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文章

请欣赏电影院文章(精选7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电影院文章1:露天电影院

文/李丁卓

窗外,一只蟋蟀在夜间的寒气里吟唱不止,把初秋渲染得情景毕现。它叫得真好听,叫一阵就跳开去,一跳就从楼下的草丛里跳到了我的床下,又在漠漠的月色里跳出去,跳过高墙,跳过岁月,跳在一场露天电影旁,看人们仰着脸,跟着银幕里的人物喜怒哀乐。

低矮的乡间旧屋,宽阔的土街道,等暮色降临,远远地看见大街上拉起了白色的银幕,几乎和微明的天空融为一体。欢快的小孩跑来跑去,我也就欣喜起来,不知那块白色银幕上今晚又要演出怎样精彩的人生了。我曾梦想着去做一名演员,把灵魂放在不同经历的人生里,用这一世的躯壳去过那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生活。我无法突破的围墙,我不能攀登的星空,我可望不可即的恋人,都可以在电影里以各种方式得到满足,那是一个远比现实更精彩的世界。

看见白色银幕升起,那惊喜的情绪就像一颗快乐的原子弹在心里炸开。我飞跑回去,进门就喊:“今儿黑夜儿有电影儿!”妹妹也惊跳起来,我们必需在院子里跑好几个来回,才能摁住那颗要被快乐炸出来的心脏。娘也早听说了,所以也一脸喜悦,抓紧时间做饭。听说了这喜讯的孩子们就在大街上一路跑一路喊:“今儿黑夜儿有电影儿,今儿黑夜儿有电影儿。”跑到要好的同学家里,又和他一块儿跑出来跑向下一个同学家里。在那鸡鸣狗吠,牛马驾车的年代里,一场电影就是一场盛大的节日。

只要天一擦黑,人们就按捺不住,早早地去占地方。老人会搬一把圈椅,坐着稳当舒适;爹娘喜欢扛一条板凳,挤坐四五个人是没有问题的,碰上谁没有带凳子去,就招呼他,“来来来,坐这吧坐这吧,挤挤。”那人于是就挤坐下,给爹递过纸烟来,一起看电影吸烟;而我们就带个小板凳,或者围成一团,可以坐在最前面。大人们是不愿意坐得太靠前的,需使劲仰着脖子看,又距离大喇叭近,反而听不清。我们却喜欢钻进电影里的感觉,不靠近点儿不过瘾;也有很多人不带板凳,脱一只鞋子下来,垫在屁股底下,或者干脆扯一把柴草坐下。如果电影旁恰好有一个麦秸垛,那我们就掏一个窝躺在里面看,如果是冬天,这个地方就是“兵家必争之宝地”。但也会有一个坏处:因为避风暖和太舒服的缘故,我们常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等到一觉醒来,电影已经散场,小伙伴们也都回家,只留下一条空空的街道,只好自己睡眼惺忪地往回走。

最早看电影是在大队(村委会)的院子里。入秋之后,庄稼都已长成,无需再一遍一遍地锄草,又不到收割时候,恰是农家人难得的悠闲时光。高音喇叭里就喊起来:“全体村民注意啦,全体村民注意啦,今儿黑夜儿大队里有电影,今儿黑夜儿大队里有电影!”其实是开全体村民大会,讲讲政策,批斗批斗抓住的小偷和流氓,总之是要哇啦哇啦讲一大通之后才开演。

电影太受人欢迎了,后来只要有事就演电影,谁家娶媳妇过喜事或者老了人过白事,都会有亲朋送电影。老去的人寿龄高,闺女多,那电影就多。大闺女送一场,二闺女也送一场,三闺女呢,自然也得送一场。在开演的时候,那个放电影的人就会喊:“喂!喂!喂!今儿黑夜儿电影是《黑匣喋血记》《英雄儿女》,是朱庄他大闺女拴马送哩,朱庄拴马送哩。”这拴马就是大闺女女婿。

放电影的人叫建设,兄弟俩,是当时我们最欢迎喜欢的人。他俩长相极为相似,都穿一身绿军装,戴顶旧军帽,国字脸,容貌俊朗有神气,长得好看,长得很“电影”,就算白天偶尔在街道上看到了,也感觉那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人物。他报完了电影名,就熄灯、开机,一道银光射向屏幕,激昂的音乐也跟着响起。

