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蛋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鸡蛋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鸡蛋的文章1:鸡蛋咸菜饼

文/施君晖

在苏州,有许许多多美味的小吃,比如说小笼包、鸭血粉丝汤等。但是,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奶奶亲手做的鸡蛋咸菜饼。

奶奶说,想要做出鲜美的鸡蛋咸菜饼,得选一些上等的食材:鸡蛋、面粉、水和馅料。她先拿出一些面粉,掺入少量的水,拌匀,然后就开始使劲揉面,否则面就没有韧劲。揉好后,把面用锅盖扣好放在一边。接着奶奶把准备好的咸菜和少量的肉和在一起,再放点调料和葱花拌均匀。随后奶奶将面团切成小团,滚成薄厚均匀的皮子,然后把馅料包进去,压成饼状。这一系列动作让我眼花缭乱,似乎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

如果你以为把饼煎熟就好了,那你就错了。鸡蛋咸菜饼最富有特色的就是那嫩嫩的鸡蛋了,先把饼煎到三分熟后取出用小刀在头上开一个口,将打好的蛋液灌到饼中,灌得越满越好,然后再把灌入蛋液的饼放入锅中煎熟。煎好的鸡蛋咸菜饼香气逼人,爽滑的蛋液加上口感奇特的咸菜,真是绝妙的搭配,闻一闻就已让人垂涎三尺。咬一口,便再也离不了口,吃完一个忍不住再吃一个……

我喜欢鸡蛋咸菜饼,不仅因为它美味,还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奶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

关于鸡蛋的文章2:鸡蛋羹背后的一丝伤痛

文/故纸温暖e游子

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女儿捧着书本没日没夜,煞是辛苦。孩子前天对我说她想吃肉末鸡蛋羹,闻此,我脑子懵了一下。啊,孩子是好久没吃了。

妈妈活着的时候大致每周都要为孙女做一次鸡蛋羹,妈妈说孩子太费脑子,要吃些鸡蛋和鱼。但是,女儿生性不喜欢吃煮鸡蛋、卧鸡蛋、飞鸡蛋之类,却对奶奶蒸的滑软的有滋有味的鸡蛋羹颇为上口,妈妈也经常在将熟的蛋羹上加一些烹调好的肉末来丰富口味。

虽然我会烹制很多家常菜,但女儿说起这鸡蛋羹却有点让我犯难。原因是从前妈妈蒸时,我根本没往脑子入,自然现在不知道该如何把握鸡蛋和水的比例与火候。在厨房,我调制着蛋羹,心里一阵阵伤感,要是妈妈在该有多好啊,哪怕老人家病在床上,我打个电话也大致能搞明白了。

昨天傍晚,我一边盯着蒸锅,一边回忆着妈妈在灶台前的身影,回味着老人曾经为我们烹制的许多美味,而如今呢?

蛋羹熟了,用筷子一触,我发现还是加水少了,蛋羹有些发硬。我尽力回想着妈妈调味的技巧,争取为女儿做到最好。我问孩子好吃么?孩子闷闷地点点头,看来有些勉强。孩子说,就是想吃这个味儿,很久没吃了。孩子可能也想到了奶奶,但没说出来。“是不是不如你奶奶做的好吃?”话到嘴边我也咽了回去。

妈妈的远行让我失去了太多太多。想到一点,只要妈妈在,一定要珍惜,哪怕是丝丝细节,点点滴滴,因为母爱一旦失去将难以找回,留下的或许只有痛苦与酸楚。

关于鸡蛋的文章3:小蒜炒鸡蛋

文/盱眙白帆

父亲从市场买回小蒜,很是高兴,说是从乡下老农身边买的,一元一斤,便宜得很。我满是惊奇,做饭多年,习惯了大蒜的浓香,未曾见着小蒜的模样。

我近前一看,一地小蒜,蓬蓬松松,尽情舒展。蒜头小如鱼目,白如珍珠,蒜叶细如青丝,很是惹人喜爱。母亲如获至宝,拿来小蒜就挑拣起来。我蹲下去,与母亲一同挑拣。母亲不允,说小蒜荤得很,容易辣着眼睛。我哪舍得走开?纤细的小精灵早已迷上我的心菲。掐黄、去须,理小蒜是个细致活儿。果不出母亲所言,短短的几分钟,我的泪水便在眼眶里打着转儿,偶尔一两滴滴落下来,打湿了一把鲜活的小蒜。而母亲似乎并没有觉察小蒜的辛辣,依就不紧不慢地理着。

