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社会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社会的散文1:茶文化

文/张梓鑫

“采茶”是中国农耕社会第五幅文化图景,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

有青山绿水的地方就有茶香,有茶香的地方就有中国文化。茶、可可、咖啡并称世界三大饮料,但茶才是当之无愧的饮界领袖。茶虚静清雅,糅合了佛儒道各家精华,充满了中国滋味和中国精神。

苍山翠崖,蜿蜒绵延,采茶是中国农耕社会最重要的农事之一。“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采茶、制茶都须在晴日里完成。

我外公家住在南京汤山,家里有很大一块茶园。每年清明节前后,都要请二十几个采茶工来帮忙采茶。每天早晨,他们踏着晨雾、迎着朝霞背起小竹篓,分开五指,拈起兰花指、采嫩芽、摘鲜叶、将茶叶投入小竹篓。

采好的鲜叶叫作茶菁,将茶菁堆放在日光处,利用日光的热能加速茶菁水分的蒸发,减少细胞水分的含量,利于以后的室内萎凋、炒菁等步骤。在这过程中要经常翻动茶菁,使它充分发酵。接下来炒菁,茶菁要炒透才可使茶气香、茶水清。然后,检枝去芜存菁,提高茶叶质量。最后烘干,经高温烘干的茶叶使其将香、甜、甘、韵、美五大特色展现出来,以稳定茶叶质量。

无论采茶,还是釆桑、釆莲、釆薇、釆菊,都是农耕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瑰意琦行的农耕叙事诗,记录着一个民族的生活和心灵历史。虽然辽远却很苍雄。

关于社会的散文2:怀旧情结

文/王友明

自从我辍学后走向社会,步入军营,转业地方,退休闲置,至今已半个世纪。当步入老年人行列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不光是我,其实每个老年人都有怀旧情结。回首逝去的岁月,往昔的激情、理想、憧憬、风发的意气和对荣光的渴望已烟消云散,却要想方设法把过往融入已构筑好的精神家园,传承后世。这个精神家园的宝盒内藏着许多温暖的体验、记忆和情结。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轻轻拂去流光碎影中的纤尘,收藏心底,从中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慰藉。

也难怪,年轻时,疲于安身立命,以及世事的攘扰,而无暇顾及怀旧。当年岁渐长,于晨昏之际或闲适之余,自然会再现流淌的时光和岁月。争强好胜的年华已经过去,是非曲直的刻度也已更加精准,曾经眼里的暴风骤雨也已化作了和风细雨和天边的那一抹彩霞。现在,用一种淡然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一切,便会更加客观与公允。如果当年做对了,自然是一种美好的回味;如果当年的言行多有不妥以致于过错,定会心生懊悔与愧疚,思量如何扬善补过,完善自我,升华人生;对亲友故旧交往的依恋,那一份亲情和友情,那一份曾经对自己的帮扶或自己曾经的付出,至今仍然使人怦然心动与珍视,就像一枚香甜久远的奶糖,使人享用终生。

生活,其实就像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曲《苦乐年华》所唱的:“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像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闲暇之时,我经常到临汾古城公园散步,非常欣赏园内的那些老磨盘,它经年累月地执着守候在那里,吸纳着阳光也吸纳着月色,承接着雨露也承接着雪花,无声地铭记着岁月的苦乐年华。我特别喜欢旁若无人地像一尊雕塑,坐在老磨盘上,微笑着怀想或久远或新近的人和事,把老磨盘当成知己。我知道,满脸的皱纹,已经可以和那些老磨盘匹配,可我愿意把皱纹看成是一朵美丽的花,让它盛开在心扉,永远不会衰败!

怀旧,其实是一种情怀,既可以是一张老照片,又可以是一本老日记;既可以是一个老场景,又可以是一首老歌曲;既可以是一段陈年事,又可以是一位故交人。

怀旧,其实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之所以在经过岁月淘洗之后仍历久弥新,并非由于其本身具有多大的魅力,而是过往岁月能给人以沉思的素材,使人于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某种或平淡或辉煌或闲静的变动过程中,触发人生的感悟,汲取生活的经验,体认生命的意义,获得前行的动力。