他有一辆带棚的放映车,像一顶长轿子,停驻在距离银幕百米的地方,把棚子升起,架起电影机子,拉好电线,他坐在棚车里工作。最荣幸的就是能钻进他的放映车里,次幸运点就是站在“轿子”外守着电影机子。一高一低两个“圆盘”,胶片一圈一圈地转过去,人物啊,马匹啊,山水啊,都在胶片上印得分明。电影机子嘚嘚嘚匀速地响着,在两个胶片中间电影机子上有个小屏,大银幕上的一切在这里都是反的,却也清晰地纤毫毕现。

然而,我最盼的还是“烧片”,演着演着,因为胶片老化的缘故,又因为放映的时间长了,温度升高,胶片就烧掉了。人们正聚精会神地看,银幕中间现出斑点,随之扩大、发黄,从中间向四周卷起来,声音也变粗、变型。灯光亮起,吧嗒一声,机器关掉,刚才的情景都不复存在。因为惯性,两个“圆盘”还在快速地转动,建设的手法熟稔,停机、卸盘,把烧坏的胶片剪下来,重新接好,再把胶片三绕两绕绕在机器里,熄灯、开机,一切又都继续上演。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他剪下来扔到地上的片子,都一起上前哄抢,如获至宝。对着灯光照,或者第二天对着日光照,那电影中的一幕就如此生动逼真地在眼前了。胶片上的影像近在眼前,而里面的故事却是遥远不可触及的另一个世界。

等到我们稍大一点,上了初中,关注的焦点就离开了电影机子,而在于呼朋引伴地一起到电影的银幕下,在明灭的灯光里去看女同学。特意地,或者无意地,在一片人脸中,光线闪过的地方,惊鸿一瞥,自己所期待的那个娇美的容颜凸现在眼中,心里就像夏日流过了一股清泉。白天在教室里的时候,男女生一贯不说话,那是学校的传统,倘若看见谁和女生说话,我们就一起嘲笑他,追着他俩把他们的名字喊在一起,他们就“羞愧难当”。而在看电影的欢快情景里,灯影绰绰中,就增加了勇气。三两个男生结伴,看见了三两个女生,每一张脸都那么明媚,彼此看见了,就嘻嘻地笑。

一部电影,九十多分钟,一生的恩怨情仇,一世的生离死别,都在一晚上变成了过眼的幻影,空留唏嘘与嗟叹。人生不过百年,每个人却注定了一个角色,一种选择,一种人生,远比不上电影丰富。我们是否应该让它更精彩?时隔三十年,在老家街头邂逅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微笑着对她说一句“好久不见”呢?

电影院文章2:儿时的电影院

文/贾红兵

年近半百,已经多年不进电影院了。关于电影院的细节都留在了童年的梦里。

在空军大院长大,电影院就是操场西南角的空地,一个高大的挂银幕的铁架子也挂着童年的欢乐。记得每当有新电影上演的傍晚,消息灵通的孩子就在家属楼里大声吆喝:“今天晚上有电影,打仗的……”随即,所有孩子都加入了叫喊,家属院成了欢乐的“蛤蟆坑”。有时没电影却有嘎孩子大喊:今天晚上有电影,兔子白跑二十里。真有孩子中招晚上去操场傻等。

每次匆匆吃了晚饭拎着小马扎一路狂奔去占地儿,银幕正面是留给解放军的,家属孩子看反面。最钟情打仗的片子,这也是为何孩子们在傍晚预报电影时要着重大喊:打仗的。当时最爱看的电影情节:冲啊!就是战斗片最后的总冲锋,嘹亮的冲锋号、火红的战旗、惨烈的白刃战,让我奋然而起随之大喊。更难忘的是大雨忽至,家属孩子都跑了,飞行员在大雨中纹丝不动,我也冒雨坚持,妈妈大喊我,我却执拗地回答:还没冲呢!

走进我童年的电影院,只能在梦里。

电影院文章3:爆米花的回忆

文/曹含清.

