熟悉的白墙,一道道随着岁月渐渐褪去的铅笔印子,与那张永远慈爱的笑脸,苍老的双手在墙上刻下了第八道印子,顿时,一股亲切无比的滋味涌上心头。
6岁时,爸爸牵着我粉嫩的小手走到爷爷家,爷爷一把抱我,走到那面白墙前,把我放下来,用那双温暖的大手,搓着我的小脸,逗得我哈哈大笑。突然,爷爷不知从哪掏出来了一把铁尺和一支铅笔,我吓了一跳,还以为爷爷要打我呢!但爷爷却让我靠墙站好,说要把我的身高记下来,我很好奇,“哧溜”一下就站好了。
画好后,我望着墙上的那道铅笔印子,我更好奇了,踮起脚尖比划着:我这样就可以和爷爷一样高了。于是我就缠着爷爷再给我画一道,爷爷连连摇头说,一年就只能画一道。此后,我心里就种下了希望,盼着下一年的到来。
9岁时,爸爸和我骑着自行车来到爷爷家,爷爷走出家门来迎接我们,我很自觉地站到白墙前,看着爷爷慢慢地画好印子,我又站在爷爷前面,竟发现自己快追上爷爷了。那一刻,望着白墙上的印子,我内心的喜悦都似乎升到房顶上了。
12岁时,爸爸和我坐着轻轨来到爷爷家,我飞快的奔进爷爷家到白墙前,哇!这不用画都知道,我已和爷爷一般高了,可此刻望着爷爷站在一旁笑嘻嘻的,我心里不禁莫名地涌出了一股酸酸的滋味:我竟发现爷爷头发多了不少白发。不错,我在长大,身高线也在不断增长,可爷爷却在变老啊!
再一次来到白墙前,看着那8道铅笔印子所构成的一个“身高尺”,我有一种特殊的滋味在心头回荡:这“身高尺”不仅仅象征着我的成长,更象征着爷爷对我的期望,它像这“身高尺”一样,一年比一年高……
滋味的散文5:说谎的滋味
文/方园
妈妈给了我100元钱,让我在学校订2盒牛奶。每盒31元,老师就找我38元钱。回家途中,我用了1元钱买了个包子,解解馋。
一到家,妈妈便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找下的钱呢?”
“给。”我把钱递给了妈妈。
“怎么少了1元钱?牛奶2盒多少元?老师找你多少元,难道你连算数都不会吗?”妈妈像发连环炮似的,使我头都抬不起来。我只好又硬着头皮到书包里装腔作势去找那1块钱。找了好久,妈妈等得不耐烦了,火冒三丈,那眼神令人毛骨悚然,就像狮子的食物被抢了一样:“书包里既然没有,还找什么?”我心里想,完了,完了,要穿帮了,这回我可死翘翘了,该怎么办呢?难道要装成傻子不成?不行,哎呀,真让人头痛!在妈妈的逼迫之下,别无选择!我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妈妈:“我买东西吃掉了。”“你为什么不早说?”便做出一副要打我的样子。我连忙用手护着头,缩成一团,用像蚂蚁一样的声音说:“我怕您会骂。”“难道你说谎就不怕我打了吗?”妈妈的声音像雷霆一般地响了起来,前后两家邻居都能听到,真是令人望而生畏。臭骂间,妈妈把我的被子扒了下来,狠狠地打我屁股,把我的屁股打开了花。那个时候的我真是可怜啊。现在想起来我就心疼,我那替我遭罪的屁股呀!
从此以后,我就深刻明白,说谎没有好下场,会引来更大的麻烦,这又何苦呢?
滋味的散文6:杏子滋味
文/闫晗
杏子吃多了不好哦,朋友这么说。可是,它独特的营养价值,不是别的水果能代替的呀。
对待食物,我们多少都会有些偏见,它们来自童年时大人随意的话语,或者生活中一些特别的经历。我觉得香蕉性寒凉,带着一点阴险,缘于初中时有个同学说,***妈空腹吃香蕉加重了病情,印象就那么留下了。
杏子散发着淡淡的果香,外表覆着一层细细的软绒毛,似小孩子的脸蛋一般,温柔、芬芳。这种水果带给我的回忆是美好的,看到它总像闻到故乡的气息,听到童年的召唤,触摸到生命河床里的卵石,感到有夏天傍晚的风吹过手臂,妥帖安心又有淡淡的惆怅。
我四岁那年,妈妈到邻村教书,我们一家三口便在那个村子租了房子。白天,我就被寄放在前街的大妈家里。大妈的院子里有棵杏树,已经长了很多年,很有气势,小小的我刚能环抱过来。还有一只大黄狗,常常卧在杏树下热得伸着舌头。
后来,我上小学时的某一天,中午回家却发现妈妈没有回来做饭,诧异又失望,只好饿着肚子回学校,趴在桌子上午睡。每一次在教室的午睡,我都不曾睡着过,无数个中午都在桌子上翻来覆去换着姿势让胳膊不至于被自己的脑袋压麻,有时候睁着眼睛茫然地看着课桌下的水泥地,有时偷偷看看小伙伴们各式各样的睡姿。我很羡慕那个一趴下就能睡着、很快就流了一胳膊口水的大刚,他是怎么睡着的呢?