洗小蒜很讲究。按照母亲的吩咐,我把小蒜整齐地放入水中,像呵护孩子一般轻抚,一漂、二漂、三漂,直到净水为止。小蒜粉嫩,禁不起大力揉搓,母亲心细,也感染了我对小生命的呵护。小蒜洗完、捞出、晾干、理顺、切匀,就可以爆炒了。

父母没来之前,做饭是我的强项,但与老人同住后,我就很少下厨。今天父亲要外出应酬,母亲又身患顽疾,自然是我下厨了。十点半,是我做饭的老点儿。我把米下锅,就忙着炒小蒜。我向锅内倒油少许,母亲摇头,说小蒜挺能吃油,要多倒些才好。于是,我又倒了一些油,放入葱姜,将锅烧至大热,倒入小蒜爆炒。几铲子下去,蒜香阵阵,沁人心脾。再掺进两三个鸡蛋,也就添了几分美味。

一盘小蒜,青青白白,色彩上单调了些,却是开胃的大菜。夹上一块,饭就能下去半碗。母亲见我吃得香甜,也笑呵呵地品味起来。母亲说,别看小蒜市场少见,年轻人不认,在大锅饭时代,却是充饥饱肚的奢侈品。春季是最开心的季节,挣工分的间隙,人们手持小铲,满田埂地找小蒜,铲着一把就能幸福好几天。

母亲激动地说着,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关于鸡蛋的文章4:没生孩子不能吃鸡蛋

文/王吴军

鸡蛋虽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但是,在有些地方,鸡蛋的寓意却非常丰富,一点也不简单。

在英国,每逢重大的节日或举行婚宴的时候,人们总是把鸡蛋打破,滴入清水中,根据其形状来预测日后的生活是不是幸福美满,然后再拌上白糖将其蒸熟,意味着以后的生活美满,夫妻和谐。

在法国的一些偏僻的村寨里,每到男婚女嫁的时候,新娘子总是喜欢把一个鸡蛋偷偷放在自己的衣裤中,当步入洞房之时,故意让自己跌倒,这样可以使放在衣裤中的鸡蛋掉出来,以表示自己会“生蛋”。

在我国江南地区的某些农村中,女孩出嫁时,总喜欢在陪嫁的新棉被里藏几个染红的熟鸡蛋,举行婚礼时让人去抢、摸,以示生活吉利和以后子孙繁盛。

在尼日利亚的许多地方,鸡蛋则意味着不会生育,因为鸡蛋的外形如“○”一样,所以,没有生育过孩子的女子是禁止吃鸡蛋的。

在土耳其的一些地方,那些过独身生活的女子,竟然把吃鸡蛋视为异端,一辈子也不敢吃鸡蛋。

在斯洛文尼亚的一些地区,年轻人把鸡蛋看作是神圣、纯洁的爱情的象征。每逢复活节到来的第一个星期一这天,年轻人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在这样幸福的时刻,处于热恋中的女子总要带几个煮熟的鸡蛋,和自己的心上人一起吃这些煮熟的鸡蛋,以此来表示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如果男子不吃女子带的煮熟的鸡蛋,则说明他不爱对方或者是双方的爱情破裂。

在摩洛哥,还有和鸡蛋相关的奇怪的习俗,妻子是不能当着丈夫的面吃鸡蛋的。如果这样做的话,会被认为是妻子做了败坏国俗家风的丑事而遭到丈夫的反对和人们的谴责。所以,妻子如果要吃鸡蛋,只能偷偷地吃。

