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夏日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夏日散文1:夏日芳菲,流年隽永
文/冷梅清竹
风台闻意水潋滟,芳草生情波浪寒。雨罄微风溶溶意,芳菲紫陌夏如烟。夏日芳菲,流年隽永,一生倾情。
--题记
我走在时光的路上,不觉间,又是一年夏来到,夏自一股暖风中喷薄而出,带来了久违的热浪,也带来了夏的绚丽多姿。
相对于春的婉约,秋的感伤,冬的豪放,夏日更显活泼与成熟,尤其是乡村夏日。
夏日乡村,处处热气氤氲,残留着槐花香气的槐树,郁郁葱葱。一排排梧桐树上,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一曲夏日的咏叹,尤其在午间,更是争先恐后,而乡村的人们,亦在蝉鸣声中,于午间酣然入眠。
忽然,蝉儿斜刺里飞出,落在另一棵更为茂密的树上,再一次歌唱夏日的美好。它们用短暂的生命,换来此时的高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风起了,热浪扑面而来,天地间似乎一片白花花的雾气袭来,思绪在这一刻静止,莫名地燥动袭上心头。
我寻一处绿荫,席地而坐,旁边沟渠里,有溪水潺潺,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些许清凉,躁动的心恢复了平静。这份惬意和抒怀,是久居闹市的人们所体会不到的。我听到了风声的呢喃,于宁静中,感受到了夏日芳菲的美。
我就这样,静静地坐着,许久,不曾体会这番意境了。记得儿时,我是经常于休息的间隙,坐在田间地头上,纳凉和冥想的。此去经年,沧桑多变,唯有这年少情怀,不曾远离。
日头渐渐西移,黄昏倚上日影,我活动了一下酸麻的腿,便起身,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这纳凉之地,幽静之所。
在我们的心中,一想到夏天,总会联想到热浪翻滚,阴郁潮湿,白花花的太阳等。可是除却这些,还有很多的美,比如雨后的夏日。
记得年少时,我最喜欢雨后的夏天。空气中处处含了凉爽的清风,吹在脸上,润在心里。村口处那条大河,汩汩漾满了雨水。在河里快乐的玩耍,便成了我们那时最愉快的消遣。河边盛开着茂盛的不知名的小花,周围是攀延而上的石梯。村子里的女人们,在河水渐渐退去时,纷纷拿了衣物,在此起彼伏的说笑声中,扬起了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在湿滑中,衣服上溅洒了一片片泥泞,或许这还不够畅意,于是,我和伙伴们,又去大桥底下,鞠起了一捧又一捧黄黑色的泥巴,在平滑的石头上,塑造起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模型,这种乐趣是今天玩橡皮泥的孩子们所体会不到的。
夏日黄昏,也一直是我所喜欢的。
天空现了片片晚霞,在我的眸中倒映出了瑰丽的色彩。在通往晚霞的路上,一幅又一幅剪影,描绘出了人们归乡的热切和百态人生。乡村里,归巢鸟儿的啁啾声中,是荷锄而归的乡民们的亲切脸庞,是沾满尘土的双脚,是板车的吱呀声,更是母亲呼唤孩童们的天籁声……悠远而又绵长。
夏日黄昏,于晨思暮语的呢喃中,幻化为一幅瑰丽的油画,在我的仰望中,渐渐月上柳梢头了。