我和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我们买了一包爆米花。电影开始后,朋友将爆米花的袋子轻轻撕开,一股甜香的味道扑鼻而来。我闻着爆米花的甜香,凝视着荧幕,在光影的变幻中,敞开我对爆米花的回忆。

很多年前,每到冬季农闲时,刘大伯经常骑着三轮车拉着爆米花机、小火炉与煤块到街口。孩子们看到他后馋得流口水,急匆匆赶回家取玉米。

母亲将玉米粒从袋子倒进簸箕,两手端着簸箕上下摇动,将杂物与灰尘播扬出去。她把金灿灿、净亮亮的玉米装入化肥袋子,然后递给我五毛钱,叮嘱我说做好爆米花后别忘给刘伯伯钱。我背着袋子高高兴兴地到街口去。

街口已经围了一些人,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刘伯伯穿着一件灰夹袄,戴着一顶黑毡帽。他坐在小木墩上摇动着乌黑的爆米花机,蓝色的火苗在火炉上蹿跳。轮到我时我将装着玉米粒的化肥袋子递给他。他将玉米粒倒入锅内,再放入几粒白色糖精。

他娴熟地摇动爆米花机,火炉冒出热气,飘出一丝丝甜香味儿。大概过了十分钟,他说爆米花熟了。他站起来抬起黑乎乎的爆米花机,锅口对准一个黑皮子缝边的长袋子。我们赶紧后退几步,紧紧捂住两耳。只听嘣的一声巨响,像是一声惊雷,爆米花一下子冲到长袋子内。一股浓浓的香味儿混杂在空气中,空气好像成为浓浓稠稠、甜甜腻腻的米粥。

我跑过去,刘伯伯让我撑起化肥袋子,他把长袋子里的爆米花倒进里面。我望着一袋子黄灿灿、白花花的爆米花万分欣喜,抓起一把塞进嘴里,满口香甜酥脆。牙齿仿佛被甜晕,想在口中发狂跳舞。

我背起袋子转头就走,走了很远突然想到没有给刘伯伯钱。我站在村巷回头望着远处,本想拐回去送钱,可是转念一想,照这样下去积攒两块钱我就能够买一个崭新的文具盒。我的脑子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呐喊,一个喊着“拐回去”,一个喊着“千万不要拐回去”,两人僵持不下。此时文具盒从天而降,将那个喊“拐回去”的小人猛力推入脑海深处。为了满足买文具盒的私心我没有拐回去,将零钱放进自己的存钱罐内。

第二次做爆米花时我照例没有给刘伯伯钱。他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并没有对我说什么。第三次时当我背起装着爆米花的袋子要走时,他紧绷着脸,闷声闷气地喊住我,正儿八经地说我已经三次没有付钱,我随口撒了个谎,说我来时父母没有给我钱。他向我摇摇手让我走,告诫我说下次要带上钱过来。

那时我做梦都想拥有一个新文具盒,和我同桌的一模一样,上面印着唐老鸭和米老鼠的图案。我算了算,还差五毛钱,是做一次爆米花的钱。

次日我放学回家,见母亲端坐在木椅上,一脸严肃的表情。她说今天她遇到刘伯伯,他说我做了三次爆米花没有付钱。母亲问我为什么没有给他钱,还质问我将钱藏在哪儿了。我面红耳赤,心跳急促,支支吾吾。她越发生气,说我小小年纪就撒谎,让她很伤心。

她说着弯腰脱掉左脚的布鞋,摁住我朝着我的屁股摔打。我大喊大叫,屁股上一阵疼痛。她打了七八下,握着布鞋的手停在半空。她神情沮丧,望着我说:“我的儿子可以没有什么出息,但是做人一定要诚实、要正直。你小小年纪竟然撒谎,真的让我很失望。”我呻吟着扭过头,望到她的眼睛噙满泪水。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母亲第一次打我,也是她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泪。

许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这件事情。其实母亲对我的期望与要求并不高,或者说她给我设定的人生标准很低。她只希望我做一个诚实而正直的人。我常常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变成让母亲失望的人。

电影结束时,朋友已经将那包爆米花吃完。她和我随口谈起电影的情节,我坦然说我根本没有用心看那部电影,因为那包爆米花勾起我童年的回忆。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中,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电影院文章4:爆米花的回忆

文/曹含清.

