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风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春风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春风的散文1:春风十里 不如穿裙

文/张君燕

我小的时候,极讨厌穿裙子。穿裤子多方便呀,或站或坐,或蹦或跳,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穿裙子可就没那么自由了,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讲究各种姿势、仪态,想想就觉得麻烦。所以我小的时候,很少穿裙子。记忆中,妈妈给我买过几条裙子,走亲戚或者遇到什么重大节日的时候也给我穿过几次。但每次极不情愿地穿上一会儿,我便嚷嚷着要换下,在我看来,穿裙子简直比戴刑具还让人别扭和痛苦。看到别人穿裙子,我还特别不理解,干吗要自讨苦吃呢?

后来对裙子产生兴趣是缘于课本上的诗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这些诗句中关于裙子的描写改变了我印象中的观念,让我对裙子产生了一些好奇和向往,难道裙子真的这么美吗?

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春,爸爸带我到他的朋友家做客。在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大姐姐,由于气温还不稳定,大家基本上穿的都是冬装,所以大姐姐鲜艳亮丽的裙子就特别显眼。大姐姐很爱笑,一笑起来,嘴角两个小小的酒窝就仿佛盛满了阳光,明亮得一漾一漾的,很亲切、很温暖。大姐姐说起话来柔声细语,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不说话的时候,她就专注地看着别人,偶尔抿嘴轻轻一笑。

离开的时候,大家都起身走到门外。我无意中回头,却看到了大姐姐拄着的拐杖,我下意识地往大姐姐的裙子下面看,只看到裙摆下一条孤零零的腿!那一刻,我的心突然揪到了一起,不由替大姐姐感到难过和惋惜。可是,当我看到大姐姐脸上明朗的笑容和在春风中飘扬的裙角时,一下子又释然了。大姐姐身上的花裙子和裙子下面的那条腿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也许是从大姐姐身上感受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我似乎在她的引领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被裙子的魅力深深折服。此后便喜欢上了裙子,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短裙、连衣裙,鲜艳的、素色的,休闲的、时尚的……各种样式各种面料的裙子都买来试穿,似乎想要把以前缺失的岁月都补上。

穿上裙子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不会轻易动怒了,不再张牙舞爪、不再歇斯底里,心态也变得越来越柔和、越来越平静,越来越有女人味儿了。记得有一次,我去一家公司面试,负责面试我的是一位身着套裙的女子。虽然她不年轻了,但她合体的衣裙、精致的妆容和优雅的气质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对她的好感上升到了对公司的好感。幸运的是,后来我被录取了,而那位优雅的女子恰好成了我的上司。在她的熏陶和感染下,我也慢慢学会了把一样的裙子穿出不一样的效果来。

如今,裙子成了我的最爱。因为裙子是女人的专属,是上帝赐予女性的独特礼物。每个会穿裙子的女人,都一定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于春风的散文2:梅寄春早

文/张琴

在春风到来之前,于北风亦寒的二月,去江城梅园探访梅的消息。

听说梅园的花已开,心中暗喜。满园的梅花盛开在寒风里,将是怎样的夺目,怎样的妆容。初见梅,是三月里在洞庭湖边,两树梅花开得火红耀眼,全然不顾别的花朵还在暗自酝酿,首先妖妖然地开了。就觉得梅是有风骨的,雅致清绝。永远开放着属于自己的色彩,不羞羞答答,不期期艾艾。王安石的梅花还在记忆里生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那是一种优雅与凛冽,不畏寒风,是冬季里不为人知的风景。

一路坐着车沿江而行,看到冬季的色彩依然灰蒙无光,那么梅花的约会呢,应该不会失约吧?内心的期盼可是一点点地疯长,然后蔓延成心中梅花的样子。娇羞,美艳,清冷,决然……梅园坐落在东湖边,湖光山色,使得这里的温度低了很多,空气倒是清新可人。梅的香气呢,那若隐若现的暗香呢?