乡村夏日的夜晚,也是份外诱人的。心旷月明晚涂鸦,夜风习习绘闲暇。月光蔓延了天山人间,一片空明。人们开轩纳凉,一阵花香自风中沁入,暗香涌动,原来是那荷花池里荷花香。星空闪烁,自天幕之上,惹了片片遐思,令人留恋往返。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声,蛙鸣声,风声,和着人们的低语声,演奏了一曲婉转的小夜曲,于是,人们在夜曲里,沉沉睡了去,唯有那南风拂过水面偶尔漾起的一片婆娑,仿佛还在诉说着这个夏日夜晚的最动听的情话和不眠的情思。
我鞠起一抔流年,夏日之芳菲,顿时流光溢彩,迷离了眼。每一个夏日的沉思,都是人生路上一次审视,一次净化。
夏日里缤纷之色彩,正是那流年里明媚烂漫的时光,如火如荼的于每一个人生的路口,走出炎热,寻一处清凉,走出沧桑,觅一方宁静。正如我们的人生,在度过了无数个滚烫的日子后,才最终尘埃落定,返璞归真。
夏日的慷慨,让一切都自懵懂中苏醒并以疯长的速度向着成熟前进。一个有着火一般热情的季节,给予了人们无限的力量。
也许,暴风雨是它的前奏,可是,我们不是更向往暴风雨过后那如诗一般的宁静吗?挥一挥手,告别往日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吧,告别那来自南国小巷中的脉脉情思吧,于绿树浓荫中见证夏日的蓬勃,于浮华尘世间获取一隅宁静的港湾,不强求,不偏执。
夏日的思索虽然短暂,但是,于飞驰而过的生命长河里,任何一朵溅起的浪花,都会有它隐喻的含义,生命有尽时,追求却无止境,夏日芳菲,流年隽永,一生倾情。
就让我们热爱这个季节,静静思索吧!
夏日散文2:夏日的鳝鱼
文/黄小燕杨春晓
“盛夏鳝鱼赛人参”,小暑一过,就是吃鳝鱼的好时节。鳝鱼因浑身呈淡黄色,又名黄鳝。鳝鱼生长在家乡的水田间、河道里,圆尖的脑袋瓜子,长而滑溜的身子,活脱脱一条蛇的样子。所以小时候我看见鳝鱼都误以为是蛇,很是害怕。
每当父亲从农田里,捉回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浑圆鳝鱼,我只能远远地望着弟弟乐此不疲地拿着鳝鱼当玩具,还时不时和它们说着悄悄话。有时我好奇地想凑上前看一眼,弟弟就拿着一条长长的鳝鱼甩到我面前,吓得我哇哇大叫,乐得他哈哈大笑。
出于对鳝鱼的惧怕,任凭母亲拿出她的烹调绝艺,把鳝鱼烧得浓油赤酱、香味四溢,我却始终没有勇气去尝一口那“佳肴”。
可后来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鳝鱼的“成见”。那年暑假母亲生病,本来不富裕的家,经济压力更大了。父亲就挣起“外快”补贴家用。那“外快”就是在夜里捉鳝鱼,然后拿到市场上卖钱。
在夏夜里,伴着蛐蛐声、蛙鸣、稻香的田间,父亲拿着自制的捉鳝鱼剪和鱼网,带上手电筒,腰间还挎着一个竹编鱼笼,一副专业渔夫的样子。父亲捉鳝鱼的地方,就在家门口的稻田里。每当夜色降临,父亲就弯着像虾米一样的脊背在水田间忙碌。
当我看到那些鳝鱼换回来一叠叠零整钞票,那些钞票上沾有父亲的汗水和鳝鱼的腥气,这种味道,让我觉得是那个夏天最好闻的味道。
从此我不再害怕鳝鱼,更喜欢上吃鳝鱼。我还时常和弟弟抢着吃,母亲一旁看着我们争抢就笑着说:“别抢,别抢,我碗里还有,你们夹去。”
这时父亲总是会呵斥我们:“你们懂不懂事啊?***身体不好,让她多吃一点,补补身子……”而母亲总是不等父亲说完,不等我们细细品味父亲的话,就早已将父亲夹在她碗里的鳝鱼分给了我们,还责怪父亲:“孩子们正长身体呢!要增强营养。”