关于鸡蛋的文章5:吃鸡蛋的端午节

文/李建设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在我们老家,端午节不吃粽子吃鸡蛋。

我的老家属于北方,不产稻子,粽子更是难得一见之物,然而家家户户都会养上几只鸡,于是我们就地取材,端午节时就吃煮鸡蛋,用我们当地的方式来过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母亲都会煮一锅鸡蛋任由我们吃。我家共七口人,每人都要吃三五个,这就需要煮二三十个鸡蛋,一次没有那么多鸡蛋可煮,就要提前十天半月开始积攒。四五只鸡一天也就下两三个,每天到鸡窝里拾鸡蛋数鸡蛋就成了我的任务。拾来的鸡蛋就放到一个陶罐里,等到陶罐满了的时候,端午节就该到了。

端午节前一天,全家就开始为端午节忙活,父亲让哥哥到村前的河沟边采一些艾叶,让我爬到屋后的合欢树上折些枝叶,采回来的艾叶插到每个门上,而合欢叶则留着第二天煮鸡蛋用。那时不懂为什么要插艾,只是听父亲说插了艾蚊子虫子就不敢进家门了。我最怕蚊子咬,所以插得特别起劲。父亲则从他的中药橱里抓上几味中药,嘱母亲第二天煮鸡蛋时一起放到锅里。

第二天一早,我就被一阵扑鼻的清香味刺激醒,一个激灵爬起来,跑到院子里一看,母亲正在拉着风箱烧大锅,大锅里已热气腾腾,香味弥漫在整个厨房。馋得我直想掀开锅盖捞一个吃。母亲一边喊着烫一边要我去接一盆凉水来。等我端来一盆凉水,母亲已把锅底的火熄了,我知道该开锅了。

母亲掀开大锅盖,升腾着蒸气的锅里什么都看不到,但却闻到了更浓烈的香气,一股合欢叶和艾叶的清香,混合着淡淡的中药味,我不住地咽着口水。母亲用笊篱从锅里捞出鸡蛋,放到凉水盆里拔拔凉,这样剥鸡蛋的时候就好剥不粘皮了。

我们兄妹五个都围坐在桌子旁等着吃鸡蛋过端午节。还没等母亲发话,哥哥就一声招呼说去喊父亲吃饭,一溜烟地去卫生室喊父亲了。母亲从橱子里拿出七只碗,又变戏法似的掏出一袋红糖,每只碗里都倒上一点,然后再用煮鸡蛋的水冲好,哥哥也拽着父亲回来了。

父亲一坐定,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吃了,蛋白柔嫩细滑,蛋黄娇黄浓香,由于吃得太快太猛,被蛋黄噎着了,像打鸣的公鸡一样伸长着脖子,母亲赶紧给我灌了口红糖水,才缓过气来。母亲被我的狼狈相搞得又好气又好笑,说当年生大姐时三五天不见一个鸡蛋也没有馋成这样。父亲则温柔地看着我说,慢慢吃,煮了这么多呢,够你们吃的。的确够我们吃的,我一口气吃了五个,直到再看到盆里的鸡蛋也没有了欲望。

吃饱喝足之后,才有心思听母亲讲她以前坐月子吃不上鸡蛋的往事。生大姐的时候正是六十年代,还在生产队里吃大锅饭,没有人养鸡,鸡蛋更是稀罕,买都买不到。不知外婆从哪里弄到了十多个鸡蛋,走了三十里路给母亲送来补身子。就是这十多个鸡蛋,母亲坚持吃了一个月,直到出了月子。为了每天能尝到鸡蛋味,就把一个鸡蛋打散到清汤锅里,一喝一天……

往事悠悠,当年三分钱一个的鸡蛋都吃不到,现在一块五一个的茶叶蛋也能吃腻。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却找不到了当初的感觉和味道,我是再也吃不到散发着中药味的煮鸡蛋了。自父亲去世后,每年的端午节,母亲还会煮一锅鸡蛋,只是再也没有了那股中药味的清香!