沿着一古朴小门进去,看到一树树、一枝枝满目的嫣红,心都要醉了。一片梅林,浅白,粉霞,胭脂红,那么可爱,那么清新,不用走进,一股淡香飘飘渺渺绕至你的鼻尖,醉了。闭着眼,想象众芳摇落,暗香盈袖,似乎一拂袖,就带走一片梅香。梅朵不大,单层,多层,不见叶子,从树的下方开到上方,边开边落,直至整棵树繁花似锦。

梅园的梅花是分季节的,冬季的时候开几树,春来的时候发几枝,这样每个时节都有梅花可以欣赏,都可感受梅的姿容和魅力。没有全开,但是路两边每走一段,便会邂逅一片梅林。就如在春天的田野,遇见一白衣女子,清淡,可人,不施粉黛,给你的感觉是好久不见,或是哪里见过。是欣喜的,美好的,心中雀跃,暗暗欢喜的。

一个人走在梅花丛中,不问归去,不问来路。只问自己与梅的缘分,是深还是浅。树上有朵朵花苞,是沉睡的婴儿,等待一缕春风路过,唤醒她。她的芽苞娇嫩,淡绿或玫红,星星点点,孕育着希望。就如插花中的一种,开满芽苞的枝干透着一种简洁和力量。也有花朵妖娆,层层叠叠的花瓣像少女的心思,轻盈可人,立在枝头,绝绝然地开着。枝干多旁逸斜出,然后长成弯弯曲曲的摸样,如画家笔下的遒劲线条。也许懂得弯曲,才更懂得生活的真谛。古老的枝干配着梅花,说不出的安静馨香。都说桃花静美,梅亦不逊色。梅更有一种素心静洁,粉妆玉琢。

徜徉花海里,独独喜爱一种淡白色的花瓣喜爱。她淡雅,简洁,花朵单层,五瓣柔柔地开,蕊淡黄娇嫩,花心是红色。花瓣单薄似乎风一吹就会落了,要人怜爱。这是历尽沧桑后的淡泊明静,简洁明朗。整树是白色的花舞,树下也落了一地落英,像极了一个精致女子的妆容。《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点了梅花图案的女子,自是多了份轻俏美丽,绝美脱俗,便也有了梅花仙子之说。

梅之韵,不止在形,更在风韵。古往今来,文人爱梅,留下许多带着墨香的诗句。宋代郑域的《昭君怨。梅花》写出了梅的气质:”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说是花,春天还未来;说是雪花,分明有花的模样。无论怎样的地方,三两树便是一处风景。宋代词人陈亮则这样写梅:”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在诗人眼里,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不仅文人爱梅,画家亦然。画家画梅,画得她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或老辣浑厚,或清新俊逸。素静的画纸上,枝干虬曲,点缀在上的梅红疏影横斜,说不尽的风情。或一枝迎上春枝头,或一树引来早春的喜鹊,配着干净的背景;或是古色古香的小园,就如同走在一幅画中,浓淡相宜,疏密有致。汪士慎画梅,自成一派,简枝繁花,有空里疏香、风雪山林之趣。岁月流逝,他对梅的喜爱丝毫不减,到了老年失一目,自称“尚留一目看梅花”。宋代画家宋伯仁,为了画梅,便在房前屋后种满了梅花,孜孜不倦地观察梅花,从长相到走势、分合、卷舒,一一记在心里,萌芽、花开、盛放、枯萎,都画成画,编成《梅花谱》。从《诗经》开始,梅就作为爱情美好的象征,赋予她高贵优雅的品质。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诗表达梅的风韵再合适不过。梅园有个小院,里面种满各种古树,有近千岁的古梅树,老枝纵横,依旧傲然挺立,每年花开花谢,姿容不减。小院外,一树嫣然的红梅开得正好,有喜鹊悠然飞上枝头,报告春的消息;下方是白墙黛瓦,半圆形的拱门,一派江南风情。站在这株梅树下,时光清浅,温暖素雅。听风过梅舞,春风缓缓,春落梅枝头,春天不远了。正是梅开好时节,便惜了这大好时光,留着收藏成画,整理成诗,也在素白纸上画上自己心里的梅。