后来我离开家乡到了城里,城里的鳝鱼稀而贵。我没有母亲做鳝鱼的手艺,前些日子我心血来潮去市场买了鳝鱼回来烹煮。为此我特地打电话请教母亲如何烹调鳝鱼,她在电话那头讲解,我这边按步骤操作,末了她对我说鳝鱼有营养,你上班累多补补,千万别亏了自己。我点点头挂了电话,望着那碗母亲教我做的鳝鱼却迟迟下不了口。
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好东西总是留给我们,养育了儿女却亏欠了自己。
夏日散文3:夏元素
文/俞廷茂
炎炎夏日,躁热就统领了整个世界,但是,这个季节,并不是了无生机的,细心一些,就会发现,那些属于夏的生物精灵,在这难耐的酷夏里,活得虽生命短暂而又充盈饱满。
故乡有河,雨后的黄昏,就一带碧水环村绕,两岸蛙鸣响彻天了。徜徉河边,流水淙淙,晚风凉爽,那些青翠、灰黄、亮金的各种各色蛙儿,就如同开会般,准时亮开喉咙,呱、呱、呱,齐声鸣叫,声音长短不一,声调各异,互相应和,传达出了鲜活生命的欢愉。那蛙声,会一直持续到玉兔东升、人声俱寂的深夜时分。漫步河边,脉脉的流水,被月光照的玉白,汩汩流淌,心境出奇地清凉。
踏动河两边青翠的河蒲草行走,听见蛙声追随着流水,一路流淌一路欢歌,间或看见蛙儿暗影一闪,跃入水中,马上会有珠玉般的水花,洒满腿脚,凉爽霎时沁人心脾。一路走去,一路就有蛙不间断地跃入水中,咚咚、咚咚咚,有声有色,鲜活了皎皎月夜,清静了行人心境。蛙声呱呱,十里可闻,一路蛙声,一路月色,踏着蛙声的行板,渐渐地就走进了故乡田园的恬适与韵致里,令人沉醉。这蛙声,是故乡乐队乐章里的鼓手,它,主奏出了强有力的领音,带领你不由得不向故乡的深处走去。
早在荷花露尖时,已有蜻蜓立上头。与蛙儿相比,那些蜻蜓儿举止优雅,文静无声,象知书达理的宫里格格、大家闺秀。它们总是在夏日娆娆的荷上,攸然而驻,望着水面发呆,其姿势临风玉立,雅而不俗;有一点动静,又倏然飞起,消隐于粉红一片的荷花深处,不见踪影。最妙的是欣赏蜻蜓点水的舞蹈,这夏之精灵,轻巧地在水面上盘旋,不离不弃,不时的尾部轻点如镜的水面,就荡起了圈圈涟漪,一圈,两圈——慢慢扩大,减退,消融,但夏的神韵,分明已经随着这慢慢漾开的水圈,轻轻荡起到人的心里去了,微微的,颤颤的,美丽无比,清新无比。一个夏天,它们轻巧的身架,绝妙的飞姿,美丽绝伦的舞蹈,在水滨边,构起了一道夏的美丽风景线,也惹来乡村少年东西两头地追逐捉拿,充实、快乐了乡村少年的童年童心,留下了少年时代美好的回想与记忆。
夏之极品,除了鼓噪的蛙儿、乖巧的蜻蜓,还有亭亭的荷,它们组合成一起,便是夏日三绝。随便到河边一走,看水光潋滟,那有亭亭玉立的绿叶、红红白白的圆花的植物,便是了。美人采荷的境界是无比美妙的。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荷已精美绝伦,再加上美人戏荷,就更生动了。不见其人,只闻其歌,婉转在耳边,激发你大脑里想像的细胞,去勾勒那个“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采荷少女形象。一叶扁舟荡出,舟上的荷花与美人,俱都婀娜多姿,映照生辉,果真是亮了双眼,绿了心情。风摆荷花婀娜摇曳,美女采荷红袖飞扬,二者全备,夏日的清丽、惬意,才会冲面而来。
蜻蜓、荷花、蛙,是属于夏天的生灵,整个炎热的夏,是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开放的热烈奔放,抹去了夏热的浮躁与慵懒,留下清凉与生动,生命极其短暂,魅力却无比悠长,以至于,人们就把这三种生灵,当做了夏之符号,永久地留在心田里,不能忘却。
夏日散文4:夏日茶饮