值日生来检查大家是否入睡时,我迅速闭上眼睛进入装睡模式。那个小姑娘走到我跟前,推了推我的胳膊。我假装迷迷糊糊醒来,想要为自己辩解:我没有违反纪律啊。她用手指指门外,示意我出去。我跑了出去,看到柳树下的大妈。大妈告诉我,我妈去城里开会了,嘱咐她给我送饭。那天大妈烙了葱油饼,用苞米叶包着,放在塑料袋里,袋子里还有几个黄澄澄的杏子。我喜出望外,除了这突如其来的午饭,更是为了这不必午睡的特赦。我一口一口咬着油饼,吃得很慢,拿起圆润的杏子,嗅着它的香气,听着鸣蝉在柳树上叫,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不远处的教室像另一个世界,遥远、空茫。我是孤单的,却很安全,我喜欢这样。我也不晓得在那样缓慢耐心的咀嚼中,怎么还会不小心吞下一个杏核。这件事让我陷入了焦虑,好几天上厕所都很紧张。我一直没发现它的踪影,那分紧张感也只好不了了之,恰似童年的许多无疾而终的事情一样。
大妈家后来铺了水泥院子,老杏树被锯掉了。那只大黄狗到了寿命期限,也不在了。往后的日子里,并不曾听大人们说起对它们的怀念,年幼的我,只记得那一天中午杏子的滋味。
滋味的散文7:清明,别是一番滋味
文/伊诺
亦是桃花盛开时,这个季节,春的气息是如此的强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跟无尽的青草气,阳光不温不火,照射着这个诺大的城市,一缕缕的温度,浸透了每个人的脸庞,那是一张张无法用言语描绘得清的脸庞,像是经历了岁月一次次轮回的洗礼,沧桑的眼眸中有点着一点点对生活的期待,走在这样的城市,清明时节,心中别是一番滋味。
早上醒来,天还灰蒙蒙的,看着窗外的昏昏暗暗,似乎是雨水滴滴答答,可惜浪费了这么多的情调,没有雨,也可能是潜意识里,想起了杜牧的那首诗,只记得大概是这样描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好一个清明时节,可能对于大多说人来说这是一个缅怀那些逝去的亲人的节日,不知道当年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否也是走在上坟的路上,或许是拜访完已故的亲人后,心情极度不佳,要不为何要问酒家,这也只是个人猜想而已,至于当时的心情,也只有杜牧他老人家自己体会吧。我家素来没有在清明这天去给外公上坟的习惯,可能总觉得这是大人的事,跟小孩子无关,所以也没有多问。也大概是因为外公的忌日离清明比较近,所以又觉得没必要。回首想一想,外公已离去整整三个春秋了,只是这三年里我再也没有去过他的坟头,可是那个地方,却是我一辈子不会忘记的。就像这个清明,我又一样想起了曾经跟外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
老一辈的故事,会随着时间慢慢沉浸的无影无踪。总以为有些人是永远的也不会忘记,有些事是怎么也磨灭不了的,不管他曾经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的淡忘,直到有一天他再也不会影响到你,你才发现原来所谓的刻骨铭心只不过是彼时的感觉,跟以后的日子无关,我想我是喜欢这个季节的,温和的暖风,柔柔的阳光,它会让我想起那些年,外公在我身边得点点滴滴。小时候的记忆,永远是那么的温馨,可是如今再次想起,貌似都是美好的,我是个幸福的孩子,从小到大从没觉得自己缺少过什么,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更多人的爱,也让我失去时,如此的痛苦过。人活一世,要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正是这三种情,往往会把我们伤害的遍体鳞伤,所以我们欣喜过,失落过,绝望过,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活着的人还得继续书写那些逝去人的历史。我想多年后,我会给我的孩子讲起,当年外公的故事,讲起外公对我的好,就像当初外公为讨我开心,给我讲他儿时的故事,我是多么怀念那个熟悉的场景,在一个星星满天的夜晚,依偎在他们身边,或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被他们用暖和的被子紧紧地裹着,然后听着他们讲起那些年,那些事……
