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中华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中华的文章1:百年风华 再起新程

文/小桥流水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今天,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中国各地代表齐聚一堂,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庆典。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静静观赏。

只见那雄伟的天安门广场,气势磅礴。鲜红的地毯直达天安门。一位位军人动作一致,服装统一,洁浩荡荡地向天安门中央的国旗台走去,两边的人们眼神中充满了敬意,神情肃穆,疑视着军队。接着,升国旗,奏国歌,全体人民齐敬礼,壮观极了!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党的成立一百周年的贺词,听完后,我深有感触。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她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中一步步成长,在战胜风险的挑战中一点点壮大。1921年到2021年的这一百年中,风雨砥砺,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国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离不开人民,离不开国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同舟共济,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历史,成就了复兴中华的中国梦,铸就了伟大的民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说:“初心易得,使命难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当然,这绝对离不开我国青少年的努力,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固强”,青年之奋斗除为个人为国家,还应肩负使更多人觉醒的使命。今日,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辉煌时刻,可也不要忘记仍有

人在科技与信息时代成为“朝流中的少数”。当列强压迫,李大钊疾呼“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让我们“前浪推后浪”,向着光明前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一个中华儿女心潮渤湃的日子,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让我们高举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炬、意气风发地去迎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关于中华的文章2:三峡人家

文/刘思佚

三峡人家以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作为请柬,诚邀天下宾朋,它以两坝作为手臂,拥抱八方来宾。在这个愉快的国庆,我和妈妈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和山上人家。首先我们乘船渡江去往山上人家。滔滔江水奔涌而至,当经过石牌河段时,江水在这里迅速左转弯,改向东行,形成一个庞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第一湾——明月湾。船靠明月湾停好后,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缓缓地爬上一个小平台,这个小平台不算高,但能清清楚楚地俯瞰整个明月湾。继续往上走,就来到巴王寨。巴王寨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上种着三棵树:一棵苍翠欲滴、一棵满树火红、一棵枝繁叶茂。上午九点半,精彩的土家祭祀活动表演开始了,首先登台的是火术表演。那熊熊燃烧的火焰看着就让人胆颤心惊,表演者却毫不恐惧,来了一招“引火上身”。只见火在他的手掌、小臂、手臂、肩膀上缓缓滚过,霎时,人群中一片尖叫,接着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表演者似乎没有感觉到火的烫,竟然开始吃火,他咬着血红色的火苗,坚持了一秒、两秒……此时尖叫声覆盖了掌声,三秒、四秒、五秒!表演者这才放下火把,向观众鞠了一躬后,走下了舞台。

走进巴王寨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上正在举行歌舞会。一个个闭月羞花的舞女身着粉里透蓝、轻薄如纱的长裙,舞着长长的水袖,转起圈来,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睡莲,她们时而像蜂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时而像落叶在空中打转儿,时而像飞舞的漫天花雨。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溪边人家。三峡人家有一条玉带般的溪流,叫龙进溪,自北向南从溪边人家门前流过。小溪旁边的吊脚楼,一半着地,一半入水,在群山的怀抱中伴着青山绿水,烟雨蒙蒙,水车在溪中转动,小鸟在空中飞翔,真是溪如诗,水如画呀!置身其中,如同仙境一般。走着走着,看见对面山上有一群可爱的猴子,有的在山上爬来爬去,有的在树枝上荡秋千,有的在密密的树丛里跳来跳去……它们可爱极啦!

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机枪碉堡旧战壕。在你进入景区的一刹那,你的心注定要长留此地!我爱你,美丽的三峡人家!