我和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我们买了一包爆米花。电影开始后,朋友将爆米花的袋子轻轻撕开,一股甜香的味道扑鼻而来。我闻着爆米花的甜香,凝视着荧幕,在光影的变幻里,勾起了我对爆米花的回忆。

很多年前,每到冬季农闲时节,刘大伯经常骑着三轮车拉着爆米花机、小火炉与煤块到街口。孩子们看到他后馋得流口水,急匆匆地赶回家取玉米。那时候爆米花是我们“奢华”的零食。

母亲将玉米粒从袋子倒进簸箕,两手端着簸箕上下摇动,将杂物与灰尘播扬出去。她把金灿灿、净亮亮的玉米装进袋子,然后递给我五毛钱,叮嘱我说做好爆米花后别忘了给刘伯伯钱。我背着袋子高高兴兴地到街口去。

街口已经围了一些人,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着队。刘伯伯穿着一件灰夹袄,戴着一顶黑毡帽。他坐在小木墩上摇动着乌黑的爆米花机,蓝色的火苗在火炉上蹿跳。轮到我的时候我将装着玉米粒的袋子递给他。他将玉米粒倒入锅内,再放入几粒白色的糖精。他娴熟轻快地摇动着爆米花机,火炉冒出热气,飘出一丝丝的甜香味儿。大概过了十分钟,他说爆米花熟了。他站起来抬起黑乎乎的爆米花机,锅口对准一个黑皮子缝边的长袋子。我们赶紧后退几步,紧紧捂住两耳。只听嘣的一声巨响,像是一声惊雷,爆米花一下子冲到长袋子里。一股浓浓的香味儿混杂在空气里,空气好像成了浓浓稠稠、甜甜腻腻的米粥。

我跑了过去,刘伯伯让我撑起袋子,他把长袋子里的爆米花倒进里面。我望着一袋子黄灿灿、白花花的爆米花万分欣喜,抓起一把塞进嘴里,满口香甜酥脆。牙齿仿佛被甜晕,想在口中发狂跳舞。我背着袋子转头就走。走了很远突然想没有给刘伯伯钱。我站在村巷里回头望着远处,本想拐回去送钱,可是转念一想,照这样下去积攒两块钱我就可以买一个崭新的文具盒了。我的脑子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呐喊,一个喊着“拐回去”,一个喊着“千万不要拐回去”,两人僵持不下。此时文具盒从天而降,将那个喊“拐回去”的小人猛力推入脑海深处,再无回音。为了满足买文具盒的私心我没有拐回去,将零钱放进了自己的存钱罐里。

第二次做爆米花的时候我照例没有给刘伯伯钱。他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并没有对我说什么。第三次的时候当我背起装着爆米花的袋子要走的时候,他紧绷着脸,闷声闷气地喊住我,正儿八经地说我已经三次没有付钱了,还问我是不是父母没有给我钱。我随口撒了个谎,说我来的时候父母没有给我钱。他向我摇摇手让我走,一副气愤、无奈的神情,告诫我说下次要带上钱过来。

那时候我做梦都想拥有一个新文具盒,和我同桌的一模一样,上面印着唐老鸭和米老鼠的图画。我算了算,还差五毛钱,也就是做一次爆米花的钱。

次日我放学回家,见母亲端坐在木椅上,一脸严肃的表情。她说今天她遇到刘伯伯,他说我做了三次爆米花都没有付钱。母亲问我为什么没有给他钱,还质问我将钱藏在哪儿了。我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好像是被羞愧狠狠击了一拳。她越发生气,说我小小年纪就撒谎,让她很伤心。

她说着弯腰脱掉左脚的布鞋,按住我就朝着我的屁股摔打。我大喊大叫着,屁股上一阵疼痛。她打了七八下,拿着布鞋的手停在半空。她神情沮丧,望着我说:“我的儿子可以没有什么出息,但是做人一定要诚实、要正直。你小小年纪竟然撒谎,真的让我很失望。”我呻吟着扭过头,望到她的眼睛噙满泪水。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母亲第一次打我,也是母亲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泪。

许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这件事情。其实母亲对我的期望与要求并不高,或者说她给我设定的标准很低。她只希望我做一个诚实而正直的人。我常常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变成了让母亲失望的人。