小院亭台错落有致,有回廊悠悠,碧水清潭,水边是盆栽的腊梅、红梅,还有一种酷似柳树枝条的梅,长长的枝条随风摆动,淡绿的芽苞孕育着,清宁寂寞着。临水的岸边,一株白梅开在好时光。她有着净水相伴,不会少了欢欣,有几枝梅半开半含苞,探着身子临水照影,顾盼生辉。古色的门里是画家笔下的梅,与真实的梅相映成趣。穿过圆形的拱门,真的会误以为自己来到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梅开几树。一池静水波澜不惊,时光也便是静止的。若是在有月的黄昏,踏着一地月光,走在梅影横疏的小径,看月光下梅的影子错落有致,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便也是拂了一身的梅香的。看月光下梅的影子照在雪白的墙上,风情摇曳,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时,配以清丽婉转的萧声,便是人间美事了。

本以为会错过雪中寻梅,没想到夜晚的一场雪落,要我见识了雪中寒梅,更加惊艳动人。雪落,纷纷扬扬,染白了江滩,也染白了世界。开始怀想梅园的那一树树梅花,落了一地残红,还是凌霜傲枝头。走过雪白的小径,走过银装素裹的树木,远方的点点嫣红,要我激动,梅!竟然是梅!有雪覆盖枝头,也有花惊艳雪中,红白相映,分外妖娆、艳丽。不曾折断,不曾妥协,就开在雪的怀抱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就这样,彼此欢爱,岂不更美。雪落梅开,是一首清丽的词,婉约的调,雪落一身,全然不觉。梅与雪,彼此依偎,不干不扰,没有惊扰时光,也没有忘记一段岁月。这美是一瞬间的,也许,雪会不胜高温,融化。但雪落梅开,终是写成了画,吟成了诗,谱成锦绣诗篇,无边风月。我愿在有月的夜晚,邂逅这样的景色,雪洁白,梅嫣然,月光映雪,梅开万朵,如此珍藏一段好岁月,不诉与人知。

梅开在了心里。风情小园,月光浮动,梅影横斜。江南园林,暗香幽幽。这枝梅不会落,她带来春的消息。你看她一开放,那些春花也迫不及待了,等待桃红柳绿,早莺啼遍。梅开在早春,等着一阵南风,捎来柳信,带来桃红,等着一场春天的盛大约会……

关于春风的散文3:单位里的鸟巢

文/红草湖的秋天

似曾相识燕归来。春风一吹,燕子又来了,已连续三年,燕子在我们博物馆门厅平台上筑巢安家,养儿育女。

一开始我好生奇怪,燕子咋也跟人学往城里跑了?人到城里来是打工、淘金、寻梦的,你到城里来干吗?城里全是钢筋水泥的大楼,全是汽车尾气,哪有你生存的空间?“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燕子应在乡间村舍,应在杨柳池塘边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乡间天地多大?乡间多有诗情画意?

后来想到幼年唱过的一首儿歌,我才有所憬悟,“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我们博物馆的大院,就我们这座城市而言,当然无愧于“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我们有前后两个院落,前院有两大片草坪,后院有茂密的杂树繁花。追踪春色,谁也比不了燕子。

燕子真是能工巧匠。儿时在乡间看燕子窝,都是在梁上,而我们博物馆平台的天花则是无根无绊的,按理是没法筑巢的,但两只小燕子成双入对,夫唱妇随,倏地飞出,又倏地飞回,忙忙碌碌,一口泥一口泥,硬是垒出了一个属于它们的爱巢,而且这巢垒得精致而坚固,让人见了无不由衷地感叹。

可感叹归感叹,但我一直认为,燕子选择我们这儿筑巢不妥,我们这儿不是寻常百姓家,我们这儿是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每天都有不少人出出入入前来参观,燕子报春也好,勤劳也好,捕捉害虫也好,无论是怎样的好鸟,也不太适合在这儿筑巢。有碍观瞻罢了,吱吱喳喳罢了,在人肩头上飞来掠去也罢了,但哪一天它要把粪落在观众身上,尤其是落在重要的领导人的头上,我这个小馆长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我曾叫门卫老刘头捣了,可老刘头拖着一直不捣,还替鸟巢说情,说在他们乡间,燕子上谁家筑巢,谁家一定兴旺发达,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呢。在老刘头的拖延下,忽然有一日,鸟巢沿口竟冒出了几只嘴比脑袋大的雏燕,在嗷嗷待哺。生命生生不息,燕子有了自已的下一代了,看到两只燕子衔食喂哺的情景,我要捣鸟巢的心,一下子也软化了,动摇了。我知道燕子是候鸟,想,不捣就不捣罢,等小燕子长大了,天凉了,不捣它的巢,它也会举家南迁的。