关于中华的文章3:洞庭湖遇险

文/杨皓钧

无比悲愤的中华鲟老师因为误解而不愿意再背干粮包,而要求四只小江豚轮流背,小江豚就算浑身是嘴,也有口难辩,畅畅只好默默地背起干粮袋,继续前行。

畅畅和壮壮各自背了一天,这时候漠漠强烈要求背干粮包:“轮到我背了,你们谁也别拦我!”“你们女生就别干这种粗活儿了,这种事儿交给我们男生就行了……”“哼,你们瞧不起我!我也不比你们力气差!”漠漠一副“女汉纸”的霸气神情,一把抓住干粮袋怎么都不肯放手。畅畅只好无奈地放弃了。

硕大的干粮包压在瘦小的漠漠身上,显得很不和谐,一会儿溜到左边,一会儿滑到右边,看得畅畅和壮壮胆战心惊,连着恬恬,都紧张地跟在边上,生怕漠漠有个闪失。“哎哟,不好!”突然间,干粮包从漠漠肩上掉了下来,三只小江豚惊叫一声,赶紧上去帮忙,就在此时,一张黑色大网抛洒下来,罩住了四只小江豚。而慢悠悠跟在后面的中华鲟老师还在自顾自地欣赏着洞庭湖的美景:“你们看!这就是八百里洞庭,你们看,着名的岳阳楼……咦,你们这些淘气的孩子,又跑哪儿去了?”

等中华鲟老师看到四只小江豚已被一张大网网住,正在不停地挣扎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赶紧躲到一边,不停在心中问自己: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话说中华鲟老师毕竟是老师,还是见多识广,它急中生智,想起了岳阳洞庭湖上,有一支护豚巡逻队,“对,就去找他们!”

嘟嘟嘟,一只渔船正朝着这边驶过来,中华鲟老师看到船上飘扬的江豚旗帜,心中大喜:“太好了,有救星了!”中华鲟老师三窜并一窜地冲了过去,用侧鳍将船舷狠狠地撞击了一下。“看!一只中华鲟,好大一只!”巡逻队员们都围了过来。“咣!”中华鲟老师又狠狠地撞了一下船舷,“它好像想告诉我们什么,看,它往那边游了”……巡逻船迅速地跟了过去。

有了巡逻队的帮助,畅畅他们很快就获救了。中华鲟老师这次立了大功,也赢得孩子们的敬重,从此,无论中华鲟老师多么啰嗦,畅畅他们再也不抱怨了。

关于中华的文章4: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文/雪玫瑰

作者序言:出生一张纸,哭笑一辈子。读书一张纸,宝贝一辈子。毕业一张纸,留恋一辈子。婚姻一张纸,纠缠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生活一张纸,奋斗一辈子。打工一张纸,受气一辈子。梦想一张纸,快乐一辈子。火化一张纸,了结一辈子。丰功一张纸,光荣八辈子。美德一张纸,传颂八辈子。信念一张纸,盛世八辈子。功成名遂,乐在其中。成败得失,乐于过程。得陇望蜀,修正主义,正所谓语——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文/A灰姑娘-雪玫瑰落笔于2013-05-20晚

近期,平凡的我,打工的心,实在有点累。但有梦的我,不甘示弱,不甘庸俗,不甘失败,不甘碌碌无为。于是这一周,我请假自怜,放下包袱,调节心情。夜阑人静,我拿着蓝本,对着电脑,一边借着爱人的肩膀,一边香蕉巴辣,一边观看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屏幕上48位人民的好儿女,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篇篇感人的事迹,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像一股股清泉冲洗着我的精神世界。借用感动中国的一句话,“和这样一批人生活在一个时代里,我感到特别的安心和幸福。”于是,我想到了雷锋,想到了无数名爱国志士与民族英雄。我终于明白了,我人生的正方向。我要争取早日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甜蜜独处世界里,心中的太阳,划过长空从东方破晓开来。旭日东升,梦影跟随。遐迩思量,快乐追梦。望风披靡,曙光再现。终于悠然见南山,觅得快乐源泉。不禁心花怒放,热情洋溢,对地诚拜,对天立誓,对爱人承诺,好好活着,乐观处世,争做一名有为的爱国奇葩,善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多做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执著地追求我的梦想。

默默忘记是一种捡起,静静微笑是一种经历,弃之游戏,追求正气。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心汹涌澎湃。那些楷模,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感人肺腑、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的感召着我、鞭策了我。

“月映禅心水拂琴,山空云静花无影。”我终于能够诠释,我打工心累的原因,是因为我狗苟蝇营,隔靴搔痒,搁浅了自己的梦想。我本还年轻,人生路途还很遥远,美丽的梦想还需要奋斗不息的火种和磁场。