电影结束的时候,朋友已经将那包爆米花吃完了。她和我随口谈起电影的情节,我坦然说我根本没有用心看那部电影,因为那包爆米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中,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电影院文章5:不二爱情

文/林莽

从电影院回来,已夜阑人静,心湖却涟漪阵阵,无法平静。我很久很久没有这样一种感觉了,内心如火山已然喷发,炽热的岩浆直冲云霄,燃遍了全身,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因之熊熊燃烧着。点燃内心火山之火的就是今晚看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人们常说,爱情是一个永久的主题,是人生之主旋律。不过,说实话,我很久没有在意爱情这玩意了,或许因为爱情已过了七年之痒,早已结婚生子,爱情早已进化为亲情,习惯了家的味道,不再怦然心动;或许因为社会当中有太多负面的东西,对爱情的呈现过于现实,有点扭曲,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爱情不如面包来的实在,有了面包自然有了爱情,爱情可以买卖,如今爱情这词汇早已躺在宝奁里蒙了尘。

可今晚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久已沉寂的心湖泛起了波澜直至滔天巨浪。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心总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律动,神情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看完后,切实体验了孔子当年所说的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真实况味。以至于走出影院大门的那一刻,见到熟人,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写这个剧本的人太厉害了!”

这个电影之所以好,从表面看来,好在引人入胜的台词,经典的、优美的、戏谑的、切实社会实际的台词信手拈来,十分自然,就像糖融于水不着痕迹,毫无扭捏做作之嫌。人都是喜欢美的东西,尤其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说,别具风格的语言美,这就足以打动他了,如品茗,如饮佳酿,如沐春风。这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而更显得妩媚漂亮和摄人魂魄。优美的语言,就是这部电影漂亮的外衣。于我,我喜欢这样一种感觉,我沉浸于这样的感觉。

这个电影好,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这个电影的内容。也就是说,漂亮的外衣下面,包裹着青春少女尤物般的胴体。内容,就是这部电影让人情不自禁盯着看的美丽迷人的胴体。

这部电影主题是爱情,可在以爱情为主旋律的大基调下,反映的却是社会的大维度,大跨面,大宇宙,大切面。它反映了社会夫妻维系之脆弱,爱情小船说翻就翻;它反映了国内富裕阶层豪掷千金海外购置房产的疯狂;它反映了父母违背儿女意愿总以为按照自己的想法铺设孩子人生之路便是爱孩子,却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不知道甚至忽略孩子的内心是否快乐,完全是一副封建家长的做派;它反映了很多人把爱情当成生意,只在乎滚床单的热闹和感官刺激,体现的是一种兽性或强者惯于支配的丛林法则,哪怕是对待性,对待爱情;它反映了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和不择手段;反映了友谊的小船在金钱利益面前经不起风浪的吹打,郑义而无义,曾经的同学为了一百万借债而反面无情;它反映了底层人物生存之艰难,咸鱼翻身,得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等等,不一而足,所有的东西几乎是社会全貌的缩影。

当然,电影也是唯美的,完全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它除了揭露社会假恶丑的嬉笑怒骂方面的淋漓尽致,更体现了展现真善美方面的不遗余力,匠心独运呕心沥血,编剧可以说是颇具功力的。

在真善美方面,它反映了美好人性的自觉觉醒。如小虾的觉醒,毅然悬崖勒马,终止了皮肉交易以偿还债务;如“教授”由先前的以赚钱为目的不择手段到悉心照顾两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和帮助来美国购房读书的母子。除此之外,还有两位老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向死而生的爱情。

这些都是十分美好的。但更美好的还是以英国小说为基调演绎的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书而结怨,因书而结缘。或许是因为无聊,或许是因为戏谑,或许是因为精神之寄托,在书信中,他们由恨到爱,由陌生到熟悉,由欺骗到坦诚;在书信中,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直到被对方深深吸引,不见不快,有了最终大团圆的结局。

尤其是在伦敦相遇的那一幕,不得不令人想起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绝妙和惊心,眼睛不禁有为之一哭的酸涩。情节美得令人心痛心碎心醉,让久疏书信的我们,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以前书信的情景,有给爱人的,有给父母的,有给朋友的,有给文友的。想想,那种书信来往的感觉,好美,像一首首美丽的诗,像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可那些已经离我们很远;人与人之间的维系,轻而易举,短信一发,电话一打,微信一点,没了新鲜感,没了心动感,这不免令人遗憾心酸心痛。