岁月如河流,淌过风霜雪雨,淌过阳光阴霾,淌过痛苦欢乐,淌过爱恨情仇……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中,无论经历过什么样的荣耀和屈辱,成功和失败,昨天的那一页必将翻过去,崭新的一页会摆在我们面前。过去的就过去了,时光永远不会倒流,只有留存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才是永恒的。因而,每每朋友相聚,酒酣耳热之际,总会怀念过往:童年的天真,青年的彷徨,中年的拼搏,老年的闲静……

岁月是深邃的,犹如一条长长的林荫道,高大密集的树木,就像一把伞给人生带来荫护。任凭阳光暴晒,行走在林荫道上,会顿感心旷神怡。每当雨后,我都乐意漫步于林荫小道,倾听风吹树叶的飒飒。那种春蚕嚼丝般的沙沙作响,还有那挂满珠翠的绿叶嘀嗒嘀嗒的声音,真好似生命的节奏,自然的鼓点。尽管岁月的苍桑已在我的脸上刻下了缕缕印迹,此刻,我的心中却充满活力与激情。

有人说:“只有经过时间发酵的东西,才是好的东西。”我赞同这句话。我向来是一个怀旧情结极重的人,常常在不经意间,触景生情,勾起对往事的回忆:飘雨时候,一个人撑着伞,漫无目的地走着,许多往事会涌现脑海;幽静庭院,一杯白开水,几张报纸,便会酿成一片浓郁的记忆情怀;明亮月夜,沐浴着月光的清辉,吟诵几首古诗,便会与古人一同享受追思的静谧;倚依窗前,任微风吹拂,看花开花落,便会放飞思绪,遥想当年;台灯之下,翻阅昔日着作,咀嚼生活的真味,便会回窥过去,感念生活,体认生命……即便是演唱会上的一首歌,电视剧中的一个镜头,宴席间的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把我拉回到那段久远的时光里,沉浸其中,有时开怀大笑,有时感伤落泪。往往是或开怀或感伤过后,便是激动,还有一缕亲切与幸福。

春去夏来,秋走冬至,潮起潮落,日落日出,月圆月缺,燕来燕往,花开花谢,草长瓜熟……一切的一切,就是这样循环往复。长此以往,积淀下来,便有了许许多多的旧事,许许多多的记忆,时常忆想,不知不觉中,就会丰富人生的经验与感悟。

的确,怀旧,作为一种正常甚至健康的状态,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可以调整心态,返朴归真;可以认识自我,宣泄情感;可以追根溯源,学会感恩;可以总结经验,激励人生。当年杜甫写下“结欢随过隙,怀旧益沾巾”诗句的时候,不是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梳理了心情,宣泄了忧伤吗?!所以,我热衷于怀旧,喜欢那种古朴而又纯真的感觉,喜欢那种感伤而又甜蜜的独有情怀。

多年来,我怀旧的结果,是增加了现实感,注重活在当下,感恩时代,感知幸福。尤其是含饴弄孙之时,我更懂得拥有“天伦之乐”的幸福与温馨!

关于社会的散文3:容忍

文/季羡林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的。

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100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

但是容忍也并不容易。1935年,我乘西伯利亚铁路的车经前苏联赴德国,车过中苏边界上的满洲里,停车4小时,由前苏联海关检查行李。这是无可厚非的,入国必须检查,这是世界公例。但是,当时的苏联大概认为,我们这一帮人,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恐怕没有好人,必须严查,以防万一。检查其他行李,我绝无意见。但是,在哈尔滨买的一把最粗糙的铁皮壶,却成了被检查的首要对象。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薄薄的一层铁皮绝藏不下一颗炸弹的,然而他却敲打不止。我真有点无法容忍,想要发火。我身旁有一位年老的老外,是与我们同车的,看到我的神态,在我耳旁悄悄地说了句:容忍是很大的美德。我对他微笑,表示致谢。我立即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看来容忍确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美德。但是,我认为,也必须有一个界限。我们到了德国以后,就碰到这个问题。旧时欧洲流行决斗之风,谁污辱了谁,特别是谁的女情人,被污辱者一定要提出决斗。或用手枪,或用剑。普希金就是在决斗中被枪打死的。我们到了的时候,此风已息,但仍发生。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相约:如果外国人污辱了我们自身,我们要揣度形势,主要要容忍,以东方的恕道克制自己。但是,如果他们污辱我们的国家,则无论如何也要同他们玩儿命,绝不容忍。这就是我们容忍的界限。幸亏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否则我就活不到今天在这里舞笔弄墨了。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让人气短。在公共汽车上,挤挤碰碰是常见的现象。如果碰了或者踩了别人,连忙说一声:“对不起!”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有不少人连“对不起”都不会说了。于是就相吵相骂。我在自己心中暗暗祝愿:容忍兮,归来!