天空,是否还如以前那么蔚蓝,纯真是否还如以前那么贞洁,失去的日子,是否还会如以前一向晴朗,现实告诉我,不会了,不会了,这不代表一切都回不到当初,只能说明社会的发展,把整个世界推向了另一番景象。还记得经常,回忆小时候,不管那时的人,还是那时的事,都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逼真,那么的无法代替。最近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成长,特别是进入一三年以来,以前总是希望自己是一个乖乖女,每天背着包,一成不变得走在上班的路上,总以为每天这样的小日子过的也挺好,虽然对自己不奢侈,但也不至于养活不起自己,有衣有食已足以,可是现在却不那么想了,并不是对物质有着欲望的追求,只是这样的日子以打磨了我所有的激情,所以我想此时此刻我在成长,在这个社会里成长,在微笑的背后,又有谁知道隐藏了多少的忧伤,我是一个爱说爱笑藏不住的事的孩子,跟我比较熟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习惯,我不知道这个习惯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好的行为还是一个坏的行为,或许我很固执,总以为只要你对别人好,他们也不会怎么欺负你,有时候,其实我什么都知道,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傻傻的笨笨的,宁愿自己能吃亏,能受气,可这不代表我的软弱,我只是觉得,好好地生活,每天开开心心的,多好,多好,只是后来才明白,比起的没心没肺,有的人需要这种好,有的人不需要这种好,甚至有的人不把你的这种好,当作一种好,我被现实打败了,被曾经的幼稚打败了,我以为我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最后还是被这个世界改变了,纠结,失落,却又无能为力,因为你永远不是别人,永远不知道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做好自己,就好,
不喜欢把这一天写得过于沉重,以免朋友们看到这篇文章有同样的悲伤,我知道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会让我们想起很多很多,有时候很想给某些人说说心里话,却已不知怎么开口,有时候在悲伤的时候,很想给朋友们诉说一下心里的感受,可是又觉得很不妥,不过还是很开心,在平凡的日子里有那么一群无话不谈的朋友,还可以耐着性子听着我们无关痛痒的唠叨,这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关于爱情,我们错过过,关于友谊我们伤害过,关于亲情我们无法言语过,这个清明,有太多的感慨,不管是关于某些人,某些事,我都希望彼此都开开心心的,在以后的日子里,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夜深了,人静了,街道上车来车往,那些逝去的人,承载了多少的思念,有人说,人死了还有灵魂,或许他会在某一个地方守护着你,有的人说,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我们替他们继续生活下去。
这个季节,花依旧,开了谢,谢了开,人依旧走了来,来了走……
滋味的散文8:樱桃的滋味
文/侯文咏
伊朗导演阿巴斯曾在电影里讲过一个故事,对我影响深远,因此我很乐意再讲一次。
有个人觉得自己再也活不下去了,他爬上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决定往下跳的时候,学校放学了,一群放学的小学生走过来,看到他站在树上。一个小学生问他:“你在树上看什么?”
总不能告诉小孩说走开,我要自杀吧?于是他说:“我在看风景。”
“你有没有看到身旁有许多樱桃?”小学生问。他低头一看,发现原来他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自杀,根本没有注意到树上真的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樱桃。
“你可不可以帮我们采樱桃?”小朋友们说,“你只要用力摇晃,樱桃就会掉下来了,拜托啦。”
这什么日子啊?连想自杀都不顺遂。想自杀的人有点意兴阑珊,可是又违拗不过小朋友,于是他只好在树上又摇又跳。很快地,樱桃纷纷从树上掉下来。小朋友兴奋极了,全都快乐地在地面上抢着捡拾樱桃,吃得津津有味。孩子愈聚愈多。等樱桃掉得差不多,一阵嬉闹之后,小朋友才渐渐散去。
失意的人坐在树上,看着小朋友们欢乐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自杀的心情和气氛全都没有了。他有点无奈地采了些还在树上的樱桃,慢慢爬下了樱桃树,拿着樱桃走回家里。
想自杀的人回到家。一样的老婆和小孩、一样的破旧,一样的问题与烦恼,唯一不同的是孩子们看到爸爸带着樱桃回来,全开心得又叫又跳。
晚餐时大家快乐地吃着樱桃。想自杀的人忽然有一种全新的体会。固然生命从不曾美好,然而他想着,或许靠着这样,人生还是可以活下去的吧……
故事就是这样了。后来我常常把这个故事告诉别人。咒语似的,这故事有一种很神奇的魔力,它让许多人发现原来自己心中也有一棵樱桃树,它一直在那里,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不但如此,每个人都有能力采下来一些樱桃,和别人分享。樱桃虽然只长在心中,可是滋味却很真实。最神奇的是,你愈是那样和别人分享,树上的樱桃就愈长愈多,并且滋味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