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晴空的文章(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晴空的文章1:暖暖的秋
文/王忠美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总会引发人的诗情画意,走进秋天的田野,总会感觉心胸立刻开阔,汹涌着激动的舒畅。秋风飘卷着时光,用时光将山川镀上了一层金黄。硕果累累,将秋天定格在一片暖色里。一直认为秋是暖色的。
秋天的风是清爽的,清爽的风却是火一样的颜色,秋风所到之处,秋叶一片火红,庄稼也一片火红,高粱红,如霞醉满天,苹果红,红扑扑的在枝头乱颤;就连菜园子里的茄子也张红了脸,仿佛和谁着急争吵了一番。秋天的一切色调都是暖的。
秋天是浪漫的,是唯美的。她融合了感性的色彩和理性的沉静,既有成熟的风韵,又有洒脱的禅境。她是诗,是画,是流动的音乐。在我眼里,秋只有超凡脱俗的静美和融融的暖意,没有一丝一毫的伤感和忧郁。秋恬静而壮美,浪漫而多情,是饱经风雨后的豁达和洒脱,明净和沉淀。
我喜欢踏着厚厚落叶的林间小路上散步,喜欢听那脚底树叶的沙沙声,那是一种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纯粹,悠远,踏实而温暖。
我爱这暖暖的秋,静静的,悄悄的,暖暖的,金色的秋阳,温暖了生命的苍凉,累累硕果,抚平了岁月惊慌!
晴空的文章2:夜 访
文/猫
倚杖望晴空,疑云几万重。
--------题记
夏日的农家忙碌得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是劳动的最好时间,地面上的热气开始消退,凉快的风开始吹起来。到了村里,除了狗的叫声外,就是树上的蝉鸣。
老人们在为外边劳动的人准备晚饭,到天快要黑的时候,农家小院里才传来鼎沸的声音,晚上八点钟左右我们到学生家家访,带着学生的班主任。每年我们动员学生读中职学校总是煞费苦心,今年也是这样。碍着班主任的面子,家长们不好拒绝我们,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当中,我们发现了不屑。
我们认真地给他们讲国家的政策,对比着一些学生读中职学校之后成功的例子,他们大都不相信,有个家长问我:“你孩子没有考到高中,你送他读中职学校吗?”,这个问题还真的让我不好回答。于是我们讲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加上班主任的分析,家长才勉强同意在自己有空的时候到学校看看。
我们为什么选择在晚上到学生家家访,原因很多:白天他们忙,不好打扰;
就算他们白天不忙,他们也拒绝接待,据他们说,每天村里来好几波招生的单位,说的话,大同小异,所以家长无所适从。到了晚上,他们大部份在家,或者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家。
努力了一个星期,终于有十个孩子家长同意来学校看看,于是我们安排学生接待,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直接,不带任何色彩。
有了这些孩子作基础,我们再回到他们村里动员其它孩子就不那么费力了,只是家长们心里还在问:这样的学校能够学到东西吗?
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直接回答,直接回答也没有用。
一年半以后,二年以后。有家长来我的办公室请我到外边吃饭,我婉言谢绝了。他们这个时候才体会到学一门技术,孩子干什么都比别人强的道理。只是有的家长到这个时候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看来中职学校总是煞费苦心地招生是不行的,学校需要办学实力,不然,你就是今年把学生招进来,不给他们一个好工作,不让孩子们学得真本事,明年,你还敢下到农村,尤其在晚上。那样办职业教育,学校走的都是夜路。走夜路是要摔跤的。
夜访,我在招生时年年坚持,农村的夜是那样的宁静!与农民促膝长谈,距离也那么近,同时我们也能够听到他们真实的看法、想法。我们不希望农民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再“倚杖望晴空,疑云几万重”,我们要用我们的真诚换来农民的真诚。
搁笔的时候,我还在夜访回来的路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晴空的文章3:大美汉语
文/张一楠
“云对月,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自幼便在汉语的浸润下一点点长大。 汉语予人,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诚斯言哉!且说那“山”字,不正是孤峰立在白云间吗?那“旦”字,不正是黎明时太阳的精彩一跃吗?再说那音,通读古诗,看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细细一品,好一个平仄相对,令人神清气爽。最后那意已不必多说,且想一想那“飞流直下三千尺”,想一想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汉语,凝结着多少雄伟豪迈,多少清婉哀伤。汉语予人,是意境、音韵、形状的美,是那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升华。
汉语之于民族,是把金钥匙。
当年列强侵华时期,我中华大好河山一点点地破碎,有人不免意志消沉,麻木不仁。鲁迅望见此情此景,心生悲痛,于是弃医从文,用笔锋直指中国人心中蒙了尘的爱国魂。鲁迅先生完成《呐喊》后,人们呐喊了,郁结在心中的亡国情在一瞬间爆发,中国新生的曙光,在汉语的激励下,愈发明亮。再看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好一个“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文字一出,立马激起了人们那“死亦为鬼雄”的不为瓦全。汉语对民族,是情感的命运的充实与满足,凝结了民族精神。汉语对于世界,是文化多样性中必不可少的一抹艳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汉语,便在须臾间吸引了全球的瞩目。孔子学院的开设,中国的语言,在世界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汉语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语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时光的打磨下愈显精致。
晴空的文章4:我的科技梦
文/陈寒月
远望,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晴空少有,白云不再,只有高高的烟囱在吐着雾气。我们的近况,一如柳河东笔下的乡邻们:“触风雨,犯寒暑,呼吸毒疠。”废水!燃烧!废气!污染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寻根溯源,是人们意识的淡薄,抑或是科技的不发达?
所以我有一个科技梦,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科技梦,不仅能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而且运作成本低廉。
我梦想:研发一台运作成本低廉的废污处理器。外表美观的它不仅可以处理废水,还可以处理废气,价格低廉,并且每一个都通向一个大的废污处理器。任何废气废水一进小机器便被分离,由不同管道通向再次利用的地方,而不能被分离的物质将被送往大机器。大机器将向里添加新物质,使之可降解,然后填埋。接下来的一切就交给时间吧,让时间和大地去处理这已被处理的废气废水。这就是我梦中的科技,梦中的祖国。
我梦想:研发最先进的炉灶。我用的燃料,自然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燃料——氢气。用氢气做民用燃料有两个问题:一是制氢,二是储氢。我发明的炉灶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使另一个问题不存在。它配备了高效太阳能发电机,用太阳能发电,然后电解水,反应生成的氢气通向灶台。不用时断开开关,电能又将贮存在电池中且低损耗,待到阴雨天晚上再用来电解水制氢气。不储氢而储电,这就是我梦中的科技,梦中的祖国。
我梦想:研发一种极具吸附能力的植物。它的研发是为了使现在的环境得到改善,依靠传统的花花草草,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拨云见日,扫荡阴霾。而这种植物吸收废气能力特别强,至少是传统植物的十倍,足以以一当十。想象一下,它矗立在寒风中,舞动着翠绿的叶片,将混沌的毒气尽收腹中,而我们则可以呼吸新鲜空气,饱览晴空绿草。若是这样,不下五年,环境问题迎刃而解,大好河山又将容颜再现。这就是我梦中的科技,梦中的祖国。
午后,金黄的阳光穿过阴霾,照射在大地上。在那一缕金黄中,我仿佛看见了一片干净的乐土,嗅到了最清新的氧气,那是一片理想的乐土。在那里,我的科技梦,我的中国梦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