关于社会的散文4:炙热的帮助之心

互帮互助,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生活更丰富多彩!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们一家人出门逛街,在喧闹的大街上,一位老人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那儿又脏又乱。我看了一眼,猛然发现,他的身旁还有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他的头发乱糟糟的,躺在地上,身上盖着一张破布,在街上安静地睡着……

我见小男孩十分可怜,便转身向妈妈要钱:“妈,给我一元钱!”妈妈疑惑地望着我说:“你要钱干什么?”我只是回了一句“有用!”妈妈见我没说清理由,便没有给我钱。我着急了,摸摸自己口袋,哈!刚好有准备买零食的一元钱,这下好了。我离开“队伍”转身向小男孩方向走去,将钱放进了老人的碗里。那老人见我帮助他,两眼有些湿润,连忙说:“谢谢你,小朋友!”

我转身正准备离开时,一回头,看见许多人都向老人的碗中投去一元、五元、十元……碗中的钱越来越多,我心想:这些人一定是想,一个孩子都能帮助老人,我们又怎么能不给予帮助呢?”老人连忙说:“谢谢,谢谢!”我高兴地回到“队伍”当中,家人看到我很是欣慰地说道:“原来你拿一元钱是去给他们呀!你怎么不告诉我们原因呢?”我挠挠脑袋,笑了一笑,说:“太着急,忘了说明原因了!”大家一路欢声笑语继续去逛街了!

那一天,我格外开心,因为我觉得,放进去的不是钱,而是一颗颗帮助人的心。而正是因为这样,才使生活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才使人的心灵更加美好,才使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而我的那一块钱正是这颗炽热的帮助之心!

关于社会的散文5:真善美伴我行

文/曹梦玲

社会是一个美好,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处处充满着真善美。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善,美以她们各自的视角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时代,构成了最博大的爱。

你是否清楚?热爱祖国光荣,服务人民光荣,崇尚科学光荣,辛勤劳动光荣,团结互助光荣,诚实守信光荣,遵纪守法光荣,艰苦奋斗光荣!所以,只有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真善美,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正因为我们的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海桑田依然坚守着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才使得我们的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

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车祸瞬间挽救学生导致高位截瘫。“最美司机”吴斌在铁片击碎玻璃刺入腹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最美母亲”吴菊萍徒手接住从10楼坠落女童被砸晕,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严重。丛飞为资助失学儿童,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真善美?其实一些真善美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给陌生人的一个微笑、给老人的一个搀扶,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的让座和帮助……其实这些看似很小,但如果我们每天能给陌生人多一些关怀和帮助,每天多注意这些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你也曾做过这些事,这就是真善美。

人人渴望真善美,但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梦里阳光普照,你我携手齐欢唱,每个崭新的世界,从不缺少真善美,每个熟悉的世界,只缺少发现美的眼,这繁华的世界,充满了喜与乐,快乐享受每一天,看那花开多优美,皆因你真善美。

关于社会的散文6:享受宁静

文/江汪民

喧哗的社会,熙攘的人群,浮躁的人生,使宁静显得弥足珍贵。

宁静是一幅幅田园画。山上杏花红了,坡上小草绿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刀”不住地裁剪河边柳树,裁出一片片蝴蝶般的新嫩叶片,裁出“万条垂下绿丝绦”。河岸一株株绿柳,像一团团绿雾,像一块块绿云。池塘长满青青水草,青蛙在其间追逐嬉闹。观赏如此春景,工作的疲惫、生活的艰难,会抛向九霄云外。

宁静是一泓泓清泉。春日,拥抱青山,观万木青翠,闻百鸟争歌。静坐岩石,小憩一会,赏一泓清泉。清泉如一条玉带,从青石岩上,弯弯曲曲,涓涓流淌下来。一路上,溅起一朵朵细小的水花,水珠飞洒在旁边的绿草、青苔、山花上,亮晶晶。观赏此景,如同欣赏一首清幽隽秀的小诗。