文/张光恒
每年夏季进入三伏天时,奶奶就会熬些茶饮为家人消暑解渴。
奶奶做的茶饮通常有两种,高粱茶与绿豆汤。高粱是前一年秋季收获的红高粱,盛在紫色瓷坛子里。用的时候,用白瓷碗舀出半碗,放在桌子上。去了壳的红高粱颗粒饱满,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绿豆盛在黑陶罐里,哗地一声倒出,有不安分的颗粒,咕噜噜滚出老远。绿豆同样放在白瓷碗里,看起来碧绿清凉。
这两种夏季茶饮,熬制的工具是小铁锅,用的是秫秸火。水是从山上取来的山泉水,味道清洌,舀一瓢倒进小铁锅里,打着旋儿的水花泡慢慢消散后,锅底的纹路都清晰可见。点燃锅下黄黄的、散发出庄稼清香的秫秸秆,升腾的火焰不停地舔着锅底,水开后把高粱或绿豆轻轻倒进锅里,可见颗粒散开,在水中跳着空灵的舞蹈,最后沉入到锅底,聚拢在一起。盖严锅盖后,慢火炖出香味就可以了。
高粱茶水红,米味酽浓,有琥珀光泽;绿豆汤水翠,清爽怡口,烂开的绿豆花,像天上的小星星,零星地点缀在锅中。奶奶常用一黑一白两个瓷盆盛好汤水,放在门洞里的小桌上,任口渴的人舀起饮用,黑盆盛绿豆汤,白盆盛高粱茶,放在一起,红、绿相间,看着就清凉极了。
只要进入三伏天气,这两只盆里的茶饮就没断过。搁在盆沿上的小铝勺,被各种人的手,不断提起来,又放回去。其中,有家里亲人的手,也有附近邻居的手。一次,一个讨饭的老人蹒跚来到我家门前,满脸的汗水黄尘。他用颤抖的双手,把绿豆汤舀进自己掉了瓷的搪瓷缸子里,咕咚咕咚地喝下,眼窝子里慢慢地浸出泪水,奶奶一声叹息,把一块煎饼塞进老人的手里。
如今奶奶已经作古,两只盛放茶饮的瓷盆仍在。每当夏日酷热难耐时,我都会想起那两只瓷盆,想起奶奶和她用心熬制的夏日茶饮。
夏日散文5:美丽的银杏叶
文/廖钰涵
秋风吹走了夏日的炎热,吹来了秋日的凉爽。
瞧!那边的银杏树已经悄悄地换上了秋装,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展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歇息。
一阵微风吹过,“沙沙沙”几片树叶从树上轻轻飘落。我小心翼翼地捡起一片,捧在手心里,细细端详:只见碧绿中泛着金黄,金黄中还夹杂着几分绿色,几种颜色融在一起更给银杏叶增添了色彩。叶子中间裂开了一条小缝,就像有人一不小心撕开了,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美观,因为这条小缝不偏不倚正好在中间,把一片叶子均匀地分成了两半,看到这,我顿感神奇。就连它的叶脉纹路也很清晰。虽然秋风带走了它的水分,但仍然能感受到它的柔软和丝滑。轻轻闻一闻,淡淡的清香悠悠地进入肺腑,这是大自然的味道!
虽然秋风渐紧,树叶渐黄,但叶儿们仍努力工作,把营养输送给大树。哪怕是已经掉落在地上的,也不忘记奉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发挥它的光和热。
一个社会好比一棵大树,片片树叶就像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们,他们为了社会的安宁和发展,不断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像银杏叶一样的人们,我们的国家才繁荣,人们的生活才幸福。
我小心地将银杏叶珍藏……
我爱美丽的秋天,更爱那无私奉献的银杏叶。我要做一片美丽的叶子!