燕子也是最有情义的鸟。“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这是唐诗中的句子。第二年一开春,燕子双双就又来了,衔泥、补巢、呢喃,飞过来,追过去,打情骂俏,旁若无人地过着它们的日子。老刘头人老心细,每天傍晚放了个纸箱在鸟巢下等粪,第二天一早撤走,白天没事,便一遍一遍用拖把拖平台,拖得光鉴照人,不给我颐指气使的理由。不仅老刘头,单位里的一帮己人到中年的女士们,上班来一见燕子,立马纯情得像小姑娘,一脸的妩媚,说,小燕子小燕子。一看到女士们如此赏心悦目,我怎么能倒行逆施,怎么能忍心去摧残她们那“一脸的妩媚”呢?心想,不捣就不捣罢,等小燕子长大了,天凉了,不捣它的巢,它也会举家南迁的。

又是一年春来到,今年已是第三年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今年不但相识的来了,不相识的也来了,平台上除了旧巢,又来了两三对燕子在一旁垒起了新巢,天呀,它们竟将我们博物馆平台建成它们的“别墅群”了!一时间,院中的草坪上,偌大的门厅里,到处是翩飞的燕子。

“到处莺歌燕舞”,这是形容蓬勃兴旺,形势一派大好的词,我真的打心底里喜欢这个词。燕子们如此青睐我们博物馆,我也知道,这是由于我们馆几年来注重环境的结果,和精心构建和谐的结果。燕子是有灵性的,它知道我们博物馆的女士们个个心地善良,先生们个个有知识有文化,因此,在我们这里安家筑巢它们无忧无虑。事实也正是如此,三年了,它们的巢一直没被捣毁。但说实在的,没有被捣毁,也别以为我爱你们有多深,我的隐忧在与日俱增,千叮咛万嘱咐一句话,你们不能把鸟粪落在前来我们这里参观视察的领导同志的头上,我们这里是单位,不知你们燕子知道不知道单位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春风的散文4:春风过水岸

文/潘碧秀

树的婆娑影是落在一支笔纷繁描摹里的,看相衔着的清晰。

一份诚挚真能叩开尘封的心么?

看遥远了的陌生。

于心最珍贵处,有人说:明白距离,静静地诠读。

表象里的优秀与骨子里的冷漠,一册书页里捕捉不到的尽尽在相遇里发生。

穿过日子边沿的风,拂响生动的乐章,抑或是涤荡了纤尘醒目存在……

有几?深邃了眼眸。

给想望一个花开的理由与等待吧;

在女孩憧憬着的脸庞上看到灿烂。

左手边的祈愿与右手边的较量,是对冲着的,还是互补着相生——一阙阙叠砌了的画面。

春风过水岸,丰腴了一帘视野。

杨柳忆,点点是清愁。

长长的树影荡漾过水域,微澜藏掩着梦;如若鱼儿亦想跃波,这层层繁复的涟漪便是最好的凭想处。

有一份静思,是写在追逐里的,不沾纤尘,纯粹如水晶。

流年里回眸望揽着的小欣喜,是曾遇见的优秀,有痕驻在记忆里。

优秀邂逅着一份优秀,因了平行着的轨迹,没有汇聚可能;

看一份执拗着的存在,背负着荆棘坚韧着舞。

——你坚强,世界就会无限魅幻,那是最好的灵魂守护。

关于春风的散文5:老家的变化

文/汪宇航

随着改革春风的吹入,我的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来到我的老家,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啊!