宁静是一首首歌曲。门前无车无马,无迎来送往的客人。独坐门前,抚一把琴,弹起心灵之曲。琴声惹来小猫蹲在面前,转圆溜溜双眼打量,招来小狗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小猫、小狗不宁静,但人感觉有别样的宁静和兴味。

宁静是一盏盏友情酒。摆一张方桌和两把椅子,和朋友各坐一方。桌上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只有一碟花生米,几盘农家菜。还有一壶酒,不是美酒佳酿,而是农家酿制的土酒。你一杯,他一杯,喝了又酙,酙了又喝。喝的是盛情,醉的是友情。边喝边谈,边谈边笑。谈天南海北,论古今中外,无拘无束,无牵无挂。

宁静是一杯杯淡雅茶。静悄悄的夜,独自坐在书房,饮一杯茶,捧一本书。借着淡淡灯光,遨游于文字的海洋,时而掩卷沉思,时而圈圈画画,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朗朗发笑。临窗而坐,饮一杯绿茶,一缕暖阳入怀,两手敲打着阳光温热的键盘,做不染尘的秋水文章。曾巩说:“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一杯茶喝下去,人心静了,眼睛亮了。

其实,真正的宁静不为环境所变,也无法伪装,主要取决于心境。因此,要想好好享受宁静,关键是要有一个宁静的好心境。

关于社会的散文7:真善美伴我行

文/张敏

社会是一个美好、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处处充满着真善美。真善美,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民族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无论经历多少沧海桑田依然坚守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才使得我们的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真善美,真就是真诚;善就是善良;美就是美丽。真善美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打开心灵的天窗,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早就被真善美占领了!姐姐跟我讲她一个人在昆明打工时,她的邻居是一家穷人,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有一天晚上,忽然停电了,邻居家便点起了蜡烛。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在敲门。开门一看,竟是邻居家的女儿。女孩说:“姐姐,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姐姐认为她们家竟然穷得连蜡烛都买不起,想要向她借,便冷冷地回复了一句:“没有。”就想关上门。可那个女孩没有离开,而是从口袋里拿出两根蜡烛来。对姐姐说:“妈妈怕你一个人住没有蜡烛,会害怕,所以叫我给你送两根蜡烛来。”此时此刻姐姐感动得热泪盈眶。

真善美,就如同黑暗夜空中的星星,虽不及月亮般明亮、皎洁,但它却有它自身的高尚气质。真善美又如同一汪清澈的泉水、给人心灵一阵洗礼,还自己一个焕然一新的自己!

世界,因为有真善美的存在,有一天将会年成为一个美丽、和平的世界!而生活,也会因为真善美的存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少年儿童朝气蓬勃迎着耀眼的阳光,肆无忌惮地微笑齐声高喊:“真善美伴我同行!”

关于社会的散文8:敬畏心

文/陈广胜

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最可畏惧的。心存敬畏,是对理性和良知的秉持,让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禁为。只有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这样的人生才阴阳平衡。

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可孔夫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手指头顶的璀灿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两位先哲并非生来胆怯,更非见识浅陋,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一颗敬畏心。敬畏不同于一般的畏惧,它带有几分特别的敬重。典型的数宗教信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当然,不信教的大有人在,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解答。但时代可驱除迷信,却不可去除敬畏。人可以不信某一尊神,却不能漠视神圣的力量。这与科学精神并不相悖,因为世上存在难用常规尺度衡量的信念。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即使人被称作万灵之长,活动的范围和能量不断拓展,但因此想改天换地,未免过于自负。试看人类的伟大发明和精密制造,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无一不显得拙劣。而那些移山填海的壮举,初看热闹非凡,一旦越出自然界的容忍限度,必然遭到加倍的惩罚。可以说,人类不管再聪明,本身就是自然的作品,至今也仍是宇宙怀里成长着的幼童。

相比宇宙的无限,人在某个时点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认清人类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任何人都属于自然,自然却不属于人类。没有我们,宇宙照样存在;反观人类,却难以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又怎能肆意妄为地与自然对抗?