关于鸡蛋的文章6:端午斗鸡蛋

文/菜丛

说起故乡的端午节,就不能不说煮红皮鸡蛋的习俗。

春天渐渐暖和后,鸡就下蛋勤了,这时家家户户就开始攒鸡蛋。一是卖钱零花,二是到麦熟割麦子、体力消耗大时可补充营养。再一个原因就是端午时要在粽子锅里煮上几枚红皮鸡蛋,为孩子驱病解馋做游戏。尤其是鸡下了浅紫色鸡蛋,因为这种蛋要比白皮鸡蛋容易染成红色,所以人们都另外放在一个地方保存起来。

端午那天一大早,母亲就会拿出浅紫色鸡蛋,放到煮粽子的锅里,不到一刻钟鸡蛋就熟了。从锅里捞出后,烫手的鸡蛋很快就干了。然后把鸡蛋放入盛有红色颜料的碗里,就那么一滚,取出来后,因为鸡蛋本身仍然烫手,同样很快就干了,成为喜庆的端午红鸡蛋。

此时,母亲就会快速地拿着红鸡蛋跑进屋子,在我的肚子上滚几滚,一边滚一边小声嘟念:“红鸡蛋,滚三滚,病病灾灾赶出门;不肚疼,不拉稀,儿子结实有出息。”驱邪避秽,防止小孩子肚子疼,这是端午煮红鸡蛋这一风俗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那时的街头或村边的打麦场上,总有儿童在斗鸡蛋。记得有一年,我手握鸡蛋到了打麦场,那里早有六七个小伙伴在玩顶鸡蛋。他们一见我来,就向我挑战。比赛前,都要把参赛鸡蛋拿出来让大家验明正身,看是否为鸭蛋顶替,然后一对一的轮流和我开顶。我和对方都双手攥住鸡蛋,只让鸡蛋露出半个小头对顶,结果,我把这几个玩伴的鸡蛋都顶破了,而我的那枚鸡蛋却完好无损,于是大家叫这枚鸡蛋“铁头”。

我赢了他们的鸡蛋,却舍不得一个人独吞,只在每个鸡蛋上象征性地抠下指甲盖大的一小块,大家自然高兴不已。

我们除了玩顶鸡蛋外,还玩“竖鸡蛋”的游戏。相传在每年端午正午十二时,可将鸡蛋大头朝下、小头朝上直立在地上。老人们说,端午节在一年当中阳气最重、最盛,圆形的鸡蛋受到正阳之气的吸引,便能够直立起来。而将鸡蛋在此时直立起来的人,会免遭“五毒”之害。

立鸡蛋时,我们几个玩伴趴在平整的地上,而且要在中午的阳光下,“天上毒日烤,地上热土烙”。我们先用手把地弄干净,再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扶立起来,但就是不能够松手,松手鸡蛋就倒。只见眼皮上的汗珠啪嗒啪嗒往下掉,就是不成功。

这时有个成年人走过来说:“立鸡蛋必须用生鸡蛋,熟鸡蛋是立不起来的。”哎呀!白忙一场。大家都跑回家拿生鸡蛋,结果还是不行,正在失望时,好友胖墩的那枚鸡蛋竟破天荒地直立起来。大家好一阵子欢呼,然后在打麦场上追逐嬉戏,好不快哉!

现在,远离了故土,但每年端午节,我总要在粽子锅里煮上几枚鸡蛋,涂上红颜色,借以回忆童年的乐趣,正是“端午流行红鸡蛋,驱邪避秽兴然然。最是童戏难忘却,至今笑语仍绕肩”。

关于鸡蛋的文章7:鸡蛋醒了

文/徐龚珉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从食堂里拿来一个鸡蛋、两个盆子和一些水、一些盐。真奇怪,今天要做什么实验呢?我们期盼着实验的开始。

老师神秘一笑,缓缓地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鸡蛋醒了’的实验。”老师先放了一大盆水,再让一位同学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在水里翻了几个滚,就慢慢地沉入了水中。渐渐地,鸡蛋在水底一动不动,仿佛已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加盐了!我们请一位男同学来放盐。”老师在旁边喊道。第一勺盐放入水中,鸡蛋晃了几下。加第二勺时,鸡蛋又晃了几下,就又睡去了。第三勺用力过猛,水面上荡起了水波,可鸡蛋还是睡得香香的。

鸡蛋怎么还没有醒呢?我们有些失望。“我们把盐搅拌一下吧!”有位同学出主意说,他飞快地拿来一根筷子,搅拌了一下,鸡蛋像跳起了芭蕾舞!可是筷子一停,鸡蛋又一动不动了。.