人在旅途,亦步亦趋。我的梦想——成为中国当代优秀女作家。此时此刻,这个梦想离我不远亦不近。优秀共产赏员,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我深刻体会到了我要想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首先必须具备一名合格优秀党员的综合素质,所以我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一个漂泊者的成熟,不是经历多少,而是经历后的沉淀与思考。一个拼搏者的痛苦,不是颓唐多少,而是痛苦后的醒悟和审视。因此,打工者,骂要听得,气要受得,事要做得,酒要饮得,皮要厚得,钱要挣得,梦要兼得,幸福才能守得。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不知道是因为有了梦想,才有了学习党的禅心。还是因为有了党的禅召,才有了放逐梦想的雅念。我只知道,我不应该蹂躏奋斗的苦痛。我不应该感伤命运的隐疼。我应该感恩坎坷的人生路,使我无意间觅得实现梦想的灵丹妙药。

那千古的雪山,恒久的宇宙,不泄的玫瑰,执著的梦想,谁是谁的谁,谁又能说得明白?细细品味,慢慢珍藏,默默浅释,这日子,平淡如花,清浅如水,漫散如诗。怎能说不是一种幸福的历练呢?

两人世界,静逸里,看着有意义的系列片,默守花开。打工者,爬坡涉猎,穿云破雾,敢问路在何方?风雨飘摇让打工的心灵锁锈迹斑斑。流浪的心像漂泊的浦公英,总在季节的风景里流浪。打工路上的每滴泪,落在素笺之上,是用心碎写下的苍凉。悬在素手弹拔的古筝里,是把婉约的梦想禅拔成流淌的音符。

没有天涯遥凝思念,彩云怎能牵念海欧。近水遥山,谁是我五百年前问佛的人。相思,谁陪我千回百转。抚诗时,谁陪我红袖添香。一抹娇羞,浅浅微笑,洗涤了岁月沧桑,芳菲了风花雪月,静美了人世苍白。

我期望,岁月老了,情还鲜活,人还青葱,梦想还挂在天边。清泉潺潺,霓裳正舞,绿荷满香,垂柳依依,我抚琴低语。江南河畔紫燕双飞。不知要多少年的磨砺,才能把我的心修成了正果。

昂首阔步气势磅礴的中华大地,远观高山流水,放飞梦想,终于觅得浩荡荡的赞歌飞扬。五千年文明风雨激荡沉淀,神舟号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我是中华人民的好儿女,所以我也在心中默默筑起了一座丰碑,我也渴望灵魂深处存有中华好儿女,那指点江山盘古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

夏历的脚步,击碎晶莹的露珠。我静静等待,梦想终于跋山涉水而来。一片叶,因树而静美。一片云,因天阔而悠。一首曲,因有梦而歌。我渴望变成一朵流云,翩舞在湛蓝的天空。我希望能做一缕清风,拂去人生的忧伤。我期望能做一朵雪玫瑰,旖旎凡夫俗子的悲伤。我盼望能做一朵红奇葩,在祖国文坛展放异彩。

于是,回忆里,故乡那干瘪的稻穗与父亲的汗水,扬起了我风雨无阻的梦想。正如失修的路基簇人类新的理想一样奇妙。

打工的心,尽管有时真的很无助,但有梦的我,能穿越那时空的轨道,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使疲惫不堪的身躯披上曙光,从淤滩上的驳船里腾空而起。

活着,不灭的信念就是胜利果实。所以我坚信,我的作品贴着远在东方那亲人的温暖,我的世界就会在旭日东升里变得妙不可言。我不怕打工路上的风霜雪雨,荆棘会卒。五星红旗迎风在心中飘扬,我只相信那个美丽的佳话,追梦的过程就是人生的快乐——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关于中华的文章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缪一超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读了《周恩来的故事》这本书,了解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我深深地被周恩来的伟大革命精神所吸引,我敬佩周恩来,敬佩他那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他从小酷爱读书,一起床就是读书,而且半张床上都是书,以便想读书时就能读。