当然,电影不无虚构,但艺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应该多欢迎这样的作品,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享受,对真爱的向往。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为这部电影的编剧点赞,不得不为这部电影里面这不二的爱情点赞。

电影院文章6:夜间电影院

文/郭韶明

夜晚会给城市戴上一层善意。

末场电影结束,领位员会微笑地将你带向另一个出口。停车场只有几辆车,但工作人员还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给你一个手势。这会儿还在工作的人,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一个温柔的人。夜班公交车从十字路口缓缓滑过,除了司机空无一人。24小时餐厅灯火通明,里面装着夜晚的食客。零点以后的这个城市,是如此具有美好夜晚的气质。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去看夜场电影。影院里通常只有一两个观影小伙伴,大家难掩好奇心,会彼此好奇地看一眼。电影开场,谁也不再搭理谁,直到散场灯光亮起,再打一个照面。换成白天,你是不会对身边任何一个观众感兴趣的。

关于观影时的座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喜欢坐在影院的第一排,任画面冲刷这一天的烦心事。伯格曼的私人电影院一共有15个座位。从照片上看,前排最左边是他的专属座位。每天下午3点,伯格曼都会雷打不动地观看一到两部电影,有的时候是一个人,有的时候是和孩子们、亲友、邻居、前同事。

好早以前,我曾经特别喜欢最后两排,好像只有后两排才是好位子,其他座位都是将就。后来坐过一次第一排,就再也不觉得最后两排才是黄金宝座了。实际上,如果是大一点的影厅,前后有分区,那么后区的第一排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不会距离前排太近,出入方便,观影距离也是适中的。有的影院为了多放一些座位,只有单侧可以出入,另一侧被墙堵死。有一次,我坐在后区头一排,看到两个人在黑暗中脑门直接撞墙。

越来越发现好片子都是夜间一个人去看的,与同伴一起经常会看到烂片。你们可能会因为场次要等,或者喜好不同,去随便作一个选择,好像看什么不重要似的。而你一个人的时候,看什么很重要,你就是奔着那场电影去的,你选了一个绝佳座位,你一定会好好看下去。

两个小时过去。你被强制锁定在座位上,不像去音乐会,旁边有个捣乱的孩子,或者节目单太长太沉闷,你开始玩手机,或者索性睡着了。电影院里,你只能坐在黑暗中,影像来了又消失,你很容易被故事击中,除非那故事真的太无趣,以至于你真的枕着它睡了一觉。

我喜欢午夜看完电影回家的感觉,好像一切喧嚣落了地。扭开门锁,家里静悄悄的,整个世界只剩下夜晚,时间从身上缓缓流过,只有夜间活动的人才能体会此刻之美。

电影院文章7:提拉米苏的秘密

?昨天是《33天》首映,电影院有很多的人,成群结队的。我们也约好看的,却是别的。我们一起大多是不看国产电影的,昨天依然。《铁甲钢拳》,一个关乎情的电影,更多的便不好说。如果我坚持要看《33天》的话,会选择同性,一起疯过爱过的女朋友。

想吃提拉米苏已经好久了,每次和他说起,只是当做没有听见。我以为他只是嫌我太胖,不想再让我吃的这样多。又或者是觉得提拉的价格太贵,也许这一切只是自己找给自己的借口罢了。我却从没想过可能另有原因。

当我笑着对服务员小姐说给我一个提拉米苏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不高兴了。当时我只是太高兴,而忽略了这点。我爱他,从我爱上他的那刻,就告诉自己我要对他很好,让自己变得很好。在我看来“很好”一词已经是对自己的最高要求了,想要做好很难。抬头看到侧脸的时候,却看到了他眼中的泪花,又或者是一瞬间什么东西迷了他的眼,让他忘记我还在旁边。

第一次觉得提拉米苏是这样的难以下咽,苦的。可可这样的苦,没有我期望中爱情的味道。

我以为我可以做到很好。

面对无法体会的初恋,和挥之不去的前度。很好。

Tiramisu,带我走,记住我。

大家都在看