原本我们生活在一个远离县城的穷山村。我听爷爷奶奶说,以前的路全都是些山路,而且还高高低低的,一点也不平整,如果不小心还会把人拌倒。现在修了笔直而又平整的水泥路,现在别说是在路上走,就连跑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以前,喝的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而且路又不好走,等到了家,水总会洒掉一些。现在,每家每户都安上了水龙头,这样一来,人们要用水,直接去水龙头上接,不必再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挑了。

随着改革开放,我的老家富裕起来了,没几年,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光我们村盖新房的人数就占90%,其中,包括我奶奶家。来到奶奶家,只见奶奶家把房子装修得漂漂亮亮的,室内的电器应有尽有,如,电视、冰箱……我说:“奶奶,你家还有什么新用品?”奶奶说:“叔叔在春节前夕,开回来了一台新型拖拉机。”

这时,爷爷说:“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要感谢党的政策,让我们村子变得越来越富裕”。

关于春风的散文6:春天的足迹

文/李淳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姑娘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小草获得了重生,让花儿尽情微笑。春天的假日,我只要作业一写完,一有空,我便会和我的小伙伴到处寻找春天的足迹。今天也同样如此。

我走出家门。一走出来,便看到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这些油菜花长得比我还高,一朵便有一枚一角硬币那样大,而且一年比一年大。远看像一块巨大的黄金从天而降。近看像起伏的海洋。我可以从中体会到农民伯伯的喜悦。

油菜花田的右边有一条小河。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荡漾起了几条波纹,像一面未磨平的镜子。没有风时,那面“镜子”倒映这许多美景。河边还有一行杨柳,长长的柳梢粘到了一点水,风一吹,柳梢一动,河面便荡漾着圈圈小圆晕。河的堤岸上,长满了很多不知名的奇花异草,有红的,白的,黄的,蓝的。很多小花聚在一起,好像星星点点的繁星。油菜花田的左边有一片稻田,这段时间刚刚长出一片绿色的麦苗。绿油油的非常好看。

原来那里都有春天的足迹啊!

关于春风的散文7:漫话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王安石脍炙人口的《元日》诗。诗中描绘了春风融融,春日曈曈,千家万户喜迎春节而竞相燃放鞭炮节日气氛。旧时,家人团聚,喜饮屠苏酒,将门板上的旧桃符换成新桃符。到了宋代,桃符已经由纸张代替桃木板,称之为“春联”了。

有资料记载,春联起源于桃符。桃木具有辟邪之效的说法很悠久,《庄子》描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小小的桃枝赋予了神奇的功效。南北朝人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说:“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家家户户门上的桃枝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桃板。最初在桃符上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者描绘画像,悬挂于门首,起到祈福避祸之功效。后来在上面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

公元964年除夕,后蜀皇帝孟昶命令一位学士在自己寝室门上的桃符板上题字,学士不敢怠慢,不一刻便题写完毕,孟昶阅览,不满意,于是亲自下笔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句式工整、吉祥喜庆的诗句,孟昶的这一笔是历史记载中最早最规范的对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之后,桃符上除了辟邪之语外,还可以写上迎春纳余的吉祥祝福。

北宋《岁时杂记》记载早期对联有两种形式:一种在桃符上左书神荼、右书郁垒,一种书写其他的祝福语。宋人吴自牧在所着《梦梁录》中说,除夕之夜要“钉桃符,贴春牌,”这种桃木板春牌越来越受欢迎。到了明代,一般被纸制品代替,名“春贴”,以别于桃符,春联成为一种独立的迎春风俗样式。据后人记载,春联成为百姓喜闻乐见、代代延续下来应归功于明代皇帝朱元璋。明代文人陈云瞻曾记载:“春联的设立始自明太祖,在都城金陵,除夕前不要忘了传旨,无论公卿还是百姓,门口一定要贴春联。”朱元璋还亲自微服私访,检查落实情况。他还亲自撰写,赐给近臣,如给学士陶安的对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倒也对仗工整,平仄谐和。春联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开始流行于世。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和艺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种类繁复,如门心、横批、框对、斗斤、春条等等,门心贴在门板上方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上的横木中间,框对则用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春条有很多种,如“开门见山”“抬头见喜”等等不一而足。千家万户在小年后张贴,新春气息浓郁明显,如清代民俗名着《燕京岁时记》曾描述:“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那时候,贴对联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成为百姓迎新辞旧不可或缺的民俗了。

春联自诞生后,从中国深厚的诗歌沃土中汲取新鲜的营养,像一只独放光彩的奇葩代代相传,保持着自己的鲜明民族特色。它最显着的特色就是两两相对,新春气息浓郁,展现自己对春节到来的美好期盼。