读书,是为了什么?记得周恩来十三岁那年的一次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同学们:“诸生为什么读书?”当时,周恩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校长非常激动,不停点头称赞周恩来的读书精神和博大的胸怀。正因为周恩来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才铸就了他一生的辉煌。

多么远大的理想啊!周恩来的心中装着整个国家、民族,所以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今天,当我们这些少先队员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迎着清晨的阳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沐浴在知识海洋中的时候,我想到了周恩来爷爷他对国家无私的奉献和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当我们的祖国在发展的道路上跋涉向前的时候,就是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浴血牺牲、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读书?”我也会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的时代,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在太空自在地遨游等等都是因为有了科学。有了科学,人类就有美好的生活;有了科学,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加清新;有了科学,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来源于什么?科学来源于我们勤奋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周总理的精神像一面镜子无时无刻地照耀着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报效祖国!在还没有读这篇文章前,我的理想很渺小。自从读了《周恩来的故事》后,才认识到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掌握知识,还要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也要像周恩来爷爷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好知识,为国家的建设和强大作出新的贡献,将来使自己成为一名对国家有所作为的人。

关于中华的文章6:父亲,有一天,我会让你抽上中华的

文/丁十八少

男人大多数抽烟,父亲抽烟的样子很有男子汉味道,别人抽烟是食指和中指夹着烟,父亲不是,他是拇指和和食指捏着烟,他静静地吸一口,缓缓吐出烟圈,轻轻嗅着烟雾,眼睛咪一下,很受用的样子。

我劝说过父亲,抽烟不好,对身体不好。母亲也说,有钱不如买几件新衣服呢,抽什么烟啊?但是劝说无效。父亲还是要抽烟的,父亲说,烟那么不好,国家造出来干嘛?毒害老百姓啊?人家都抽的。或者,父亲懒得和我们争辩,我们说我们的,他抽他的。母亲转脸对我说,你长大了别学你父亲抽烟,抽烟不好的。我说,是的,我将来长大了不抽烟的。

说过就说过了,但是我现在还是偶尔抽烟。从高中三年级我就偶尔抽烟了,我是班长,抽烟的男生总要拿烟给我的,不抽,不给他们面子。我同学抽的烟是红杉树、南京、梦都、红塔山、一品梅什么的,我父亲抽的是大前门、盐阜、千河就那几个牌子。我偶尔会带几支烟给父亲,父亲说,你买的?我说,当然不是,同学的。父亲说,你别学他们,小小年纪不学好。抽这么好的烟?我说,是啊。浪费钱啊,父亲很感慨,一周一包,一年52包,一包6块,一年300多块呢。我心想,什么一周一包啊,他们一天一包差不多。父亲把我给他的烟放到烟盒里,自己舍不得抽,有客人来发给人家抽。

记忆中父亲喜欢边抽烟边看书,什么书都看,随便拿一本,父亲坐在门槛上边看边抽烟。父亲其实有些字是不认识的,但是却看的津津有味,有时忘记吸烟了,烟就在手指间飘着轻烟。父亲无疑是没有城府的人,他有时候很孩子气,他太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感情了,所以有时候看书也沉寂到书中去。一位作家写过,抽烟是男人怀念在母亲怀抱喝奶时的安全感。一个抽烟的女孩子说,抽烟是因为双手的寂寞。父亲抽烟是为什么呢?是周围的男人都抽烟,父亲不能免俗?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是-------

父亲告诉我,年轻时学木工,那时候到人家去干活,人家总会发一包烟,父亲学徒时都孝敬师傅了,偶尔师傅也会给徒弟抽抽烟。师傅说,徒弟不会抽烟,师傅就没有烟抽。开始父亲不抽,但是师命难违。后来父亲上瘾了,真的自己买烟,给师傅抽,给工友抽。父亲都是抽一些价格很低的烟,一般不会超过3块。父亲也会买十几块的烟,那是要办事的时候卖给人家抽的,他自己舍不得抽。