“一定是盐太少了!”我说。我把一瓶盐都放了进去,再让刚才的那位同学拿起筷子搅拌一下,筷子一停,鸡蛋浮出了水面,好像在笑着说:“哇,世界真美啊!”

实验成功了!我们又激动又开心,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关于鸡蛋的文章8:别让人生败给五斤鸡蛋

文/马亚伟

周六一大早,邻居张姐就来找我。她一脸兴奋地说:“赶紧收拾,咱们马上去超市。今天超市搞店庆活动,鸡蛋每斤便宜一块钱呢,限购五斤!”优惠的还真不少。我匆匆忙忙收拾一番,跟张姐一同来到超市。

超市里可真热闹,人挨挨挤挤的,快要把偌大的超市挤爆。我们俩生怕抢不到便宜鸡蛋,赶紧冲过去装了五斤鸡蛋。可扭头一看,等着付账的队伍已经排了很长。我皱皱眉头说:“这得等到啥时候!”张姐脸上洋溢着大功告成的表情,对我说:“这特价鸡蛋限购,现在已经没有了。咱们多幸运,赶上最后的了。便宜这么多,多等一会儿也值!”

长长的队伍一点点缩短,我很焦急,不时计算一下前面还有多少人。排队的人中老太太居多,她们动作慢,反应慢,有人还要颤抖着手掏零钱,我们艰难地往前挪移着。大概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

我和张姐提着五斤鸡蛋走出超市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这五斤鸡蛋买得太不值了。虽然便宜了五块钱,但完全打乱了我周末的计划。如果不是来买鸡蛋,我会好好收拾一番屋子,还能抽出一个小时写篇千字文。如果从劳动价值的角度说,一篇千字文至少能得到一百块钱的稿费,而一百块钱能买多少鸡蛋啊!为了这五斤鸡蛋,我失去了更多。

当初我兴致勃勃来买鸡蛋,是因为有小利可图。其实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可因为贪图小利,我把时间都消耗在这上面,真的是得不偿失。

生活中,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因为小小的诱饵,我们在琐碎的小事上消耗得太久,结果让自己困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人就成了一头被蒙住眼睛拉磨的驴子,自以为要去寻找诗和远方,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说到底,我们很容易败给那五斤鸡蛋。

不少人的人生,也败给了五斤鸡蛋。初中时,我有个同学,他极为聪明,尤其是物理,几乎每次都考满分。他的头发有些卷曲,跟课本里的物理学家有些相似。我当时以为,他将来一定是物理学家,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辉煌前程。谁知,初中毕业时,正赶上他父亲所在的胶片厂招工,他毅然决定不再考高中、上大学,而是直接去胶片厂参加工作。他认为,即使考上高中,能否考上大学也是未可知的;即使上了大学,也不能保证有一份工资高的好工作。而当时的胶片厂属于国营企业,效益也非常不错,工资待遇很优厚,这些有利条件,让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谁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码相机出现了,胶片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我这个同学所在的胶片厂越来越不景气,不久后,他下了岗。下岗后,他做过小生意,去建筑工地当过小工,这些年过得很惨淡。提起当年的事,他长叹一声说:“都怪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打算。”凭他的聪明,本可以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光彩。可是,他的人生却败给了“五斤鸡蛋”。

很多时候,人们都是近视眼,只看到眼前的“五斤鸡蛋”,而没看到就在不远的前方,有光灿灿的宝石。因小失大,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你的人生就会过得黯淡无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