关于春风的散文8:杏花开

文/辛婧

春风送暖,走出久居的宿舍来到外面,满眼的姹紫嫣红、满面的花香扑鼻。正应了那句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墙外开花墙内香,我寻香探踪,原是一树杏花,在和我们一墙之隔的院外。花开时艳态娇姿,繁华丽色胭脂万变,占尽春风。

每年的这个时节看杏花满树总是满怀期待。古人有诗为证:“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喜欢看杏花是因为它的变化,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花色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雪白一片,不仅触景生情,就像生活,从最初的孩童,到而立、不惑、知天命……

杏花也是吉祥花,因杏谐音“幸”,有幸运、幸福之意。因此古人多有诗句赞美杏花。朋友喜欢木雕,一日得一木雕花窗,兴奋之余邀我共赏,窗页一左一右各雕一尊花瓶,插花一支,朋友介绍说,这是插的梅花,中国人一直有折梅插花的习俗,看这瓶子,也是梅瓶,我说这插的应是杏花,寓意有幸高中,谁也不会做一个“高中倒霉”的窗子吧,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杏花开时鲜艳芬芳,落时硕果可居。杏子多在初夏时分成熟,果熟时绿叶中点缀的杏黄片片,附近的熊孩子总是能先到先得,顺着树枝攀上主干,经常装的身上口袋都掉出来,而我等只有望杏兴叹了;在墙坎高处偶得几个,经常也是绿多黄少,由于太酸,放置柜中,几日后,竟然全部变黄,凛冽酸甜,甚是可口。

关于春风的散文9:中国年

文/徐学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的新年,她从《诗经·七月》里轻盈飘过,她从《太初历》中款款走来,载着五千年的祝福,载着五千年的希望,尔后一齐化作焰火升腾,为辞旧迎新而欢呼,为迎春纳福而歌唱。

中国年,是一幅民俗的画卷——

喧天的锣鼓敲响了节日的喜庆,红彤彤的春联是新年里一道最动人的风景,新剪的窗花呵,它淋漓尽致地开成了春天的第一朵花儿,让我们在快乐中忘却了昔日的烦恼与忧伤。大红的灯笼,火红的日子,那是燃烧在隆冬的火苗,红灯笼随风点燃着民俗中最朴实而悠远的向往,点燃着鞭炮脆响声中最美好的愿望。巨龙舞起来了,舞出来的是国泰民安;雄狮耍起来了,耍出来的是繁荣富强;高跷踩起来了,踩出来的是春光大道;唢呐奏起来了,奏出来的是幸福绵长;秧歌扭起来了,扭出来的是五谷丰登;旱船荡起来了,荡出来的是如意吉祥……

中国年,是一场亲情的盛宴——

沐浴在新年的阳光里,心灵深处传来殷切的呼唤,有一种思绪早已悄然放飞。谁是真正的情鸟,忘不了亲人忘不了故乡忘不了回家的路?家是亲情的载体,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游子的图腾。哪怕是地冻天寒,哪怕是路途遥远,一张小小的车船票就是最温暖的请柬,让我们去赶赴一场亲情的盛宴。回家团圆,尝尝母亲亲手备好的丰盛菜肴,看看父亲日益苍老的面容,听听母亲温馨的唠叨,陪着父亲说些家常叙叙旧。人相聚,情相依,意相融,举杯祝福,一声亲切的呼唤就能温暖我们历经流浪的心灵,一句轻声的鼓励就能点燃我们继续打拼的豪情。

中国年,是一份心灵的鸡汤——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它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情感、意识和情怀。金鸡报晓春来早,我们走进生命的又一里程。历史,又多了一页辉煌的篇章;岁月,又多了一道崭新的年轮;生活,又多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心灵,又多了一段绵长的思绪。沉浸在欢乐海洋里的人们,洗去了满脸的倦意和惆怅,忘却了心中的失落和彷徨,只有幸福点缀着双眼,只有甜蜜充盈着心房。谁的微笑又喜上眉梢?谁的信念又绽开心头?孩童们的笑靥灿烂如花,老人们的笑声朗朗在耳,在暖暖春光的辉映中,总会觉得有一股股暖流如同血液般在刹那间溢满心田。

中国年,是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是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凝视着喜庆的红灯笼挑起一盏盏红红的祝福,我的心也跟着它的光芒向着春天飞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