我初中毕业那年,父亲想让我上中专,他带着我去找一个县城里的老乡,据说那人曾经和我们是一个村的,后来恢复高考考上了,安排在教育系统工作,家搬到县城了。父亲拎着几只鸡,带了一些土特产,我们来到那个乡党家。领导毕竟是领导,他不怎么说话,笑着看父亲。父亲不好意思,说,##,没什么好带的,一点土特产,请收下吧。领导说,谢谢啊,放下吧,吃了饭再走。父亲说,不了,不了,吃过了。领导不再说话,只是看电视。那么大的屏幕的电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也傻愣愣看着。父亲说,##,小孩子的事情麻烦你啊。领导说,自愿不好改啊,我看看吧。父亲忙不迭说,谢谢啊,就掏烟给人家抽。领导摆摆手说,小王,我不抽的。那时候我已经有些懂得人情世故了。我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包中华,而父亲掏出的是红塔山,我说,爸,家里晒的粮食该回家收了,天色不好,好像要下雨了。

出了领导家,我的心里凉凉的。父亲啊父亲,您这是何苦呢,这么委屈自己。什么鬼领导,求他什么,看他那个官腔,我打心眼里不舒服。父亲也看出了什么,他把红塔山打开,自己抽出一支点上,狠狠吸一口,说,还是红塔山好啊,怎么不喜欢呢?那中华不知道是不是红塔山的味道啊?

我到深圳上班后给父亲寄了几条好日子,深圳地产烟就是好日子、特美思了。父亲舍不得抽,他放在家中等着有客人来,农村平时很忙,没有太多亲戚上门。父亲的烟没藏好,到过年拿出来时,已经有点发霉了。父亲舍不得丢掉,他自己抽发霉的烟。

2005年我回家过年,父亲的脸色比记忆中黑瘦,精神也不像以前那么好了,还时常咳嗽。我说,爸,我回来就是帮你们干活的,有什么活就让我来做吧。父亲说,你好好休息,上班累啊,我知道的。我说哪里累啊,我天天在办公室坐着。父亲说,我知道,心累啊,父亲说,你没有读过大学,要混出点名堂不容易啊。他很严肃的问我,你现在抽烟吗?我说,不抽的,偶尔抽。父亲说,不抽不行啊,香烟是通行证啊,你要学会抽烟,上班时候兜里要有烟,烟多发发,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

父亲已经50多岁了,这么多年来,我读书、从军、上班,从北京到深圳,从金华到苏州,风风雨雨,经历了太多;父亲依然在故乡的土地上生活,我们很少联系,我每月差不多打一次电话回家,总是母亲和我说话。父亲和我似乎疏远了,但是父亲一直是关爱我的,他希望我过的好,以后的路走得顺畅些。父亲对搞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依然停留在他那个时代,认为大家一起发发烟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职场关系哪里会这么简单------

感谢父亲,给我生命,送我读书,感谢父亲教我的属于农村人的用于自我保护的狡黠,感谢父亲默默教我如何平静的面对生活的苦难,乃至叫我抽烟。父亲,有一天,我会让你抽上中华的,父亲,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坐在门槛上边看书边抽烟的身影-------

关于中华的文章7:寒衣暖心

文/吴翼民

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便是乐善好施、济贫扶困。济贫扶困的具体行动应是冬天的施粥和捐助寒衣。听长辈说,从前每到冬季,庙宇和慈善机构总会支起大锅熬粥施粥,救助那些饥馁之人。粥虽然不耐饥,却暖和易消化,可救饥饿于一时,特别适合冬季助人解一时之馁。此举不仅惠及城市贫民,也惠及外地逃荒来的饥民。八十余年前,河南三门峡等地大饥荒,无锡工商界募集数万斤大米千里迢迢运往灾区,连续施粥数月,解救了许多饥民。以至八十年后当初饥民的后代专门到无锡寻访施粥善人的后裔,表达迟到了八十余年的感激之情。