夏日散文6:心是莲花
文/沈婉梅
火红的夏日里有很多让人激情燃烧的风景,而最令人心动的恐怕要数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今天吃过晚饭后,我独自一人向荷塘走去。因为我素来对荷花心生敬畏,觉得“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莲花,只可静观,不可亵玩。
还未走近荷塘,远远就能看见满池的碧荷,闻到荷花独有的清香。我飞也似地奔向荷塘,只见荷塘四周,垂柳飘飘,摇曳生姿。满塘田田的荷叶,碧绿如翡翠,层层叠叠。大的荷叶如绿伞,小的似玉盘。最惹人喜爱的是那水面的浮萍,清脆嫩绿,水珠在上面滚动,晶莹剔透,还有一些蜻蜓在上面飞来飞去,让人不禁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来。
放眼荷塘,有的荷花已经盛开,亭亭玉立;有的才开出几瓣,醉眼诱人;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待放;有的却迫不及待长成了嫩绿的莲蓬。粉红的荷花似桃之夭夭,胭脂红的荷花灿若晚霞,洁白的莲花冰肌玉骨,纯净淡雅。一朵朵荷花,像落入人间的仙女,千姿百态,嫩蕊凝珠、盈盈欲滴。微风徐来,翩翩起舞,婀娜曼妙。
人立池畔,如在画中。我发现附近有一块池塘,半池荷花,碧水盈盈。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茂密的荷叶、亭亭的荷花和璀璨的晚霞,颇有一番“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韵味。
渐渐地,晚霞不知道什么时候躲进了云层,月亮悄悄升起来了。今晚月圆如银盘,月华似流水。月光笼罩下的荷塘,柔美,宁静。叶子和花仿佛蒙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更添一份神秘的美感。微风吹过,荷影婆娑,清香浮动。芙蓉仙子在月光爱人的怀抱里更显得千娇百媚,柔情似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的诗句把娴静优雅,低眉含羞的女子比作娇柔的莲花的确是再恰当不过了。
溶溶月色笼罩下的荷塘犹如一幅水墨,如诗如韵,轻歌曼舞,清香浮动,迷漫而醉人。我独自坐在池塘里的一条小木船上,静静地沉醉在这夜的芬芳里。忽然想起那个宋代的绝世才女,想必她也是在这样的夜晚“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涉藕花深处,浅唱低吟吧!
幽幽荷香在夜色中流淌,渐渐弥漫,沁入心脾。月色荡漾着的荷塘,不时传来悠扬的蝉鸣,荷塘更显得宁静。远处传来优美的歌声: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曲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此刻,我屏息捕捉荷的清香,聆听月光与荷的旋律,享受着这“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洗衣”的美妙。今夜,我愿为一朵白莲,披月光为衣,与碧荷起舞,在一池清波里静静绽放。
夏日散文7:听蝉
文/启辰
夏日午时,天空不见太阳,天穹下似乎有人搭建了一个灰色的大帐篷。炽热的阳光虽被搁在灰色的厚云层外,太阳仍不断给云层加热,似乎要熔化这灰色的帐篷将炎热洒向天地。
步行街两旁的树,绿叶掩映,蝉在其间,知知……知知知……一只,两只,还是更多?耳朵不能给我一个明确的数字,只是听到蝉有节奏地鸣唱。