自然界是生命的家园。虽然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没有丝毫的稀缺性,但每条生命都是神圣的,故同样需敬畏。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刻着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尤其对亲友而言更是不可替代。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不仅如此,还应维护人格的尊严,珍视人的自由选择和发展机会。若进一步放宽视野,对生命的敬畏不可排斥其他生灵,毕竟它们也有心跳,有痛感和悲戚,都有其存在的权利。

人在世上,还必须敬畏规律。客观规律也是神圣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力即使再强悍,仍然无法对抗规律,更别说创造或者消灭规律。曾几何时,我们高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为能够牵着规律的鼻子走。可现实不会如此遂人意,它只给出合乎规律的答案。纵观历史,谁敢与规律掰手腕,最终败下阵来的,也必定是这位不自量力者。

如果说规律非人力所创,法则完全由人制定,是否无需敬畏?乔治·华盛顿作了很好的回答,他把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因为将戴上比普通公民更重的法律枷锁。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这好比父母生育了子女,就无权损伤子女的身体和健康。既然颁布了法则,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它们之上的特权。谁蔑视法律、调戏规则,谁就是社会秩序的败坏者,就必须受到法则的严明制裁。

很显然,世间需敬畏的东西还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舆论、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这些都涉及人的基本价值观,丝毫轻视不得,也玩弄不得。对它们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庄严。

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联。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毋庸回避,当今社会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甚至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力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普遍缺乏信仰,意味着精神世界的荒漠化。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必然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敬畏离不开外在的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东汉杨震调任东莱太守,冒邑县令王密前往拜访,私下以金相赠,还称“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对天、对神的敬畏,或许有对冥冥之中那股神秘力量的忌惮,但在我看来更是为了心安。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条底线,这是不受良知谴责的最后屏障,是我们不能突破的界限。怀敬畏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而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则是最可畏惧的。因为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毒品都敢添加,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将肆无忌惮,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

心存敬畏,是对理性和良知的秉持,让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禁为。每个人当然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约束和忌惧。正如河流有了两岸的约束,才能奔向大海。我们只有不失敬畏,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这样的人生才阴阳平衡,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与和谐。

关于社会的散文9:结婚,离婚,再婚,复婚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在的社会,是现实的社会,男人看女人,总是向钱看,婚姻让一些条件略差的男人们,为了房子和车子,迟迟没有找到可以过日子的爱人。谈恋爱的时候,不同的人就伪装自己 ,把最好的自己表现出来,所以结婚一旦缺点显露了,就不会去改变。结婚的时候,因为爱才在一起,而提到离婚,理由比结婚前还要多。结婚前和婚后,有的男人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而女人会在结婚后,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变得成熟稳重。结婚前可能是浪漫的,可是结婚后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

说到离婚,没有人因为结婚就会想到离婚的,除非男人或女人把婚姻当成了儿戏,当成个任务,过了新婚期,就没有生活的热情,也没有所谓激情了。所以没人会想到离婚的,对于离婚也是逼不得已的,谁不想好好的过日子呀!不过,离婚和结婚一样,也没有简单,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还有挽回的余地,那找老娘舅调解,如果双方心意已决,最后只能走法律。不过中国人是只劝和不劝离的。因为离婚的话,对于小孩子是最不利的。必竟孩子是无辜的。

因为 离婚不是好事,所以再婚出现了,再婚家庭现在很多,因为离婚的多了。当之前经验让男人和女人学会了怎么生活,和怎么相处,可能有的家庭是幸福的。人嘛,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婚姻这个东西,因为受到法律保护,所以对于双方的利益还是有关系的。现在的重组家庭,说白了,家家有本念的经,鞋子合不合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

为了孩子,或者因为种种原因,男人和女人经历不同的经历,最后还是发现还是原配的好。于是复婚让曾经分道扬镳的夫妻,还是走在了一起。 因为当初的分手,可能是小误会,可能是一时地冲动。只有在分开之后,可能在人和人之间的对比之后,才知道原来的可爱,才知道对方的好,对方的可贵。所以复婚可能是真的幸福的。

无论是结婚,还是复婚,还是离婚或者是再婚,人们还是希望和憧憬婚姻生活是幸福的。因为找个爱你的人不容易,只有珍惜,才是人生的真谛。

婚姻生活可以因人而异,可以是平淡中有酸甜苦辣的,也可以制造浪漫,也可以苦中作乐,生活就是这样的。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两家的事。人和人的相处,不是容易简单的事。学会互相理解和尊重,比什么都好。

结婚是缘,离婚也是缘,可能现在不好,以后会有好的。

幸福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一个家需要两个人用心的去经营,只有用心了,什么都是可以的!

珍惜爱你的人,找个爱你的人不容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