如今,神州大地不再有饥民,也再无施粥之举,要有,也只是庙宇施腊八粥广结善缘的祥和景象。但募集寒衣、为相对贫困地区送温暖仍年年进行。我记得孩提时居委会就年年有这样的慈善活动,不光为贫困地区募集寒衣,也为本地贫寒或受灾人家送去温暖。记得有一回一个棚户区发生大火灾,数百家人家被毁,于是全市动员为他们募捐寒衣。我们家本也拮据,母亲毅然捐出了两条旧棉胎,因为寻常百姓都有一颗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为共识和自觉的行动。

如今年年临近冬季依然都有募捐寒衣的活动,一段时间媒体经常有相关的报道,我留意到募捐寒衣的品质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非七八成新的衣物是拿不出手的,并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有好些居民索性到服装店买了新衣和新被子捐给慈善机构,尤其是一些企业家,一出手就是几十几百件新衣物打包送往慈善机构,有的还自己开车几千里将衣被直接送到贫困地区,我有位开饭店的朋友,一到自己的孩子放寒假,她就带着孩子到挂钩的贫困地区送衣物和奖学金。她要让自己的孩子实地感受贫困地区孩子的处境,启迪孩子的良知和向善之心。这样的行为值得点赞。

值得点赞的还有我的旧邻“阿姆娘”。“阿姆娘”是无锡人对父亲哥哥妻子(伯母)的称谓,延伸为对年长妇女的称呼,如同“大妈”一样。这位“阿姆娘”是个退休教师,她心灵手巧,善于编织毛衣。因是教师出身,就格外关注学生,她留意到许多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冬季里没有暖身的毛衣,别看外面穿的羽绒服,里面显得空空荡荡,就用退休的工资源源不断购置毛线,为孩子们打起了毛衣。这是几年前就开始的行动,至今已经有五六年时光了,日积月累,居然打了上百件毛衣,一批批送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让孩子们穿得暖暖实实的,不再挨冻。她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儿女们主动帮她买毛线;同时也带动了小区好几位退休的“阿姆娘”,次第加入了她编织毛衣的行列。我相信这样的队伍还会扩大,一针一针编织的寒衣会让更多贫寒子女感到暖心。

说起募捐寒衣的事儿,南京还发生过这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位南京“阿姆娘”在捐寒衣时有意在衣服口袋里放上一张字条,写道:“如果收到寒衣的是位困难学生,需要帮助,请来电话。”附上了电话号码。果真收到这件衣服的是位中学生,数年后当她考取大学,在为费用发愁的时候,蓦然想到了寒衣里的字条,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的“阿姆娘”惊喜于自己当初捐衣时的愿望有了着落,当即一口允诺把那学生的读书费用全部承担下来。这事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传播开来后,成为一座城市美丽的花絮。

关于中华的文章8:孝在当下且珍惜

文/阿拉坦·苏和

自古以来,孝乃中华美德之首,是情亲浓于水的见证,更是个人品行的标杆。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时下,父母之于儿女,是本能,倾心尽力抚养;而有一些子女之于父母的赡养,往往不是尽义务,而是成了“觉悟”。这很令人反思!

尽孝很难吗?当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一次尽孝易,一生尽孝难。之所以难,是因为对于生你养你的父母还没有完全接受,包括他们的语言、行为、脾气以及生活方式……更没有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羊羔尚知跪乳,乌鸦都能反哺,而我们怎么就不能对给你生命、养你长大的父母尽心尽孝呢?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孝,是家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对父母尽孝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美满;反之,家庭中就会有一根“刺”,如鲠在喉,痛着父母,也痛着自己。

百善孝为先。我们的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和秉承文明的民族,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里都流淌着孝和善的基因。静下心来,想想吧——你的生命是谁给予的?