竖耳倾听辨位,睁眼望树,可任我怎样努力,依然没能找到一只蝉。还有这雄浑的鸣声,灌入了干渴的心田,划破了心灵的寂寞,又唤回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童年,夏日午饭前后,鸟儿倦在巢里,房前院落、门外屋后的树上,蝉在热闹着,声声蝉鸣歇斯底里、高亢奔涌,仿佛欲与骄阳附和,唱出夏季最动听的歌。它们蛰伏于树丛中,你方唱罢我登场,此起彼伏,时而激昂,时而低哑,演绎着夏日的歌咏宴会。年少的我们则是这场歌咏宴会的宾客,侧耳倾听,仰脸张望。追随着歌者,从一棵树下,跑到另一棵树下,再折回,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心里只想着把那位藏在树叶间的神秘歌手带回家。
岁月无情,时光易逝去。此刻,栖在诗意的蝉声里,思想随着蝉声荡漾开去。一丝风掠过立在两旁的苦楝树,树能领悟蝉的命运吗?风能知晓蝉的心思吗?这无休止的蝉鸣,含有几多的苦涩,几多对生命的留恋,对人生的感叹呢?蝉的生命短则三五年,长也只十几年。在看似漫长的生涯里,它仅有两周时间可以见到光明,自由飞舞与歌唱,感受生命的美好。蝉的卵产在树上,在地下变为蝉蛹。在漫长的与污泥相伴的日子里,它要进行生命的四次蜕变,其间经历酷暑严冬,吸食树根的汁液维系生命。春暖花开,夏季来临之时,蝉蛹方从洞中出来,结束漫长的地下生活,在树枝上金蝉蜕壳,完成生命最后的蜕变。于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蝉便诞生了。
或许是感恩生命,或许是庆贺复活后重生的幸福,它用歌声召唤爱情,直至完成对后代的繁衍才双双逝去。
蝉的一生,无非是想要一双振翅高飞的羽翼,想要一副金嗓子放声歌唱。蝉为自己设定了生命的高度,选择了飞与歌唱,在黑暗的泥土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苦苦超度和历练。暑来寒去,蝉终于成功了。
蝉鸣,是时光给季节定的闹钟,上天赐予人世间的梵音。聆听蝉音,感悟蝉音里的梵语,就能感染蝉的执著,明了生命从沉闷多年的黑暗抵达光明的苦旅与欣喜。唯有澄明的心境,方能领悟蝉声的内涵之幽远。生之短暂,一季便逝,蝉不能沉默;因为死之快捷,蝉不敢放任;蝉在心里就只有一个最深切的愿望,那就是在生命结束之前,唱完最后一首歌。哪怕烈日当空,哪怕昼夜更迭,哪怕声音嘶哑……生命短而又短的蝉,让我的心有些颤。静立于苦楝树下,听这迟迟不肯休停的蝉声,再望树时,在繁叶密枝间有一个蝉壳,那是蝉金黄而脆弱的过去,也是生命的艰难蜕变,风轻轻将它吹动,无比温柔。
太阳终于熔化了厚厚的灰色云层,仲夏的艳阳,遍洒在苦楝树上。蝉声更响了,一声紧接一声,在浓绿之中,在骄阳之下,刚劲雄浑,歌颂这生命的光辉,歌颂这夏日里的爱情。在一浪高过一浪蝉的蝉乐里,我看见那小小的蝉躯,绽放成了一朵朵灿烂的生命之花。
夏日散文8:炎夏品竹
文/周萌
炎炎夏日,屋后的竹林里却是清风阵阵,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苏轼在诗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在历代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竹是个高雅的文化意象。它挺拔俊秀,四季常青,人们因此心生爱慕,不自觉地将其姿态抽象到精神层面。
最爱画家笔下的墨竹,单调的黑白演绎出的隽永能把浮躁的人心拉回遥远的唐宋。竹因虚心有节、不畏冰霜,一直被人拿来比作道德的典范,所谓“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在古代,竹与民生息息相关,苏轼曾感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还可为管弦,如笛箫笙筝。其实竹本身即是可奏出美轮美奂乐曲的乐器。宋王禹偁这样描述他的竹楼:“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声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所助也。”
竹种类繁多,名字最好听的当属“湘妃竹”。湘妃竹又名斑竹,传其身斑点为尧帝的女儿女英和娥皇的眼泪。古人是善于制造凄美故事的,后人细细品味完湘妃竹的故事,再去抚摸这斑斑点点的竹,便能感觉到它是有灵魂的。