好衣可以晚几天买,好饭可以下顿吃,但孝不能等,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岁月在渐行渐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在当下啊!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吧,否则你会追悔莫及。

关于中华的文章9:论道

文/无极剑

中华文明,海纳百川,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入世、出世,各执一词;法治、人治,德治及无为而治,各有各理,各有各道。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事实上即为各派之间因所秉持的思想体系的根源不同,行事方法不同而无共通之处,正所谓鸡同鸭讲,即便有一个共同目的,然而内耗严重,结果迥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地之道,万物之始,以无生有,以一生二,由二生四;九九归一,没入虚无,是谓之终。此道家之道。

"道家"为天地之"道"."道可道,非常道,"这其中的三个"道"字,是完完全全的三个概念,其言简,其意赅可见一斑。

"道"不仅是道家经典,也是中华文明体系的根源。儒、法、墨、兵等诸子之说皆源于道,此绝非诳语。

儒之精髓,为入世,学而优则仕。追名逐利,本源也。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此"道"为何"道",未有定论,仅笼统而已。

儒家提倡人治,礼于上,法于下,等级森严。以德治国,以仁施政,三纲五常,不可相违。

法家则提倡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刑峻法,是匪类闻之胆寒。人性本恶也是法家思想体系的本源之一。

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对人、对己、对敌、对友,都以一腔热忱去感化,虽然也做被动的防守,但"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却是墨家最真实的体现。

而兵家之道,最为讲求实用,"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地,死生之道,不可不察".凡人、凡事、一言、一行皆须审时度势,所有一切,都要因时、因事、因势、因人而定,不可空谈,妄加定论。正是由此,也决定了兵家不尚空谈,处事直接果断。

道家却是以"无为"来应对世人。"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各有志,自在东西。"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出世。不食人间烟火,不问凡尘俗世,凡事皆有天定,要做的,只是如何寻求天道,以求"顺天改命".所关注的对象也只是是广袤天地,与人无争。

学而优则仕是儒家的根本思想。修身、齐家、平天下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儒家的根本理念。

然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造就了儒家的重文轻武,彼虽忠君爱国,但武备不修,实力不济,何以齐家、安天下?想孔子当年,连自家都难保,岂不悲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岂可偏废?

"劳心者制人,劳力者治於人"的理念也造就了儒家的顾影自怜,轻视下层的劳动者,权谋之术在儒家之中也演绎的登峰造极。权谋之术的堂而皇之,不可避免的造就了儒士的虚伪,自私,阿谀奉迎,趋炎附势;虽不乏耿直之辈,但也是免不了追名逐利,所考虑的第一要务,仍是自己"生前身后",而非劳苦大众。

纵观历朝,立国之初。重修武备,赏罚严明,士人适得其所,上下齐心。王朝初兴,文武各据半天,三教九流,在朝堂各有立足之地;权谋之士,尚未得宠……

戏文有云"打江山靠的是忠良将,坐江山的是奸佞臣"……

每逢儒家当权,则重文轻武。武备不修,贪腐盛行,人浮于事。夜夜笙歌,处处太平。浮夸之声不绝于耳,追名逐利之徒横行无忌。对外卑躬屈膝,对内飞扬跋扈;对上阿谀奉迎,对下横眉冷对。遇事推诿,冒功推过,玩弄权术,名归而实不至。偏偏还带着个面具,装清纯,扮可怜,充长者……国力由盛而衰,直至国破家亡。

虽不乏耿直之士,若人君不明,任由摇唇鼓舌之人兴风作浪,权谋之士翻云覆雨,结果都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儒士就是不折不扣的治人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武将(所习多为兵家)则是治于人者之一。往往出力不讨好,即便在战场上要武将全力支撑,亦不乏所谓的文人掣肘,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劫难,于人、于己于众生。

有人说"武将的价值在战场上,文臣的价值在谈判桌上".然而可笑的是,谈判桌上的尊严,来自于实力,而硬邦邦的实力则是靠武将打出来的(如果战场上一败涂地,谈判桌上的尊严也就可想而知)。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那个人仅凭一张嘴就能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战败强大的敌人的;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赤手空拳(且不习武功)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那里拿到真正利益的。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狡兔未死,走狗已烹,"往往国难思良将,太平宠佞臣".人君如此,人皆如此。何者?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而人的欲念如此,奈之何也?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备,即便如何富有,也是别人的鱼肉,只能让人分而食之。人若视之为鱼肉,何谈尊严?当然,亦不能穷兵黩武,否则,要兵法做何?

无中生有,有还归无,穹苍万变,阴阳平衡,天地万物之属,缺"一"而不可。

2010-2

2012-3-31誊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