与竹相关的诗歌多半雅致、可爱,李白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短短两句便将儿童的活泼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人回味悠长,浮想联翩。
竹之初是宝塔状的笋。颇爱春寒料峭时的毛笋:或只露个毛糙的尖头在土表,或东倒西歪如黑胖的娃娃分散在竹林四处,煞是可爱。将毛笋的褐皮层层剥去后,润洁如玉的内里便露了出来,炒食之,清香美味,让人难以忘怀。
炎夏品竹,品的是心中那份清净。
夏日散文9:一池幽荷
文/村师
夏日的一天,我、妻与女儿徒步走在保定的大街上。忽然,我们发现了路旁的一池幽荷。
只见小池里几朵洁白的荷花盛开着,几片碧绿的叶飘浮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很少有人注意到小池,或者只是匆匆一瞥。我们一家却驻足了。街上是人们的喧而闹,小池的世界却是一片感动人的幽而雅。
池旁紫燕家雀弄语,路旁高杨鸣蝉相和。此情此景正衬出了文化古城的魅力。
小池不大,只是夏日保定城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但却表现了保定人的不俗,表现了保定人的雅识与诗意。
夏日散文10:家乡的枇杷熟了
文/胡萍
夏日在不知不觉中款款而来,家乡的枇杷也渐渐熟了。那天,我接到母亲的电话:“你最喜欢吃的枇杷熟了,快回来摘吧!”
周六,我迫不及待地回到母亲家。走进后院,那棵已有十几年树龄的枇杷树愈发粗壮茂盛。熟透了的枇杷一串串缀满枝头,如金灿灿的金铃悬挂在宽大狭长的枇杷叶中,散发着芬芳馥郁的香气。正午的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闪烁着斑驳的光影。我蓦地想起宋代诗人戴敏的诗: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小时候,父亲为了满足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特意栽了桃树、枣树、枇杷树、柿子树、李子树。院子不大,每种树只栽了一棵。枇杷好吃树难栽,这棵枇杷树,栽了五年才挂果。我们因此盼了五年。
一年中,枇杷是这些果树中最先成熟的。第一次看到枇杷开花的情景,令我记忆犹新。在万物凋零的冬天,一团一簇的枇杷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枝头迎风绽放,给萧瑟的冬天带来一丝灵动的气息。枇杷的花期较长,从阳历十二月中旬到次年一二月,持续一个多月。直到春节将至,乳白色的花瓣才悄然退去,随后结出一串串翡翠般的小枇杷。为了让枇杷顺利长大,父亲费了不少心思:下雪结冰的日子,父亲会为枇杷树搭棚保温,防止冻坏;到了暮春夏初时节,枇杷由青变黄时,就要及时采摘下来,不然会被鸟雀偷吃了。
我随手摘下一颗熟透了的枇杷,剥去外皮塞入口中。顿时,一股酸甜的汁液流入我的咽喉,滋润着我的心田。我贪婪地吃着,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真好吃!”母亲疼爱地说:“好吃你就多吃点!”
我抬头仰望,继续寻找熟透了的枇杷。阳光透过树叶照在我脸上,那阳光似乎也带着甜甜的枇杷味。家里的大黄狗在旁边转来转去,侄儿敏捷地爬到树上,用剪刀剪下一串串枇杷,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袋子。
这收获的景象,已经去世的父亲再也看不到了。记得小时候,我们感冒咳嗽时,父亲就摘几片枇杷叶,洗尽背面的绒毛煎水煮给我们喝,喝过两三次之后,咳嗽症状就缓解了。村里的牛感冒了,村民也来我家寻枇杷叶煎水煮给牛喝,效果同样很好。不仅如此,母亲总是不忘把枇杷送给邻居们分享。
离开母亲家时,我带了满满一大袋枇杷。回单位后,我与同事一起品尝枇杷的美味。枇杷虽不名贵,但它那酸甜的滋味,让我慢慢咀嚼出朴素乡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